第一篇:在吃苦中磨练自己培养学生耐挫能力论文
【摘 要】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挫折教育,在“吃苦”中磨练自己,培养学生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增强耐挫能力,具备输得起、能吃苦、不屈服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能正确地面对挫折,做到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从而增强他们战胜挫折的信心和能力,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
【关键词】吃苦磨练培养耐挫能力
人生的道路是不可能永远平坦的、一帆风顺的,人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学生从小就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读书、考试、各种活动对学生来讲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挑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每个学生心理卜接受考验的过程。同时,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忍受挫折的能力都不是很强,往往经不起挫折,容易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因同学一句戏言或仅仅一次考试的失败,而产生的绝望心理,最后走卜.不归路的惨痛事实告诉我们,重视并抓好学生的心理及“挫折感”教育,是每一位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挫折发生不可避免,学生受挫心理形成十分复杂,无论挫折的原因来自内部还是外部,都可能使学生产生紧张焦虑、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体育教师必须承担培养学生挫折教育指导的责任,培养学生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在竞争中增强耐挫能力,具备输得起、能吃苦、不屈服的优良品质。
一、在体育选项中要表扬鼓励,重树信心。
长期以来我国对学生的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等。“三好生”变成了智育的“好生”,结果这样的“好生”往往缺乏个性,从而压制了个性优点突出的学生,造成了部分个性突出的学生可能常常碰到挫折以致最后产生心理障碍,这样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几年前发生的“马加爵事件”,表面看来是发生在大学,其实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学就是积累阶段,缺乏有效的感情引导和心理辅导,就无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老师摒弃偏见,善于发现有个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表扬和肯定,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消除学生因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给有个性学生蒙上的心理阴影,使有个性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至关重要。
个案:李同学的身体素质很好,可是,在每次体育测试中成绩都很差,这样反常的情况引起我的注意。通过了解李同学的其他任课老师和同班同学,我知道,李同学的文化课成绩差,平时不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形成了自卑心理,比较沉默。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带到了体育课上,测试中总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在一次三级跳测验前,我耐心纠正了李同学的动作,鼓励他跳出好成绩,李同学出人意料地跳出全班较好成绩。测试结束后,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鼓励他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在以后的测试中取得同样优异的成绩。在此后的各项体育成绩测试中李同学的成绩稳步提高,成了班上的体育尖子。更重要的是,据其他文化课老师反映,李同学的文化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性格也开朗多了。
二、在体育选项中要确定目标,培养“耐挫力”。
学生时代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老师应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创造各种条件,甚至精心创造“挫折”,让学生承受,然后因势利导,教会学生如何冷静对待挫折、忍受挫折,面对挫折如何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良好的心理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确定的目标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体育运动中形体锻炼和意念锻炼是艰苦的。如在烈日的夏日,顶着严酷去跑800 m,在800 m跑过程中要克服途中所出现的生理“极点”现象,当气喘不过来,腿酸痛得迈不开时,仍需奋发坚持跑完全程,所有这些都需要去克制生理的本能欲望,以实现预期目标。体育活动总是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对抗,但这种对抗是按体育运动的特定规则进行的,每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裁判,这需要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去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便比赛顺利地进行下去。由此,锻炼了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体育选项课中,我常组织“五对五”篮球赛,“七对七”足球赛,拔河比赛。当学生面对挫折与失败的刺激而产生抑郁时,教师可以根据韦纳成败归囚理沦(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从某个角度去暂时安慰调节学生的愤怒、痛苦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情感。如(1)“如果你们f或你)的水平发挥再好一点的话,有机会获胜,好好总结,多练习”;(2)你(或你们)已经努力发挥了最佳水平,把强队逼平,别难过,应该高兴才是”;(3)“球那么大,篮框又那么高,能把球控制住已经很不错了”;(4)“几个必进球踢偏,点球又没进,运气真差,下次多练射门”。在遭受挫折后,学生应以何种方式对待挫折情境,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来获得的。
三、在体育选项中注重提高竞争意识,加强团结协作。
个案:0701汽车班篮球队是学校篮球联赛的“三联冠”的得主。在去年的联赛过程中一路跌跌绊绊,艰难卫冕成功。0701汽车班篮球队10个队员有3个是校主力队员,实力远远高于其他队,为什么在比赛中多次出现险情,取胜如此艰难呢?原因主要是取得“二连冠”后,球队队员发现自己水平高于其他队,训练积极性差,认为自己的实力吃老本也照样能夺冠。在比赛中队员为了顾得场边观众更多的掌声,争当“最佳球员”,一味地单打独斗,炫耀自己球技,缺少组织和配合。在0701汽车班卫冕成功后,我组织全校明星队向他们挑战。在这场“冠军与明星联队”大战中,明星队利用良好的个人技术和娴热的战术配合大胜而归。赛后,作为0701汽车班的教练,我帮他们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一是缺少系统的训练,技术和体能有所下降;二是无组织,没有配合,战术无法完成,攻击力下降,防守出现漏洞。总结教训后,二班足球队恢复了训练。一个月后,冠军与明星队再战,双方打的旗鼓相当。上述例子说明,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竞争一直被作为动机的手段和策略广泛运用,而且效果显著,竞争可以加强实现某种目标的信念。在竞争中获胜,有了实验目标的经验,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信心,进一步提高要求的标准。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认识到竞争机制协作的效率高于单纯的竞争,协作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调整配合和团体的自豪感,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在体育选项中要发展自我,角色定位。
学生南被动性自我调控向主动性自我调控发展,F自我调控向自我教育发展,“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人”等问题的思考。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自己的情绪恢复平衡,减轻或解除由于受挫折而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烦恼和不安,自尊心免遭伤害,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些使自己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和策略,来缓解或解决处理当前的矛盾,对付和适应面临的困境,他们的心理活动中已具备有意识地摆脱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建立较好的挫折防卫机制。如果把挫折防卫机制比作自我发展的发动机,那么自我激励是发动机需要的油。自我激励是学生主动地通过对自身的了解和认识,应用科学的方法适时地激发和鼓励自己的活动。要进行自我激励,必须首先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即保证每天或每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确定相对稳定的运动项目,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兴趣健身和技能健身并举,在竞争性活动中,强项争胜,弱项参与,寻找快乐,创造快乐。其次,通过白我和他人评判,用已有的成效来进一步增加动力,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在挫折中求发展,发展中有挫折,正确认识发展一挫折一再发展一再挫折的规律,不断提高挫折承受力。
五、在体育选项中要排除心理障碍.从挫折走向成功。
在体育选项中,体育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尽可能地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对在体育中受到挫折的学生,我们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和耐心,同时要不断地关心爱护他们;在班级里创造一种助人为乐、相互关心的良好风气,使他们不断增强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信心;对受挫的同学实行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勤纠正的原则,对其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还要利用室内课向学生传授有关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并综合练习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面临某种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进行积极有效的白我暗示,自我鼓励,从而逐步消除其不良心理障碍。同时还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学生身心需要,不断地变化练习条件,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在成功中体验挫折,在挫折中走向成功。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获奖论文
浅谈小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北街小学 陈莲春
当今小学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因素之一的耐挫力,对学 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小学生耐挫力普遍较弱,而挫折也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为了使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心理,也为了使他们在今后充满强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拥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目前小学生的耐挫力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使小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耐挫教育。其次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耐挫力的培养。最后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耐挫力的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女成龙心切,故娇生惯养,关怀备至。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养成了怯懦、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等不良品性。如某少年艺术团到国外演出时,一位10岁男孩子独唱,由于紧张而跑调了,唱得很难听。这当然是个失误,可也没什不可原谅,况且还仅仅是个10岁的孩子呢?然而这个男孩心理承受不了,竟然上吊自杀!《新民晚报》曾刊登一则消息:一位上小学以来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一次考试时身体不好而没取得好成绩,她不能原谅自己这个错误,认为丢了脸,竟离家出走......诸如此类的事例实在是举不胜举。每年升学考试后总有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而走上自杀,自暴自弃的道路。因不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和偶尔的错误,缺乏足够的耐挫折能力,使年轻美好生命瞬间夭折的孩子已经不少了,我们还能继续无视这种惨痛的教训吗?
当代青少年的耐挫折能力普遍较弱。目前许多家庭对孩子过份保护,唯恐孩子受挫折,只要孩子学习好,一切事情都为孩子准备好。从起床、穿衣到上学放学的接送问题。为孩子创设了过于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各种优越条件,让他们免受一切挫折。以至使孩子缺乏生活锤炼,养成了依赖心理和养尊处优不良品格。一旦挫折(即使是微小的挫折)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就会惊恐万分,茫然无措,甚至很容易绝望轻生。正因为这样,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耐挫折能力,使他们懂得“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道路”(拜伦),这对他们身心的健
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对于他们能顽强地战胜挫折,掌握知识技能,增长才干,取得成就,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强化耐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
耐受挫折力的培养,其中最主要的是情绪状态与反应方式的调节和控制通过有效的培养、训练,要学生学会全面、客观评价自己,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教师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选择目标,增强自我完善意识,提高自我设计的水平;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心理防卫方式,增强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提高耐挫折的能力。1、初步了解
教师在平时利用晨会、班会和适宜场合适当渗透有关提高耐挫能力的内容,让学生具备以下观点:(1)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是普遍存在的。如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父母要求太严等。一定要不怕困难挫折,而要勇敢面对它们。(2)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之分。有些困难是社会、家庭、学校条件不可能符合自己希望而产生的,小学生自己应该尽量少提出超出家庭、社会能力所及范围的要求,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挫折。(3)挫折让人不开心,但不开心程度和它带来的影响却是由自己控制的。一个人学走路时不因跌跤而不学,相反正是在不断跌跤中才学会走路的。使学生懂得,面对困难不要退缩,而应该前进。有人说挫折是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的营养,没有困难又没有进取心,却能取得成功获得幸福,那只是空想。面对挫折不必惊慌丧失信心,而要以坚强意志和乐观态度对待它们,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困难。“只要信心不倒,就是大山压顶也不怕。”通过这些方法,让小学生懂得应让各种挫折成为锻炼自己的摇篮。“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意识在小孩心头扎根。学生就能从小在头脑中储存下挫折的信息,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假设练习
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较弱,形象思维较强。因此,对他们进行耐挫折教育不能只讲空洞抽象道理,必须用生活中或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教育,以达
到在挫折中学会耐受挫折的目的。这里所说的挫折主要有三个方面:(1)自然环境挫折。(2)社会环境挫折。(3)个体需要挫折。
按照小学各年级学生不同心理特点,可以在中高年级进行前两种挫折教育,在低年级进行后一种教育。
大自然的破坏力很强,面对自然灾害,如果人类耐挫折力强,最终能战胜它。98年我国遭特大洪灾后,某校除开展“我为灾区献爱心”活动外,还在高年级各班组织“假想”讨论__假如洪水淹没了我的家......这样,学生通过迁移,就能对人力所不能及的突如其来的自然挫折做到有心理准备。
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社会意识已经逐渐增强,对于个人在社会群体如班级中的地位、影响、评价相当在意。但由于社会条件限制,人的一些需要可能无法实现,如果对此心理准备不充足,也可能导致挫折。如某班的班主任在每次班干部投票选举之前,总要先开展“假如我落选”“如果别人不投我的票”的讨论,以作好落选的准备。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荣誉心较强,面对一次小错误而没得到小红花这类事很在意,但又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没有一个自己的目标。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人常为未来的目标而奋斗不息,以达到人格方面和谐发展,这就是自我实现。当小学生没有明确目标也就不能实现自我。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一些能力所及的目标,不要让学生因没有明确适当目标而到处碰壁受到挫折。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能力会逐渐提高。
3、家校合作
现在不少父母教育子女或“忘我奉献”或“心灵施暴”,造成孩子不敢面对挫折。因此教师应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让家长在保护孩子安全前提下放心的让孩子自己做事,有困难就设法自己解决,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使学生心理有一个坚实的耐挫基础.二、积极对待挫折多方法战胜挫折 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后,在他们真正遇到挫折时,应引导学生:
(1)利用榜样进行耐挫教育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如能适时向学生提供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上进心战胜困难。榜样主要有以下三类:中外著名的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全国著名的同龄人中的英雄模范;学生身边战胜挫折的同学榜样。
如学生因患病对学习、生活感到灰心,教师可以举出榜样让他们学习。象张海迪身体严重瘫痪,但仍然以毅力的大锤敲开了生活大门的铁锁。
她不因为身体差自暴自弃,反而要在生活中比正常人过得更出色。故事主人公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以及两相对比激起的上进心会不知不觉影响学生,使他们今后遇到挫折就有方法对待。
2)培养坚强意志进行耐挫折教育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若意志坚强,耐挫力就较强。反之,则较弱。关于意志对培养耐挫能力的作用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意志、勇敢、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
如某校六年级的一位学生因母亲得病去世而每日悲伤异常,上课常迟到早退。班主任找他谈话。劝他如果他母亲还活着,决不会希望儿子这样对待学习。母亲去世,确实是个很大的打击,但只有以化悲痛为力量的坚强意志对付这打击,才对得起母亲。这种教育,需要一段时间进行,会得到教好的效果。
(3)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挫折产生后,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依症下药,克服挫折。如三年级一个班的班长在班干部选举中落选了,哭得很伤心。教师就和他一起找原因:平时只顾自己的学习,对同学帮助不够;有时不能以身作则;与同学相处时常有居高临
下的骄傲感等。通过自我分析,该生明白了落选的原因,挫折也就迎刃而解,而且知道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单位:舞钢市第三幼儿园姓名:赵淑霞电话:时间:
*** 2016年11月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舞钢市第三幼儿园
赵淑霞
摘要: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只有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关键词:幼儿 游戏活动 耐挫能力
正
文: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因素,没有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幼儿,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孩子们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缺少艰难生活的磨练,缺少挫折、失败的尝试,受不得委屈。但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特爱模仿,游戏自然成了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在游戏中,孩子没有压力,拥有充分的自由,可以任意摆弄物体,表现人物形象,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尝试在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一、在游戏活动中克服困难、增强幼儿意志。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幼儿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在游戏中经常给幼儿提供可供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来加深幼儿对挫折与困难的认识,激起幼儿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如在游戏,《聪明的小狗》中我给幼儿创设了爬过独木桥的环节,让孩子们在爬的基础上加深了难度,我先请一个小朋友爬过去,让该幼儿树立起榜样,在榜样的鼓励下孩子们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也长。如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幼儿由于能力较差,自信心不足,因而在困难面前经常退缩。于是我加强对这些幼儿的引导。如雅雅小朋友,生性胆小、不合群,喜欢独来独往。每次区域游戏活动时,她总喜欢在建筑角里搭积木,但往往半途而废。有一次,她正在搭一辆大汽车,已经搭好了车头和车厢,却怎么也连不起来,这时区域游戏活动结束了,她很着急,手忙脚乱还在插,但插不好。于是,我立即走过去问她:“你是不是遇到了困难?”她点点说:“我不想搭了”。我就开导她遇到困难可以暂时放一放,等想出办法后再去做,并说老师相信她肯定能完成的。于是,她把搭了一半的雪花片放在了建筑角里。下午,在我的帮助和鼓励下,她终于克服了困难完整地搭出了一辆大汽车,有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我有意识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她,还奖励给她一个五角星,强调她自己克服困难,坚持搭完了汽车,并让其他孩子向她学习。经过多次个别指导,现在雅雅小朋友的自信心逐步增强了,不但在建筑活动中做得好,而且还在其它活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脸上也有了自信的笑容。在生活中,我常为一些胆小的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如上课时多向他们提问,多让他们在伙伴们面前表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做游戏时让他们担任主角,让他们做值日生,等等。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使他们也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
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只有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在游戏活动中以适当方式给予鼓励,增强幼儿自信心。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鼓励,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如在幼儿喜爱游戏“击鼓传花”中,有的幼儿开始时都不愿意在同伴们面前表演,我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幼儿鼓励和赞赏,慢慢地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表演的形式也丰富多彩了。
在游戏中幼儿既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
三、在游戏中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为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有实验表明,在小班及早开展角色游戏,能提供幼儿获得社会交往能力地机会,学习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及如何与同伴共处。根据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了娃娃家,美食林,理发店等情境。游戏中教师有目的的请比较好动,以动作交往为主的幼儿担当一些安静的角色。比如:美食林的服务员,学着使用“欢迎光临”“请问你想要些什么”“欢迎下次光临”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使用礼貌用语交往更受人欢迎。同时,请不会主动交往的幼儿担当“妈妈”“爸爸”等一些重要角色,创设“带娃娃吃饭”“带娃娃理发”等情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他们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主动与人友好交往。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地“长大”。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数不清的挫折。面对挫折采取不同的态度,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结果:孩子在受挫折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从而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工作规程》
第四篇:论文: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在结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内容摘要】
英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说:“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上也有 足够的力量战胜他们。”也就是说,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或障碍(也就是挫折)时,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抗挫能力,就能面对生活的挑战,以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战胜它,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本文作者在结构活动中尝试着这样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
一、设置障碍,培养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二、因人而异,调动幼儿抗挫的勇气,让幼儿体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快乐。
三、把握适度,循序渐进锻炼抗挫能力。
【关键词】结构活动抗挫能力
英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说:“尽管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这个世界上也有足够的力量战胜他们。”也就是说,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干扰或障碍(也就是挫折)时,如果具备了良好的抗挫能力,就能面对生活的挑战,以足够的勇气与智慧去战胜它,从而积累成功的经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所谓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我们不可预知的挫折。而所谓的抗挫能力,就是个体在遭遇挫折的压力,遇到困难的情境时,能试图再用其他办法来试一试,解决困难,保持行为和心理的正常、健康的能力。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抗挫能力是多元智能中自我认识智能的一个方面。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克服困难也就是抗挫能力较差,究其原因(1)家长们对他们的娇宠呵护使孩子免受苦,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2)作为教师我们以前在这方面不够重视,以至于孩子们经不起挫折,吃不得苦。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增加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克服“鸵鸟心理”,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和困难,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他们的将来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雪花片建构活动是儿童利用雪花片这种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作,反映周围事物的一种建构活动,其特点是在活动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按儿童自己的愿望去构思、创造。在幼儿的建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有较强抗挫能力的幼儿便能采取 自己能做到的方法去解决克服,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对幼儿的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也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而抗挫能力较弱的幼儿则常常显得不知所措、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甚至于对学习产生恐惧、抵触心理。因此,我们在开展雪花片结构活动的实践中注意有意识地设计、创造一些活动环节和情境,磨练幼儿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养成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的性格,形成克服困难的能力。
一、设置障碍,培养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
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事物,并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中不断获得对自我的认识。如果教师在结构活动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障碍,提高活动的强度和难度,既可挑战幼儿的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战胜障碍的过程中增强挑战困境的勇气和自信。
为了提高幼儿的挫折承受力,我们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并结合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活动,如:“美丽的荷花灯”、“有趣的自行车”、“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小水瓶”、“”汽车嘟嘟叭叭、“鞋架真方便”等等。在结构活动中设置了难度不等的情境和难题,让幼儿根据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开动脑筋,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如:“荷花灯怎么能拎在手中?”“自行车站不住怎么办?”“蝴蝶的翅膀怎么才能插得对称?”“鞋架的几层隔板怎样连接起来?”等等,让他们在实践建构中去尝试、摸索,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同时也因势利导,教给幼儿一些战胜挫折的方法:如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再次尝试;请同伴、成人帮助;学习别人成功的方法、与同伴进行合作建构等等。通过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尝试和最终的成功,使他们在无意中树立了自信心,并不断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过程,使他们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
二、因人而异,调动幼儿抗挫的勇气,让幼儿体验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快乐。
有些幼儿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产生消极反应,甚至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想在障碍中鼓励幼儿积极地面对困难、克服障碍,教师可尝试如下方法:
1.语言暗示法。
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可运用暗示的方法引导他们获得成功。如在幼儿建构作品失败时鼓励一句:“这一次没成功没关系?再试一次,你准行!”
2.榜样作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结构活动中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3.实物奖励法。
教师可在活动前、幼儿成功克服障碍完成建构作品或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时,给予有效的实物奖励(如幼儿喜欢的动物贴纸、小印章等),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
4.个别指导法。
教师可对每个幼儿的建构水平和在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消极品格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观察,根据幼儿的问题所在,有的放矢地根据每个幼儿的建构水平和性格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
5.作品展示法。
教师可将幼儿的建构作品进行展示或用于活动室的装饰,让幼儿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后的快乐。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当幼儿未完成任务时,要具体分析,必要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能消极地说气话,更不能训斥。否则,只能使幼儿增加挫折感,最终失去自信心,削弱意志力。
三、把握适度,循序渐进锻炼抗挫能力。
任何教育的开展都要遵循循序渐进、小步递进的原则,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也不例外。一方面,结构活动中作品的完成、建构经验的获得需要反复的练习和尝试;另一方面,培养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困难和积极主动克服障碍的性格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确定结构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障碍的困难程度必须是幼儿通过努力能够克服的,也可以将整个结构活动中的障碍分成几个阶段,在顺利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对幼儿做一个客观的评价,让幼儿对自己的进步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增强信心。同时也要注意:
1、为幼儿设置挫折障碍时,应适合孩子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
把握好情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使幼儿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我们频繁地接触每一位幼儿,我们了解到每一位幼儿自身的特点,及他们承受挫折的最近发展状况。而处于幼儿期的幼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有时会产生不切实
际的目标,产生挫折感。因此在为幼儿设置挫折障碍时,会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信心不足,对成功不抱希望,这类孩子有过失败经历而害怕挫折;二是盲目自信,自我评价过高,这类孩子会因容易体验挫折而失去兴趣。我们要注意引导这两种倾向的孩子客观认识自己。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注重结构活动过程的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50年提出ABC理论。该理论强调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并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认知即人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因而,形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是提高孩子耐挫能力的关键。然而,孩子对挫折的认识常常来源于成人对挫折的认识。所以,在结构活动中,我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仔细观察和分析幼儿取得胜利和遭受失败的过程,帮助幼儿促进、提高,做到既要追求结果,更要优化过程,以积极评价入手,尽量挖掘幼儿的长处。让幼儿感到,虽然我失败了,但老师没有批评我,仍然喜欢我。这样,孩子就不会害怕挫折。如陆屏甄小朋友性格内向,动手能力较弱,在结构活动中她一直不太自信,经常会为作品没成功而哭泣。因此,我每次都坐在她身边悄悄地安慰她:“你已经有进步了,你看你已经能插出空心圆来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自己插出来的”。甚至于动手帮她一把。看着老师理解、鼓励的目光她终于自信地点点头,渐渐地,越变越大胆。确实给孩子肯定的目光,就如同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赞许和肯定中,幼儿能够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挫折,战胜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获得成功。
总之,幼儿抗挫能力、挫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教育者要以平静的心态冷静地对待幼儿出现的失败和错误,切忌大惊小怪、动辄责骂。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和应付困难的勇气,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自找幸福的本能,这样才能在任何挫折面前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第五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要营造有利学生思维素质提高的氛围和环境
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氛围和环境,对于学校来说,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标志性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营造出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和环境。这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的全面激活学生主体思维的氛围和环境。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潜藏的积极因素,并加以热心的爱护和保护,包括他们的好奇心、求知心、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品质。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对他们的创新成果给予积极肯定和扶持,鼓励他们努力探索、努力发现、努力创造。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倡导、推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以身示教,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效仿者。教师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己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树立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自觉地正师魂、修师德、树师表、练师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
三、强化教育教学活动
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科学思维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向全面发展的方面健康发展,各方面的教育应当把关注和改善学生的思维状态作为共同的着眼点。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因此,在数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多操动,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手工制作,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多鼓励、赞扬,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这样他们的创新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的,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创设激发想象力的氛围,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
3、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志
自我意志是人们依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学生才能充满信心地进行创造,发挥巨大的创造潜能。教师应充分发挥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要创造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对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照顾每一名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视自己为集体的一员,有一种主人翁的自豪感。
4、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人生态度,勇于实践、勤奋好问、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都有助于创新潜能的开发。
5、培养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对科学有浓厚兴趣,从科学研究中感受到无穷乐趣,才坚持不懈的研究,创造了巨大的科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适当的思维训练,揭示思维方式演进的规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目的。
所以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是为学生的主体思维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经过学校、教师的努力,必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出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有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