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拨鼠那里去了美文
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故事讲完后,老师问:“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吗?”我们说:“兔子不会爬树;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条猎狗。”“还有呢?”教师继续问。直到我们再也找不出问题了,老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土拨鼠哪去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将我们的思路拉到猎狗追寻的目标上---土拨鼠。因为兔子的突然冒出,让我们的思路在不知不觉中打岔,土拨鼠竟在我们头脑中自然消失。
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哪去了?(读者文摘)
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也会被途中的细枝末节和一些毫无意义的琐事,分散了精力,扰乱了视线,以至中途停顿下来,或是走上岔路,而放弃了自己原先追求的目标。
提示:我们不要只顾着前行,不经意间,就会迷失了自我。
第二篇:二分钱哪儿去了美文
某老汉卖瓜,标价买一个二角、买三个五角。有三位顾客结伴而来,各买了一个,每人付给老汉二角。顾客走后,老汉猛然想起,他们三人是一起来的,按照他的规定,他们买去的三个瓜总共收五角钱才对。于是,便让小孙子拿一角钱去追还。小孙子耐不住干渴,中途花四分钱买了两杯茶水,等赶上顾客时只剩六分钱了。小孙子向顾客讲明了原委,三位顾客哈哈大笑,每人各自收下了二分。
一个小伙子知道这件事后编了一道智力试题,让同院的孩子们回答:老汉起初收每位顾客二角钱,总共六角。但是,每位顾客后来又被退回了二分,实际上只花了一角八分。这样,三位顾客买瓜共花了五角四分,小孙子喝茶水花了四分,二者之和为五角八分。这和原来的六角是对不上账的。所差的二分钱哪儿去了?在谁的手里?
孩子们听完题目后想了好久,始终弄不清二分钱在谁的手里。大家只好去问老师。老师略加思索,笑着说:“二分钱并不存在,这是一道诡辩题。不错,最初老汉是收了六角钱,可是,当老汉拿出一角钱让小孩子追还顾客时,六角钱就不再存在了。小孙子退给每位顾客二分钱,顾客共花了五角四分。这些钱中的五角,在老汉手里;余下的四分,小孙子买了茶水。这笔账本来是很清楚的。大家之所以感到糊涂,是因为没有弄清出题者在两个地方搞了诡辩。第一,五角四分加上四分的计算是荒唐的,因为买茶水的四分钱已经包含在顾客买瓜所付的五角四分之中了;第二,拿五角八分去对六角也是荒唐的,因为六角钱早已不存在了。”
这么一说,孩子们恍然大悟。正准备离开,却被老师叫住了。
老师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被迷惑吗?就在于你们看问题简单化了。客观事物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以致当事物变化后你们还不肯改变最初的印象。你们看,起先老汉收了六角钱,可由于其中的一角被退还很快就不存在了。而你们的脑海里却始终保留着‘六角钱’的印象。这种静止不变的思考方式是有害的,它会妨碍我们正确地分析事物。譬如,我们有的人养成了‘先入为主’的习惯,当某个同学给他的最初印象不好时,他会把这种印象牢牢地固定住。当这位同学改正了以前的缺点后,他也仍然不肯改变以前的印象。”
孩子们听完老师的这些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三篇:她毅然地去了美文摘抄
对于小英来说,这个夜晚实在是太不平静了,她不知道自己的心情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
白天,村小的校长,也是村小唯一的老师,到家里来了。校长是来动员妹妹小芳报名入学的。妹妹今年7岁了,过了夏天应当入学上一年级了。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就像歌儿里面唱的那样,到了7岁去上学,对于一般的孩子来说,真是一件既平常又快乐的事情。可是,对于小英一家来说,却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大难题。
小英一家生活的地方,是桂东一个十分贫穷的小山村。年景好的时候,一家人的辛勤劳作只能勉强糊口;年景不好时,连糊口都成了问题。“背上小书包”,在这里简直成为一种奢望了。
“谢谢校长,我家的小芳不报名了!”面对校长的好心,爸爸狠了狠心,说出了这句话。
“阿伯,再想想办法吧,这可是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命运啊!”校长十分体谅地说。
“算了!谢谢校长!”爸爸叹着气,把话说死了。
小英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她心里在翻江倒海一样地难受。
她7岁那年,爸爸咬着牙到学校给她报了名。在她“背上小书包”的那天,正赶上妈妈生小芳。这本应该是个双喜临门的日子,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妈妈生小芳难产,小芳生下来了,妈妈却因失血过多抢救不及时而离开了人世。
小英刚刚背上的小书包,眼看只能放下了。但爸爸没有这样做。他一边嚼着干馍喂养着小芳,一边拼命地干活,决不让小英把书包放下。
小英是个极为懂事的孩子。她心疼爸爸。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她就上山砍柴,决心自己挣钱交学杂费,决不再给爸爸添负担。她真的做到了。如今,她读完了初中二年级,7年来她没让爸爸花一分钱,却读出了个全校第一名。
眼下,妹妹小芳又该上学了。校长的话说的是好事,但对爸爸来说,却是一道解不开的难题。爸爸实在太难了!
小英心疼爸爸,原来还另有一桩苦衷。一年前,城里来的医疗队给爸爸检查过身体,事后医生对小英说:“你爸爸患有地中海贫血症,不能让他太劳累啊!如果有可能,应该想办法给他治病才是啊!”小英记住了这句话,却向爸爸隐瞒了病情。
“爸爸,明天我去找校长,给小芳报名!”当晚,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之后,小英果断地对爸爸说。
“什么?给小芳报名?”爸爸吃惊地说,“你还要爸爸这条命吗?”
“不,爸爸,不用您管。”小英早有准备地说,“我挣钱供小芳上学!”
“你挣钱?”爸爸不解地问,“你还在上学,挣什么钱?”
“爸爸,”小英平静地说,“外村的几个姐妹正在议论到广东打工,我决定跟她们一起去!”
“那你不上学啦!”爸爸有些气急,“你学习这么好,再念一年初中毕业,就能在城里找个工作了!”
“爸爸,我明白。”小英说,“可是家里没有钱哪!我要用我的退学去换小芳上学!等我打工挣了钱寄回来,给小芳交书本费、学杂费,还要给您……”
小英差一点说出“治病”两个字,她猛然止住了。
“唉!”爸爸把撕心裂肺的心绪全概括在这一个字里了。
第二天,小英到学校找到了校长,给小芳报上了名。
第三天,小英对爸爸说了好多嘱咐的话后,便随外村的姐妹上路了。
广东在哪里?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打工究竟是怎么回事?此一去是凶是吉?这一切,小英都不考虑了。为了妹妹,为了爸爸,她毅然地去了……
第四篇:信任去了哪里的美文摘抄
我在丽江骑马,一个纳西族马夫介绍说,马在路上互相遇见,有的会互相打招呼。两匹不认识的马相遇,还会互相招呼一下,何况是人呢?同类动物互相遇见,会亲热地招呼,不见得就会互相提防,而我们是人啊!人难道不比动物更聪明,想不出互相信任的法子吗?
陌生人是“大灰狼”?
上海有个调查,上海居民仅有不到2%的受访者表示会让陌生人进家门。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陌生人都是坏人。”或者直白一点儿说吧,98%的受访者倾向于认为“陌生人”更大的可能是“坏人”。
这种把陌生人看做“大灰狼”的想法,是怎么植入大伙儿的脑壳里去的呢?
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吗?没有。他们是被媒体的各种报道吓坏了,媒体报道一个“陌生人”的大灰狼故事,他们就放大成98%的陌生人都是大灰狼。
少年人呢?他们被灌输得非常可怕。
多年前,我坐公交车,邻座是一个小男孩,我们同路将近一个小时,我对他为什么坐一个小时车上学好奇,就问他。第一次问,他看看我不回答,第二次问,他看看我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开了。这个小男孩是怎么了?为什么就不能和一个陌生人好好说话,正经八百地回答一下陌生人的问题?他为什么对陌生人那么恐惧?
因为他们从小就被教育成了这样的人——不相信陌生人的人。
我不知道我们这个国家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1995年,我还在南京读博士的时候,我上公路招手搭车回南通,还有卡车司机免费让我搭车,现在呢?
现在,我们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装保险门,装防盗栅,我们把家武装得像监狱。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好人。所以,我们把自己关在保险门和防盗栅的后面,而外面的都是“坏人”。
我们不仅自己这样看,还把这个想法灌输给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这样看。
他乡反倒似故乡
常常回忆起在英国的时光。我背包旅行,在怀特岛,路上经常看见居民把自己做的蜂蜜、甜点、自产的蔬菜等放在路边,没有人值守,只有一只碗。如果你需要那些东西,只要往碗里放上一镑、两镑,你就可以把东西拿走了。
这是对路人怎样的一种信任?
在剑桥做访问学者,常常忘记了带证件。但是,跑到哪儿,我只要说自己是访问学者,就没有不信任的。整个剑桥镇,几乎看不见防盗门和防盗栅,家家户户,门就对着街,都是落地玻璃门,院门是象征性的,房门也是象征性的。
我在路上走,到处看门牌号,总有人主动出来,问我是不是迷路了。
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陌生人,而且是一个异国的陌生人。可是他们却没有不信任,相反把信任给了我!
信任——世界上最好的财富。
我在丽江骑马,一个纳西族马夫介绍说,马在路上互相遇见,有的会互相打招呼。两匹不认识的马相遇,还会互相招呼一下,何况是人呢?同类动物互相遇见,会亲热地招呼,不见得就会互相提防,而我们是人啊!人难道不比动物更聪明,想不出互相信任的法子吗?
信任是一种财富,你拥有它,就先把它分给别人,和别人分享。信任是这样一种财富,只要你不断地施舍给别人,不断地把它送出去,你就得到的越多。世界上哪里还有比这个更好的财富?拥有并分享这个财富吧,不要让你在信任的银行里是个赤贫的家伙。
信任一下陌生人,又何妨?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陌生人”。
第五篇:土拨鼠日记读后感
.《土拨鼠日记》读后感
《土拨鼠日记》看完了,看了好久。
虽然看得比较慢,但是丝毫没有任何滞涩的感觉。因为作者行笔很流畅,语言很干净很单纯的那种,似乎真的是一只土拨鼠的心情日记,而且全书每一章每一节,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故事来读,每一章节都让人很感动。这是一本温暖心灵的书,我向很多人推荐了,也送了几个朋友一人一本。
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柔美而纯粹的笔触。
让人从心里觉得暖暖的,很欣慰,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我有一个朋友说,她看哭了。我不知道她是在哪一节看哭了,但是我觉得,每一章都写到了我们的心里。
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一只心怀梦想的土拨鼠。
我们从出生开始,慢慢长大,逐渐熟悉了,而后厌倦了身边的一切。于是,我们都有一个会飞的梦想。盼望着长大,盼望着早一天离开妈妈的身边,独立去流浪。依然记得上高一的时候,我那个叛逆的同桌,总是因为贪玩而被老师打骂,每次打球回来都会被老师训一顿,坐在桌边一遍流汗,一遍生气。那一刻,我很羡慕他,他是一个叛逆的孩子,他敢于冒着被责备的危险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却一直都是一个所谓的好学生,循规蹈矩地沿着老师、家长所谓的好孩子的方向努力着。上自习的时候,读书读累了,我们就谈以后,谈梦想,谈什么时候才能够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远远的离开家乡,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而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多数在岔路口面前犹豫彷徨,最后的选择往往是机缘与命运使然。我是一只胆小的土拨鼠,想出去流浪,却又心怀胆颤,总是担心有一天累了,会找不到了回家的路。这只心怀懵懂的土拨鼠,他是让我们羡慕的。他带着我们所有人都有过的梦想上路了——努力做一只独一无
二、充满智慧的土拨鼠。于是,他学着用两条腿走路,他倾听温柔的熊的故事,他和差不多的刺猬成为了朋友,虽然他很鄙视刺猬和唧唧那俗不可耐的爱情,他帮大豹子寻找人生的意义。最后,他遇见了小松鼠,为了给小松鼠一个惊喜而不辞而别,辛苦跋涉,去寻找那一支传说中的七色花。可是,一场暴风雨来到了,悲观的鸟给他叼来了七色花,可是小松鼠再也找不到了,从此消失在了他的世界之中。
初恋的无疾而终,让人痛不欲生,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他的心中一片黯淡,甚至找不到了生活的意义,他开始放纵自己,成了一个坏人。
经历了好多好多,他终于想起来家的温暖,亲情的可贵。于是,在经历了快乐、痛苦的跋涉之后,他回到了家。兄弟姐妹们都已经各自成家,搬出去住了。他们的家阴暗潮湿,角落中,妈妈已经老得不成样子,甚至没有能力再出去觅食,他怀念其兄弟姐妹们争抢妈妈带回的茅草的日子。
他缠着妈妈给他讲爸爸的故事。妈妈羞涩地说,他的土拨鼠爸爸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人,你是我所有孩子中和他最像的一个,所以我知道你一定不会留在妈妈的身边。爸爸和妈妈一见钟情,那时候,他好潇洒,她好漂亮。可是爸爸只在妈妈身边待了一夜,就又踏上了新的旅程。妈妈说,她哭了一夜,因为她知道他很快就会离开,而她没法跟着他去。因为她已经有了孩子,她要养育她的孩子们。原来妈妈一直都爱着爸爸。
他每天都会为妈妈带回吃的东西。后来的日子里,他每天三四趟地往洞里运吃的。妈妈默默地看着,最后对他说,我知道你迟早都会离开的。
是的,他终于离开了。
不过,他是要去寻找他的爸爸,他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找到爸爸,给妈妈一个幸福的晚年。
他漫山遍野地找着。他向各种动物询问,可否看见一个站着走路的土拨鼠。失望一点点的漫过心头,最后变成了绝望。
悲观的鸟出现了面前。他已经不再悲观,而是快乐无比,他正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打算飞回北方过夏天。他派出了无数的鸟,帮土拨鼠寻找他的爸爸。最终,土拨鼠在一个沿山坡蜿蜒而上的花径尽头,找到了他的爸爸。他直觉,那个花径的主人,一定就是他那特立独行的爸爸。站在自己爸爸的面前,他激动得无语。
爸爸和妈妈终于在一起了。而土拨鼠,也终于爱上了那个一直执著地跟在自己身后,帮他寻找爸爸的小泥巴。
经历万千寻寻觅觅,终于回到了原来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路上,可是,我们费尽心力所要寻找的,也许就在我们身边。
只是,我们要自己去发现。
有些事情,虽然明白,但是,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真正地懂得。譬如幸福,譬如人生。
《赏识你的孩子》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周泓老师写的《赏识你的孩子》,这是一
位父亲对素质教育感悟的一本书。在书中我体味着周婷婷——中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我被这个孩子能以坚强的意志获取幸福人生而感到高兴,为伟大的父爱而感动,更为 周泓 老师用实践有力诠释赏识教育的魅力而折服。
婷婷是不幸的,三岁就成了一个聋哑女孩。但又是幸运的,伟大的父爱促使着 周弘 老师走出了一条发挥女儿视觉优势,及早学习书面语言,以书面语言系统做支撑,带动口头语言系统形成的新路子。父女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着,女儿由一个自卑自怜、令人同情的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自信自立、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大学生,父亲又由一个普通的、曾经羡慕所有父亲的人,成长为改变了千千万万家庭命运、孩子命运的教育专家。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周围人的生命和谐,与大自然万物和谐。而赏识教育就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是开发生命潜能,保护生命资源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学校教育应是以人为本,通过教育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越来越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可是当我看到有些孩子面对学习,眼睛里充满忧郁,甚至暗淡无光,把学习看成是痛苦的事时,我的心里很难受,我也很困惑:教育的真谛是要让孩子快乐,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好孩子,让他们一次次感觉到我能“行”,让他们在百花园中做争奇斗艳的花朵。我重温赏识教育,我告诉自己: 家长和 老师怎样对待孩子,决定论孩子的命运。周泓的不幸在于她的女儿聋哑,周泓的成功在于他不轻言放弃,细心的、懂得观察、发现、赏识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前进,克服一切困难的前进,不断地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加油。对于内向不自信的孩子,我们要耐心地关心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地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虽然孩子小,但他也是爱面子的,避开其他孩子与他单独谈话,首先让他觉得老师给他留了面子,接着用婉转的语言指出他的不足,希望他尽早改正,相信他会乐意地接受。如果他有了进步,老师应该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肯定他,相信这对他会是很大的激励。用爱与赏识贯穿自己的工作,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老师能赏识每一位学生。因为有了赏识,才会有尊重。用赏识的方式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会带给你不断的惊喜。
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这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赏识,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个发挥优点和潜能的机会,让他们看到新的目标,产生征服的力量,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作用,才能找到自己应拥有的一席之地。他们才快乐,才会懂得奋斗本身就是其乐无穷。有了这样的感受,有了这样的人生态度,他们就能够笑迎困难,笑迎挑战,笑着去克服自身的的弱点和缺点,勇敢地去攀登一个又一
个高峰。“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这是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孩子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老师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高呼“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一千零一次站起来。教育好孩子,让我们从赏识他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