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船安全着陆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力学、形状与结构、材料特征等科学知识,结合数学、工程设计、制作等领域相关知识,完成飞船安全着陆这一项目。
2.利用多种材料,按规定时间完成项目。经历从任务到设计、测试并完善设计直至测试成功的科学探究过程,经历反复测试并改进的工程设计和制作过程。
3.激发对航天领域的浓厚兴趣。培养面对失败不畏惧、不怕困难,坚持不断探索的精神。
设计理念:
围绕宇宙飞船如何安全着陆这一任务展开,体现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这四个领域内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使学生学习的零碎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
学生在了解好奇号登陆火星后,激发了研究飞船安全着陆的浓厚兴趣。这是《飞船安全着陆》的第二课。学生在经历上节课的初步设计到制作再到测试,发现不容易成功,推动项目前进。
教学难点:
运用材料特征、改变材料形状与结构、空气阻力等方式实现减震。
教学材料:
每组材料:塑料袋、气球、A4纸、硬纸、木棍、吸管、海绵、塑料泡沫、导学单。
学习过程:
一、回顾项目主题任务、项目开展进程
1.回顾项目主题的任务:设计一个能安全着陆的宇宙飞船,从1.2米的高处落下,保证宇宙飞船不翻倒以及机器人不会从飞船中掉落。用塑料杯代表飞船,弹力球代表机器人。
2.强调要求:不允许通过将“机器人”密封在纸杯中的方式防止他不掉落。不能干扰飞船内部结构。
3.回顾经历了工程设计中的初步设计—制作—测试。
二、评价上一阶段的作品,暴露设计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思考材料的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捕捉学生的已有科学概念:空气阻力要大、底部大才能稳、缓冲减震等。
三、完善设计、再测试
1.用彩笔修改、完善设计方案。简单写一写改进的理由。
2.改进后再测试。同样测试五次,若纸杯均未翻到,乒乓球均未掉出纸杯,即算成功。
3.利用更多的材料修改设计。根据每样材料的价格以及预算,合理选择材料,保证金额在规定数额内,完成后要记录总共花费。
4.利用有限的时间,从改进设计到测试,要求人人参与,合理安排,分工合作。
四、评价与交流
1.小组根据导学单上的修改后的设计以及新作品,介绍改进理由以及总计花费。
2.生生互评,回答质疑,听取建议。
五、延伸活动
学生自主小结,教师布置任务。真实的飞船质量大、速度快。如果测试的距离再高一些,你的飞船还能安全着陆吗?我们又需要做什么改进?科学家是怎么做的?
第二篇:2018中考热点: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范文模版)
2018中考热点: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
北京时间11月17日12时4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施分离,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踏上返回之旅。
还记得一个月前那次轰动全球的牵手吗?2018年10月19日凌晨3时31分,“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牵手成功!“十一郎”和“二丫”从此奠定了航天界第一CP的地位!
两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行3天,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工作生活了整整30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的新纪录。
失重33天,他们在太空里做了啥?
2018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飞向浩瀚宇宙。在他们离开地球的33天里,师徒二人在太空里的生活都是咋样的呢?
10月19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两个飞行器形成组合体。航天员成功进入天宫二号。
10月20日
航天员开展太空养蚕实验,完成首次太空跑台训练以及在轨眼手协调、听力等身体机能的测试。同日,天宫神舟组合体由倒飞状态转为正飞。
10月21日
两名航天员进行在轨脑力负荷、在轨情绪特征研究等实验和测试。
10月22日
航天员通过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实时下传实验数据。
10月24日
景海鹏50岁生日,接受了工作人员来自地球的祝福。当日,天宫神舟组合体首张合影图像传回到地面。
11月9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同景海鹏、陈冬通话。
11月17日
景海鹏和陈冬撤离天宫二号,并进入神舟飞船,返回地面。
太空生活盘点:可“挑食”泡茶种菜养蚕
一个月时间里,两位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的生活如何?开展了哪些空间科学实验?
11月4日,景海鹏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的伙食,包括6大类近100种食品。据景海鹏介绍,科研人员在前期制定食谱时,还征求过自己意见。这次带上来的食品,本身就是自己和陈冬爱吃的,所以不会感到单调,甚至还可以“挑挑食”。除了一日三餐,航天员还有许多点心和夜宵来补充能量。除了带够了水,还带了各种饮料,甚至还能自己泡茶喝。
天宫二号装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拉力器等健身器材。据陈冬介绍,在天上蹬自行车的感觉和地面不一样,有点像是躺着蹬的感觉,不太容易使劲,还挺累的。两位航天员刚开始使用跑步机时,都跑不起来。到第三天,景海鹏终于跑起来了,还一下子跑了一小时。
工作方面,进入天宫二号的第三天,航天员就做了一项在轨实验——失重心血管研究实验,主要用来在轨检查航天员身体的一些指标。
天宫中的宇航员,此次上天有一项“种菜”的任务。景海鹏和陈冬就在30天的时间里,栽培了生菜这一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蔬菜。景海鹏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们亲手照料下的生菜,已经长得很好了。我们看着它们一天天成长,很有满足感。”
在这次太空飞行任务中,与航天员一起进驻天宫的还有几位特殊的乘客,它们是六只可爱的“蚕宝宝”。这六条蚕宝宝是科学家培育改良的品种“秋丰白玉”。他们住在用航天材料打造的“太空屋”,“食堂”、“卫生间”齐备,房间的内壁还做了粗磨砂处理,并粘贴了无纺布,蚕宝宝在失重环境下也能行动自如。
网友为凯旋归来的航天英雄作诗一首:
《贺“神州十一”航天英雄凯旋归来》
神舟飞天上碧霄,一片声听朝夜高。
曲柱玉箫倚断鸣,风吹笛起涛惊毛。
穿越宇宙踏云端,神勇无比传捷报。
今日英雄凯旋归,万民相迎旌旗飘。
庆祝英雄凯旋,点赞中国航天!
第三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教学设计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
态度: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知道神舟飞船的相关知识,了解航天人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能力: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学会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知识:初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知道神舟飞船的相关知识,了解航天人科技攻关、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
师:每当中秋佳节,当我们抬头仰望皎洁的月亮,都会想到月宫中起舞舒广袖的嫦娥,传说嫦娥偷吃仙药,飞到了月亮上。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代人们渴望了解天上的情景,想象出嫦娥等神话人物,可见我们中华民族对太空的向往古而有之。我国明代有个叫万户的人就做了利用火箭的推力登天的大胆尝试,虽然这是个失败的尝试,但并没有毁灭中华民族探索神秘宇宙的梦想,而这一梦想伴随着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终于变成了现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内容。(板书: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二、探索新知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乘坐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的中国航天员是谁吗?
生:对,他就是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板书:杨利伟。)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第38—39页上半部分的内容,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并思考问题一:
(课件出示:
1、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是我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个伟大壮举,它表明我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
生: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39页下半部分—40页的内容,并思考问题二:
2、我国为什么要探索太空?
答:无垠的太空时是人类永恒的财富,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探索太空,是为了开发利用太空的资源。)
生:指名读。师: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第几个有能力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引导出正确答案。
(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了人类第一艘载人飞船,航天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绕地球一周并安全返回地面。美国于1962年2月20日发射了美国第一艘载人飞船。)
三、升腾激情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航天知识。下面让我们观看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场景!
(课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全程回顾)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神舟成功发射和着陆时,心情怎样? 生:学生发言。
四、联系主题,课堂延伸
师:我国今年在航天领域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事吗?
生:对,神州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课件出示:神七发射升天、翟志刚太空行走、安全出舱。)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载人航天的这么多知识,而且通过阅读,我们已经了解到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走,那同学们知道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进行到哪一步了吗?
课件出示:
我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将宇航员顺利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实现载人航天历史性突破。(已实现)
第二步,实现宇航员出舱活动,(已实现)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未实现)。
第三步,建造更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未实现)
师:同学们,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神舟一号发展到神舟七号,走过了一段光辉的历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走过的历程。(课件出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成功着陆,圆满完成首次航行”。
2001年1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二号飞船。
2002年3月25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神舟”三号飞船。
2002年12月3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38岁的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第一次将我国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执行任务的航天员是费俊龙、聂海胜。
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顺利升空。
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身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进行了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五、活动四:航天知识擂台赛
1、必答题
(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国家是()。
(2)、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时间是();名称是();由()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3)、()年()月()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航天员是()。()年()月()日,“神六”成功发射,航天员是()、();()年()月()日,“神七”成功发射,航天员是()、()、(),完成了航天员()。
(4)、中国是第()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
2、抢答题
(1)、世界上前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分别是()、()、()、()、()。
(2)、我国自主研制的“神
五、神
六、神七”号载人飞船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3)、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
五、激情延伸,写下祝愿
师:一代代航天人的努力使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今天的成绩,而未来的辉煌需要更多的人努力去创造!同学们,21世纪,人类进入航天时代。同学们,你认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将来会怎样,请同学们展望一下。发表你的见解。
生:学生将祝愿写在书上。写完的学生自由站起来大声读。(可留做课下作业)
六、树立信心,激情结课
师:也许若干年后,遨游太空的航天英雄是你、你或者你。也许由于你的探索和研究,我国的航天事业又有了新的飞跃。同学们,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同学们说:好不好?
教学反思:
本课我主要是通过视频资料再现了,我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时的场景,并把课堂进行了延伸。学生回顾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历程,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2011年11月3日1时43分,中国两个无人航天器在近地轨道成功对接;40多年,中国实现了从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到开展深空探索。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球343公里的轨道实现自动对接,为建设空间站迈出关键一步。神舟八号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为无人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为改进型载人飞船,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功能。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北京飞控中心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升空后的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9月29日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第一次对接。组合飞行12天之后,在11月14号时,神八将撤离天宫一号。11月16日再次进行对接。
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有建设建议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着陆”
“三项措施”确保
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着陆”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注重加强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从资金的审核、拨付、监管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制度管理,杜绝了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截留、挪用、拨付不及时等现象。二是强化监管手续。实行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审批手续、统一结算程序的“三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资金管理,由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由纪委、新农村办公室、财政局等共同监管。统一审批手续,由试点村申报拟实施项目计划,经乡政府同意,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审批,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报县政府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拨付。统一结算程序,试点村对实施项目各项费用支出由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审核,报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财政局共同审核,经监察局、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和财政局检查确定后,按形象进度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拨付到试点村的帐户。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依据《***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监察局会同财政局组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抽查,对资金串项、挪用资金等问题及时纠正,对发现的弄虚作假套取资金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安全。近日,由监察局、财政局、新农村办和经管总站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县2006年以来的29个新农村建设省级试点(示范)村开展了专项检查,检查资金****万元。检查中对不设置专帐管理、记账科目不规范、财务手续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第五篇:《“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析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见苏教课标版七下语文第二十一课。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抓住杨利伟出征这一个场面进行报道,角度独特。它突出事件的重点环节,突出主要人物,主要写杨利伟受命的过程;写人物从细微处着眼,写他从容稳健的步伐,写他微笑的神情,写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从细微处写出人物的精神气质,虽然只有千字左右的篇幅,但使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全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不时穿插议论和抒情,更多的时候,是把议论、抒情和记叙、描写融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情绪。二是文章的语言特别洗练干净,找不到一点冗余的信息。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整,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二、亲临现场
教师指导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进行了报道。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聆听人民日报记者廖文根给我们发来的报道。
1、请朗读基础较好的2—3位学生模仿记者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其余学生合上书本,凝神谛听,让那一激动人心的场面再现于脑海。
2、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
(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走进人物
教师指导语: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身上完全具备了航天飞行要求的综合素质。你能从文章里找到相应的句子吗?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4、教师总结归纳: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先组织学生自读勾画,再同桌相互交流,畅谈自己的想法,最后班级交流,组织学生互评。教师应鼓励大胆发言,提出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
四、送英雄出征
1、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送行人有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圆飞天之梦。送行人数众多表示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而激动、高兴的心情,也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有各不相同的答案,尤其要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4)篇幅要简短。)
(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独立思考,再进行班级交流,生生互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五、探究质疑
教师指导语: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此文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作进一步的探究。
1、此文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更集中报道,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2、文章8—11插叙交代有关的背景资料,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吗?这些插叙的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第八段:简要介绍宇航员的挑选。第九段:介绍杨利伟的简历。第十段:介绍人类的飞天历史。第十一段: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
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
(第一问需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作引导,例如从消息的结构五部分、通讯的篇幅长短和表达方式等方面作些提示,唤起学生的旧知。若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将文章改写为一则100字左右的消息,加深学生对本则新闻专注于场景描写的独特构思的理解。第二问重在考察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插叙”这一种叙事手段的功能,教师也可适当举例文。)
六、品味鉴赏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可从句子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句: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优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反复诵读,含英咀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赏析要旨,让学生有“法”可依,当然也鼓励学生有新颖的角度。对学生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对精彩的点评要毫不
吝啬地表扬,好词好句可让学生反复诵读,培养对优美语言的感觉能力)
七、课后学习
描写一个场面,要求: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附:板书设计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一、评价出征意义
以时间为序
(插叙)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交代时间、地点与场景
三、杨利伟奉命出征场面
四、杨利伟踏上征程
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1.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这两句话简要评价了这次出征的伟大意义。两句话各成一段,突出了每一句话的分量。前一句是就杨利伟本人来说的,“英雄”一词,表达了对杨利伟的赞颂和敬意;后一句是从我们民族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表达了这次出征在民族的整个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第二部分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交代送行的人群的?
【点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热烈气氛的反衬。对送行人群的描写,用了一组排比,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高度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在送行时,作者注意点面结合。
3.研读第三部分,讨论问题。
(1)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
(2)仔细揣摩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对杨利伟作出评价。
例1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和翟志刚。
【明确】“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更表现了他承担这样一个光荣任务的自豪和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
例2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明确】“标准的军礼”,不仅表现了杨利伟优秀的军人素质,也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无声誓言和永不动摇的决心。
例3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明确】“激动地”“握手拥抱”和“不停地”“挥手致意”中,融会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有为自己、战友、民族共同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高兴,有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有绝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
例4 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
【明确】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向祖国行注目礼,他用自己的目光向伟大的祖国表达着决不让祖国失望,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的誓言;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
(3)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4.探讨本文排比的运用。
例5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点拨】这组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排比句可以加强语势,充分表达情感。
5.文章第8~10自然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目的又是什么?
【点拨】插叙交代了有关的背景资料。交代了首飞航天员梯队的组成和首飞航天员的选择,交代了杨利伟的简历和他作为航天员的优秀素质,还用一个排比句概括了人类航天史所走过的主要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段插叙,既提供了读者渴望知道的有关信息,也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从行文看,也使文章的节奏更富有变化。“今天,中国人也将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这一句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6.模拟采访。如果你作为一名记者,有幸在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时对他进行采访,你会如何设计自己的问题?(至少2个)
【试一试】让一名学生扮演杨利伟,一名学生扮演记者进行采访。
四 总结反思 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本文通过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的描写,表现了我国航天员的优秀素质,揭示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本文突出主体,从细微处着手描写大场面。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其他同题材的新闻相比,本文具有明显的特点,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息,它比消息更丰富、更生动,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