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菩萨蛮阅读理解参考答案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宝函①钿雀②金鸂鶒③,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④。鸾镜⑤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注释].①宝函:华美的梳妆盒。②钿雀:雀饰的金钗。
③鸂(xī)鶒(chi):水鸟名,又称紫鸳鸯。这里是金钗上的装饰。
④芳草江南岸: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升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
⑤鸾(lun)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妆镜。
1、下面对这首晚唐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函钿雀金鸂鶒”触物生情,女子看到金钗上成双成对的“鸂鶒”时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表现了她内心与之相似的愿望。
B、“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虚实结合,由眼前回忆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
C、“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两句实写窗外春景之繁盛、游子无信,反衬内心之思念愁苦之情。
D、“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中“枝”与“知”谐音双关,女子感慨自己的相思之情无人理解,只有妆镜与花枝知道。
参考答案:选AC。
解题说明:本题考查诗词艺术手法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宝函钿雀金鸂鶒”,写女子晨起梳妆,她看到成双成对的“金鸂鶒”,与自己眼前的孤单寂寞恰好相反并形成对比反衬,内心应充满了悲愁苦闷。所以A错。同时结合下文,本词主要表现了女子的相思苦闷,“喜悦”与全词格调不合。C项亦实亦虚,暗用了“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青青”的典故,写爱人远出不归,音问断绝。
解答本题,既要熟悉诗歌鉴赏必须掌握的各种手法,又能结合诗词内容作恰当的分析。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情感流程。(6分)
参考答案:
女子晨起化妆,饰物上成双的鸳鸯触起她内心的伤感孤独(1分);于是移目向外,试图排遣,沉香阁外吴山青翠碧绿(1分);杨柳又轻细如丝,使她回想起当年春雨潇潇时和情人驿桥边依依惜别的情景,女子沉浸在回忆的悲伤中(2分);眼前芳草茂盛萋萋,而远去之人无音讯到画楼,女子由回忆回到现实,内心有着春归人不归的隐痛和更加强烈的孤独(2分)。无限自伤自怜之情使她窥镜自照,感叹自己的心事鸾镜和花都懂得,自己的心事有谁能知道呢?伤感自己如花的青春在无尽的等待中渐渐逝去(2分,这是全词的高潮,注意。老师可酌情对点给分,满分6分即可)
解题说明:
本题考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本词中的艺术形象即女子,她内心的情感变化即词的情感流程。所以关键是细读诗句,读懂诗意,逐层提炼概括。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是由眼前到回忆,由虚到实,时空交替。“鸾镜与花枝”,“枝”谐音“知”,解读时要注意。
简析
此词上片写人妆饰之美与登临所见春山之美,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自伤苦忆之情。这首词描绘春天的田园风光,写景抒情朴质自然,语言生动清新。全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表现出温词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
第二篇:《菩萨蛮》优秀教案
菩萨蛮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重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名句,今天我们来欣赏花间词派代表作家韦庄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比较鉴赏两人词的不同风格特色。
二、关于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3.背景介绍
《菩萨蛮》是韦庄避乱在南方写的一组词,《菩萨蛮》共五首。主要歌颂江南水乡的景色和人物的秀丽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②只合:只应是。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碧:青绿色。这里指碧蓝色。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①垆边人:垆,酒店里摆酒坛子的东西。垆边人,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②皓腕:洁白的手腕。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第三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直而纡”)的语言特点。能力目标:
1.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3.比较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在意境上有何异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这首词抒发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本词情景巧妙结合的表达技巧,把握词中景中情、情中景。教学难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造成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忆江南》意境不同的原因。
【教材分析】
韦庄的《菩萨蛮》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江南好,好在什么地方应该可以分析出来,而对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理解可能不够透彻。韦词和白词的意境比较,异同之点学生能够容易找出,但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可能会分析的不够透彻。【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说到江南,我们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情景呢?(学生发言)那么文人笔下的江南又是怎么美丽的风景呢?江南好,小桥流水;江南好,笙歌管弦;江南好,文人风流;江南好,杏花烟雨。所以会“人人尽说江南好”,思江南,忆江南,望江南。不知身处江南的游子又有怎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韦庄的《菩萨蛮》去感受感受!
二、知人论世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背景信息
学生参看P35注释①。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齐诵这首词,看看是不是由朗读而体味到了美。请注意语音语调,平缓委婉抒情地朗读。
2、对照注释翻译。
3、学生自读或给同桌读,再次感受其中的意境。
四、缘景明情
1、自由朗读,并讨论:本词是赞美江南好,那么整首词中体现了江南好的那几个方面?
明确:下面四句是对江南好的细写 春水碧于天——风景美
(学生回顾一下有关写江南美丽风景的诗词:如《忆江南》)画船听雨眠——生活美
垆边人似月——人物美(出示投影)
2、本词写了那么美的一幅江南春景图,有人说韦庄在表达赞美江南的情感,你同意吗?
教师出示PPT:韦庄词的特点 “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意思: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教师补充背景介绍:韦庄是五代时期词人,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再次齐读词作,细细品悟。
分析:“未老莫还乡”有三层转折:①“还乡”,在江南美景中,诗人心灵深深牵念的是故乡。②“莫还乡”,有叮咛嘱咐之意,不要返回故乡啊,表达出一种极为深婉而沉痛的情意。③“未老”,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
点评:韦庄词似达而郁,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为什么不还乡?似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五、深层探究
1、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不设标准答案)
历来对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有不同的理解。①一幅春水图画。意中是乡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结言风尘辛苦,不到年,不得回乡,预知他日还乡必断肠也,与第二语口气合。——[清]陈廷焯《云韶集》
②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六、比较鉴赏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与本词都言江南好,他们各自认为,江南好在哪 里?白词与韦庄此词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学生讨论并分析)
七、小练笔
写一小段赞美家乡或江南的语段。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以韦庄的《菩萨蛮》作为一个媒介,去品读江南的美好,去探究文人对于江南的美丽那么青睐的原因,从而理解文人对于江南的那种割舍不断的情结,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堂课的基础上,用你们的慧眼和心灵去发现江南的好,江南的美,相信最终你们会和他们产生共鸣。
最后用八个字来结束我们这堂课:千古文人,江南一梦。
九、作业:
1、背诵两首词。
2、完成《菩萨蛮》的相关练习。
十、板书设计:
菩萨蛮
韦庄
显而疏,直而纡 江南好 须断肠 风景美 游子思归 生活美
人物美 离乱之苦
十一、课后反思:
第四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
韦庄
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
一
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②垆边人:酒家女。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
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二、(6分)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答对每1点得1分】
(2)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此处答案有待商榷)。
三.前人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将其生平也作一点简略的介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四.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他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五.艺术风格:
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第五篇: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词中女子的处境和心情,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2、通过对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教学重难点
感知温庭筠“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教学方法
三学一教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词,我们熟知的是宋代词人的大作,实际上,词的萌芽与发展是在唐五代时期。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见ppt)
1、温庭筠(?-866),本名崎,字飞卿,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温庭筠为人放荡不羁,性倨傲,好讥讽权贵,为执政者所恶,因此屡举进士不第,最后流落而终。
诗词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2、“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为风格,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花间词派”。《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二、目标展示
三、自学指导
(一)大声朗读诗词,勾画韵脚,整体感知: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1、初日的光辉映着画屏,屏山重重叠叠,金光闪烁。闺中人犹未起床,一抹乌云般黑亮的秀发,拂扬在雪白香艳的腮上。虽然是无心绪不欲起床,但还是懒洋洋地起来了。但却是慢腾腾地梳洗,妆扮,描画蛾眉。她的双鬓簪了鲜花,对着妆台上的座镜从正面照,又拿着带柄的手镜从背后照,端详簪花是否妥恰,同时,亦在顾盼自己的美艳。前后两镜交相辉映,花光与人面亦相互映衬。妆扮完毕,在镜前比试着新贴花的丝绸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双双用金丝线绣成的鹧鸪鸟。——本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事,即“梳妆”二字,一女子晨起梳妆的过程。
2、韵脚
灭 雪 眉 迟 镜 映 襦 鸪
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琅琅上口,富于听觉之美。(学生自由朗读,感受音律美。)
四、自学指导
(二)找出词中的物象,体现女子情态的词语(神态、动作、情思),思考: 全词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 明确:
1、物象,“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 美好而又绵密,“绮丽香艳、婉约柔媚”,写出了女子的柔媚和娇慵。
2、情态,“欲度”“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让我们来探究她的心绪。)
五、合作释疑
1、品味“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品味“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明确:
1、“懒”,懒洋洋,“弄”,反复摆弄欣赏,写女主人公懒洋洋地起床、慢悠悠地画眉梳妆的情态。
画眉本是一种爱美和“女为悦己者容”的心态的展现,然而传达了女子无意梳妆、内心迷惘若失的心理,百无聊赖借此消遣的情态。
2、这是一种绝好的反衬。人物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不能不给她无聊哀怨的心绪添上几分孤独和寂寞。
总结:这首词塑造了一个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主要摹写了人物容貌、动作、情态,依次写了美人在闺房之中,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着装这样一个过程。虽然丝毫未明示人物的情感层面,但是因为描写既丝丝如扣,渲染得力,词中女子闺怨的形象一下子跃然纸上。
(学生再次朗读诗词,感受女主人公的心绪。)
(这首词是不是只是单纯地展现一个独处女子的哀怨和孤独吗?会有深刻的含义吗?)
六、试推想这首词背后可能的隐含着的主旨(或写作动机是否有所寄托)。
提示:称诗言志 知人论世 屡试不第,坎坷终生
作者借女子的哀怨和无聊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之感,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的替身。
七、总结
此词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细节)、着装的白描式描写,用“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描绘出女子闺中生活情态,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这首《菩萨蛮》,是温为宫廷歌伎所作的,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心怀。同时也隐晦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的替身。
八、当堂检测
背诵本词。
九、板书设计
韵脚 灭 雪 眉 迟 镜 映 襦 鸪 物象 “小山”“鬓云”“香腮”“蛾眉”
“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
——“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女子 哀怨无聊——作者 怀才不遇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