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古诗鉴赏阅读答案

时间:2019-05-15 13: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塞山怀古古诗鉴赏阅读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塞山怀古古诗鉴赏阅读答案》。

第一篇:西塞山怀古古诗鉴赏阅读答案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释

⑴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又名道士,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⑵王F:晋益州刺史。一作“西晋”。益州:晋时郡治在今成都。晋武帝谋伐吴,派王F造大船,出巴蜀,船上以木为城,起楼,每船可容二千余人。

⑶金陵:今南京,当时是吴国的都城。王气:帝王之气。黯然:一作“漠然”。

⑷千寻铁锁沉江底:东吴末帝孙皓命人在江中轩铁锥,又用大铁索横于江面,拦截晋船,终失败。寻:长度单位鉴赏阅读答案__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鉴赏阅读答案__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⑸一片降幡(fān)出石头:王F率船队从武昌顺流而下,直到金陵,攻破石头城,吴主孙皓到营门投降。

⑹人世几回伤往事:一作“荒苑至今生茂草”。

⑺枕寒流:一作“枕江流”。

⑻今逢:一作“从今”。

⑼“四海为家”两句:如今国家统一,旧时的壁垒早已荒芜。

1、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简析。

答案:

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

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3、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发出了悲鸣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它妙在含有余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不能用一般的叙史或论史的手法来考虑怎样回答,只能从怀古诗景物描写的角度来分析。)

(4)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F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F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之下不堪一击的这一段历史。诗人借用典 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样的主题思 想。

(5)这首诗结尾一句写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诗人以景衬情,感慨不尽之意寄于言外。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破败荒凉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鉴赏阅读答案__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古诗词鉴赏。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赏析: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 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经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 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事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

第二篇:西塞山怀古教案

博立中学高二年级(下)语文教案

编号:13

课题:西塞山怀古

制作人:温彦峰 审核人:语文组 时间:2014年3月10号

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把握诗歌主题 2.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二、重点难点

1、把握诗歌中史实与情理关系;

2、把握怀古诗的写法、特点;

一、导入: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活在唐代,与白居易齐名;他有脍炙人口的民歌体组诗,如:《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而他的怀古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是有着突出地位。他就是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他的一首被誉为“金陵怀古之冠”的《西塞山怀古》。让我们走进刘禹锡、走进怀古诗。

二、.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中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但却始终不屈。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在诗歌创作方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多。他的怀古诗寄寓深远,被奉为“咏史大家”。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介绍怀古诗 怀古诗词,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或阅读史书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这类作品内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怀古诗词因为要摘取历史的某些片 段,因此人们往往又笼统地称其为咏史怀古诗。

三、.朗读全诗

前四句语言雄壮豪迈,气势磅礴。

后 四句语言含蓄厚重,苍凉慷慨(充满正气)。

四、感知诗文

原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文解释】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士气黯然消失。

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

人世屡经盛亡盛衰,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

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五、合作探究

1、用一句话概括一二联所叙述的史实。试用一两个词语或短语概括交战双方的情势。

晋:居高临下、势不可当 吴:负隅顽抗、不堪一击

2、诗中哪几个词把交战双方的这种力量悬殊很好地表现出来的?试任选其一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下”: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西晋攻下了东吴。给人摧枯拉朽,势如破 竹之感。

“收”,描写东吴的望风披靡,“金陵王气”毫无作用,孙吴王朝彻底覆灭了。不仅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个个短命,可见“金陵王气”根本是靠不住的。

“沉”和“出”两个字也极其细腻传神,点出孙吴气息奄奄、日薄西山之颓势和溃败时的惊慌失措之丑态。

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包含有怎样的情感?诗人是 通过什么抒情手法将它表现出来的?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是诗人触景生情,对历史上的兴亡,发出伤心的慨叹。(眺望金陵的西塞山依然巍峨耸立,其下的长江在寒秋中滚滚东流。可是当年在金陵的帝王都不见了。“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借古喻今。结合背景,刘禹锡写作此诗的意图,非止于怀古,更在于鉴今:一是劝诫朝廷居安思危,勤勉于政治,切勿骄奢以亡国,步六朝旧尘,令后人再伤“往事”;二是正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上划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

4、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课堂总结《西塞山怀古》一诗叙说的内容是历史上的真实,状摹的景色是眼前的实景,抒发的感叹是诗人胸中的真情。诗人巧妙地把史、景、情完美地揉合在一起,使得三者相映相衬,相长相生,营造出一种含蕴半瞻的苍凉意境,给人以沉郁顿挫之感。六.板书设计。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怀古:

感今: 点:王濬灭吴

兴亡的决定因素:人事而非地形 面:人世几回伤往事

渴望四海统一 反对藩镇割据

八、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同题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 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释】①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②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③韦庄:晚唐诗人。

台 城

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

(2)这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 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韦庄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或: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华,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第三篇:《西塞山怀古》教案

西塞山怀古

教学目标:

1.朗诵作品,品评赏析

2.深入了解刘禹锡怀古诗的成就.课时安排:一教时

授课过程:

一.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二.朗读全诗,品析鉴赏.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二读诗歌

评品赏析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

③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三读诗歌

把握寓意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拓展阅读

1.比较下面两首诗,分析刘禹锡的性格.赠梦得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刘禹锡作品欣赏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台 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浪淘沙九首(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四篇:《西塞山怀古》最终版

《西塞山怀古》教案

西 塞 山 怀 古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3、理解诗中借古喻今的写法。

4、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教学重点: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评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作业:

1、朗读、背诵《西塞山怀古》(用《陋室铭》导入)

2、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新课:

1、了解作者:课本P38课下注释1。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景介绍、翻译本诗)

3、讨论并展示结果。

(1)全诗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主旨?答:借古讽今、寓情于景。

(2)“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答:“下”和“收”字用得好。“下”:一有符合地理形式,由上游向下游进军,符合历史事实的意思;又有西晋攻下了东吴的意思;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一方面是势如破竹的气势,一方面是闻风丧胆的狼狈相。)

(3)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答: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一片,写其渺小。)

(4)赏析颈联。(承上启下,由历史到现实,具体说明失去人心的结果)

触景生情:“往事”二字,包蕴深沉,它指自东吴以后在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些政权的灭亡,大都有相似的原因。但是人们总不接受历史的教训,在循环往复地因袭着前人的失误而不自省。

“山形依旧枕寒流”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物外的姿态。“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的今天仍然如此。“山形依旧”同英雄们的霸业荡然无存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更突出了他们的可悲。

(5)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答:尾联是诗人的感慨和对唐朝统治者的婉言规劝。“今逢四海为家日”句宕开一笔,以褒奖的口吻赞美当世。通过古今对比,诗人深感大唐二百余年统一基业的弥足珍贵。另外,诗人歌颂“四海为家”,表现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故垒萧萧芦荻秋”句是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芜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亡的见证,分裂失败的象征。这里有赞颂,有庆幸,但更深层次的是提醒,是警诫。安史之乱使唐朝岌岌可危;乱后,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眼前的升平景象不知道哪天会被烽火打乱;如今长满芦苇的故垒,不知道哪天又会变成战争的前沿。《西塞山怀古》教案

4、总结主旨。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是全诗的主旨。诗人对往事的“伤”是根于当世的忧,伤往事是次,忧当世是主。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的局面,但是几代皇帝都宠信宦官,排挤忠臣。藩镇割据愈演愈烈。诗人认为,这种情势若继续维持下去,必然要加速衰败,重蹈历史的覆辙。所以“今逢四海为家日”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这个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世人这个局面恐怕很快就要失去,“故垒萧萧芦荻秋”大概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迁移创新,巩固练习。

1、怀古诗中,诗人一般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2、一些赏析怀古诗的常识知识。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3、结合有关诗句,谈谈怀古诗中会出现哪些常见的意象?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 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 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9)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 《西塞山怀古》教案

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西塞山怀古》。

2、完成本课导学案作业。附:板书设计

怀古: 感今:

点:王濬灭吴

面:人世几回伤往事

兴亡的决定因素:人事而非地形 渴望四海统一 反对藩镇割据

第五篇:《西塞山怀古》教学反思

《西塞山怀古》是语文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天若有情天亦老——咏史怀古”专题中的一首,如何讲这首诗,我动了一番脑筋。

既然是选修教材,我可以进行专题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将书中诗的题材分为边塞诗、咏史怀古诗、羁旅登高诗、山水田园诗等几类进行专题教学,每个专题选一两首典型诗歌进行精读。如咏史怀古诗,我选择了《西塞山怀古》和杜甫的《咏怀古迹》,从意象、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解读,总结诗的特点与规律,再选择同一诗人相同题材诗歌进行阅读训练。通过专题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一类诗歌的鉴赏路径和规律。这是我这节课的主导思想。

这一次教此诗,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动起来,从学生发现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加以引导,特别是在学生正常思维基础上多加引导,想办法带领学生到“自学”不能达到的地方去感受一番。

?课前,我收集了学生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类,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问题都是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几个方面。由此可知,学生自学发现的疑难问题与常规教学内容的设置有很多重合。于是我设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即:“这首诗所写的史实是什么?其中蕴含了哪些情感?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方法表达的?”我力求与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在适当之时、适当之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提升。

?课上,我引导学生抓住诗题,进行整体阅读,明确怀古诗的一般结构。然后,围绕所借之古,探讨诗人的写作目的。整节课教学还算顺利。反思本课教学,我的确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适时点拨了,但是这种点拨只是带领学生走在我设计好的路径中,这样的课堂似乎环环相扣,但是有些僵硬,讲的东西偏多,生成很少,课堂灵动不足。教学虽然起于学生认知,但我未能做到完全放心、放手。所以,学生未能在课堂上独立行走。如果我能够从容一些,师生之间的对话会更平等,学生的问题和回答便有可能生成出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堂也会更有张力。

下载西塞山怀古古诗鉴赏阅读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塞山怀古古诗鉴赏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大全]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6篇)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赏析1《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

    《西塞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

    《西塞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西塞山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

    赴大冶、西塞山工业园区学习考察心得体会

    赴大冶、西塞山工业园区考察学习心得体会3月29日,我们长乐山工业园区筹建指挥部办公室全体成员赴大冶、西塞山等地工业园区进行了考察学习,本次考察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开阔视野......

    韦庄《西塞山下作》全诗赏析

    西塞山下作韦庄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爨动晓烟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黄柑。他年却棹扁舟去,终傍芦花结一庵。赏析韦庄(836—910)唐末五代诗......

    2011年高考古诗鉴赏答案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

    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怀古咏史诗鉴赏

    借古讽今 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 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 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咏史怀古诗词鉴赏 概述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