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思路点拨(答案)(模版)

时间:2019-05-13 07:5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鉴赏思路点拨(答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鉴赏思路点拨(答案)(模版)》。

第一篇:古诗鉴赏思路点拨(答案)(模版)

古诗鉴赏思路点拨(2010.4.25)

一、梳理基础知识(1).水槛遣心(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楹:柱子。③赊:远。

1.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体裁是

诗。(3分)根据景物描写可以判断,诗人写的是

时令的美丽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描写,写出了

的草堂环境;表现了诗人__ 的心情。(3分)

2.请赏析划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6分)

1.近体诗(格律诗、五律)(3分)

春天(1分)

开阔幽静(1分)

悠游闲适(热爱大自然春天)(1分)

2.“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2分)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2分)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2分)

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2分)“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天生机勃勃的特别,(2分)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2分)

二、关注几个地方

1.标题、作者、注释、题干

(2)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①本诗写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是时杜甫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②“徂”:开始,产生

问题:诗中前六句,通过各个景物意象,写出了“夜渐深”到“天欲明”的过程,单纯写“夜”而只字未言“倦”。“倦”体现在哪里?诗人为什么会“倦”?

⑴“露重成滴”扣“竹”——夜越来越凉,竹叶上露水越来越重;“稀星有无”扣“月”——月照中天,衬得星星黯然失色,所谓“月明星稀”。

⑵诗人是这些夜间景物的目击者,说明诗人根本不曾合眼,彻夜未眠——他该有多么的疲倦!尾联是“点睛”之笔,揭示了诗人的情思、本诗的意旨:关心战事,关注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夜不能寐,坐卧不宁,心力交瘁。(3)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春意盎然的初春景物图;对春的欢悦情怀和暂时安居的安适心情。2.区分四类语言:情感语言、意象语言、叙述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4)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前两句从时空上写了征人怨戍边的单调困苦,后两句怨边地的苦寒和荒凉,整体体现征人久戍不归之怨。(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 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ān):持取,捻弄。

问题:画线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6)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聚散匆匆”在内容上交代了离聚之旨,“匆匆”强调了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喻的手法。离散如云边孤雁,似水上浮萍;相思如尘随马去,似月遂舟行。

三、掌握几种方法

1.分类法:掌握古典诗歌常见的题材类型进行类比解读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问题:词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吟田园风光,体现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8)渡桑干(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 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作者的“客中怀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

1.①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②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③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抑。(3分,每点1分)

2.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分)②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于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3分。诗句解说正确,得2分,分析准确,得1分,意思对即可。)(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乡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乡途中竟觉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像故乡一样让人留恋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得分。)

2.形象法——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从此切入解读(9)吟笼莺 【清】 纳兰性德①

何处金衣客②,栖栖③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注】①纳兰性德,清王室贵族。②金衣: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③栖栖(xīxī):忙碌不停,孤寂零落。

问题:简要分析,本诗前两联是怎样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本诗前两联从三个方面照应诗题中的“笼”字的:从动作方面描写黄莺被迫在笼中栖息(1分)、从心理方面写黄莺在笼中焦躁不安(1分)、从声音方面写黄莺在笼中感受不到春的温馨而悲啼(1分)的情状。所以,虽未提一“笼”字,也写出了“笼”这个特殊环境对莺的影响(1分)。【关键词语:栖息、不安、悲啼、环境;只答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不得分】

(2)作者借黄莺表达了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2分)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1分)。

(10)贫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问题:诗文作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贫女形象:贫寒、有节操、有才华,但待嫁之年无人做媒,亲事茫然,只得年复一年为人作嫁衣裳,内心痛苦。

作者借这个形象来表达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抑郁之感。3.比较法——比较异同

(11)黄鹤楼闻笛(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两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有哪些不同呢?

前者为去国之情,眷恋朝廷;后者为一般怀乡之情。前者先写所感,后写所闻;后者先写所闻,后写所感。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前两句写自己枯坐情形,渲染冷清孤寂气氛来体现思家之苦;后两句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本自己思亲,反从对方写起,使情感婉曲,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四、规范答题思路

审清题意,看出考点,借助术语,几问几答。

附1.关于术语

术语意识,掌握专门术语,能更快捷准确地读懂诗歌,有效地表达,在答题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表达方式(指在写作中为了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而用的最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叙述、描写、议论、抒请、说明;表现手法(文学创作中反映生活、塑造形象、表现作品内容的艺 3 术技巧)主要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夸张、讽刺幽默、象征、对比、衬托、渲染、虚实结合等;创作方法(即作家、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描写方法(用语言文字等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修辞手法(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顶针等。附2。关于表现手法:

一、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今、乐景哀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

二、描写手法

白描、虚实相生、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烘托、对比、夸张、联想等

结构手法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比拟、夸张、想象、设问、反问、衬托、比兴等

第二篇: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一、诗歌的表达技巧

1、常见修辞手法:夸张、比拟(拟人、拟物)、比喻、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

2、常见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常见抒情手法(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常见描写手法(方法)(也叫写景手法):可分为渲染、烘托、动静结合(包括以动衬静和以静衬动)、虚实结合(实,即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虚,即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所感。)、白描(即粗笔勾勒,作用:自然朴素,明白如话)、工笔(即细描,作用:凝练含蓄,庄重典雅)、细节描写、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高低)结合、视觉、听觉(考查写景角度,如:本诗从哪些角度写景?)、绘形绘声绘色(描摹形状、颜色、声音,一般只可能从一方面考查)。

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3、常见表现手法:赋、比、兴、对比、衬托、想象、联想、象征、抑扬。

(注意:比喻、拟人、衬托、对比、反复(重章复唱)五种既是表现手法也是修辞手法)如果题目“问本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时?”就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去考虑。

4、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 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 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羁旅诗:思乡念亲。

5、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有: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 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其他还有

粗犷豪放(气势豪迈,节奏奔放,思想积极向上)、缠绵哀怨(细,柔,悲)、含蓄蕴藉(含有深意,藏而不露)、悲怆幽怨(悲,怨)、沉郁顿挫(沉郁,指思想内容;顿挫,指内容形式)、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7)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6、篇章结构:

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7、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8、作用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鉴赏诗歌形象

1、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2、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爱民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第三篇: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古诗鉴赏技巧点拨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

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

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设题类型

一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

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

1)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4)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动作<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主要是前三类>

5、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

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

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羁旅诗:思乡念亲。

6、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有:《品茗》大胡子录入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品茗》大胡子录入

(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其他还有:

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7.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五、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的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之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第四篇:古诗鉴赏技巧点拨(学生版)

古诗鉴赏技巧点拨(学生版)

一.古诗诗句鉴赏答题模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二.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鉴赏技巧: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鉴赏技巧: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三.鉴赏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虚写、实写。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4)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通感等。四.诗歌分类: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羁旅诗:思乡念亲。五. 语言风格(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6)其他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运用典故 六.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七.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八.“炼字”题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这句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题思路:(1)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活用词等分析,理解该词在句中的含义(词不离句)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具体描述景象。

(3)点明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格式:(字词句)含义+(修辞、表现等)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请对其谈谈你的赏析。

答:选取“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入”用拟人(修辞)手法把江上景物当人写,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更显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情趣(表达作用),两句结合在一起,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自然变化的哲理(抒发情感)。例2:赏析《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

答:诗中的“争”字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当人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九.“分析意境”题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①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的特色,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用一两个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例:“烟笼寒水月笼沙”写出了秦淮河上的朦胧夜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这一景象。答:(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朦胧的江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水边夜色在月光暮霭中一片迷蒙冷寂……)十.“分析技巧”题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题思路:

(1)分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歌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3)所写的内容和诗歌情感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闻筝

〖明〗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秋风孤鹤唳,落日百泉洄。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不知弦上曲,清切为谁哀。

1、诗歌颔联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场景:天上百合长鸣,地下水流回流,充塞期间又是落日余晖、习习的秋风。该联用对偶、和

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写了西邻女筝声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

2、诗的后两联分别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简要概括分析。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宜阳,地名,这里有唐代的行宫,在安史之乱中,行宫被严重破坏。

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两个字用得最精彩,请作简要赏析。

2、表面看全诗字字写景,实则是句句含情。试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识链接:依据关于年龄的古代文化常识,填空

孩提------幼年泛称

()--------童年泛称

弱冠------()岁

而立之年-----()岁

()--------40岁

()--------50岁

()-----60岁

()-------7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

第五篇:原创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一组原创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晔、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因同属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吹动 1.诗歌的中间两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答案:令人心惊的大风摧残着水中的芙蓉,密集的暴雨撕扯着墙上的薜荔。向远处望去,山岭高耸,树木重重,俯视江流弯曲恰似九回之肠。(3分)这两联描绘出盛夏大荒之地山高水远、风雨交加遥远而宏大的凄迷景象。(2分)2.试析全诗的抒发感情的手法。(6分)

答案:直接抒情:“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愁思,即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直接抒发的朋友之间音信不通,彼此隔离的惨痛。(3分)

间接抒情:中间两联借“惊风”、“芙蓉”、“密雨”、“薜荔”、“岭树”“江流”等意象,抒发自己志向高洁,却被恶势力打击的不平,思念重重,犹如九曲回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田家三首(其一)王绩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注释:上皇人: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隐居田园过着自由生活的诗人形象。(2分)他住在箕山下,门枕颍川河,尽情弹琴赏月,饮酒游园,陶醉在美好的春光里,世事纷争与我无关。(3分)2.全诗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

答案:“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运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3分)喻指自己的居所像桃花源一样,“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既用典,又抒发了自己安然自得甘愿做一个羲皇之世的隐逸之士的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北梁:在北边的桥。古多指送别之地。

1.中间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渲染了怎样的氛围?(5分)

答案:诗中的“西候日”即秋天的落日,“北梁”即北边的桥,作者在秋日夕阳西下之时送别王长史,此时寒雾笼罩原野,山峦正沉入一片暮色之中,(3分)渲染了苍凉、感伤的氛围。(2分)

2.试析全诗所表达的感情。(6分)

答案:“深恩”“难再奉”“怀德”表现直接出作者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3分)“正悲”“更动”“难再奉”“潸然”直接表现出作者对王长史感情深厚与离别的伤感(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县中池竹言怀 钱起

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荷香度高枕,山色满南邻。道在即为乐,机忘宁厌贫。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1.分析这首诗的作者形象。(5分)

答案:作者是一个不慕名利,视官爵如无物,热爱山居生活且能自得其乐的县官形象。(3分)他满足于小小的县官,不慕荣耀。他爱丛篁流水,高枕荷香入睡,与苍翠山色为邻。满足于清贫的生活,内心自由就是最大的快乐。别人所想是被朝廷征召却是他所愁的,他要像庄子那样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2分)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6分)

答案:此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3分)“官小志已足”“荣耀不关身”浅近直白,直言自己的志向,“自爱赏心处”一句,质朴地点出了自己的爱好。“却愁丹凤诏,来访漆园人”,以近似幽默的口吻,表明了自己不做高官,甘做一个小吏的愿望。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3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菩萨蛮 米芾

蒹葭风外烟笼柳,数叠遥山眉黛秀。微雨过江来,烦襟为一开。沙边临望处,紫燕双飞语。举酒送飞云,夜凉愁梦频。

1.李白“举杯邀明月”,米芾“举酒送飞云”试赏析“举酒送飞云”一句。(5分)答案:李白邀“明月”,作者送“飞云”。一“邀”一“送”,把“明月”、“飞云”当作自己的朋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了醉酒的神态,(2分)“举酒送飞云”飞云无语,飞云散去,更感伤心,写尽了自己内心的孤独。2.这首词是怎样抒发感情的?(6分)

答案:作者伫立江边,看到江风吹动大片的芦苇,看到绿烟笼罩的垂柳,远山秀丽如眉黛,一阵细雨袭来,使烦闷的心胸顿时敞亮;可是他望见沙洲上紫燕双飞对语,又倍感孤独,只好举酒与飞云话别,夜深愁绪频频如梦,难以排遣心中愁绪。(3分)全词由愁到忘愁再到愁绪难以排遣,感情曲折跌宕。开篇即景生情,因“蒹葭”“烟柳”等美景而心境开阔,又因“紫燕”“飞云”哀景而生出孤独愁绪(3分)

下载古诗鉴赏思路点拨(答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鉴赏思路点拨(答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鉴赏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古诗鉴赏题思路与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

    诗歌鉴赏 第二节 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

    诗歌鉴赏 第二节 古诗鉴赏答题方法及技巧点拨 纵观历届高考诗歌鉴赏题,大体上可以归纳出六种问答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

    2011年高考古诗鉴赏答案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

    2016全国高考古诗鉴赏及答案

    1 2016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诗歌鉴赏题 一、【2016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

    2017古诗鉴赏真题答案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 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

    分类作文思路点拨(大全)

    作文思路点拨 一、社会生活类 1、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

    作文题目与思路点拨

    作文题目与思路点拨 王永远 1. 题目:点亮一盏心灯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文题中的“点亮”和“心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