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维古诗读后感
王维的诗,无论是写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抑或是写边塞的空旷荒凉,小桥流水的恬静淡雅。都拥有一种慑人心魄的美感,这种美超然于世俗中,又脱然于山水间。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维古诗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从小便在王维写的那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接触唐诗,当时的我并不了解这份离愁的别绪,更谈不上引起什么共鸣,感慨之类的了。不过,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终是在依稀中记住了王维这个伟大的诗人名字。后来,又读到了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炙手可热的名诗。其中的那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被我“琢磨”了半天,总算得出了一句结论:好一个伤感的游子!
田园上的赞美声
王维是热爱田园的,不然尽管官场黑暗,仕途曲折。可又有哪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会甘心到偏僻山野隐居度日?这里边虽说少了份世俗的纷争,多了份淡逸的清淡,可是又有哪一个才子肯甘心在旷野田园中埋没?是李白吗?是杜甫吗?是白居易吗?不,是王维!若是王维不热爱田园,王维便不会写出“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这样的由景生情,赞美田园的诗句了。后来,王维更是为唐朝的山水田园诗添下了锦绣盛丽、波澜壮阔的一笔。若是田园上少了这份赞美声,恐怕这个世界也会为之黯然吧。
致力于山水的诗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清秀脱俗的十个字,竟是鬼斧神工的将自然景色融于诗中,成为了如诗如画的惊世不出的绝句。傲如苏轼这般的文人也只能被其文采所折服,给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样的盛誉。而另一句千古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更是将深山中宁静致远的空谧美感凸现而出。在王维的这句诗里,竟是连月光这样温柔的飘洒都能惊动山林的的鸟儿!可想而知当时是如何的一个静谧的夜啊,这有何尝不是王维的诗意所在呢?王维是寂寞的,一颗心早已厌倦了那世俗的官场和红尘。唯有将精力转移到山水中,方能获得短暂的欢愉。
单人的旅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了解过王维的人,恐怕没几个会是不知道这一千古的名句。仔细品咂,如诗如画!恍然间,仿佛便来到了黄土大漠之上,仿佛行走在了苍茫无际的沙漠之间,一望空际。四处黄沙密布,竟是这般的延伸万里将地平线和天边都衔接在了一起!行走间,偶尔看见无边的黄沙中突兀而出的那么一两户人家,冉冉升起的炊烟竟是笔直的升入云天!景色再转,滚滚的长河尽头,如镶金一般的又大又红火的落日徐徐而降,轮廓分明!这是如厮美景?着名如王国维先生一般也只能仰天感慨:“千古壮观!”
结语
无论是从诗意上还是从画意上,王维的诗都像是浑然天成一般,没有一点经过人工雕琢的痕迹。王维,是中华大地上浩瀚的唐诗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王维耀眼,因为王维懂得在黑暗的官场中隐忍;王维耀眼,因为王维努力让自己在滚滚的红尘中内敛;王维耀眼,因为王维的一腔爱国之情都寄托在了山水田园!为什么王维的诗里常含泪水?因为,王维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第二篇:古诗送别王维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关于古诗送别王维的内容,欢迎阅读!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讲解
这首诗写的是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及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平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平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平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第三篇:鹿柴王维鹿柴古诗[推荐]
鹿柴王维鹿柴古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注释: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影: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赏析: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出塞的诗意春夜喜雨的诗意咏柳的诗意分页:123
第四篇:山中古诗王维教学设计
篇一: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1.1《王维诗》教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王维。
过程与方法: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理解王维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王维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两个特点,一是“诗中有画”,一是“以禅入诗”。理解王维
送别诗中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理解《观猎》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了解“起承转合”在古诗文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观看《唐之韵》第6集“山水诗人”。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就是王维,现在我们来学习王
维的一首诗歌《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是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
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
孟(孟浩然)?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
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写作背景介绍】
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日非,王维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
【字词、译诗】
(1)空林:疏林。(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3)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4)啭:鸟的宛转啼声。(5)黄鹂:黄莺。(6)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7)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
【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请以此诗为例,对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说明(结合课
后练习一)。
明确: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辛夷坞
【字词,译诗】
“红萼”,辛夷花红色的蓓蕾。
树梢上的辛夷花,在山中绽开了红色的蓓蕾。崖谷山涧寂静无人,辛夷花纷纷扬扬地开放,然后又飘落。
这首诗前两句着重写“发”,后两句着重写“落”。
【艺术特点】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明确: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
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教师补充,王维以禅入诗,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
【艺术特点】
王维送别诗特点——借景抒情。王维的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联系学过的《渭城曲》,细
细品味《送沈子福归江东》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
明确:《渭城曲》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柳”两种景
物。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送沈子福归江东》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别之际与友人难分难舍的情谊,而第三句正是承前二句所发,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二诗都是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观猎
【导入】
王维的诗歌作品大致以40岁作为分界线,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品表现了积极的人生
态度,希望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为社稷黎民谋福祉。后期,思想日趋淡泊,佛教信仰日益发展,更多的是淡泊宁静。《观猎》是王维前期的作品,洋溢着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歌赏析】
1、《观猎》前六句表现出的紧张、激烈、迅疾,与最后两句的淡静、平缓形成鲜明的反差,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你还能说出相似的例子吗(课后练习三)? 明确: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气氛激烈;
猎后“千里暮云平”,风定云平,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例子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
有鹧鸪飞”,诗歌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诗歌着重渲染了昔日的繁华,末句以今日的凄凉来进行反衬。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充分地表达了主旨。
2、请同学们看诗后的资料信息,教师补充,什么叫起承转合。
补充:“起承转合”是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的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
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泛指文章做法。
诗歌的创作,尤其是格律诗的创作,很讲究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的起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3、“合”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那么,“合”的方式有哪些呢? 补充:①直接点题,于篇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直接揭示主旨。②收束方式是暗中寄
托,即用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这种方式寓不尽之情于景物中,表达含蓄深婉,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引起读者回味。因为其含蓄,给我们阅读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这需要我们能够从结句本身的个别关键词捕捉一些有效信息,或者结合诗词的前半部分,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寻求突破。
【总结】
“诗佛”王维在盛唐时期以开阔的胸怀,细腻的情感对山水田园进行吟咏,对自然景物加以赞
美,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美妙的诗篇。他把自己对于绘画色彩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于山水田园诗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以禅入诗,让读者既有对想象中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同时,他的送别诗也发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离别时的情感映衬得更加浓厚。他前期的诗歌则又体 现出一种豪情壮志的色彩。作业布置:预习《李白诗四首》。篇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诗题。2.解词连句知大意。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2)自己试背。3)同桌互背。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一、二句: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三、四句: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3)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吃鱼人和打鱼人。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1.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篇三: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教案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趟进诗歌的河流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所以,在现在我们的语文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必考题。那么,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要如何鉴赏,鉴赏些什么,考试又要考的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第一课《王维诗四首》,以此为例来跟同学们共同探讨。
二、走近作者:瞻仰大师的灵光
1、你喜欢王维的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哦,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课件展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高考必背篇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王维,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王维(701-761)☆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诗佛”。☆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品鉴诗歌: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同学们以前都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鉴赏过很多诗歌了,都是怎样赏析的啊? 学生回答
这样的分析都是正确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除了这些鉴赏方法之外,还要大家按照高考的要求分析鉴赏诗歌。
(课件展示):
鉴赏诗歌主要分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体验诗人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品鉴过程:
1、学生根据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课件展示)(朗读)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漠漠水田飞白鹭lù, 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 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3、检查预习情况。(用现代文理解诗歌)学生提出关于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答。学生根据解答理解诗歌内容。
师: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这首诗,在诗歌的字词句的梳理上,有什么困难吗?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解答疑问
请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业。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好。
(课件展示):连雨季节,天阴地湿,幽静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
勤劳的农妇蒸藜炊黍,送给在村东田地辛勤耕耘的家人。
广漠无际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的树林 中传来黄鹂婉转啼鸣。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木槿晨开
晚谢;在松下采摘露葵,留着清斋素食。我已和村里的人
师:走进诗人的世界了吗?想象到了一种怎样的画面?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这是一个很贴切的赞誉,诗中的景真的写得很美很有诗情画意,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师问:写景的主要是哪几联?
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特点,先从诗中找出所写的形象,也就是诗中所写的景物。(课件展示)《积雨辋川庄作》一诗中的形象有:
积雨,空林,烟火,藜、黍(蒸藜炊黍的农妇),东菑,水田,白鹭,夏木,黄鹂
问:那么像由这些景物组成的这样的一幅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呢?
师明确: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等。
知识链接
(课件展示)诗中的“景”或“物”(包括人)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景物,它们往往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诗人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形象”。因此,诗中的形象又称为意象。而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就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壮阔、开阔、深邃、闲适恬静、清幽、清新、自然、幽美、淡雅、安谧、平和······),诗人借此来渲染烘托自己的思想感情。
师:其实我们刚才回答的就是指诗歌营造的意境,通过意境,我们就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这种方式就是诗歌常用的技巧――借景抒情。这也就是诗歌的艺术特色。像刚才所说的“诗中有画”那也是诗歌的艺术特色。那么我们从刚才所归纳出的意境特点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学生自由回答
讲了这么多,我们似乎忽略了这首诗的尾联,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
除了刚才所讲的这艺术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哪种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
4、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依据这些知识来归纳一下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课件展示)这首诗描写了(恬静优美)的辋川山野、(怡然自乐)的农妇农夫和(闲适脱俗)的隐居诗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空阔清幽、恬静优美、清静闲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澹泊自然的心境)。
(分析的一般规律是:主要景物—景物的特征—意境— 思想感情)师: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鉴赏这种类型的诗歌的一般规律是:先分析主要景物及其特征,然后归纳意境,再从中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鉴赏诗歌的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不是相分离的。考试的题型无论怎么变,也无非是这两个方面,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在考试中所遇到的诗歌鉴赏题,看看是不是这样。比如这次次中段考试中的两题,第1小题,问的是写景方面的,这是有关意境方面的,与艺术特色有关,而第二小题,问的是对“凉”字的理解,这个其实也是考的思想内容方面。)
五、探究讨论:对像王维的这种生活情调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师:
1、回顾《山居秋暝》学生齐背
教师: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大家能把它背出来吗? 学生齐背
教师: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积雨辋川庄作》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与此一致呢?那我们就要通过分析鉴赏来得出答案。
这首《积雨辋川庄作》与《山居秋暝》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与此一致呢?答案是一致的,而这也是田园山水诗的一个特点。诗人在仕途上不得意,厌倦而心灰意冷时,往往会寄情山水,隐居起来,使自己的生活归于平淡,获得心灵的平静。那对象王维的这种生活情调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一题,将答案写在作业簿上。
第五篇:王维古诗赏析教学设计(范文)
王维古诗赏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王维古诗赏析 教学目标:积累王维的诗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体会王维诗的特点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到这首诗,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先出示诗人画像,再出示诗作)
生:王维。
师:对,这位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王维生于公元70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二、赏析新诗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还收集了王维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分享诵诗的乐趣,体味赏诗的意境,领略祖国古典文化的独特魅力。(出示新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学生在以上几首诗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朗读,思考诗意。
3、学生举手说自己领略的诗意,师生评议小结。
三、背诵古诗
师: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是学好古诗的前提。谁来展示一下自己本领。(学生举手展示背诵。)
四、拓展延伸
师: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们展示的时间很短,但大家在课后下的功夫可真不少。英雄自有用武之地,老师的考验还没有结束呢!古来诗画是一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欣赏画面,然后说说你想到了哪些诗句?(播放录像《江南春色》)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教师总结
师:刚才大家的诵诗真称的上是过五关斩六将了。在今天的古诗赏析中,大家不仅收获了不少古诗方面的知识,愿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