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元曲赏析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半天风雨如秋。
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
醉眼悠悠,千古恩仇。
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①虎丘:在江苏苏州市西北,相传春秋时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
②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
③钩娄:枝干屈曲伛偻的样子。
④琴调冷声闲虎丘:虎丘寺塔基,原为晋司徒王珣的琴台,故谓琴调冷。
⑤剑光寒影动龙湫:虎丘有剑池,相传吴王阖庐以宝剑殉葬,后秦始皇开掘找寻,有神龙跃出而成池。湫,深潭。
⑥胥魂: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精魂不散,成了涛神。
⑦吴愁:春秋时吴国终为越国所灭,故言。
作品译文:
半空中风雨布生,给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气氛。
怪石像猛虎或卧或蹲,古树伛偻着屈曲的树身。
寺院的台阶上蒙着绿苔,两旁的诗壁上沾满了灰尘,藏经楼偎伴着浮云,也显得那样的湿冷。
虎丘塔边再听不到古时的琴声,龙潭水粼粼摇动,仿佛存留着宝剑的寒影。
我睁开悠悠的醉眼,回顾历史上的虎斗龙争。
如今只见浪涛卷动着伍子胥的英魂,青山无语地锁留着吴国灭亡的怨恨。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绘传达给读者,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常法。该曲的特点,即是将虎丘的群景有意识地作为诗人怀古意绪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风雨虽颇具典型性,却并非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体,仅作为一种冷色调氛围的构成因素。这种严冷的色调,正是作者抚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内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写怪石老树,以及苔绣、尘黏、云湿,并不着重于风雨的介入,而更多地体现出岁月风霜的影响;琴调冷、剑光寒两句,更是老练地将古迹的历史与现状沟通。这种取景传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以及对待景物的取其势而不取其质。
当然,作者也并非将风雨登虎丘的风雨完全置于一旁,结尾两句浪卷胥魂,山锁吴愁,便重又巧妙地转回到了风雨的影响。须知虎丘旁只有一条叫山塘的小溪,无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丽,也很难与锁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风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风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为之改容。这两句既是怀古意绪的延伸,又是对风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写,可谓虚实相兼。
[《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元曲赏析]相关文章:
第二篇:双调折桂令元曲原文赏析
【原文】
双调·折桂令·题烂柯石桥(懒朝元石上围棋)
薛昂夫
懒朝元石上围棋。问仙子何争,樵叟忘归。洞锁青霞,斧柯已烂,局势犹迷。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恰待持杯,酒未沾唇,日又平西!
【注释】
烂柯:斧柄朽烂。常常用以比喻世事变化之速。晋王质人山伐木,见数童子奕棋并歌,因置斧而听。一童以一枣核状物予王质,王质含之,不饿不饥。俄顷,王质拾斧欲归,见斧柄已朽烂。回家则人事全非,原来出走已数十年矣。此山名石室山,即烂柯山,在今浙江衢县南。
朝元石:道家弟子礼拜神仙的石台。
洞锁青霞:洞口瑞云缭绕。
【赏析】
这首小令大有超脱尘寰、拥抱八荒之概,写得意境开阔,格调豪迈。
王质入山采樵而遇神仙弈棋,俄顷即斧柯烂,回家则数代易的故事,是一个经常被人传颂、抒写的题材,然而在薛昂夫笔下,却不循别人旧踪,独有一番气象。开头一个“懒”字就显得不同凡响,把烂柯的神话几乎一笔抹倒;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纯属小事一桩,根本值不得大惊小怪、叹为神奇的。他所瞩目的,是比这个更为广大浩瀚得无边无垠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恰滚滚桑田浪起,又飘飘沧海尘飞”!随后,作者又从沧海桑田的瞬息万变,回归到人类本体:“恰待持杯,酒未沾辱,日又平西”,峭拔警策。这种大开大合、大跨度的组接,反倒没有了虚无颓废的感伤情调,却予人一种蓬勃峥嵘、纵横时空的恢宏和旷达。王德渊在《薛昂夫诗集序》中曾经称美作者的诗作“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将此评语移用于这首小令,倒是十分合适和妥贴的。
【题解】
《题烂柯石桥》表现了作者意欲超脱尘世,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博大情怀。
第三篇:双调·折桂令·登姑苏台古诗词赏析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①,图画天开②。鹏俯沧溟③,蜃横城市④,鳌驾蓬莱⑤,学捧心山颦翠色⑥,怅悬头土湿腥苔⑦。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注释
①檐吻云平:言飞檐画栋,高与云平。
②图画天开,言风景如画,自然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③鹏俯沧溟 :象大鹏之俯瞰海洋。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
④蜃(shen)横城市:象蜃景横理成城市一样。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的密度层,把远处的景物折射在空中或地面所成的奇异幻景。《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云气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积。
⑤鳌驾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中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六万岁一交焉。
⑥学捧心句:《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归而捧心而膑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这是把山拟人化,言山之苍翠是在学习美人的眉黛。
⑦怅悬头句:《史记·伍子胥列传》:(吴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这里是下文所说的悼古伤怀的主要内容。
第四篇:《折桂令 九日》诗词赏析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②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重阳节。②张可久:字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州)人。曾任典史等小吏,还做过昆山县的幕僚。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
21.这首曲子中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是哪一句?让作者产生这一感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3分)
参考答案:
21.最能表达感情的诗句:倦客思家。
原因:(1)传统节日――重阳节引起作者思乡思归之情。
(2)南飞的大雁让作者触景生情,产生思归之情。摘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3)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从而产生思归之情。
(4)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产生思归之情。
(赋分:诗句1分,原因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原因表述与答案相近即可得分。)
22.这三句作者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天际的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融入了作者的厌倦官场、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赋分:写出表现手法1分,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亦可得分;对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
[《折桂令 九日》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第五篇:《折桂令·春情》的赏析
出自元代诗人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⑴,盼千金游子何之⑵。证候来时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赏析
此曲写得真挚自然,纯乎天籁。题目为春情,写的是少女的恋情。首三句说少女害了相思病,不能自拔,感情波澜起伏。三、四、五句写少女相思的病状,用浮云、飞絮、游丝比喻她病得魂不守舍,恍惚迷离,十分贴切。
六、七句写病因,游子一去,徒然留下一缕余音,彼此没法相见,只有望穿秋水地盼望。最后两句点出相思病最难捱的时刻,灯半昏,月半明,夜已阑。半明半暗的光景,最能勾起相思之苦。这意境与李清照《声声慢》词所写乍暖还寒时侯,最难相息相近。此曲押韵有其特色,开头处连用思字三次,结尾处连用时字四次。连环重叠,写法大胆而自然,颇得本色之趣。徐再思擅长写相思之情,他另有一曲《清江引·相思》说:相思有如少债的,每日相催逼,也写得真率坦诚,不假辞藻而墨花四照,与这首[折桂令]异曲同工。所以,《坚瓠壬集》卷三说这两曲得其相思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