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短的现当代诗歌

时间:2019-05-15 13:2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很短的现当代诗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很短的现当代诗歌》。

第一篇:很短的现当代诗歌

现当代诗歌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现当代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小编为你整理了很短的现当代诗歌,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1、《远和近》

顾城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2、《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3、《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过客

4、《小巷》

顾城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5、《重量》

韩瀚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

——重量。

6、《弧线》

顾城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7、《感觉》

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8、《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9、《那个冬天满是忧伤》

雪后初晴

冰河尚未解冻

整理好行囊

踏上这条熟悉的小巷

音乐在耳边回响

依旧是我喜爱的感伤

冷风抚过脸庞

享受着纯粹的凄凉

走得累了

停下来还是惆怅

凝视着远处某个地方

胡思乱想

这不是命运的绝唱

因为冬天里还有阳光

10、《远方》

三毛

远方有多远?

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

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

11、《沙漠》

三毛

前世的乡愁铺展在眼前,啊,——一疋黄沙万丈的布,当我当我,被这天地玄黄牢牢的捆住,漂流的心,在在这里慢慢,慢慢一同落尘。

呼啸长空的风,卷去了不回的路,大地就这么交出了它的秘密,那时,沙漠便不再是沙漠,沙漠化为一口水井,水井里面,一双水的眼睛,荡出一抹微笑。

12、《小茉莉》

蒙多

小小的玉碎洁白,盆在架下中台,虽不是、花家的望族贵显,默默却暗香庭院。

绿叶娇,不曾顾影寂寞,花朵微,未必自怜苦恼,陪伴我多许美好。

风柔时把细雨潲过,叶翠更衬得俏巧,朴素的花蕾,在丛中潸然含笑!

纯洁的花啊,濡浸人心脾,又悄然布道潜茶。

祝福吧,为你,为我,还有家。

13、《桃花泪》

蒙多

粉颜脂面却遭人言微,绝艳的美,岂可凡言所词,犹当濡露朝阳时。

三月阳春我看到枝满,薄的唇瓣,纤巧的蕊,何止处子新娘的娇媚?

古来少女多情水,不应笑、玉葬的花卉。

至深的记忆但刻上凉悲,就仿佛花鲜伴清泪。

桃花时节,只感到、人生梦寐。

苦短的青春上枝头,一地落花风雨愁。

14、《秋》

云起云落的日子

秋的味醉人,秋的味迷人,秋季有那红硕的果实,秋季有让你我迷醉的金黄,秋季还有那让人沉迷的夕阳…

秋季有让你我憧憬的梦景,秋季又是你我相聚的秋季,秋季又是你我彼此分隔的秋季,正如闻一多所说:

你在这头,我在那头……

15、《痕迹》

邓仲祥

多少次苦苦寻觅

终于发现了你

有一段曾经删除的痕迹

凝视这块删去而留下的空白

像是在猜一个神奇不解的谜

网络空间恰似一片雪地

你像一只可爱的小鹿

在洁白的雪地上踩出了一行足迹

突然,你美丽的大眼睛一眨

狡黠地对足迹轻轻抹去

我最终猜出了删却的谜底

你还是用空白来告诉我真挚的情愫深藏在心底

这就是你最为执着的魅力

16、《橄榄树》

三毛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甚流浪

流浪远方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那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麽流浪

为什麽流浪远方

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

第二篇:现当代诗歌简介

现当代诗歌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白话诗八首》起至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期间产生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诗人,这些诗人或由于所处时代不同、诗学主张不同、美学趣味不同,或由于生活与地理的某种特殊机缘,相互吸引风云集会,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诗歌群落,统称中国现代主义诗群。主要有: 尝试派 编辑本段

1917年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俞平伯、康白情等人也发表了白话新诗。胡适在1920年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尝试白话诗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被诗歌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为人生派编辑本段

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王统照、刘延陵、朱湘、刘半农、刘大白、徐志摩。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是1921年6月至7月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社团,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创造社在成立后编辑出版《创造社丛书》,编有郭沫若的诗歌《女神》等。第二年开始发行《创造季刊》,1923年编辑出版《创造周报》以及《中华新报》的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对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

代表诗人: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湖畔诗派编辑本段

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湖畔派(Lake Poets)原指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Wordsworth)、柯勒律治(Coleridge)和骚塞(Southey)三位浪漫主义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湖畔派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

代表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编辑本段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创办了《诗镌》、《剧刊》,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年3月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

代表诗人: 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梁实秋、闻一多、朱湘、邵洵美、卞之琳、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编辑本段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主要出现在1925到1928这四年间。中国的象征诗派创作理论和实践受法国象征主义(Symbolism)诗歌的影响,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摒弃客观性,偏爱主观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通过多义的、但却是强有力的象征来暗示思想。象征主义始于法国的19世纪下半叶的诗歌运动,象征主义最早的作品是波德莱尔(Baudelaire)的《恶之花》诗集。之后魏尔伦、马拉美、韩波等诗人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1886年《象征主义宣言》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从此象征主义作为流派走向成熟。象征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已经进入白话诗歌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产生影响,1925年李金发出版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作品《微雨》,在此之后的四年中,他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作品。此外,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蓬子和创造社的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也陆续发表了象征主义的诗歌作品。中国早期的象征主义,通过象征的写作手法来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在非理性的心灵世界中认识自我。这种象征主义的创作原则对后来的中国早期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代表诗人:李金发、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于赓虞、邵洵美。中国现代派诗群、中国现代主义

中国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中国现代派的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932年《现代》杂志在上海的创刊,作为现代诗歌的刊载平台,该刊物成为现代派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阵地。最早提出“现代派”概念的是当时的批评家孙作云,他于1935年发表了《论“现代派”诗》一文。这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派诗群的诞生。现代派一方面追求“纯诗”的艺术观,坚持表现自我,以个体生命和个人情感为中心,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悲观的虚无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追求严格的格律,诗的韵律靠诗情的抑扬顿挫来表达,多用象征、暗示构成诗的意境。

代表诗人: 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冯文炳、施蛰存、林庚、李白凤、苏金伞、冯至、纪弦、辛笛、徐迟、南星。

【汉园三诗人】

汉园三诗人是指中国现代派诗群中三位杰出的现代主义代表诗人。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和李广田出版了合集《汉园集》,收有卞之琳的《数行集》、李广田的《行云集》,以及何其芳的《燕泥集》,因此有“汉园三诗人”之称。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代表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七月诗派编辑本段

七月派由《七月》杂志得名,指在《七月》、《希望》等杂志以及《七月》丛书的出发表作品的诗人群。《七月》杂志于1937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胡风担任主编。诗人阵容强大、思想倾向鲜明,有已经成名的诗人如艾青、牛汉、田间等,而更多的则是刚刚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政治抒情诗和描写社会现实的作品占有较大比重,多着重对重压之下的生命、死亡与背叛等主题的思考。

代表诗人:艾青、胡风、田间、彭燕郊、牛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杜谷、邹荻帆。

【中国新诗】

中国新诗是指在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作品而逐渐形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辛笛、王佐良、唐祈、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金克木、马逢华、李白凤、李瑛等。在中国新诗派诗人中,辛笛、穆旦、唐祈等30年代就开始写诗,而其他诗人如杜运燮、陈敬容、郑敏、杭约赫、袁可嘉等基本上都是在40年代中期才开始他们的诗歌创作生涯。在中国新诗派的作品注重诗歌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他们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

代表诗人:穆旦、杜运燮、辛笛、陈敬容、郑敏、王佐良、唐祈、唐湜、袁可嘉、金克木、徐迟、马逢华、李白凤、李瑛。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又称九叶诗人,是指20世纪中国的一个现代诗流派,由中国新诗派诗人中九位杰出的诗人组成,其作品发表于40年代末创办《中国新诗》等刊物上。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代表诗人:杭约赫、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袁可嘉。

【中国现实主义】

中国现实主义泛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刘、张志民、闻捷等。这一类作品普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

代表诗人:李瑛、郭小川、公刘、张志民、闻捷。

【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

新现代主义诗群,也称为现代派诗群,源自于纪弦所创办的《现代诗》诗歌季刊。1953年纪弦成立了《现代诗》诗社出版诗歌季刊,二月创刊号问世。参加《现代诗》季刊的还有杨唤、林泠、方思、羊令野、郑愁予等。1956年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新诗的再革命运动,即所谓的现代派的“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现代派诗人也可能说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延续,所以也称为新现代主义。《现代诗》季刊的创办也被认为是台湾现代诗歌的起端。

代表诗人:纪弦、杨唤、林泠、方思、羊令野、郑愁予。

【蓝星诗社、蓝星诗群】

蓝星诗社于1954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最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张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蓝星诗社的成立对台湾的诗歌文学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代表诗人:余光中、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周梦蝶、向明、白萩、夏菁。

【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创世纪诗社成立于1954年10月,由当时的洛夫、张默和稍后介入的痖弦发起,出版《创世纪》诗刊。作为“创世纪诗群”的代表诗人,洛夫自1958年写作《我的兽》便开始进入“现代诗”的创作时期,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完成了总共有64节、600多行的长诗《石室之死亡》,成为台湾诗坛最具争议的作品。痖弦1968年出版了诗集《深渊》,使他在台湾诗坛赢得了持久不衰的盛誉。张默诗歌创作的最佳时期,是在对“超现实主义”进行省思和扬弃之后。创世纪诗社曾经是台湾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诗歌文学社团,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超现实主义的聚集地。

代表诗人:洛夫、张默、痖弦、杨牧、辛郁、管管、商禽、叶维廉。

【朦胧派、今天派、新诗潮】

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以朦胧诗为主的新诗潮诗歌运动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逐渐进入高潮,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声势浩大、历时数年的关于“朦胧诗”的论争。这类诗歌在创作手法上大量使用象征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文学意义充满多样性和不明确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朦胧诗。朦胧诗人们在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寻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的位置,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就是为后人提供历史的见证,“提供历史的见证”成为朦胧诗的最终主题。1985年11月出版的《朦胧诗选》收集了这些诗人的作品,这也是朦胧诗派一词的来源之一,又因为相当一部分朦胧诗人都在《今天》上发表过作品,朦胧派也往往被称为今天派。20世纪80年代开始,朦胧派被陆续出现的新诗潮流派取代,从1984年开始,中国新诗潮诗歌运动进入后朦胧诗发展阶段。

代表诗人:食指、北岛、杨炼、多多、根子、舒婷、芒克、顾城、黄翔、江河、梁小斌、严力、王小妮、林莽、方含、田晓青、哑默、傅天琳。

【白洋淀诗群】

白洋淀诗群出现于1970年代末,比较重要的诗人有多多、根子、芒克、林莽、方含、宋海泉等。白洋淀是当年无数的知青下放点之一,地处河北,离北京较近。因此白洋淀知青点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背景优越能够接触西方文学作品的高干子弟知青。他们自发地组织民间诗歌文学活动,逐渐形成了白洋淀诗群。白洋淀诗群的代表诗人芒克与北岛等创办了民刊《今天》,白洋淀诗在整体上群属于朦胧派诗群。

代表诗人:多多、芒克、根子、林莽、方含。

中国新诗走向何方?面对21世纪的中国诗坛,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诘问和质疑。

中国新诗在中国大地上已走了不长不短的80多年历程,新诗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许多诗人的许多优秀诗作,至今依然闪耀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无不是当今许多写诗的人必读的诗歌文本。然而,继20世纪80年代初的“朦胧诗”潮后,近十多年来的中国新诗的发展,不免使人忧心忡忡,中国新诗究竟向何处去?中国新诗究竟还能走多久?……这些问题无不使关心中国当代新诗的人产生怀疑。可以这样说,中国新诗的路子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了。许多诗歌品种如哲理诗、叙事诗、朗诵诗等等几乎已在中国诗坛绝迹。不妨翻开近年中国两大具有重大影响和对新诗具有导向作用的《诗刊》和《星星》,无不使人对中国新诗的前途和命运感到担忧!不知这两大新诗刊物要将中国新诗“导向何方”?最近几年,中国第一大新诗刊物《诗刊》上发表的作品,可读性增加了,但与前几年相比,几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前些年发表的作品几乎是清一色的传统诗,而近些年发表的作品(特别是重点推出的《每月诗星》栏目),又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诗”;而翻开近十年来《星星》上发表的诗作,也几乎是从一个固定模具中倒出来的风格大致差不多的“现代”诗;就连两家刊物上发表的一些理论文章也不例外,几乎是清一色的现代诗评。不是说这两大刊物没有发表过优秀或好的诗作和诗评,从总体上而言,大多是一些风格相近的作品(在此,还随便提及一下,本人前不久注册了《丑石网》,并发表了一组与其网站风格迥异《唐刚的诗》,大版主石湾先生回复说“情趣少,理性偏多”,这是值得“商榷”的。我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浏览,《丑石网》几乎主要发表“现代诗”,这,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作为一个网站,全部发表“清一色”风格的诗,且“点击率”又是如此之低,这就得要“思考思考”你这个“网站的办网的指导思想”了。不要以“己”之见,度“别人”之腹。正所谓俗语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才是办“网”或者办“刊”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说,如果长此下去,中国诗坛都只推崇清一色的现代诗作品,推崇清一色的现代诗人,推崇清一色的现代诗评论,我想,哪怕你推出了成千上万的优秀现代诗人,现代诗评论家,那么,也可以说,你依然只推出了一个诗人,一个诗评家……因为你只推崇了一种新诗风格,一个新诗品种。文学,特别是文学中的文学的新诗,同样是需要讲求多样化的,风格、体裁、题材等等都需要多样化。中国诗坛和读者不仅只需要现代主义诗人,中国诗坛和读者也需要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等等风格多样化的诗和诗人;既需要在新诗语言上标新立异的诗和诗人,也需要在新诗艺术和思想上有所创新的诗和诗人;需要玩弄文字游戏的诗和诗人,也需要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现实人生、触及当代人的灵魂的诗和诗人;需要让读者或专家绞尽脑汁研读他或她的诗的诗人,也需要读者或专家一读他或她的作品就能读懂的诗人……假如一个刊物能在每一期上都发一些不同风格诗人的不同品种的优秀诗作,即各种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题材的在每期发个三、五首,我想,还愁中国新诗越来越没有读者吗?不要小看了中国新诗读者,须知,中国新诗读者的审美观也是多样化的。这里,不妨讲一则故事:我的一位诗友在全国都小有名气,在《诗刊》和《星星》上发表了不少诗作,有一次,这位诗友与他的一位朋友摆龙门阵时“开玩笑”说,他很想在女读者中觅一位知音,既崇拜他,又能欣赏他的诗。他的那位朋友听者有“心”,便给他介绍了一位颇有新诗素养的年轻女读者兼新诗爱好者。那位女读者却在背地里对他的那位朋友说,他的那些高深的现代诗读都读不懂,怎么去崇拜他?怎么去欣赏他的诗?之后,我的那位诗友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始写一些明白如话的诗给那位女读者看。那位女读者又在背地里对他的那位朋友讲,他现在写的诗连诗都不是了,又要我去如何崇拜他?去欣赏他的诗?……我在这里讲这则故事,是想说明,中国新诗读者肯定不是百分之百都喜欢“现代诗”的,他们需要多种风格、形式、体裁的新诗。不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不好,没有读者,而是说“现代诗”只代表了新诗的一种风格。何况,当今中国的一些所谓的“现代”诗人,他们把玩文字游戏,故弄玄虚,故作高深,急功近利,自“造声势”,拉山头、搞“宗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上述“伎俩”行不通,就去“卧铁轨”自杀,以想造起“轰动”效应,就去“自恋”,就去“诅咒”传统的诗“太理性”,认为只有他们的诗才是诗”,其他风格的诗一概“否定”。究其原因,其实就是这些“所谓的现代诗人”,根本上从不去读一读、研究研究中国数千年“浩如烟海”的各种各样风格的古体诗词、近百年的中国现代新诗,而是在那里“闭门”造一些所谓的“现代诗”,惟我独尊,惟我独是,就是他们那些所谓的“现代诗”,早已败坏了中国“现代”诗读者的胃口。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正是被那些所谓的现代诗人糟蹋了!受宠的中国“现代诗”呵,这些年不知赶跑了多少新诗读者?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现代诗人除外,就是那些“自称为现代诗人”的所谓现代诗人,都是一些“急功近利”之人……何其悲哉!何谓“诗人”?正如我在《五步斋诗话》的第0节和117节中所说的:“诗,是人类精神最后一片净土。诗,是人类灵魂最后的栖息地。诗,无论“现代”到何种程度,总是要让人读懂的文字。言志,抒情,诗美,永远是诗创作要达到的三种境界。“回归传统”是诗的大趋势。这个传统当是广义上的传统,即在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诗歌传统基础之上不断发展、创新。创新,只能是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汇中创新。在生活里觅诗,走自己的路。认为:只有诗才能够拯救灵魂。所谓诗人,他必须首先是一个思想者。对现实的、未来的、生命的……思考,凝注于他的笔端,他才能称得上一个真正的诗人。所谓诗人,他的诗应是人类灵魂最本质的体现,应是人类生活最本质的观照,应是人类精神最本质的描写。所谓诗人,他的诗笔是一把锋利的宝剑,能解剖生活中的一切虚伪,丑恶、肮脏;他的情感浓烈,对人生充满了最真挚的爱,那爱中闪耀着人类真情,善良、美好的光泽;同时,他又是一个最忠实的信徒,为时代唱一支新颖独特、耐人寻味的圣歌……诗是精神的折光,也必定是思想的产物。”因此还可以说,中国大多数新诗读者需要的是“现代”与“传统”二者水**融、完美地结合所产生的“宁馨儿”,这诗既是诗的,有诗的语言,有诗的意境,有诗的韵味,又是能让人读懂,给人以美的享受,回味无穷的新诗。我们的新诗刊物,特别是在一个国家具有导向作用的刊物,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部分诗人在“朦胧诗”的基础上发展写自己的新诗?为什么不可以让部分诗人在“民歌体”的基础上发展写自己的新诗?为什么不可以让一些叙事诗人探索自己的叙事诗?让一些哲理诗人探索自己的哲理诗?让一些朗诵诗人探索自己的朗诵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部分新诗押韵?为什么不可以让一些诗人写押韵的诗?让一些诗人写不押韵的诗?等等。为什么非要把诗人和读者往一个方向“导”?然而,纵观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新诗发展轨迹,中国新诗往往是在一种风格的诗(如朦胧诗)还远远未达到成熟状态时,我们的一些新诗刊物就将新诗的方向“导”向了另一个方向。这已不是耸人听闻,在我所接触的许多年轻诗作者中,他们大多数走进了现代诗的死胡同不能回头。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所谓的现代诗才是诗,他们只认现代诗的祖宗,他们早把中国传统诗的老祖宗忘得一干二净了!这是中国诗的不幸,也是中国诗人的不幸!在此,我要大声呼吁:中国诗坛那些具有“导向”中国新诗发展方向的编辑家们,现在已是认真考虑中国新诗前途和命运的时候了,也是必须、应该考虑的时候了!

发了一通谬论,好了,还是谈谈自己的诗。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经提出我的诗歌观点:即走“在传统与现代的融汇中创新”的路子。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我提出的这个新诗观点没有错,也没有过时。今后,我依然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我想:不趋赶潮流的诗虽然得不到“现代”诗人的赏识!但不管怎么说,至少我的诗代表了一种新诗风格。我始终固执地认为,如果诗不能反映社会生活,反映现实人生,都去一味地追赶“现代诗”潮流,钻文字的牛角尖,到语言为止,诗,就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可言了!

中国新诗即将走近她的九十年历程,诗歌界也多了些对中国新诗的回顾与思考。近年来,诗界对中国新诗源流及现状莫衷一是,诗歌自身也纷争不断,如何对新诗现状、未来走势有个相对客观冷静的把握,可能是大家关心的一个话题。中国新诗自胡适《尝试集》、冰心“文学研究会”发轫,迄今已经八十多年,接近九十年了,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一条脉络:汉语言诗歌传统;三个时代: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十数个诗歌流派(或群体)。

茫茫九派流中国。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跨越了近九十年的中国新诗流派发展脉络。

1.湖畔派——因该流派诗人多聚集在西子湖畔而得名,是中国新诗最早的一个流派。爱情,是湖畔派吟唱的主要内容。

代表诗人是冯雪峰、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等。代表作品:冯雪峰《伊在》《卖花少女》,汪静之《惠的风》《我是死寂的海水》,应修人《含苞》,潘漠华《离家》等。

2.新月派——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写作。

代表诗人是徐志摩、方令儒、朱湘、陈梦家、闻一多、林微音等。代表作品:徐志摩《沙扬娜拉》《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静夜》,朱湘《采莲曲》等。

3.象征派——早期现代诗歌的一个分支,更具有独立的象征主义特征。代表诗人是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胡也频、蓬子等。代表作品:王独清《但丁墓旁》,李金发《弃妇》《我背负了„„》《里昂的车中》,胡也频《旷野》,穆木天《落花》《烟雨中》等。

4.现代派——这一流派的诗歌成就较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深远。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形式方面以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为源头,移植的倾向比较明显。代表诗人有卞之琳、戴望舒、何其芳、废名、徐迟、林庚、金克木、玲君、施蛰存、路易士等。代表作品:卞之琳《断章》,戴望舒《雨巷》《我用残损的手掌》,何其芳《预言》《花环》,废名《十二月十九夜》等。

5.七月派——这一流派的诗人大多经历过人生的重大起落沉浮,深陷政治冤狱几十年,新时期得以“鲜花重放”,是跨越了三个时代的诗歌流派。

代表诗人有牛汉、艾青、罗洛、曾卓、绿原、鲁藜、彭燕郊、邹荻帆、胡风等。代表作品:牛汉《我的家》《半棵树》《华南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礁石》,邹荻帆《花与果实》《走向北方》,曾卓《栏杆与火》《悬崖边的树》,胡风《为祖国而歌》,绿原《惊蛰》,鲁藜《泥土》,彭燕郊《冬日》等。

6.九叶派——顾名思义由九位诗人组成。

代表诗人有辛笛、陈敬容、郑敏、杜运燮、唐祈、穆旦、袁可嘉等。代表作品:陈敬容《珠和觅珠人》,穆旦《赞美》《森林之魅》等。

此外,民主革命时期诗歌流派或诗群还有早期写实派(冯至、冰心、刘半农、胡适等)、早期浪漫派(郭沫若、田汉等)、中国诗歌会(芦荻、王亚平、蒲风等)、晋察冀诗派(田间、陈辉等)等,这些流派影响不是很大,或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诗学主张。

7.现实浪漫派——这个命名有些牵强,也许源出于毛老人“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写作原则吧。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期,遵循的是一条专制文学道路,即所谓的遵命文学或革命文学,文学主体地位退位给了政治或集团利益。在近三十年的历史跨度里,诗歌的调式惊人的统一。

代表诗人有郭小川、闻捷、贺敬之、张志民、田间、李瑛、李季、严辰等。代表作品: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桂林山水歌》,李瑛《酒肆》《鲁迅》,闻捷《苹果树下》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等。

8.朦胧诗派——新时期第一个也是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诗歌流派,伴随着“三个崛起”理论,迅速登陆中国诗坛。它的崛起,终结了专制写作时代,开启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包括后朦胧诗潮在内,朦胧诗派被称作第二个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诗歌的新生。主要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梁小斌、王小妮、芒克、李钢、食指、多多、王家新、黑大春、傅天琳、车前子等。代表作品:北岛《回答》《一切》《宣告》《十年之间》《黄昏,丁家滩》,舒婷《神女峰》《致橡树》《墙》,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感觉》《弧线》《小巷》,梁小斌《雪白的墙》《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炼《诺日朗》《大雁塔》,江河《纪念碑》,食指《相信未来》,王小妮《印象》,王家新《潮汐》,车前子《我的雕像》,李钢《蓝水兵》等。

9.第三代诗群——继朦胧诗后出现的一个诗歌群体,以颠覆朦胧诗、解构传统、解构崇高为理论基础,主张“诗到语言为止”。

代表诗人是于坚、韩东、杨克、周伦佑、杨黎、李亚伟、海男、欧阳江河等。代表作品:于坚《尚义街6号》《芸芸众生4·罗家生》,韩东《有关大雁塔》,杨克《在地面与天空之间》,李亚伟《中文系》,欧阳江河《蝴蝶》等。

10.中间代诗群——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命名,收罗了部分六十后出生的诗人,没有相对成熟的流派主张,但部分诗人的创作成就是可圈点的。

代表诗人有沈苇、汗漫、叶匡政、老刀、杨子、路也、李轻松、马永波、余怒、树才、格式、安琪、赵丽华等。代表作品:沈苇《新柔巴依》《黑的雪》,汗漫《水之书:守望黄河》,叶匡政《城市书》,老刀《关于父亲万伟明》,路也《江心洲》《牌坊街》《文史楼》,李轻松《母兽》《马》《鸦王》,马永波《电影院》等。

11.七十后诗群——不用说,也是个年代概念。

代表诗人是刘春、孙磊、刘川、胡续冬、聂迪、魏克、李郁葱、梦亦非、黄金明、胡军军、远人等。代表作品(略)。

12.口语诗派——也称民间写作。口语写作消解了传统的经验行写作,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鲜活的诗风,有些近乎原生状态。但无节制的口语泛滥,使一些诗写沦为口水或梦呓,破坏了良性的诗歌生态,诗坛对此毁誉不一。代表诗人是伊沙、徐江、侯马、阿翔、秦巴子、鲁西西、马非、谢湘南、岩鹰、贾薇等。代表作品:伊莎《饿死诗人》《车过黄河》《结结巴巴》,徐江《猪泪》,侯马《金别针》《精神病院的花园》等。

13.知识分子写作——也称新学院诗派,与民间写作相对立,是世纪之交“盘峰论剑”的产物。主张诗歌的人文结构、贵族化。

代表诗人是西川、臧棣、翟永明、肖开愚、欧阳江河、孙文波、张曙光、西渡、桑克、蒋浩等。代表作品:西川《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夕光中的蝙蝠》,翟永明《独白》,欧阳江河《玻璃工厂》等。

14.八十后写作——同样是一个年代概念。是当下诗坛最活跃、最前卫的诗歌群落。代表诗人有春树、三米深、郑小琼、吾桐树、唐不遇、水晶珠链、兰逸尘、远观、雪马、八零、莫小邪、苏瓷瓷、嘎代才让等。代表作品(略)。

15.第三条道路——这是一个无派之派,收拢了一批诗歌的散兵游勇,扯起旗号,旗下也有不少实力诗人。代表诗人有莫非、娜夜、卢卫平、十品、凸凹、谷禾、李南、谯达摩、林童等。代表作品(略)。

在中国接近九十年的诗歌长河中,新诗潮流的浪花五色斑斓,此伏彼起。除了上述影响较大的诗潮与流派以外,更多的也许无缘进入中国诗歌史,被历史的烟尘遮没了。当然有一些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流派或诗群,是不会从中国诗歌的记忆中抹去的。我们还可以如数家珍地把它们请到前台:

以王任叔、冯至、沈尹默等为代表的“早期写实派”;以田汉等为代表的“早期浪漫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以冰心、鲁迅、朱自清为代表的“文学研究会”;以王亚平、林林、蒲风等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以穆旦、唐湜等为代表的“中国新诗派”;以纪弦等为代表的台湾“现代派”;以余光中、罗门、向明、周梦蝶为代表的“蓝星诗社”;以田间、陈辉等为代表的“晋察冀派”;以洛夫等为代表的“创世纪”;以叶延宾、韩作荣、李瑛、梅绍静、张新泉、雷舒雁等为代表的“新现实诗群”;以昌耀、周涛、杨牧、章德益、马丽华等为代表的“西部诗派”(或称新边塞诗派);以陈惠芳、江堤、彭国梁、饶庆年等为代表的“新乡土诗派”;以沈浩波、尹丽川、巫昂、朵渔等为代表的“下半身写作”;以海子、李青松为代表的“神性写作”。此外,还有他们诗群、非非诗群、莽汉主义、撒娇派、荒诞诗派等。这些流派或群体,都为中国新诗注入了诗性的亮色。

我们也不会忘记对中国诗歌产生过影响的诗歌事件和诗歌现象,诸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民歌运动,六十年代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八十年代关于“朦胧诗”及“三个崛起”的大论争,轰动了一个时代、最终确立了现代诗歌地位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展”,曾经热闹一时的“汪国真现象”等等。

俱往矣。祝愿流淌了九十年的中国诗歌的长河,在未来的流向中更加波澜壮阔,恣肆汪洋„„

当下诗歌创作的十大流弊

文/寒山石

基于较长时期的观察和思考,笔者以为,当下诗歌创作、特别是网络诗歌创作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废话泛滥,形式冗长。

毫无疑问,诗歌是语言的炼金术,但并不是任何语言都可以入诗的。诗歌不能象日常生活那样运用语言,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使其区别于日常的表达方式。所以,诗人只有对实用语言加以“破坏”、“改造”,如艾略特所说那样“扭断语法的脖子”,才能使之成为诗的语言。一个优秀的诗人,必须始终保持对诗歌语言的敬畏之心、纯净之心,追求诗歌语言的完美和精致,以语言的自觉来抵御漫无目的语言狂欢,以语言的诗意自足来保持诗歌的高贵质地。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一个诗人终其一生,只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在奔腾不息的诗歌长河中,一个诗人若是能够留下几行精美的诗句如晶莹的浪花飞扬,也当属不易。这一点也说明了为什么不是所有写分行文字的人都可以成为诗人的缘故。但纵观当下的诗歌,其语言的两极化倾向已让读者无所适从,要么是极其深奥、难懂,要么是极其浅显、做作,特别是普遍存在的结构松散、语言冗长而直白的弊病,更让读者对诗歌不屑一顾。女诗人赵丽华就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几年前的旧作突然在网上“走红”,一时引发连锁效应,各大网站纷纷介入,几十家报纸推波助澜。更有好事者,专门建立“梨花教”网站,以“梨花体”写作嘲弄诗人。对此,笔者以为,这绝非一些人所讲的 “别有用心的恶搞”,而是以赵丽华“废话写作”为导火线引爆的一场审判,一场针对当下诗坛口水流淌、废话写作的集体审判(参见拙文《对当下诗坛的集体审判——从赵丽华现象说开去》)。以流传最广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为例,全诗就像一段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一位网友质疑说:“她的诗歌到底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可以说这只是自欺欺人的大废话。”这种“大废话”在网上遭到大量的戏仿。有网友做恍然大悟状,写道:“我明白诗歌就分段而已/从此我欢呼/诗歌没死/丽华用华丽的诗教育了我/原来我也能写诗”。还有网友讽刺道:“你啊/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因为你让我也成了一回诗人!”

二、表达低俗,肮脏堕落。

以下半身和垃圾派为浪头的所谓弄潮儿们,正以各种粗俗、肮脏、下流、嚣张、粗俗的骂语,狂荡放纵、寡廉鲜耻、极端不负责任地投入到各个网络论坛,用粗鄙、横蛮、肮脏、下作的言语进行戏仿、调侃、亵渎、侮辱、戏弄等等话语破坏,以致在网络诗歌文本里,口水漫天飞,色语遍地走,政治玩笑、社会娱乐、历史调侃、文化非礼以及逼、操、干、搞、弄、鸟、洞、鸡之类种种令人难以启齿、不堪入目的语词与乌烟瘴气的色调充满了网络诗歌的字里行间,极尽叽嘲、调侃、辱骂、詈咒之能事。这种脏、鄙、流、俗、粗的语言,成为网络时代糟蹋母语、作践诗人、污染大众、危害青年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黄毒”。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他们的所做所为大致是:以诗歌的名义强奸诗歌,以中国人的名义轮奸汉语,以艺术的名义蹂躏艺术,以复兴诗歌的名义使更多国人鱼目混珠,使他们混淆真伪,更远离诗歌、更痛恨诗人,更怀疑当代中国文化。”但遗憾的是,有论者居然为这样的所谓“低诗歌”、为这种“阳具勃起的、性器骚动的、追求快感的——粗俗语气的快感,粗流语调的快感、粗糙语法的快感、粗鄙语词的快感”等等不遗余力地大肆鼓吹,认为这种“前所未有的胆大妄为”“是为中国诗歌重新注入强悍基因健壮力量的写作,是中国诗人将打散的骨架重新支起的写作,是为骨质软化的中国诗人重新加进钙质的写作。”笔者(相信我们一大批读者亦是)实在无法想象,象《亮出你的鸡巴来》这种诱人堕落的低俗文字,这种一看标题便如同一张色情表演的门票,到底呈现着怎样的诗意,到底担当着怎样的责任?俄罗斯一句谚语说得好:“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我们的诗人应该明白:诗歌的天空,飞翔的将永远是精美的语言之鹰。

三、写作投机,急功近利。

“诗不只是此在的一种附带的装饰,不只是一种短时的热情甚或一种激情和消遣。„„诗乃是对存在和万物之本质的创建性命名——绝不是任意的道说。”(引自海德格尔《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

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心灵的杰作,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写照。诗歌不仅是诗人对日常烦俗的生活作一种诗意的逃离,更是为守护一种高洁的精神而忘我的投入。所以说,诗人是以诗歌代生命发言的。因此,诗歌创作来不得半点的投机,不能有丝毫的急功近利甚至争名夺利。但当下的诗坛,种种宣言横空出世,各类组织天马行空,各种平台充满私下的诋毁,各种争斗竞相而出,功利性行为业已成为影响诗歌创作的一大毒瘤。一些诗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着出名的捷径,他们不是希望努力把作品写好来赢得人们的认可与尊重,而是利用互相吹捧、哄抬、媒体炒作,或者相互漫骂、揭底甚至作人身攻击,从而吸引人们的眼球,获取某些廉价的名声。越是喧嚣、越是浮躁,或许越是需要我们的诗人保持一方心灵的净地,在一泓清澈的心灵之湖中,孕育出如出水莲花一样美丽圣洁的诗篇。

四、批评缺场,吹捧成风。

文学评论如果没有了中肯、独到的批评,就犹如一把犁没有锐利的犁铧,即便土地再肥沃,也根本不可能耕耘出丰硕的成果。但批评的严重缺失和吹捧之风的盛行,已经成为当今文坛一项公开的无法否认的事实,诗坛也是如此。我想这绝不是出于诗评家的无知,而是出于诗评家人格的萎缩、良知的丧失和精神的媚俗。因为,一个人若是不敢、不愿、不能直面现实,自觉拿起批评的武器痛击时弊,就不配做一个诗评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三流的吹鼓手。但可怜的是,我们的一些批评家以生存为借口,丧失了个性智慧的激情张扬,丧失了真知灼见的自由挥洒,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他们混迹于学术、科研、教学、编辑机构,一方面,利用国家经费杜撰不痛不痒、不着边际的批评文章,或者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史中自欺欺人、沾沾自喜地拾人牙慧,既聊以自慰,又装摸作样地抛头露面,指手画脚,用身份和地位的优势及话语霸权掩盖掩盖着思想的贫瘠、学术的无为或者江郎才尽的尴尬,甚至恬不知耻地以大家自居。另一方面,他们利用一些人急于功成名就、急于自成一家、急于占有一席之地的浮躁心态,瞎捧、瞎凑、瞎吹,或者故意弄得高深莫测,不着边际;或者哼哼哈哈,只讲场面话,不讲真心话,甚至纯粹是应付、扯淡。这一点,只要我们看一看那些内容空洞、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敷衍应付,毫无思想内涵的所谓序言、评论之类,就不言而喻了。总之,真正严肃的批评、关于诗歌文本的批评、深刻的和有见地的批评在网上寥若晨星。这不能不说是诗歌的悲哀,也是评论家们莫大之耻辱。这一点,也可以从赵丽华事件中略见一斑。赵事件让我们感到尤为痛心的是:其批判之音竟然没有来自专业的诗歌界,而是来自于非专业的网民,这真是中国诗歌界的奇耻大辱。

五、精神颓废,灵魂空虚。

诗歌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诗歌源于人类的精神力量更应成为催生力量的源泉;诗歌是一种精神的产物,任何形式的诗歌创作都必须以弘扬“精神”这一诗歌的本质价值为己任。缺少了精神的钙制,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成为行尸走肉,而变得一文不值。遗憾的是,很多诗人对真的诗歌精神是怀疑、嘲讽的,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甚至是激烈批判的。他们不由自主地滑向平庸、自甘堕落和低级趣味的深渊中,用媚俗的语言、缺乏风骨的诗句以及雕虫小技般的诗歌表达技巧来制造垃圾。他们把“个性写作”等同于“个人写作”、把肉麻当有趣,不厌其烦地对生活琐事、肉体作毫无意义的絮絮叨叨,把诗歌精神的羽毛拔落一地,惨不忍睹,导致中国新诗的伦理底限一再地下调,道德沦丧、心灵麻木、人格扭曲,乃至不仅是沦落,不仅是无耻,甚或是以沦落为荣,以无耻为荣!先哲曾说:“崇高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回声。”周国平先生也说:“人的高贵在灵魂”。诗歌的处境也就是人的处境,诗歌的萎靡最直接的因素是个人生命力的衰弱和病态。所以我觉得,没有健全的个人,就不会有高贵的诗歌;我更坚信不移:诗歌不景气,首先是因为诗人不争气!

六、山头林立,圈子盛行。

试看当今网络诗歌,既像分田到户、各自经营又经常集结交流的“自由市场”,又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似乎无论谁都可以开个论坛、设个博客,然后随便竖起一面什么“主义”的大旗,就可以占山为王、一呼百应了。那是何等地山头遍地、旌旗缤纷、色彩绚烂、声音嘈杂:平民写作、民间写作、现实主义、下半身、垃圾派、知识分子、第三条道路、非非主义、灵性诗歌、无限制、荒诞主义、非诗主义等等,都在多元发展与探索的旗帜下,肆意宣示着自己的创作主张。甚至可以这么说:有多少诗歌网站,就有多少网络诗歌流派;因为每一个诗歌网站的建立,都浸透着不仅相同的理念。但其很多理论探索都是在搞野狐外道,发挥一点不计其余,纯粹是为求新奇而求新奇,纯粹是为追求自成一家以便名垂青史而标新立异。所以,那些理论并不是什么真知灼见或生存智慧,而是纯粹的智力竞赛或思维游戏。莫说局外人一头雾水,就连一些诗人在众多旗帜下也无所适从、摇摆不定。这一点,只要我们看一看那些网络诗坛杂七杂八的驻站诗人名单,自然就一目了然,自然也就会明白,在那些宣扬的旗帜下,竟然站满了以发表、以出名为目的,而到处驻站的乌合之众。更有不少民间社团和刊物,也越来越圈子化了,同时伴生着一股谩骂风气,缺乏起码的自律和游戏规则,心浮气躁,造势作秀,拉帮结伙,围攻异己,动不动就发生作者与作者、作者与网站、网站与网站间的“混战”,什么脏话都泼出来,不堪入目,那种十分偏狭、偏激的网络漫骂,实在与泼妇骂街毫无二致。这些争论、争执、争吵、争斗,甚至争名夺利,热闹是热闹,但却是自己的热闹,与时代无关与读者无关也与真的诗歌无关,言重些,只是一群边缘人在边缘地带的自娱自乐。说穿了,不过是诗人们的野心在作祟。

七、理念偏激,矫枉过正。

诗人艾青曾经说过,“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烁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正因为此,对真理的咏赞、正义的吟唱、生命的关切、良知的呼唤以及对美的探求,成为中国现代诗人始终坚守的诗学阵地和表达不尽的文学主题。然而,在这个传统向现代转轨的过渡时代,我们陷入了价值体系全面倒塌和断裂的空芒与虚无之中。价值观念的分崩离析和严重错位,致使真、善、美等一些社会生活的基本尺度在较大的范围内近乎荡然无存,我们成了无所适从、无可奈何、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儿”。同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国诗人一直坚守的价值立场和伦理准则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极端地反叛,传统的诗歌价值观被无情地、不加分辨地踩在了脚下。如今的网络诗歌界,再也没有什么生命担当的重责与欲说还羞的禁地。由于诗人的急躁情绪,想从根本上颠覆传统诗歌,因而造成了矫枉过正的弊端。比如,他们反对文艺政治化,便对社会生活不屑一顾,热中于崇尚自我;他们本想竭力改革诗风,变直白式的大众宣传为含蓄的自由表述,却使诗歌创作加快了玄学化的步伐,进一步拉开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诗歌形式散文化也愈演愈烈,冗长无形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八、脱离现实,逃避责任。

记得阿多尔诺在《文学笔记》中说道: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雇佣化了„„整个世界普遍出现了异化和自我异化的现象,这一切都要求作家用语言去呼唤。”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自然与阿多尔诺时代不尽相同,但我们都面临着挑战,都有“雇佣化”的危险。既然如此,诗人就应该有责任开拓出一个更广阔的诗歌田园,来培育出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为人们导航。至少,也应该如开拓出无数的茶馆和咖啡馆一样,让疲惫匆忙的世人能够找到一个灵魂小憩的地方,以缓解现实的紧张和压力。但是,正如南鸥在《倾斜的屋宇——后现代与当代社会》一文中所说,他们却只能“表现出一种内质的高危缺钙、精神的阳萎和肾虚;表现出一种集体无意识、大面积失语;表现出一种想象力的严重缺失,他们的全部才华和智慧,都挥霍在大规模的制造浅薄和时尚之中”,当下诗歌缺少真正直面现实、反映生活的大气之作,缺少深入当代、启迪未来的大气之作,缺少直击灵魂、震撼人心的大气之作。优秀作品固然有,但离能够经地住时光检验而存下去的大诗,尚有一定的距离。我们都知道,诗人是时代的产儿也是时代的缔造者,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和对民间情况的诗性呼吁,是诗歌创作者们一脉相承的传统。诗人必须反映日常生活,展露时代精神,并以此折射出具有较高层次哲学意识、文化意识和人性意识。完全可以说:诗歌如果不关注社会,就会被社会淹没。

九、乱花迷眼,缺乏经典。

有人估测,全国诗歌站点超过300个,若以每个站点平均每天发诗量20首左右推算,年产量不低于200万首。这个数字,是《全唐诗》的40倍。网络的便捷性催生出诗人心理的急功近利。他们一天一首、一天数首地写,用复印机一般机械地运作来赢得毫无价值的赞赏。然而,在这个热气腾腾、闹哄哄的场所里,除了繁荣景象外,水货、假冒、赝品大肆泛滥,面目暧昧,形式雷同,腔调一致,语言繁冗,内容干瘪之作充斥网络,那些简略、节制、纯洁、朴素、意远、和谐、真诚、直接的作品极为少见。所以,这是一个诗人泛滥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缺乏经典诗人的时代;这是一个诗歌泛滥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缺乏经典诗歌的时代。不仅缺乏像屈原、李白、杜甫那样的古典诗歌大师,而且缺乏像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现代的大师级诗人,也缺乏诸如《地球啊,我的母亲》、《凤凰涅盘》、《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再别康桥》等曾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颤的经典诗篇。经典诗歌的缺失,经典诗人的缺省,成为20世纪90年代晚期至当今的诗歌界最伤感的印记。

十、真情匮乏,矫情滥觞。

真情是诗歌的灵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曰:“人稟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其大意是——人是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之七种性情的,受到外界的刺激就会有所不同的反应,从而流泻于诗文的字里行间。一个诗人,没有对生活时常处于感动的情怀,何能有让人感动的诗作?只有感动自己,才可能感动别人。但十分遗憾,我们的诗人缺乏伟大的心灵,缺乏悲天悯人的博大的胸怀,缺乏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气概,缺乏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只是用工匠式的雕虫小技,机械地复制着缺乏灵魂、毫无表情的苍白之作。有的呈现出“虚伪化”,假模假样,装腔作势,无病呻吟,卖弄技巧,用“分行”的回车键滥竽充数,缺乏对肺腑之言的抒发;有的呈现出“模式化”,缺乏对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抒写,所显现的情感如乡情、爱情、亲情等等,几乎全是一个模子压出来的;有的呈现出“偏激化”,牢骚满腹地热衷于抒发负面情感,似乎“众人皆醉我独醒”,缺乏昂扬向上的精神指引;有的呈现出“私人化”,沉湎于个人的自言自语甚至胡言乱语、疯言疯语,而不能咀嚼现实生活,不能激发人们的思想火花、情感碰撞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省视与思考,并能从“小我”中脱颖而出,升腾起“大我”和“大爱”;有的呈现出“冰冷化”,冷的抒情多,缺乏象火一样充满激情和人性关怀的感人之作。普希金说:“诗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真挚。”一旦诗人丧失了真挚之心和真情,也就丧失了作为一个诗人的资格。

NO.1 顾城

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于北京,1987年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死于激流岛上。

推荐理由: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被称为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等。其作品译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种文字。

顾城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其最大特点就是“真”,他诗歌“自然纯净”,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诗人的感觉特别细腻、准确,塑造的意象极富韵味和感染力。有人形容“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间流出来的”。但是,在他的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

NO.2 北岛

北岛,原名赵振开(1949——)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80年代末移居国外。曾数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推荐理由:

北岛朦胧诗派的先锋、领袖,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发表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北岛诗选》等。

北岛的诗反映了当时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其开创的独特的“冷抒情”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在诗中描绘了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在作品中建立“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反思历史和现实.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NO.3 舒婷

原名龚佩瑜(1952——),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

推荐理由: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诗作《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诗作《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其诗,意象明丽隽美,思维逻辑缜密流畅,且手法多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NO.4 西川

原名刘军(1963——),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知识分子写作诗群代表诗人之一。

推荐理由:

西川被学界认为是中国先锋诗歌中“知识分子”写作的主要倡导者和集大成者。从大学时代即开始写诗,曾获得现代汉诗奖、“启明星”奖等众多大型奖项,出版诗集有《虚构的家族》、《大意如此》、《西川的诗》等、曾多次应邀出国参加国际诗歌节。其部分作品被翻译为多种语言。

西川的诗宽容、开放、不太注重体制,有散文化倾向,更多地是追寻着一种诗原汁原味的本质,写的是诗最初的原生状态,其意象多是无名无姓的小人物或是妖怪、妖仙、小老儿、幽灵。在内容上,西川让平常生活成为陌生与不确定,而又细微地将时代裁剪。但他的寓言故事形式及箴言经文的语句又形成了向纯粹古典的回归与审美自主的精神和写作原创的理念。

NO.5 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

推荐理由: 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的《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数量惊人的诗歌作品,出版作品有长诗《土地》、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等。海子先后于1986年、1988年获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诗作影响感召了一代青年学子。

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其诗具有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对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也让他的一些诗作带着一层神秘抑郁悲观的色彩。在艺术手法上,其诗多采用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三种表现方式,但散漫的抒写并没有影响他语言的特殊节奏和对字句的锻炼。

NO.6 汪国真

汪国真(1956——)祖籍福建省厦门市,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

推荐理由:

汪国真在1990年出版第一本《年轻的潮》后引起轰动,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他的诗集和小语集,连续获得三届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汪国真的诗歌,主题积极向上、昂扬而又超脱。在表达方式上,其作品经常是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其着眼点是生活的导向实践,并从中略加深化,然后采用明白畅晓得语言写出一些哲理。

其诗更主要的是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站在人生的更高层次的俯视现实中的一切,被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而所谓这种人生态度,实际就是对中国自宋元以来传统诗歌那种豁达、飘逸、潇洒、超脱的人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NO.7 席慕容

席慕容(1943——)蒙古族女诗人,全名穆伦席连勃,出生于四川。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198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

推荐理由:

席慕容的诗歌多描写爱情、人生、乡愁,出版的诗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边缘光影》、《迷途诗册》、《我折叠着我的爱》等。曾获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其诗作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席慕容的艺术生涯之中,是集画家、诗人、散文家于一身,因此诗中画,画中诗,正是席慕容诗文韵味悠长的魅力所在。她的诗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她认为诗里的爱情,因绝对宽容,绝对真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因此她的诗里都是宽容,都是爱,都是无怨,都是美丽,这种情感价值体验,促成了席慕容别人无法模仿的风格。

NO.8 廖亦武

廖亦武,笔名老威(1958——),出生于四川盐亭。诗作收入《后朦胧诗全集》,新诗潮的主要代表诗人之一。

推荐理由:

廖亦武1983年在《星星》诗刊发表组诗《祖国:儿子们的年代》,随后走向诗坛,他的想像魂丽奇幻,在新生代诗坛中独树一帜,名噪一时,先后获得20多个官方诗歌奖。

廖亦武的诗歌一方面表现了挣脱现存话语秩序的压抑与束缚的强烈冲动,另一方面,又反复预言着失败的必然。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动用全部的人类生活经验来充实自己的诗歌结构,他的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痕迹,他对史书的记载和史料的堆砌缺乏兴趣,他只是“凭借刻骨铭心的想象去设计一条线索,把个人沉沦转化为人类的苦难。”在语言上,诗人常运用一些仿佛神经病人的胡言乱语,将读者引入神秘的迷狂之境。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1933年毕业于北平北京大学英文系,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1949-1952)现仍任中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二级)享受终身制待遇;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现任顾问;曾作客英国牛津(1947-1949)。抗日战争初年曾访问延安从事临时性教学工作、并访问太行山区前方、随军;回西南大后方后在昆明西南联大,任讲师,副教授,定级教授,1946复员至天津南开大学任职一年。解放后多次下乡生活与协助农村工作。曾作为荷兰学者Lloyd Haff研究专著的题材-Pich chihlin a stady of Modern chinese Poetry;香港大学学者张曼仪的专题研究的对象„„《卞之琳著译研究。》《十年诗草1930-1939》,另篇诗作多首,直至1996年新作一首;《山山水,小说片断》(1983香港山边社);《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英国诗选,附法国现代诗作者》(其中英诗部分,省北京局务印书馆双语对照本)等等。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牛汉(1923-),山西定襄人。194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50年代初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80年代以来的新作,收入《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等集中。

穆旦,(1918年—1977年)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1979年平反。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郑敏,1920年出生,福建闽侯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外国文学系,后又转入哲学系。1943年毕业后即赴美布朗大学,1950年转入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院。1956年回国,到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部,从事英国文学研究工作。1960年调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其创作始于1942年。早期诗集有《诗集———1942—1947》;还有一些散文和评论载于《大公报》、《益世报》副刊。1976年10月后,在《诗刊》、《星星》、香港《八方》等杂志上发表诗作。由于艺术风格相近,与王辛笛、曹辛之、唐祈、唐湜、陈敬容、杜运燮、袁可嘉、穆旦等人于1980年合出诗集《九叶集》,并发表有关西方文学和古典哲学方面的论文多篇和翻译《美国当代诗选》等。

闻捷(1923~1971)当代诗人。原名赵文节,曾用名巫之禄。江苏丹徒人。小学毕业后在南京一家煤厂当学徒。1938年流亡汉口参加抗日救亡演剧工作。194o年赴延安,在陕北文工团工作,后入陕北公学学习,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5年任《群众日报》记者组组长。1949年随军到新疆后任新华社西北分社采访部主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1955年发表了《吐鲁番情歌》等诗作,结集为《天山牧歌》出版,这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边疆少数民族的抒情诗集,笔调深挚优美,风格清新明丽,富含民歌风味,备受文坛瞩目。1957年调中国作协从事专业创作。1958年任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在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生活,出版了诗集《祖国,光辉的十月》、《东风催动黄河浪》、《河西走廊行》,自选集《生活的赞歌》等,取材开阔,诗风热情豪放。1959年开始发表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反映哈萨克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是一部宏伟的具有史诗性质的作品,格调高昂,语言洗炼,富于地方特色。长诗分为3部:《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和《觉醒的人们》(未完成)。1965年调上海作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去世。他还出版了与袁鹰合著的诗集《花环》和散文集《非洲的火炬》,以及《闻捷诗选》。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1970年进厂当工人,1971年参军,19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他在“文革”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判。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行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

多多,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曾获首届安高诗歌奖,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15年,并曾任伦敦大学汉语教师、加拿大纽克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住校作家。曾多次参加世界各大诗歌节,到过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大学举办过讲座和朗诵,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多多系朦胧诗主要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多多诗选》等,并与2005年获得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4诗人奖。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十年**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顾城(1956—1993),北京人。70年代开始写诗,著有诗集《无名小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等,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雷抒雁(1942-)当代诗人,兼创作小说、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原名雷书彦。陕西泾阳人。著有诗集《沙海军歌》、《漫长的边境线》、《云雀》等.昌耀,原名王昌耀,1936年5月9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三阳港镇王家坪村。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1953年6月元山战役中因头部负伤回国治疗。伤愈后进河北荣军学校学习。1953年,志愿要求到大西北参加建设,任青海省贸易公司秘书。1956年调青海省文联任创作员,不久即参与了《青海湖》文学期刊创刊工作并担任编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达22年之久。直到1979年才得到平反,重回青海省文联,任《青海湖》文学期刊编辑。1981年调任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在省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被省文联评聘为一级作家。后任青海省作家协会荣誉主席,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曾担任过青海省政协六届委员、七届常委,九三学社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以及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务。1980年,长诗《大山的囚徒》在《诗刊》元月号发表,立即引起了中国诗坛的关注。随后有长诗《慈航》、《山旅》、《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哈拉库图》等问世。多年来,已出版的个人诗歌专著有《昌耀抒情诗集》、《昌耀抒情诗集》增订本、《命运之书》、《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昌耀的诗》、《昌耀诗文总集》等。诗作多次荣获青海省政府颁发的文学创作奖及许多文学期刊和杂志社的诗歌创作奖。诗集《昌耀抒情诗集》曾获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1986年新诗评奖候选篇目提名。先后有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过评论,介绍其人其诗。许多作品被评介到国外。中国诗歌学会授予“首届中国诗歌学会诗人奖”。2000年3月23日,昌耀因患肺癌在西宁逝世。

韩东,1961年生,早年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92年辞去公职。著有《我们的身体》、《西天上》、《我的柏拉图》、《交叉跑动》、《爱情力学》、《爸爸在天上看我》、《吉祥的老虎》等小说、诗文集。

海子,海子, 原名查海生, 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 1983年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先后自印诗集<<河流>>、<<传说>>、<<但是水、水>>、<<麦地之翁>>(与西川合印)、<<太阳, 断头篇>>、<<太阳,天堂选幕>>, 另有长诗<<土地>>(已由春风文艺出版设出版)、<<太阳, 天堂和唱>>, 1988年写出仪式诗剧三部曲之一<<刹>>.。1989年 3月26日, 他在河北省山海关卧轨自杀。他杰出的, 天才的创造力在中国的诗坛留下了独特的光芒。海子曾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特别奖、第三届<<十月>>文学奖容誉奖。部分作品已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 而他留下的大约200万字的诗作、剧本、小说和论文尚待整理出版。

西川,1963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大学时代开始写诗,并投身当时全国性的诗歌运动,倡导诗歌写作中的知识分子精神。出版有诗集《中国的玫瑰》(1991)。翻译有庞德、博尔赫斯、巴克斯特等人的作品。曾获《十月》文学奖(1988)、《上海文学》奖(1992)、《人民文学》奖(1994)、现代汉诗奖(1994)等,被录入英国剑桥《杰出成就名人录》。1995年应邀参加第26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6年作为加拿大外交部“外国艺术家访问计划”的客人访问萨斯卡图、图贾那和卡尔加里。其部分作品已被评为英、法、荷、西、意、日等国语言。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 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洛夫(1928-),中国台湾著名现代诗人,本姓莫,湖南衡阳人,1928年生,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8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新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现旅居加拿大。香港“当代作家协会”永远名誉会长。洛夫写诗、译诗、教诗、编诗历四十年,著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灵河》(1957)、《石室之死亡》(1965)、《众荷喧哗》(1976)、《因为风的缘故(1988)、《月光房子》(1990)等十一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两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四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廿多年来评论不辍,其中多首为美国汉学家白芝(Cyril Birch)教授选入他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获台湾的中山文艺创作奖,1986年复获吴三连文艺奖。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诗坛誉为“诗魔”。台湾出版的《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如此评称:“从明朗到艰涩,又从艰涩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与肯定的追求中,表现出惊人的韧性,他对语言的锤炼,意象的营造,以及从现实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乃得以奠定其独特的风格,其世界之广阔、思想之深致、表现手法之繁复多变,可能无出其右者。”吴三连文艺奖的评语对他更为肯定:“自《魔歌》以后,风格渐渐转变,由繁复趋于简洁,由激动趋于静观,师承古典而落实生活,成熟之艺术已臻虚实相生,动静皆宜之境地。他的诗直探万物之本质,穷究生命之意义,且对中国文字锤炼有功。” 洛夫的诗善于从现象中发掘超现实的诗情,多探索生死之谜,意象奇特,表现手法繁复多变,诗意晦涩朦胧,耐人回味。

中国100位著名当代诗人(现代诗人)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20世纪50年代: 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60年代: 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

20世纪70年代: 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

20世纪80年代(上): 周伦佑 于坚 翟永明 王小妮 欧阳江河 廖亦武 孙文波 吕德安 韩东 骆一禾

20世纪80年代(下): 孟浪 陆忆敏 陈东东 万夏 杨黎 张枣 李亚伟 西川 海子 小海

20世纪90年代(上)诗阳 李元胜 马永波 臧棣 树才 伊沙 余怒 吴晨骏 戈麦 蓝蓝 桑克 西渡 杨键 徐江 安琪

20世纪90年代(下)孙磊 木朵 康城 朵渔 胡续冬 巫昂 范想 廖伟棠 沈浩波 吕叶 马兰 庞培 宋非 杨小滨 章平

正如当代著名诗评家、《海子评传》《昌耀评传》著作者燎原在序中所言:“所谓独立诗人的写作,既是对为跻身主流或时尚而见风使舵的拒绝,更是对于为寻求权力与资本的赎买而曲意逢迎的拒绝。它站在前两者的对立方向,以精神艺术上的尊严与纯粹而特立独行。”

诗生活通讯社2009年1月5日综合报道 在全球经济遭遇寒冬的今天,日益艰难的诗歌出版遇到一股暖流。2009新年伊始,由武汉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的《黄鹤楼诗会》首辑推出《中国21世纪初实力诗人诗选》,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诗选由湖北中烟集团总裁彭明权主编,青年诗人沉河编选,青年诗评家钱文亮作序。收录了21世纪来取得较为显著的创作成就并为中国当代诗歌发展作出过较为突出贡献的五十多位诗人的二百多首代表作品。该书装帧大气,印制精美,并附送电子光盘,方便永久保存。首印一万,借助全国著名文艺出版社强大的发行能力向全国各大书店发行。

“黄鹤楼品牌以打造品牌文化为主旨,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襄赞黄鹤楼之盛事,重塑精神,再造传奇,也是回报和感恩广大消费者的题中之意。”彭明权在诗会《总序》中这样谈到《黄鹤楼诗会》的推出。

此次企业与出版社联姻推出优秀诗歌作品的举动得到了诸多评论家的好评。著名诗评家程光炜认为:“在诗歌出版空间日益狭小的今天,企业襄助显然是一个强大的文化动力。”著名诗评家谢有顺认为:“诗歌一度是中国的准宗教,它所书写的是中国文化的内面,也代表着汉语所能达到的标高。通过当代实力诗人的写作,来看中国诗歌走到了哪里,并由此回应现代人对心灵和语言还残存的热爱,这本身就是极富理想精神的文化实践。而有志向的企业愿意参与这样的文化实践,更是一个令人心存敬意的象征。”著名诗歌翻译家、诗人汪剑钊认为:“如果说诗歌代表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软实力,那么,由于企业这一硬实力的支持性介入,它们或许就会营造出新的有力的文化空间。”

供职于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过多部诗集的沉河认为:“在出版社日益沦为一个经济实体的今天,借助于其他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出版小众的文化价值较高的作品是一种好的文化传播途径。我们应该为这种企业的举动叫好。”

《黄鹤楼诗会2009•中国21世纪初实力诗人诗选》目录

钱文亮 /脚越多越软弱:关于新世纪,关于诗歌之中国(代序)/1

雷平阳卷 /1 底 线 光 辉 亲 人 与父亲书 尘 土 三个灵魂 杀狗的过程木头记

黄 斌卷 /8 咏神农架冷杉 江城五月落杨花 麻城柏子塔下

日常之诗或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做一个中国诗人 冰棺中的父亲 1932至1938年的新店镇

沈浩波卷 /24 普照寺 你妈贵姓 侥 幸 妻 三都澳的清晨

鲁西西卷 /30 波 浪 辛 苦 喜 悦 暗 示 因为一朵花 风的界面 死亡也是一件小事情

杨 键卷 /34 记 录 冬 日 荒草不会忘记 在被毁得一无所有中重见泥土 奶 妈 兄弟俩 长 河

朵 渔卷 /41 高原上 日全食 暗 街 聚 集 耳 轮 妈妈,您别难过 读历史记 愤然录 青 山

陈先发卷 /48 前 世 丹青见 从达摩到慧能的逻辑学研究 隐身术之歌 秩序的顶点 新割草机 两次短跑

臧 棣卷 /52 涉世学丛书 金银花丛书 世界观协会

假如事情真的无法诉诸语言协会 沸腾协会 颐和园 珠海见闻录

阿 吾卷 /58 写作的姿势与生存的方法 手的一天 此路不通

安 琪卷 /62 母 亲 往 事 一天一夜

车延高卷 /65 一树光宗耀祖的花香 时间是说话的青天 牛头骨 问

陈小三卷 /68 这几天温暖 怀君属秋夜 去年在谢地

蔡 刚卷 /71 吉庆街 烟韵

东荡子卷 /73 世界上只有一个 寓 言

非 亚卷 /75 有一天我碰到一只死鸟 一些日子 一种状况

侯 马卷/78 在精神病院的花园 他手记(组诗选25节)

黄礼孩卷 /81 窗 下 飞 扬 谁跑得比闪电还快

韩 博卷 /83 红旗医院 避 精神性生活 凹陷者

胡续冬卷 /87 松 鼠 给友人 白猫脱脱迷失 雨 安娜•保拉大妈也写诗

姜 涛卷 /94 四周年 高校一夜 重 逢 青草坡

蒋 浩卷 /99 无情诗 忆旧岁夜宿东胶海渔船 海的形状 四月五日,清明

莱 耳卷 /103 我把窗关上 甜美的病 木 棉

蓝蓝卷 /105 山楂树 未完成的途中 钉子

李少君卷 /110 抒 怀 碧 玉 她 们 异乡人

刘 春卷 /113 一个俗人的早晨 我写下的都是卑微的事物 低音区 刘洁岷卷 /116 孔雀和在夏天骑象的人 郭茨口夜市的绿豆汤 父亲来到我们中间

莫 非卷 /120 苏 拨(组诗选五)

潘 维卷 /124 梅花开了 短恨歌 同里时光 除 夕

柳宗宣卷 /129 那一日 在承天寺或向弘一法师致敬 归 来 棉花的香气

庞 培卷 /134 书 旧 宅 雨,2005

桑 克卷 /136 墓志铭 海岬上的缆车 夜 歌 哈尔滨 历 史

森 子卷 /140 站在野兔这一边 我和你 雨刮器

沈 杰卷 /143 冬 鸦 妇科病房

孙 磊卷 /148 双子座 望 京 记忆不会错失

田 禾卷 /151 还 原 两片亮瓦 山 寺 王大柱的房子烧了

巫 昂卷 /154 暗物质 火化与海葬 干脆,我来说

小 引卷 /156 去山顶种一棵橡树不是松树 移 动 和月亮有关 西藏(组诗选三)

修 远卷 /160 声母练习兄 弟 种 树 剪 草 独 杆

哑 石卷 /164 数 数 否 定 拆 解 盲 爱

叶 辉卷 /172 远 眺 一棵葡萄 睡 眠 慢 跑

余 怒卷 /176 一件东西 等着鳗鱼 众所周知的立方体 自然有着可以理解的方式 交 换 主与客

余笑忠卷 /180 思乡曲 挖土豆 并非酒精之过

宇 向卷 /185 所以你爱我 拥 抱 低 调 圣洁的一面 我几乎看到滚滚尘埃

伊 沙卷 /189 原 则 饺 子 忘年的情人 春天的乳房劫

张执浩卷 /193 与父亲同眠 闻冥王星被排除在大行星之外有感 今年的最后一首诗 清水养鱼 打鸡蛋

朱 朱卷/197 车 灯 故 事 寄 北

柏 桦卷 /201 水绘仙侣

陈东东卷 /210 导游图 译自亡国的诗歌皇帝 退思园之镜

黄灿然卷 /214 流动的鲜花 致大海 消 逝

孙文波卷 /217 修辞练习之五 修辞练习之六 山海经 丁亥冬,登上苑村北首象山得句 白色的太阳

王家新卷 /221 八月十七日,雨 简单的自传 田园诗 桔 子

王小妮卷 /226 月 光 台 风

西 川卷 /229 鉴史三十章(组诗选五)

萧开愚卷 /234 一次抵制 旧京三首

于 坚卷 /236 只有大海苍茫如幕 青瓷花瓶 多年前我们心心相印„„

翟永明卷 /239 在古代 身 体 浇

张曙光卷 /245 恐怖电影 海 鼹鼠的教育学

编后小记 /250

脚越多越软弱:关于新世纪,关于诗歌之中国(代序)

钱文亮

在中国的四大名楼中,诗名最盛者当数黄鹤楼:茫茫九派,沉沉一线,华夏的风水在此聚散流转;烟雨苍莽,龟蛇雄踞,黄鹤一去千载,众人仍在这地上奔波忙碌。于是,有诗,有我手中这本优秀的诗选。

于是叹天地之悠悠,新世纪转瞬即近十年。十年间,有多少生命零落,又有多少的生命悄然长成,中国现代性诗歌也以其意外的面貌矗立在世人的眼前。

也许,新世纪中国现代性诗歌的开始可以一个论争事件为标记。不过,那一场论争事件所暴露的却并非一般人所以为的那种虚拟的对立,恰恰相反,它开启的只是当代优秀诗人各行其是的诗歌征程和日益广阔的诗歌胸怀与文化视野。相比于笼罩整个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民族性较量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焦虑心态和僵硬的要么“西化”要么“民族化”的意识形态立场,新世纪以来的中国优秀诗人在文化心态上开始表现出难得的平和放松,例如在佛学研习者杨健那里,在象形艺术的修行者黄斌那里,在江南风水的耽溺者柏桦那里,在古汉语诗性的领悟者桑克、陈先发等人那里,中国“传统”不再是被西方的现代性“一神”印上 “非人”红字封在幽深海底的千年魔鬼,而是我们在鸦片战争后慌乱丢弃的通灵宝玉,是中国之为中国人的魂魄,是至今尚残存于中国人呼吸之中的悠长气息,是使中国人心神安宁的内心秩序,它渊深而静默,博大而生动。我认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诗人普遍的“向杜甫致敬”(肖开愚语),已经不可以文化保守主义概念简单判定,这是一次文艺复兴式的对传统的具体而深微的重新触摸;因为,在新世纪许多优秀诗人的心目中,“现代性绝对不是单一的与古老的传统割裂开来的现代性”(沉河语)。这一次,中国传统被放在了一个更大的思想背景中来看待,开始被平等放置于人类的“诸神”谱系,同时,也被融入了切己的生命来感觉。伴随诗歌意识中发生的新的传统观,新世纪中国现代性诗歌也回到了“自我”,一个下降的“自我”,一个在场的、具体的自我,他反省,他追问,他目击,他见证,属人的一切不再被集体的幻像所代替,他葆有青春挚爱与愤怒的情感力量,却又保持着智慧的节制与审慎;“径一周三”,从真实的“自我”出发,新世纪中国现代性诗歌宛如蜘蛛结网,趋向一种综合的艺术能力,一种更宽广的生命语境,一个边界不断扩展的精神地平线,现实性的、精神性的或宗教性的东西、历史性的东西、文化性的东西千错万连,九九归一地在“自我”的感受力上伸张又收敛。更多的诗人因此而告别了流行的见解、简单的判断,表现为去意识形态化的自由与广阔。

在这样一个中国现代性诗歌发生新变的特殊时期,为优秀诗人们的努力留下历史的记录无疑是值得珍贵的劳动。而更令人高兴的是,这一本诗选出自我一向信赖的诗人沉河之手,其宽广的思想视域,敏锐的感受力与鉴别力,其对中国现代性诗歌实践的亲身参与而形成的历史感与洞察力,都使这本诗选有了最好的质量保证。在选入本书的实力诗人中,有一些是近年来愈益显示其独特诗性和成就的年轻诗人,例如在汉语言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勇往直前的臧棣、具有强烈道德感(而非道德感伤)与批判精神的朵渔、以大朴之笔、赤子感受守望神性山河及其乡愁的雷平阳„„还有一些早已成熟、现在仍在坚持创作优秀诗作的诗人,一些为世纪初中国诗歌的探索作过较大贡献的诗人,都被集结在这本厚重的诗选之中,因为这些,作为一个爱诗者,备感幸福!

2008.12.1于沪上

编后小记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双重背景下,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丰富变化和发展的时期,标准宽泛,乐趣和包容同步,涌现了一大批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作。可以说,这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一本薄薄的诗选必然是既宽容又褊狭的。宽容在于它必须容纳更多风格与旨趣,褊狭在于它必然有更多舍弃,因此本诗选首要原则是力求摒弃各种流派风格之争,而尊重每一位诗人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充分吸纳多年坚持诗歌写作、并已有着自己较为鲜明的诗歌特点和对中国近年的诗歌发展有着显著贡献的诗人代表作。我想说明,有很多我很喜欢很尊重的诗人出于各种原因都没有能进入这本我分外珍视的诗选里。另外,在我看来,任何诗选都是一种旧物。而旧物倒是越旧越好。我是希望这本诗选会发出旧的温暖的光芒,哪怕它少了点新鲜的刺激。所以有很多新诗人,他们已经写出了让人惊叹的好作品,我也不得不割爱。

一本诗选也是一种机缘。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化自古以来和经济没有过分割。“经济”无非是“经世济人”,黄鹤楼漫天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体,它也是一个文化体,有心在长江之滨、黄鹤楼上举办这不无雅致的“诗会”,实是诗歌之幸事,文化之幸事。当然,如果没有我所在的长江文艺出版社的支持,没有很多诗人朋友老师对人选的推荐甚至组稿,没有入选诗人的信任,这本诗选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我感谢这一切的恩典!

沉 河

2008年9月2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琪的诗

[安琪,女,本名黄江嫔,1969年2月出生,福建漳州人。曾获第四届柔刚诗歌奖。主编有《中间代诗全集》(与远村、黄礼孩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出版)、《第三说》(与康城合作)等。诗作入选《现代中国文学精品文库·诗歌卷》《中国新诗90年90家》等百余种选本。出版诗集六部。作品被译成英、韩、日等多种语言。曾参与编撰《大学语文》教材。现居北京。]

《母亲》

每天我都在身上找出不同的母亲 字迹模糊的母亲

允许我用自己擦去你

你总是来去匆匆

牵着你的外孙女我的孩子

有时我看着自己始终搞不明白 家族的细线 如何穿躯而过

我随意地丢弃母亲的名义 我神经质地发现我尚未崩溃

多年以前我亲眼目睹了母亲发狂的一刻 一把躺椅扔进垃圾堆

因此我相信

我们总有一个要继承你的血液,我们将在某一天 疯掉,说吧,母亲: 我,还是女儿?

2002/11/15

《往事》

再有一些青春,它就将从往事中弹跳而起 它安静,沉默,已经一天了

它被堵在通向回家的路上已经一天了

阅读也改变不了早上的空气哭泣着就到晚上 流通不畅,流通不畅

再有一些未来的焦虑就能置它于死地 我之所以用它是想表明

我如此中性,已完全回到物的身份。

2004/8/8

《一天一夜》

一天一夜?没有问题,你可以呆在我这里一天一夜 这里?这里是哪里

甜蜜里,悲伤里,还是麻木里?

哦,你去过的,在从前,在挤出来的时间 空间中,你跟无数人影磨 交叉,重叠

以至你变得如此之扁,扁,却不透明 却不在耗尽五官的祈祷中死于纷乱

祝贺你亲爱的

我给你准备了一打用于记录口供的黑色牛皮纸 我很不想干这种事 我差一点儿就把他们当成同案犯叫到面前 直到风吹草动,提醒我,我的椅子正在松动 正在摇晃

那么说吧,就在此刻,吸足了墨水的笔 抡圆了的砍刀

这是我正赶往孤独的路上,我留出了一天一夜,你看

我的手,我的身,我的心:干干净净 一片空无。

中国当代诗人点评

2006年12月17日 11:34 作者: 路人

诗歌评论家燎原先生在2005年《星星诗刊》开设的专栏“中国当代诗人点评”,将由黄礼孩主编的《诗歌与人》以专号形式集结推出,希望被点评到的诗人精选自己的代表作(最好以燎原先生点评到的为主)百行以内,并简历一则,直接贴到第三说论坛,或发到anqi69@163.com 同时,请诗人朋友代为提供不上网的被点评到的诗人作品,谢谢!时间:越快越好!

安琪 05/8/25 附——

燎原:中国当代诗人点评(原发于《星星诗刊》2005年上半月刊)

·牛 汉

牛汉是中国现代诗歌原野上一棵汗血沤渍的大树。他60多年的诗歌,是民族多难历史和生命迎血而啸的证词。在他的诗歌世界,那种来自蒙古族基因中北方草原式的彻骨的荒凉,与鹰隼、猛虎、汗血马的悲愤和迅猛,呈示了灵魂在砍伐与伤残中火花迸溅的真相。深刻广大的悲悯情怀、对于民族痛苦的承担、对于生命尊严的捍卫,使他的胆汁质诗人形象,成为中国新诗史上人格和良知的坐标。

·北 岛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历史新的转折期,北岛的诗歌艺术行程,直接呼应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他以非凡的艺术诚勇,犀利的思想精神启蒙,开创了中国新时期现代主义诗歌的先河。亘贯在他诗歌中尖锐的现代质疑精神,点化精微的冷峻诗艺,形成了与既有主流诗歌传统的峻厉质对,由此而影响了一个时代的诗歌方向。从北岛秉持的艺术立场上溯,是先行者鲁迅清晰的背影。

·蔡其矫

1918年出生的蔡其矫是当今诗坛的一个奇迹。这位延安出身的艺术家在其漫长的人生中,始终以一个独立诗人的身份而存在。他一直身居国家主流诗人的位置,又始终以世界文学的背景,以对艺术之美、自然之美、以及独立思考精神的坚守,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诸多时期,都有在时间的淘汰中始终发亮的诗篇。他是老一代中国诗人中一个迷人的另类;他始终的生命青春,印证了诗歌的伟大力量。

·洛 夫

洛夫是由广阔的人生阅历和宏富的学养涵容混成的诗人??中国新诗诗歌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海外华人诗歌世界的先行者和标志性诗人。他的写作承续了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传统,并以欧美现代主义诗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新的解读??这双重混成元素的注入,推动了中国新诗的现代化进程;更因此而在大陆现代主义诗歌传统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断裂区间,形成了中国新诗整体概念上坚实的板块衔接。以《石室之死亡》、《漂木》等为代表的他的长诗,在复杂材料构成中对生命和灵魂奥秘的追问与揭示,显示了一位大诗人对于人类问题的终端性思考。

·杨 炼

杨炼的诗歌写作体现着雄心、激情、强盛的建造力,以及朝向终极奔赴的凌厉。他建构在东方原生哲学宗教文化基座上的《礼魂》、《西藏》等荒原神殿式的诗歌群落,显示了与西方现代经典抗衡的气质。他自我放逐于精神文化血脉之谜的追溯,由自身而至人类,由东方而至西方,不断以聚气化虹的执迷建造,达成人类个体与世界的对称。他站在消费时代的轻佻中,恢复着诗歌古老的神谕品质;他使中国诗歌以神奇的东方文化内质,置身于世界主流诗歌体系。

·西 川

西川的写作,日渐显示着他作为一个集大成诗人的品质。他建立在浩瀚阅读量上对东西方文化艺术源流谱系的深刻把握,对古老诗艺奥秘的洞悉,使他的写作一直在高端技术的前沿,呈现着持久而稳定的创生力。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转向当下现实材料的诗歌中,他以超常的察识和睿智,揿亮了现实凡俗表象之下一个个隐匿的机关密码,呈现了普通事象深处的时代本相。在当今以低级笑料为幽默的诗歌风潮中,他诗作中触目的幽默元素,犹如智慧的放电,重现了艺术本在的快乐法则。

·周 瓒

在90年代后期以来至今的当代诗坛,以女性诗人和青年学者双重身份出现的周瓒,正在成为一批极具发展潜质的新学院型诗人的代表。她将作为当代诗歌标志性手段的、在形而上或形而下之间做非此即彼站位的两极性言说,回撤到常规性的生存中,以知识女性的经验重临和精敏察识,开启了一个流行性写作之外的丰富世界。她通俗叙事中伏藏的智力机锋和精微的细节力量,她摈弃了激烈或阴冷的中性言说姿态,在抵制了空泛的玄学抒情的同时,正如同“游向天堂的溪流没有激浪”,从常规中通向高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写作,是当下最值得注意的诗歌成果。

·王家新

王家新的诗歌,体现着写作之于心灵和灵魂的必须性。在他诗歌略去了国家疆界的国际场景空间,秋风和大雪成为主要词素。在这种苍茫的心像中,他比任何同代诗人都深刻地感受着精神生存的凛洌与严峻。并坚定地揭示出这一真相。由此而反现出这样一种潜在的艺术理念:任何与灵魂无关的诗歌写作,都是一种奢侈。而诗歌之于他,就是用来在生存蒙昧的欢乐内部,谛听“黑暗的深度”。他在这样的极端中清洗和压榨自己,他的诗歌因此从整体数量和单个体积上显示着“薄”的特征,如同他诗歌中的另一个词根——刀刃,经由在“黑暗中的闪光”,而逼近“一种夺目的纯粹”。

·于 坚

于坚的诗歌,代表了与技术性的文本写作相反的一极。他是当代诗人中,最旱以清醒的自觉,将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手段,用于同中国当代日常现实??城市平民社区场景对接的诗人。与这一场景相对应,他的诗歌语言在精微的指涉体现中,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公众化的呼应。以《0档案》为代表的他90年代以来的诗歌,以富有文体侵略性的沓杂、宏阔和笨重,形成了对庞杂材料综合处理中,集装箱式的容量。也体现了他在当代诗坛的艺术革新中,一个标志性诗人的重量。

·沈 苇

在新疆诗人沈苇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一幅迥异于当代主流诗歌的“西域文学地理版图”,他不但从题材场景中给出了这方多彩地域的神奇,更从诗歌艺术的内在构成上,深入西域诸多边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产——以《福乐智慧》、柔巴依、乃至突厥文化遗存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精髓。进而以中西文化综合视野中现代观念的统摄,使之在当代诗歌的类型构成上,成为一个活跃的变更元素。由此而体现了身处边缘地带的诗人,对当代汉语诗歌表现空间卓有成效的拓展。

·宇 向

70年代出生的宇向,是当代时尚生活的享有者和叛逆者。当时尚刷新着这个时代的生存内容,而在诗歌的道德尺度中显得含混暧昧时,它却成为宇向诗歌的主体场景。宇向置身在阳光中,却以心灵恶作剧的节制性放纵,坚守人类天性中“坏”的快乐。正所谓“有人说,绘画使人堕落/我就继续堕落”。这种顽劣的心理立场,从本质上关涉着一个社会的人性生活指数。而她在一些微小物事,诸如时间空虚的落叶等等之中,如同一个老人般突然体悟到的虚无感和颓废感,则使这种“坏”的快乐,反现为哲学性的人生命题。

·古 马

古马在对中外诗歌艺术成果的多重审视和领悟中,体证到了本土文化艺术资源的力量,由此而直入西北民间歌谣俚曲,在通过这一路径深入到原生态的地域文化之根时,他的诗歌从中国当代诗坛互仿性的公共面貌中游离而出,成为一个陌生而独立的标本。古马的这种写作,体现了一个外省诗人在综合艺术判断基础上,独特的眼光和卓越的创生能力。

·孙 磊

孙磊的诗作中隐含着一种有关“困境”的主题。这种困境非关现代诗歌传统中的思想操控或社会物质压力,而是人性本质中的脆弱、渺小等共性因素。他以艺术家的敏感,把庸常生活遮蔽中人的无奈与屈辱,以自身的介入揭示出来,进而转入质对:“在乡下/要咳嗽着读书,直到把雪/读进另一个人的安眠”??在这种陷于困境的隐忍对峙中,他往往借助于粗涩宏伟的自然之力和雄辩的哲学艺术的力量,形成与困境的精神抗衡。他承续着诗歌古老的人文传统,又以对现代艺术新的理解,呈现着当下的活力。

·欧阳江河

欧阳江河是一个具有超级语言能力的诗人,乃至古希腊哲学时代的舌辩之士。

他深刻地感受着时代场景的复杂变化,但却把这种变化的内质抽离为一个个脱离了重量的语词,通过语义的重新编码,使之在悖反、归谬、吊诡的逻辑演绎和修词游戏中,犹如一座回廊曲折的镜宫,呈现出似是而非、光怪陆离的幻影。他体味着操纵语词的快感,并以《手枪》、《玻璃工厂》和《纸币?硬币》、《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等等,这些横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代的诗作,为当代诗歌史献上了不可复制的玄学叙事经典。并内在地启动了少数优秀诗人,通向语言高级机密腹地的写作。

“绝顶聪明的人对于比别人聪明感到内疚”,这位以衿持优越的语言智力坐在田纳西州山丘绝顶上的“坛子”,他的自负的“内疚”激怒了平原上的民众,而随后涌起的粗鄙、通俗化的写作,使这位雾中高人的形象略显寒冷。

·翟永明

1985年前后,当北岛等早期朦胧诗人风头渐钝之时,在一个新的分水岭上,出现了两位可以互读的诗人。他们以丰沛的生命能量,强盛的材料集结力和艺术爆发力,鼎现为新的诗歌高地。这两位诗人,一个是站在大型组诗《礼魂》中,以“诺日朗”的男神形象在“高处”宣谕的杨炼,另一位,便是以大型组诗《女人》和《静安庄》,在“向下”的沉潜中“充满深渊魅力”的翟永明。在这两组诗作中,翟永明以七窍洞开的感官,向着女性隐秘生命经验的渊底扶摇直下,遇障解穴、心与灵通,神驰语随、一路开花,直至在黑暗的最深处而满天星光。翟永明以这样两组即使置放在中国新诗史上也堪称经典的诗作,抵达了她自己作为诗人的绝顶。

而由此往后的90年代直至现今,翟永明又以诗歌演绎类似于现代都市艺术家生活的小剧场实演活剧场景,这其中更为丰富的信息和更具现代性的经验心像,证明着一个优秀诗人持久的创生力。但这一切,都因着《女人》和《静安庄》的存在,而让人“曾经沧海难为水”。

·李 南

李南的诗歌体证了一种谦卑、节制的力量。一首《小小炊烟》,让我记住了这位当代女诗人的名字,进而引发我按图索骥,寻找她更多的的诗歌来阅读。她对伟大事物的受挫,对平凡事物弱态生存层位的敏锐体察,以及与之对应的难过、自责与茫然,在为所欲为、乃至寡廉鲜耻的时代脸谱中,成为极其稀缺而珍贵的心灵表情。当诗人们一直在“无所不能”的骄纵中凌空蹈虚时,李南指证了一切事物的有限性。尤其是人的生存中更多时候的屈辱、渺小与无助。诚如《小小炊烟》中那个在槐岭菜场、怀抱断秤轻轻啜泣的乡下女孩;以及她诗歌中的阿赫玛托娃,“在俄罗斯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跌跌绊绊/倒下又爬起”。但当她紧接着这样写到:“我也一样,像牲口那样/在晨光里/倔强地仰起头来”,我看到了更为强大的、生命不可欺侮的尊严。许多出色的诗歌都让我心怀好感,但这类诗歌却应该领受敬意。

·韩作荣

韩作荣作为一个眼力不凡的编辑家的形象,在我的感觉中一直大于他的诗人形象。尽管处在人生盛年的他,长期身居国家主流诗人的位置。然而,他进入21世纪以来的诗歌,却正如其《最初的光芒》所描述,以鲜嫩晨光中福至心灵的顿悟,给了我一个惊奇。

在暧昧得让人不置可否的当代城市生活现场,随着他笔触似是不经意的点击,常态生存中意味无穷的机巧、尴尬和笑料,光色交映中丰富的层次和含混的暗影,以一幅幅新鲜而陌生的图象,自灰暗中联翩打开。使之在成为题材拓殖意义上一种可靠的范本时,也重新启动了我们对于庸常生活的诗歌想象。这是建立在阅历和世事洞明之上藏锋示拙的写作,他谙熟人性复杂的心理信息脉冲,却在波澜不惊的笔触抑制中,钝化刻薄的锋芒,也将幽微经验察识上伏藏着难度的写作,解化为随和、无为状态的写作??进而由无为而无所不为。

·岩 鹰

在20多年来的中国诗坛上,岩鹰一直以一名独立的游击战士的形象而存在。一代人崛起,一代人消失,此一风潮取代彼一风潮,而岩鹰却以罕见的“不动”,始终戮立在前沿。这位曾长期身居山中林场的绿林诗人,他的写作有如冬日无雪的山岩,呈现着一种彻底消脂脱水后的干净与坚硬,乃至朝前扑击的突兀。在一首诗中,他果断地抓住在瞬间感觉中浮现的意象或意念,即而以一个核心语词迅疾的追踪和堆垒,使之雕塑式的凸现。既不修饰,也绝不展开。如同那种悍厉的拳击手,不屑于任何无用的招数,仅仅以简单直拳的连环出击,而一招致命。岩鹰的诗因无视必要的润泽而缺乏观赏性;他的坚硬甚至也不锐利,但却以在阅读穴位上准确而有力的钝击,使知觉在被唤醒的麻疼中,感受不可名状的豁然。

而不可名状的感受,则是更陌生更复杂的感受。

·丛小桦

丛小桦是一个天性中热爱游走的人。从十多年前的徒步长城,到眼下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考察的摄影与诗歌再次拱出水面,他以大地上的漫游者、记者和摄影家的多重身份,践行着一个诗人人文性的民间田野调查。

这种方式改变了他的诗歌观念,他以对社会底层生态全息性的还原,松懈即有的诗歌法度;他以调查现场亲历性的记写,把自己装进了这一可供考辨的档案;他更以一个当事人的介入,打开了遮蔽在常态生存中不会轻易显形的图像。比如那个叫做周郎歧的穷人工于算计的狡黠,以及在另外一个场景相遇时的漠然与绝情;再比如那个名叫郭彩珍的80岁的老人,在诗人面前视死亡如搬家的顽童式的死亡表演……这一切,在使人为之诧异、惊愕的同时,也彻底颠覆了我们有关民间底层生活自以为是的常识。

在小说家因多方面的市场机遇而在这个年月炙手可热时,丛小桦对于作为诗人的自豪感让人感到快活。他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把小说放在眼里”。

·巴音博罗

作为历史上曾经金戈铁马的女真人的后裔,巴音博罗似乎更愿意相信诗歌的奇迹。他诗歌中宏大叙事的激情,沉醉性的史诗意识,浑重的历史感,以及埃利蒂斯、圣琼?佩斯式的玄秘绚烂的语言挥霍??这些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诗人的笔底风云,在90年代中后期巴音博罗的笔下烟焰重燃时,已显得异常的突兀和刺目??诗歌的整体精神平台在下探,后现代主义消解意义的游戏的砖头,成为假想的支撑点。但巴音博罗却拒绝踩踏。假若我们清楚在同一时期,巴音博罗所生活的东北重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调整中百姓所处的困境,就会明白他诸如《运劈材的马车穿过城市》这类诗歌中,那种彻骨而广大的寒冷;也会在这一心理链条上进而明白,他何以不怕过时的、执着于史诗时代和古典英雄的招魂。

他在残损疼痛的现实感受中擂击重鼓,并坚信诗歌就是对于真理的言说,而“真理从来就是大多数人被蛰痛时的隐秘!”

·尹丽川

在一些人眼中迎风招展的尹丽川,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成为忌讳。这无疑与她置身的“下半身”写作相关。

尹丽川的诗歌饱和着刺激性的激素,这一方面来自那种“涉黄”性质的语词色彩,而另一方面,则来自她杀伐凌厉的挑战性。面对以世故、虚伪为特征而混杂着太监气息的本土文化土壤,尹丽川以她中西教育背景中的文化眼界,她天性中绝不掩饰的锋芒,她未被荼毒的年轻,把自己挺身为与之决斗的天敌。正是在这样一个心理向度上,她以挑逗、戏弄的策略,甚至是对社会公众道德尺度的刻意冒犯,发起自己的挑衅攻势。进而将形而上的图谋交付形而下的手段,实施“越界”打击。而在她无所顾忌地为年轻和身体正名,并发出“除了死亡,只有年轻”的决绝声音时,她在底层生活场景中的滞留和犹豫,则使她的刻薄浮上一层朦胧的暖色。而正是这一切,显示了她骨骼中不属于任何群体的独立性。

·白 垩 在当代社会的网络化时代,身为政府公务员的白垩,却以一介长衫布履的乡村秀才形象,书写着类似于“僧敲月下门”的诗歌,由此而在这样的反差中,使他为数不算太多的诗作,有了青瓷孤品的属性。

这是一种沉溺于中国古典文化况味中的写作。如果现代人所有的心理不适,都来自都市生活的燥热、浑浊和焦灼,白垩便是寻找到了解脱之道的人。明月老松、溪水白石,以及落日中带着蜂群流浪的放蜂人,牧牛柴草陈旧的温暖……在白垩的笔下,这一切习见的山水农耕物象并不复述古典自身,而是作为清澈的文化幻像,参与物质怠倦中心灵的生机启动。

白垩诗歌的语词和意象干净、纯粹,又在幽微禅意的枝头时而梅花点点,朗润无染,明目洗心。当我们在这一写作线路上联想到诸多已有的范例时,白垩在句式和意念处理上更趋前沿的现代性,他在这一主体基调上触及其他题材的弹性,都显示了他对这一线路新的延伸。

·胡续冬

作为一名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当代文学博士,胡续冬的诗歌,凸现了新一代学院派诗人炫目的写作风景。

他在1994年就写出的令人惊诧的《特快列车回旋曲》,以及稍后的《乡村乐师》、《感通寺:行脚僧的一九七七》、《Mailey咖啡馆》,直至近年来的《藏獒大学》等诗作,显示了以新的技术手段在对当下中国现实各个层面的介入中,所能激发的特殊活力。胡续冬是一个醉心于复杂语言风景的写作者。而复杂,则代表着现实观察的深度和精微,代表着艺术表述上高相素的信息密度。简单的事物在这里被他抻开,在混载着民工和小公务员的乌烟瘴气的列车车厢,年轻乘务员那因高人一等而没有表情的脸,被他填写上了“来自遗传的权力之美”。而在同一列车的另外一个场景,一副被切开、洗匀的扑克牌,“成为厚厚的茧皮上不可感知的命运:/五十四记耳光同时抽打四个人的脸,而他们/互相对视,充满狐疑……”这种充满炫技快感的修辞狂欢,又以其分析仪器般的精密,展现了现代汉语内部可供无限开掘的迷人景观。

胡续冬诗歌的迷人和活力,还来自他当下文化滋润中的游戏精神和天真的顽童心态。在某个假设的空间,他的形象可能会是一个少年电脑黑客。

·黄礼孩

21世纪初以来,黄礼孩的出现给诗坛带来了新的景观。由他主编的《诗歌与人》这部民间诗刊,以选题上的宏观学术视野,民间位置上的自由精神,对处在嘈杂模糊状态中新世纪实力诗人的写作,用板块集纳的方式,作出了系列性的推现。而在这个系列上生成的两部大型断代性诗歌集:《中间代诗全编》(与安琪、远村合编)和《70后诗选》(与康城等人合编),也因此而成为具有工具书性质的权威研究资料。《诗歌与人》系列中的《安德拉诗选》、《最受欢迎的十位女诗人》等专辑,以及由他主编独立出版的新锐女诗人合集《狂想的旅程》,以其别出心裁的装帧设计和市场化的想象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作为一个生活在广州的70后诗人,他的诗歌基调却呈现出与其生存的商业空间截然相反的向度。他对神圣事物所怀有的虔敬之心,使他的诗作总是呈现着憬悟的幻想,和在一孔光明的隙罅中纯净的潮湿与委屈。他的诗歌没有70后写作的锋利,却以前倾姿态中的中性写作,为诗歌在现代语境中的“合乎人情”,展开了新的文本。

·蒋 浩

蒋浩是一个在“错误”的生活中,坚持“错误”生活原则的诗人。如果正确的生活意味着对于世俗生存法则的顺从,意味着为之交出自己的单纯、良知、思想和锋芒,那么,他不但要坚持这种错误,“还得把它发展成信仰”,并以此而“不要再给中年留有余地”。

这种偏执一方面来自他在当代生活现场破碎性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大约还来自当年被他视作旗帜的先锋诗人们,现今自得于“成熟的资产阶级审慎的中年魅力”这种蜕变给他造成的心灵伤害。但他已远远不是当年的“愤青”,而是以无动于衷的冷漠,保持自己内心的高傲。在与同代诗人共同热衷的叙事场景中,他的诗歌将残缺生活细节的碎片,缤纷的文化信息符号,以及多义而微妙的语词指涉融于一体,使之在平面性的交错、碰撞中,拉长了当代生活复杂意绪的景深。在寒冷而荒凉的城市街头,一个因服从自己内心生活原则而受到伤害的青年诗人,感觉到自己比生活的宠儿们,活得更为心安理得。

蒋浩在他的长诗《陷落》中这样写到:“我曾经梦想成为这个时代优秀的写作者/用蔑视生活来亲近艺术”,起码是在我看来,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郑 敏

今年85岁并仍以常态写作的郑敏教授,大约是中国历史上诗龄最长的女性诗人。这位曾就读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此后的美国布朗大学英国文学的硕士生,还是中国最早的学院派诗人之一。与她曾置身的“九叶诗人”相并列的,则是穆旦、辛笛、杜运燮等等这样一些在中国新诗史上闪光的名字。

她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写出了诸如《金黄的稻束》《荷花》《马》《雷诺阿的〈少女画像〉》等经典性的作品,这些诗作中哲学性的沉静,生命渺远意态的憬悟,马匹静止时态那种“奔驰的力的收敛”,以及对于苦难中的圣者的无限遐想……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早期中国诗歌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手段成熟的融会,更于其纯粹的艺术形态中,体会到了一种学者式的人文主义的沉思。

郑敏是一位在艺术中体味人生的诗人,她的人生也因此而是艺术之途的诸多个驿站上,彼此接力的一生。这正如她的近作《我不停地更换驿马》中的回顾和指认,当一生的纵驰行至道路尽头的悬崖,她的生命已和自己的诗歌融成一片云絮,了无遗憾地“飘在大海之上”。这当正是那种竭尽一生之力而实现的生命飞翔。

·安 琪

安琪作为本世纪初“中间代”诗歌运动的发起者和主力诗人,一度成为诗坛的焦点人物。她在这期间由福建而至北京的狂热奔走,乃至呼风唤雨的号召力,显示了她是一个专门为诗歌而活着的人。

这种状态改变了她的生活。也使她的诗歌截然分割为“在福建的写作”和“在北京的写作”这样两个部分。在前一部分,我们看到了她力图以欧美经典诗人庞德为范本的、巨大的建造激情和文化整合企图。并以她混乱的才气、灵光突至的语词碎片和锐利的直觉,粘合出了力图对当下精神文化信息进行包罗万象整合的“比萨诗章”——一般而言,这是只有少数男性诗人才具有的雄心和图谋。而在此后“北京的写作”部分,坠身人海中的渺小感,使她从天马行空的高蹈转入对小民百姓角色的体认。但当一个富于狂热激情的女性诗人同世事沧桑猝然相遇时,接下来发生的仅仅是:庞大的形而上的庞德,向着尖锐肉质的杜拉斯的转换。安琪诗歌的体积于此由大减小,而她收缩集中于自身体验的精神生存图像,仍然“比较疯狂”(安琪《赌徒》)。

·李亚伟

谈及李亚伟,人们会自然想到他的标志性作品《中文系》以及“莽汉”诗群,进而想到了随1986年两报诗歌大展而崛起的第三代诗歌运动。那场以集体狂欢的方式实现的诗坛革命,其实质便是“莽汉”精神的放大。它以“严肃的惹事生非”,在对精英性写作形成冲击的同时,更使诗歌本有的天真品质和游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彰显。当1999年的“民间写作”在对于“知识分子”的盘峰论战中旗幡招展时,它的内核与外在形态,依然是“莽汉”的放大和变形。而这个时候,李亚伟早已游离于诗坛的纷争之外。

在李亚伟近年来不时出手的一些诗作中,人们看到了一名书商逍遥江湖的宽敞人生意态。在路上的车子、商务旅途中的四时景色、山水中的诗歌与酒……但这其中并无踌躇满志的矜持,而是在历经江湖风浪之后从容的山水回环中,一位有产阶级的风轻云淡??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么的神奇!但作为一个当年曾在饭桌上赌饭票的诗歌无产者,他骨头中潜伏的情结,则时而会在国家的版图景色中触发出尖利的疼痛??“在人间盖楼的四川兄弟民工/人生到底在哪条路上颠沛流离?” ·张新泉

从年龄上已走过人生鼎盛期的张新泉,在写作中依然站立在鼎盛期。今年64岁的他在当下的写作气象,更像一位46岁诗人的表现。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人生的“真实经历”溶解于写作之后,从中鼎现而出的活力。在当今的民间写作只是作为一种观念和姿态来呈示时,张新泉以芸芸众生为对象的市井生态扫描,则为当代诗坛提供了一个实质性的民间写作版本。这些诗作在内容上日常生活的杂色性状,艺术上的本土气质与通俗性,内质上生生不息的喜乐精神,以及阅读上的亲和感,正是民间写作的本质显示。张新泉有一个消化能力极强的胃,他深谙民间的集体无意识心理脉冲,又总能对不断汇入其中的时尚杂色元素做出有效的溶解,从而在诗歌中转化出当下生活的意趣和活力。这是一种由经验所控制的微妙的分寸感和腕力。而这种微妙又常常行使着叙事的狡诈??比如在近作中,当他从生活小区不同的狗吠声中,听出了它们对小区各种隐私和闹剧的播报时,最终做出了这样的表示:“我喜欢这个小区的狗/它们有什么就说什么/它们说:人的生活太混沌/还是做狗好”。

·西 渡

在上世纪90年代有着特殊诗歌表现的西渡,曾经是自己的两位北大校友??早夭的天才诗人海子的眺望者和戈麦的阐释者。他在90年代初怀着对此前一次重要事件的记忆和沉淀而写出的《挽歌》系列,在一种痛定思痛的形态上,以海浪撞击礁石激起的蔽空水霰,散发为苍茫的泪水和寒冷的思想,继而凝结成意象和语言的钻石。如同海子、戈麦激烈的回声。

90年代后期,西渡先后写出了他转向“叙事性”的代表作,《在硬卧车厢》和《一个钟表匠人的记忆》。这是在大量同代人同类型的写作中而自身发亮的作品。它们以对凡俗现实的深刻介入,语言风格上的公众话语色彩,更以叙事元素中典型细节的精确把握,在深入这个时代纷杂表象下的本质时,同时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宽敞精微的文本范式。但这似乎只是他写作中的一个变奏,在紧随这两首诗歌之后的长诗《雪》中,则是一只精神的猎犬,在国家主义大雪中的激烈奔突。由此而再次显示了,他是一位在骨骼中怀有疼痛的奔赴感的诗人,·阳 飏

近十年来,中国的西北省份出现了一批以本土人文地理和历史为诗歌资源的重要诗人。这其中如新疆的沈苇之于中亚突厥回鹘,宁夏的杨梓之于西夏,甘肃的叶舟之于敦煌,古马之于甘宁青民谣……在此之前,我们更依次看到了在这片地域上,昌耀、杨炼、海子史诗品质的诗歌喀拉昆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现象,是以非运动形式而自觉鼎现的西部诗歌的第二时代。而年龄最长的阳飏,则在其中居于“中场”位置。

阳飏以地理覆盖面积更为广阔的写作,显示着为西部大地书写地理人文博物志的用心。印度僧人鸠摩罗什、驮经卷的骡子和骆驼、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东归、甘肃永昌“高鼻深眼卷发”的古罗马军团后裔……当阳飏以古代丝绸之路上民间书记员的形象,重现着这些湮失的缤纷信息时,他又在每首由几十节诗段建构的诸如有关青海湖、西藏等题材的长诗中,以宗教和史歌交融的诗思,转换为天堂福音的聆听者。这是一种对大地深怀虔敬之心的写作,而它最简单的现世出发点,就是“看一个个佛/怎样孜孜不倦地纠正人间的错误”。

·人 邻

同阳飏处在同一场景和位置中的人邻,却与阳飏的诗歌显示着由大减小,由重减轻的截然相反的写作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更像是西部雪山下的乡村,一个走街串巷的快乐银匠,面对广阔的大地自然物象,而于一刹那的内心感应中获取材料,打制那么小小的一件,无数个小小一件的精巧银饰。人邻是领悟了诗歌内在奥秘并醉心于这一奥秘的写作者。这首先表现在他观察事物的角度乃至观察的耐心。他断然略去一般写作者眼中恒定的自然物象,等待并仅只捕获那种瞬间一现的诡奇异相,继而以最简约的文字使之具形。正所谓把闪电还给闪电。这因而使他的每一次写作都具有涉险的刺激,并由此而获得了原创的品格。然而,当诗歌写作中所谓的减法成了被标榜的绝技,人邻绝不以“避谷瘦身”而弄玄。

·蓝 蓝

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蓝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诗人。在当代众多活跃的女性诗人,以各种“缺陷”的锋芒为人所诟病或激赏时,蓝蓝却以技术上深入的现代主义理念、中国传统诗教中的“良女”形象,获得了诗歌姿态上的两全。她的诗歌敏感、克制,偶尔的放纵与常态的和煦相互守恒。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都市的职业女性诗人,她诗歌中最富色彩的部分,却来自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风景:“蝶翅在苜蓿地中一闪/微风使群山猛烈地晃动”,这种对于田园幻像的沉湎,使她保持了基本的心灵润泽。但这似乎还同时意味着,她在有意回避着尖锐,以“让我接受平庸生活”的姿态,掩盖了内心深海中湍荡的涌流。

这种判断的根据同样来自于她的诗歌,在她大约是即兴为之的《写给矿工》这首诗作中,诸如“你的黑减弱了黑的幽暗//作为剩余,你却发出真正的光芒”??这种不经意中突然的心灵放电,应该正是她的诗歌资质中,真正的光芒。

·赵丽华

赵丽华的诗歌让我获得了当年面对“莽汉”时的那种阅读快感。虽然一群“腰间挂着钥匙的豪猪”(“莽汉”自喻)和一只富贵鸟的声音绝不相同,但他们都使诗歌变得直接和有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赵丽华是在消费主义时代找到了一种恰当诗歌话语的诗人。比之精神监控时代的物质贫困,消费主义时代无疑是一个轻松而性感的时代;而相对于以精神重负的反弹为动力的惯性写作方式,这个轻松的时代则使诗人重新面临写作理念和能力的考验。而赵丽华所做的,就是在轻中点化轻。她以智力上的优越感和调侃乃至促狭的心态,在时代通俗的表情中点化出一只只“呆鸟”与之逗趣,进而以一只小母波尔羊对“一夫多妻制”不平的抱怨(见《约翰逊和玛丽亚》)——这种雅皮式的语涉暧昧的幽默,松懈着这个社会僵硬的肌肉神经。在这样的诗歌中,世界上所有复杂的事物都能变幻为满地滚动的脐橙,而这其中的某个脐橙,则又可逆为原初的复杂。

这是一种和这个时代的生态相对应的诗歌,赵丽华的写作不再去证明诗歌的重大性,但却显示了它的必要性。

·马永波

大学计算机专业出身,此后又翻译过大量欧美现当代诗歌作品的马永波,其写作也犹如庞大精密的计算机系统的编程,倾心于复杂的叙事性长诗的建构。在诸如《小慧》《眼科医院:谈话》《电影院》《伪叙述:镜中的谋杀或其他故事》等这些标志性作品中,他一方面力图通过对自己青少年时代温情往事的回顾,和沧桑岁月的悠长沉湎,聚合出时代变迁的诗歌标本;另一方面,他则在极度的技术指标难度??类似西方心理刑侦电影的框架内,植入心理学、病理学、精神分析学等元素,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综合处理,解析当代人复杂的心理意识世界。他笔底的诗歌世界,是一个显微镜下的世界。贯穿于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以复杂呈示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断上世纪80年代之后,以西方新的文化艺术理念,对中国当下诗歌又一次的内在启动。马永波似乎要以自己的这种努力,在失去技术指标考量的当下诗歌现场,恢复写作的尊严。

然而,这一次并没有应者云集,但他也绝非孤掌难鸣。

·路 也 路也的诗歌从她的个人生活由双数变为“单数”之后,迅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她原本是一个题材覆盖面积较大的写作者,在那些有关社会、家族、当代生活场景的致密铺展中,是一个领受着艺术上的现代主义理念,而又在产生了儒家思想的故乡,从“大道”写作中延伸开去的世界。而以“单数”为转折点的她的写作,犹如从《论语》的背景中一步步抽身,继而纵情于人生的第二个阳春。

这种姿态隐含着当代女性诗歌的一种重大转折:窦娥式的、以及被夸大了的性别对峙作为一个诗歌主题已经过时,女人和男人们一样地都在学习理解命运,并在姿态的调整中把握命运。而女人的特殊表现则在于,以在贞节“牌坊下面/与季节押韵似的正在怀春”的挑衅,坚持性别写作的特权。路也的诗歌显示着柔中见刚的品相,在女性写作固有的基调上,她以不惧自嘲的勇气和意象的广阔,强调出了一种北方式的写作气质。

·王夫刚

当代诗坛如果存在着各类诗歌新贵,那么,王夫刚则属于这相反一极中的弱势群体。他的写作,让我想到了乡村中那些具备良好天赋,并怀着灿烂诗歌梦想的少年,当他们为着这样的梦想而必须走出故乡时,往往便会成为被城市所排挤的外乡人,在生存的挫折中湮失自己。

而王夫刚却挺了过来,“从欲哭无泪到有泪不流”,他的写作就这样被回流到心中的潮水所抬高,沉淀出自己特殊的品质。这是抹去了一切姿态性痕迹的写作,在那些关乎乡村和大地上其他物象的书写中,几乎看不到诸如“父亲”、“感恩”那类标签性的语词,以及矫情的谦卑或仰视??这意味着,乡村对他来说永远不是一种“它在”。因此,有关乡村的所有牵系甚至也与怀念无关,他只是要以阅历为他扩展的新的视野,对同类题旨中虚饰性的写作进行更改,并使未被触及的那些陌生部分,发出光来。

王夫刚渴望并接近着一种镇定的人生和诗歌姿态,但当他在不经意间,用“提心吊胆”来描述自己每天加固内心河流堤坝的心情时,那种摆脱不掉的谨慎,让人悚然。

·李小洛

李小洛在近年来的出现,几乎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不可思议性。她以陕南安康小城“安康”性的写作,为当代女性诗歌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向度。

我在她的诗歌中看到,当代女性写作进程中那种由性别意识的觉醒到性别对抗,再到对话语权、对社会中心位置不断攻克的挺进姿态,在她的笔下突然中断,代之以令人惊异的方式??倒退,乃至退出。并且是怀着“我要做一个享乐主义的人”这种愿望的退出。这显然是一个悖论,而李小洛却为此追寻出这样一个前提: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当然无罪,但这个世界却不堪重负。于是,就有了为这个世界“减负”的奇思妙想:把自己享用的一切物质和欲望省下来分给别人,最终把自己这个“多余的人”从世界上拿走。她当然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但却从角逐的紧张心态退出中,获得了自在和安宁。或者说,她是要从不断雄性化的女性尖锋时代,退还出女性固有的裕如与从容。

许多优秀诗人的写作,表现为对即有精神艺术模式更有力的追加;而李小洛的诗歌,则很可能自创了一个将被别人追随、追加的模式。

·多 多

作为当年朦胧诗的元老,多多在2004年国内诗坛的复出,称得上一个新闻。也给了诗界一个将他早期的诗作带入之后综合考察的契机。而这种考察的结果则是令人震惊的。早在1972年中国尚无现代主义的诗歌土壤可言时,他就写出了诸如《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以及稍后的《当春天的灵车穿过开采硫磺的流放地》等等这类超时代的诗篇。将它们与多多直至现今的诗作结合起来,我在他犹如彤云深处链形雷霆的意象和修辞中,看到了一个语言国度的恺撒形象。而与此相反的,则是他长期修士般的匿迹。但十数年的海外旅居生活并没有改变他什么。我们在其中看到的,仍然是一个痛苦、阴鸷以至桀骜不驯的灵魂。正所谓“整个英格兰,容不下我的骄傲”。

多多的诗歌没有发展、成熟的线性过程,他几乎是在起步的同时就完成了自己。这是一位根本不屑于写作的数量、而只醉心于在文字中提炼浓缩铀的诗人。这因而导致了他的诗歌在公共层面的不可流通性。

——但这正是一种艺术贵族的骄傲。

·严 力

严力在当代诗人中是一个特殊的标本。早在1979年,他就以诗人和画家的双重身份,兼跨“今天”诗人和“星星”画家两个群体??这是新时期艺术史上启动了此后的朦胧诗和现代主义美术的两大源头。80年代中期往后,旅居海外的他又在美国创办了影响广大的汉语先锋诗刊《一行》。而在上述两个群体的诗人艺术家们大都早已改变了人生姿态或先后收山的现今,我所看到的诗人严力却适逢其时。他早期的诗作就在朦胧诗人们共有的尖锐锋芒中,回环着惟他独有的艺术游戏精神??这正是他不断刷新自己,从而保持活力的关键。而在中国步入富人经济的今天,当他的笔触涉及到都市中“原始财产的压力”、以房产的平方米面积等数据表达心理优越感的社会生态,他又以“所以还是他妈的平方米万岁”的调侃与戏谑,阐释了什么是诗人真正的游戏精神。

一个诗人的先锋性似乎正是这样的:他总是能在他人沉醉的地方提前游离开去,继而昭示一个新的方向。

·文晓村

比起洛夫、痖弦,尤其是那个把乡愁比作邮票的余光中等台湾诗人,今年70多岁的文晓村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内地的一些学者,就有专门研究他的专著出版。而由他与同仁们创办的《葡萄园》诗刊,不但在两岸的诗歌交流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且更展示了台湾诗歌的基本形态。作为其中的一棵长青藤,文晓村的诗歌也就具有了标本意义。

这是一种对西方现代艺术经过了早期的消化且溶解于本土之后,逐渐确立了基本形制的诗歌。或者说,台湾新诗经过文晓村这一代人的努力,已建立了一种可供延续的新的传统。他的诗歌是一种常规性写作中的功夫诗,在严谨的构思控制中,飘忽的意象随着情感意绪的步步推移,最终呈现为雾中之花??题旨的确定性因着氛围的多义性,而显现出丰富的索解意味。他在寻常事物诸如《老校长》、《母亲节前夕》、《羊吟》、《布偶》这类诗作中寄寓的悠长沉吟,使他怅然独立的形象飘忽着沧桑的烟雨。

·祁 国

上世纪50年代及其之前出生的诗人们,大都具有一种痛苦的诗歌写作基质,而60年代中后期之后出生的诗人们,却崇尚快乐原则的写作。我在一大批面目相似的顽主中之所以记住了祁国,是因为他那首仅仅四行的《自白》:“我一生的理想/是砌一座三百层的大楼/大楼里空空荡荡/只放着一粒芝麻”。继而以此为路径,进入他充满荒诞感的诗歌空间。就外在形态而言,这是一种无聊的写作,饶舌的写作,但却又是呈现着强大野生生机、给即有诗歌模式注入了异质血液的写作。他将当代生活中众人习焉不察的可笑和荒诞,以聚焦放大的形式凸显出来,并在他人苦苦寻求解脱之道而不得要领时,以同样荒诞的个人方式,昭示了一条方便之道。比如他在《大雪》一诗中这样的方式:眼看着前边的行人在雪路上不停地摔着跟头,他一边没心没肺地纵情大乐,一边做出这样的决定:“为了降低自己摔跟头的概率/我一出门就先主动摔两个跟头”。

实在是聪明极了。

·侯 马 作为一个具有群体艺术趋向的写作者,侯马在呈现着调侃、反讽乃至亵渎这些群体性的共同特征时,笔底又不断带出个人精神背景中,由乡村生活经验所敷设的底色。这两种元素的相互呼应和溶渗,拉长了他诗歌的写作链条,也使他的诗歌获得了综合考察形态中的宽度。

他的《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中那种“急智”性的诗歌发现,《种猪走在乡路上》在现世的真切性中滑动出的谐谑感,都似乎是要在清晰的意义内核之外,覆裹上一层调侃的油纸,以此形成阅读快感的强刺激。由重减轻,由庄入谐,由谐入邪,这是一种具有侯马标志的写作。而在《可乐如何来到中国》、组诗《九三年》(这个与雨果那部著名小说同名的标题,亦不无调侃意味)这类诗作中,他却以同样强调趣味的轻松语态,在对不同社会场景的展开中,还原出当代生活浑浊、沓杂而又亘贯着喜乐精神的活力??更由于角度的乖僻,使得从中起出的每一张底牌都花色迥然。

·汗 漫

汗漫以汉赋排律式的诗歌长行,呈现着一种在当代诗坛消失已久的大道阔步的气质。在以非主流写作为主流的现今,汗漫这种原本主流性的写作,反倒成为边缘化的品种。

这类诗歌不难让人联想到惠特曼和郭小川,但彼此间的内在构成却有着质的差异。在汗漫以“祖国??祖先的国度”这种情怀的观照中,结集在他胸中的,是以《汉乐府》所象征的家国式的堂皇、大度与硬朗,以及来自中原大地由稼穑、歌谣所汇聚的地气。这因而养育了他乡间士子式的充沛与浩荡。并以此纵驰在地理与人民组合的大野景色中。

但这种歌咏性的写作更像是一种呼唤??唤回并确认现今平庸的土地,与曾经由它造就的灿烂文化间的血脉联系;使大地上物质性的劳碌,恢复其《汉乐府》时代的诗意和健壮。

·潘 维

诗人海子曾把自己想象为“太平洋上的贾宝玉”,但他没做成的梦,却在江南诗人潘维的诗歌中成为事实。潘维诗歌的主体,就是女孩们环绕成的风景。他甚至还以此为核心,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家族意象谱系。这个谱系的外延,一个是美国离群索居的女诗人狄金森,潘维称她为姑姑;另一位是个男人??法国诗歌浪子兰波,潘维要追随他直到“阴郁的天边”。

这样的诗歌谱系,显现了潘维俗世的享有者和逃遁者这样的矛盾。所以,他的诗歌在丝绸、蝴蝶的华丽,和阴雨、青苔之类地下气息的沉溺中,呈现着一种颓废的浪子气息。这让人想到了他的浙江同乡、潘维或许可以称之为表叔的郁达夫。

而这一颓废所有的深刻性都表现在,他对“时间中的江南”的看见和遁入。与“时间中的北方”那种家国式的大气和粗糙相对应,江南那种文人士子式的闲适与精致几可是迷魂的。正如潘维借隋朝石棺中一位女孩的口吻,这样让人神弛的表述:“我至高的美丽,就是引领他发现时间中的江南/当有一天/我陪他步入天方夜谭的立法院/我会在台阶上享受一下公主的骄傲”。诗中的这个“他”便是潘维自己,而这个女孩,她的“外公是隋朝的皇帝。

·蓝 野

蓝野以“京华志”系列的写作,提供了另外一重考察当代诗歌的文本和社会信息。它所折射的,是当今的文化“北漂”大军在中国这个首都的生态。这是类似于巴尔扎克的《幻灭》中,以吕西安为代表的那一外省青年艺术家群体。19世纪上半叶法国外省青年闯巴黎的故事,在21世纪临界点前后的北京重复上演。

但这里描述的不是群像,而是一个已经融入其中者,与爱情、朋友交往等日常生活相关的记写;是两个人从北京的四环路到三环二环乃至郊外铁轨的游荡,以及与正在为融入而打拼的友人们的月下醉酒。但无论是前者或后者,这其中映现的,都是一种“无根”的漂泊。并在对于这种状态潜意识的自然带出中,加深了这一族群的心理景深。

第三篇:现当代诗歌选读

《当我死时》 | 余光中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 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 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 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

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 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 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江湖上》| 余光中 一双鞋,能踢几次街? 一双脚,能换几次鞋? 一口气,咽得下几座城? 一辈子,闯几次红灯?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双眼,能燃烧到几岁? 一张嘴,吻多少次酒杯? 一头发,能抵抗几把梳子? 一颗心,能年轻几回?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一片大陆,算不算你的国? 一个岛,算不算你的家? 一眨眼,算不算少年? 一辈子,算不算永远?

答案啊答案,在茫茫的风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祖国啊!·

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爱这片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永远的丰碑 我仰起头

向着远去的战争凝望 有一座丰碑

树立在一个民族的心房

我垂下头

祭奠3500万军民的亡灵 血的抗争

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 书写血的抗争

寻觅抗联将士的足迹 寻觅回民支队

点燃烈火喷薄的力量

八年浴血奋战的历程

锻造了一个民族钢铁般的志向 中华儿女前赴后继 他们的英名

筑起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与中华大地同在 写就不朽的历史篇章

我静静的聆听

一个民族攥紧拳头的声响

这是一场让敌人胆寒的战争

最后一颗子弹喷发着怒火

射进敌人的胸膛

壮士跳崖的英勇悲壮

湍急的江水

宁死不屈的战士

挽臂沉江......那是一面火红的旗帜

汇聚成一股抗日的洪流

四万万同胞

浩浩荡荡

我听见振聋发聩的吼声

中华民族用血肉之躯

奏响了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

我无法忘记

杨靖宇、彭雪枫、佟麟阁、张自忠„„

每一个名字

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荡气回肠

“我们选择回国,就是要跟日本人拼,随时准备血染疆场!”

这是爱国华侨的声音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这是民族危亡的时刻

慷慨赴死的绝响

我翻阅史册

在白雪皑皑的北方

汪国真诗集

1、《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2、《走向远方》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醒来在每一个早上。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我们学着只争朝夕。人生苦短,道路漫长,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我们不停地走着,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5、《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走向远方,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3、《嫁给幸福》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火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什么是苦

只知道确定了就义无反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4、《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3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6、《山高路远》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不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7、《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 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 无济于事

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 沦丧的更有 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皓月一轮

8、《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9、《跨越自己》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10、《挡不住的青春》

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惆怅,想起往往令人断肠,我不知道我的追求在何方,问风问雨问大地,却没有点回想。

岁月无声的流淌,可是有谁愿意总是迷惘?

我要飞翔,那么有没有人为我鼓掌?

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

11、《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12、《旅程》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地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13、《我微笑着走向生活》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平坦吗?

我是一条欢乐奔流的小河。报我以崎岖吗?

我是一座大山庄严地思索!报我以幸福吗?

我是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报我以不幸吗?

我是一根劲竹经得起千击万磨!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

顾城的诗

1、远和近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2、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3、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祈祷(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神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 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溜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北岸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随着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我看见你跌坐在嘈杂的操场,撕心裂肺的呼喊还在我的耳旁。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漫天的星星可都是你的泪光,黑夜里我不是孤独的流浪,同学们手牵手嘶哑地歌唱。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老师说那边再没有鸟语花香,所以我恋恋不舍回头张望,绿水青山却是一片苍凉。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只是我舍不下曾经的梦想,帮我把漂亮的书包好好收藏,我听见废墟里姐姐的书声朗朗。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绿色的军装,我还想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留恋着黑板、书本和课堂。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不再淘气也不愿让你心伤,我会牢牢记住你微笑的模样,来世还要依偎你温暖的胸膛。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有灯光生活总就有希望,睁开眼睛我要看你活得坚强,你的爱永远把我的路照亮……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为地震死去的孩子们而作 孩子,快 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妈妈 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 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朋友 我们说 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一起走!

生死不离作者:王平久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美丽,你却等待明天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的呼喊就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我看不到你,你却牵挂在我心里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搭起双手筑城你回家的路基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

爱是你的传奇,彩虹在风雨后升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生生不息-成龙

词:王平久曲:舒楠 那段旋律一生记忆 那些故事感天动地 生命与爱生死不离 我们一直惦念在心里 那片天空下爱的鼓励 那些手搭手铺成的路基 我们更懂了血脉的意义 心心相连创造的奇迹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我要告诉全世界这里的消息 把今天的美丽都分享给你 生生不息 重新站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谢谢你 你曾给予我的爱我从没忘记

第四篇: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鉴赏“四步走”

诗歌难以解读,首先是由于它高度个性化的语言,其次是由于它经常打破语法规律的语言和含蓄朦胧的涵义。基于这两点原因,学生读诗歌往往读不出诗意,领悟不到内涵,鉴赏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学生对诗歌是“爱并畏惧着”。学生应如何进行现当代诗歌鉴赏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一、咀嚼涵咏,品味语言之美

古代诗人很讲究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现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领悟诗歌语言的音乐美。课堂上教师要做好重音、停顿、变调等朗读技巧的引导,并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诵读,使学生真正读出诗歌的美。例如朗读《再别康桥》时,就要注意节奏与节拍: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满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朗读《错误》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时,要重读“美丽”、“错误”、“不是”、“过客”,并以沉缓、深情的语调读出意犹未尽、回味悠长的效果。再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小节末尾的“祖国啊”,每句的读法都不能相同,应该由深沉忧虑到逐渐昂扬铿锵,充满希望与信心。

二、把握旨趣,品味情感之美

诗的第一要素是感情,无情即无诗。鉴赏现当代诗歌必须首先知人论世,找准文眼。诗眼往往是诗歌中集中表达作者情感、理趣的词句。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诗的灵魂。例如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标题中的“爱”字就是诗眼。诗中“嘶哑”地叫着的“鸟”是诗人的化身,是全中国人民的化身。他们夜以继日地、拼尽气力呐喊,喉咙嘶哑了仍然歌唱,这不正是对土地强烈、执著、深沉的爱吗?诗人甘愿为自己无比眷恋的土地献身,“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不正是诗人“爱”的宣言吗?再如穆旦的《赞美》,“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一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多次,就是诗眼。

三、透析形神,品味意象之美

诗是形象的艺术。“即使在一首短诗中,第一位重要的是形象(高尔基语)”,艾青笔下的那一块“礁石”,臧克家笔下的那一匹“老马”,曾卓笔下的那一棵“悬崖边的树”,都以其生动感人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般说来,意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独创的出现于某一场合的象征形象,一类是含有历史文化积淀并为社会所普遍接受、广泛使用的象征形象。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意象中体会其隐性意义,洞察诗人的独特情怀。例如舒婷的《致橡树》以橡树和木棉象征阳刚与阴柔的具体形象,又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哲理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再如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中“土地”是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则是充满生机的解放区的象征。《赞美》中的“农夫”是千万中国人民的缩影,甚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四、物意契合,品味意境之美

所谓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景物的完美融合。只有进入诗歌意境,才能切实领悟诗意,获得美感。体会意境的方法就是根据诗句中描写的景物通过想象再现画面,解读诗人独具的匠心。例如《再别康桥》第五节末作者写道“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而在第六节开头“但我不能放歌”,情感由极度的快乐骤然转为伤感、无奈。而这出人意料的过渡,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离别的伤感。“悄悄是离别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是诗人的离情感染了夏虫、缠裹了笙箫,还是康桥的夏虫、笙箫有了灵性,自甘沉默?诗人因别离康桥而不舍,康桥因诗人的别离而沉默。

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的最好媒介。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必然有助于对其他文学样式更深切的理解。解剖诗歌,把准诗歌的情感脉搏,触摸诗歌鲜活的灵魂,让诗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尽情绽放。

献给贝多芬 郑敏

人们都在痛苦里哀诉 唯有你在痛苦里生长 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 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 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 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 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 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 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 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 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 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 你心中 神的宏亮的言语 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

1、你从“痛苦”“矛盾”“黑暗”“聋黯”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2、请从作者运用到的写作手法上来赏析本诗。

红叶 沙白 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

1、如何理解“绿色”和“热血”的用意。

2、品味并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界的一个镜头,以小见大,以小喻大的技巧。

也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舒婷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留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为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1、赏析诗人在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技巧。

2、品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五篇:现当代诗歌

所谓“中国现当代诗歌”,广义上讲,是上起五四运动,下至当下时段这百多年来所出现的诗歌作品。下面是关于现当代诗歌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我等候你

徐志摩

我等候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还不来? 希望

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你的笑语,你的脸,你的柔软的发丝,守候着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我要你火焰似的笑,要你灵活的腰身,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像一座岛,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

你的来临,想望

那一朵神奇的优昙

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确然是痴;

但我不能转拨一支已然定向的舵,万方的风息都不容许我犹豫──

我不能回头,运命驱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

毁灭的路,但

为了你,为了你,我什么都甘愿;

这不仅我的热情,我的仅有理性亦如此说。

痴!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微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她的一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到

她心里,如同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上帝也无法调回一个

痴定了的心如同一个将军

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实在,虽则我心里烧着泼旺的火,饥渴着你的一切,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任何的痴想与祈祷

不能缩短一小寸

你我间的距离!

户外的昏黄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树枝上挂着冰雪,鸟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的比着

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像是同情,像的嘲讽,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

我自己的心的活埋的丧钟。

历史博物馆

席慕容

人的一生,也可以像一座博物馆吗?

最起初 只有那一轮山月

和极冷极暗记忆里的洞穴

然后你微笑着向我走来

在清凉的早上 浮云散开

既然我该循路前去迎你

请让我们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定居

我会学着在甲骨上卜凶吉

并且把爱与信仰 都烧进

有着水纹云纹的彩陶里

那时候 所有的故事

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

涉江而过 芙蓉千朵

诗也简单 心也简单

雁鸟急飞 季节变易

沿着河流我慢慢向南寻去

曾刻过木质观音浑圆的手

也曾细雕过 一座

隋朝石佛微笑的唇

迸飞的碎粹之后 逐渐呈现

那心中最亲爱与最熟悉的轮廓

在巨大阴冷的石窟里

我是谦卑无怨的工匠

生生世世 反复描摹

可是 究竟是哪里有了差错

为什么 在千世的轮回里

我总是与盼望着的时刻擦肩而过

风沙来前 我为你

曾经那样深深埋下的线索

风沙过后 为什么

总会有些重要的细节被你遗漏

归路难求 且在月明的夜里

含泪为你斟上一杯葡萄美酒

然后再急拔琵琶 催你上马

知道再相遇又已是一世

那时候 曾经水草丰美的世界

早已进入神话 只剩下

枯萎的红柳和白杨 万里黄沙

去又复返 仿佛

总有潮音在暗夜里呼唤

胸臆间满是不可解的温柔需求

用五色丝线绣不完的春日

越离越远 云层越积越厚

我斑驳的心啊

在传说与传说之间缓缓游走

今生重来与你相逢

你在柜外 我已在柜中

隔着一片冰冷的玻璃

我热切地等待着你的来临

在错愕间 你似乎听到一些声音

当然你绝不可能相信

你当然绝不可能相信

这所有的绢 所有的帛

所有的三彩和泥塑

这柜中所有的刻工和雕纹啊

都是我给你的爱 都是

我历经千劫百难不死的灵魂

在暮色里你漠然转身渐行渐远

长廊寂寂 诸神静默

我终于成木成石 一如前世

廊外 仍有千朵芙蓉

淡淡地开在水中

浅紫 柔粉

还有那雪样的白

像一幅佚名的宋画

在时光里慢慢点染 慢慢湮开

重量

韩翰

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使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

———重量!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下载很短的现当代诗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很短的现当代诗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

    如果说诗歌是感性的,那就是感性的,那就必须容忍对于性的解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当代诗歌专题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中国现当代诗歌

    现当代诗歌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现当代诗歌一般不拘泥格式和韵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国现当代诗歌合集,仅供大家参考。1、舒婷诗集2、席慕容诗集3、汪国真诗集4、......

    现当代诗歌流派教案

    中国现当代诗歌流派、发展简介及代表作品选讲 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

    中国现当代诗歌精选

    中国现当代诗歌精选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优秀现当代诗歌赏析

    现当代诗歌选读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

    现当代诗歌研究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新时期文学主要作者有哪几类? 1.归来作家群,80年代初期。艾青,汪曾祺,郑敏,牛汉,王蒙、张贤亮,昌耀,陆文夫,邓友梅等。 2.知青作家群,80年底初期、中期。梁晓声、王安忆,阿......

    中国现当代儿童诗歌

    中国现当代儿童诗歌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要谈论现当代儿童诗歌的特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其创作的时间范围。。现当代诗歌创作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并持续到现在。不明自显的是,中......

    中国现当代诗歌大全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现当代诗歌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1.教我如何不想她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