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明史节寰袁公传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袁公可立,字礼卿,以英年成进士,理苏郡报最①,召入西台。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抗疏归。
凡公值事,多长算,得大体,洞于要会。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台檄公解之。公至,即博收讼牒下各县以杀其势,徐取一二倡乱者抵法,事遂定。
又值倭警,吴中豪子弟王士绣、乔一琦辈驰骤自命,怨家诋为不轨。两台急诇之。公独谓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众谓公长者也。
及在登莱,方元宵宴客,有传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谋叛者,诸监司怖甚。公问沈帅曰:“李性忠固公所用人,令何状?”沈帅百口保其无他。公曰:“吾固知其无他,但且令释兵柄安坐耳。”于是公之整暇②再见之矣。
又公为苏理时,以汛期出海澨③。有李弁者邀公饮,示三倭刀。公谛视还之。后半载,报海上擒倭二十人,覆夷器,则三刀俱在。公心疑之。亡何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也。众咸谓公神明。
又公为苏理时,郡守石昆玉以廉直忤中丞。中丞露章劾之。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公曰:“吾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谳成,对中丞诵之,其声琅琅。中丞愧甚,举屏自障。公读法声益厉,中丞遂自劾去。众咸谓公强项也。
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公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辅臣拂然。先是雷震景德门,公上疏陈阚政,如郊祀、讲朝六七大事,章未下。政府用是谪公,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
寿至七十有二卒。卒之前夕,有巨星陨西南,坠地有声。
(节选自《明史·节寰袁公传》,有删改)
【注】①报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给朝廷。②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③海澨:海滨之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B.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C.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D.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废斥者不止百十余人/概目为卖直沽名/夫卖直者退/则不直者进/沽名者斥/则毁名者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触怒皇上。
B.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C.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岛,诏书中称其琉球,当时的琉球实际上是中国的属国。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公年轻时考中进士,任苏州府推官,官员考察时政绩第一,被召入西台。当时皇上不喜欢大臣频繁议论朝政,袁公却直言上疏,得罪皇帝而罢官。
B.袁公为官时,倭寇出没,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迅速集结,以保家护国自许,却遭到仇家诬告而入狱。袁公替他们辩解,从而洗清了冤屈。
C.袁公在苏州府任职期间,中丞因郡守石昆玉忤逆了他,竟然公开奏章内容来弹劾陷害石昆玉,袁公不畏权势,秉公执法,为石昆玉雪冤,中丞终自离职。
D.袁公曾上疏针砭朝政时弊,抨击京郊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加之触怒辅臣,而被贬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
4.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下四郡,四郡推公秉笔,公伸牍尽雪其冤,同列为缩项。(5分)
(2)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廷杖,诸御史诣政府乞伸救,辅臣以上意为辞。(5分)
参考答案
1. D(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虚词、特殊句式等断句。如,句中的“圣怒”“ 夫卖直者退”等词语,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2.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
3.B(“后来是袁公替他们辩解,从而洗清了冤屈”错,根据原文,是认为他们不过是狂放不羁的青年,没有其他事情。后来经过两台官员审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事情才停止。)
4.(10分)(1)事情交付四郡处理,四郡的官员推举袁公执笔(处理此事),袁公依法书写供状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们都十分害怕。(译出大意给2分;“下”“秉笔”“雪”,每译对一处给1分)
(2)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译出大意给2分;“诣”“以”“辞”,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袁公名可立,字礼卿,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苏州府推官)治理苏州,官员考察时以政绩第一上报朝廷,被召入西台(官署名)。这时候皇上有些厌恶大臣频繁地议论朝政,朝廷动不动就以“卖直沽名”压制正当的言论。袁可立直言上疏道:“近年来,大臣们的言论很多,言辞激烈直率,以致触怒了皇上,因此罢黜的官员不下一百人,而且都说是‘卖直沽名’。这些正直敢言的官员都被斥退,而不正直的人却能得到升迁;爱惜名节的官员遭罢免,而坏名声的官员却能得到重用。”因直言抗疏(遭罢官)归里。大凡袁可立经手处理事情,都有长远的考虑和安排,深得事物的要领和精髓。
袁可立为苏州府推官时,浙江湖州罢官在家的前礼部尚书董份,因为广敛资财被乱民围攻,闹得非常厉害,两台官员下文书授权袁可立处理此事。袁可立到任后,立即广泛收集诉状分发到各县衙门以削弱哄乱的声势,然后缉捕一两个带头闹事的人依法处理,事件很快得到平息。
正当倭寇出没战备吃紧的时候,吴中一带豪侠青年王士绣、乔一琦等人自命保家护国,他们的仇家向官府诬告他们图谋叛乱。两台官员马上对他们侦查勘问。唯独袁公认为他们不过是狂放不羁的青年,没有其他事情。后来经过审查果然没有发现什么,事情才停止。大家一致认为袁可立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袁可立在登莱的时候,正值元宵节大宴宾客,忽然有报说辽将李性忠与张尔心要谋反,众位负责监察之责的官员听到这消息都很害怕。袁可立问沈有容大将:“李性忠本来是你任用的人,这人怎么样啊?”沈有容满口担保没有问题。袁可立说:“我本来也知道他没什么问题,只是暂且让他解除兵权休息一下吧。”由此又一次看到袁可立处事的严谨而又从容不迫。
袁可立任职苏州府推官时,在汛期出海(到海滨)巡查。有一个李姓军官邀请袁可立宴饮,席间出示三把精美的日本武士刀。袁可立接过刀仔细查看后返还于他。半年后,有战报说在海上擒获倭寇二十人,并搜查到很多倭人的物资,那个军官让袁可立看过的三把日本武士刀也在这次的上报之列,因此袁可立很是怀疑。不久,琉球来朝廷进贡的使者到了,说几个月前曾有船只随风漂流到这边,把那些人放出来给他看,贡使一眼便看出他们都是琉球良民。众人都称赞袁可立明智如神。
当其为苏州府推官时,太守石昆玉因为廉洁刚正而得罪应天巡抚(李涞)。巡抚公开奏章内容对石昆玉进行弹劾陷害。事情交付四郡处理,四郡的官员推举袁公执笔(处理此事),袁公书写文书卷宗为石昆玉洗雪冤屈,同僚们都十分害怕。袁可立说:“万事由我一人承担。我怎么会因为上司的威来诬陷贤明的太守呢?”案件调查完毕,袁可立对李巡抚宣读供状,声音铿锵有力。巡抚十分羞愧,以屏风遮住颜面。袁可立宣读的声音更加洪亮严厉,巡抚无地自容不得已自己弹劾去职。朝野上下都称颂袁可立是一个刚正不屈的好官。
袁可立在御史台任职的时候,碰到别的御史触怒了皇帝,将要受到廷杖的责罚,各位御史都到内阁为这位御史求情,辅臣把皇帝的意思作为理由拒绝了。袁可立在后面高声说道:“只是宰相不愿意吧!”辅臣闻听此言恼羞成怒。在此之前,景德门被雷击,袁可立上疏针砭朝政时弊,譬如京郊的祭祀大典、皇帝的早朝讲读等六七项大事,奏章没有往下分发。朝廷因此事将袁可立降职,再用再贬,最后竟然被削职为民,百官相救也无效。
(袁可立)七十二岁时去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西南方向有一颗很亮的星体陨落了,这颗星落地时有很大声响。
第二篇:明史徐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完成1~4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B.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C.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D.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又称“表字”,多是对名的解释、补充或延伸。一般晚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直呼其名。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取名定字。
B.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分别负责教习太子文、武及保护其安全。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C.右丞相,古代官职,丞相之一。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及明初有中书右丞、中书左丞。从历史上看,基本上右丞相的官职大于左丞相,但也有例外。
D.拜,按一定的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又指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本文取前者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达年轻时,投奔太祖率领的郭子兴,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又因屡立战功,而被任命为统军元帅。
B.太祖与徐达以布衣兄弟相称,并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C.胡惟庸巴结徐达不成,又通过贿赂看门人来继续巴结,徐达照样不予理睬,并在皇帝面前指出他不宜担任丞相。
D.徐达在北平生病,皇帝派徐辉祖前往慰问,后来又将徐达召回,但不久后徐达还是去世了,皇帝因此非常伤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①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5分)
②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5分)
参考答案:
1.B(参见译文)
2.A 【解析】“不论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错。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三国时,不一定遵循。曹冲未冠死去而有字)。
3.A【解析】原文是:朱元璋成为郭子兴的部帅时
4.①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5分(谕:告诉,和……说。御军:治理军队,统帅军队。持重:谨慎稳重。为将之体:有将军风范,有将军的样子。各1分,句意1分。)
②率军归朝之日,(徐达)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或气氛和谐)。5分(单车就舍,延礼,雍雍如,补出主语各1分,句意1分。)
第三篇:《明史吴良传》原文答案及译文
吴良,定远人。初名国兴,赐名良。与弟祯俱以勇略闻。从太祖起濠梁,并为帐前先锋。良能没水侦探,祯每易服为间谍。张士诚兵据秦望山,良攻夺之,遂克江阴。即命为指挥使守之。
时士诚全据吴,跨淮东、浙西,兵食足。江阴当其要冲,枕大江,扼南北襟喉,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太祖谕良曰:“江阴,我东南屏蔽,汝约束士卒,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良奉命惟谨,备御修饬。以败敌功,进枢密院判官。士诚大举兵来寇,艨艟蔽江,其将苏同佥驻君山,指画进兵。良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合击,大败之,俘斩甚众。敌宵遁。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当是时,太祖数自将争江、楚上流,与陈友谅角,大军屡出,金陵空虚。士诚不敢北出侵尺寸地,以良在江阴为屏蔽也。
良仁恕俭约,声色货利无所好。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兴学宫,立社学。大开屯田,均徭省赋。在境十年,封疆宴然。太祖尝召良,劳之曰:“吴院判保障一方,功甚大,车马珠玉不足旌其劳。吾其无东顾忧矣!”命学士宋濂等为诗文美之,仍遣还镇。寻大发兵取淮东,克泰州。士诚兵复出马驮沙,侵镇江。巨舰数百,溯江而上。良戒严以待。太祖亲督大军御之。士诚兵遁,追至浮子门。良出兵夹击,获卒二千。太祖诣江阴劳军,周巡壁垒,叹曰:“良,今之吴起也!”洪武三年进都督同知,封江阴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讨靖州、绥宁诸蛮。五年,广西蛮叛,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讨之。数月,尽平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移兵入铜鼓、五开,收潭溪,开太平,歼清洞、崖山之众于铜关铁寨。诸蛮皆震慑,内附,粤西遂平。
(节选自《明史?吴良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阴当其要冲 当:处在B.暇则延儒生讲论经史 延:召见
C.在境十年,封疆宴然 宴然:安定太平
D.太祖尝召良,劳之曰 劳:慰劳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良有“勇略”的一项是()(3分)
①毋外交,毋纳逋逃,毋贪小利,毋与争锋,惟保境安民而已 ②出兵夹击,获卒二千
③遣弟祯出北门与战,而潜遣元帅王子明帅壮士驰出南门 ④奉命惟谨,备御修饬
⑤夜宿城楼,枕戈达旦 ⑥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良仁厚俭敛,声色货利一无所好,勤于军务,重视教育,大兴屯田,减轻徭役和赋税,治理江阴十年,江阴非常安定。
B.在平定广西蛮族叛乱时,吴良仅用数月时间,就剿清了叛军,其他各蛮族深为震慑,纷纷归附。
C.吴良和弟弟吴祯跟随太祖从濠梁起兵,屡立战功,夺取江阴后,吴良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凭借勇略,多次打败张士诚的进攻。
D.吴良在担任都督同知期间,不仅枕戈达旦,训将练兵,而且还兴办学校,大开屯田,因此深受太祖欣赏。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士诚数以金帛飨将士,窥衅。(3分)
(2)寻复寇常州,良遣兵从间道歼其援兵于无锡(3分)
参考答案
2.B B项,延:延请
3.D
4.D 这些事都不是他担任都督同知期间所为
5.(1)张士诚多次用金银美帛犒赏将士,(要他们)窥伺机会进攻。
(数:多次 飨:利诱或犒赏 窥衅:伺机攻打 各1分)
(2)不久,(张士诚率兵)又侵犯常州,吴良派兵从小路出发在无锡消灭了他的援兵。
(寻:不久 寇:侵犯 间道:从小路 各1分)
【参考译文】
吴良,安徽定远人,初名吴国兴,太祖赐名叫吴良。和弟弟吴祯都凭借勇猛有谋知名。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在濠梁起义,和弟弟一同担任帐前先锋。吴良能够潜入水下探听敌人消息,吴祯经常改扮去当间谍。张士诚的军队屯聚在秦望山,吴良攻取了那儿,于是攻克江阴。就被任命为指挥使镇守江阴。
当时张士诚完全占据着吴地的全部地区,横跨淮东、浙西,兵粮充足。江阴处在交通要道,背靠长江,扼制着南北的咽喉,张士诚多次用金钱美帛犒劳将士,伺机攻打。明太祖告谕吴良说:“江阴,是我们东南方面的屏障,你要管束士卒,不要和外界交往,不要接纳敌人的逃兵,不要贪图小的利益,不要和敌人争锋,只要保卫全境,安定百姓就可以了。”吴良接受命令后非常小心,修整防备。吴良因为打败敌人的功劳,被封为枢密院判官。张士诚大举进兵来侵犯,战船布满长江,他的将军苏同佥驻守在君山,指挥进兵。吴良派弟弟吴祯出城北门和苏同佥作战,并暗地派元帅王子明带领壮士骑马出南门,合击敌人,取得大胜,俘虏并消灭的敌人很多。敌人晚上撤逃,不就又来侵犯常州,吴良派兵从小路在无锡歼灭他们的援兵。这时候,明太祖多次亲自带领军队争夺长江、楚江的上游,和陈友谅作战,大军多次调出,金陵兵力空虚。张士诚不敢向北侵犯一点土地,就是因为吴良在江阴作为明军的屏障。.
吴良仁爱宽容,生活俭约,音乐、女色、财物都不喜欢。晚上住在城楼上,枕着兵器睡觉直到天明。训将士兵,常常像敌人真的来侵犯一样。空闲的时候就请来读书人讲解经史,修建学府,建立社学。大力屯田,平均徭役,减免赋税。在江阴任职十年,地方平安无事。明太祖常常召见吴良犒劳他说:“吴院判能够保障一方平安,我在东边没有后顾之忧,你功劳很大,车马、珠玉不足以表彰你的功劳。我一定无东顾之忧了!”于是命学士宋濂等人写诗文赞美他,仍然让他回去镇守江阴。不就发动大兵进攻淮东,攻下泰州。张士诚派兵又从马驮沙出发,侵犯镇江。巨大的战船好几百,在长江逆流而上。吴良严阵以待。明太祖亲自指挥大军抵抗。张士诚的军队撤退,太祖追到浮子门。吴良出兵夹击,斩获敌军二千人。明太祖到江阴犒劳军队,巡视了壁垒,感叹说:“吴良,就是今天的吴起啊!” 洪武三年,晋升都督同知,封为江阴侯,享俸禄一千五百石,授予世代享受特权的铁券。
洪武四年,征讨靖州、绥宁各蛮地。洪武五年,广西蛮族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帅平章李伯升出靖州征讨。几个月内,全部平定左右两江及五溪之地,转移军队进入铜鼓、无开,收复潭溪,攻下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清洞、崖山敌众。各蛮族都十分震惊,纷纷纳降归附,粤西于是平定。
第四篇:《明史辛自修传》阅读答案解析
辛自修,字子吉,襄城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海宁知县。擢吏科给事中,奏言:“吏部铨注,遴才要矣,量地尤急。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请量地剧易以除官,量事繁简以注考。”吏部善其言,请令抚按举劾如自修议。历迁礼科都给事中。诚意伯刘世延不法,自修极论其奸。诏革任禁锢。未几,论夺尚书顾可学、徐可成,侍郎朱隆禧赠谥;以可成由黄冠,可学、隆禧俱以方药进也。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减均徭里甲银六万两,增筑雄、任丘二县堤,以御滹沱水患。入历大理卿,兵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沈汝梁者,巡视下江,用馈遗为名,尽括所部赎锾,自修劾奏之。帝方欲惩贪吏,乃命逮治汝梁,而召自修为左都御史。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帝善其言,而政府不悦。有贪竞者十余辈,皆政府所厚,自修欲去之。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于是自修所欲斥者悉获免。已而御史张鸣冈等拾遗,首工部尚书何起鸣。起鸣故以督工与中官张诚厚,而雅不善自修,遂讦自修挟仇主使。御史高维崧、赵卿、张鸣冈、左之宜不平,劾起呜饰非诡辨。帝先入张诚言,颇疑自修。得疏益不悦。刑部主事王德新复疏争,帝下之诏狱,酷刑究主者。无所承,乃削其籍。自修不自安,亟引疾归。久之,起南京刑部尚书。复以工部尚书召。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肃敏。
(节选自《明史辛自修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B.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C.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D.十五年/大计京官/政府欲庇私人/去异己/吏部尚书杨巍承意指惟谨/自修患之先期上奏/请勿以爱憎为喜怒/排抑孤立之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科给事中,明代首设,具有劝谏和监察双重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稽查吏部事务。
B.里甲,明朝时期的社会基层组织,每一里为一百一十户,多推丁粮较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
C.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D.拾遗,文中指古代官职名,武则天时期始置,具有讽谏和举才的职能,对古代政治环境有很好的净化作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辛自修为官尽责,献言献策。他认为要根据地方情况授予官职,考核官员要考虑到事情的繁简,吏部认为他的建议很有道理,就准许他照此施行。
B.辛自修心系百姓,防治水患。他担任右佥都御史辖治保定六府时,上奏减少了六万两的均徭和里甲役费;为防御滹沱河泛滥,增筑了堤防。
C.辛自修大义凛然,疾恶如仇。他极力揭露刘世延不守法行为,皇帝诏令将刘世延革职囚禁;他上奏弹劾沈汝梁搜刮钱财,最终使其被逮捕治罪。
D.辛自修不畏权贵,坚持己见。他曾不顾及当权者态度,上谏言陈述己见;有十多个为当权者看重的官员贪权争利,他想要解除这些人职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迩京府属吏去者十之五,岂畿辇下独多不肖哉?地艰而事猥也。
(2)给事中陈与郊自度不免,遂言宪臣将以一眚弃人,一举空国。
参考答案
10、C11、D12、A
病回乡。此后很久,才起用他任南京刑部尚书,又召他担任工部尚书,他没有上任就去世了。赠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肃敬。
第五篇: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明史张居正传》文言阅读训练(附:对点训练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明史
张居正传》文言阅读训练(附:对点训练及答案)
张居正(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荆州),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明史
张居正传》节选1练习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 帝执保禁中,谪保奉御居南京,尽籍其家金银珠宝巨万计。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新进者益务攻居正。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后削殆尽。后言者复攻居正不已。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人/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
B.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人/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
C.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人/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
D.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人/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漕河,将征自田赋的粮食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
B.太仆,这里指太仆寺,主管皇帝车马,后逐渐转为专管畜牧业,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
C.司礼,即司礼监,明代负责掌管皇城内一切礼仪的官署,由太监掌管,没有什么实权。
D.官秩,中国古代根据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也可指授予官职,文中指前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张居正城府很深,有担当有谋略。他在别人都不知如何处理黔国公沐朝弼时,果断派自己的儿子前去,顺利化解了难题。
B.张居正雷厉风行,纳忠言善变通。他采纳了运粮官员的建议,更改了运粮时间,较少了损失,使得国库里粮食储备丰盈。
C.张居正通晓吏治,善理财严考评。他通过马匹折银的办法为太仆寺积累了四百余万两银子,并通过考成法,提高了官员工作效率。
D.张居正知人善任,享哀荣耻身后。他重用的李成来、戚继光等人都为国立功
无数。他死后丧礼格外隆重,然而不久封号却被尽夺,沦为罪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黔国公休胡粥数犯法,当速相议难之。居正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
译文:
(2)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
译文:
【参考答案】
10.(D)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至是/诚复人/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当初,皇帝所宠幸的宦官张诚由于得罪冯保而被斥还在外,皇帝就命他暗中刺探冯保和居正的情况。到了这时候,张诚再进入宫中,详细地将两人相互交结、肆意专横的情形汇报给皇帝,而且说他们所储藏的珍宝超过了皇宫。皇帝心动了。)
11.C.(“负责掌管皇城内一切礼仪的官署,由太监掌管,没有什么实权”错误,明代中叶以后的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的首席衙门,也是整个宦官系统中的权势地位最高者,不仅总管内廷宦官事务,而且职涉外廷朝政,“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
12.A(“派自己的儿子”错,是派沐朝弼的儿子。)
13.(1)黔国公沐朝弼屡次违犯法令,应当逮捕:朝廷里讨论起这件事感到难办。居正提拔了沐朝弼的儿子,带着命令快马去绑捉,(他)也不敢发动变乱。(“难”擢”各1分,省略句“不敢动”1分,句意2分)
(2)成梁努力作战打退敌人,由于功多被封为伯;而继光的防御设施也很严整。居正对他们二人都推崇信任,因而边境十分安定。(“设”“右”“晏然”各1分,句意2分)
【文白对译】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居正这个人,长脸孔而眉清目秀,胡须长到腹部。
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有魄力承担任务,以豪杰之士自负。然而思想深沉而胸有算计,没有人能据测到他(的心思)。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居正治理政务,以尊崇帝权、考核官吏是否称职、赏罚必信、统一号令这些为主。即使万里以外,早上颁下命令晚上就必须遵照实行。
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
黔国公沐朝弼屡次违犯法令,应当逮捕,朝廷里讨论起这件事感到难办。居正提拔了沐朝弱的儿子,带着命令快马去绑捉,(他)也不敢发动变乱。
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
绑捉来以后,请求宽恕他的死罪,就将他禁押在南京。
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运河通了以后,居正由于每年征收赋粮逾期到春天,北运时遇上洪水泛滥,不是有些地方决口就是有些地方干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
于是就采纳运粮官员的建议,督促船上兵卒在十月间就将粮食装运,等到年初就已全部出发,减少遭受洪水灾害。
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余万。
这办法实行得久,国家仓库里储粮丰盈,可以供应十年。通过互市贸易得到许多马匹,于是就减去太仆寺因种马所要征收的马驹,让老百姓折价交纳银两,太仆寺也因此积累了四百多万两银子。
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
又制订了考成法来检查官吏的办事效率。起初,六部和都察院批阅公文以及外出处理地方上的事务,曾经发生过长久搁置着不报告的情形。
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居正指令根据事情的大小缓急订立期限,耽误期限的治罪。从此以后,一切事情不敢遮掩过失,治政的体式为之整肃。
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
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
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其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
成梁努力作战打退敌人,由于功多被封为伯;而继光的防御设施也很严整。居正对他们二人都推崇信任,因而边境十分安定。
两广督抚殷正茂、凌云翼等亦数破贼有功。
两广督托段正茂、凌云翼等也多次打败贼人有功。
浙江兵民再作乱,用张佳胤往抚即定,故世称居正知人。
浙江的兵民再次作乱,派张佳胤前去安抚就立即平息了。所以世人称赞居正有识别人的眼力。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到了死去,皇帝为他停止上朝,下诏赐祭九坛,按照国公兼师傅的规格治理丧事。
赠上柱国,谥文忠,命四品京卿、锦衣堂上官、司礼太监护丧归葬。
赠封上柱国,谥号文忠,命令四品京官、锦衣卫高级官员、司礼监太监护送灵枢回乡安葬。
初,帝所幸中官张诚见恶冯保,斥于外。帝使密诇保及居正,当初,皇帝所宠幸的宦官张诚由于得罪冯保而被斥还在外,皇帝就命他暗中刺探冯保和居正的情况。
至是,诚复入。悉以两人交结恣横状闻,且谓其宝藏逾天府,帝心动
到了这时候,张诚再进入宫中,详细地将两人相互交结、肆意专横的情形汇报给皇帝,而且说他们所储藏的珍宝超过了皇宫。皇帝心动了。
帝执保禁中,谪保奉御居南京,尽籍其家金银珠宝巨万计。
在宫中将冯保拘捕,后来将冯保贬到南京充任奉御,抄没他家中一切金银珠宝以万万计。
帝疑居正多蓄,益心艳之。新进者益务攻居正。
皇帝怀疑居正有很多积蓄,心里更加美慕。新提升的官吏更致力于攻击居正。
诏夺上柱国、太师,再夺谥。居正诸所引用者,后削殆尽。
皇帝下诏书削去他的上柱国、太师的爵位,又剂去他的谥号。居正所荐用的人,差不多都被斥放或削职。
后言者复攻居正不已。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后来谏官又不停地攻击居正。皇帝下诏全部削去居正的官爵品级,收回过去所赐的玺书和四代的封号,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将罪状昭告天下,说应当剖棺教戮尸而姑且赦免了他。
其弟都指挥居易、子编修嗣修,俱发戍烟瘴地。
他的弟弟都指挥居易,儿子编修嗣修,都被发配充军到烟瘴地区。
《明史
张居正传》节选2
巩固阅读训练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1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作“充”的主语,中间要断开,排除A和C。“亡何”,是时间词,不久的意思,要断开,排除B项。故选D。
11.【答案】D【解析】D屯田由工部掌管。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12.【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C项曲解文意,原文“帝首肯之,有所蠲贷”,皇帝不是没有采纳,而是答应有所减免。故选C。
13.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的,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匿:隐瞒。黜:贬退。虽:即使。评分标准:词汇各1分,合计3分,文意2分。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评分标准:词汇各1分,句式1分,合计3分,文意2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文白对译】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
张居正,字叔大,是江陵人,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
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
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中进士,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
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兼任国子司业。
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
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
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
徐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
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
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但称号有区别。
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
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
张居正不敢违抗,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
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
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抚养皇帝,宫内事情任用冯保,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
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
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
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
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
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
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
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
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
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俭无谓的开支。
疏上,留中。
他的奏疏呈上去,皇帝没有批复。
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
皇帝又令工部铸钱,供给宫中开销,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皇帝也不听从。
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
张居正当面请求,才得以减去一大半。
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
皇帝坐在文华殿,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因而请求加以救济,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
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
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
帝首肯之,有所蠲贷。
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
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
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国库日益充实,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
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没过多久,张居正生病,皇帝频频发敕文询问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
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等到他去世以后,皇帝为此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张居正的诗歌欣赏
和铁厓·忆把明珠买妾时
朝代:明代 作者:张居正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恭题文皇四骏图
朝代:明代 作者:张居正
当年万马尽腾空,就中紫骝尤最雄。
战罢不知身着箭,飞来祇觉足生风。
北风猎猎吹原野,长河水澌血流赭。
谁言百万倒戈中,犹有弯弧射钩者。
帆影·劳劳亭次别
朝代:明代 作者:张居正
劳劳亭次别,无计共君归。
一叶随风去,孤帆挟浪飞。
目穷河鸟乱,望断浦云非。
只在天涯畔,伤心隔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