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题及阅读训练及答案
第12课《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同步评价】
一、基础知识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音字构成词语。()其谈
()有礼
()不舍
()善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⑴人人皆晓,处处闻名。()()⑵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⑶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3、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是()A、何必太精明呢?
B、不是差不多吗?C、何必太认真呢?
D、以上皆非
4、回答下列问题。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5、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6、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7、(2006年武汉试题)根据语境和句式仿写。也许,在绚丽的天空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苍白,你会懊恼;也许,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你会自卑;也许,,;然而,你却不知道,你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有浪花的轻快。
二、同步解读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8、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9、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0、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1、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12、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差不多”先生这个形象?(参考答案:
1、依次填:夸夸、彬彬、依依、循循
2、⑴明白;有名⑵道歉⑶指死亡
3、B
4、因为大部分中国人做事马虎,不认真。(意近即可)
5、①把糖买错;②把省份搞错;③记账不分
十、千;④搭火车迟到;⑤请牛医生治病;⑥认为活与死差不多。
6、“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7、句子示例:也许,在宽阔的原野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假狭隘,你会不安。短语示例:小草的翠绿。
8、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批评的态度。立传是为了告诫后人办事不认真的危害。
9、搭火车迟到;请牛医生治病
10、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
11、批判;告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
12、“差不多”先生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作者借对“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体刻画,揭示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
第二篇: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答案)
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答案)
篇一:七年级语文差不多先生同步测试题
差不多先生传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提起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2、给下里加线的字注音。
相貌()信奉()德行()
钱铺()王大夫()
3、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___里糊涂一命___呼断断___ ___ ___通大师___ ___容容
4、给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
A、计算比较B、争论
C、打算
②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了气。()
A、断绝B、完全没有了C、独一无二
③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A、质地精密B、不疏忽大意C、细腻
④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A、道德和品行B、讽刺语,表示瞧不起他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C、德高望重
5、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ǎo___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___ 恼之泉。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___。
【语言表达训练】
6、文中“差不多先生”指的是哪一种人?
7、第二段中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8、差不多先生做事不肯认真,死后为什么还得到大家的称赞?
9、作者为差不多先生立传的用意是什么?
10、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及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11、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一
(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哪一句?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2-16题。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1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人人皆晓()赔小心()一命呜呼()
未免()
13、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14、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5、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6、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一句概括出来。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7-19题。
9月5日晚报 《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这个“基本属实”应该怎么理解呢?
且去查查老底再说。一查查到8月22日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3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
原来如此。莫非查明了苍蝇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只?━━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是这么回事吗?那就应当说清楚。可是来信只说“饭菜内有蝇事”,那“基本属实”,就不好理解。其实呀,8月3日的事情,8月22日见报才去查问,那苍蝇是一只还是两只,还是三只,大概是谁也记不清了,所以只说有无,不提数目。那么为什么又是“基本”属实呢?因为一老一实地说,“有这么回事”,实在有点不好意思,给它来个“基本”,打个折扣。没想到既然没有数目,折扣就无从打起。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有用。
17、给加线字注音。
①乍一看()
②打个折扣()
18、本文引出语言病例的一段话是。
19、作者在本文提倡的是什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xiàng fang xíng pùdài
3、稀
呜
续续
圆
从从
4、①C ②A ③B ④B
5、扰 烦 辙
【语言表达训练】
6、指的是处世态度马马虎虎、凡事得过且过的一种人。
7、像差不多先生这样的人在中国到处都有,他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8、因为做事马虎、敷衍了事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是当时社会的通病。
9、讽刺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马虎敷衍、得过且过的处世态度,警醒世人做事要认真。
10、示例:小而言之,害自己,学业、事业无法取得成就;大而言之,害社会、害国家,人人都竞相效仿,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所以,每人应从自身做起,凡事认真对待。
点拨:答案不统一,只要能结合文意和现实,谈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
11、(1)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
(2)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点拨:(1)题能用基本的对偶形式,且能围绕主题,句间有一定的联系即可。(2)题扣住“友谊”的名言均可。
【课外拓展阅读】
17、① zhà
②zh?
18、河南饭庄来信: 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19、提倡严谨、一丝不苟的文风, 用词一定要准确。
点拨: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即可
经查基本属实。篇二:【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差不多先生》 同步练习
差不多先生传 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提起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2.给下里加线的字注音。相貌()信奉()德行()
钱铺()王大夫()
3.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___里糊涂一命___呼断断___ ___ ___通大师___ ___容容
4.给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 A、计算比较B、争论
C、打算
②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了气。().
A、断绝B、完全没有了C、独一无二
③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
A、质地精密B、不疏忽大意C、细腻
④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A、道德和品行B、讽刺语,表示瞧不起他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C、德高望重
5.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ǎo___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___ 恼之泉。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___。
【语言表达训练】
6.文中“差不多先生”指的是哪一种人?
7.第二段中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8.差不多先生做事不肯认真,死后为什么还得到大家的称赞?
9.作者为差不多先生立传的用意是什么?
10.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及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11.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一
(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哪一句?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2-16题。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
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1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人人皆晓()赔小心()一命呜呼()
未免()
13.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14.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5.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6.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一句概括出来。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7-19题。
9月5日晚报 《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这个“基本属实”应该怎么理解呢?
且去查查老底再说。一查查到8月22日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3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
原来如此。莫非查明了苍蝇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只?━━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是这么回事吗?那就应当说清楚。可是来信只说“饭菜内有蝇事”,那“基本属实”,就不好理解。其实呀,8月3日的事情,8月22日见报才去查问,那苍蝇是一只还是两只,还是三只,大概是谁也记不清了,所以只说有无,不提数目。那么为什么又是“基本”属实呢?因为一老一实地说,“有这么回事”,实在有点不好意思,给它来个“基本”,打个折扣。没想到既然没有数目,折扣就无从打起。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
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有用。
17.给加线字注音。①乍一看()
②打个折扣()
18.本文引出语言病例的一段话是。
19.作者在本文提倡的是什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xiàng fang xíng pùdài 3.稀
呜
续续
圆
从从
4.①C ②A ③B ④B 5.扰 烦 辙
【语言表达训练】
6.指的是处世态度马马虎虎、凡事得过且过的一种人。
7.像差不多先生这样的人在中国到处都有,他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8.因为做事马虎、敷衍了事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是当时社会的通病。
9.讽刺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马虎敷衍、得过且过的处世态度,警醒世人做事要认真。
10.示例:小而言之,害自己,学业、事业无法取得成就;大而言之,害社会、害国家,人人都竞相效仿,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所以,每人应从自身做起,凡事认真对待。
点拨:答案不统一,只要能结合文意和现实,谈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
11.(1)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
(2)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点拨:(1)题能用基本的对偶形式,且能围绕主题,句间有一定的联系即可。(2)题扣住“友谊”的名言均可。
12-16 略
【课外拓展阅读】
17.① zhà
②zh? 18.河南饭庄来信: 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19.提倡严谨、一丝不苟的文风, 用词一定要准确。
点拨: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即可 篇三:《差不多先生传》练习题2 差不多先生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提起差不多先生,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2、给下里加线的字注音。
相貌()信奉()德行()
钱铺()王大夫()
3、根据课文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___里糊涂一命___呼断断___ ___ ___通大师___ ___容容
4、给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
A、计算比较B、争论
C、打算
②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了气。()
A、断绝B、完全没有了C、独一无二
③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A、质地精密B、不疏忽大意C、细腻
④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
A、道德和品行B、讽刺语,表示瞧不起他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C、德高望重
5、根据语境及拼音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字。
打开心灵的窗口,睁开敏锐的眼睛,莫让一切都随风。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rǎo___ 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fán___ 恼之泉。一个人最难认识的是自己,悲惨的结局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南辕北zh?___。
【语言表达训练】
6、文中“差不多先生”指的是哪一种人?
7、第二段中说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8、差不多先生做事不肯认真,死后为什么还得到大家的称赞?
9、作者为差不多先生立传的用意是什么?
10、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差不多”这种处世态度的危害,及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11、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的彻悟。吟诵这些妙语,可以使灵魂得以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一
(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接力赛”。
(1)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2)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给同学们交流的一句名言是哪一句?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2-16题。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很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 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12、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人人皆晓()赔小心()一命呜呼()未免()
13、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14、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5、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6、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一句概括出来。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7-19题。
9月5日晚报 《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这个“基本属实”应该怎么理解呢?
且去查查老底再说。一查查到8月22日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3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
原来如此。莫非查明了苍蝇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只?━━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是这么回事吗?那就应当说清楚。可是来信只说“饭菜内有蝇事”,那“基本属实”,就不好理解。其实呀,8月3日的事情,8月22日见报才去查问,那苍蝇是一只还是两只,还是三只,大概是谁也记不清了,所以只说有无,不提数目。那么为什么又是“基本”属实呢?因为一老一实地说,“有这么回事”,实在有点不好意思,给它来个“基本”,打个折扣。没想到既然没有数目,折扣就无从打起。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有用。
17、给加线字注音。
①乍一看()
②打个折扣()
18、本文引出语言病例的一段话是。
19、作者在本文提倡的是什么?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xiàng fang xíng pùdài
3、稀
呜
续续
圆
从从
4、①C ②A ③B ④B
5、扰 烦 辙
【语言表达训练】
6、指的是处世态度马马虎虎、凡事得过且过的一种人。
7、像差不多先生这样的人在中国到处都有,他不是指某一个人,而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
8、因为做事马虎、敷衍了事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是当时社会的通病。
9、讽刺像差不多先生这样马虎敷衍、得过且过的处世态度,警醒世人做事要认真。
10、示例:小而言之,害自己,学业、事业无法取得成就;大而言之,害社会、害国家,人人都竞相效仿,形成恶劣的社会风气,“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所以,每人应从自身做起,凡事认真对待。
点拨:答案不统一,只要能结合文意和现实,谈出自己的看法就可以。
11、(1)聆听先哲教诲,感悟人生真谛。
(2)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点拨:(1)题能用基本的对偶形式,且能围绕主题,句间有一定的联系即可。(2)题扣住“友谊”的名言均可。【课外拓展阅读】
17、① zhà
②zh?
18、河南饭庄来信: 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19、提倡严谨、一丝不苟的文风, 用词一定要准确。
点拨:意思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即可
第三篇:《差不多先生传》练习题1
差不多先生传
【同步评价】
一、基础知识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叠音字构成词语。
()其谈
()有礼
()不舍
()善诱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⑵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⑶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3、差不多先生的口头禅是()
A、何必太精明呢?
B、不是差不多吗? C、何必太认真呢?
D、以上皆非
4、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5、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
6、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7、(2006年武汉试题)根据语境和句式仿写。
也许,在绚丽的天空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苍白,你会懊恼; 也许,在浩瀚的大海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你会自卑; 也许,,; 然而,你却不知道,你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有浪花的轻快。
二、同步解读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
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他的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8、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9、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
10、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11、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
12、作者为什么要刻画“差不多”先生这个形象?
三、美文赏读
太太与真理
(1)太太问我:l+1等于几?这使我十分警惕。因为她手中正好拿着本罗素的小册子。我向来俯瞰太太,但不敢小瞧罗素。我反问:在何种情况下?太太说:正常情况下。
(2)我沉吟良久。瞥一眼太太,见她不怀好意地微笑,心中越发谨慎了。趁她不注意,我偷偷在电脑上演算一次,果然等于2!我皱起眉头,有些悲观:如此简单的算式也要劳驾电脑,还有何面子在地球上鬼混?(3)太太问:你想好没有?!我说:当然!她:到底等于几?我:就是罗素的那个答案。太太:别耍小聪明,请正面回答。我扭转话题:这是罗素出的题?太太:正是。我:何时?太太:约五十年前。(4)我想了想:五十年前?罗素作为数学家早已誉满全球,甚至诺贝尔文学奖也拿过了;此时,1+1对于他老人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当然,像罗素那样的巨人,其思维方式显然迥 异于芸芸众生;那么,1+1究竟等于几?(5)恰在此时,太太轻蔑地补充一句:你这个二徒弟,肯定答不出!我很愤怒:我是谁的二徒弟?我凭什么答不出?太太:你是唐僧的二徒弟,你凭自己的脑袋答不出!(6)懊恼中,我的思维越来越混乱。我开始讨厌这个英国老头,今晚,他叫我在老婆面前丢脸!平静如水的心情,被1+l给弄糟了!为摆脱困境,我不得不温和地教训她:注意啦,一切真理都是相对的!太太很坚硬:没错;但就此时此刻来说,一切相对的真理都是绝对的!快回答1+1等于几!我:可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即使在一秒内,真理也能成为谬误。太太:是啊,只要你敢回答1+1等于几,谬误就会隆重上市!(7)说实话,我已经满肚子火了。但我决不上当受骗!我善于拖延时间,直到她疲惫!我说:别在我面前扮演真理的化身,你知道1+1等于几吗?太太:我当然知道,而且,作为真理的化身,我根本无需扮演!我:快为这句话去向上帝祈祷、向神甫忏悔吧!(8)嗖!罗素劈面飞来,差点撞上我的鼻子。我赶忙翻开书,匆匆查找答案。只听河东狮吼:还我书!我立即将书扔回去:哼哼,我阅读罗素比你早。太太:好嘛,1+l等于几?(9)男子汉,大丈夫,为1+1的问题已与老婆纠缠半个小时了!简直无聊透顶!我心一横,硬起头皮叫道:在动物那,它等于虚无;在商人那,它等于无限;在拿破仑那,它是力量;在居里夫人那,它还是1„„太太奋力挥书,作斩钉截铁状:我和罗素只要你一个答案!(10)我气沉丹田,以万夫莫当之勇迸发:我的启蒙老师告诉我——1+1等于2!
(11)太太哈哈大笑!我懵了,脸红了。岂料太太说:没错,罗素说得好:“1+1=2,这是真理,而对于真理,我们有什么犹豫和顾忌呢?”你呀,太不争气!
13、筛选出有关“我”的心理描写。
14、为什么太太说“我”是唐僧的二徒弟?
15、解释一下“我向来俯瞰太太,但不敢小瞧罗素。”
16、文中的“我”是不是太笨?
17、⑼段划线部分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18、分析“我”和太太的心理状态、地位关系。
(参考答案:
1、依次填:夸夸、彬彬、依依、循循
2、⑴明白;有名⑵道歉⑶指死亡
3、B
4、因为大部分中国人做事马虎,不认真。(意近即可)
5、①把糖买错;②把省份搞错;③记账不分
十、千;④搭火车迟到;⑤请牛医生治病;⑥认为活与死差不多。
6、“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7、句子示例:也许,在宽阔的原野面前,你会觉得自己假狭隘,你会不安。短语示例:小草的翠绿。
8、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批评的态度。立传是为了告诫后人办事不认真的危害。
9、搭火车迟到;请牛医生治病
10、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
11、批判;告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
12、“差不多”先生是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缩影。作者借对“差不多”先生言行的具体刻画,揭示当时国人的麻木不仁。13.(1)段“我”十分警惕。(2)段“心中越发谨慎了”。(4)段全段。(6)段开头至“被1+1给弄糟了”。(7)段开头至“直到她疲惫”。(9)段从开头至“无聊透顶”。14.二徒弟指猪八戒,人们都称他是呆子,非常笨。对“1+1等于几?”都答不出来,真是太笨了,所以称“我”为唐僧的二徒弟。
15、俯瞰是指向低处看,“我”没把太太看得有水平,可太太手里大数学家罗素的小册子可不能小瞧,所以还是重视太太提出的这一问题。16.并不笨,而是太聪明了、想的太多了。因为“我”会电脑,知识水平是比较高的,但“我”把问题复杂化了,可看出“我”优柔寡断的性格。17.排比
18、“我”处于被动地位,对问题感到挠头,半个小时的纠缠,找不出答案,处于尴尬局面。太太处于主动地位,她紧追不舍地问答案,并伴有轻视、嘲笑、用书打、怒吼等。)
第四篇: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及答案
差不多先生传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胡适《差不多先生传》,完成后面问题。(13分)
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②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忆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③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④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道: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⑤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⑥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⑦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到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两分钟。
⑧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⑨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⑩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⑾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了一个懒人国了。
小题1:全文写了差不多先生的五件事,请仿照下列格式概括其他三件。(3分)
颜色不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死不管
小题2:请从第⑧段中找事实论据,证明差不多先生的确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2分)
小题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考虑,请具体说说第③段的作用。(2分)
小题4:结合语境,体会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5:差不多先生是确有其人的吗?作者为什么要为他立传?(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东西不辨,数字不清,时间不准。
小题2:本段中先说家人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显示出这种马虎的个性不只差不多先生有,大家都是如此,巧妙回应了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这一句。而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进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连最需要讲究精确的医生都马虎敷衍,再次证明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小题3:差不多先生的这句话总结了第②段的五个不很,引出了下文凡事的五个事例。起承上启下作用。
小题4:这两个词都是反语(1分)。本无德行却赞他是有德行的人,是一种嘲讽(1分)。圆通大师这个法号,更含有处事圆滑、遇事苟且敷衍的态度和深意,语带双关,更具嘲讽的意味(1分)
小题5:没有差不多这个人(1分)。作者为他立传是为了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很多中国人做事马虎、不肯认真的劣恨性,希望人们能养成胆大心细、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当然,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这里学生能用短语来提炼。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所举事例或道理必须具有典型性,概括性,针对性,这是补充论据的三个特点。能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种类型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
小题3:
试题分析:议论文特殊语句和语段的作用的答题方法:(1)引出(全)下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这里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这里两个词都是反语)。本无德行却赞他是有德行的人,是一种嘲讽。圆通大师这个法号,更含有处事圆滑、遇事苟且敷衍的态度和深意,语带双关,更具嘲讽的意味
小题5: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第五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
《差不多先生传》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处世不认真的人。《差不多先生传》中说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由此我想到,在我们的企业也一定会有为数不少的差不多先生。工作当中含糊不清、得过且过,这种事情发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带来的附加影响各不相同。如果发生在行政、后勤等部门,例如:办公室打扫的不干净、资料整理的不够规范、库房乱七八糟,他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定位,会限制你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要是发生在安全生产第一线,试想,如果作业车辆维修以后轮胎的螺丝没有拧紧、车间机电设备的连接部件焊接质量参差不齐,后果难以想象,带来的影响或许更加直接、更加难以承受。所以,这么多年来,公司才会狠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个人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你的制度如何健全、管理多么完善,决定安全的关键因素一定是以人为本,只有把所有的差不多先生锻造成标准化尖兵,企业的安全发展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传》。有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叫差不多,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完美呢?”
差不多先生,因为凡事只要求差不多,把自己的命都送了。可最让我心寒的是,他死后,大家居然都称他为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还送他一个法号“圆通大师”。
我觉得,“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不是一种好德行,是一种懒人的.行为。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些小朋友做题目时,只要答案差不多,也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交上作业就完事了,可到了考试时,题目稍稍有一点改变,就不会做了。还有些小朋友,像我,做完了作业也不检查,差不多就行了,不用追求那么完美,关键时候就闹笑话了。这不有一次我就把“俄罗斯”写成了“俄罗欺”,把“太阳”写成了“大阳”,差不多先生真害人不浅啊!
胡适先生写得真精辟,如果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国就成了懒人国。
我希望我不会成为懒人国的一员,我希望差不多先生的“美德”随着差不多先生的逝去而永远消失。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3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十分奇怪的文章—《差不多先生传》,我很疑惑为什么要叫“差不多”先生呢?好奇心促使我一口气把文章读完,终于得到了答案。
原来是讲一个名叫“差不多”的人。小时候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成了白糖,妈妈骂他,他还摇摇头说:“红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钱铺里做伙计,常常把“千”写成“十”,把“十”写成“千”。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就这样,在自己生死攸关的时候,也是差不多就好了,直到绝气。
“千”和“十”在差不多看来是差不多,但在生活实际中可是差太多了,一个千能换许许多多个十,而许许多多个十才只能换一个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扮演着“差不多”这个角色。出去玩袜子弄脏了洗不干净,差不多就行了;背古诗时,背地磕磕吧吧,差不多就行了;写作业时,字写得歪歪扭扭,差不多就行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些行为都是不对的,如果大家以后做事认真一点、仔细一点,中国就一定能蓬荜生辉。
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以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人要一丝不苟,要认真仔细,才能有好成绩。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4
今天,我看了课本《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个做事随便,不讲细节的人。
“ 差不多先生”经常会把“十”写成“千”,把“陕西”说成“山西”,他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 看到这里,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件事。 这是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超市买电饭锅。不一会儿,我们挑好了电饭锅。售货员阿姨拿一个没有开封的电饭锅放到我跟前,对我说,“你看看吧。”妈妈说“你看吧!我去付钱”售货员阿姨帮我把包装打开,提出了电饭锅,我只是你简单的看一眼,心里说:没错,是我们挑好的那一种,新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差不多就行了。阿姨就把电饭锅放回包装箱内。我们拿着它,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晚上,妈妈拿出电饭锅,把米淘好,放进了电饭锅中。忽然,妈妈的目光定在了一点,“咦,怎么了”我奇怪的问,“你来瞧瞧,这是什么?”
我过去一看,原来,电饭锅的外壳上,有一道明显的撞击的'痕迹,足有碗口般大小。我太粗心了,这么大的痕迹居然没有看到!正是这“差不多”的念头,使我吃了一次亏。
人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我怎么也应该改改这马马虎虎的毛病了吧?可是,我怎么还是改不掉这毛病呢?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5
差不多先生,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记得有一次,差不多先生工作的公司要发奖金了,事后,同事对他说:你少领了200元。而差不多先生却说,邻和不邻不都差不多嘛。
最近,公司的要进行人员改革,公司的一位副总退休了,差不多先生和差太多先生是候选人员,最终差太多先生竞争到了副总的位置,差太多先生对差不多先生说:“你和我差太多了,根本不是我的对手”。说完便傲慢的.走了。同事们都来安慰差不多先生对他说:“不要气馁,没关系的”。而差不多先生却说:“谁当副总不都差不多嘛”。
差不多先生奋斗了一生,凭着他的谦让终于当上了副总,而就在这时他偏偏得了一种怪病。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这句话,方才绝气。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圆通大师。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6
近代的很多文章都揭示过国人的劣根性,胡适的这篇《差不多先生传》另辟蹊径地采用了独特的写法,即用朴素简练的白描,兼用嘲讽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出了国人此时的这种“病”。
这篇文章是差不多先生的画像和生平传记。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这种毛病,他将这个人叫“差不多先生”,这位先生的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对他来说,红糖与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陕西是差不多,火车发车迟与晚差不多,看病找兽医也差不多,最后白白搭上了性命,讽刺意味十足。整篇文章写作手法轻松活泼,这种手法秉承了胡适先生一贯的温和作风,但是其谈论的问题却是非常不轻松的。差不多先生虽然死了,却为很多人崇拜,认为其不计较,看得破,想得通,是有德行的人。对于这种偷换概念的误读对于社会的影响,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担忧,想用文章来警醒国人——这是一种病。文中的幽默讽刺手法让这篇文章成为了善意的规劝,而不是激烈的`口诛笔伐和抨击攻讧,这也是文章的很大的特点。
这种差不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一种陋习,想要根除实在相当不易。现代社会这样的人还有大把的存在,他们感觉一切都是无所谓的存在,这是一种无追求的,无追求的,不求上进的坏风气,我们应该时刻警惕,摒弃坏习惯。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7
今天,我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本书,这本书写了“差不多”先生做任何事都只做到了差不多,没有做到非常完整。从他的经历来告诫我们要认真做事,精细做人。
“差不多”先生做事非常马虎。有一天,他突然得了急病,于是赶紧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可家人不知道汪医生在哪里,就把西街的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看到是王大夫来了,心想:哎,汪医生和王大夫都差不多。于是,作为兽医的王大夫就给“差不多”先生治病,可是王大夫毕竟是给牛治病的,最终“差不多”先生死了。
看到这滑稽而可悲的一幕,我无奈地摇了摇头。我在生活中,也有见到许多做事马虎的人,他们做事都是随随便便应付一下而已。我看到这些人后,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他们为什么做事都如此马虎呢?难道就不能做好一点吗?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何尝不像那马虎的人?妈妈有时对我说答题认真点,可是我总觉得答得和答案差不多就行了。我不仅学习上马虎,在做家务这件事上也粗心大意。妈妈经常督促我把碗洗干净点,我却还不耐烦地大声说:“洗得差不多就行了呀,洗那么干净干嘛!”看来,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些坏习惯,成为一个凡事都认认真真对待的'人,不能做和“差不多”先生一样的人。
有一句名言说道:如果你在小事上苟且,那么你在大事上、你在一生中一定也是一个苟且的人。凡事都要认真,精细地来做,否则会酿成大祸的。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太可笑了: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生,他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不要太精确。”哪有怎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笑了,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饿,自己还不是这样的吗?2年级有一次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掉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写日记时,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还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时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全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女士)。”“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砸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物品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9
今天上完课,我走进书房随手抽出一本书阅读起来。正巧翻到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篇文章,我看了便啼笑皆非,无言以对。
文章开头是这么写的: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我心中暗想:这作者是不是再开玩笑了,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叫“差不多”呢?
于是我带着问题读了下去,越读越觉得好笑。原来他做事从来不要求准确,精确。比如说,他小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白糖,他却买红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再比如在他临死时,还有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认真呢!说完他才断气。在他死后人们觉得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是一位有德行的人,给他取了个法号叫“圆通大师”。作者说从此中国成了个懒人国。
读完这篇文章,我心情很复杂,仿佛我就是“差不多先生”。所以从那以后我每天都认真做好每件事,从不想差不多就行了。在此我也对同学们呼吁,做事一定要认真,不能以差不多为借口,不认做事,要严格要求自己。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0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差得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想了一想,还笑别人呢?自己还不是也一样吗?在上次的考试把“休息”写成“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我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在做妈妈给我买的练习卷中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认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现在一想,如果是医生做手术把“切除食指”当成“切除十指”那病人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叫道“我的上帝啊!”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么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1
读《差不多先生传》有感读了《差不多先生传》这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差不多先生得病,请人医治,结果死于牛医生的医疗之下的事。差不多先生,得了疾病,让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汪医生有事情不知道去了哪里,家人就去了西街把牛医生——王医生请来了。。看到这里,我想:他不愧为差不多先生的家人,为人处事和差不多先生,差不多。
“王“和”汪“两个字差不多,而且都是医生。不过他们有一个地方却是大不相同,那就是他们一个是医治人的,而一个是医治牛的'。这个可谓是天壤之别。而生病的差不多先生,也认为医生差不多。差不多先生甚至认为活人和死人也差不多,只差一个字罢了。还有一处想起来特别搞笑,那就是差不多先生临死前留了一句格言,是他致命的格言:活人和死人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认真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可以看出他的做事习惯很不好,就是因为这样的习惯,才使他白白的断送了性命。他是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啊!这就是差不多给大家带来的危害,请大家千万别想差不多先生一样,做事差不多。ok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2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不管胡适先生是用辛辣的笔迹描述人物性格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后悔。归根结底,把做人、做事都做细是个人责任感问题,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能做好本职工作。
在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中,发现设备上的安全防护存在小的问题,而自认为只是小问题,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或者是设备上的一个紧固螺栓没有拧紧,感觉只是一个螺栓没拧紧,还有五个螺栓没有松动,差不多就行了,何必太认真。时间长了,思想麻痹了,意识放松了,终究会由小问题转变为大的安全隐患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在特殊工种操作证的`审核工作上,起重机械指挥操作证Q3与行车工操作证Q4同样是Q,仅仅是3与4的数字不同,但是起重机械指挥工与行车工的工作性质存在本质上差别,
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做任何事不光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身边的人负责,安全工作上,要有“零容忍”态度,产品质量上“零偏差”的工作责任。那么,我们要说,每个人活着就要活出精彩、活出价值,要勇于思考,尊重原则,有感受,有追求,坚决不做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3
这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是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好太精确。”“哪有这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就应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了“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此刻想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习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样成?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如果有一个人动一下,如咳嗽一声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样,事情才能成功。到达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4
今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和红糖差不多,山西和江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自己找错了医生,请来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明。”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的太多了。”
但我冷静下来又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课外语文考试时把“休息”写成了“体息”,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了,我还不是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写道:“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为了差不多先生。”“天哪”!我忍不住要惊呼,这怎么能成呢?如果打仗时,部队潜伏在敌人后方,准备发动袭击,这时如果有人动一下,如果咳嗽一声或倦曲一下腿,就可能会造成全军覆没;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小数点错一位却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下来,那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我们不能成为“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5
作者:袁庆尧。《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在五四爱国运动之后在申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胡适先生通过差不多先生一生中的几则故事,描绘出了当时中国民众的主流思想,更加体现了这种差不多精神带来的危害。
这篇文章用了较为夸张的讽刺手法,将差不多先生从孩提时期至生命终结之时的`故事以递进的手法表现出这种差不多精神的“毒性”越积越深,最终直接导致了差不多先生的死亡。
在最初之时,差不多先生只是把白糖当成红糖,作为一个孩子没有买到符合要求的东西却也买到了替代品,本也无可厚非。而在差不多先生上学的时候,错把陕西当成山西却不以为然。放眼今日,这种差不多的精神也没有得到遏制。在网上购买的商品中也掺杂这一些劣质商品,从中能闻出差不多的味道依然存在。而在工作学习上,不求进取和马虎大意的态度始终能映入人们的眼帘。
身为一名马钢职工更加能体会到“差不多”对于企业建设发展中的危害。在一线工作中,千百人的工作只为了能生产出质量过硬、卓越的产品。只要在生产现场有一个差不多先生这样的人,生产安全或者生产质量便存在着隐患。只有有效的激励广大马钢职工,使之唤醒对工作的正确态度和工作热情,马钢才能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而我们个人也要警醒自身,避免“差不多”思想侵蚀毒害。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学习。只有这样企业的实力也会更强,而胡适先生文章中的懒人国也会成为积极进取的东方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