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最终版)
《项链》同步练习
一、结构及写作特点探讨
1.线索是贯穿在叙事性文艺作品中情节发展的脉络,它能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有利于突出中心思想。想一想本文的情节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的?
2.本文以“项链”为题,但一开始却用近千字的篇幅,写主人公的出身,她的婚姻和她的梦想、苦恼。这样写有必要吗?若有必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若无必要,说说为什么。
3.文章写到玛蒂尔德赔偿了项链,还清了债务,故事似乎可以完结了,为什么又要在结尾处交代项链是假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对文章的结尾,有的同学不满意,尝试着做了几种不同的续写,你认为下面列出的哪一种或哪几种续写较好。若认为这几种都不好,请说明理由。
①玛蒂尔德悔恨不已,慨叹年华已逝,从此一蹶不振。
②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还了三万五千五百法郎,开始了新的追求,新的生活。
③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
④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而未得结果。
5.关于本文的情节高潮,下面列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解,试联系文章的主题,选择符合作者安排情节意图的理解。
①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足风头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②玛蒂尔德在舞会上出足风头是全文主要情节的高潮;而小说结尾由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那串丢失的项链是假的,是另一个高潮,是一个情绪高潮。
③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是情节的开端和发展,至结尾处是情节的高潮,全文在高潮处结束,没有交代结局。
二、思想内容分析
1.文章中有这样的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认为这是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仔细阅读下面的句、段,结合加黑的词语,说说这些句、段分别表现了主人公的哪些思想性格特征?
①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②她梦想那些幽静的厅堂,„„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她梦想那些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这时候,她就梦想到那些精美的晚餐,„„梦想到那些挂在墙上的壁衣,„„梦想到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到一边吃着粉红色鲈鱼或者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
③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什么都不想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④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⑤但是有时候,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
⑥于是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
3.玛蒂尔德“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佛来思节夫人)”,但平时玛蒂尔德“不想去看望她”;后来,为了借首饰参加舞会,“她到她的朋友家里”;十年后,当玛蒂尔德“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时,她在公园里主动“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请简要分析,玛蒂尔德的这些作法,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4.作者对玛蒂尔德是批判,是同情,还是兼而有之呢?
三、句子与词语的推敲、辨析
1.课文中下面的两句话,都有“觉得”一词,请分别找出它们的宾语:
①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象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
②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
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黑的词语的表达作用,它与后面括号里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①她不象她丈夫预料的那样高兴,她懊恼(懊悔)地把请柬丢在桌上,咕哝着:“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呢?”
②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感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3.下面两句话里有词语“象”或“好象”,试分别判断它们是不是比喻修辞手法的比喻词语。
①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象自惭形秽,不出来。
②她穿得象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4.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①肴 ②赁 ③券 ④誊 ⑤倾
答案:
一、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围绕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以及得知所失项链是假的这样一条线索而展开的。
2.如果说后面的以项链为线索的故事是集中表现主人公思想性格的“点”,则开始的一段文字是用叙述的语言从“面”上介绍了主人公。这样就是点面结合,概括和具体相结合,也为后面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的刻画,作了必要铺垫。
3.这样写深化了主题。它把主人公本来不幸的,但总算熬过来了的生活推到一个更加不幸的境地。而这一切不幸正是那个罪恶的社会造成的。
4.这几种续写都不好,都有狗尾续貂之虞。原来的结尾,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余地。它不但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5.②的理解更符合作者意图。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过,高潮这一概念不局限于故事情节,而且和人物、作者与读者在情绪、感情、兴趣、思想上的矛盾性有关。人物情绪的高潮,不见得和事件的高潮同步,前者和后者的关系往往有所谓焦点的错位。
二、1.不是。这句话只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当时社会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不稳定,而造成玛蒂尔德不幸遭遇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虚荣心。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毒化,使得玛蒂尔德渴望向上爬,渴望过豪华奢侈的生活。“只得”表达了她的不平、不满和无可奈何、不尽的哀怨。
②“梦想”的多次出现,写尽了玛蒂尔德追求豪华生活的心理;而“没有”的三次出现,是现实生活对“梦想”的回答。这里运用了对照的写法。
③“沉迷”。“陶醉”充分显示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特征。
④主人公这时的“英雄气概”表现了她诚实、讲信用的品德,不轻易地被厄运压倒。
⑤经过十年的艰辛,玛蒂尔德没有对过去的追求感到羞耻,说明了她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导致她生活悲剧的真正原因,也说明了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思想腐蚀的严重性。
⑥这种“得意”是劳动换来的,是迎着厄运走过来的“得意”,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得意和自豪,艰难的生活改变了人的气质。
3.玛蒂尔德对有钱的女友十分妒羡,每去看望她一次,回来便忍不住哭几天,后来就干脆不去看她了,这是她的虚荣心的表现,为了借首饰去找有钱的女友,也正是虚荣心的驱使。十年后的主动打招呼,则表明了玛蒂尔德丢掉了虚荣心,劳动使得她变得实在了。4.作者在作品前半部讽刺批判了玛蒂尔德性格中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的一面,对主人公讲信誉,真实不欺,恪守小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还项链这一面,作者是倾注了同情的。
三、①“觉得”的宾语是:很不幸,好象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②“觉得”的宾语是: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
①都包含有“不高兴、不顺心,后悔、恼恨”的意思。“懊恼”侧重在“烦恼”,而“懊悔”侧重在“后悔”。这里用“懊恼”较妥。②都指思想感情的激动与变化。“感动”重在感情的共鸣、同情与敬佩;“感慨”重在有所感触而慨叹,一般后面紧跟着慨叹之语。这里用“感动”为妥。
3.不是所有的有“象”、“好象”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这两句话都未用比喻修辞方法。
4.①yáo佳肴 ②lìn租赁 ③quàn债券 ④téng誊写 ⑤qīng倾倒
第二篇:《将相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参考参考
一、比一比,再组词。
璧()秦()廉()
壁()泰()镰()
避()奏()谦()
渑()侮()换()
蝇()诲()唤()
二、缩句。
1.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2.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3.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4.那盏红色的精致的小台灯是我的生日礼物。
三、给带点的词填上反义词。
积少成()同甘共()转败为()
异口()声 里应()合 口是心()
四、读课文填空。
《将相和》这篇课文,讲了()件事。第一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第二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第三件事的起因是(),结果是()。三件事总起因是()。
五、任选一题。
1.复述“负刑请罪”这个故事并表演。
2.请用一百来字概括一下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并用上“无价之宝、为难、理屈、完璧归赵”等词。
参考答案:
一、完璧归赵、墙壁、回避;秦朝、泰然、奏乐;廉洁、镰刀、谦虚;渑池、苍蝇;侮辱、教诲;交换、呼唤
二、1.火车通过大桥。2.飞机飞行。3.小吃店有小吃。4.台灯是礼物。
三、积少成多、同甘共苦、转败为胜、异口同声、里应外合、口是心非四、三;秦王说要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完璧归赵;秦王在渑池会上让赵王鼓瑟,秦王为赵王击缶;蔺相如立功封官,廉颇不服气,和好如初;秦国强大,以弱攻小。
五、略。
第三篇:项链练习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绮罗(qí)
.B.青睐(lài)
.D.瘦削(xiāo)
.
契约(qì)
.
租赁(lìn)
.懊恼(ào)
.
()(5分)
惊骇(hài)
妩媚(wǔ)..匮缺(guì)
.
寒碜(chen)
.债券(quàn)
.
帷幕(wéi).丰韵(yùn).大氅(chǎnɡ).C.惆怅(chànɡ)
佳肴(yáo)..解析 A项“绮”应读qǐ;B项“匮”应读kuì;D项“削”应读xuē。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赔偿
颈项
B.积攒
C.玫瑰
D.宽敞
捡省
难勘
碗碟
润湿
衣褶
烦闷
矫媚
()(5分)阴差阳错 满面春风 万念惧灰 一筹莫展
请柬
账簿
犹豫
晚餐
解析 B项“捡”应为“俭”;C项“勘”应为“堪”;D项“矫”应为“娇”。
答案 A 3.(7分)《项链》的作者______是________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________作家。十年间他写了300多部中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广为流传,轰动全国文坛,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______。长篇小说有______、______等,中短篇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莫泊桑 法 现实主义 短篇小说巨匠 《一生》
《俊友》 《羊脂球》 《菲菲小姐》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阅读与鉴赏
阅读《项链》的结尾部分,完成4~6题。福雷斯杰太太听到这里,停下步来,问: “你是说,你花钱买了一串钻石项链来赔我的那一串吗?” “正是。你一直没有发觉,是吧?两串项链简直是一模一样。” 说着,她感到一种既骄傲又天真的欢快,面上露出了笑容。福雷斯杰太太非常激动,她一把握住朋友的双手,说:
“哎呀,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但我的那一串是假钻石呀,它顶多值五百法郎。……”
4.画线句子表明卢瓦瑟尔夫人
()(5分)A.已经改变了醉心于资产阶级奢华生活的虚荣心。B.具有了毅然面对生活的勇气。
C.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而偿还项链的自豪心情。D.小资产阶级好炫耀的虚荣心在作怪。答案 C 5.对小说结尾的评论正确的一项是
()(5分)A.这个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提供了想象思考的余地,同时本身又是绝妙的讽刺。
B.这个结尾应该续写一下卢瓦瑟尔夫人听后苦不堪言的样子。C.这结尾不合理,卢瓦瑟尔夫人早应该知道是假的才好。
D.给玛蒂尔德那天真得意的神情予以沉重打击,批判了她的虚荣心。答案 A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5分)A.如果对方看出来已经换了一条,那她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岂不会把自己当窃贼吗?
B.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C.她昔日的女友喊了起来:“哟!……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的变化太大了!……”
D.因为女人本来就没有什么等级品位、家族世系,她们的美貌、她们的风韵、她们的魅力,就是她们的出身、她们的门第。她们之间的高低优劣,仅在于是否天资聪敏、风度优雅、头脑灵活。
解析 第一个感叹号应删掉。答案 C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0题。
她最先看见的是几只手镯,再就是一串珍珠项链,接着是一个威尼斯制的金十字架,镶着珠宝,做工极为精巧。她佩戴着这些首饰,在镜子面前左顾右盼,犹疑不决,舍不得把它们摘下来。她一问再问:
“你还有没有别的首饰?”
“有啊!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
突然,她在一个黑绒盒子里,发现了一长串特别美的钻石项链,一种极为强烈的欲望使得她的心狂跳起来。拿着这串项链,她的手直打哆嗦。她把它佩在脖子上,压着连衣裙的领口,在镜子面前照得出神。
她心里急不可待,嘴上却吞吞吐吐: “你能把这个借给我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啦!”
她蹦了起来,一把搂着女友的脖子,激动地吻了一下,然后,带着这件宝物飞快地跑了。
7.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写作思路。(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写卢瓦瑟尔太太借项链时的眼花缭乱,再写她终于挑中项链时的兴奋与震惊,最后写她借到项链后的狂喜与忘情。
8.请你结合原文分析下面一句中加点的字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6分)我只借这一件。..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和“一”,强调自己借得少,表现卢瓦瑟尔太太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9.选文采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这部分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卢瓦瑟尔太太在借项链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刻画了卢瓦瑟尔太太怎样的形象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文通过对人物的一系列个性化的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极有层次地展现出卢瓦瑟尔太太在借项链时由郁闷、犹豫到惊喜,由惊喜到焦急而担心,再到欣喜若狂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为虚荣心所俘虏了的小资产阶级的女性形象。
10.展开合理想象,给小说续写一个结尾(300字以内),设想福雷斯杰太太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玛蒂尔德怎样回答,怎样想,怎么做。(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她明白了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啊!”听到女友的话,玛蒂尔德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眼前闪现出舞会上旋转的人群,闪现出熠熠生辉的钻石项链,闪现出十年辛苦的情景,她只感到整个大地在旋转,公园里鲜艳夺目的花朵犹如一张张嘲笑她的脸蛋,自己的十年艰辛竟是一场噩梦!她想哭,然而没有眼泪;她想喊,然而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好久,她才回过神来,望着福雷斯杰太太,讷讷地道:“谢谢,夫人!我明白了,假的……”女友吃惊地望着她,玛蒂尔德惨然一笑,猛地收回双手,“假的,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 她转身奔出了极乐公园。
第四篇:《陌上桑》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20课《陌生桑》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东南隅()倭堕髻()紫绮()捋髭须()立踟蹰()骊驹()冉()洁白晰()
2、《陌上桑》是 中的一首著名叙 事诗,它描写了 的故事。
3、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语:⑴罗敷善蚕桑(蚕桑:)⑵耕者忘其犁(犁:)⑶来归相怨怒(来归:)⑷宁可共载不(宁可:)⑸使君一何愚(一何:)⑹东方千余骑(骑:)⑺白马从骊驹(从:)⑻四十专城居(专:)⑼十五府小吏(府:)⑽皆言夫婿殊(殊:)
4、下列句子中“坐”的意思不同类的一项是()A、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坐 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D、坐此解职
5、作品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的?
6、选出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A、罗敷/前/致词,使君/ 一何/愚。B、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C、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D、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7、罗敷为什么夸耀她的丈夫?8、填空:⑴读诗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 饰,采用的是 的手法,目的是。⑵读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从正面把罗敷的言行原原本本描写出来,让读者直接去认识、判断罗敷的人格美。这样写的好处,一是,二是。
9、本诗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试举一两例作具体说明。
10、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⑴系:青丝为笼系()青丝系马尾()⑵下:缃绮为下裙()下担捋髭须()⑶居:夫婿居上头()四十专城居()
11、译句:⑴青线为笼系,桂枝为笼钩。⑵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⑶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⑷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⑸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⑹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二、同步解读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少年见尹敷。,;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2.这篇课文选自《 》,是 代 编写的。1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14.翻译下面句子:①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②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5.文中描写罗敷的美貌,为什么要夸赞罗敷的环境、器物和服饰?16.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容貌,你能感受到她的美吗?请你简要说明文中是怎样刻画罗敷的美。17.假如罗敷长得很丑,那么对情节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三、美文赏读 乞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了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却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18、解释下列句词语的意义。①中山人予之猫(予:)②善捕鼠及鸡(善:)③盍去诸(盍:)④去饥寒犹远(犹:)
19、辨析下列各组词的意义。①去A、盍去诸()B、去饥寒犹远()C、睨之,久而不去()②患A、赵人患鼠()B、其子患之()C、吾之患在鼠()20、翻译“是非若所知也”。
21、赵父认为“吾之患在鼠 ”的理由是:。(用原文填空)
22、你认为赵氏父子在对待猫的去留问题上谁对谁错?为什么?(参考答案:
1、略
2、汉代乐府诗中;一个叫罗敷的女子,巧妙地拒绝了太守调戏
3、⑴养蚕采桑⑵犁田⑶归来之后⑷愿意⑸怎么这样⑹骑马的人⑺跟随⑻独占⑼太守府⑽出色,与众不同
4、C
5、直接写其容貌美、间接写其人格美
6、C
7、这是罗敷为免受侮辱而施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充分表现了罗敷的沉着勇敢和机警智慧。
8、⑴侧面描写;表现罗敷的美貌。⑵略
9、略
10、⑴络绳;拴,动词⑵下面,方位名词;放下,动词⑶处在,动词;长官,名词
11、⑴用青色的丝绳做桑篮的系带,用桂树枝做桑篮上的提钩。⑵回到家里又互相埋怨,耽误了活计,只因贪看了罗敷。⑶太守让人问罗敷:“可否与我太守同车共载?”⑷用什么来识别我的丈夫呢?骑着白马后面 跟着黑马的那个人就是我的丈夫。⑸举步轻缓,从容大方,在府中走来走去。⑹在座的即使有 上千人,也都会说我的丈夫人才出众。12.13.14.15.16.17.
18、①给②擅长③何不④还
19、①A赶走B距离C离开②A以„„为祸患B担忧C祸害 20、这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21、“夫有鼠„„吾将饥寒焉。”
22、父对子错。赵父认为灭鼠是大事,无鸡吃是小事,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掌握了事物发展的主导方面。)
第五篇:《北京的春节》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北京的春节》启智测试题.(单选)形近字组词。
棚 眠 辛 绷 眼 幸
A.木棚、夏眠、辛苦 绷溃、聋哑、幸福 B.竹棚、冬眠、坚辛 绷紧、铁聋、幸福 C.木棚、睡眠、辛苦 绷带、聋哑、幸福 D.棚友、睡眠、艰辛 绷带、聋子、不幸 答案:C 2.(单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不屈不饶 奋发图强 B.披荆斩棘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前扑后继 C.举世闻名 破烂不堪 小心翼翼 安然无恙 D.不容争辨 低头折节 风欺雪压 倾盆大雨 答案:C 3.(单选)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间断(jiān jiàn)
万象更新(gēng gèng)
差不多(chā chà)正月(zhēng zhèng)A.间jiàn 更gēng 差chà 正zhēng B.间jiān 更gēng 差chà 正zhēng C.间jiàn 更gèng 差chà 正zhēng D.间jiàn 更gēng 差chà 正zhèng 答案:A 4.(单选)选词填空。
仍然 居然 果然 显然
1.()过了一会,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2.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一只可爱的小鸟()落到我的肩上。3.看那表情,他()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4.虽然老师病了,但()坚持给我们上课。A.1、果然
2、居然
3、显然
4、仍然 B.1、居然
2、果然
3、显然
4、仍然 C.1、果然
2、显然
3、居然
4、仍然 D.1、果然
2、居然
3、仍然
4、显然 答案:A 5.(单选)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真的舍不得放掉这么大条的鲈鱼。(改为反问句)2.他发誓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改病句)
A.1、我舍得放掉这么大条的鲈鱼吗?
2、他发誓一定要改正缺点。
B.1、我怎么舍不得放掉这么大条的鲈鱼呢?
2、他发誓要改正不好的缺点。C.1、我怎么舍得放掉这么大条的鲈鱼呢?
2、他发誓一定要改正缺点。D.1、我怎么舍不得放掉这么大条的鲈鱼呢?
2、他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答案:C 6.(单选)句子中画线部分换成词语。
我们的轮船在没有风,没有浪,非常平静的大海上行驶。A.风平浪静 B.留连忘返 C.连绵不断 D.迫不及待 答案:A 7.(单选)阅读理解。
还给谁
1971年的夏天,我在A国上大学。
不知是抵达此地的第几个漫漫长日了,我从一个职业招聘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侯我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工作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躺着一个金发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望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没有抬头。他站起来,还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于是这个人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又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我的去路,那个吹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根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一件珍宝似的递上来。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他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昵地弄乱,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
那是我到A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被我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那个人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记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________。我要将快乐和信心传递给另外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总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根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
激励
2、作者到A国后为什么情绪低落?
3、下面哪句话适合放在文中画横线处。A.一笔无法偿还的债。B.一笔没有债主的债。C.一笔可以归还的债。
4、“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这里的“一笔债”指的是什么? A.1、凝视(凝望)激励(鼓励)
2、生活费不够,找工作没有着落,居留成了问题。
3、B.√
4、陌生人给予“我”的快乐、信心和鼓励。B.1、凝视(凝望)激励(鼓励)
2、生活费不够,找工作没有着落,居留成了问题。
3、A.√
4、陌生人给予“我”的快乐、信心和鼓励。C.1、凝视(凝结)激励(鼓励)
2、生活费不够,找工作没有着落,居留成了问题。
3、A.√
4、陌生人给予“我”的快乐、信心和鼓励。D.1、凝视(凝望)激励(激烈)
2、生活费不够,找工作没有着落,居留成了问题。
3、C.√
4、陌生人给予“我”的快乐、信心和鼓励。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