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标识》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13:0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的标识》阅读题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的标识》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城市的标识》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假如你在一个傍晚被掳掠到某地,你被关在一所封闭的房间里,仅仅依靠视线所及的建筑物和街道,你根本无法辨别自己的所在之处。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

那些高耸的大厦和大楼,在夕阳下闪闪发光的玻璃幕墙,尖角或是翅角的屋顶,白色或是灰色的圆柱……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那么街道呢,满街的霓虹红和高架的立交桥,更让你茫然无措。你曾试图辨别街道——却只见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弟兄,就好像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统锁成了一个连体人。还有街上川流不息的轿车们,也都像是刚刚从你那个城市蜂拥而来。本田丰田奔驰捷达桑塔纳夏利……你被熟悉的车牌团团包围。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粗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的袭来 ……

你知道那是一棵香樟树,北方没有香樟树,它立于江南,是杭州的标识。

后来,你看见,街中央有一座绿色的小岛,垂挂着浅褐色的流苏样密密的枝条,构成一片完整的森林。那是榕树——你在福州或是广州。你看见婀娜苗条的柳树——你是在海口。你看见街边重重叠叠挺拔苍劲的油松——那是在长春。

最后你睁开眼,你看见了秀气而坚韧的国槐,细碎密集的树叶为街道铺就一片浓阴,白中透着淡黄色的小花,飘来久远而古老的京城气息 ……

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年内,惟有属于那个城市树。如高拨的旗帜和火炬,从迷途的暗处闪现出来,为我们引领通往故乡的交叉小径。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们,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阴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物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惟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就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啊,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阅读题:

1、“城市的标识”究竟是什么?文中有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句话点明主题,你能找出来吗?

2、散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城市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这样写与“城市的标识”有什么关系?

3、文中说:“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士,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阴在滋润着这城市面上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建设要有自己的个性。

B不要因现代文明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C要爱护树木,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D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建设,让人感觉祖国处处都一样。

参考答案:

1、树 ……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惟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2、高耸的大厦和大楼;霓虹灯、立交桥、商店的门面;川流不息的轿车;

为后面写“城市的档识”(树“作铺垫,突出树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3、拟人。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树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对城市失去个性的惋惜之情。

4、D

第二篇:《城市的标识》习题及答案

《城市的标识》习题及答案

一、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意思与“专心致志”相近的四字词语:

()()()2.仿照“红红火火”写叠词:

()()()

二、“城市的标识”究竟是什么?文中用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句话点明主题,你能找出来吗?

三、散文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城市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这样写与“城市的标识”有什么关系?

四、文中说:“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士,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阴在滋润着这城市面上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五、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建设要有自己的个性。

B.不要因现代文明而破坏我们的生存环境。

C.要爱护树木,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D.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建设,让人感觉祖国处处都一样。

六、阅读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ēn,fèn)量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shān,shàn)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在短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心无旁骛 2.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干干净净

二、树 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惟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三、高耸的大厦和大楼;霓虹灯、立交桥、商店的门面;川流不息的轿车;

为后面写“城市的档识”是树作铺垫,突出树在城市中的重要作用。

四、拟人。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树在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抒发了对城市失去个性的惋惜之情。

五、D

六、1.bēi fèn shān 2.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3.友谊的分量重千斤。

第三篇:《城市的标识》教案

课题:《城市的标识》

教材:北师大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

设计者:王丽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对于语文学习,人生中心教育理论指出要注重共举行与人文性并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善于提问并解答、并能够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哲学的思考。也就是实现课堂的活力、主体、思考、高效、智慧、哲理。因为本文的学习主要以“读”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问为重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作者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的现象,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

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这些相同的标识让人茫然无措,“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作者用这句话自然过渡,转到对“标识”的正面描写。作者发现唯有那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为人们指明通往故乡的路。雨丝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无法到处挪移。

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二)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展现自我,已初步具备了识字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和阅读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本文的体裁是散文,这种文体更要求学生从看似散漫的结构中品味作者的情感。语文的魅力着重体现在言语的魅力。一字一句总关情,一言一语是心声。品读词句赏析语言当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三)我的思考

我在本节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前测,包括以前测题的形式了解每个孩子在自读自学环节对文章的掌握程度和可能提出的问题。紧接着,在教学节上午的第1课时教学中,孩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了本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由于采用建华学校特有的语文教学四环节教学模式,我的备课无法固于某种形式,必须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进一步开展教学,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而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并充当材料的提供者。在导入环节之后,我就大胆地把孩子们的问题作为这节课的主线,因为在第1课时我们已经解决了三个问题,因此本节课开始,我就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关于课文第2、3部分的相关问题,我们共同把所有的问题总结为一个可以引发进一步思考的主问题,以这个问题为主要线索来学习文章的2、3部分。这样的课堂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词,也摈弃了过去课堂上老师忽略学生的真正需求而带领学生解决所谓的重点问题,而这些所谓的重点问题未必是学生真正不懂的,这样的课堂表演性质很强,整个课堂好像是一出戏,大家演得很卖力,而真正的疑问却潜在课堂表面的热闹之下,学生畏于公开课,也不敢提出内心真正的疑问。当然,让学生“牵”着走,是需要胆量的,毕竟学生提出的疑问不一定是老师早有准备的。可正是因为没有准备,课堂才更真实,学生才更有积极性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解决他人的问题。这个过程充满了探索和解决后的自豪感。

我认为对个别段落的品读特别重要。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就是引导学生把书读好。”课堂上,我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文章,形式不限,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脱离了文本,就谈不上语文。当然,这种读书不是一般概念上的大声流利朗读。而是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阅读。我个人在之前的备课过程中至少把本文读了不下于十遍,先是以一个自学者的身份,再换位思考学生可能有哪些疑问,作为学生能通过哪些方法解决这些疑问。再来思索如何以老师的身份提供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从文中找答案。这样一遍遍的阅读,让我对文章也有自己的理解,也迫不及待想与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叶圣陶说过:“语言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列伟。”可见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节课我决定让学生重点品读这两处:

“那棵树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两人合抱的树干呈深黑色,树枝如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缀满了繁密的树叶,即使在深冬也依然葱郁。树底下落着紫黑色的小果子,一阵若有若无的香气淡淡地袭来„„”

这是一段描写树的文字。在读的过程中,我决定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品味。一是读完整体地谈感受。孩子们可以大致说出对树的感觉,但是还不是很深刻。然后我让学生分别用肢体语言感受“遒劲”和“合抱粗”的感觉。孩子在用力伸开手掌的那一刻不仅知道了遒劲的意思,更一下子明白了树的鲜活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正是树被作者称为城市的标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两位同学表演“合抱粗”时,大家明白了树的生命力的长久和“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的涵义。同时,通过对“缀满了”“即使„„也”“依然”等词的品读和体会,学生逐渐明白了这一段看似与第一部分脱节的文字的真正用意。同时,在感受香樟树带给大家的感觉时,我补充了张抗抗19岁离开家乡,在北大荒劳动8年后回到杭州的背景材料。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谓的“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时的喜悦和感动。也就更深一步明白了香樟树是杭州标识的原因了。

另外,为了解决学生提出的关于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的疑问,我们重点品读了“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这段话我们经过了反反复复的阅读和品读,让一部分孩子通过谈体会的方式说出对文字的理解。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只剩下”“忠心耿耿”“小心翼翼”“滋润”“干涸”等词语,让孩子在反复的阅读中进一步理解树的不可替代性。当然,在文章的末尾我认为自己还有些可以改善的地方,就是适当补充些其它国家对待树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树是城市的不可替代的标识的无奈和城市已经面目全非的沉痛。

本文在末尾补充了时事性新闻,关于“南京无桐”的一则新闻报道。这种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把感受带入生活,得知作者的担心在生活中确实正在发生。我设计了一个信件的形式让学生给有关部门写信反映问题并说出自己对该事件的感受。这种设计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在有感而发时学以致用,又实际解决问题,从课文走入生活。另外附带着巩固了写信的格式复习。

教而不学则罔,学而不传授学习方法,学生就不懂得如何阅读,不懂得文字的魅力和奥妙。就更谈不上被美丽不老的中文深深吸引。张因若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尽量再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反复阅读,因为读书百遍,学生便更能爱读,会读,乐读。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

作者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的现象,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

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服饰和商品„„这些相同的标识让人茫然无措,“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但是,“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作者用这句话自然过渡,转到对“标识”的正面描写。作者发现唯有那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为人们指明通往故乡的路。雨丝作者发出由衷的感慨,树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将成为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馈赠,无法到处挪移。

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人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会树对于城市的重要性。3.通过学习本文,增强我们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会树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会树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一)交流学案,整体感知

1.学生浏览课文和学案。

2.借助学案交流自读自学情况。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案交流,了解学情,实现“三不讲”,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讨论互助,提出问题 1.小组交流问题,上黑板提出问题。2.全班梳理主问题。

【设计意图】本学期在引导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问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从“为什么不”“还可能怎样”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提问。借助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品味课文。

(三)对话交流,深度阅读

1.阅读指导。

(1)出示几张城市的图片,让学生自读1-6自然段,找出作者对现代城市的感受。*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更让你茫然无措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读——找:通过读,找关键词和句子的方法,谈谈城市带给作者怎样的心理感受?又带给我们哪些阅读体会呢?】

(2)阅读提示:寻找表示心情的形容词和描写城市特征的关键词。2.独立阅读。3.对话交流:(1)预设: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使你觉得眼前的一切早已似曾相识。„„更让你茫然无措 *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找不到回家的路。

*你会发现,这一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它们彼此之间竟然是如此相像。*„„都像是你所在的那个城市的“克隆”兄弟。(意思相近即可。)(2)教师小结、过渡。

总结城市特点:雷同,相似。带给人的感觉:茫然无措,迷失。

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树的图片,让学生找到其对应的城市,引出“树是城市的标识”的主问题。

思考:为什么说“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树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4.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小组上黑板划勾,教师选两个重点问题进行询问)【设计意图】“阅读指导——独立阅读——对话交流——解决问题”的环节设计,符合学生探知的基本规律。“阅读指导中”渗透学法指点,“独立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对话交流”与“解决问题”既关注问题的解决,也重视语言的训练,讲究问题探究的层次性,注重内容的“感受”与“理解”,辅之以写法的“欣赏”及写作目的的“探究”与“评价”。

(四)读写结合,精讲提升(8分钟)引读:“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1.过渡。2.感情引读:

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3.随堂练笔:

出示图片,介绍“南京无桐”的新闻报道。引出话题:从“南京梧桐”到“南京无桐”,想必你所在的城市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你认为有关部门应听取民意,还是梧桐应该给建设让路?

以写信的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交流练笔。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分钟)

布置作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北京的标识——国槐。(2)进行一次爱护树木的行动。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后测题设计

1、在括号内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遒劲()

偌大()

圆冠榆()喀什()

......标识()

曲折()

婀娜()掳掠()......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格式:作者通过描写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的感情。

3、请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或段落,抄写下来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评价内容

(1)朗读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

(2)找出文中的两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好处。(3)作业。

2.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2)小组内评价。(3)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

城市的标识

树 不可替代 不可置换 城市灵魂 个性

七、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一文的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读是基础,思为主线”的人生中心教育课堂带来的乐趣。本文是一篇散文,侧重于抒发作者对“最后只剩下树来守护城市”的无奈和沉重。因此让学生充分朗读文章是必不可缺的环节。这也是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侧重的一个环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让学生采用自读、齐读、指读等方式反复阅读文章的抒情段落,再让学生倾诉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字词读出作者对这种现状的无奈,读出对树的依恋和喜爱,读出树对我们而言的重要性。

抓住了阅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也就一目了然。由此,我感到,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反复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从这节课中我得到这样几点体会:

1、导入要自然,注意和第一课时的衔接。

因为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而第一课时还留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如何让学生体会课文第一部分的作用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课文的第一部分花了大量笔墨写城市的雷同,看似与课题无关,但却是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反衬。因此我在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标识”的含义,并导入文章的主问题“树是城市唯一标识的理由”。

2、问题设计的针对性要强。

学生在第一课时经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提出了几个问题,在解决了关于课文第 一部分的问题后,第二课时我们的问题经过学生的归纳总结,被归纳成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为什么树是城市的唯一标识”。这样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这个问题来品读文章的相关段落,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的感情。

3、读是基础。

本文与以往学习的文章不同,是一篇寓意教深的散文,而且文章的结构看似

散漫,没有统一的线索。所以更需要学生反复品读体会,尤其是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真正的写作意图。但是这里所说的读并非只是停于流利通顺的朗读,而是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这一点要做到并不容易,它必须建立在充分和正确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基础之上,因此我在课堂上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先自读,谈初步的体会,再指读,听其他同学的感受。再指导个别学生体会个别字词的涵义,体会段落中个别句子的含义,这样在层层深入的理解上再反复品读,学生便自然而然读出了感情。

4、问题为主线。

正是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才更让学生有兴趣进

一步思索,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渴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问,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循循善诱,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文中找答案,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读能力。老师到底交给学生什么武器让他学会质疑?不能只对课文内容加以质疑。师生的问题需要进行整合。再变成两三个主要问题,要让问题给学生留够足够的思考空间。提出的问题要对学生有足够的思维的挑战。问题之间要有层层递进,有利于学生形成思维系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把零散的、点状的、孤立的思维提高到立体的、整体的思维。

5、脉络要清晰。

散文这种体裁是最难把握结构和作者的情感线索的。因此如何抓住作者的感 情线索就显得至关重要。

6、要掌握学生的年龄段特点,要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注重研究学生,找准提 问的起点。

好的课堂必定是学生感兴趣的课堂,而感兴趣的前提必定是能够挑战学生思维的教学设计,既能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辅佐下不知不觉赢得了这场思维的挑战,同时又能被充满魅力的中文感染和打动。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导向上多动脑子,在教法上认真探索,不断唤起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为了学生的幸福和成长,为了将优质的课堂更好得展现在学生面前,我还需要与学生携手共同成长和进步。

第四篇:《城市的标识》说课稿

《城市的标识》说课稿

《城市的标识》说课稿1

《城市的标识》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散文。学期初,在我梳理教材备课时,就被这篇课文所深深地吸引。作者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的现象,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城市特有的标识——树,说明了树是城市的标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珍爱、保护我们身边的树,同时唤起人们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其见解深邃而独到。

全文层次清晰,文笔优美,17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作者先从反面入手, 3、4、5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大厦和大楼、街道、人们的物质生活三个方面,用大量的笔墨罗列了现代文明带给城市的雷同现象,像 “多胞胎”,像“连体人”,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来写现代城市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力和灵性,为下文从正面写城市的标识——树,做好了准备。这一部分里有一个重点句,即“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城市间的雷同,描写中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于是,作者在这一部分的结尾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这里的“迷失”更有在物质生活中迷失心灵的含义。

但是“第二天天亮时分,你终于在楼角那儿,从太阳升起来的方向,发现了一棵树。”作者用这句话自然过渡,转到对“标识”的正面描写。作者发现唯有城市的树,如高扬的旗帜和火炬,为人们指明通往故乡的路。

第二部分(7-14自然段)充分表达了树是城市的标识这一观点,对生长在不同地域,千姿百态的树做了生动、细腻的描写。如:香樟树立于江南,是杭州市的标识;蔚为壮观的法国梧桐是南京、上海的标识;婀娜苗条的椰树是海口的标识等等。因为作者张抗抗是杭州人,所以她重点描写了香樟树,让我们在欣赏香樟树王者风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15-17自然段)点明了主题,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树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城市仅存的个性。因为一切现代文明的产物都可以被复制,而树有它特定的地理环境,它身上散发的是生命的活力与温情,是现代物质文明不能吞噬的。所以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了整篇文章的中心:“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但它又是那样的厚重,以至于你一个人根本无法承重,无法不为此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在神色匆匆、人云亦云、日益趋同的今天,什么能成就我们的灵魂?这需要我们深思。

作者不同于以往一些呼吁环保的`文章,以专家的口吻和姿态,高高在上地批判现实、陈述环保,而是用第二人称“你”,在现实中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用平凡却不失深刻、宁静中充满哲理的语言,在娓娓倾诉中展开了彼此的心灵对话,读来倍感亲切。

《城市的标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珍惜”中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城市现状的理性思考,表达了树是城市的标识,提醒和号召人们要自觉珍爱、保护我们身边的树及生存环境,使之与人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有较强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能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来理解感悟作者的独特感受。小学高段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抓住词、句、段进行积累,理解,感悟其表达的效果。本课的部分词句,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学生具有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的能力,学习本课正是培养学生此项技能的有效契机。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和课标的把握,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读准“识、模”等多音字和词语,积累“遒劲伸展、婀娜苗条、挺拔苍劲、玲珑精致”等好词。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树是城市的标识。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4、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树的强烈愿望,增强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为什么作者要把树当成城市的标识。

难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去爱树的强烈愿望。

五、本课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质疑问难、品读感悟等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

六、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1、板书“城市”这个词语,让学生想象:当你看到“城市”这个词语,眼前会浮现什么样的情景。同时多媒体出示城市的繁华图片。

2、将课题补充完整—“城市的标识”。注意多音字“识”,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勾画本课的四字词语。然后请同学一起交流找到的四字词语。

2、整理学生划出的四字词,出示在大屏幕,让学生边读边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第一组(描写城市):如此相像似曾相识大同小异一模一样

第二组(描写树):遒劲伸展婀娜苗条玲珑精致秀气坚韧

[此环节让学生说出词语分类的依据,区分了课文的前两部分内容,将词语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有机结合,学生不仅积累了好词,而且轻而易举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为后面的阅读教学做好了铺垫。]

(三)结合句子,畅谈体会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把感触深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并交流读书感受。

教师在评价中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发表感想。引导学生从建筑、街道、物质生活三个方面来理解,抓住“连体人”“多胞胎”“克隆”“复制”等词语体会城市的雷同,抓住重点句子: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成一个连体人,由此体会城市的雷同和作者的讽刺意味,发表自己的感想。

第五篇: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原题 及答案

2005年注册规划师-实务试题与参考参考答案

试题一:(15′)

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主导风向东北风,主城区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个核心为A,E组团;三副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

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3.道路交通:增建告诉公路出入口3,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4.工业布局:规划4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B组团安排物流中心.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试指出上述规划中不合理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5分)

1.总体布局结构为“二主、三副”不合理,(E组团没有成为核心组团的条件)。3分

2.没有新增加高速公路出入口3的必要。2分

3.城市快速路系统设置不合理。2分

4.E组团与A组团之间只有一条城市主干道不合理。2分

5.在上风上水方向(1.5分)的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水泥厂选址不当(1.5分)。3分

6.污水厂1在水厂3上游(1.5分)选址不当,污水厂数量偏多(1.5分)3分

试题二(15分)

图为某市25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该市的东,南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公里,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公里.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绿带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三区片,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请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及其理由.参考答案:(15′)

1、在南北城区尚有空闲建设用地的情况下(1分),不宜跨越高速公路和铁路发展东组团(2分)。(3分)

2、南北城区功能划分不尽合理(2分),会产生上下班的交通问题(2分)。(4分)

3、规划布局没有充分考虑火车站的客运功能(2分),主要居住用地远离火车站(2分)。(4分)

4、南北城区之间联系的道路偏少。(2分)

5、度假村A不应该安排在行洪区内。(2分)试题三:(10′)

图为我国南方近郊的一块多边形用地,面积约80公顷,周边为已建城市主,次干路,按照分区规划的要求,应将其规划为一个可容纳4.0万人左右,分设为三个居住小区的居住区,并附设城市公共加油站一处(用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规划设计人员据此结合居住区配套公建的分布,小区公建和住宅组团,绿地系统,道路系统等的综合布置进行研究,提出了如图所示的居住区和小区主路的路网结构规划方案及城市公共加油站的选址.试评析该规划及选址方案的主要优缺点.(提示:不涉及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和转弯半径)

试题四:(15′)

图为某市一个居住区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平方米,规划住宅户数800户,人口约3000人.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根据当地规划条件要求,住宅建筑均为5层,层高2.8米,日照系数不少于1.4.该规划方案布置了12幢住宅楼及物流管理和商业建筑;结合组团出入口安排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并有市政工程和环卫设施配套.评析该方案,具体指出方案的主要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参考答案:(15′)

1、在出入口附近设停车场,地面与地下停车结合。(2分)

2、步行系统较好。(2分)

3、中心绿带与住宅相连,方便居民使用。(2分)

4、住宅建筑朝向好。(2分)

5、东入口人车有干扰。(2分)

6、西南角和东南角两组住宅建筑的间距不足。(3分)

7、住宅建筑布置较呆板。(2分)

试题五:(15′)

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公顷,规划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带状布置,地块内现状无保留 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公建面积12万平方米,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西侧,南侧为城市河流,沿河建设有城市绿带公园;东北侧和东南侧临城市主干路,主干路和主干路交*口规划为立交,东北侧主干路下敷设地铁交通线路,并在规划范围内设车站.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设计条件: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的控制指标;3.建筑后退要求及间距规定;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政公共设施及竖向设计要求;

5.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

参考答案:

1、补充建筑限高条件(2)

2、注重环境和景观的设计(2),处理好与沿河城市绿带公园的关系(1)及与立交桥的关系(1)。

3、补充绿地率(2)和绿线要求。(2)

4、解决好地块出入口方位(2);满足停车场设置要求(1)。

5、明确地铁出入口位置(2)。

试题六:(15′)

某北城市拟在市中心地段新建一集公寓,办公,宾馆,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用地朝向为南偏东13°,用地四情况如下:

东侧为城市支路,道路红线宽度20米,退红线设10米宽绿带;南侧为城市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30米,退红线设15米宽绿带;北侧为现状居民区,全部为6层砖混住宅;西侧为现状办公楼.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低层,多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5米;2.高层建筑退绿线不少于15米;3.建筑高度100米;4.绿地率不少于15%;

5.停车车位:按照规范要求;

6.日照要求:板式建筑间距系数为1.51,塔式建筑间距为遮挡面面宽的1.2倍.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详见附图.请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及规划管理部门的规划设计条件提出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参考答案:(15′)

1、新建建筑南侧未满足设置15M绿化带的要求。(2分)

2、不应该占用绿化带布置机动车停车场。(2分)

3、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消防车道。(2分)

4、高层办公楼与高层公寓之间的间距不符合消防要求。(2分)

5、高层公寓、宾馆裙房距北侧住宅之间的间距不足。(2分)

6、高层建筑下部全部被裙房包围,应该有部分高层外墙直接垂直落地(2分),并应该有直接对外出入口(1分)。(3分)试题七:(15′)

某市新建一处占地80公顷的公园,现已初具规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该园管理工作,拟在公园总体规划已确定的管理用房位置,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要求兴建一懂三层办公管理用房,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同意该项申请,并核发建筑工程许可证。

该工程建设期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名执法人员,到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该项工程正在砌四层墙体,有的已砌到了2米多高,与此同时,还发现该工程擅自增建了一层地下室,并且还在该楼的每个房间内增设了一个卫生间,为此执法人员当即找到了该工程的主管负责人和单位法人,在核对、查清事实后,发出了停工通知书,责令该工程立即停工,听候处理。

试问:

1、该工程被查令立即停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2、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擅自改变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擅自改变标准、设计图纸)(2分)

2、自行增加层数(扩大面积)(2分)

3、擅自增加卫生间,改变建筑使用性质(2分)

4、已构成违法建设(2分)

5、拆除第四层墙体(1.5)和增设的卫生间(1.5分)

6、对地下室依法罚款后(1分)补办审批手续(1)

7、对工程主要负责人建议给予行政处分(1分)

下载《城市的标识》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的标识》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001 东莞市发布城市形象标识及城市宣传语

    东莞市发布城市形象标识及城市宣传语 2011年4月13日,由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形象论坛暨东莞......

    城市的标识 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作品,详尽地描述了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已越来越雷同的现象,赞美了树——城市特有的标志。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通......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 《城市的标识》教学反思1 作者围绕“标识”,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城市的雷同致使城市失去了它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力和灵性,为下文写“树”是城市唯一......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城市的标识》是北师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珍惜”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当代作家张抗抗的一篇散文。文章篇幅较长,通过对城......

    《城市的标识》的教学反思

    【1】教学《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时,我在导入设计上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理解课题作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环节我重视了课前开放,做到了......

    2012年注册城市规划师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2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实务》真题试卷 问答题 1、A市为某省一地级市,地处该省最发达地区与内陆山区的缓冲地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邻近的B市、C市共同构......

    稻草人阅读题及答案[共5篇]

    1、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围绕线索分别写了哪些内容?(4分) 参考答案:本文以“我”对稻草人的喜爱为线索,写稻草人的出征、稻草人的形态和使命、农人用稻草人看管庄稼的原因。 2、从修......

    《昆虫记》阅读题及答案(共5则)

    《昆虫记》阅读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 1、(法)国著名科学家(法布尔)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