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阅读理解答案素材
一、《春》
阅读第6自然段: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 图,作者抓住了 的、的特点。从 写到人,由近写到。
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是承上句像 的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3.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___、__、的特点。
春雨 春雨 细密 轻盈 物 远2.春雨 花针 3.细且密 细且亮 细且飘忽(柔)
4、仔细阅读课文,抓住感情线索,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是、、。绘春部分写了几副图画。
盼春、绘春、赞春;五幅
5、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偷偷地”“钻”把小草拟人化了,好像小孩子玩捉迷藏一样,不期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而且“钻”字还透露出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一句先说春风“像母亲的手”,是比喻;又顺着说它能“抚摸”,是拟人。这个句子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使用,写出了春风怎样的特点?
6、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和柔情。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写出了春天的。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写出了春天的。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写出了春天的。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的生长过程,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春》阅读理解答案:
1.第三自然段中那些词突出了春草的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软绵绵,又嫩又绿,生机勃勃
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对春天的盼望实现后的激动心情,对眼前生机勃 勃 景象的到来的欢喜之情
2.作者写春花是从那些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个方面的特征?
2、种类,数量,颜色,香味
突出了春花的种类、数量繁多,颜色各异,香气袭人
3.作者写春花花色艳、品种多,可用成语 来概括。
3、五花八门
4.做这些春花中续写的句子是()。
5.文中写春花是 描写,写蜜蜂是 描写。
6.文中的“你”指()。“我”指()。
6、是第四段的?你:一种花;我:另一种花
7.文中第五自然段的动词有哪些?
7、抚摸着,翻,混着,酝酿,安,卖弄,唱出,应和着,响
8.请分别写出描绘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的诗句。
8、风:咏柳的那句
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那句
雨:春夜喜雨
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二篇:理解话题素材
理解话题素材
思路
人们都渴望别人的理解 理解需要沟通
理解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相互的 理解是一种宽容 理解的基础是尊重
理解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友谊更加牢固 理解不是单纯的原谅和一味的放纵 理解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名言
其实,爱和理解并不能使人原谅,而只是使人容忍———对事实表示无可奈何的承认和接受。———周国平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爱因斯坦
除非你理解世上最令人发笑的趣事,否则你便不能解决最为棘手的难题。———丘吉尔
有时候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只有读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高尔基
我不能相信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萨特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所无法占有的。———歌德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爱迪生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居里夫人 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怎样思想,要比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如何行动更为重要。———伏尔泰
理解还是很有用的!如果你不理解,你就得不到什么。———罗曼·罗兰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富兰克林
人与人之间,原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惟有理解是化解隔膜为知己,消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赫尔利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特色之一。———池田大作
应该“理解”,必须“理解”,人类最高尚的目的就是:理解一切。革命的捷径也是:理解一切。———莫兰黛
有些人为了生计而不去理解某些事情,要让他们理解这些事情是很难的。———厄普顿·辛克莱
解释和理解是两个不同但又互为补充的认识手段。———科恩 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的土壤。———佚名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最孤寂的,每个人都渴望理解。———佚名
经典素材 卡耐基挨骂
(理解意味着宽容)
理解意味宽容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理解的一大妙用就是它还能化干戈为玉帛。
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住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理解可以打破人们之间的阻隔,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给对方一个痛哭的机会(理解就是心灵相通)
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
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
据说,戴安娜虽出身富家,却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她经常说自己笨得像牛,智商不高。但这个故事让我们相信戴安娜一句贴心的话,足以让埃利受益一生。
“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理解造就科学大师)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生气,她找到老师理论。但是,她得到的答复是:“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不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我们今天还处于黑暗之中。
朱德为母亲分忧(要理解父母)
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她总是天没亮就起床,把饭煮熟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朱德看到母亲这样整日劳碌着,从四五岁开始就在旁边帮忙。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朱德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从学堂回家,看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时,朱德便一声不响地把书包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季节,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作。
他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是很累人的。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尽力去做。一个秋天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的饭,收拾完厨房,又忙了半天。等一切忙完,已经是深夜了,她看到水缸空了,就打算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水缸是满满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母亲终于发现是朱德趁天不亮挑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双肩分担了母亲的负担。
伽利略与车夫
(真理要得到世人的理解需要时间)
据说,有一回,伽利略为了节约钱,搭了一辆拉橄榄油的车从比萨去佛罗伦萨。在车上伽利略一路跟车夫聊天,车夫一出口就是赚钱,而伽利略一出口就是他的数学计算。他俩越谈越糟糕,最后两个人干脆谁也不说话。车夫在想他这一车橄榄油能挣多少钱,伽利略在看着车夫装橄榄油的桶发呆。伽利略很想算出桶的容积,这些桶的容积应该怎样算呢?他想这些桶几乎都是圆柱体,那么要求出桶的容积,看来只能用桶的底面积乘以桶的高度。伽利略于是目测了一下桶的高度和直径,一下子他便把这些桶的容积算了出来。
“你每桶橄榄油是300公升?”“你怎么知道的?”
伽利略便认真地给车夫讲解起计算公式来,无论伽利略怎样耐心地解释,车夫还是听不懂。听不懂还不要紧,重要的是听不懂的车夫还认为伽利略是在利用巫术。结果死活也不敢收伽利略付给的钱。
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天文科学家。但他由于宣传科学,屡遭罗马教廷的残酷迫害,被罗马教廷判决终身监禁。后来,伽利略在满目凄凉和贫病交加中,在监禁地佛罗伦萨含冤去世,终年78岁。释鹿得人
(理解就是推己及人)
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小鹿便应和,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两只鹿撒腿跑进林子里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把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突然他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
王野罢官
(理解会使人如释重负)
南宋理宗淳祐元年,两浙转运判官王野被别人诽谤诬陷。结果,他就被罢了官。于是,他回到了老家。王野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他怕母亲难过,担心,就谎称自己是要调到别的地方任职,想以此来让母亲高兴高兴。不料,他的母亲早就猜出来了。母亲说:“你罢官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当初你父亲就是因为直言敢谏,触犯了当权者,被贬官流放的。现在你又是这样,我其实很高兴,因为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好传统。这有什么好隐瞒的?”
王野就非常感激母亲的理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意林故事
知子者莫若父
我国有位著名作家,中学时数学成绩竟得过零分;一位杰出数学家,却因讷于言语而不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浙江海宁曾有过一位农家女孩,上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发现,她对任何乐曲能“过耳不忘”,只要听一遍,就能当即在风琴上演奏,而她在这之前没有得到过任何音乐训练,但她的学习成绩却很普通。我有一位朋友,他可称得上是一位语言大师、社交天才,但他的乐感差得惊人,哼一句最熟悉的歌词,也总是五音不全。人的智力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组合而成的,而性格、兴趣、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则更是七彩纷呈,难辨高下。作为父母,必须努力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其优势与弱点,这是成功教育的甚础。
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势,不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许多父母容易犯下的大错,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势的确认,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确认自己的优势是人的“精神生长点”。称职的父母必须独具慧眼,把握孩子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
知音难觅乎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钟子期和俞伯牙是难得的知音。但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十分不幸的是,某一天钟子期仙逝了,俞伯牙自是伤心不已。伯牙长叹:“天下再无知音!”从此每天操琴于子期墓前,但奏《高山流水》,不再过问世间事。这自然引起俞伯牙老婆的不满。
俞伯牙心想妇人之见,实在俗不可耐,同床共枕几十载,却还不及楚人钟子期理解他,一个能达到心灵共鸣的知音岂是易得?
某日,伯牙和往常一样到子期墓前,忽然看到老婆追将过来,不禁摇头喟叹:“天下之大,知音却难觅啊!” 老婆这次却未数落他,只走到伯牙面前,取过他手中的琴,端坐下来。伯牙疑惑地看着她,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未见过妻子奏琴,也未听她谈琴,不知这回葫芦里卖什么药?
却见她已经开始弹奏,正是《高山流水》,他无数次弹给子期听的曲子!他不曾知道妻子的琴艺竟是如此之高,远在自己之上!时而玉拨金鸣,如大江东去,万马奔腾;时而灵动婉约,如小桥流水,燕过柳梢。一曲奏罢,万籁俱寂。良久,夫人开口:“天下不只一个钟子期,也不只一个俞伯牙。所谓知音难觅,是自己的心难觅。”
伯牙颓然坐下:常慨叹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又何曾尝试过去理解别人?所谓知音,存乎一心之间也。
0的争论
意想不到,一个小小的“0”,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化学家在书中写道:“O是氧的化学元素符号。没有氧就没有生命,O是一切生物的命根子!”
数学家摇头晃脑道:“非也,非也。0怎么会是氧?它明明是什么都没有的0!一切从0开始,没有0就没有一切。”
英语教师听了,连连说:“NO,NO。它明明是O、P、Q的O。没有O,就没有OK。没有OK,世界就失去了诗意。”
长跑运动员对0发表一番新颖的见解:“它是我的跑道呀。我天天踏着它前进,任何一个运动场里,都躺着一个巨大的‘0’!
长跑运动员的话,引出天文学家的一席高论:“不,不。在我看来,‘0’象征着地球的‘跑道’!春往秋来,一寒一暑,地球绕太阳公转,在浩瀚的太空中画了一个‘0’。”
几何学家发言了:“在几何学上,‘0’叫椭圆。任何圆,除了从正上方观看之外,从其他角度看过去都成了一个椭圆!正像原子核外的电子轨道是圆形的,可是画家们总是把它画成椭圆形。”
争吵声传入作曲家的耳朵。他正在构思一首小夜曲,而嘈杂的声音使他无法静下心来创作。“在我看来,‘0’是休止符!”
作曲家的话给这场“马拉松”争论画上了休止符。从此鸦雀无声。
理解不是纵容
每当玛瑞塔上学前,玛丽总会叹口气:“我的女儿居然穿成这副德性。”她身上穿着她爸那件旧T恤,那条牛仔裤更是惨不忍睹,低腰,裤身紧得像包粽子;她走路时,裤管上的须须便在后面拖呀拖的。
这是年轻人最流行的打扮。虽然玛丽小时候曾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穷得没钱买衣服,也没穿得这么邋遢过。
然而有一天,玛丽突然像是听到上帝的话:“女儿出门时,你都对她说什么?‘我女儿居然穿成这副德性。’你看过其他的女孩穿成什么样子吗?何不亲自去瞧瞧呢。”
玛丽去接女儿,发现穿得比她女儿更“惊世骇俗”的大有人在。于是,玛丽向玛瑞塔表示,也许她对“牛仔裤事件”反应过度了些:“现在起,你去上学或和朋友出去玩,爱穿什么随你的意,我不过问。不过你跟我一起上教堂,逛街,或拜访长辈时,你得要乖乖地穿些像样点的衣服。”
玛丽继续说:“这样做你只需让步百分之一,我却得退百分之九十五,你说谁比较划算?”
玛瑞塔眼睛一亮。母女俩达成了妥协。
从此之后,玛丽每早快快乐乐送玛瑞塔出门,对她的衣服不再啰嗦半句,而玛瑞塔和玛丽一起出门时,也都是衣着整齐大方。
苦似良药的严格和无限宽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理解之后,还须尊重
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之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大象。他们的父母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母亲挽着父亲的手。卖票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母亲的头垂得低低的。
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格。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直视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我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着,泪水忽然滑落在他的脸颊。
一枝钢笔
北京有一位丁蓉老师,几十年前他的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当时他没有厌恶,没有指责,而是掏钱买了一枝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枝钢笔送给你,我知道人家的东西你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地送回去。”几十年后这位小有成绩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老师的面前说:“没有丁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我们无须讳言这样一个事实,当学生崇拜你时,你讲十分课,他能听进十分,当他对你反感时,你讲得天花乱坠他也充耳不闻。理解不需要雕饰,理解不需要炉火纯青,理解需要坦诚,理解是春的交融。信任就是理解的一种。
当然,理解不是放纵,在老师理解信任学生的基础上,长辈对晚辈有把握的等待,有结果的期望。老师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自我反思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空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从而体现出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应用与创新
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
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对父母的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的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也许这位母亲觉得自己“委屈”,女儿太不理解自己。造成女儿如此“薄情”的,也许正是这位母亲自己。
不可否认,这位母亲确实对女儿是一片爱心,确实是辛辛苦苦。但问题是,你的这份爱心让孩子体验到了吗?你的这份辛劳让孩子理解了吗?如果你总是对孩子不吭不响,默默地做着“无名英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认识到这种不平凡中的伟大呢?又怎么能让他们对养育自己的亲人产生敬爱的情感呢?
有位女孩,总是满怀深情地谈起她的母亲,虽然有很多事自己还不懂,但母亲却老跟她讲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怎么忙?怎么累?让她从小就知道理解父母的辛劳,所以这位女孩自幼年起就比别的孩子懂事。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是,父母投入感情绝不是为了让孩子与自己的感情距离越拉越大。因此,为了以爱心唤起爱心而不是换得伤心,请父母们也要学会宣传“推销”自己吧!
理解就在你身边
人人都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是不明白理解是相互的。
早上正值上班高峰期,人多、车多、路挤。骑自行车的,人刮着你,你刮着别人,人撞到你,你撞到别人,这并不稀奇。这时候,你撞了别人,会不会向人道声“对不起”呢,如果撞伤了别人,会不会马上喊人救治?别人撞了你,你是开口先骂,不依不饶,还是在别人的“对不起”中,道一声“没关系”,然后微笑着说“再见”,继续赶路?假如你被人撞伤了,是体谅别人的无意,还是得理不让人,甚至胡搅蛮缠,条件提了一大堆,还觉得不满足?乘坐公共汽车,别人挤了你的坐,或者撞了你一下,你是不是能不去理会,还是一撞就跳,恶语伤人?
上街买东西,正遇人多排队,假如别人插队,你是耐心地询问他是否有急事,然后决定是让步还是劝服还是连讥讽带挖苦,直至引起口角?,乘火车旅行,假如你率先登车,是把你的行李舒适、宽松地摊在行李架上,还是尽管行李架空荡荡,也按规定位置排好行李?假如有人上车晚了,行李架上没了位置,你能不能主动靠紧你的行李,挤出空位,方便他人?还是对人的难处熟视无睹,装糊涂?
如此等等,相互体谅一下,所有的不愉快岂不都烟消云散了? 与其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还不如从自己出发,先理解一下别人
架起心灵的桥梁
曾经因为妈妈的喋喋不休而倍感厌烦,出言不敬;曾经因为老师的严厉批评而深感羞耻,怀恨在心;曾经因为朋友的一时冲动而翻脸断交,誓不两立;曾经因为陌生人的一不小心而怒火中烧,大骂出口 的确,生活之中存在着太多的误会与鲁莽。人的心灵就好比河流的两岸,中间隔着浩浩流淌的河水,而河的两岸则是永远平行地延伸,不接触,不相交。然而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人的心灵需要彼此沟通,就好比河的两岸需要架起桥梁,才能越过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
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理解;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默契;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快乐。心灵的桥梁,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是灵魂共舞的纽带,是美的连接,是爱的永恒。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家人的理解给了他战胜洪魔的决心与勇气;岳飞抗金,征战沙场,生死未卜,是老母亲的理解给了他精忠抱国的豪情与正气;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失去了感知大千世界的窗口,长年累月与黑暗为伴,是老师安妮的理解给了她生存的信念与希望;一位黄土高原上的半百老者,为了追求人体美的崇高艺术,忍受了无数的鄙视与误会,是妻子的理解给了他追求艺术的执着与坚韧。
是啊,理解能够使已死的东西复活,理解能够使丑陋的东西发出迷人的光彩。试想,这个世界若没有了理解,也许整个宇宙都会窒息。
爱与恨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感情,但是,倘若没有了心灵的桥梁,或许你在爱恨面前就会感到茫然。一对分了手的恋人,若干年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了。她对他说:“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恨着你!”听了这句话,他会怎样?如若他不理解这种恨,或许他会冷冷一笑,丢下一句“你恨吧,我不在乎!”然后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但是,如果他与她之间有一座心的桥梁,那么他应该懂得,这种恨却正是一种爱的表现。试想,一个毫不在乎对方的人,必定早将他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会存在什么恨?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理解是什么?
理解是风,吹散战争前那一曾硝烟弥漫的纱幕; 理解是雨,点滴在手蒙蔽的心灵上,涤去尘埃。
理解是风也芭,雨亦罢,亦或许是……然而它是亘古不变的,是必不可少的,是修身养心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人生的无奈,抱怨生活的艰辛,但事实并非如此。“.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淘渊明,在世俗的黑暗,官场的迂腐下,照样活出了自己想要的空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选择了一片世外桃源,有着一段绚丽的闲情逸趣。李白亦如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放荡不羁,他豪迈,但他明白,他理解生活的真谛。理解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人与生活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更需要理解。妈妈的辛苦操劳你理解了吗?曾经,你是否因为母亲的一句严厉批评而摔门而出?然而你又是否注意母亲双鬓那日渐增多的白发,额头上日益突显的皱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又有哪个母亲是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呢!见微知著,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渗透着丝丝爱意,然而我们总是看不见,看不见那颗关爱的心,看不见那辛酸的泪,看不见……母亲理解你,那你是否又理解她呢?
朋友之间亦需要理解。我们往往拥有很大的朋友圈,但患难与共的又有几个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若是真心,若是理解,又何须在乎时间的长短呢?理解是维持友谊的基础,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共同前进,让友谊天长地久。当你的朋友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伤了你,你会翻脸不认人吗?当你与朋友因为一个误会而不合时,你会理解她吗?或许是,或许不是吧……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开起理解之花,多一份关爱;展开理解之云,多一份温暖
内心深处那一份理解
理解是一种品味,是对内心的诠释,是对心灵的呼唤; 理解就像是品茶,品出了苦尽甘来的甘甜;
理解就像是一团温火,将寒冷已久的心灵一点一点地融化。
他站在金黄色的葵花地里,耳边的风呼啸而过,风一直往前行使。即使被一片片的葵花叶割得支离破碎,但它还是向前进。于是,他找到了生命的真谛。可那个时代,那样的人们能够理解他吗?他就像是蒙着眼睛寻找追逐着那早已坠落的太阳的孩子般,毫无依靠。他用手中的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然而,百年后,他的作品却广传与世界各地。他终于被世人所理解,尊敬。凡高,这一份迟到的理解,你接受吗?
当年,俞伯牙和钟子期的默契,令人感叹。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而子期的死,伯牙亦受打击,于是摔碎凤尾琴,以祭子期。原来,相互了解的两个人,内心的那份友谊是这多么深厚,令世人称赞。
理解,能给人温暖;理解,能融洽感情;理解,能解除痛苦;理解,能净化心灵。赵国这一小国,竟出得如此两将。
当年相如不畏秦王的暴力,依然出使秦国。令秦王没有攻赵的借口。回国后,官拜廉颇之上,廉颇却心生不满,若没有相如的理解,何来赵国的强盛,若没有廉颇对相如的理解,负荆请罪,又何来将相的团结。于是,我们看到了相互理解也是一种团结,一种力量。一份理解,是以造就一个旷世奇才。
苏轼对仕途坎坷,曾一度忧虑,然而,最终他选择了赤壁,赤壁亦成全了他。他理解了人生的真谛,毅然走出黑暗的官场,去理解赤壁,去理解他的那一片天,那一片地。于是,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豁达。
理解是一泓清泉,唤醒干渴已久的人们,里就是一杯酽茶,苦尽甘来总是甜。所以,敞开你的心扉,让自己去理解别人,也让别人理解自己。
我们需要理解
现现代代社社会会,已已进进入入了了地地球球村村时时代代,信信息息爆爆炸炸,人人们们的的交交往往非非常常方方便便快快捷捷,在人国有在这这样样的的一一个个多多元元的的社社会会中中,人与与人人之之间间,国与与国国之之间间存存在在着着巨巨大大差差异异,有不不同同的有因只的宗宗教教信信仰仰,有不不同同的的生生活活方方式式乃乃至至不不同同的的社社会会制制度度。因此此我我们们需需要要理理解解,只有有理理解解,才才能能消消除除隔隔阂阂、、歧歧见见,才才能能走走向向沟沟通通、、团团结结。
“泰山不辞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我们要有泰山一样的沉稳,有江海一样的胸襟。要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那样去理解别人,什么狡猾、自私、阴险、虚伪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承爱,这样才显得我们的伟大、宽阔、坚毅、刚强。
春秋时鲍叔牙理解了管仲的自私,也理解了管仲的贪生怕死,向齐桓公举荐管仲做了自己的上司,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因为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解,才有了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
因为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猜忌,才有了汉以后时代文化的衰颓。
因为理解,才有了连战的“破冰之旅”,才有了宋楚瑜的“搭桥之旅”,才有了两岸党主席的亲切会谈,才有了两岸关系新时代的到来。尽管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人,在这个前提下,什么都可以理解。
社会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经历的人都要相互理解。父母要理解子女,才能消除代沟;老师要理解学生,才能消除隔膜;上司要理解下属,才能凝聚人心。
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反面的例子 :
因为慈禧太后不理解康梁的戊戌变化,才导致外族入侵,内乱纷乘的局面的出现。
因为蒋介奇不理解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的方案,才能三年残酷的解放战争的发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革的十年浩劫时期,社会充满了猜忌,全然不知理解,种几分自留地,上街卖一担蔬菜被斥责为自私自利;穿一件花衣服,唱几曲民歌,被批评为有资产阶级情调。当时,生产、生活方式极端单一化,因为不能理解而导致朋友疏远、亲人反目的悲剧比比皆是。
深邃的天空,能理解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能理解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
当今时代,人们更习惯于追求生活的个性化、自由化,这更要求我们加强理解,用理解消除仇恨,用理解加深友情。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理解,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没有猜忌,没有怨恨,没有战争的美好人间。
第三篇:写作素材——春
春天是个魔术师,谁比她更神奇,谁比她更美丽,她用魔杖拍拍天空的脸庞,天空顿时露出了笑颜,明媚的阳光给云朵镶上金边,她用魔杖碰碰大山的肩膀,群山马上睁开惺松的睡眼,脱去灰色的冬装,换上鲜艳的衣裳,她用魔杖点点大地的胸膛,花儿草儿赶紧钻出被子,仰着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她用魔杖敲敲河流的琴弦,河流立刻发出优美的潺潺,情不自禁唱出心中的喜悦, 春来了!春来了!到处都在唱着春天的歌。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想针见一样细,像线一样长,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想针见一样细,像线一样长,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麦田,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丝一样轻,想针见一样细,像线一样长, 像筛子筛过一样密密地向大地飞洒着。
春晨瑕想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生物在春晨中醒来,展示着生命的可贵、诱人。
春晨点染心中的希望,激发着人生的热情。
春光明媚
自然世界此刻是如此的美丽:到处放射着明媚的阳光,到处炫耀着五颜的色彩,到处飞扬着悦耳的鸟叫虫鸣,到处飘荡着令人陶醉的香气。这是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到处是郊游踏青的人群,有老年人的慈爱满意,有情人的欢乐开怀,有孩子的天真笑容。恍忽间明白:春光明媚的春天之所以如此的美,是因为它让人的心情在此刻绽放。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
春是活泼的、春是狂热的、春是姿意生长的、春是年青旺盛的。
春天到处是人们辛勤的影子,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播种着他们的坚定的信念和永远不变的希望,播种着真执的情和无私的爱。
没有春的万紫千红?哪来秋的硕果累累?
春夜沉思
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
月光如水平静柔和。
我心如这月光,平静柔和。
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
①春光、春风
三月半的某天,太阳忽然开始爱擦擦这儿,洗洗那儿,把山山水水擦洗得明明绿绿,光光亮亮。小溪发条条潺潺的请柬以游鱼,游鱼邀长长飘荡的水藻以柳岸,柳岸搂款摆细腰的青草
以微风,微风妙填一阕蝶恋花以园林。园林呵园林,园林之中,春风顺着入射的喷泉,不断地喷来,喷来,喷向人家喷向墙,喷入墙内喷入瓦。罗春《三月册:春》
“春风又绿江南岸”,我要赶在春风之前,仔细观察她是如何染绿了江南岸的。她用笔轻巧而隐蔽,三天、两天,甚至每天每天,江南岸的色调缓慢而迅速地递变,人们未及察觉,往往过了一个星期,才惊讶杨柳绿了,桃花红了,流光容易把人抛!我的青春早被流光抛去,只忙于捕捉那流光中瞬间消逝的早春天气了!吴冠中《大江南北》
②春的字音字形
“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贴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
爱。丰子恺《春》
③春的绿草花香
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烈烈的诗情。似乎春天突然给久久郁闷的人们一个朗朗的心情,突然给肃杀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
景。林斤澜《春风》
④春的特点、春光、与四季比较
不阴不晴的天气,乍寒乍暖的时节,一会儿是袭袭和风,一会儿是蒙蒙细雨,春是时哭时笑的,春是善于撒娇的。
春光如海,古人的比喻多妙,多恰当。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澎湃如潮的活力与生意。
春不象夏的沉郁,秋的肃穆,冬的死寂,它是一味活泼,一味热狂,一味生长与发展,春是年青的。苏雪林《青春》
⑤春雷、春花、春风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颗柳都吟出一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张晓风《春之怀古》
⑥春雨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是潮湿湿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更想入非非。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⑦春鸟
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岭。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铃,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弘线的,那么活泼俏俐的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俗世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的淡去,只觉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罗兰《声音的联想》
6、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的,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
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7、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空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苇边钻出来放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
8、当春间二三月,轻随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第四篇:作文素材宽容与理解
熠浪文学社作文素材
(一)宽容与理解
宽容是一种自信的力量,宽容是一种人生境界,宽容有利于社会和谐,宽容需要广博的胸襟,宽容有时比严苛的作用更大,宽容的氛围使人心情舒畅,宽容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宽容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一、名言
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曹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古语
惟德动天,惟宽容众。
———古语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古语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莎士比亚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宽容,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
———马修·阿诺德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安德鲁·马修斯
二、故事
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跟部队失去了联系。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艰难度日。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把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身上。又一次激战后,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第二天,他们得救了。
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是,我想我理解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未提及。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2、林肯一向以宽容为怀。在他当上总统后,南北战争爆发了,一开始北方处于劣势,让他终日不得安宁。随之而来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能力的鄙视,人们认为选举他当总统是犯下了大错,林肯则对所有鄙视他的人都报以宽容,在他人看来,那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的宽容,很没有尊严的宽容。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人们都渴望别人的理解,理解需要沟通,理解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相互的,理解是一种宽容。理解的基础是尊重,理解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友谊更加牢固,理解不是单纯的原谅和一味的放纵,理解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三、名言
有时候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只有读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
———高尔基
我不能相信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
———萨特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
———爱迪生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
———富兰克林
人与人之间,原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惟有理解是化解隔膜为知己,消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
———赫尔利
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的土壤。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最孤寂的,每个人都渴望理解。
四、故事
1、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她总是天没亮就起床,把饭煮熟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朱德看到母亲这样整日劳碌着,从四五岁开始就在旁边帮忙。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朱德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从学堂回家,看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时,朱德便一声不响地把书包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季节,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作。
他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是很累人的。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尽力去做。一个秋天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的饭,收拾完厨房,又忙了半天。等一切忙完,已经是深夜了,她看到水缸空了,就打算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水缸是满满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母亲终于发现是朱德趁天不亮挑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双肩分担了母亲的负担。
2、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之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大象。他们的父母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母亲挽着父亲的手。
卖票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售票员开出了价格。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母亲的头垂得低低的。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格。这人的钱显然不够。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直视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我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着,泪水忽然滑落在他的脸颊。
第五篇:友善、理解、沟通作文素材
友善、理解、沟通、科技与人文、网络与信息安全、尊严、爱国、个性、合作、平等、民主、义务与权利、功德。高考作文3篇 作文素材
评论文章至少一篇
友善
作文素材 名言: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一个温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话语,能使人忍受生活给他的许多磨难。——高尔基 温婉的怜恤来叩门,坚厚的铁门也开放。——莎士比亚 宽恕人家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莎士比亚 别骄傲,别怀恨,别不肯原谅人。——狄更斯
仁慈的气息永远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标记。——巴尔扎克
要知道,爱找别人阴暗面的人,自己也常常失掉光芒。——高尔基
我们既活着做人就必须造就我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凡事忍耐些。——泰戈尔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故事1 一天,太阳和风争论究竟谁比谁更有力量。风说:“你看下面那个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完后,便使劲儿向老人吹去,想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它越吹,老人将外套裹得越紧。后来,风累了,没力气再吹了。这时,太阳从云的背后走出来,将温暖的阳光撒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开始擦汗了,并把外套脱了下来。于是,太阳笑着对风说:“其实,友善所释放的温暖比强硬更有力量。”
故事2 在一次国会选举期间,美国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经常被一个记者如影随形地跟踪。因为此人效力的报纸与麦金利政见相左,他经常发表一些于其不利的报道。麦金利对这个人感到很是恼火,可内心倒是禁不住暗暗“钦佩”其攻击自己的那种执著劲儿。
一天,麦金利坐着马车去附近一个小镇演讲。天气异常阴冷,没走多远,麦金利就听见后面传来熟悉的咳嗽声,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正患感冒且衣着单薄的记者,坐着简陋的马车尾随而至。麦金利吩咐车夫停下,下车走到记者跟前,说:“年轻人,从你的座位上下来。”记者走下车,心想这个政敌报仇的时机到了。“拿着,”麦金利脱下自己的大衣递给记者,“这件大衣你穿上,坐进我的马车里去。”“可是,麦金利先生,”记者颇感意外地说,“我想你大概不知道我是谁。这次竞选我一直对你紧追不放,每次只要你一发表演说,我就会在报上骂你,我今天过来就是要尽我所能将你置于死地的。”“我知道,”麦金利微笑着说,“不管怎么说,你穿上这件衣服,先坐进那辆车里暖和暖和,等会儿你好打个漂亮仗。”结果,从那以后,这个记者再也没有发表过一篇诋毁麦金利的文章。
故事3 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时不时的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然后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面对家人的百般刁难,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计小怨,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化干戈为玉帛。正是因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让尧下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故事4 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
故事5 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胡佛,有一次飞回洛杉矶,在距地面九十多米高的空中,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幸亏他技术高超,飞机才奇迹般地着陆。胡佛立即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预料的,他驾驶的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却是喷气机用油。当他召见那个负责保养的机械工时,对方已吓得直哭。这时,胡佛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维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说:“为了证明你能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的飞机做维修工作。”从此,胡佛的飞机再也没有出过差错,那位马马虎虎的维修工也变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了。
高考作文
捡拾洒落的珍珠
友善是天使洒落在人间的珍珠,等待人们发现、捡拾。———题记
付出一滴水,你会拥有广阔无垠的海洋;付出一抹彩虹,你会拥有一个更美丽的世界;付出一缕清风,你会拥有一个惬意的夏天。友善,是你慷慨的付出。它会让你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哲人和暴君一起在历史舞台上走过,人们记住的是哲人的微笑,而不是暴君的凶残。因为哲人付出的是友善,而暴君显露的是狰狞。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会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会给你一副沮丧的脸。同样,你付出的是友善,得到的也会是友善。
周文王善待他人,赢得民心,最终成就帝王之业;孔子善待别人,以“仁”为本,最终享誉中外;宋庆龄善待他人,平易近人,最终树立了慈祥的**形象„„
相反,有些人妄想用暴力和凶残来征服别人,最终却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君不见秦二世凶残野蛮,企图以暴力征服人们,却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君不见秦桧阴险狡诈,一生总在陷害别人,最终却被人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君不见蒋介石凶残镇压人们的自由、民主,最终却兵败台湾,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反观我们的现实。
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得克萨斯州任州长时,友善对待他的朋友,甚至竞争对手。他的友善让两个民主党的副州长连连保证:“一定支持你的工作。”他到中学演讲,让青少年远离酒精和毒品,使青少年的犯罪率下降了三十个百分点。在这个全美犯罪案件最多的边境州,小布什的友善之举让全州犯罪率急剧下降,经济迅速飙升。这也成就了他成为第一个竞选连任成功的得州州长,也成就了他成为白宫主人的梦想。
同样,我们的新一代领导人以人为本,关心民众疾苦,善待广大人民群众,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一代领导人的尊重和爱戴。
因为友善,水绕山转,鸟立树啼,蝶绕花舞,世界变得美丽多姿。珍珠散发的光芒,不像钻石那样眩目,不像黄金那样庸俗,但柔和而高贵,如同哲人脸上友善的笑。
友善如同春风,温暖我们寒冬冰冷已久的心;友善如同夏雨,冲刷掉尘世的污垢,洗涤我们的心灵;友善如同秋水,沉淀我们的焦躁与虚浮;友善如同冬雪,纯洁我们的心灵。友善是天使洒落人间的珍珠,等待我们捡拾,等待我们拥有。
友善
友善有改变人的力量。友善就像春风化雨,它丝丝渗进人的心里,使弱者感到力量,使悲哀者感到振奋,使有缺点的人自觉地向往着进步。在一种和谐与温暖的氛围中,友善者与他人握手漫谈,态度真诚而庄重,声音轻柔,话语中透着人性的关怀和体贴。
友善是心平气和的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友善是“希望...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日常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人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便恶语相向,甚至动起手来;有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旁人的困难漠不关心;还有的人在进行学术批评时,不是心平气和地平等探讨问题,而是冷嘲热讽,人身攻击„„诸种不良的言行举止都是缺乏友善之心的表现,与我们泱泱大国的传统不符,与现时代的文明发展方向相悖。
友善,意味着关爱他人,不苛求于人,不强加于人,进而有助于人,它表明人的胸怀宽广,体现精神境界纯净而高尚。友善待人,热心公益,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贤哲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论语》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荀子深知友善的重要性,他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友善是爱心的外化,一个充满爱的世界才是美好的世界。一个人友善待人,人必友善待他,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成就大事业,整个社会的氛围才会和谐,总体效率才会提高。“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这就是人际交往成功的秘诀,也是社会生活的辩证法。
友善,在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刻,更显其弥足珍贵。对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发扬友爱互助的精神,人间就会充满美好的真情。这些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爱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等,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亲合力和促进作用。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同志之间、邻里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涌现出了无数团结友爱的感人事迹这与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人们互相之间不信任,充满怀疑与斗争的年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友善,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一个人可以对朋友、同事、家人友善,但对于陌生人却往往不然。因此,友善,是比友谊还要广泛的社会学范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推己及人,广具爱心,这才是友善的理想境界。当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随着社会服务行业大大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今天我们提倡友善,眼界和心胸无疑应该更宽广。人类已经进入新的世纪,我们不仅要友善地对待人们,还应当友善地对待自然界。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谈得上共同发展、谐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论友善
在人类社会中,友善就像温暖的春风,可催发百花争艳,万木竞秀;友善就像涓涓细流,消除隔阂,抚平伤痛。友善的环境给人温暖,催人奋进,能够凝聚社会正能量。友善是心灵的呼唤,友善是人生的追求,友善更是公众责任。
友善,需要高素质的社会主体。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人生在于取舍,能否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是能否构建友善人际关系的主体因素。友善,需要与人为善的行动自觉。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刘关张桃园结义等友善故事脍炙人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言必信,行必果,与人为善,对于这些传统,这些政策,这些美德,需要全社会学而知之,践而行之,把与人为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行动自觉,全社会携起手来,让友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友善,需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可能是友善的人。有社会责任感就要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意识,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意识,就要有“暮雪朝霜,勿改英雄气”的豪情壮志。
随着社会经济和通讯的快速发展,思想多元化,理念碎片化,诉求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这有利于社会各界乃至每个公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利于激发各行各业各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客观上加速社会发展,但也不可避免的导致我们的社会失去了共同的价值标准、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使社会走向功利性,民族失去向心力,国家流失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是要在思想领域形成统一的价值标准,为这个功利的社会注入诚信、友善的清风,做到五个文明共同发展,让我们以友善的名义,争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用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评论文章
用友善互助提升社会幸福指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了培育和践行24字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这是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加速和价值日趋多元化的时期,这一举措显得十分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部门的共同责任,也是所有公民的共同责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每个公民都应该身体力行。而友善这一价值准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无论是针对个人、社会、国家抑或自然,都是极其迫切的需要。友善直接关系到人际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幸福指数的提升。
友善首先是一种对人的友好、和善的态度。与人相逢,首先应该有一个好态度。对别人友善,别人也就会对你友善,这样就避免了人我之间的摩擦和矛盾。不管面生还是面熟,近距离碰面时问候一下,看人心情不好时安慰一下,看人做了好事时赞赏一下,当别人对我这样做时自己也友善地回答一下,这样,人我之间冷漠的气氛就会消失,友好的气氛就会形成回环,人我的幸福感也就会增加一分。
善还是行动上的互助。友善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行动。对人真诚地友善,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出手帮助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路人问路时热情地加以指点,自己想吸烟时考虑一下别人,病友不便时帮着倒一杯水,别人需要帮助时搭一把手„„这本来于己没有什么损失,于人则大为有益。被帮的人心怀感谢,帮人的人则心情愉悦,彼此的幸福感都得到了增进。如果人人如此,互助的社会气氛和风气也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风气一经形成,实际上是人人受益。在这样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感受不到冷漠,感受不到欺辱,感受到的只是友善的帮助,其幸福也就不问可知了。
更高的友善境界是习惯性的志愿服务。如果说日常生活中友善互助是顺手而为,那么志愿服务就是对人的专门性的帮助。一个达到较高友善境界的人,会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一定的专门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义务性的,不计报酬的。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在不同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期间,甚至在平常的社会性活动之中,我们都会看到志愿服务者的身影。志愿服务能够使自己加深对生活意义乃至人生意义的理解,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给自己带来充实感、幸福感和高尚感。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总体上是向上的、积极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面对功利的巨大诱惑,一些人的心态渐渐失衡,道德意识出现迷茫,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突出表现为:无羞耻心,无正义感,冷漠自私,把礼让视为软弱,把见义勇为视为愚蠢。守德者遭到冷落,正义者遭到围攻。我们的经济发达了,但是社会中却时常可见不友善不友好的现象,同情心的缺位,爱心的丢失,甚至一些早已绝迹了的社会丑恶现象又沉渣泛起,无不令人忧心忡忡。尤其令人不安的是,这种道德淡漠化的倾向正在向青少年蔓延。应该说《意见》在这方面很有针对性,《意见》强调:要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
从社会方面说,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友善互助和志愿服务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提倡、宣传教育是重要的,但只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只有虚实结合,提倡与鼓励结合,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其中强调:要“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相关部门应有完善的相应规定,对于与人为善和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人在就业、升职、社会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社会的各种制度是给人们行动规定“道”。让正义不受阻碍地实现,让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尽可能地拓宽正道,尽可能严格地封闭邪道,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正能量和抑制负能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理解
作文素材
解释和理解是两个不同但又互为补充的认识手段。———科恩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爱因斯坦
除非你理解世上最令人发笑的趣事,否则你便不能解决最为棘手的难题。———丘吉尔 有时候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只有读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高尔基
我不能相信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萨特 其实,爱和理解并不能使人原谅,而只是使人容忍———对事实表示无可奈何的承认和接受。———周国平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爱迪生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居里夫人 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怎样思想,要比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如何行动更为重要。———伏尔泰理解还是很有用的!如果你不理解,你就得不到什么。———罗曼·罗兰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富兰克林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所无法占有的。———歌德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特色之一。———池田大作人与人之间,原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惟有理解是化解隔膜为知己,消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赫尔利
有些人为了生计而不去理解某些事情,要让他们理解这些事情是很难的。———厄普顿·辛克莱
卡耐基挨骂(理解意味着宽容)
理解意味宽容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理解的一大妙用就是它还能化干戈为玉帛。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住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理解可以打破人们之间的阻隔,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理解造就科学大师)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生气,她找到老师理论。但是,她得到的答复是:“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结果,爱迪生离开了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不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我们今天还处于黑暗之中。
朱德为母亲分忧(要理解父母)
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她总是天没亮就起床,把饭煮熟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朱德看到母亲这样整日劳碌着,从四五岁开始就在旁边帮忙。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朱德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从学堂回家,看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时,朱德便一声不响地把书包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季节,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作。他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是很累人的。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尽力去做。一个秋天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的饭,收拾完厨房,又忙了半天。等一切忙完,已经是深夜了,她看到水缸空了,就打算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水缸是满满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母亲终于发现是朱德趁天不亮挑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双肩分担了母亲的负担。
伽利略与车夫(真理要得到世人的理解需要时间)
据说,有一回,伽利略为了节约钱,搭了一辆拉橄榄油的车从比萨去佛罗伦萨。在车上伽利略一路跟车夫聊天,车夫一出口就是赚钱,而伽利略一出口就是他的数学计算。他俩越谈越糟糕,最后两个人干脆谁也不说话。车夫在想他这一车橄榄油能挣多少钱,伽利略在看着车夫装橄榄油的桶发呆。伽利略很想算出桶的容积,这些桶的容积应该怎样算呢?他想这些桶几乎都是圆柱体,那么要求出桶的容积,看来只能用桶的底面积乘以桶的高度。伽利略于是目测了一下桶的高度和直径,一下子他便把这些桶的容积算了出来。
“你每桶橄榄油是300公升?” “你怎么知道的?”
伽利略便认真地给车夫讲解起计算公式来,无论伽利略怎样耐心地解释,车夫还是听不懂。听不懂还不要紧,重要的是听不懂的车夫还认为伽利略是在利用巫术。结果死活也不敢收伽利略付给的钱。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天文科学家。但他由于宣传科学,屡遭罗马教廷的残酷迫害,被罗马教廷判决终身监禁。后来,伽利略在满目凄凉和贫病交加中,在监禁地佛罗伦萨含冤去世,终年78岁。高考作文
我们需要理解
现代社会,已进入了地球村时代,信息爆炸,人们的交往非常方便快捷,在这样的一个多元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不同的社会制度。因此我们需要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消除隔阂、歧见,才能走向沟通、团结。
“泰山不辞土壤,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我们要有泰山一样的沉稳,有江海一样的胸襟。要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那样去理解别人,什么狡猾、自私、阴险、虚伪都可以理解,都可以承爱,这样才显得我们的伟大、宽阔、坚毅、刚强。春秋时鲍叔牙理解了管仲的自私,也理解了管仲的贪生怕死,向齐恒公举荐管仲做了自已的上司,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因为有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解,才有了战国时代文学的繁荣。因为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猜忌,才有了汉以后时代文化的衰颓。因为理解,才有了连战的“破冰之旅”,才有了宋楚瑜的“搭桥之旅”,才有了两岸党主席的亲切会谈,才有了两岸关系新时代的到来。尽管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但我们都是中国人,在这个前提下,什么都可以理解。
社会是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爱好,不同的经历的人都要相互理解。父母要理解子女,才能消除代沟;老师要理解学生,才能消除隔寞;上司要理解下属,才能凝聚人心。
但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反面的例子。
因为慈禧太后不理解康梁的戊戌变化,才导致外族入侵,内乱纷乘的局面的出现。因为蒋介石不理解共产党的合平建国的方案,才能三年残酷的解放战争的发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革的十年浩劫时期,社会充满了猜忌,全然不知理解,种几分自留地,上街卖一担蔬菜被斥责为自私自利;穿一件花衣服,唱几曲民歌,被批评为有资产阶级情调。当时,生产、生活方式极端单一化,因为不能理解而导致朋友疏远、亲人反目的悲剧比比皆是。
深邃的天空,能理解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能理解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
当今时代,人们更习惯于追求生活的个性化、自由化,这更要求我们加强理解,用理解消除仇恨,用理解加深友情。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理解,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没有猜忌,没有怨恨,没有战争的美好人间
架起心灵的桥梁
曾经因为妈妈的喋喋不休而倍感厌烦,出言不敬;曾经因为老师的严厉批评而深感羞耻,怀恨在心;曾经因为朋友的一时冲动而翻脸断交,誓不两立;曾经因为陌生人的一不小心而怒火中烧,大骂出口 的确,生活之中存在着太多的误会与鲁莽。人的心灵就好比河流的两岸,中间隔着浩浩流淌的河水,而河的两岸则是永远平行地延伸,不接触,不相交。然而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人的心灵需要彼此沟通,就好比河的两岸需要架起桥梁,才能越过河水的阻隔,由此及彼。
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理解;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默契;架起心灵的桥梁,人与人之间才有快乐。心灵的桥梁,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是灵魂共舞的纽带,是美的连接,是爱的永恒。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家人的理解给了他战胜洪魔的决心与勇气;岳飞抗金,征战沙场,生死未卜,是老母亲的理解给了他精忠抱国的豪情与正气;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失去了感知大千世界的窗口,长年累月与黑暗为伴,是老师安妮的理解给了她生存的信念与希望;一位黄土高原上的半百老者,为了追求人体美的崇高艺术,忍受了无数的鄙视与误会,是妻子的理解给了他追求艺术的执着与坚韧。
是啊,理解能够使已死的东西复活,理解能够使丑陋的东西发出迷人的光彩。试想,这个世界若没有了理解,也许整个宇宙都会窒息。
爱与恨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感情,但是,倘若没有了心灵的桥梁,或许你在爱恨面前就会感到茫然。一对分了手的恋人,若干年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了。她对他说:“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在恨着你!”听了这句话,他会怎样?如若他不理解这种恨,或许他会冷冷一笑,丢下一句“你恨吧,我不在乎!”然后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但是,如果他与她之间有一座心的桥梁,那么他应该懂得,这种恨却正是一种爱的表现。试想,一个毫不在乎对方的人,必定早将他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会存在什么恨呢?
不被理解又何妨
史铁生曾在《病隙碎笔》中提过:“人都在一个孤独的位置上期待着别人,都在以一个孤独的音符而追随那浩瀚的音乐,以期生命不再孤独。”为了摆脱孤独,人类渴求着他人的理解。其实,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我们要学会淡然看待。笑忘他人的目光,不被理解又何妨?
林逋出身书香门第,自幼才华便广为人知。不愿在朝为官,林逋选择了梅妻鹤子的隐居生活。也许正是那幽香清雅的环境,才让史上多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而不是欺上瞒下的官人。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不理解他的退隐,又有多少人劝说他去朝为官。但既然向往寄情山水,淡泊无为,籍以保持心灵上的相对自由,那不被理解又何妨?
人生之路曲曲折折,不被理解也成了人生必经之路上的一道坎坷,不必在乎他人的说法和看法,也不必取消除他人对你的不理解。既然有自己的坚持,那不被理解又何妨?
梵高在狭小的画室中用颜料发出心灵的呐喊,色彩勾兑出命运的挣扎与自由的渴望,既已绘出灵魂的色彩,不被理解又何妨?哥白尼在十字架上坚定的说出自己的研究,用生命传播着科学与知识,既已捍卫了真理的火花,不被理解又何妨?钱学森在美国导师的挽留中毅然选择,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祖国,既已坚定了爱国的信念,不被理解又何妨?
既已选择了寄情山水,既已选择了忠于灵魂,既已选择了捍卫真理,既已选择了报效国家,那不被理解又何妨?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真正坚定的心永远不会因他人的不理解而改变前进的方向,他们可以在不理解的目光中奋然前行,并达到梦想与成功的彼岸。而理解与接受,也只有在岁月的沉淀下才会日益浮现,并且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人害怕孤独,所以去寻求理解。但既然不被理解,又何必强求?即使只有一个音符,亦能奏出美妙的乐曲。即使略显单调,总好过勉强插到其他乐曲中的刺耳与生涩。虽他人笑我太疯癫,然不被理解又何妨?
评论文章
用“理解之心”温暖“城乡之别” 每年春节,总有“返乡体”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文章大都认为乡村凋敝,哀叹“回不去的故乡”。笔者长期在云南工作,有时一天之内在偏远山村和大城市之间“穿越”,也会生发感慨:从草屋瓦舍到高楼林立,简直“恍如隔世”。城乡差别一直都在,春节把二者“拉得更近”。其实,我们的现代化和城镇化步骤,既有纵向前进的“时间轴”,也有梯次发展的“空间轴”。拿北上广和穷山沟的“两极”说事儿,难免产生“戏剧化”的效果。
在云南工作日久,笔者逐渐觉得:哪怕是最落后的地方,这些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西南边陲的独龙江到人多地少的乌蒙山,从水土流失的石漠化地方到鲜为人知的民族村寨,如今道路硬化了,新房子更多了,日子比几年前好过了。云南如此,全国乡村皆然。春节回山东农村老家,叔伯兄弟大多数对眼前的生活满意,吃过苦、经过事的老人尤其如此。对乡村,我们多一些“理解的同情”,才会有更多“同情的理解”。
这么说,并非回避乡村存在的问题——虽然,城市的问题也不比农村少多少。大体看,对农村的“焦灼感”,既来自于对父老乡亲苦乐的感同身受,也来自对乡土更高的应然期许。所以说,对农村发展善意的“正能量”越多越好,哪怕是忧心忡忡甚至是刺耳难听的声音。只不过,把发展问题转向“凤凰男”与“孔雀女”的“身份问题”,或者片面描绘农村现状,却无助于问题解决,还会拉大社会心理隔阂,甚至产生“妖魔化”农村的负作用。
尊重,是我们讨论乡土问题的前提。换句话说,“主流舆论”或者“城市视角”,对乡村或者落后地区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渴望变化又要依仗外界力量的它们来说,如果舆论场里对二者的理解都是偏颇或者猎奇的,说不定二者会去呈现“你想要的样子”。在某地,为了吸引眼球发展旅游,媒体竟然“直播”民间风俗“澡塘会”——如此“展示”,不知让外界作何感想。而“有色眼镜”对出身贫寒的个体造成的心理压力,自不待言。
其实,有些舆论之所以对“村里的事”一惊一乍,暴露出的是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舆论场中农村相对弱势的“话语权”。实事求是说,农村的真实场景、农民掏心窝的声音,又有多少“处于聚光灯下”的机会?而“某某博士”对乡村的剖析,外界投来的打量眼光,又多局限于短时间内的“视觉落差”和“心理落差”,很难有持平之论。让我们少些“傲娇之心”,多些“地气之论”,让村里人来说村中事,心平气和讲好落后地区的故事。对此,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样责任在肩,“出走者”和“返乡者”一样义不容辞。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无疑是一个长期过程。惟其如此,信息传播以及传播者的心态就很关键。世上本无“孤岛”,用“理解之心”架起“温暖的桥”,跨越城乡和区域的“沟壑”,会让我们的“回乡之路”更加舒心顺畅。
《人民日报》(2016年02月18日 17 版)
沟通
有效的沟通取决于沟通者对议题的充分掌握,而非措辞的甜美。——葛洛夫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它能化解一切误会,让人们更亲近。——雨果 巧妙的语言拉近人的距离;鼓励的语言让自己和他人都更有自信;关爱的语言则使人间充满阳光。——卡耐基
以文常会友,惟德自成邻。——祖咏
不论在任何时候,尽可能将讯息直接送给接受者,勿经过第三者的传送。——克派崔克 沟通,沟通,再沟通。——杰克·韦尔奇
里根妙谈沟通技巧(沟通不需要长篇大论)
被誉为“伟大的沟通者”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言辞幽默,反应灵活,谈话既温和又能打动人心。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已经成为里根传奇的一部分。某个星期天,一位年轻牧师将作生平第一次讲道,结果发现,空荡荡的教堂长椅上只坐了一个人。牧师问那人:“你觉得我该怎么办?”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还是会喂它。于是,牧师走向讲坛,滔滔不绝地讲道,讲完后问那人:你觉得怎么样?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绝不会把全部的饲料都塞给它!”这是里根常对幕僚讲的故事,里根认为演讲不要超过二十分钟,记者会不要超过三十分钟,长篇大论听众无法吸收。
冯父之死(语言不同,难以沟通)冯父之死(语言不同,难以沟通)
古代时,东瓯(今在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周厉王“防民讥”
周厉王暴虐,国人公开指责他。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卫巫,让他们监视背后指责他的人,只要卫巫一报告,厉王就立即杀了指责他的人。都城再没有人敢发表意见,在路上相遇,只是用眼色示意。厉王非常高兴,召公认为这样做是堵住百姓的嘴,它比堵塞河道还要危险。河道堵塞了,一旦决口泛滥,死伤的人一定很多;对待老百姓也是如此。因此,治理河道的人总是疏通河道,让水流畅通;治理人民的人总是开导人民,让人民讲话。人民能够自由讲话,政治的成败就能够显示出来,就可以实行善政,防止弊政,这样一来才能使衣食财物大大增多。人民在心里考虑好了,然后从嘴里讲出来,最后付诸行动。他警告厉王:“如果把人民的嘴堵上,就不会有几个人拥护你了。”厉王不听,于是没有人敢发表意见。过了 3 年,大家一起反叛,把周厉王的统治推翻了。
高考作文
沟通,带来了希望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一辉煌;有一种爱,化解了矛盾与战争。它就是沟通!——题记 因为树上的的猿跑到了地上生活,便有猿人,它们用彼此的方式沟通,便出现了分配、耕种、建造等一类动词,才有了最初的人类文化。
秦朝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终没能使秦王朝传万代,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理解的“桥”。两汉(正例)中华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遥远而神秘。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蹇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代 繁华与开放的社会。沟通是唐太宗的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沟通是玄宗以太宗为榜样后的“开元盛世”。沟通是日本使来华取经,鉴真东渡传法,文成远嫁吐蕃,玄奘志在西天„„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繁盛的顶峰。
清代
沟通是康熙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是“国有乾隆,国运昌盛”,是辉煌的“康乾盛世”。而清末,国门紧锁,国人自给自足,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坚船利砲,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带酿造的苦果。
今天
今天,中国成为一个腾飞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思想,独立而自强。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APCE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WTO、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注解。
明天
人与人之间没有嫉恨、没有猜疑,只有友谊与沟通,只有团结友爱、共享美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鸿沟、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沟通,只有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世界就是在不断的沟通中一步步走向文明与繁荣。
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着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语言与沟通
从骨版上的模糊难辨的甲骨文,到钟鼎大器上的金文,到竹简上的刻字,到由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中国文字逐渐发展形成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直到今天银屏上显示的黑体字、华云行彩等等各式各样的语言符号,人类在语言这方面琢磨了漫长的时间,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沟通。
语言与沟通,就如鱼与水的关系。沟通借语言而存在。鸟兽虫鱼,它们不识何为沟通。它们间的嘲啪吟叫不过是传递信息。沟通存在着感情上的交流,或是喜悦,或是憎恶。离开语言这一载体,感情的交流便只能寄托在脉脉含情的眼神交流或者是简单贫乏的肢体动作当中。没有语言,便没有沟通。
转视漫漫历史潮流,统治者似乎早已明白这一点。并且不断地扼杀这沟通的生命。统一全国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毁了多少欲言的喉咙。明清时期“盛行”的文字狱,封闭了多少文人的嘴巴。北魏东厂那一群专权宦官,也以鞭打、夹指等酷刑意图扼杀百姓的喉咙。一时间,百家争鸣变成了万马齐喑,皇权也随之摇摇欲坠。语言被扼杀,沟通只是佞臣庸君间阿谀奉承、丑陋嘴脸的代名词。
但是,我们也看到群臣进谏的齐王时期;我们也看到政治开明的开元盛世。百姓与君臣无隔阂,营造出经济繁盛,物阜民丰的社会景象。
历史的教训我们应该铭记不忘。时代发展到今天,语言与沟通有了新的意义。社会需要发展,经济需要蓬勃,这不令需要单独国家的语言统一,沟通无阻,更需要国家之间的语言沟通。文言文革新成白话文,这是一个进步。中国语言与世界语言接轨,这将是一个更大的进步。而今,社会上,结巴的英语表述,不规范的中文汉字都地侵蚀着我们苦苦建造起来的语言环境,破坏着两代间,不同语言人的沟通。而那些早已习以为常的粗俗语言,不规范之间的沟通,却又进一步加深这种隔阂,扩大这裂鸿沟。
历史赋予我们新的责任。我们不愿意听粗言烂语,我们不愿再看见错字满布的广告随街乱贴。我们呼唤纯净畅通的语言环境。我们需要真诚坦荡的沟通。让语言臻于完美,让沟通上升为极致。
评论文章
中国开始重视“政策沟通危机”
“政府不仅要认真办理答复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更应该主动回应社会舆论关切的突出问题、焦点问题,给社会和市场一个稳定良好的预期!”这是李克强总理在最新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表态。
联系最近一些外媒对中国政策沟通方面的批评,这样的表态或许有弦外之音。年初中国股市及外汇市场动荡波及全球,国际更为关注中国经济政策动向。因为找不到能给他们确定性和安全感的足够信息,外媒指责中国决策不透明、政策沟通陷入危机的声音频频出现。
英国《金融时报》一月底的一篇文章,引述匿名专家的话,称“周小川过去讲话相当积极,但因此受到了严厉批评。”但耐人寻味的是,2月15日,有内地媒体就刊出了周小川的长篇访谈。中国央行行长打破了此前长时间的沉默,详细阐述他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观点。
国家总理对“回应社会舆论关切”的强调,央行行长的突然现身,似乎从语言和行动双方面,“回应”了外媒对中国“沟通危机”的批评。外媒对中国沟通方面的批评,动因比较复杂,既可能有政治成见的因素,也可能是经济动荡下寻找“替罪羊”的心里潜意识,当然,不能排除中国过去在信息发布和沟通方式上确实存在缺陷。
但无论中国在政策沟通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在国际上总是沉默,或者被贴上不会沟通的标签,那就确实陷入一种“政策沟通危机”。所以,对于外媒批评的重视和回应极有必要。实际上,在信息时代,回应舆论关切、提升信息传递质量,无论在经济或政治层面,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极其重要。恐慌和不确定性,对于企业家和市场来说是灾难,对普通人来说也是动摇安全感的源头。
在访谈中,周小川也回应了关于沟通方面的批评。他说:因为金融市场蕴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意见分歧,争论较多。这时候大家都希望有某个先知或权威说法,能把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但央行既不是上帝,也不是魔术师,不可能把不确定性问题都抹掉。
从经济专业角度看,周小川的回答非常在理。在复杂的现实面前,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的。发布会、官方讲话再及时,都未必能消除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因而提升沟通能力,不只是在形式上的改进,其实更重要的是内涵。经济政策的决策程序、游戏规则是不是足够透明,决策背后的逻辑和理念是不是坚持市场化?尽可能消除非正当的人为干扰,让决策变得更可预测,本身就是无声胜有声的“沟通”策略。
“给社会和市场一个稳定良好的预期”,这是李克强对沟通的态度。要实现这样的效果,需要稳定透明的决策理念和程序,而这也是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转型的内在要求。做好分内之事,就是对外媒“中国政策沟通危机”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