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生活美好的散文赏析

时间:2019-05-15 13:33: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关生活美好的散文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关生活美好的散文赏析》。

第一篇:有关生活美好的散文赏析

生活,其实是很美好的。不要再为邻里间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再为过往的烦恼而闷闷不乐,不要再为曾经的得失而耿耿于怀拉。以下小编整理了有关描写生活美好的散文,欢迎参考阅读!

散文一:现在,乃至未来都将是一种美好

现在,乃至未来都将成为一种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的美,刻骨铭心,初见的美恬静情分,这种清芬之美连绵跌宕成一种醉人的尘世的清曲,在清曲里享受永恒的芬芳,直至永远、永远,是一种醉心的迷惑,唯美了时光,更唯美了时光所带来的欢心、快乐和富足。

坚信未来会美好的,未来就会以美好的姿态纷沓而来,一股清新的风拂过幸福的心头,一道靓丽的景致浮现在幸福的眼眸,心灵若美,无处不逢春;心灵若美,无时不温暖。现在连接着过去,现在也绾接着未来。我知道这种优美的情怀在于心念的一种执着,更在于心念的一种美好。

现在给未来铺垫了坚实的道路,未来之光呈现出无比诱心的芳华,情色艳艳,情感柔柔,氤氲人生的梦一生,香艳人生的醉一世。现在乃至未来都将成为一种美好,人类感受在于心灵,心灵有多美,你的世界就有多艳丽、多清芬、多迷人。现在是未来的濡养,精神叫这种美好传递下去,连接未来的现在做了最为坚实优美的铺垫,人生之路、情爱之旅,无不在这心灵的逢春里艳遇一场永恒的温暖。

翩跹的脚步,为你舞动广袖篇章;醉人的心曲,为你弹拨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灵的欢动。人生际遇一场美,应该是人生最迷人的感动;人生阔旷出的一种风景,源于你我幸福的眼睛找到了憩息的美丽。现在,乃至未来必定都会是一种美的延续和伸展、延宕……

散文二:把你的美好留在美丽的地方

我把你留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在我心底永远把你珍藏,和你一起度过美好的年华,美好的时光,享受着人间灿烂辉煌,手挽手肩并肩,一起走过花前月下的浪漫时光,我曾想伴随你看月亮数星星,有许多个不眠的夜晚,我遥遥的用心把你盼望,盼望你进入我的梦乡,别再让我东张西望,别再让我恐慌,你是我的梦想,你是我的天堂。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是我的向往,那是你休息的港湾,那是你生活的乐园。你的凝眸流转清澈,你的歌婉转如莺,歌喉如簧。

把你留在那美丽的地方,那是我生命不息的海洋。爱情海潮起潮落,那里蕴藏真情热情激情的薄发,两颗澎湃心海的心,在心海震颤跳跃,此起彼伏……

我伫立于东北的草原之上,放眼远遥,望尽了天涯海角,山高高天蓝蓝相映交错,辉映成趣,营造出一幅山青青,天蓝蓝的画卷。

我顿时想起一缕思念,不知今夕是何年增添了我的痴狂,萌发我去你居住的地方把你看望,又不知你今生在何处我很迷茫,你是否在在那遥远的地方,翩跹的海市蜃楼,如果是我可以放飞心灵,去追逐你所在的地方,也许是梦幻,但是我想让梦幻成真成为现实。我架起心灵的小舟,在浩淼无疆的蓝色世界,带着我的梦幻,捎上我的思念,启航、远征……

把美好留在美丽的地方,那是我们走过的青春年华,放飞心灵追逐梦想,陶冶情操,诗情画意度流年。

把美好留在美丽的地方,小桥头,池塘旁,芳草地,大白杨,烟雨江南,塞外的故乡。

生活的积淀,托起了流年的浪漫,春天的绿色,是万物生命的起源,杨柳的新枝盎然彰显,它象征着蓬勃。象征着初春的懵懂,东方的朝霞慢慢升起,喷发着绚丽光环,编织着七彩的梦想,丰富了那个季节的色彩斑斓和美妙。

走在原野上,极目远视,绿色好像是一块块,翠绿深绿黛绿的地毯相互交织,舒展着生命的讴歌,人生生命有着不离不弃追逐。

美丽的大自然是万物生生不息的长廊;绿色象征着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用绿色写照今日追逐,就是明日的永恒,把美好留在美丽的地方,那是人生曾经走过的舞台,秋天的璀璨,是流年的真实写照,那是收获的绝唱。

晚霞的斑斓,点缀了夕阳西下的苍穹,为即将逝去的暮色增辉添彩,苍苍林木将掠成剪影,丰润了一个季节的幻想,秋是收获的季节,黄是丰硕的果实成熟的象征;黄是对金秋的美好点缀。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是逼真的写照,黄昏也是人生最为丰硕璀璨的黄金时段,一生中走过荆棘丛生的坎坎坷坷,一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铺垫了生活的丰厚积淀,充实了人生的丰富阅历。面对深沉靓丽的黄昏美景,也不由人们发出了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

其实黄昏也没什么可叹息的,黄昏有黄昏的别样精彩,有黄昏的魅力和美丽,别有一番韵味,果实的成熟,也是一种收获,人近黄昏,也代表着更加成熟,稳重,当你站在月色下,沐浴着和煦的晚风,仰望浩瀚的苍穹,回忆着走过的路程,那些往事,一件事,一个人,追寻着梦想,生命中的每一个亮点,爱情的岁月它是那么深情,它是那么迷人,我心中有一盏永远不灭的灯火,那是我心灵不懈的眷恋,她是我今生永久的牵挂,她是我今世永恒的梦幻。寂静夜空、星光闪缩,那是你的眼睛在一眨一眨的;九天银河,隔离了牛郎织女的见面,但是割不断他们心灵的交流,河汉灿烂,是你的生命在张扬,我望着你的出现,想起你的时候,我知道了什么叫思念执着;当你说爱的时候,我懂得了付出和奉献;当我们手挽着手的时候,我感受到守候的甜蜜;什么叫相依相偎,有你我领悟到幸福的真实含义,一生中有你真好!

把你留在美丽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我们走过的岁月里有你,诗情画意里有你,我的心里有你,更重要的是把你留在我心里。

[有关生活美好的散文赏析 ]相关文章:

第二篇:让生活更美好散文

导语:心灵与生活看起来是两个不一样的字眼,可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那何谈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呢,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让生活更美好散文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让生活更美好散文

1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觉得生活枯燥无味。

她认为,现在的自己应该觉得十分幸福才对。两年前的她,长得不漂亮,成绩不大好,她还十分爱玩。她成天笑嘻嘻的,周围的同学却愿意和她玩,因为它拥有的快乐,能感染每一个人。她却浑然不知。

那时的她,天真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丹丹那样,既漂亮又聪明呢?”丹丹是她们班长得最漂亮、成绩最好的女生,是她最出色的朋友。她俩站在一起,丹丹的光芒迅速蔽住她微弱的光。

女生都希望自己漂亮聪明。

可就是这么离奇,一台会飞的摩托上走下来一位大叔,他看起来既年轻又漂亮。他说:“我也一帮你实现,但是,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之后,你得给我一样东西。”

她的面前出现也一排袋子,上面写着各种感情,有快乐、亲情、宽容、友谊……快乐的袋子最大。

她再三犹豫,决定暂时用快乐来换:“我给你我的快乐,但万一我反悔了你得给我个方式换回快乐。”大叔同意了。

她变得比丹丹还出色,但人渐渐变得冷漠,她的朋友一个个离去,除了个别为了某些事愿意和她做朋友。

“叶,你好厉害,又是全校第一!”一个女生欣喜的叫声把她从回忆中惊醒。两年了,她就这么优秀的过着。她已麻木优秀,突然觉得前不久想到的一件事现在一定要落实。她拿着用奖学金买着的手机,毫不犹豫的按下一串数字:

“喂,我受够了,我要换会快乐。”

“为什么?”手机另一头的大叔慢慢勾起嘴角。

“因为,快乐,让生活更美好,美丽和智慧都不重要了,不要忘了,我有权换回快乐。”她斩钉截铁地说。

她冷清的声音变得热情,充满活力。她感到重获,不,是找回了快乐。她笑着跳到丹丹面前,说:“丹,今天我找到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我今天请客,走,去游乐场玩儿去!”“叶!”丹丹激动地喊,“叶,你又变回来了!你笑起来才最美!”

她又笑了笑。她没有发现自己的智力和外貌没有变回去。

她觉得生活更美好了,真的,确实美好了。她将她的事写成小说,那本小说很受女生的喜欢。那本书的名字是——

生活美好的重要因素——快乐。

让生活更美好散文

2我不想抱怨太多,也没什么用,只能使自己的心里更乱而已。可我现在的生活也的确因此改变了很多,我不知道这种处境何时会改变,至少心理作用会得到彻底的变化。很希望若干年后科技进步了,我们都会解脱。也庆幸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了,身体也会慢慢的好起来。如今大学毕业了,也工作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可自己没那个勇气,或许内心深处也不愿去为爱情而努力吧,也或许是看不到爱情的希望。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有那么个女孩子,会理解我们的苦衷。我们都深深的知道,其实我们和正常的人们一样,只是携带者,对家庭和婚姻的影响不足挂齿。只可惜,真正了解的人太少了。呵呵,自己有时候觉得,一个人生活其实也蛮好的,没有生活的负担。当然,这些也许是自我安慰吧。

将来我们都会好起来的,我也在为了那一天努力着,现在调养好自己的身体,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以后更好的工作,增加砝码了。

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的快快乐乐!

让生活更美好散文

3如果你真心爱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真心的爱。

——题记

以前,我总认为爱是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更触动了我的心。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雨的母亲悠闲的在天街散步,唉!这个天气本该在家里睡半天的,可是我抵挡不住宿的诱惑,想去书店。

我坐在公交车上思索这那本书在哪儿,看到哪儿了,就在这时一个差不多七旬的老人脸上有许多皱纹,看着那满满的车厢,车子也比较颠,我本打算让位,但我的脚坚决不肯,正当我犹豫不决时,一个仪态端庄胸前系着一天红领巾的小学生扶着老奶奶坐在自己的座位,此时,胸前那鲜红的红领巾更显出一个小学生的品德,也让我感到羞愧。

我顿时感到很懊悔,可真是“锅中熟蟹披大红”,我恨不得找个洞钻进去,有时候一些小事情也无不透出那至真至诚的爱。

陈寿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爱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我站起来,把座位让给那个小弟弟,他很有礼貌的说了声谢谢,大家投来赞扬的目光。

我下车了,虽以隔许久,到还是记忆忧新。因为他给我了一个深可的启示。

生活不能让爱美好,但爱能让生活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散文

4人人都有一个温馨和谐的港湾——家。家中有家人对你的关心爱护,让你感到生活更美好。

我家有4口人,爸爸、妈妈、我、弟弟。家中每一个人都给我带来了爱,让我感到生活无比美好。

老妈,我非常地爱她!因为她给予我生命,是她哺育了我,是她……虽然说老妈有时非常的唠叨,但我知道那是对我的爱。学业很忙时,老妈会端一杯牛奶,轻轻地推开我的房门,生怕惊到我,把一杯香浓的牛奶放到我的桌子上。便悄悄离去,我放下手中的笔,拿起牛奶,细细品尝,好好喝,牛奶浓浓的正如母爱般。这时让我感受到生活如此美好!

老爸,我非常地关心他!因为他是一名医生,出诊是他的常事。他每天都很忙,非常累,虽然说是给别人看病,打针等。但是电话一响他就得出门。10点多了,老爸还没有回来,我有一道题不会,20分钟,40分钟,一个小时,二个小时过去了。老爸终于回来了,“爸,我有一道题不会。”紧接着,老爸来到了我的房间,耐心地为我讲解着,他没有喝一口水,就这样为了我,我非常爱他。为了这一点我也要好好学,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小老弟,他最可爱,最调皮,也是最关心我的人之一。我周一上学5:00就得起床,他却5:00也起来了。帮我提着书包,虽说人还没有书包大,但是有的是力量。这一点我还不得不服,我清楚记得有一次,老弟问我:“姐,你冷不?”我当是惊住了,小屁孩丫丫的,还会问你姐冷不?真是服了你了!“姐,你冷不?”又一次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好温暖,好体贴,有个小老弟真好!这时又让我感到生活如此美好。

珍惜家人对你的关爱,细细地去体会,你会觉得爱,让生活更加美好!

第三篇:林清玄散文赏析

林清玄散文赏析

1、接触的缘由

我接触林清玄,是我们缘于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文章,想必大家还都记得,那篇课文叫《和时间赛跑》,文章中“我”的外祖母去逝,小小的我悲伤、惆怅、迷茫,无所适从,经过“父亲'点化,我感悟到时间的珍贵,从而珍惜每一寸光阴,这点感悟影响了“我”的一生。

文章把一个小孩的内心和言行,写得细致、生动,深深触动了我们当时心灵深处的某种情感,令人震撼,感人至深,小孩对时间的感悟也深深影响了我,从那一后,我的心灵深处就时刻呐喊着五个字——“和时间赛跑”。

2、作者其人

林清玄,1953年生,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据说他曾获得过所有的台湾文学奖项,其作品多次被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选入中小学、大学课本,是国际华文世界广泛阅读的作家,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

他的散文文笔清新优美,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的叙事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3、阅读介绍

我所接触的是一本《林清玄散文》,共有四辑,第一辑:冷月钟笛、其它分别为《走向光明所在》;《生命的意义》;《情的菩提》;《心的菩提》;《平常茶道非常道》。由于学习紧张,我读了不多的几篇,如《在梦的远方》,《拾到一粒贝壳》,《与父亲的夜谈》、《浴着光辉的母亲》《白雪少年》好多情节也忘了。但留下的总体影响还是比较深刻的,作者往往从日常生活中小事入手,叙述、分析最后迸发出思想的智慧火花,总结出对生活的感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并能给人优美的文字享受,每篇文章篇幅不长,适合茶余饭后阅读。

4、一点启发

我感到林清玄的散文,与时下流行的几本杂志《意林》、《感悟》、《读者》、《特别报道》等中流行的散文文风有极为相似之处——从生动的故事入手,总结出人生的哲理和思想,让人掩卷深思、回味无穷!抑或是他的散文,影响了时下流行的散文文风,值得大家进一步关注和探讨。

李明翔

2012年11月20日

第四篇:粮食散文赏析

篇一: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 赏析散文的形象及内涵 考点解读

1、“作品的形象”广义上是指文本中呈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有着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散文中的形象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物象。欣赏散文中的形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形象的特点以及塑造方法和作用,二是形象的内涵、意义。

“作品的内涵”是指由作品中的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要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领会和把握的前提下,领悟文章所表达的言外之意。

2.高考在“作品形象”方面的命题有何特点?

答案(1)就命题文体上讲,偏重选择咏物和写人散文,因为这两类散文都包含着形象——人物形象和物象。

(2)作品的内涵较广泛,命题时往往选择它所依附的事物,如象征物、人物形象等考查,这时,形象和内涵就合二为一。有时会选择一些内涵丰厚、情感丰富的句子作为命题对象。(3)虽说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但就散文而言,考查重点放在“物象”上。考查“物象”,主要考查主要物象、次要物象的内涵和作用。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考查主要是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分析人物品格、品质、精神、思想等,尤其注意从细节、对话方面考查对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

基础整合

一、认识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掌握其分析方法 【知识储备】 1. 基本概念

散文中的人物与小说中的有所不同。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反映社会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加工提炼而成的,是艺术的真实,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也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为表达散文主旨服务的,它并非塑造人物,而是借助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所以散文中可以没有中心人物,也可以有多位中心人物,而人物本身往往是真实的。

当然,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同样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在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上,而思想性则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社会意义两个方面。2. 分析方法

(1)明了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和内涵,包括身份、地位、社会历史背景、思想性格牲和人物形象意义。(简言之,性格+精神)

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历史之人,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2)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理解、概括人物性格、品质、精神等特点

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所不同的两点是:①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像小说中的那样丰满、完整,而是集中突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因此,在分析概括时,要根据散文中重点描写人物的段落,用几个词语集中概括。②与小说不同的是,散文中作者经常会有议论、抒情,而这些议论、抒情句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人物的分析、概括。规范答题: 1. 审题

审题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题差不多,主要审清: ①是分析还是概括。②是形象特点还是性格特点。(“分析”必须结合文中材料)2. 答题

答题的核心是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作出准确的概括和分析。为此,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掌握文章写作背景与作者的情感倾向,特别要学会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来解读人物言行,找出其独特性。②人物的精神风貌由人物的思想、人物的社会价值组成,特别要关注其思想特征。③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感悟,设身处地地站在文中主人公的角度品味和感受人物的心理和感情。

④掌握答题模式:a.概括型,直接用一些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语言答出即可。b.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其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⑤注意使用术语。答题模式:(总分或分总)例如:《黄土》邹志安

①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②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使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jǐn,饥荒)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药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钱能买近20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

③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病中神志不清说的胡话。谵,读zhān),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④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予,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精神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

⑤他现在去了!在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⑥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77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

⑦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就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

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

(总分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对人物作一个定性分析,再从几方面作定量分析;反之亦然。)

相关题目拓展:

学生用书《金版教程》155《忆韦素园君》 156《觅渡,觅渡,渡何处?》

二、认识散文中的物象,掌握其分析方法 【知识储备】 1. 基本概念

所谓物象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事物形象,它在以事物形象本身出现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物象不仅是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可以说,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欣赏到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2. 分析方法

(1)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以“红砖”为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其内在品质:纯朴、谦逊、无私,普通、刚毅、无求,献身、奉献、无悔等。通过外形分析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2)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文中描写了恶劣环境中的胡杨树,最后写到了在荒漠中劳动的石油工人,那么作者的赞美对象就很清楚了。题点突破

如何分析物象的作用?

1. 如何分析中心(主体)物象的作用

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中心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2011年北京)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列天南的一脉层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言寡实”,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今朝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

旅途中我喜欢把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漾,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 然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 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作者曾说:“雪”是《祁连山》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答案】“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雪”化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 “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圣灵神韵,是人生亲切之感; “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 “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解析】所谓“文眼”,通常是透露出作者在文章表达的主要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或者是有组织全文素材的线索词句,而“祁连雪”两方面兼而有之。可以从这两个方面作答。2. 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

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规范答题

1、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根据全文概括××在文中的含义。②××在全文中有何意义? ③请分析××在全文中的内涵。

2、审题

①审清是主要物象还是次要物象,如是次要物象,应考虑到与主要物象的关系。②审清“作用”的方向。有的题明确了“作用”方向,如要分析结构作用,或在全文情感、文脉及表现中心方面的作用;有的只是笼统要求答作用,应全面考虑。

3、答题

①有判断文体的意识。文体不同,形象的作用就不同。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写人叙事散文中,它是主旨、情感之所在;物象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散文中,它是全文记叙、描写的对象,是作者“情”“志”之所在。不过,有时,在写人散文中会出现物象,在状物散文中也会出现人物形象,这时,答题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②有整体把握全文的意识。形象题大都考查的是整体阅读,即便是次要物象也是如此。因此,先要整体把握全文,再对主要段落、关键语句进行筛选和提取、整合和概括,才能形成对形象特点、作用的准确评价,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适当拓篇二:散文赏析 散文赏析

一、散文赏析概述——散文的特点

散文或许是一个内涵较空疏、外延极宽泛的模糊概念。就文学体裁分类的传统 而论,诗歌、小说、戏剧文学无不特征鲜明、疆域了然。惟独散文包罗万象、融汇大千。似乎不宜归入前三类体裁者,都应划作散文的范围。

散文在表现方式上,自由自在自主,记人叙事、摹景状物、抒情论理皆纵意所如;在题材对象的选择上,无拘无束无穷,笼天地于形内、聚万物于笔端,全然一副海纳百川的博大气象。形散神凝——历来被视为散文的本质特征。其所以散者固然是指题材的无穷无尽,更是指格局结构、章法笔意的无拘无束。对此,一代文宗苏轼颇多妙喻: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吾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散文崇尚真诚。唯真诚方能自然。它记真人事,绘真景物,抒真性情;所以如泉涌瀑泻、风流云起,无心营构、随意命笔;当行则行,不可行则止。欣赏散文当然要珍惜这一特性,认真体味作者的心境意图,感受其喜怒哀乐。

散文是灵魂的倾诉、心弦的交响。强烈的精神个性、真切的生命体验,通过自然景物的灵性透视、世态人情的静观默察而渗露挥发,化作一种无法抑制的抒情冲动。这便是散文与诗歌血脉相通的共质。散文中那些托物言志、寄怀山水之作,因其意象丰富、情景交融、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最接近于诗。如果稍加韵律修饰,这样的散文便可称为“散文诗”了。在文言文中,那些本属于应用文体的散文,其文学价值的形成更依赖情感的表现。诸葛亮的《出师表》是公文,可通篇流溢着忧国忧政的苦心孤诣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也属公文,但以简洁朴素的文笔将作者的坦荡襟怀披肝沥胆地倾吐出来。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深沉苍凉的笔调传达了为事业忍辱发愤的悲痛心情,表现出作者崇高的人格境界。此类散文都是实用的,并非以发表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作者的心绪情怀更坦诚真挚,诗歌的情蕴意味也因此而生成在语体特征方面,散文也是多姿多彩诸体皆备且独具风貌:含蓄凝练、形神兼备、声韵并美的诗歌语言比比皆是;真率质朴、本色天然、如话如诉的日常口语也屡见不鲜。由于在题材、结构、篇制、语言等方面少有局限,散文的审美空间更为广阔。诗歌的本性在散文中已经扩张放大。唯此,诗歌的赏析方法、思路大都可移用于散文。

二、散文赏析概述——散文的分类

散文分类的标准不太严格,大体上可分为三种: 1.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般说来,最受人们喜爱、历代传诵不已的散文,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就多属此类。

抒情性散文大都以作者情感的展现为构制线索,溶吉光片羽式的描写、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浮光掠影式的叙述为一体,所以有形散神凝之谓。抒情散文同诗歌一样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表现。不过,意象、意境与其它诗歌要素都因溶解稀释到更大的语言系统之中而相对地“淡化”了。2.记叙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或以记人为主,或以叙事见长,也有二者并重难分主次的综合类型。除了经典的文学散文之外,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回忆录、游记等也属于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性

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政治性、科学性论说文。它托物言理、寓论于事、寄说情景,以充沛的感情、雄辩的论理汇成一种情理交融的气势和意韵,具有较鲜明的文学性和审美特质。它虽以论说见长,但注重选取生活中的典型现象或言行,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由表及里地剖析、议论,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生成强大的艺术冲击力、感染力。议论性散文中影响较大的是杂文和小品文。

杂文侧重抒写杂感随想。优秀的杂文体式短小精悍,行文泼辣尖锐,多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极富感染力、说服力。鲁迅先生的杂文堪称颠峰之作。其关注视野之广阔、批判锋芒之犀利、哲理议论之精辟、文化底蕴之深邃、语言 表达之精纯完美,在文学史上罕见其匹。

小品文是一种短小精练带有较强抒情意味的议论文。所谓知识小品、科普小品、随笔、札记即属此类。小品文篇制虽短但立意集中,行文挥洒自如,语言或诙谐幽默或雅致蕴籍,溶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兼知识性休闲性之并长。虽然社会意义、时代精神有限,但可拓展视野陶冶性情,满足人们求知、审美、休闲的文化需求,因此也拥有大量读者。

三、散文赏析点

1、了解创作背景:

了解创作背景本是文学赏析的一般方法,其渊源可上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之说。但对散文赏析来说,它别有一番意义。散文创作求真实、忌虚构,其背景对于内容解读的指示作用更显重要。例如,古代散文中多应用文体,其内容往往涉及一些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历史环境。无论议论性散文或是记叙性散文,凡涉及具体背景的,总要先把背景搞清楚。

了解创作背景的另一个任务是熟悉作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概况。也就是从作家的角度了解背景。散文篇制短小,集中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并无多少困难。这样,从作家生平切入了解背景就更为必要了。了解创作背景的方法主要是查阅有关资料。好在一般散文选本都附有注或提示,作到大致了解并无困难。重要的问题是在平时学习中扩展阅读范围,积累大量的文史知识,将大致了解提升为深刻了解。

2、分析作品结构:

结构解析应为散文欣赏的着眼点。这是因为散文样式差异较大,结构灵活多样。要透过繁复各异的形态去把握凝聚贯注的神韵,似乎非由此不可。前述散文大致分为抒情、记叙、议论三类,是说它们的表现对象、内容、方式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必然导致结构的差异并形成一定的模式化趋向与文体化特征。无论任何对象,只要其结构呈现出规律性,那么由此开始认识的进程都是较便捷的。

现代散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两重:思想内蕴结构和艺术形式结构。古代散文往往还要多出一重文体结构。古人作文非常重视文体特性。其立意谋篇、记事说理都要受到文体的规范。现代散文的文体结构比较自由,模式化趋向不太显著。

例如,古文中的“记”以记叙为本,要先记地点,次记景物、传说,再叙事件经过或事物特性,最后还要说明作文原由。“记”的这种写法说明:文体结构实质上是一种表达模式。早在魏晋时代,曹丕就曾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由此可见,文体结构对文章的内容、风格也会产生较直接的影响。熟悉文体结构对提高欣赏效果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请看下例:

3、感受审美内蕴 : 艺术要表现人生的况味与真韵,怎能回避对思想哲理的呼唤?散文在这一领域中也有着数不清的成功尝试。余秋雨先生认为:艺术哲理的本质,在于对世界、人生的内在意蕴的整体性开发。

哲理性的文学作品,既不侧重于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也不着重于表扬好人好事,一般地抒发爱憎感情,揭示一般的人生道理,褒赞一般的品格,而是对社会的总体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普遍开发。例如一只羽毛未干的麻雀幼雏被大风从树巢里摇下来,痴呆地、绝望地蹲在地上。这时一条猎狗慢慢地接近它。突然,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从附近一棵树上飞快地冲下来,落在狗鼻子前面,它蓬松着羽毛,惊恐失态,迎着獠牙狰狞的狗嘴跳着,要以自己软小的身躯掩护幼雏。如果到此为止,只是把老雀护雏这一件事真实地记下来,不去突破故事框架作更多的构想,那么,这篇散文的内容未免矢之琐碎,意义就有限得很,没有多少美学价值;或者如某些惯于结笔点睛、开拓哲理者所做的那样,下面用一段文字,就老雀的行动议论开来,落实到母雀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上。这样写,对原先的故事框架虽有所突破,思想意义增强了,但是,它所揭示恶毒仅限于庸常的道理,而不是对人生意义的整体性开发;而且,这种脱离故事、缺乏形象意蕴的孤立发挥,不能给人以美感享受,与艺术哲理相距很远。可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见〈屠格涅夫散文选〉)的写法却不同,它突破如上故事框架,使其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显示出非凡的意义。在叙述老雀从树颠冲下,迎着凶犬“绝望而哀戚地吱吱地叫着”之后,文章这样写道: 它俯冲下来救护。它用躯体掩护自己的幼雏但瘦小的躯体,吓得浑身颤抖,小小的叫声变野,变哑了。它垂死挣扎。它准备牺牲自己!对它来说,猎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呵!可它不能稳坐在安全的高枝上,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烈的力量,把它从那里抛了下来。我的猎犬特列佐尔停下步子,后退了一下,显然,它也承认了这种力量。爱,我认为,比死亡和死之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能维持和推动生活前进。

作者既没有纯然叙事,也没有简单地用叙事加议论的方法拔擢事件的内蕴,而是把力量大小悬殊的两个动物对比着描写,以收到超出故事之外的特殊意义。这里有两组艺术比照:凶猛庞大的猎犬与躯体瘦小、惊恐失态、哀凄绝望的麻雀比照;浑身颤抖、吱吱哀鸣、勇敢冲向狗的嘴边,以死相拼的麻雀,与凶猛的猎犬一时停下、向后退一步相比照。这种反差强烈的比照,具有异常鲜明动人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就自然地于寻常意义的琐碎的故事中,渗透着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道理:“爱,比死亡和死之恐惧更强大”,“只有爱,才能维持和推动生活前进”。这就是屠格涅夫对社会爱的哲理认识。

散文对哲理的追求,往往通过作者精神活动得以实现。日本散文家得富芦花在“相模滩”观看落日,看着,看着,片刻之间,作者内心涌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在风平浪静的黄昏看落日,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纵然一个凡夫俗子,也会感到已将身子包裹于灵光之中,肉体消融,只留下林灵魂端然伫立于永恒的海滨之上。落日溅沉,接近山顶。终于剩下最后一分了,猛然一沉······

举目仰视,世界上没有了太阳。光明消逝,海山苍茫,万物忧戚。太阳沉没了。忽然,余光上射,万箭齐发。遥望西天,一片金黄。伟人故去皆如是矣。(《相模滩落日》)

我们所见过的写落日的散文,一般侧重于山光水色、余光反照的客观描写,或从中引出悲喜之情,而《相模滩落日》却不同。作者不是纯客观描写落日与后辉下的海滩奇景,而是把自己置身于风平浪静的黄昏滩头那“庄严之极,平和之至”的气氛中,描写心灵上引起的触动、顷刻之间产生的特有的感受—“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伟人故去皆如是矣”--一种“宏大无比的悲喜的情绪性体验”。这种体验当然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个人的悲喜之情,所以作者说:有物,幽然浸乎心中,言喜则过之,言哀则未及。经过理性纯化而超乎喜哀之外的这种感情,无疑是哲理化感情。

赏析: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与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虽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列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赏析: 通达幽远的生命放歌 ——读《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历来被誉为书、文兼美的艺术珍品。作者一扫风靡流行的骈偶时尚,以清新自然的散体笔法记述了那次在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雅集盛会;并触景生情,临境兴叹;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对人生价值的感悟与自然真谛的追问,坦诚且酣畅地倾诉于人性觉醒的启示录中。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佳作,仍然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曲生命之歌的巨大魅力。

这篇文章的记叙成份只有短短三行文字,其中还包括这一段细腻精巧的景物描写。自“俯观宇宙之大”句后,都是亦情亦理的论说感叹。由于语言浅显晓畅,其表层文似无疑碍,但要深谙其底蕴,则必须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精神个性。关于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前辈学者宗白华先生的评说似可代表学术界之公论: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由于政治腐朽而导致的严重内乱,西晋王朝存在仅三十多年就迅速崩溃。北方少数民族的大举入侵使士族地主阶级同普通民众一样,在战火烽烟中经历了惨痛的生离死别、颠沛流亡、国破家亡。东晋王朝所提供的相对稳当的生存环境,使他们有机会在噩梦般的回忆中,细细品味那可怕的历史灾变和人生苦难。为了寻求慰籍、解脱以至麻醉,玄学与清谈之风在士人中长期流行。这其中自然会生发出对人生苦难、生命意义、生活理想的深刻思索与大胆探求,进而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社会思潮与文化氛围,孕育出象王羲之那样以超迈、旷达甚至叛逆的精神姿态,勇敢追求个体人格自由与心灵解放的“魏晋名士”。王羲之虽出身与士族名门,但并不热衷于仕途经济。他为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狂放不羁。那段“东床坦腹”的传说,那泰山般屹立在书法史上的“书圣”地位,活灵活现再现出他的性情、才华和精神个性。在这篇文章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他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生活理想的探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春日,四十多位名士会聚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清流激湍”之上,修禊嬉游、流觞赋诗、畅叙幽情,真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是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人群环境中,作者怀着由衷的欣喜与陶醉道出了自己理想的生活境界: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在这里,我们不难体会:浩浩茫茫的天宇、林林总总的万物所引发的不仅仅是作者惊异、欢快,而且也激活了作者的思考与联想。能够听到、看到这无穷且神秘的宇宙,这繁盛且生机勃勃的世界,为什么信可乐也?当然因为这种感觉提供了主体生命存在的确证。作者大概不曾得到这一结论,但他的确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妙与珍贵。于是他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真挚坦诚地与朋友交游;摆脱物欲世情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放、精神的自由;超逸生活的常轨,忘却生老病死的压迫,在快然自足的心灵状态中尽情地享受生命。

孔夫子曾经说过,不知生,焉知死。其实反之亦然:生之疑虑释于死之洞彻,生之快乐始于死之通达。王羲之对生命的珍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同样来自于对死亡的超越。他也为“修短随化,终其于尽”深感痛惜。但是,这不能被误解为消极颓废的悲观情绪。正因为勇敢地直面自然规律,他才会认同“生死亦大矣”的古训,发出“岂不痛哉”的长叹;才会斥责庄子“一生死”、“齐彭殇”的荒诞,文中散发出来的哲学意识却不难感悟。赏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安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世间。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到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篇三:【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明辨散文手法,多角度切入,赏析结合讲义

第四节 品析艺术技巧

第1课时 明辨散文手法,多角度切入,赏析结合(复习课)南昌滕王阁联 李春园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这是集句联,你能写出其中涉及到的古典人物及其诗句吗? 答案 ①“我辈”句出自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②“目极”句出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③“奇文”句见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奇文,优秀或奇特的文章。此处指王勃那篇著名的骈文《滕王阁序》。④“人在”句由《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演化而来。(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粮 食 学 群

①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②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③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④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⑤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⑥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

⑦“猪娃子耶,回来哟!”

⑧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

⑨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⑩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 ?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删节)1.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散文开头段落的作用,分析时,首先应掌握全文意思,然后考虑段落在结构、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粮食,开篇以“吃饭了吗”的问好方式谈起,内容上就显得亲切自然。结构上,由人们对“吃饭了吗”这一问候语的不同看法,引出下文,要具体阐明引出了什么内容。

答案 ①以人们日常见面最常用的问候语开篇,亲切自然。②通过对这种问候语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粮食话题,突出其重要性。2.赏析文中“养猪送猪”的细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散文表达技巧的赏析能力。首先确定“养猪送猪”的描写在第④~⑧段。其次分析具体有哪些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包括搔痒,梳理毛发,清除虱子,特意放些红薯皮和糠,看着它吃,于心不忍,垫麻袋,肥膘的颤动,猪哼哼唧唧,奶奶的呼唤等。指出这些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然后分析这些细节在内容上表现出的感情。最后分析“养猪送猪”这一情节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

答案 ①“养猪送猪”的细节,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为猪搔痒梳毛、垫麻袋的动作描写,“于心不忍”的心理描写,呼唤“猪娃子”的语言描写,以及猪肥膘颤动晃荡的形象描写等,细腻逼真,生动形象。②细节具体而形象地呈现出人们参与粮食生产的完整过程及与粮食的密切联系,表现了爷爷奶奶对猪的深厚感情,与后文大机器时代人们对粮食的态度形成对比。考点一 鉴赏表达方式 [先做 后讲](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张锐锋

①我来到一个古老的村庄,帝舜耕作过的地方。从早上开始,我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一天的生活。

②鸡叫声是一天生活的起点。不到早上六点钟,鸡鸣响起,几千年来,这样的永不毁坏的大自然的钟表,精确无比。它总是将人的生活正点代入一个不朽的方程式,只是得出的答案日篇四:散文名句赏析 先秦部分

i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远 《左传·醒公十年》。一鼓作气,再而衰,碱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人谁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左传·昭公十一年》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昭公二十年》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愿以小人之腹,为群子之心。《国语·晋语九》

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有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战国策·齐策一》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战国策·赵策一》 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战国策·赵策二》 夜行者不能为奸,不能禁狗使无吠己也,故臣能无议君于王,不能禁人议臣于君也。《战国策·魏策四》 无谋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谋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谋未发而闻于外,则危。《战国策·燕策一》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战国策·中山策》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君子周而不比,小从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则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矣。《孟子·腾文公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篇》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庚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篇》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荀子·性恶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第六十六章》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秋水》 人生天地之一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人者变,其色亦变,五人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吕氏春秋·当染》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秦汉部分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免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上书谏猎》 狡兔死,走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淮阴侯列传》 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与众。《史记·魏世家》 抱薪救火,薪水不尽,火不灭。《史记·魏世家》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孔子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列传》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文理未明,不可以并兼。《史记·苏秦列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史记·淮阴侯列传》 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 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史记·韩长孺列传》

第五篇:当代散文赏析

复习重点和考试题型

考试题型

I.Rewrite the following(2x5=10%)高级英语

(二)教与学指南 unit 2, unit 6的rewriting

II Paraphrase in English the parts underlined in the following(2x10=20%)1到2段来自我讲课的重点段落unit 3, unit 7, unit 11, unit 13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arts into English(40%)1到2段来自我讲课的重点段落unit 3, unit 7, unit 11, unit 13

IV Writing(30%)

授课重点及复习重点

且特别要好好复习我讲课的重点段落。

Unit 3

In a primitive society, for example, men pictured the world as large, fearsome, hostile, and beyond human control.Therefore they built heavy, walls of huge boulders, behind which they could feel themselves to be in a delimited space that was controllable and safe;these heavy walls expressed man’s fear of the outer world and his need to find protection, however illusory.It might be argued that the undeveloped technology of the period precluded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delicate walls.This is of course true.Still, it was not technology, but a fearful attitude toward the world, which made people want to build walls in the first place.The greater the fear, the heavier the wall, until in the tombs of ancient kings we find structures that are practically all wall, the fear of dissolution being the ultimate fear.Unit 7

For the Greeks, beauty was a virtue: a kind of excellence.Persons then were assumed to be what we now have to call---lamely, enviously---whole persons.If it did occur to the Greek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 pers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y still expected that inner beauty would be matched by-beauty of the other kind.The well-born young Athenians who gathered around Socrates found it quite paradoxical that their hero was so intelligent, so brave, so honorable, so seductive---and so ugly.One of Socrates’ main pedagogical acts was to be ugly — and teach those innocent, no doubt splendid-looking disciples of his how full of paradoxes life really was.0ne could hardly ask for more important evidence of the dangers of considering persons as split between what is “inside” and what is “outside” than that interminable half-comic half-tragic tale, the oppression of women.Unit 11

We should deplore the disappearance of manus.c.r.i.p.ts.How can anyone, student or scholar, learn anything about the creative process from a floppy disc? Can this wobbly plastic reveal the hours, the endless hours, where beauty was born out of I its own despair(as William Butler Yeats put it)and blear-eyed wisdom out of midnight oil? Manus.c.r.i.p.ts are these records of creative agony, often sweat-stained, coffee-splattered or cigarette-charred.Manus.c.r.i.p.ts tell us what went on in a writer’s soul, how he or she felt during the agony of creation.Manus.c.r.i.p.ts are our gift to our heritage, and we have no right to deprive future generations of learning how we think and feel, simply because we find word processing more convenient.Unit 13

A euphemism is commonly defined as an 1auspicious or exalted term(like “sanitation engineer”)that is used in place of a more 2down-to-earth term(like “garbage man”).People who 3are partial to euphemisms 4stand accused of being “5phony” or trying to bide what it is they are really talking about.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some situations the accusation is entirely proper.For example, one of the more 6detestable euphemisms I have come across in recent years is the term “Operation Sunshine,” which is the name the U.S.Government gave to some experiments it conducted with the hydrogen bomb in the South.Pacific.It is obvious that the government, in choosing this name, was trying to 7expunge the hideous imagery that the bomb evokes and in so doing committed, as I see it, an immoral act.But there is another side to euphemizing that is worth mentioning, and a few words here in its defense will not be 8amiss.What I am saying is that the process of euphemizing has no moral content.The moral 9dimensions are supplied by what the words 10in question express, what they want us to value and to see.1.The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 of man’s creativeness is the ability to transmute trivial impulses into momentous consequences.Man’s creativeness is especially shown in the fact that_________ 2.The greatness of man is in what he can do with petty grievances and joys, and with common physiological pressures and hungers.Man’s ability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n eventful life exhausts rather than stimulates.In an eventful life, man’s creativity is _________________

4.If it did occur to the Greek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a pers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y still expected that inner beauty would be matched by beauty of the other kind.In spite of the Greek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t was principally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that deprived beauty of the central place it had in classical ideals of human excellence.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beauty _________________

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to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 topic “Should Jaywalkers(乱穿马路的人)Be Fined?”.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based on the outline below.1.It is common to see pedestrians crossing in the middle of a street or ignoring a traffic light.2.The measure of fining jaywalkers has provoked widespread controversy.3.How to resolve the problem?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30 minute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title: Should Firecrackers Be Banned? You should base your composition on the following outline(given in Chinese).1.有人认为放鞭炮是好事,为什么?

2.有人认为放鞭炮是坏事,为什么?

3.我的看法

There has been much controversy over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in the past years, with each party owning convincing evidences.Those who are in favor of setting firecrackers claim that it is an ancient Chinese custom that should be preserved.They also argue that firecrackers make festivals and holiday occasions more colorful and entertaining for both adults and children.Without firecrackers, festivals would become cold and cheerless.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are of the opinion that firecrackers should be banned.They point out that firecrackers are responsible for fires which destroy property, and for injuries suffered both by the people who set them off and by innocent bystanders.Besides, they maintain that firecrackers lead to a waste of money and resources.Personally, I think that both sides have something right.Actually, firecrackers should be viewed as a two-edged sword, which presents us with both benefits and troubles.But we should not give up eating for fear of choking.The best policy, as I see it, is to maximize their advantages and minimize their unhealthy influence, so that they can benefit us in a better way.Directions: For this part, you are allowed thirty minutes to write a short essay entitled Reduce Waste on Campus.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150 words following the outline given below: 1. 有些大学校园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

2. 浪费的危害

3. 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Reduce Waste on Campus(a)

第一段:

Nobody could have failed to apparently notice the fact that wasting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grave problem in many campuses.Much food are left in the plates and dumped into the trash can in the dining hall.Blank or half blank pieces of paper are left on the desks in the classroom.Taps are left open and water left running or dripping all the time In the dorm building.And there can be more such examples.可以将划线部分组合成一句:如下

Taking a look around, we can find examples too numerous to list: in the dining hall, much food are left in the plates and dumped into the trash can;in the classroom, blank pieces of paper are left on the desks;in the dorm building, taps are left open and water left running all the time.

下载有关生活美好的散文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关生活美好的散文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雪散文赏析

    初雪,总是美好的,那么南方从没见过雪的孩子们,你们有眼福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初雪散文赏析,希望你喜欢。描写初雪的散文1北方的雪总是带着一股淡淡的倦意,让人疲惫。远望,那人走......

    散文赏析-绝唱

    绝唱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

    祷告散文赏析

    祷告是主动和超自然的力量沟通来赞美、祈求、忏悔或者仅仅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愿望。祷告在日语里就是“祈リ”或“祈祷”。英文里的pray被翻译成祷告,pray的本意就是“要求”......

    落花流水散文赏析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落花流水散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落花流水散文赏析我独自走在萧瑟的秋风中,空荡荡的,没有一个人可以依靠,伴我走过这寂寥的秋......

    高中生活美好

    有人说,高中生活很辛苦,作业很多,压力很大。但我觉 高中生活美好 得,你只要对待初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初中生活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乐趣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当我走进校园时,......

    生活散文

    愿岁月静好 我从不读别人的故事只过自己的日子因为害怕别离宁愿选择一个人遗世孤独从此只在心中筑起属于自己的柳岸霸桥送别一个个蒙尘的春夏秋冬看过了太多的人情薄凉便......

    美好爱情散文精选

    “爱情”两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话题,男人与女人,一直是我们这些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美好爱情散文精选 ,欢迎借鉴!1美好爱情散文精选如果你有很深的......

    青春正美好散文[★]

    古人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太多的悲秋怀远,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情就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悲伤情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