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以晨读的美文
中国的孩子自古以来就有晨读的好习惯,那朗朗的读书声如同一首悦耳的交响乐,传遍了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晨读的美文,欢迎查看!
快乐和忧伤一样美丽
不知何时稚嫩的脸颊记载了岁月的年轮。不管愿不愿意长大,时间一如既往的在自己的记忆里溜走,纯真的心被岁月无情碾碎,深深地尘封于箱底。
生活原本就是完美的,总希望自己与快乐为伍,开心作伴。因为,有了丢失希望的经历,生活才会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时机;因为有了痛苦的失意,生活才更懂得珍惜;有了失去的时候,生活才把握了现在,不轻易放弃……
“快乐是一种美丽”,忧伤也是另一种美丽,是至真至纯最宁静的美。这个美,经历过岁月的打磨、沉淀之后,磨去了棱角的快乐又觉得是一种至情至性的美,成熟而有内涵、温馨而又实在。
快乐是一颗勿忘草,忧伤就是它的绿叶。有时不经意间只顾欣赏了美丽给予的快乐,却忘记了凋零也是若隐若现的忧伤美。
既然心有了交流,有着亲密的接触,快乐与忧伤痛并快乐,也就不必在意哪无关紧要的过程。快乐,忧伤,因情交合,因生活而生动。一念至,灵动怀想温暖,一念灭,风起又至云雨。若一念执着,心灵跳动永不言息,会更加饱满丰富一些。
泰戈尔说过:“尽管自己走下去,不必逗留,去彩鲜花保存,因为在这路上,花会自然开放”。
人生悲欢离合,惯看人间如梦浮华,所有的辉煌终会归于平淡,终将化为云烟。自此以后,心便在一份坦然和宁静中漫步,在恬静中感悟人生极致的美。
风给予生命以涟漪,殷红浮萍,不胜风语。诚然人会难过、心酸委屈、不是因为爱结束了,而是爱还在刚刚开始。
快乐与忧伤既不会化茧成生活中的一粒沙子,且经过时间打磨一定是一颗璀璨的珍珠。若想于生活的风景里卓尔不群,就要在自己掌控的时光里收获可以荣耀的资本。拥一份宁静,一份真情,一份清香,大概这就是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吧。
拥有快乐,珍视忧伤。用真情种下一朵忘忧草吧!那时,拼搏的路口会花香依旧。回望,韶华不曾清流,生活定会精致而美丽!
抬头总有阳光
这是一个故事,这也不是一个故事。
谁都猜的了开始,却想不到结局。老掉牙的经历,却自带伤感动人的细节勾动着心扉,你不是局中人,你不懂她的疼。
那一年的初见,就动了凡心。她就这么傻傻的一见倾心,再见倾情,眉间心上,皆是意念。许是抬头看见他时细碎的阳光点亮了几丝温暖,许是他嘴角勾起的笑容融化了她的城墙,许是月老搭错了红线,丘比特不小心射了金箭。
这是独属于初三的繁忙,她没有选择靠近而是一个人默默仰视他的背影,执着的跟随着他的脚步。她疯狂地学习不求能成为像他一样的学霸,至少能和他走进同一所高中。那些难挨的时光,他是她不灭的信念。课间的争分多秒,夜里的点灯苦战,她再不是当初贪玩的姑娘。
踏入高中的那一刻,六百度的近视挡不住她人海中一眼认出他的光芒。一个人的一场奢望,翻来覆去将另一个人的模样刻画在脑海里,千百遍的描摹,细腻到闭着眼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她的喜怒哀乐似乎只围绕着他存在,他是她的生活背景,也许,她还不如他的甲乙丙丁。以贪吃爱玩为借口,拉着室友每个课间去食堂守着,只为了有那么一种可能,能在人群中匆忙的看他一眼。看不到,就一直期待着;看到了,就嘻嘻哈哈开心的像个傻子。
她不敢说出她的心事,她觉得,他是站在九天上翱翔的凤凰,而她是匍匐在尘埃里的凡人,爱,本卑微。她,卑微于自己是个胖胖的姑娘,卑微于自己的脸蛋不够精致,她在自己的世界里体无完肤。谁说过得,暗恋一个人的时候你将自卑刻画的淋漓尽致。难得的一次他从身旁走过,她却转了身,吃烤肠的样子她不想让他看见。喜欢,就想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样子,她想等到自己足够优秀完美的时候再和他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喜欢是一个人的一厢情愿,一个人的地老天荒,一个人茶冷杯凉。习惯性把自己隐藏在幕后,默默的关注着他。有人感动于某个人评论着你的每条动态,可还有更痴傻的人每天浏览你的空间,翻看着你的每天动态,熟悉到每个字都能在心里念出来还是忍不住去看。因为,那是她唯一能了解他日常的机会。
也许吧,不疯不魔不成佛,她把青春里所有的疯狂都花在了他身上。她会无聊到考试前一间间考场去寻找他的座位,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不声不响地了解他的每一次成绩。就连课桌上看见他的名字都会莫名的心动,指尖触摸他的名字会有道不尽的温暖。卑微,从爱上的那一刻似乎就镌刻到了骨子里。偷偷玩王者荣耀,以不认识的网友身份在游戏里关注着他,提醒他天凉加衣,天黑休息。没有回应的日子里,她累到一颗心千疮百孔却仍舍不得放弃。
其实,她是无望的,喜欢一个人你会下意识地揣摩他的心思。她从没有感觉到过他的半分在意,但她意识到了他早就知晓这一切。糊涂的时候你所有的倔强还有着盼望的念想,可是明明清醒着,却依然忍不住固执的付出,一个人相思成殇。
最后的最后,看到他有了自己的心上人,有些迷茫,有些混沌,原来他不是石头,只是他的心不会为她暖。曾经倔强无比的理由,回过头来都是自己可笑的一厢情愿,终于累到追不动了,想休息了。一颗曾经为他跳动的温暖的心,终于冷了。痛苦的过程没落下半滴泪,放弃的时候却哭的像个孩子。也该释然了。
在她为他体味人世冷暖的时候,也有个阳光的大男孩默默守护着她。别人看不到她的闪光点,可是男孩看得到,他喜欢她的勇敢,她的倔强,她的温暖,她的痴心,她的,她的一切。喜欢她,始于食堂里发现她的秘密,感动于她的痴情与执着。你可能因为某个人的某个优点喜欢上她,但是喜欢上她后,你喜欢她的所有,在你眼里,都是她的优点。
她放弃了,于是他开始追求。她深刻的体会过一个人的无望,她知道那是怎样的悲凉,所以她给了他次机会尝试。好在,他的固执与温暖打动了她冷了的心,上帝带走了一个他,又还了她一个他。最后啊,他们给彼此温暖。
这是故事里的故事。
故事外的故事,她一个人荒凉,一个人受伤,最后一个人勇敢的站起来,自己予自己温暖。她勇敢倔强的生活,开朗乐观面对一切,时间和自己就是最好的疗伤药。她在自己的世界里张扬,她活出了别样的精彩,她把回忆变成了过往。也许,会有许多人暗恋着现在的她吧,多才多艺优秀出众,开朗大方乐观勇敢,心细如尘而又知人冷暖,活出别人理想中的模样。
有人说,丑小鸭总会蜕变成白天鹅,可丑小鸭本身就没有自己的光芒吗?低头一片荒凉,可抬头总有阳光。谁的旅途不是走走停停,累了可以休息,爬起来依旧勇敢地去跋山涉水,我知道你喜欢故事里的结局,而我,更喜欢故事外的那个姑娘。
没有人会主动放弃自己的生活
没有人会主动放弃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人会知道自己脚下的路是否是错,也没有人会主动让生活把自己丢弃,或者是让生活把自己不客气地抛弃,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活着都是不容易,活着都有着我们自己的坚持,活着都有着我们自己的意志,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毅力。经历了很多岁月中的迷途,那些曾经的伤痛都成立脚下的路,那些伤口,会有着我们淡淡地忧愁,却也会是我们披荆斩棘的动力,也是我们曾经留下着得意。我们不经意中就会知道,这就是我们的骄傲,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执着。从来就不可能会知道前面有多少失落,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岁月和我们前行的路进行着交错,也不知道会有多少时光给我们画着人生的轮廓,但是,我们想要前进,不管是否是天空的白云,还是夜色的深沉,我们都会留下谨慎,也会留下脚印。
永远都不能会进行着否认,永远都不可能会没有坚韧。每一个时光里面,我们的人生都是在不断地锻炼,而心中却在不断燃烧着火,一把充满希望的火。与此同时,我们的足迹,也会伴随着我们的失意,因为这就是人生路上的旅程,这就是人生路上的梦,带着朦胧,却不可能会是坦途,也会时时刻刻留下我们的踌躇,还有我们的犹豫。这本来就是孤独,没有人会代替别人走路,而一个人只能是走一个人的路,不可能会和别人一起走,也不可能会抹去别人的忧愁;最多只是相伴而行,而每一个人都必须是保持着清醒,否则就很有可能会从此分开,从此再也不可能会为彼此敞开胸怀。那些人生路上难以言喻的寂寞,就像是海水在漂泊,在荡着,随时都会湮没。
一直都是保持着沉默,一直都是这样经历着坎坷,看着那些日子里面缀满的忐忑,心中有些凄苦,有些犹豫,因为下一刻,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会面对着什么。不经意地回头看看,看看我们曾经走过的激情澎湃,还有那些豪迈,似乎从来就不曾在乎路途的艰难,也没有在乎路途的蜿蜒。这是我们的强颜欢笑,还是我们所经历时光的嘲笑?就这样挽着岁月的手臂,就这样带着我们的失意,或者是我们的得意,就这样慢慢的走着,就这样慢慢地经历着。
太阳,留下着光芒,在慢慢地激荡;而风的声音经过了树旁,发出着它的彷徨,也许这就是时光里面的激昂。山头上面的草带着旧日的颜色,在说着日子里面的平平仄仄;冬季里面冰封的河,就像是一条腾空而起的蛇,那些寒冷,是风的旅程,还是雪的旅程?还是岁月的山峰?却很少会有着平静,也很少会有着安宁,也很少会有着日子的安静。而我们每个人就这样在冬天的心里走着,在岁月的心里走着,在时光的梦里走着。
跌倒了,却再也不可能会发出着哭嚎,这是因为我们的成长,也是意味着我们的惆怅,也是因为我们懂得艰难总会在不断缭绕,却永远都不可能会变老,不会因为我们的软弱,就会不让我们在失落,那些机会很有可能趁着我们的抹去眼角泪痕的时候,就会毫不客气地掠过。那些过去的岁月,让我们知道了人生的圆缺,也知道了时光的暴虐。活着都是不容易,脚下的足迹,总是会有我们的毅力,还有我们的意志。
第二篇:晨读美文
高三复旦班美文推荐阅读材料
(八)书名 《常识》作者:梁文道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38.00 当当价:¥22.80
内容简介
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作者简介
梁文道,1970年生于香港。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现职凤凰卫视评论员,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亚西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
书名《雅舍小品》作者:梁实秋
出 版 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定价:¥23.80 当当价:¥15.80
内容简介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能反复的过程中,经典是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对人类精神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期望,鼓起现在的勇气,不再虚空浮华、怀疑未来。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传已久的词句,净化了我们的心灵,震撼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可以错过但不会被磨灭的,什么是瞬间即逝却又是最宝贵的。
作者简介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他早期写诗和杂文,也做评论。1923年留学美国,1926年回国后任大学教授、报刊主编等,1949年6月迁居台湾。著评甚丰,主要有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偏见集》、《秋室杂文》等,并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等。
书名《把栏杆拍遍》作者:梁衡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中心
定价:¥24.00 当当价:¥17.60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
收入本书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家发配边荒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功臣林则徐;有以文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直面人生的瞿秋白;有胸怀博大、因一生的“大无” 而铸成人生的“大有”的周恩来;有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追求着那遥远的美丽的西部歌王王洛宾;也有挺立在智慧高地,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镭的发现的伟大女性居里夫人……收入本书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读柳永》等篇,一经问世,即广为传诵,成为名篇佳作,并为多种课本及教材选用。此外,作者的一批极具个性与人文内涵的山水散文,也在本书的收集之列。
作者写人突出文学与政治纠葛的背景,善用理性分析和形象表现,因此,作品大多视野宏阔,充满磅礴气势。作品融“大事、大情、大理”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同时也赋予作品以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梁衡文集》等多种。《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四篇作品入选中学课本和师范教材。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书名《烟愁 桂花雨》 《词人之舟》作者:琦君
出 版 社: 知识出版社
定价:¥18.00 当当价:¥14.40
推荐语
如果说往事,伴随我们度过成长的时光,带来了生命中的种种感伤,琦君的小说和散文,则像是我们脑海中的一段段的回忆,唤起了我们儿少时期的梦想与纯真。从琦君细腻的文笔中,我们发现原来平凡的生活里,积累了许多情感和思念,这些从来都不曾遗忘过,只是尘封在心底的最深处,台湾知名插车家黄淑英,以水彩画的表现方式,将琦君的思念一笔笔画上轻柔的线条,也将她的情感追忆填上柔美的色彩,这样的感动永远在我们的心上,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简介
琦君,知名女作家,1917年出生在浙江省永嘉县。小时候由家庭教师教授诗经、唐诗等古文,十四岁考进弘道女中,中文成绩名列前茅。中学毕业后,经过会考直升杭州江大学中文系。先后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校教书,现旅居美国。
琦君的作品繁多,有《琦君小品》、《水是故乡甜》、《琦君寄小读者》、《桂花雨》、《烟愁》等,其中《橘子红了》还拍摄成电视连续剧,轰动一时。她的作品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更获得了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以及金鼎奖等诸多项奖的肯定。
书名 《你还没有爱过》作者张晓风
出 版 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定价:¥21.80 当当价:¥14.50
内容简介
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作者简介
张晓风,一九四一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张晓风文采亦秀亦豪,创作腹地广阔。除散文外,兼长戏剧,又以“可叵”、“桑科”笔名撰写杂文评论经年。重要作品包括散文十二卷(《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你还没有爱过》、《我在》、《从你美丽的流域》等)、戏剧十一卷(《武陵人》、《自烹》、《和氏璧》《血笛》等)、杂文三卷(《非非集》、《幽默五十三》、《通菜与通婚》)以及儿童文学、评论小品等,作品在台湾多次获奖。
书名 《左手的掌纹》 作者 余光中
出 版 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20.00 当当价:¥16.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余光中全部散文创作中“精选”出来的。它囊括了作者五十年间散文创作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从最早发表的《猛虎与蔷薇》、《石城之行》,到近期问世的《萤火山庄》、《金陵子弟江湖客》。论入选作品写作时间的跨度之长,近作与新作的数量之多,本书恐怕当属迄今为止大陆所出“余选”之最。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这是文坛对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公认的形容。而今,余老又用他的左手为读者奉献上一道精神大餐,散文集《左手的掌纹》选其作品五十多篇,有短到数百言的小品,也有长逾万言的巨制;有纯粹的抒情文,有夹叙夹议的杂文,还有不折不扣的论文。无论篇幅与文体都不拘一格。这些散文或记海外见闻,或写读书杂感,或写域外游踪,或写人情世故,或抒思乡怀人之情,内容广泛,不拘一格,编选者从余光中散文创作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出发,整体勾勒出这位活跃在当代世界华文之林中的文学巨擘,从浪迹天涯到誉满中外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集中展示了余光中散文创作的多方面的艺术才华。这些散文随笔,叙事抒情议论自成一家,激情奔放,叙事精当,思路开阔,人情练达,知识渊博,读来美不胜收,在当代作家中,像余光中这样“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又卓有成就的作家并不多见,无怪连散文巨擘梁实秋先生对此都十分推崇,称之为“一时无两”。
书名 《百年思索》 作者 龙应台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图书简介
该书是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作者用她的眼光看世界,看中国,抒写了她对历史的反思,对中西文化的思索,对未来的展望。
作者简介
龙应台,一九五二年出生于高雄,一九七四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获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及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现任教于德国海德堡大学。着有《野火集》、《人在欧洲》、《写给台湾的信》、《美丽的权利》、《孩子你慢慢来》、《看世纪末向你走来》、《干杯吧,托玛斯曼》、《我的不安》、《百年思索》《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大江大河一九四九》。
书名《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 林语堂
作者: 林语堂 著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5.00 当当价:¥12.50
推荐语
国学大师、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经典人生散文首次结集出版,林语堂以人生优游者的独特视角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林语堂的人生哲学可和一句话来概括:悲剧的喜剧人生观。
要林语堂的笔下,沉重的肉身转为了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都被舞蹈所化解。他的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纵有旋涡急流,风仍逍遥自在。
人世是唯一的天堂,宇宙是无知,人生是笑话,是无意的,但是要靠自己的选择,“造出”人生的意义。
图书简介
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完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的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作者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作者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作者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观哲学;作者只想表现作者个人的观点。作者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太美,作者不敢用,作者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且作者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较自然。让作者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作者便已觉得心意满足。作者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他人一起创办《天风》杂志。1965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书名 《人间草木》 作者 汪曾祺
作者: 汪曾祺 著
出 版 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价:¥20.00 当当价:¥13.40
图书简介
本书从汪曾褀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这本散文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人间草木”,主要描写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文辞华丽,美不胜收;“四方食事”从故乡食物到各地美食,在素有美食家之称的汪老笔下,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美食一经汪老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叫绝;“脚底烟云”是一组游记散文。不同于一般的纪游文字,汪老的散文富有深厚了文化历史与人文气息,可以称为文化散文,读者从中看到的绝不只风景本身;“联大岁月”描写作者当年在西南大读书求学的难忘岁月,可谓历史的见证;“师友相册”记录沈从文等几位师友的音容笑貌,故人已去,但在作者的文字里却栩栩如生;“平淡人生”是一组写父母家人的文字,情真意切,可以看出汪曾褀人生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文章杂事”收录作者一组谈小说与散文创作的得意之作,既是汪曾褀先生的夫子自道,又是经验之谈,无论对一般读者写作者,还是研究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汪氏散文晚年已臻化境,其文字技巧用炉火纯青来形容并不为过。这本散文集,更是汪曾褀先生一生创作的各类散文精品的分类集成,可以说是一般读者和散文爱好者阅读的经典范本。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著名作家。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等诸位先生,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解放后,曾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过《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1962年初,调到北京京剧团当编辑。曾任北京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顾问等。曾在海内外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30余部。
第三篇:初中生晨读美文200篇
第一辑
【一】 好望角 文/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
把手放在胸口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的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我思我悟】
老人盼了一辈子好望角,最后猛然发觉,自己就生活在‚好望角‛。在追寻‚好望角‛的过程中,老人历经生活的沧桑,有九死一生的战火烽烟,有骨肉分离的彻骨之痛,但老人依旧能‚清澈如水‛,这是何等的超然,达观。直面生活,超越自我,这就是进取的人生!
【二】 优雅的离别 文/梅玉荣
2008年岁末的一天,开心辞典节目现场。与王小丫对坐的是一位有着美丽卷发的时尚女子,她一脸笑容,正在认真答题。
她叫臧涛。答题过程中,通过小丫的介绍,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33岁的臧涛不幸患上乳腺癌,做了乳腺切除手术后不久,丈夫与她离婚。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她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化疗。然而到了2008年底,癌细胞已经残忍地扩散。坐在台上的她,生命已开始倒计时!然而,就是这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子,那么从容与淡定,她毅然放弃治疗,并做出了一个让人敬佩的决定: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臧涛顺利答对六道题目之后,获得了央视送的一份大礼:一台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她把它送给自己年仅十岁的活泼可爱的儿子。在节目现场,她与答应为她做角膜手术的姚小明博士见面,并当场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书。她的举止落落大方,笑容优雅从容,丝毫看不出是个重症患者。臧涛表示,如果可能,她希望自己的眼角膜能够移植给一个小孩子和一位老年人,她说,小孩子的生活刚刚开始,需要光明,而老年人能在有生之年看见世上的一切,心中不会留下遗憾。
当小丫赞叹她的头发漂亮时,她笑着说:‚前一段化疗时,头发掉得一根都没有了。重新长出来后,我立即去烫了头,我要让自己漂漂
亮亮地走。‛‚我要让自己漂漂亮亮地走‛,这句话,让现场无数观众下泪,也让电视机前的我,悚然动容,鼻子发酸,眼睛湿润。
她说不希望节目现场哭哭啼啼的,但小丫仍是数次哽咽,眼圈发红,小丫动情地说:‚看看臧涛,看看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
自始至终,臧涛都保持着甜美的微笑,坦率地谈论自己的病情,表达自己的心愿,并与自己的亲友团亲密地沟通。仿佛她与小丫所说的其实是别人的故事。相反,在观众席上,有无数人不停地悄悄抹去眼泪。
我们见证了一个美丽女子与这个世界从容的道别。她优雅的黑边眼镜,她时髦的俏丽卷发,用一种无言的魅力,征服了数万观众。
旧年与新岁交替之际,一个倒计时的生命,为我们留下一个优雅而深沉的话题。
【我思我悟】
面对臧涛与这个世界道别时的从容与淡定,除了眼角溢出的泪花,更多的是来自心底的感动。33岁,一个生命最旺盛最美丽的年龄,面对人生突如其来的打击,臧涛选择了坚强,还有朴素的奉献。像文中说的那样,看看臧涛,看看我们自己,换个角度想,生活中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呢?的确,当我们能够洞穿生死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应该如何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让它过得充实无憾。(隋艳玲)
【三】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文/江湖一刀
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
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了。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⑥‚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⑦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四】 天涯明月心 文/张世普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走,就是5年。
母亲看着大学毕业的他许久也找不到工作,脱口说出:‚你太让我失望了!‛满腹委屈的他夺门而出,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自己找到未来。
他其实并不怨恨母亲,只是想向母亲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在都市拥挤的求职人群中,他几乎迷失了方向,那种无助的感觉时常像丛生的野草一样缠绕着他,吞噬着他的自信。始终磨灭不了的,只剩下一定要让母亲惊喜的那个信念。一年后,他终于寻到一个时机,是一家国际公司征聘出国劳务人员。
他也曾拨通家里的电话,传来的是父亲沙哑的声音,父亲只是一再说母亲很想念他,希望他能早日回家。他对母亲说在这里生活得很好。他加薪时兴高采烈地第一个告诉母亲,母亲只是沉默。
当他成为分公司经理,拿到了绿卡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4年多。
离中秋节还有两个月,父亲打来电话:你回来吧,当初你母亲是无心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儿子会因为一句责备而离家出走,而且一走就是将近5年。不到50岁的她,现在已经白发斑斑。你回来吧,你母亲已经后悔了,无论如何也想见你一面。忽然,他的心一阵阵地抽
搐,仿佛被刀片划过。只向父亲说了一句我会回去的,就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早上,公司老总打来电话,说是近期海上天气不好,让他提前发货。他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可是船长却说,海上风浪大,很危险,可他不在意。
海上风浪比事先想象的还要大,航行得非常艰苦。中秋节那天,船终于快要到达港口了,城市的容颜在他视线里越来越清晰。然而,货船的发动机突然熄火,船长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修理好货船至少需要一天,中秋节这天看来大家要在船上度过。
明月初升,徐徐的海风,夹杂着淡淡的泥土味,迎面吹来,就像母亲的掌心,如此温暖。此刻,他真的好想立刻见到母亲和父亲,可是海水却生生阻隔着去路。突然,在人们的大声惊呼中,他跳入海中,游向岸边。皎洁的月光被粼粼的浪花,撕成了瓣瓣的碎片。
终于,他看到岸边码头上两个身影,他知道那一定是他的父母亲。精疲力尽浑身湿淋淋的他爬上码头,与母亲、父亲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多么美好的瞬间,可是却经历了那么多艰辛的打磨。他不过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没想到,代价是母亲和父亲鬓边早生的白发。那一刻,他才明白,激情绚烂夺目,只是瞬间,明月静默无边,却能永恒。
(选自《小品文选刊》2008年第20期)【我思我悟】
游子远离,慈母揪心。母亲一句无心的责备,却让儿子出走5
年。尽管儿子只是想向母亲证明自己的能力,尽管儿子加薪时第一个告诉母亲,尽管儿子成为分公司经理、拿到绿卡,但母亲只是沉默,因为她想要的只是见儿子一面。文章巧妙地通过父亲将母亲的心愿告诉儿子,使儿子猛然醒悟,有了回家的强烈愿望,作者又特意把时间安排在中秋节,在船快要到达港口时,船却突发故障,又生波折。明月初升,既照着游子,也照着父母,特殊的时节,特定的场景,明月照亮了两代人之间的思绪。海水中,他毫无畏惧地游向对岸,游向母亲,皎洁的月光顿时化成了片片花瓣,包容了两代人之间的隔阂。(玲 利)
【五】
铅笔头下的坚持 文/蒋平
他是一名大学青年教师,但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性格,让他有着凡人所不及的奇思怪想。他为此养成了一个不良习惯:手心随时握着一支铅笔头,兴之所致,会将所思所想随手记下来,从他的办公室、家庭到实验室,到处都有他‚信手涂鸦‛的杰作。曾经一度,他被人形容为全校‚最不讲究的人‛,闹下了不少笑话,这些笑话甚至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工作。
进校第10年,他40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也是他10年‚涂鸦‛思想的结晶。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了一场无情的嘲弄。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异想邪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别说拨给他科研经费,大伙还要他倒贴卫生费呢。学校不支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泡汤。这位青年教师不甘心,他决定不改初衷,克服种种困难,又费去了10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自己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研究院。一开始,研究院对他的测试成果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其人其事失去了信任。这样,他20年的心血,因为一只小小的铅笔头,又一次被束之高阁。
一次次被‚铅笔头‛捉弄,他还是没有气馁。相反,这许多年
细致入微的研究,使他越来越清楚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资助,他便自己想办法,经过东凑西借,自筹资金对试验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4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已经成型的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的‚铅笔头‛事件表达了歉意。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践。两年后,他在一只小鼠身上试验获得成功。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蜂拥而至的记者来到卡佩基的办公室,发现他手心还捏着那只给他带来灵感和幸运的铅笔头。言谈之中,卡佩基聊的最多的,不是他的成果,也不是他的荣誉,而是延续了30多年的铅笔头的故事。(选自《中国国门时报》)
【我思我悟】
这是一篇短小的人物传记,它记写了诺贝尔生理学奖的获得者卡佩基是如何三十年如一日,坚持‚铅笔头‛习惯的学习、工作方式。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卡佩基都不改变这种习惯,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人物传记,顾名思义,是要写人物的,是为人物作传的。是不是什么人物都写,或者说,是不是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去写呢?读这篇人物传记,我们很快就会明白,不必写人物的方方面面,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择取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或特色的一点来写即可,其余的方面完全可以暂时不管,暂时不写。
如上文,作者只抓住卡佩基的一个习惯写——手不离‚铅笔头‛,碰到新的所思所想就随手记下来。不管别人对他怎样说,怎么评价,他都始终坚持,毫不动摇,30年后,他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
(李弗不)
【六】
我对善良没有免疫力 赵功强
戴蒙德是一个独行大盗,因为他的手段非常高明,而且擅长易容术,心理素质又超出常人,所以从来没有失过手。
这一次,戴蒙德的目标是法国珠宝商朱利安。他在那里发现了一个保险柜,尽管戴蒙德打开过各种保险柜,这一次几经周折却无能为力。他决定明晚接着行动。
次日深夜,戴蒙德再次试图打开那个保险柜,结果仍然是无功而返。当然,他没有打退堂鼓。多年来,他一直是一个未逢对手的高手,他经常感到孤独,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那个棘手的保险柜在第三天深夜终于被打开了。可是,里面的钱财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多得惊人。里面除了一大笔还算可观的现金、支票外,还有一张名单。
这张名单是做什么的?它究竟有多重要以至于被朱利安放在那么坚固的保险柜里?后来,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名单上的这三十多个人应该都是和朱利安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可能是他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或者是政府高官。
戴蒙德有点感激朱利安了。因为名单上每一个姓名后面都注明了地址,无意中为戴蒙德指明了下一步行动的目标。接下来,他将光顾
名单上的那些富豪或者官员。他有理由相信,这次巴黎之行,他将满载而归。
循着地址,戴蒙德前往第一个人的住处。可是,他惊异地发现,自己后来竟然站在贫民区的一间简陋的房间里。里面没有几件像样的家什,更没有他感兴趣的保险柜。
满怀狐疑的戴蒙德按计划来到了名单上的第二个家庭。他发现自己进入的同样是一个贫寒的家庭。他呆在那里,很想马上搞清楚那张名单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就在他准备离开这家的时候,他在一张桌子上看到了这家孩子的一篇名为《我最感激的人》的作文:
‚我的家很贫穷……妈妈患有艾滋病,我们兄妹都不可能再继续求学……一个叫朱利安的叔叔每月按时给我家寄一笔钱……我们现在的成绩都非常好……‛
戴蒙德的心被深深刺痛。那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他怎么也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答案!
戴蒙德重新光顾了朱利安的家,不过这一次他的心情同前几次来时都不一样,甚至他从事这种职业的三十多年中从未有过这样的心情。他将从朱利安的保险柜里拿走的东西——现金、支票及那份名单连同自己的一部分钱都放了进去。这是他入行以来唯一的一次妥协。
戴蒙德不久之后被警方抓到,因为他在归还的东西,还有他自己的钱上面留了指纹。
戴蒙德被判处终生监禁,但是他对采访自己的媒体说,他并不后悔!他说:‚如果分析我失手的原因,我只能说,我对善良没有丝毫的免疫力!‛
(选自《时代青年》2008年第12期)【备考训练】
1.请根据语境说说下列加线字的意思。
(1)他一直是一个未逢对手的高手,他经常感到孤独,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落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他入行以来唯一的一次妥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蒙德的心被深深刺痛‛,你知道戴蒙德的心被什么‚深深刺痛‛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戴蒙德的这次巴黎之行是不是如他所说的‚满载而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我对善良没有免疫力‛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肖优俊/设计)
【七】
冬天的温度
文/郑向奎
冷空气突袭,天气骤冷,居民纷纷换穿冬衣。行走在城市街头,满眼都是臃肿的路人,似乎突然之间,街道也变得臃肿起来。裹着厚厚的羽绒衣,行人依然紧缩双手,步履匆匆,不乐意长时间待在户外。
中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到小区,见保安身穿大氅,像一尊挺立的石雕守卫在门岗前。儿子问:‚他们不冷吗?‛我说:‚没有人不感觉到冷。‛‚他们为什么不躲进屋?‛‚这是他们的工作。‛我回答。儿子沉默了。依往日习惯,儿子会有谢谢之类的话,今天却没有。
走出门岗不远,一阵冷风袭来,为避开风的凌厉,我扭回头,恰巧看到风掀起了保安的衣角,保安的大氅下,套着的竟然只是薄薄的一件毛衣。
回到家中,儿子把他的玩具一个个藏进被窝,我问儿子捣什么鬼,儿子说玩具也怕 冷,给它们保保暖。一会儿,儿子说:‚爸爸,给保安送些衣服好吗?‛我的心颤了一下,我故意问:‚那么多保安我们送得完吗?‛儿子又说:‚小区也有很多人啊,每人送一件,他们能穿很长时间呢。‛
我答应了儿子,从衣橱找出去年的保暖内衣和羊毛衫,陪着儿子走出家门。来到楼下,我让儿子去送,我站在楼角远远看着。儿子双
手捧着衣物,走到保安身边,用双手举起。保安愣了,他弄不明白儿子做什么,但是很快,保安接过衣服,夹在胳膊下,空出一只手,庄重而严肃地给儿子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儿子回到我的身边,像完成一件艰巨任务似的欢快起来。下午送儿子去学校时,从保安的眼神里,我读出一种感动。
下午放学,儿子从学校里带出一个50厘米长宽的纸箱,上面写着:‚天冷了,他们却站在寒风中!‛回来的路上,儿子担心折坏了它,双手一直捧着纸箱。回到小区,儿子用双面胶粘在纸箱背面,把它贴在门口高处,用手压了又压,保证不被寒风吹掉才回去。
第二天,我们路过小区门岗,十几名保安列出整齐的队列,由保安队长带领着,齐刷刷向我和儿子敬礼。保安队长说,一个晚上,他们就收到小区居民送来的几百件衣物,三年也用不完啊。感谢,感谢,实在感谢。他紧紧握着我的手,十分激动。
去学校的路上,寒风依然。我问儿子还冷不,儿子说,天冷,我不冷。
(选自《新民晚报》)【我思我悟】
小心灵,大胸怀。身着大氅的保安石雕般挺立在寒风之中,大人们步履匆匆,不曾留意,却触动了一颗幼小纯洁的心灵。当孩子用双手在保安面前举起衣服的时候,相信被感动的不仅仅只是保安,还有
‚我‛、小区居民、每一位读者。一颗火种,点燃的是熊熊爱心;一件件衣物,送来的是片片浓情;庄重而严肃的军礼,表达的是对善良的崇高敬意。寒风虽然仍旧,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天冷,我不冷!‛
【八】 最后的阳光 邹扶澜
1923年春天的一个午后,一位中年男子神情疲惫地走在柏林的一条大街上,他患有严重的肺痨,生命对他来说已经所剩不多。
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泣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小女孩丢失了心爱的洋娃娃,那个洋娃娃是她用积攒了一年的零花钱买的。
男子摸了摸口袋,他居然连一分钱也没有带,只好哄她说洋娃娃没有丢,可能是到别的地方玩去了。小女孩不听,仍旧哭。
男子皱着眉。突然眼睛一亮,说:‚洋娃娃要是过几天还没回来,她就会给你写信的。‛
‚给我写信?‛小女孩止住了哭,好奇地看着他。‚是的。‛男子笑着点头。小女孩露出了笑脸。
几天后,小女孩果然收到了一封信。信里,洋娃娃详细地向她描述了自己在哪里玩,沿途都有什么美丽的风景。她读着,觉得真是神奇极了。
以后,每隔一周,小女孩都会收到一封信,这些信在她的眼前展开了一个神奇的梦幻般的世界。
可是,两个月后,‚洋娃娃‛再也没有来信,好像突然消失了。
小女孩收不到洋娃娃的信,整天哭哭啼啼,饭也吃不进去。
一天,一个中年女子来到小女孩家,拿出一封信。信仍是‚洋娃娃‛写的——熟悉的笔迹,调皮的口吻。小女孩捧着信,感到惊奇万分。
女子是男子的遗孀,她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封未及寄出的书信,所以就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找了来。
小女孩的妈妈抱过小女孩说:‚孩子,你知道给你写信的人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卡夫卡啊!‛
几年后,小女孩长大了,从课本里,第一次看见卡夫卡这个名字。带着好奇,带着一点点激动和困惑,她开始慢慢走进他的文字世界。那里是如此的广博和深奥,她已经朦胧地感知到那是一个让她钦敬的人了。
20岁时,女孩已经读完了卡夫卡的所有著作,再后来,她开始研究他,揣摩他,写了很多关于卡夫卡作品的论述。她在报纸上开设专栏,出版专著,她演讲、游说,为卡夫卡作品的推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0岁时,已成为大学副教授的她接受了一家报社采访,当被问及为什么对卡夫卡的作品情有独钟时,她谈起了30多年前那个午后,谈起了那个洋娃娃的故事。
她说:‚伟大的心灵产生伟大的作品,当我能慢慢品味出那个善
意的‘欺骗’背后蕴藏的大爱和无私时,我就知道,我的生命从此再也无法和一个人的名字分开了。那与其说是一些书信,不如说是一个濒临死亡的人给予一个孩子的最好礼物,给予这个世界最后的阳光和温暖。‛
(选自《今晚报》)【我思我悟】
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本应得到这个世界最后的关爱,但卡夫卡,一个大名鼎鼎的作家,却将自己最后的阳光,洒向了我们这个世界,照亮了一个小女孩的心灵。这是一种大爱,它温暖着潮湿的心情;这是一只火炬,它驱散了无边的落寞;这是一缕清风,它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芬芳。卡夫卡,一代文学大师,不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了梦幻般的世界,更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向世人展示了他瑰丽的人生境界。
【九】 遭遇‚小刁民‛
顾亚红
经过两轮筛选,我终于杀进了决赛。听说决赛的地点定在启东中学,我就祈祷:千万不要让我遭遇6班。可哪里想到,一个年级三十几个班呢,抓阄时偏偏那么巧就让我抽上了6班。
我跟在评委孙老的屁股后面,低声下气地求他:‚给我换个班行不?‛孙老威严地咳嗽一声,说:‚凭什么你要搞特殊化啊?‛
我硬着头皮上了6班的讲台。比赛的课题也是临时抽签定下的——《对不良诱惑说‚不‛》。上课之前的15分钟,可是关键得很。有经验的赛手会利用这段时间与学生沟通,营造氛围。我却手忙脚乱的,我慌。我尽量不去看讲台下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这个小刁民。
小刁民还举了手,说:‚老师,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可以吗?我的妈妈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通宵达旦地玩,您说说,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帮助她,让她也能对不良诱惑说‘不’?‛
这个大胆的刁民。不能露怯。我迅速把球踢出去:‚这位同学问得好。我们一起来帮帮这个同学的妈妈好吗?‛
学生们很踊跃,出了好多主意,我有些得意,问小刁民:‚同学们出了这么多主意,你觉得如何?‛
我希望小刁民来两句场面上的感激,就此偃旗息鼓,我甚至做好了进入下一环节的准备。可小刁民说了:‚我不满意。就拿那位同学说的避开诱因法来说吧,对一般人可能会有效果,但对我妈妈来说,却没有作用。我把妈妈的游戏软件放到回收站,她点还原所有项目,又玩开了。我清空回收站,她又去网上下载,甚至把以前删除的文件再找回来。‛
我开始冒汗。这时,有个同学发言:‚看来你妈妈的游戏毒中得还真深。抵制不良诱惑的方法不是还有联想后果法吗?让你妈妈想想迷恋网络游戏的后果嘛。‛
小刁民回答:‚我妈说了,她忙完工作忙家务,也就剩这点乐趣了。如果连网络游戏也不让她玩,后果是了无生趣。并且还威胁我和爸爸,谁不让她玩,她就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个联想后果法,对我妈也没效!‛
又有同学站起来,建议用专时专用法,严格分配时间,规定好学习时间、锻炼时间、娱乐时间、休息时间。这样就可以抵制不良诱惑啦。
小刁民嘿嘿一笑,说:‚我妈说了,她的学习内容就是网络游戏。还振振有辞地说,她从玩斗地主中,学习到输与赢的辩证关系。她说她的锻炼内容也是网络游戏,因为玩游戏能锻炼眼耳手脑并用的能力。‛
就听学生们笑:‚你怎么摊上这么个赖皮的妈妈啊?‛
小刁民又笑:‚就这个妈,还准备教育我要对不良诱惑说‘不’
呢。哼,先把自己管好了再说。‛
下课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满头大汗的我对同学们鞠了一躬:‚谢谢你们给我上了一课。我一定痛改前非。‛学生哗然。我指着小刁民,说:‚她是我的女儿。我就是那个通宵达旦玩游戏的妈妈。‛
比赛的结果是,我拿了一等奖。众评委说,这堂课,真实。(选自《扬子晚报》)【备考训练】
1.‚小刁民‛的‚刁‛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我‛和‚小刁民‛,你更喜欢哪一个人物?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帮助‚小刁民‛的妈妈戒掉网瘾,同学们想出了‚避开诱因法‛、‚联想后果法‛、‚专时专用法‛,但都没有效,‚小刁民‛最后还是利用自己的智慧迫使妈妈决定痛改前非。请你仿照前面的名称给‚小刁民‛用的这种方法取一个名字。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别人戒掉网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辅导班 文/李瑞芳
那天,我去接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还没有走到学校门口,就有一个女孩拦住我,递给我一张传单说:‚您好,我是成功辅导学校的,如果您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很快取得进步,不再感觉到学习的枯燥和吃力,请让孩子来参加我们的辅导班,优秀教师讲课,可以先免费试听。‛
我接过那张红红绿绿的传单,说:‚谢谢,我女儿学习很优秀,一点也不感到枯燥和吃力,相反,很喜欢学习。‛
她听了赶忙说:‚就因为孩子优秀,所以更不能放松,可以让她参加我们的天才培训班,绝对把您女儿培养成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保证将来能进市重点中学。‛
我向来对‚揠苗助长‛的所谓天才教育比较反感,冷冷地说:‚我倒不奢望我女儿成什么天才,我可不想剥夺她童年的快乐,让她变成学习机器。‛
她连连点头,说:‚有道理,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光是学习。要不您给孩子选个特色班,有电子琴、二胡、古筝、葫芦丝、绘画、书法、朗诵、表演,让孩子接受接受艺术的熏陶?‛
我皱了皱眉头,说:‚这些都要看她个人的爱好,不能强迫她学习,否则就没有了乐趣,反成了负担。艺术不艺术无所谓,我倒关心她的身体,只要能健康快乐就好。‛
她马上冲我伸出了大拇指说:‚如今像您这样开明的家长还真不多,说得太对了,孩子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特开设了舞蹈、跆拳道、街舞、旱冰、乒乓球等培训班,既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气质呢!‛
看她还想再说下去,我马上往学校门口做了个招手的姿势,喊了一声:‚爸爸在这儿呢!‛赶紧逃也似的走过去了。只听她还在背后追着喊:‚可以免费试听,记着带孩子去啊!‛
(选自《扬子晚报》,有改动)【我思我悟】
这篇短文的语言描写很精彩,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女孩子的形象。她非常熟悉自己的广告业务,善于随机应变。无论‚我‛如何不为她的宣传所动心,她都能顺势诱导,层出不穷地推出有吸引力的新科目、新招数,并能说出一堆令人感动的理由,充分表现了一个广告推销员巧言令色的职业特点。如果不是来自生活,断然写不出这么生动鲜活的人物来。
二、时代气息浓郁。当今时代,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社会上花样繁多的各种辅导班应运而生。这篇短文用‚我‛和女孩的对话描写方式,表现了两种教育观、两种人才培养观的激烈碰撞,时
代特征十分鲜明。
三、提示语的运用很巧妙。如:一个女孩‚拦住我‛,隐含强行之意,使人厌恶;她听了‚赶忙‛说,生怕我走开,可见其随机应变之快。又如:‚我接过那张红红绿绿的传单‛,‚红红绿绿‛内涵丰富,表现了:1.传单设计者真是煞费苦心;2.‚我‛的鄙视;3.繁华背后内容的欺骗性。再如文末:只听她‚还在背后追着喊‛,极其幽默,有很强的讽刺性,暗示了两种观念的碰撞还将继续,耐人寻味。
(邓德明)
【十一】 每一朵乌云都镶有银边
乔叶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一个朋友骑着车到郊外游玩,回来的路上,忽然觉得天色猛然暗了起来。
抬起头,天上已经蓄满了乌云。那些大朵大朵的乌云,如盛开的黑润润的棉桃,绽放得那样自由、肆意。又如一个巨人在以天为纸,泼墨作画。
看样子是要下雨了,我们没有带伞。我似乎听见远处传来了隐隐的雷声,但是我没有加速。‚还不快骑?‛朋友说。‚快骑做什么?‛我给朋友讲了那个著名的笑话:一个无伞的人在大雨中飞跑,看见另一个无伞的人却走得十分从容,便问他:为什么不快点?那人反问他:跑那么快干什么,难道前面不是雨吗?‚歪理。‛朋友笑道,‚快些跑至少挨淋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我说:‚能在野外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沐浴,这样的机会也不错啊。‛
我们斗着嘴,保持着原来的车速。真的,如果一定要和这场雨碰上,那就让我们表现得更优雅一些吧。我承认,在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一个对许多事情都淡然相对的人。
走着走着,一瞬间,我忽然觉得天空又异样起来。我们一起抬起头,不由得发出了轻轻的呼声。原来,太阳又出现了,在阳光的照耀中,每一朵乌云都被镶上了亮闪闪的银边。它们焕发着奇异的光辉,这种光辉均匀而灿烂。在这种光辉里,每一朵怒气冲冲的乌云,都变成了乖巧听话的孩子。
真是美极了。
我们停下车,久久地看着这些被镶了边的乌云。我被深深地震惊了。以前,我从没有注意到过这样的景象。有乌云,就会下雨。太阳出来,云就散了。这是多么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从没有想到,太阳和乌云可以这样并存,而且,每一朵乌云都可以被太阳镶上美丽绝伦的银边。
满天的乌云是有力量的。比它更有力量的,是阳光的手臂。
我忽然想:也许,无论面对多么绝望的境遇,我们都不应当放弃用最大的努力去坚持。因为,乌云遮天也不一定意味着瓢泼大雨。也许,无论面对多么异己的事情,我们都不可以用个人的成见去排斥,因为阳光也没有拒绝乌云。也许,无论面对多么可悲、可恶和可恨的人,我们都不能够只是远距离地观望、叹息和评论,而是应该给予他最真切的友爱,最诚挚的理解和最博大的宽容,正如那些拥抱着乌云的阳光。
(选自《青年博览》)【我思我悟】
大自然总会给我们许多无言的启迪,一次雨中的行走让‚我‛
领略了乌云的美。镶着银边的乌云让‚我‛想到了生活:即使生活再绝望,我们也要用最大的努力去坚持,因为生活中总有‚阳光‛的拥抱。
(黄 梅)
【十二】 柴 草 冬 荣
星期天早晨,姜君老师准备出门买担柴草,刚出巷口,就碰上个卖草的。卖草人个儿很小,扁担上两垛蓬蓬散散的柴草把他遮得严严实实。姜老师喊了声:‚卖柴草的,挑过来!‛柴草垛颠了一下,停住了。她准备迎过去,柴草垛却前后调了个个儿,向相反方向移去。这一瞬间,姜老师看出挑草的是个孩子。之后,就只能看见穿着草鞋的两只脚。那双脚刺了一下姜老师的心——这孩子,大冷的天连袜子都没穿!那双脚倒换得很快,步幅却很小,柴草跟着颠得慌慌乱乱。
姜老师明白,这孩子是在逃避!姜老师追过去喊:‚小孩!买你的柴草啊,跑什么跑!‛小孩拼命跑!跑到一个小巷口,一头扎进去。姜老师知道这是条死巷,便穷追不舍。她已经不单为了柴草,而是要弄明白:他干么要跑?巷子到头了,孩子扔下柴草,钻进旁边的厕所。没了柴草的遮挡,姜老师一下子认出来,这孩子是自己的学生尚百秋。她冲着厕所嚷:‚百秋——尚百秋!你出来,出来!‛没有动静。
姜老师班上的住校生共29名,像尚百秋这样穷的孩子有11名。家里没饭吃,每月四块五毛钱的伙食费全靠他们自己去挣。
十四五岁的孩子,一个个不长个儿,面黄肌瘦,两只手皴出一
道道血口子,也舍不得花几分钱买一盒蛤蜊油。砍一担柴不容易,街市上人欺小,狠杀他们的价。眼前这担柴草能卖上五六毛钱就算孩子幸运了。这担柴草,她要定了,她要多给这孩子两天的伙食钱。姜老师就挑起柴草,准备先送回家,明天再给他钱。担子一上肩,心里一惊:这担柴草少说也有七八十斤。骨瘦如柴的尚百秋竟能挑得起?可孩子正是挑着这担柴草被自己追得跌跌撞撞跑了这么远!姜老师心一酸,落下泪来。她放下担子,走近厕所:‚百秋啊,老师家里等柴草用,我先挑去,明天给你钱。‛尚百秋突然从厕所里冲出来,拽住扁担:‚姜老师,这柴草太湿!‛‚没事儿,我晒晒。‛尚百秋要哭了:‚那……那这草就送给您了,您别给我钱!‛说完,低着头拼命跑开。姜老师摇摇头,叹了口气——空着手的尚百秋她是追不上的。
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发现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条上。
第二天,物理课上,姜老师看到尚百秋一直低着脑袋不敢瞅她。最后一节课她让授课的朱老师捎一个纸条:‚尚百秋,中午去我宿舍。姜老师。‛她嘱咐朱老师一定要在下课后给他,以免影响他学习。
刚吃完午饭,姜老师就在宿舍里等,桌上摆着件稀罕食品——切开了的‚心里美‛萝卜,这是特为尚百秋准备的,她是舍不得为自己买的。
远远的,响起了嚓啦嚓啦的脚步声,尚百秋来了。嚓啦——嚓
啦——姜老师感受着尚百秋身与心的全部沉重,沉重得她无法承受。没等学生站好喊报告,姜老师拉开门,喊了一声‚百秋‛,一把拽他进来,按到凳子上。
尚百秋低着头,两只皴裂的手在膝盖上不停地颤抖着。姜老师伸过双手,搭在尚百秋肩头,努力摆出副轻松愉悦的样子,想找一句合适的话开头,却总找不到。突然,她眼一热,一把搂过学生,哭出声来:‚孩子,别,别害怕……‛
姜君老师80寿诞。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二百多名学生前来庆贺。寿筵上,召集人、时任副省长的尚百秋讲述了上面这段故事。他问寿星:‚姜老师,您知道,当时我为什么那么怕您吗?‛
姜老师摇摇头,一冠银发颤动在灯光下。
尚百秋说:‚因为您太善良!‛
掌声如潮。
尚百秋接着说:‚如果说,几十年来,我走正了人生的路,那就是因为,我一直都在学习您!‛
【备考训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文中尚百秋叙述的故事概括出来。
2.阅读下面的文句,体会一下姜老师此时内心的感受。
姜老师以为柴草真的湿,进院就摊开来晒,发现了两块石头。她一屁股跌坐在廊沿的石条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姜老师的80寿诞上,尚百秋为什么要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和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有哪件事最让你难以忘怀?请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 煜/设计)
【十三】 听泥土说话 查一路
儿子失败了,带着沮丧从城市回来。母亲是个哑巴,从菜园里回来,见了儿子就明白了一切,用手比画着,又觉得比画不清。于是,将准备放下的锄头又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递给儿子。
这一夜儿子没睡。月光照在方桌上,方桌上放着那块泥土。儿子望着泥土出神。后来,他仿佛感觉到泥土在跟他说话。是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输光了一切,家乡的泥土输不掉。就算不被任何城市收留,这块泥土会接纳他。就算失败如影相随,只要是块泥土,播下种子总有发芽的机会。
儿子看着泥土对着月光想了一夜。
带上那把泥土重新上路。儿子的心如泥土般踏实,性格如泥土般坚韧,待人如泥土般诚恳,为人如泥土般坦荡,十年的挣扎、打拼,儿子成功了。一身光亮地从城市回来,双眼望天,意气洋洋。母亲从菜园回来,比十年前苍老了许多。儿子接过母亲的锄头,怨责母亲:您老这是何苦?这锄头您今后再也用不上了。说完就把锄头扔掉。母亲比比画画,感觉到比画不清时,又把锄头重新拾起来,挖了一块土,送给儿子。
一如十年前的那个夜晚,月光照亮了儿子屋里的小方桌和方桌上这块新的泥土。眼前的情景让儿子想了又想,又和泥土对了一夜的话。泥土永远处在低处,所以不会从高处落下来,跌得很痛。月光下,只有泥土黑漆漆一片,它不以光亮示人,它的光芒永在内心,才有质朴浑厚的力量。泥土不会因为身处山峰而自傲,也不会因为身处低谷而自卑。每一块泥土都很自然、平静、从容,所以才如此博大。
第二天,儿子走了。带着深深的羞愧。
从此,儿子处世如泥土般低调,性情如泥土般内敛,为人如泥土般虚心,对待成败亦如泥土般自然、平静和从容。
几年之后,与儿子同时发迹的伙伴,三三两两地从很高的位置掉下来,跌得很痛。只有儿子一步一步走得很稳。
‚发迹之后,我扔掉了那块泥土。不过,好在失败之前,母亲又送给了我这把土。‛眼前的他认真地对我说,‚如果再将这把土扔了,就等于扔掉了我的整个人生。‛
他珍惜母亲送给他的泥土,他每天都要听泥土说话。【我思我悟】
不会说话的母亲深谙泥土的宽厚与博大、坦荡与从容,敬佩泥土的坚韧与诚恳、自然与平和,虽历尽沧桑、孕育万物,却不失平常之心。因此,无论儿子失败时沮丧归来,或是成功时‚光亮‛还家,她都不忘挖一块土送给儿子。这沉默的泥土一如失语的母亲,于无声中传递
出人生的真谛,使儿子深受启发,从而‚一步一步走得很稳‛。读完文章,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有人物鲜活的形象和独特的性格,还有蕴涵其中的人生哲理。
【十四】 生死跳伞 苏景义
汤姆有一架自己的小型飞机。一天,汤姆和好友库尔及另外5个人乘飞机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个小时,就可到达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给油箱加满了油。
汤姆将这个消息传达后,飞机上的人一阵惊慌,汤姆安慰他们:‚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同伴库尔,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汤姆给每个人发了一个降落伞后,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袋。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带着5个人先跳,你开好飞机,在适当的时候再跳吧!‛说完,他带领5个人跳了下去。
飞机上就剩库尔一个人了。这时,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在靠滑翔无力地向前飞。库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惊,包里没降落伞,是一包汤姆的旧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是飞不长久的!库尔急得浑身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往前能开多远算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飞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
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出现了——一片海滩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嗵的一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
他拎着那个装着旧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出卖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事。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经过,并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他没想到我没死,真是老天保佑!‛
汤姆的妻子说:‚他一直没有回来。‛然后认真翻看那个包。旧衣服被倒出来后,她从包底拿出一张纸片。但她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有两行极潦草的字,是汤姆的笔迹:‚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飞机会很快坠海。我带他们跳下后,飞机减轻了重量就肯定能滑翔过去……你就大胆地向前开吧。祝你成功!‛
(选自《读者》)【备考训练】
1.通读全文,说说文题‚生死跳伞‛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情节结构,分别概括小说各部分的内容。
(1)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汤姆身上,你看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4.假如你是库尔,在看了汤姆留下的纸条后,你会怎么想?你对汤姆的妻子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梨一样的苹果 文/耿青
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等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
那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就死了。
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愤怒地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画的苹果都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
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讲的故事,突然疯了似的跳起来并拿出了伏特加酒,米丘林为他的故事、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怀。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44
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三个秋天过去了。有一天,教室的大门突然被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对同学们讲:‚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学生尤里卡。‛
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我思我悟】
文中的事迹,引人思考。米丘林,具有科学家特有的科学精神。尤里卡,固执得可爱,坚定得可敬,他相信真理胜过迷信老师。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教师也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只要知错就改,就更加值得尊重。读完全文,一个具有高尚的师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出色的教学水平、治学严谨和尊重科学的教师米哈朵夫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十六】 妈妈喜欢吃鱼头
陈运松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拣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的。有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鱼头没鱼肚上的肉好吃。
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很金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进了外婆的碗里。外婆说:‚你忘啦?妈妈喜欢吃鱼头。‛便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刺,放进我的碗里:‚伢呀,你吃。‛而后夹起鱼头,用没牙的嘴,津津有味地嚼着,不时吐出一根鱼骨。我一边吃着没刺的鱼肉,一边想,怎么妈妈的妈妈也喜欢吃鱼头?
29岁我成了家,另立门户。生活好了,小两口经常买些鱼肉之类的好菜。每次吃鱼,最后剩下的,总是几只无人问津的鱼头。
而立之年,喜得千金。转眼女儿也能自己吃饭了。有次午餐,妻子夹了一块鱼肚子上的肉,极麻利地拣去大刺,放在女儿碗里,自己
却夹起了鱼头。女儿见状也吵着要吃鱼头。妻说:‚乖孩子,妈妈喜欢吃鱼头。‛谁知女儿说什么也不答应,非要吃不可。妻无奈,好不容易从鱼鳃边挑出点没刺的肉来给女儿,可女儿马上就吐出,连说不好吃。从此不再要吃鱼头了。
打那以后,每逢吃鱼,妻便将鱼肚子上的肉夹给女儿,女儿总是很艰难地用小汤匙切下鱼头,放进她妈妈的碗里,很孝顺地说:‚妈妈,您吃鱼头。‛
打那以后,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女人做了母亲,便喜欢吃鱼头了。
(选自《散文》)【我思我悟】
母爱,一个伟大而永恒的主题。一篇600余字的短文,叙述了三位母亲有趣的吃鱼头情结。女人做了母亲,为什么就好吃鱼头了?以小见大,淡中见奇,这是一种无微不至的深切的母爱啊!这是一往情深的爱,这是朴实而伟大的爱,这是博大精深的爱,这是人世间至纯至圣的深情,这是人世间源远流长的美德。这等小事似是作者信手拈来,实为作者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厚积薄发的结果。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娓娓道来,没有抒情句子,没有溢美之词,所表达的主题却深切而感人。其实,是作者将凝重浓烈的情感寓于平淡质朴的文字之中,从而使文字具有了一种含蓄美。这种不事雕琢、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话,才是最优秀
的文字!‚文章唯造平淡难‛,这是文学作品最高而又最难企及的境界。苏轼云:‚大凡为文……乃造平淡。‛姚鼐云:‚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措语潜意,有若自然生成者。‛文学大家,无一不在追求这种返璞归真的文字境界。
(孟宪法)
【十七】 反弹原理 文/许海维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永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0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则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渡众生,当让他赚到这500元!‛
‚让他忏悔。‛佛笑说。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佛让弟子们乔装打扮了一下。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砍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砍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
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
了200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离去,一个比一个给的价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
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选自《现代妇女》)【我思我悟】
这个原本让人难以置信的结局,在作者的巧妙构思下,被演绎得合情合理。佛是智慧的象征,佛的成功,正是由于他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弱点:自信心被毁,人就变得软弱可欺,不堪一击。而人的自信心大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佛依次派弟子下山与老板砍价,其目的正是为了摧毁老板的自信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离去,一个比一个给的价低‛,‚好利‛的老板怎能不忧心忡忡?内心软弱,被人战败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与其说是佛战胜了老板,倒不如说是老板自己打败了自己!
当然,故事还告诉我们,世上的财物在智慧面前都是卑贱的。智慧是无价的,它既能点石成金,也能化金为土。
第四篇:英语美文晨读02
To other Europeans, the best known quality of the
British,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English, is “reserved”.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strangers,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It i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a reserved person:he never tells you anything about himself,and you may work with him for years without ever knowing where he lives,how many children he has, and what his interests are.English people tend to be like that.Closely related to English reserve is Englis modesty.Within their hearts, the English are perhaps no less conceited than anybody else,but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others they value at least a show of modesty.Self-praise is felt to be impolite.If a person is, let us say,very good at tennis and someone asks him if he is a good player,he will seldom reply “Yes,”because people will think him conceited.He will probably give an
answer like,“I’m not bad,” or “I think I’m very good,” or “Well, I’m very keen on tennis.”Even if he had managed to reach the finals in last year’s local championships,he would say it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hat it was only due to a piece of good luck.Since reserve and modesty are part of his own nature,the typical English tends to expect them in others.He secretly looks down on more excitable nations,and likes to think of himself as more reliable than they are.He doesn’t trust big promises and open shows of feelings,especially if they are expressed in flowery language.He doesn’t trust self-praise of any kind.This applies not only to what other people may tell him about themselves orally,but to the letters they may write to him.To those who are fond of flowery expressions,the Englishman may appear uncomfortably cold.
第五篇:读《晨读美文》有感
读《晨读美文》有感
晨读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清晨温和的阳光透过晶莹的薄雾,参杂着几声鸟叫从树枝中间透射过玻璃窗,唤醒清晨的睡眼惺忪。泡上一杯浓郁的咖啡,翻开一本满是美文的书,或许便是简单的幸福。
试想一下,远离都市高耸的大厦和拥挤的街道,回归到青翠的山林。那里鸟语花香,那里苍翠欲滴,那里流水潺潺......一切都是自然的摸样,都市中满是灰烟,甚至觉得那里呼吸欠自然。《山中访友》便把我带回了那个自然自如的境界。走进山林,看到古桥,那是我的第一个朋友,在这山涧之间,它到底矗立了几百年?看过了多少人影,鱼影,鸟影?听了所有人都听过的溪流,它还是那样的强劲,踏步上前,坚韧的躯壳承载着旅客的梦和希望。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这山里的一切,哪一个不是我的朋友?沉浸在山林的自由自我,与旧日好友的重逢,便使我在归途逢上了难忘的月光。其实今日的人应该值得反思,在城市的灰烟中行色匆匆了多少年?梦想与理想是否在自己的身边?都说生活改变了你我的模样,毋庸置疑我们欠自然风光中老友的一场派对。
雨是大自然对人们的馈赠,一场及时的雨可以赶走炎热得令人烦躁的酷暑,一场及时的雨可以带来春天和煦的暖风,一场及时的雨也可以驱赶几多令人心碎无法入睡的夜。可是,山雨。简直壮丽。《山雨》说,雨是从远方来的,先是从山坡上,便随着沙沙的声音。步伐是越来越近,走到近处,满山的树叶,石头,绿草......一切都是她的琴键,忘我的演奏这般火热的曲子,听者的心情是怎样,她就是怎样的。有的热烈,有的悲伤,有的亢奋,有的失落。山雨改变了眼前的一切,透过密集的雨点望去的风景,别具一番风味,颜色完全不同,模糊的雨雾升起,把眼前的一切染成了一片,成千上百的绿色交织,万紫千红的一切相融,宛如一幅震慑人心的山水画,你若是亲眼目睹,足以把你破碎不堪的心震得灰飞烟灭。那种迷蒙的感觉透过了眼睛和思绪,把心带向遥远的地方。雨停后的阳光和鸟鸣,呼唤回你漂泊的心,细听细看,暖透人心。生活不知苟且眼前,看看远方,那里烟花深处有人家!
母亲是伟大的人,从古至今,母亲一直都是无私的。也许只有慢慢长大才能够把那句“哪个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那句话慢慢参透,年幼的时候遭的斥责在越来越懂事后,才会体会到那种浓烈的爱意。“没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柔永远在背后......”一首《真的爱你》便是赞颂这种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当前奏旋律响起的时候,心早就飞回母亲的身边,温暖着。季羡林的一文《怀念母亲》,值得让人深思,他与母亲相处时间很少,她却在自己即将自立的时候永远离开了。伟大而平凡的母亲啊,你是去了遥远的天堂吗?那里有烟花,你知道吗?“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他还有一个母亲,是祖**亲。飘洋过海,背井离乡去他方,一件琐事勾起他对母亲的怀念,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总期盼着他乡的孩子归家。在他乡,对祖**亲的怀念之情也是越来越浓烈,脚下踏着陌生的土地,问着一个个陌生的身影,那方是我家土?无论你是否不善言辞,我们都欠自己的母亲一句“真的爱你”永远都欠,永远。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朋友,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和时间,加些微妙的缘分就会遇见一个知心的朋友。试问现在的人们,在回忆起陈年旧事的时候,谁敢正义凛然的说出,我从不后悔!一定没有人。人生是漫长的路,行路人也是在变,患得患失的行走在雾雨的路。当你一天天长大的时候,就注定要慢慢失去身边的人和事。或许某天冷雨凝聚的时候,敲进心底的冷雨点会带你无限的感慨。“许多人已不在拥有,许多故事有伤心的理由......”。若有所失的感觉总是令人着迷,向往美好却又不知道如何是美好,幼时的好与坏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模糊。一句“朋友”会把离别的悲伤演绎得登峰造极。在成长的路上,本来平行出发的人们啊,越走就越是不同,走着走着人们就会像一束空间平行的直线,在不同的长短之处向任何方向转折出去。走着自己的路,各有各的方向与目的。昨日听你讲理想的人或许早已远在天边,从古至今多少赞颂友谊的诗词歌赋成为千古绝句。可是作诗者往往悲伤不已,总有挫折打碎人心,写下每句冰冷冷的诗,冷笑变作故事的作者。远方的人啊,你是否会忆起今天的我和他,在匆匆忙于生计的途中,在匆匆行车驻足间,在遥远他方路上,会不会有一个似曾相识的景象带给你昔日的故事,拨动你感慨的心啊!那时候的你还会不会流泪,还会不会沉默,还会不会就那么简单的笑啊!无情的现实将我们越磨越圆,绝情的生活将我们越推越远。多希望在经历了无数精彩难忘的点点滴滴时光的时候,终将别离时,互相说一句再见。正如那种无力的盼望“盼望我别去后会共你在远方相聚......”。
放下书签,关上那本满载美文的书,喝一小口浓郁的咖啡,望着远方,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