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13:0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有哪些?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F2 代中: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第3节 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1、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2、性比:一般 1 :

13、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2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pian段

一、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pian段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①能自我复制;②结构相对稳定;③储存遗传信息;④能够控制性状。

三、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pian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

①解旋

②配对

③连接

④释放

(3)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

1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环境变化引起)

2、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可遗传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原因: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r射线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

3、特点:

(1)普遍性

(2)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的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

(3)低频性

(4)多数有害性

(5)不定向性

【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直接传给后代,生殖细胞的则可能

4、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

(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看书并理解)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类型

(1)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实例:21三体综合征(多1条21号染色体)

(2)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2、染色体组

(1)概念: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2)特点: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全部遗传信息。

(3)染色体组数的判断:

① 染色体组数= 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

例: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1)Aa ______

(2)AaBb _______

(3)AAa _______

(4)AaaBbb _______

(5)AAAaBBbb _______

(6)ABCD ______

答案:2 2 3 3 4

1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

几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含两个染色体组就叫二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就叫三倍体,以此类推。体细胞中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多倍体。

三、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1、多倍体育种:

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优缺点: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但结实率低,成熟迟。

2、单倍体育种:

方法:花粉(药)离体培养

原理:染色体变异

实例:矮杆抗病水稻的培育

例:在水稻中,高杆(D)对矮杆(d)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现有纯合矮杆不抗病水稻ddrr和纯合高杆抗病水稻DDRR两个品种,要想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水稻ddRR,应该怎么做?

优缺点:后代都是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较复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一、人类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区别:

(1)遗传病: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可以生来就有,也可以后天发生)

(2)先天性疾病:生来就有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产生的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三、人类遗传病类型

(一)单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原因: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3、特点:呈家族遗传、发病率高(我国约有20%--25%)

4、类型:

(二)多基因遗传病

1、概念: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2、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简称染色体病)

1、概念: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

2、类型:

四、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产前诊断可以大大降低病儿的出生率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五、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注意事项:

1、调查遗传方式——在家系中进行

2、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在广大人群随机抽样

【注】调查群体越大,数据越准确

六、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需要测定22+XY共24条染色体。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一、基因工程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得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3、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3)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4)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pian段。

(5)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

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转基因抗虫棉、耐贮存番茄、耐盐碱棉花、抗除草作物、转基因奶牛、超级绵羊等等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干扰素、白细胞介素、溶血栓剂、凝血因子、疫苗

3、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超级细菌

五、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两种观点是:

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是进化的。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局限性:

(1)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2)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1)按定义计算:

例: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则: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1)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2)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3)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③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四、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五、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第二篇: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

没有深厚经验衬托的广博思想和知识,就像是一本每页仅有两行正文却有四十行注释的教科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1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3

伴性遗传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XY型性别决定方式:

1、染色体组成(n对):

雄性:n-1对常染色体 + XY

雌性:n-1对常染色体 + X-X2、性比:一般 1 : 13、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① 男 > 女

②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③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 女>男

② 连续发病

③ 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3)伴Y遗传的特点:

①男病女不病

②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X隐: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4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2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DNA的结构:

①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③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 = T;G ≡ C。(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5、计算

第3节 DNA的复制

一、实验证据——半保留复制

1、材料:大肠杆菌

2、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二、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3、基本条件:

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即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过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链;③形成子代DNA5、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7、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8、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简记:一所、二期、三步、四条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5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RNA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2、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2)过程:

①解旋

②配对

③连接

④释放

(3)模板:DNA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C—G)

(5)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

2、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模板:mRNA

原料:氨基酸(20种)

能量:ATP

酶:多种酶

搬运工具:tRNA

装配机器:核糖体

(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产物:多肽链

3、与基因表达有关的计算:

基因中碱基数:mRNA分子中碱基数:氨基酸数 = 6:3:14、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起始密码:AUG、GUG(64个)

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1、提出者:克里克

2、内容: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二、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1)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直接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注】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

第三篇:生物实验总结·必修二

必修二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显微镜下依次找到减速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3.绘制减数分裂简图。

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目的要求及原理

目的:1.学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方法。

2.理解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作用机制。

原理: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细胞,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于是,植物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ALL BY 薄荷依蓝R

材料用具

洋葱或大葱、蒜(均为二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16),培养皿,滤纸,纱布,烧杯,镊子,剪刀,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冰箱,卡诺氏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或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方法步骤

1.将洋葱(或大蒜、葱)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的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1cm的不定根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室温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0.5-1cm,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冲洗两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具体详见“有丝分裂”)。

4.观察(视野中既要有正常形态的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

几种液体的作用: 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2.95%酒精:冲洗附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3.解离液: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来 4.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

5.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质)着色,便于观察其形态、数目和行为

ALL BY 薄荷依蓝R

第四篇: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置换反应。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2、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3、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4、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二、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7)原电池的应用:

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5、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6、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CH4+2O2→(点燃)CO2+2H2O(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CH4 + Cl2 →(光照)→ CH3Cl(g)+ HCl CH3Cl+ Cl2→(光照)→ CH2Cl2(l)+ HCl CH2Cl+ Cl2→(光照)→ CHCl3(l)+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HCl(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CH2=CH2+H2O→CH3CH2OH(乙醇)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2C6H6+15O2 =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3)加成反应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

CH3CH2OH +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2CH3CH2OH +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5CH3CH2OH+4KMnO4+6H2SO4= 2K2SO4+4MnSO4+5CH3COOH+11H2O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 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2)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OOH+ HOC2H5=CH3COOC2H5 +H2O(加热,浓硫酸,可逆)(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7、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③电解法:电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还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④反渗透法等。(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第五篇: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梳理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②解释: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分离规律。2)不同对的性状之间自由组合。3)黄和绿由等位基因Y和y控制,圆和皱由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两亲本基因型为YYRR、yyrr,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F1的基因型为YyRr。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4)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试验分析图示解:F1:YyRr→黄圆(1YYRR、2YYRr、2YyRR、4YyRr):3绿圆(1yyRR、2yyRr):黄皱(1Yyrr、2Yyrr):1绿皱(yyrr)。5)黄圆和绿皱为亲本类型,绿圆和黄皱为重组类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1)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3)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6、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名词: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语句: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附:遗传学基本规律解题方法综述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A、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B、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C、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

3、伴性遗传:A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B、♀♂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C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

二、掌握基本方法:

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P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

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必须熟练掌握

二、1)例: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Aa×aaF是Aa和aa共2种[参

二、1⑤]Cc×CcF是CC、Cc、cc共3种[参

二、1④]∴答案=2×3=6种(请写图解验证)

4、计算表现型种类: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只问一对基因,如二1①②③⑥类的杂交,任何条件下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子代有多少基因型就有多少表现型]例:bbDd×BBDd,子代表现型=1×2=2种,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2×2×2=8种。

三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

1、正推类型:已知亲代(基因型或纯种表现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等),只要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即可解决,熟练后可口答。

2、逆推类型:已知子代求亲代(基因型),分四步①判断出显隐关系②隐性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而显性表现型的基因型中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待定,写成填空式如A?);③根据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基因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小结:总原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规律上的,所以应采取“化繁为简、集简为繁”的方法,即:分别计算每对性状(基因),再把结果相乘。

1、正推类型:要注意写清♀♂配子类型(等位基因要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子“组合”成子代时不能♀♀相连或♂♂相连。

2、逆推类型:(方法与三2相似,也分四步)条件是:已知亲本性状、已知显隐性关系(1)先找亲本中表现的隐性性状的个体,即可写出其纯合的隐性基因型(2)把亲本基因写成填空式,如A?B?×aaB?(3)从隐性纯合体入手,先做此对基因,再根据分离比分析另一对基因(4)验证: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若无以上两个已知条件,就据子代每对相对性状及其分离比分别推知亲代基因型

五、伴性遗传:(也分正推、逆推两大类型)有以下一些规律性现象要熟悉: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相等。伴性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不等(男女平等);女性不患病——可能是伴Y遗传(男子王国);非上述——可能是伴X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重女轻男);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重男轻女);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六、综合题: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要是自由组合。

所有的遗传学应用题在解题之后都可以把结果代如原题中验证,合则对,不合则误。若是选择题且较难,可用提供的A—D等选项代入题中,即试探法;分析填空类题,可适当进行猜测,但要验证!

2、测交原理及应用:①隐性纯合体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与杂合体产生的配子受精,能够让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所携带的基因表达出来(表达为性状),所以,测交能反映出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从而推知被测杂合体的基因型。即:测交后代的类型和数量比=未知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量比。②鉴定某一物种(在某个性状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方法: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有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则它是杂合体;后代只有一个性状,则它是纯合体。

七、遗传病的系谱图分析(必考):

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显性还是隐性遗传:①只要有一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②只要有一双亲都有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

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①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②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有病,有女儿表现正常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2.反证法可应用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判断(步骤:假设——代入题目——符合,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名词: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

1、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c、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产。

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②意义: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又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二、染色体变异

名词:

1、染色体变异: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或者染色体数目变异。

2、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倒了180o)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指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添或缺失的改变。

4、染色体组:一般的,生殖细胞中形态、大小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就叫做一个染色体组。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就说明有几个染色体组。

5、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人果,蝇,玉米.绝大部分的动物和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6、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如:马铃薯含四个染色体组叫四倍体,普通小麦含六个染色体组叫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6n,42条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3n,21条染色体。),7、一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8、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9、花药离体培养法:具有不同优点的品种杂交,取F1的花药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使单倍体染色体加倍,选取符合要求的个体作种。

语句:

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数目变异。

2、多倍体育种:a、成因: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染色体已经复制后,由于外界条件的剧变,使细胞分裂停止,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当细胞有丝分裂进行到后期时破坏纺锤体,细胞就可以不经过末期而返回间期,从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b、特点: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c、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常用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秋水仙素的作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得到四倍体西瓜;用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的西瓜种子。三倍体西瓜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八倍体小黑麦。

3、单倍体育种:形成原因:由生殖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中的雄蜂是单倍体动物;玉米的花粉粒直接发育的植株是单倍体植物。特点:生长发育弱,高度不孕。单倍体在育种工作上的应用常用方法:花药离体培养法。意义:大大缩短育种年龄。单倍体的优点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速度快,单倍体植株染色体人工加倍后,即为纯合二倍体,后代不再分离,很快成为稳定的新品种,所培育的种子为绝对纯种。

4、一般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5、生物育种的方法总结如下:①诱变育种: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生物,诱导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实例---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培育。②杂交育种:利用生物杂交产生的基因重组,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实例---用高杆抗锈病的小麦和矮杆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类型。③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迅速获得纯合体。单倍体

育种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④多倍体育种: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植物,再利用其变异来选育新品种的方法。(通常使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获得多倍体植物。)实例---三倍体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6n普通小麦与2n黑麦杂交得4n后代,再经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至8n,这就是8倍体小黑麦)。

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名词:

1、遗传病是指因遗传物质不正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2、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3、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常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影响。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例如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

5、优生学:运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让每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6、直系血亲”指由父母子女关系形成的亲属。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等。

7、“旁系血亲”指由兄弟姐妹关系形成的亲属。

8、“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有共同父母的亲兄弟姐妹、有共同祖父母的堂兄弟姐妹、有共同外祖父母的表兄弟姐妹。

语句:

1、单基因遗传病:a、常染色体隐性:白化病、苯丙酮尿症。b、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进行性肌营养不良。c、常染色体显性:多指、并指、短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d、伴X显性遗传:抗VD性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青少年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唇裂、无脑儿。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细胞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b、性染色体遗传病。

4、优生及优生措施:a、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b、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最简便有效的方法。C、提倡“适龄生育”:女子生育的最适年龄为24到29岁。d、产前诊断。

5、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使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

6、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

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

离,分别进

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

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

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

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

16、1/16;重组类型比例 各占3/

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 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 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

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

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

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

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

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XY型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体内具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雄性体内具有一对

异型的性染色体(XY)。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产生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

体的精子。雌性只产生了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作用发生时,X精子和Y精子与

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所以后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机会均等,比例为1:1。(2)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如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女娄菜叶形等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②属于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即外公→女儿→外孙

③女性患者,其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为携带者(3)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如抗V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4)Y染色体上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

(5)伴性遗传与基因的分离定律之间的关系: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性染色体也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伴性遗传从本质上说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记忆点: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

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

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

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四、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 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

艾滋病

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

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b.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

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记忆点: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

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

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

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

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

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 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 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 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

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

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

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五、生物的变异(1)基因突变

①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

结构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的特点: a.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b.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d.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e.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③基因突变的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

⑤人工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通过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的频率,可以大幅度地改良生 物的性状。

(2)染色体变异

①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增添、倒位、易位。如:猫叫综合征。

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和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

地增加减少。

③染色体组特点: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 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c、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

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⑤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原理:当秋水仙素作

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引起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⑥多倍体植株特征: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

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⑦单倍体植株特征: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植株获得方法:花药离休培

养。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二年)。

记忆点: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者控

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2.可遗传变异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

最大的特点是产生新的基因。它是染色体的某个位点上的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既普遍存在,又是随机发生的,且突变率低,大多对生物体有害,突变不定向。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 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并没产 生新基因,只是通过杂交等使本不在同一个体中的基因重组合进入一个个体。通过有性生殖

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述二种变异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的,而染色体变

异就是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显微镜可以明显看到。这是与前二者的最

重要差别。

其变化涉及到染色体的改变。如结构改变,个别数目及整倍改变,其中整倍改变在实际生活

中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伸出一系列概念和类型,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及多倍体育种等。

六、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1)优生的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提倡适龄生育、产前诊断。(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

大增加,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记忆点:

1.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

因的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聋哑是单基因的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是单基因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唇裂、无

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属于对基因遗传病;另外染色体遗传病中常染色体

病有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等;性染色体病有性腺发育不良等。

七、细胞质遗传

①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细胞);后

代没有一定的分离比(原因: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

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②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质内存在着DNA分子,这些DNA分子主要位于线

粒体和叶绿体中,可以控制一些性状。记忆点:

1.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而精子中只含有极少量的细胞质,这就是说受精卵中的细胞

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这样,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性状实际上是由卵细胞传给子代,因此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2.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后代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细胞质遗传特点形成 的原因: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随机地、不均等地分配到卵细胞中。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质结构中的 DNA。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是因为,尽管在细胞质中找不到染

色体一样的结构,但质基因和核基因一样,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也就是说,都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变异性和独立性。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又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八、基因工程简介(1)基因工程的概念

标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

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细胞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通俗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

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基因操作的工具

A.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C.基困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质粒的特点: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

(3)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A.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概念: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抗病基因、干 扰素基因等。

提取途径: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 分子(重组质粒)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常用的受体细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动植物细胞 D.目的基因检测与表达

检测方法如:质粒中有抗菌素抗性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放入到相应的抗菌素中,如果正

常生长,说明细胞中含有重组质粒。

表达:受体细胞表现出特定性状,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如:抗虫棉基因导入 棉细胞后,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被杀死;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能合成出胰岛素等。

(4)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A.基因工程与医药卫生B.基因工程与农牧业、食品工业

C.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记忆点:

1.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

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 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 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

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 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九、生物的进化

(1)自然选择学说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2)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

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的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

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

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4)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

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自然选择学说。

记忆点: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

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

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中

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

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形成

必须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 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

在特定的时

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下载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2 期末总复习知识点考试重点内容:曲线运动、动量、功和能、机械振动 (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结构 1.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fangxiang),......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仰,风俗习惯,战争,自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

    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2知识点总结一、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2.人民民主的特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 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 品种之间具......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肽键:—NH—CO—| NH2—C—COOH|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

    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要讲了内容?有哪些知识点必须掌握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高中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

    高考生物知识点(必修二第4、5章)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1、DNA与RNA的异同点核酸项目DNARNA结构通常是双螺旋结构,极少数病毒是单链结构通常是单链结构基本单位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