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2 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考试重点内容:曲线运动、动量、功和能、机械振动
(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知识结构
1.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fangxiang),加速度方向(fangxiang)沿合外力方向——指向轨道内侧。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2.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矢量合成与分解法,切线方向的分力ΣFt只改变质点的运动速率大小;法线方向的分力ΣFn只改变质点运动的方向。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位移、加速度等都是矢量,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不一定是直线运动。
4.平抛运动: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与质量无关,与初速度大小无关;速度:vx=v0,vy=gt,vt=(v02+v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tgθ=gt/v0;位移:x=v0t,y=gt2/2,s=(x2+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ɑ角,tgɑ=y/x.轨迹方程:y=gx2/2v02为抛物线。
在空中飞行时间:t=(2h/g)1/2,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决定。
水平最大射程:x=v0t=v0(2h/g)1/2
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
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不在同一方向上。
5.匀速圆周运动:
1)周期T、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2)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Δs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v=Δs/Δt,数值上等于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线速度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3)角速度ω、连接质点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Δφ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ω=Δφ/Δt,数值上等于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单位是弧度/秒(rad/s),角速度也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周期、线速度、角速度之间有的关系:
质点转一周弧长s=2πr,时间为T,则v=2πr/T
角度为2π ω=2π/T
由上两公式有v=ωr,ω=v/r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着,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
4)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a、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时时刻刻指向圆心,即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着,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n=v2/r=ω2r。
5)向心力F=ma=mv2/r,或F=ma=mω2r,方向总指向圆心。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6.万有引力与天体、卫星的轨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设物体质量分别为m1、m2,物体之间距离为r,则F=Gm1m2/r2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天体质量及运动分析,宇宙速度与卫星轨道运动问题分析依据: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F=mv2/r、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常用近似条件:将有关轨道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引力F=mg= mv2/r(g随高度、纬度等因素变化而变化)。
7.宇宙速度:
(1)线速度:设卫星到地心的距离为r,r就是卫星轨道半径,环绕线速度为v,卫星质量为m。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有GMm/r2=mv2/r
由此得到环绕速度v=(GM/r)1/2
对所有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由轨道半径决定,与卫星质量,性能因素无关。r=R+h,h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r(h)越大,环绕速度越小。
(2)角速度:由ω=v/r
有ω=(GM/r3)1/2
(3)周期:由ω=2π/T
得T=2π(r3/ GM)1/2
角速度和周期均由轨道半径决定,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周期越长。
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由环绕速度公式v=(GM/r)1/2
r=R+h,当高度h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即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近似有v=(GM/R)1/2
这是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
又在地球表面附近,地球对卫星的引力近似等于重力mg
mg=mv2/R可得
v=(gR)1/2
把g=9.8×10-3km/s2和R=6.4x103km代入上公式,得到v=7.9km/s,这是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是最大的环绕速度,也是使一个物体成为人造地球卫星所必须的最小发射速度.我们称之为第一宇宙速度。
VI=7.9km/s
第二宇宙速度:当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时,物体将落回地面;当发射速度大于v=7.9km/s,卫星将在不同圆轨道或椭圆轨道运动。当发生速度大于等于11.2km/s时,物体将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人造行星或飞向其它行星。所以11.2km/s为第二宇宙速度。VII=11.2km/s
第三宇宙速度:当物体的速度达到16.7km/s时,物体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向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16.7km/s为第三宇宙速度。
VIII=16.7km/s
(二)动量与动量守恒
知识结构
1.力的冲量
定义: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冲量I=Ft
矢量:方向--当力的方向不变时,冲量的方向就是力的方向。
过程量: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与力作用的一段时间相关
单位:牛秒、N?s
2.动量
定义:物体的质量与其运动速度的乘积--动量p=mv
矢量:方向--速度的方向
状态量:物体在某位置、某时刻的动量
单位:千克米每秒、kgm/s
3.动量定理ΣFt=mvt-mv0
动量定理研究对象是一个质点,研究质点在合外力作用下、在一段时间内的一个运动过程。定理表示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合外力的冲量决定并量度了物体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矢量性:公式中每一项均为矢量,公式本身为一矢量式,在同一条直线上处理问题,可先确定正方向,可用正负号表矢量的方向,按代数方法运算。
当研究的过程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急剧变化(打击、碰撞)时,ΣF可理解为平均力。动量定理变形为ΣF=Δp/Δt,表明合外力的大小方向决定物体动量变化率的大小方向,这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
4.动量守恒: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这个系统的动量就保持不变,可用数学公式表达为p=p' 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
Δp1=-Δp2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两物体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Δp=0 系统总动量的变化为零
“守衡”定律的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上式均为矢量运算,一维情况可用正负表示方向。注意把握变与不变的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作用的成员的动量均可能在变化着,但只要合外力为零,各物体动量的矢量合总保持不变。
注意各状态的动量均为对同一个参照系的动量。而相互作用的系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
5.怎样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衡?
动量守衡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合外力为零。一般研究问题,如果相互作用的内力比外力大很多,则可认为系统动量守衡;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如果在某方向上合外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动量守衡。
注意守衡条件对内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对系统状态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微观、高速系统,也可以是宏观、低速系统。而力的作用过程可以是连续的作用,可以是间断的作用,如二人在光滑平面上的抛接球过程。
综上有:
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得快慢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质量大小。
物体到底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和初始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了多少取决于--
(1)力的大小和方向;
(2)力作用时间的长短。实验表明只要力与其作用时间的乘积一定,它引起同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相同,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可以决定和量度力的某种作用效果--冲量。系统的内力改变了系统内物体的动量,但系统外力才是改变系统总动量的原因。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
知识结构
功是一个过程量,与力在空间的作用过程相关。恒力功的计算公式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重力功、弹力功与路径无关。功是一个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2.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 :P=W/t。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为平均功率。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5……。已知功率可以求力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W=Pt,这时可能是变力再做功。
上式常常用于分析解决机车牵引功率问题,常设有以下两种约束条件:
1)发动机功率一定: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变,牵引力F=P/v将改变,这时的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2)机车以恒力启动:牵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功率P将增加,这种过程直到P达到机车的额定功率为止(注意不是达到最大速度为止)。
3.能:自然界有多种运动形式,与不同运动形式相应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运动--机械能;热运动--内能;电磁运动--电磁能;化学运动--化学能;生物运动--生物能;原子及原子核运动--原子能、核能……。
动能:物体由于有机械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
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都是状态量,如动能由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由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由形变状态决定。都具有相对性,物体速度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结果,相应的动能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动能。势能相对于不同的零势能参考面有不同的结果,势能有可能取负值,它意味着此时物体的势能比零势能低。
4.动能定理:研究对象:质点,数学表达公式:W=mv2/2-mv02/2。公式中W为质点受到的所有的作用力在所研究的过程中做的总功,它可以是恒力功,可以是变力功,可以是分阶段由不同的力做功累积(代数和)而得到的结果。动能定理对力的性质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它力。等式右边为所研究的过程(初、末状态)中质点的动能的变化。动能定理表明,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量度了物体动能的变化大小。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研究对象是系统,一般简化为物体;守恒是指系统在满足守恒条件下,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总保持不变。怎样判断机械能是否守衡?
(1)根据守恒条件: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2)考察状态:比较、确定不同状态的机械能,看它们是否相同
(3)考察系统是否发生机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6.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7.关于速度、动量、动能:速度 动量 动能均为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速度反映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是运动学量.运动速度不能描述物体所含机械运动的强弱,例如我们可以用手去接一个以速度v飞来的篮球,但不敢去接一个以同样速度飞来的铅球.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机械运动大小的物理量,是动力学量.当一个运动物体与其它物体相互作用时,机械作用强度取决于动量大小.速度 动量均为矢量.动能也是动力学量,是标量,当机械运动与其它形式的运动之间发生转化时,量度这种转化的是动能的变化而不是速度或动量的变化。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进一步理解力、冲量和功,请你自己比较分析。
8.比较力学三个核心定律
牛顿定律 ΣF=ma(矢量式、瞬时式)
动量定理 ΣFt=mv-mv0(矢量式、过程式)
动能定理 ΣW=mv2/2-mv02/2(标量式、过程式)
这是研究质点运动的三条核心规律,它们的意义分别为:力是改变质点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在时间上的累积作用--ΣFt量度质点动量的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累积作用--W量度质点动能的变化。三条规律为我们解决力学问题提供了三条途径。
在研究对象受恒力作用时,三种方法都可以应用;当问题直接涉及状态与空间位移时,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来得直接;当问题直接涉及状态和时间时,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比较简单;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特别是复杂的曲线运动时,一般首选能法解决问题;当研究对象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时,应首选守恒规律解决。
第二篇: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MYX)
一、曲线运动
1、所有物体的运动从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产生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0°,≠180°)
性质:变速运动
34、曲线运动一定收到合外力,“拐弯必受力,若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夹角为θ
当0°<θ<180°,速度增大;
56、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
定义: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特征:① 等时性;② 独立性;③ 等效性;④ 同一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几种情况:
①两个任意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为匀变速运动,当二者共线时轨迹为直线,不共线时轨迹为曲线。
③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合成时,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共线时,合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速度与合加速度不共线时,合运动为曲线运动。
二、小船过河问题
1、渡河时间最少:无论船速与水速谁大谁小,均是船头与河岸垂直,渡河时间tmind,合速度方向沿v船
v合的方向。
2、位移最小:
①若v船v水,船头偏向上游,使得合速度垂直于河岸,船头偏上上游的角度为cosv水
v船,最小位移为
lmind。
②若v船v水,则无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则当船速与合速度垂直时渡河位移最小,船头v水v船d偏向上游的角度为cos,过河最小位移为lmin。dv水cosv船
三、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
类平抛: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初速度与恒力垂直,物体做类平抛运动。
2水平方向(x)竖直方向(y)
tanθvy
v
x龙文教育——您值得信赖的专业化个性化辅导学校
gtv0
①速度vxv0vygt
合速度:vt②位移xv0ty※
3、重要结论:
12ygtgt合位移:
xtan 2x2v0
xvy
①时间的三种求法:t,在空中飞行时间由高度决定。
v0g
②vt
v0和h有关。
③tan2tan,末速度偏角为位移偏角正切值的2倍,vt的反向延长线平分水平位移。
4、斜抛运动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抛出,且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不计
空气阻力)所做的运动,叫做斜抛运动。它的受力情况与平抛完全相同,即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加速度为0;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加速度为g。
速度:vxv0cos位移:xv0cost
vyv0singt
yv0sint
12gt
2xvsinv2sin2
时间: t水平射程:x当45时,x最大。2
v0cosgy
四、圆周运动
1、基本物理量的描述
2r
T2
②角速度大小:ω=△θ/△t单位rad/s匀速圆周运动:
T
①线速度大小:v=△L/△t单位m/s匀速圆周运动:v③周期T: 物体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单位:s。④频率f: 物体1秒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单位:Hzf
1T
⑤转速n:物体1分钟的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绕过的圈数。单位:r/s或r/min说明:弧度rad;角速度rad/s;转速 r/s,当转速为r/s时,fn3、向心加速度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指向圆心。(2)物理意义: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3)方向:沿半径方向,指向圆心。
v242
2r2r(4)大小:arT
(5)性质:匀速圆周运动是一个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的变加速曲线运动。
4、向心力
(1)定义: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叫做向心力。
v242
2mr
m2r(2)大小:F向=mrT
(3)方向:指向圆心。
特点:是效果力,不是性质力。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力,它可以由某一个力单独承担,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以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量。作用效果只是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速度的大小。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压力,支持力)、电场力、磁场力(安培力,洛伦兹力)效果力:动力、阻力、下滑力、向心力(4)性质:变加速运动。
(5)匀速圆周运动:周期、频率、角速度大小不变;向心力,向心加速度、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五、生活中实际问题
1、火车弯道转弯问题
(1)受力分析:当外轨比内轨高时,铁轨对火车的支持力不再是竖直向上,和重力的合力可以提供向心力,可以减轻轨和轮缘的挤压。最佳情况是向心力恰好由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提供,铁轨的内、外轨均不受到侧向挤压的力。如图所示火车受到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合力的水平指向圆心,成为使火车拐弯的向心力,(2)向心力为:F向=mgtanmg
h
火车转弯时的规定速度为:v0L(3)讨论:当火车实际速度为v时,可有三种可能:
vv0时,外轨向内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vv0时,内外轨均无侧压力,车轮挤压磨损最小。vv0,内轨向外挤压轮缘,提供侧压力。
2、拱形桥
v
2(1)汽车过拱桥时,牛二定律:mgNm
R
结论: 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mg,属于失重状态。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小。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减小,当达到某一速度v
度驶过拱形桥的最高点时,汽车与桥面的相互作用力为零,汽车只受重力,又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的,因此过最高点后汽车将做平抛运动。
v2
(2)汽车过凹桥时,牛二定律: mgNm
R
结论:A.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汽车的重力,属于超重状态。
B.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汽车对桥面的压力越大。当速度不断增大的时候,压力会不断增大。
3、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航天器中的人和物随航天器一起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也是由重力提供的,此时重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不对其他物体产生压力,即里面的人和物出于完全失重状态。
4、离心运动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2)本质:离心现象是物体惯性的表现。
(3)应用:洗衣机甩干桶,火车脱轨,棉花糖制作。(4)F提供F需要离心;F提供F需要 向心。
5、临界问题
1.如图所示细绳系着的小球或在圆轨道内侧运动的小球,当它们通过最高点时:(1)v
v2
(2)vmgm,物体恰好通过轨道最高点,绳或轨道与物体间无作用力。
R
v2
(3)vmgNm,vN,绳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R
2.在轻杆或管的约束下的圆周运动:杆和管对物体能产生拉力,也能产生支持力。当物体通过最高点时:(1)当v0时,Nmg,杆中表现为支持力。(物体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0。)
v2(2)当0vmgNm,vN,杆或轨道产生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
Rv2
(3)当vmgm,N=0,杆或轨道对物体无作用力。
R
v2
(4)
当vmgNm,vN,杆或轨道对物体产生向下的作用力。
R
第三篇:高中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21、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2、平抛运动可认为是水平方向上 运动与竖直方向上的合运动。
23、线速度公式,角速度公式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公式。
24、向心加速度公式。
25、开普勒第三定律公式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26、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
27、功率公式。
28、重力势能公式动能公式。
29、动能定理公式。
30、机械能守恒定律
2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22、匀速直线自由落体
23、vsvr tt
v2mv2
2ranm2r24、anrr
mma325、2kFG1
22Tr26、wflcos
27、PW、PFv t
12mv228、EPmghEk
29、WEk2Ek130、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第四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4)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单位:N(5)力的分类:
按力的性质分: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力的效果分:可分为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知识点二——重力
(1)重力不是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万有引力产生的。
(2)重力的大小G=mg,在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或与水平面垂直。但不能说重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地心。(4)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以及质量分布有关。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知识点三——弹力
(1)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弹性形变
(2)确定弹力的方向在硬接触中(除绳子和弹簧外),一定先找接触面,弹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是垂直的。
(3)绳子、弹簧的弹力的方向一定沿绳子或弹簧。轻杆所受力的方向不一定沿杆。(4)胡克定律F=kx,指的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同一根张紧的轻绳上拉力处处相等。
知识点四——摩擦力
(1)产生条件:a: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b: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c:接触面粗糙
(2)求摩擦力一定要首先清楚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可以用FFN求解,FN指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μ是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平行,一定与弹力的方向垂直。(5)摩擦力可以作为动力,也可以作为阻力。知识点五——力的合成(1)力的合成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不是代数加减。
(2)两个力合力的范围F1F2FF1F2,在这之间的所有的力都有可能,这是由这两个力的夹角大小来确定的。
(3)合力可以和分力一样大,可以比分力小,也可以比分力大。
(4)求三个力合力的范围,最大为三个力相加。最小值可以先将两个力合成,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合力最小就是零。若不在这个范围,相减的最小值就为这三个力的最小值。知识点六——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同样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2)将一个力进行分解时,力的作用点不能变。一般依据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第五篇: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能够被获得,并且因为它的本质,知识总是局部的,它永远都不是完整的,所以,一切源于知识的行动也都是局部的、不完整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经验教训
(1)过渡时期总路线
①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2)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①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
②主要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农、轻、重等关系
③成果:“一五计划”成果图
④意义: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3)三大改造:1956年底,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标志:生产资料的公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计划经济建立。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4)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①中共八大:(1956年)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当前的主要任务。
②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③左倾错误:
表现: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
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
④纠“左”举措: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⑤
时间:1966——1976年
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
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
⑥教训:
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保持必要的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①时间:1978年12月
②内容:实行改革开放、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
(2)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四、农村与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开始:安徽、四川
②前提:土地公有制
③特征:包产到户,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
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目标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特点
(1)形成:
①经济特区: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②原因:对外交通的重要通道或港口;著名侨乡,离港、澳、台较近;历史上与海外联系密切
③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④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⑤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⑥沿海经济开放区:闽南三角区(厦漳泉)、长三角、珠三角;
1990年开放浦东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
20世纪90年代,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各地出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开放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六、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2
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背景:?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经济实力膨胀和称霸世界的野心。
②概况: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开会
③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这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
④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⑤影响: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世界贸易。
二、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①内容:
①国际金融组织及宗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成员国义务:认缴资金——决定投票权。
②国际货币制度:双挂钩制度—美元以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固定汇率制。
(2)作用:
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的霸主地位;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美国扩张的工具。
(2)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①成立的时间:1947年
②性质:国际多边协定
③目的:使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④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
①构成: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②影响:顺应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三、欧洲联盟
(1)欧洲共同体到欧盟的发展进程: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共体
1993年,欧盟成立
(2)欧共体经济一体化建设共同农业政策、共同的关税政策、统一大市场、欧元
(3)欧盟初具规模:欧元的诞生(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4)影响: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改变了世界格局,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四、北美自由贸易区
(1)北美自由贸易区
①建立: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成立。
②性质:单一的经济组织
③影响:三国间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造成负面影响
五、亚太经合组织
(1)建立:1989年,在堪培拉12国外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
(2)扩大:1991年,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加入该组织
(3)性质:论坛性经济组织
(4)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开创了新的合作模式。
六、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时间:2001.11.11
性质: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作用: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意义: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八、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1)进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经济全球化;
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2)推动因素:?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根本推动力;
②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发展消除了政治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全球化疏通了流通渠道。
(3)表现:国际贸易的增加、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分工日趋成熟、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
(4)影响:
积极方面:?
①能有效的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②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的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存在问题: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
②各国经济互相依赖导致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加;
③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5)展望: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从长远来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只要建立起新的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全球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就能达到共同繁荣。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3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农作物:水稻(南)、粟(北)(引进作物:玉米、番薯)
(2)生产工具的变革:
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②商周:主要使用耒和耜
③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出现
④唐代:曲辕犁
⑤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
(3)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②汉代:漕渠、白渠、坎儿井、治理黄河
(4)生产方式的变化:
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②自耕农经济:?
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
产生:春秋
特点: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规模小,难扩大再生产
二、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
(1)井田制:
形成:商周时期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私有制确立:
形成:战国时期
原因:私田逐渐私有;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
(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4)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1)金属冶炼术的演变: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2)纺织技术:
①丝织技术:?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②棉纺技术: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元明时期:江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