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六年级科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_
我知道 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起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滑轮组。
6.小电动机上的换向器起_________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的作用。
7、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煤大多夹在岩层中,它是由______转化而成的,它所具有的能量来自______.9、1820年4月,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小磁针放在通电直导线旁会发生偏转,右中小磁针偏转的方向是_________
(填写 “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A、B、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狗 B.蚂蚁 C.金鱼
7.()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4.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5.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6.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8.广玉兰会掉下黄色的叶子,所以它属于落叶植物------------------()
9.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以来了-----------()
10.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
1、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三张纸 四张纸 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一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明杠杆的用力情况
(1)的用力情况 _(2)的用力情况 _____(3)的用力情况
3、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要改变甲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杠杆 火钳(或其他)
2. 2.乳汁 哺乳动物 猫(或其他)
3. 3 大脑 内脏
4.动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5.动滑轮 定滑轮
6.接通
7.厚度 形状
8.古代生物 太阳奥斯特 顺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2分×10=20分)
1-5 BCCBC 6-10 BBBC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分×10=20分)
1-5 √√××× 6-10 ×√×√×
四、连线题:(1分×10=10分)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6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4+12+14)
1. 纸的厚度 纸越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分一空 共4分)
2. 老师自主判断,画钩码2分一个 判断用力情况2分1空(共12分)
3.(1)甲和乙(2分)电流强度(2分)
(2)S(2分)“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或“正负极连接方式”(2分)
(3)电流强度 或 电池个数(2分)铁芯的大小、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1分一个因素,共2分)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延伸阅读:
基本解释
科学[science]
它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是对已知世界通过大众可理解的数据计算、文字解释、语言说明、形象展示的一种总结、归纳和认证;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渠道,可其具有公允性与一致性,其为探索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参考定义:科学是具体的事物及其客观规则,具体的实事求是,诸多的实践经验,实证之学,科学主要内容是具体的世界观与具体的方法。)
科学内涵与外延
通俗地说,科学不是信仰,而是拿证据说话。它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同时,科学的东西本身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认为是矛盾的!其实,它反映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复杂方面!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也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是否科学,科学的是指科学性。),它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过程是科学研究;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是运用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理论。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使主观认识转化为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不去探索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没有充分地根据却固执地坚信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能转化成客观实际,这样的思想认识就是迷信。
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观认识,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日历是主观认识,预期的昼夜、四季变化都能实现目标,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实现了的预期目标,就是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产品设计是主观认识,合格产品就是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
第二篇:小学六年级科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
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_________。我知道的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
2、能直接生小动物,并用________喂养小动物的脊椎动物叫______________。我知道______________是哺乳动物。
3、人体自然形成的结构非常巧妙,_______、_________等部位都有拱形的保护。
4、不同的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相互转化。两只手相互摩擦,我的手会感觉比较热。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______转化成______。而我们的小电动机是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
5、用来提升重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构成的滑轮。
6、小电机换向器_________电流和开关电流的方向。
7、提高抗弯能力,可以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_______或改变材料的_________。
8、大部分煤床之间,它是由______转化,它已经从______能量。
9、1820年4月,科学家发现__________小针偏转将通过直导线在电力、小针偏转_________(填写“顺时针或逆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
1.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2.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国际上颁布《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并把每年的()称为国际生物多样日-----------------()
A.2月25日 B.12月5日 C.5月22日
3.下列植物中,属于绿色不开花植物的是-------------------------()
A.松树 B.柳树 C.苔藓
4.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同样程度 B.厚度更多 C.宽度更多
5.下列哪种情况最省力()。
A、B、C
6.下列不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狗 B.蚂蚁 C.金鱼
7.()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A.上小下大、上重下轻 B、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C、上大下小,上轻下重
8.据说,阿基米德曾经对自己的国王夸口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撑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他说明阿基米德已经掌握了()省力的原理。
A.轮轴 B.杠杆 C.斜面
9.东北虎的腿和耳朵和比华南虎长得小,但个体却长得比华南虎大,这是为了更好地-------------------()
A.捕猎食物 B.野外奔跑 C.适应寒冷
10.发电机发出的电力大小和()无关。
A.转动速度 B.转动方向 C.发电机大小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
1.轮轴的轮越大,轴越小,用轮带动轴转动就能越省力。--------------()
2.鸡蛋近似于球形,因为这样可使它更坚固。----------------------()
3.冬天,人们要盖上厚厚的棉被,因为棉被能产生热量。--------------()
4.生物生存权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也是人类所赋予的权利------------()
5.拱在桥面下的大桥,是没有外推力的,因此建桥时不需要考虑外推力。()
6.声音和光不能使物体运动,所以不是能量的形式----------------()
7.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水能转化而来的-------------------()
8.广玉兰会掉下黄色的叶子,所以它属于落叶植物------------------()
9.转子通电后产生磁性,和小电动机外壳的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小电动就转动以来了-----------()
10.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拧起来就越费力----------------()
四、连线题: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
泥鳅 大雁 猪 蚂蚁 蜗牛 鹅
昆虫类 鱼类 哺乳类 鸟类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莲的莲蓬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鸭子的蹼脚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苍耳果实钩毛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五、实践与探究题:
1、小明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纸的厚度 一张纸 两张纸 三张纸 四张纸 五张纸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个数)预测 1 4 8 12 16
实测 2 8 15 25 40
(1)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杠杆尺的右边某一个位置挂上一串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说明杠杆的用力情况
(1)的用力情况 _(2)的用力情况 _____(3)的用力情况
3、下列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S极被排斥,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极。要改变甲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方向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中电流强度的关系,得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改变因素 测试结果
第一次 用一节新的干电池 1次吸住7枚大头针
第二次 用二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17枚大头针
第三次 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串联起来 1次吸住26枚大头针
实验中改变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不改变的因素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 __________。
分析实验中记录在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分×20=20分)
1. 杠杆 火钳(或其他)
2. 2.乳汁 哺乳动物 猫(或其他)
3. 3 大脑 内脏
4.动能 热能 电能 机械能
5.动滑轮 定滑轮
6.接通
7.厚度 形状
8.古代生物 太阳奥斯特 顺时针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编号填入括号中)(2分×10=20分)
1-5 BCCBC 6-10 BBBCB
三、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表示)(2分×10=20分)
1-5 √√××× 6-10 ×√×√×
四、连线题:(1分×10=10分)
1、把动物和所属的相对应种类连起来
鱼类:泥鳅
昆虫类: 蚂蚁 蜗牛
哺乳类:猪
鸟类:鹅 大雁
2、把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连起来
猫的眼睛和爪子—— 适合于夜间捕捉老鼠等动物
莲的莲蓬 ——有载运果实漂浮水中而传播的作用
鸭子的蹼脚 ——适合于在水中游泳
苍耳果实钩毛—— 可钩住动物的皮毛而散播各处
五、实践与探究题:(4+12+14)
1. 纸的厚度 纸越厚,纸的抗弯曲能力就越强(2分一空 共4分)
2. 老师自主判断,画钩码2分一个 判断用力情况2分1空(共12分)
3.(1)甲和乙(2分)电流强度(2分)
(2)S(2分)“改变电池的连接方式”或“正负极连接方式”(2分)
(3)电流强度 或 电池个数(2分)铁芯的大小、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1分一个因素,共2分)电流强度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第三篇:科学六年级小论文
导语: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科学小论文,欢迎借鉴。
篇
一、科学六年级小论文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科学课,王校长让我们做了一次实验,这次试验还准备了很多东西呢!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我们非常激动人心,期待着这次的试验。我们把自己准备的实验用品拿了起来,我拿了可乐,别的同学有的拿雪碧,有的拿水果糖,还有的可乐水果糖都拿了。第一次实验是王校长准备的东西,看看食用盐和苏打那个溶解的快,先把两个杯子里到同样的水量,再把食用盐和苏打同时分别放在两个水中,最后快速搅拌终于得出了结论食用盐赢了!第二个实验就是看看其水里有没有气体。王校长叫了我,我拿着小瓶可乐迫不及待的站到了讲台上,王校长让我们使劲摇晃了汽水,然后命令让我们打开,我轻轻地将瓶盖拧开,呼—可乐像清泉一样冒了出来,我们都叫了一声哇!王校长说:“这个是研究说明了汽水里都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所以里面的可乐才会冒出来。”最后一个实验就是把糖果放在嘴里,是含着融化的快,还是嚼着融化的快,我们这排的同学咯吱咯吱的嚼起了糖,很快融化了。别的组的同学嘴里面含着糖,过了几分钟还是没有融化,王校长说:“通过这一次实验,我们又知道了溶解的快慢在于物体的大小。”最后一次实验就是感冒冲剂用热水溶解的快,还是凉水溶解的快,同学们拿出了感冒冲剂,开始做实验,过了一会儿热水里的感冒冲剂已经被溶解了,凉水里的感冒冲剂里还有沉淀物,所以结论出了溶解的快慢在于水的凉热。
这次的科学课可真有趣呀!我对科学越来越感兴趣了,以后我要做更多的实验,发现更多的知识。
篇
二、科学六年级小论文
这节科学课,我们班要学习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这个实验要用到蜡烛、铁勺、白糖来完成。
一听到蜡烛,许多同学就害怕了,用蜡烛做实验,万一着火了该怎么办呀!在老师的再三强调和提醒下同学们才开始做试验。
一开始,教室里还很安稳,可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平静。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出了乱子。随着一声尖叫声;同学们都朝尖叫声的来源——第四大组的最后一桌望去,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最后一桌他们不知道怎么搞的,蜡烛倒在桌子上,燃起了一片火光,着火了!
教室里立刻炸了锅,同学们吵吵嚷嚷,尖叫声连绵起伏,好奇心强的男生们都围了过去,想看个究竟,胆小的女生都呆在各自的位子上,不敢轻易妄动,靠近案发现场的同学还一个劲儿的往门口退,仿佛火势真会蔓延到那儿似的。这些惊慌失措的同学中,最显眼的,就是王舒玥和余佳桦了,王舒玥就坐在案发现场,她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光吓的慌了神,用手中的本子驱赶蜡烛,这样做不但不能灭火,反而是蜡烛的火苗靠近了桌上放着的作业本,使作业本也烧着了。而余佳桦是用他超高分贝的娘娘腔叫声,不停地尖叫着,好像唯恐全天下不知道这里着火了似的。
正当全体同学都不知所措,老师也没能赶到时,“英雄”夏益阳及时出场了,他拿着自己的作业本,毫不畏惧地拍打着火焰,一下、两下、三下……火焰终于被拍灭了!夏益阳那帅气的英姿博取了班中许多女生的“芳心”,让她们对他的挺身而出连连点赞。火焰扑灭后,老师才赶到现场,一边抱怨着他们,一边收拾残局。
着火事件总算是告一段落了,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心用火!
篇
三、科学六年级小论文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大自然的自动调节功能越来越弱,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致使能源超前使用、环境深度污染。给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这些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如果不采取措施,将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节能减排,是我国乃至世界都一直关注的问题。人们思考了很多方案,采取了不少措施,都不见什么显著效果。而我们现在处于学习阶段,为节能环保做贡献只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有一些小工厂贪图利益,污水不经过净化处理随意排放,使一些本来可以饮用的水源收到污染,有一些人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源而中毒、死亡。这种行为是对环境和生命的最大犯罪,同时也是对水源的巨大浪费,甚至比浪费资源更严重!我们都知道:生命之源是水,而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所以污水不经过净化处理,是绝对不允许排放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大家都明白这些道理。
到夏季用电高峰期时,有些地区会出现按区域供电(夏季用电量很高,电力局会前半个小时给这个区域供电,后半个小时给那个区域供电),如果我们平时都节约用电,把不该开的电器关闭,把长明灯换成定时灯或者感光灯,等到夏季用电高峰期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随手关灯,使用高效节能灯;节约用水,使水能循环利用;不乱丢弃废物;垃圾分类处理,做好废物回收……
交通出行时,我们尽量使用自行车,最好不要使用汽车。在超市购物时,最好不要使用塑料袋,因为塑料袋埋在土里常年不分解,燃烧的话会有有毒气体产生,危害人类健康。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果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还会像原来一样美丽。
篇
四、科学六年级小论文
科技改变生活,时代在渐渐发生变化,科学在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
在以前,农民伯伯每到春天,就要辛辛苦苦的进行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种其他农作物。他们要一年四季,这样每天重复着同样的顺序,天天佝偻着背下地干活,经常弄得自己筋疲力尽。可有时候天气会喜怒无常,下几场大雨或连续几天的干旱,再加上某些地方环境的污染严重,害虫随处可见,这些足以让农作物无法生长,农民辛苦的劳动得来的却是落得一场空。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培育方式—太空育种。它是搭载科学实验的一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地面卫星,借助太空超真空微重力及宇宙射线等地面不可模拟的环境变化,使种子发生变异,经过地面多代选育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从而培育出新的农业品种来。
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返回式地面卫星,先后进行了多种植物的空间搭载实验,培育出了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小麦、番茄、青椒、芝麻等作物的新品种。太空育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从太空的带来的果实,它的重量和外形都发生了变化,比在陆地上培育的果实要大得多,好吃得多。
科学之门已经打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随处可见,以后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我们来探索,来创造。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在科学世界里自由地遨游,发现并探索我们生活中的科学,为未来的科技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六年级考试题
六年级数学
(英才教育2014暑假一期检测题)
姓名:年级:
一、填空(10分)
1.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4:5,它是一个()三角形。
2.400米的1/5是()米,400米比()米多1/5。
·3.比1/4米多1/5是()米,比1/4米多1/5是()千米。
4.0.4:40的最简整数比()。
5.圆的周长为12.56,圆的半径为()。
二、判断(10分)
1.圆的半径为2,面积为6.28()
2.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商一定小于这个数()
3.把10克盐溶在10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1/10()
4.2/5除以2/5的倒数,商是1。()
5.一个口袋中有8个数,其中有2个红球,6个黑球,摸出一个红球的概率是1/8。()
三、计算题(20分)
(1)能简算的要简算(10分)
4/7×5/18+3/7÷18/5(3/4-5/12)×36
(2)解方程(10分)
4X+2/5X=221/2X+5=24
四、应用题(60分)光明小学三年级有36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7,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
2.在25届国际啦啦操大赛中,个人金牌得了32枚,比团体金牌多1/7,大赛中团体金牌得了多少枚
3.用一段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比是4:5:7。已知最长的边长度是35厘米,这段铁丝长多少厘米?
4.柳编厂接到800件工艺品的加工任务,客户要求在2个月内交货。如果第一个月完成3/10,要按期完成,第二个月还要加工多少件?
5一个三角形用一段铁丝围成三边长相等都是3.14厘米,用这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
6北京到青岛的铁路长约900千米,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了全程的1/3.照这样计算,北京到青岛大约需要几小时?
第五篇:2014六年级科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____________六年级科学第一月月考试题
___
一、填空(23分)___
1、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它的作用是能把物体的图像___(放大),显现人的(眼睛看不到的)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___线的(信息)。__名
2、利用放大镜观察的方法之一是: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姓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观察的方法之二是: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3、放大镜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 透镜)。
4、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 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现在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老花镜是(凸)透镜。订 号
5、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考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6、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软木薄 片上发现了(细胞)。
7、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他们的“鼻子”。蟋蟀的耳朵在(在足的内侧)。级
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班反)。
二、判断(7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也有放大功能。(×) 装
2、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3、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4、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校
5、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最基本单位,生物都有细胞组成。(√)
学
6、蝴蝶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7、微生物是生物,也由细胞组成。(√)
三、观察实践活动(20分)
1、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就碰到了两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错误:没有对好光。改正:调整反光镜,能从目镜里看到亮的光圈。
(2)标本已经放在载物台上,而且标本片对着通光孔的中央,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表皮的细胞。错误:没有调好焦。改正:调整调焦旋钮,让细胞出现在视野里。
2、我们在制作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中,请完成下面题目。(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盛放多余的洋葱片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染色 载玻片放置切片标本烧杯盛放液体 碘酒 裁纸刀 吸水纸3、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材料:透明气球、水、线。等等
过程:将透明气球里装上点水挤压扎紧就做成了放大镜。等等
答案多多,方法合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