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模拟试题
一次次的检测题,是一次次的进步,也是一次次成绩提高的关键,下面小编收集了人教版六年级模拟试题,供大家参考。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一、读拼音写字、词,请注意书写规范、美观。(6分)
yǎ kuí wú xián juàn yù
优()()头()()恋 领()
二、请在“()”中找出正确读音。(4分)
只(zhī zhǐ)能怪你自己没(mò méi)有处(chù chǔ)理好,不能
埋(mán mái)怨别人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惊心动魄 气势汹汹 汗流夹背
B、栩栩如生 司空见惯 心急如焚
C、神采奕奕 浓装淡抹 悔人不倦
四、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严厉 严峻 严肃
1、只有()地处罚破坏环境的行为,才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2、形势十分(),但李大钊仍然没有离开北京。
如果……就…… 只有……才…… 不管……都……
3、()善于调查研究,()能做出正确判断。
4、()明天下雨,我们()不去新华书店买书。
五、判断下列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4分)
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煌创始人之一。()
2、《两小儿辩日》选自《孔子o告子》,是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名著。()
3、《凡卡》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出自毛泽东之口。()
六、用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填空(10分)
1、东东与人交往常常说话不算数,你会送他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言)
2、你认为教室里应该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漫步公园,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我不禁想起了四个描写景色优美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信的格式包括五部分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七、请将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并完成填空。(4分)
种树者必培其极 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 种德者必养其心
千门万户瞳瞳日 俯首皆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八、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表示不同的意思。(2分)
闲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请你写一句自己最欣赏的公益广告用语。(听到的、看到的、自己设计的更好)(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五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2分)
十一、阅读短文《爱因斯坦的故事》,回答问题。(18分)
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是一位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他担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主任后更忙了,很少能呆在办公室里,一切日常事务性工作都由秘书处理。
一天,已经过了下班时间,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响了。秘书不耐烦地拿起了听筒。
“请问,我可以和主任谈话吗?”耳机里传来温文尔雅而又熟悉的声音。可秘书一时没听出是谁,按***惯回答:“主任不在。”“那么,请您告诉我,爱因斯坦博士住在哪儿?是他新搬的家。”
秘书婉转地回答说:“不能奉告,因为爱因斯坦博士太忙,他不愿他的住处受到干扰。”
这时,电话里的声音突然变低了:“请你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就是爱因斯坦博士。我正要回家,可我忘记了自己住在哪里了,请你给我查一下我的住址。”
秘书听了,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原来,这天爱因斯坦回家时,在路上边走边思考问题,走着走着,竟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想回家时,却又忘记了自己家的地址。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打电话麻烦秘书查找地址了。
爱因斯坦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这是因为他的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上了。
1、根据意思写词语。(2分)
(1)形容名声非常显著。()
(2)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3分)
分散-()直率-()熟悉-()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根据第六自然段的意思,提出什么问题,再自己回答。(2分)
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6、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请写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下面是一些同学的心里话,看后你肯定会想到与这些心里话有关的人或事。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把你想到的写成一篇习作。
要求:①题目自拟,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③字数在400字以上。
(1)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
(2)拥有父母的关心,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
(3)成长的过程曲折坎坷,成长的故事丰富多彩。
(4)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一、给加点注音(10分)
涟 漪 亲 戚 芋 头 精 湛 管 辖
窍 门 对 弈 酵 母 相 簿 萦 绕
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īng chè qì p gōng xián jiān ào bēi fèn
()()()()()
nítán yī dōu qué tuǐ bài fǎng liáo ku
()()()()()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扭()俊()熬()蓬()
纽()峻()遨()篷()
四、补充词语。(6分)
()()绕梁 知音()()()()纸背
一着()()怪石()()波光()()
五、按要求完成。(2分)
1、写出近义词:赞不绝口——()迟缓——()
2、写出反义词:迟疑——()紧锁——()
3、()任务有多难,我们()要克服它,争取获得好成绩。(填写关联词语)(2分)
4、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2分)
5、我们的学校,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吗?(改为陈述句)(2分)
6、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改病句)(2分)
7、写一条有关爱国的名人名言(2分):
8、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的翅膀()的天宇 不住地()平静地()
9、乌达木问:“你们觉得我们大草原的景色怎么样?”(改为间接引述)(2分)
10、补充诗句(2分)
两岸(),()一片日边来。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2分)
(1)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紫荆花展开的香港特区区旗的伴随下()。
(2)一只长着()的小虫。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
()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了()般的纱巾。
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树叶,在我们的联想中,一般总是跟“青枝绿叶”这个词儿分不开,而这个词儿又总是跟春天和夏天联系在一起,因为只有在春、夏两季,“青枝绿叶”的景象才会出现。而秋天到了,天气一变,这些叶子失去了它们的绿色,整个气氛也就会变得凄凉、萧(xiāo)瑟起来了,人们也就会感到一年的全盛时期过去了,一年快完了!
但在北京西效的香山,情况却不是如此。这里除了清松,几乎漫山遍野都是黄栌(lú)树。秋天一到,天气变凉了,在打几次霜,树叶就变了颜色:起初变得有点发黄,然后由黄逐渐变红,远远看去像一朵朵盛开的红花。由于“红花”开得蜜,那些苍褐色的枝条也看不出来了。这景象给人的感觉不是“一年快完了”,而是一年的“全盛时期”刚刚开始。这也就是香山与别的山所不同的地方。
1、圈出第二自然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2分)
2、为什么秋天的香山会给人一种是一年中“全盛时期”的感觉?(2分)
3、北京西郊的香山,到了秋天和别的地方有什么不同?(2分)
(二)课外阅读 超越生命的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3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部依赖这3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惟一的也是运水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嘎然而止。
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喝(hè hē)斥趋赶,不肯挪动半步。5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动物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
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趋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找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磷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老牛还是不肯让开。
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hè hé)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
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一刚好3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shì sì)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漠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静寂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1、在文中正确的读音下面画。(3分)
2、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2分)
不可思议:
恼羞成怒: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老牛的两次哞叫,你能听懂了吗?(2分)
凄厉的哞叫是在______________
仰天长哞是在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写到泪水,运水战士和司机的泪水是为______________而流的,小牛的泪水是为______________而流的,老牛的泪水是为______________而流的。(3分)
4、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1分)
三、作文(25分)
题目:无法抹去的记忆
提示: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一定有过令你兴奋、伤心、激动、后悔……的事,如今它们成了你记忆中的珍宝!让我们从记忆的宝库中采摘一朵浪花,寻找一份真情。
要求:
1、请你写一篇让你感触最深的记忆。
2、注意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升学模拟试题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升学模拟试题
一、字词快乐营。
1、看拼音写词语,把所填的字按音序重新排列。(6 +2)% zhēng róng
duàn liàn
kū wěi
nuó yí
shū jí
liè fèng
()()()()()()
2、“鼎”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再查
画,第六画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有:A、古代烹煮用的器物;B、锅;C、古代是政权的象征;D、正当,正在。“鼎盛”的“鼎”字应选
种解释。2%
3、组词。2% 旬()橱()泊
pō()故
表示“家乡或老家”()询()厨()
bó()
表示“原因”
()
4、选一个合适的“lì”字填在括号里。3%
张宏是一个不计较名()的设计师,他喜欢花大()气来研究雕刻,他总是鼓()自己,只要再接再(),就一定能雕刻出美()的作品,打破自己的()史记录。
5、根据所描述情境填上合适的成语。4% 春回大地,到处充满生机,望着满园的春色,你想到的成语有: 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看到春雨就想到带有“风、雨”这两个字的成语_______
__;看到忙着搬家的蚂蚁就想到人多力量大的成语 ______________
二、句子化妆室。12%
1、过去的日子不见踪影了。
改成比喻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改成转述句:
3、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缩句)
4、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5、你一定拥有可贵的友情吧,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友谊之火温暖了朋友受伤的心,照亮了迷途者前进的方向,点燃了
。
6、想一想,这些广告好在哪儿。“庄重一身,吉祥一生……(庄吉西服)
穿奥康,走四方……(奥康皮鞋)”你能尝试自己设计一个广告词吗?试试看,你一定很棒!商品名称:
广告创意词:
[阅读·理解]
一、课文内容我知道。(4+4+3+4)%
1、《凡卡》的作者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客家民居被称为
藏戏的创始人是
2、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的李大钊。的张思德,还有
的汤母·索亚,和
的周总理。
3、学了《两小儿辩日》后,我知道了
而从《学弈》中我学会了一个成语
4、孰为汝多知乎?
。为是其智弗若与?。
操千曲而后晓声。
正直是。
二、阅读乐园。24%
(一)、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6%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日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1、请给文章没有标点的地方补上标点符号。
2、“我又哭了”和“又勉强看了一遍”,说明“我”。
3、“咬紧牙”表现了“我”对敌人的,此时“我”一定在想:。
4、画“
”的句子既是“我”对母亲的话的,也是对课文开头的。
(二)《假如给你三天光明》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上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不会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dai),在对待自己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如此?()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到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着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淡!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是一味地追求。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会设一门必修课:“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眼睛停留在何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
2、在文中找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4%)
光明---()
热情---()
喧闹---()平淡---()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
①倦怠:
②饱食终日:
4、文中,哪句话最令你震撼、感动?请用“
” 划出来,并写出原因。(3%)
5、作者为什么说如果是大学校长,要设一门:“如何使用你的眼睛。”必修课?(2%)
6、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选择一个问题来回答。(2%)
7、阅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想对明眼人说?请写一段较长的话。(3%)
[习作·抒情] 30% 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你的生活中,有过那些快乐和忧愁?你是怎样和别人分享的?选一两件事写下来,题目自定,注意要写出真情实感。
第三篇:人教六年级数学教案
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第一单元百分数(二)1.百分数的应用(二)
课题一:利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及“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利率”的含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教具准备:将例题写在小黑板上,活期储蓄、定期储蓄的存款凭条和取款凭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如果你家中有一些暂时不用的钱,将怎么办?”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当有学生说要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时,接着提问:
“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多让几个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指出: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有两个好处:一是国家可以把这些钱集中起来,用在建设上,所以说储蓄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参加储蓄的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得到利息,所以说储蓄对个人也有好处。
“你们知道利息是怎样计算的吗?”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利息的知识。
板书课题:“利息”
二、新课
出示例题: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5.67元,共105.67元。
先请学生读题,然后教师再说明:题目中有“存定期一年”表示什么呢?一般来讲。储蓄主要分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大额存款等方式。所谓活期存款是指储户可以随时提取的一种储蓄方式,定期存款是有一定期限的一种存款方式。现在银行的定期存款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二年、三年、五年、八年的等等。小丽存的是“定期—年”,即小丽在银行存的100元在一般情况下要在银行存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提取。
教师:在银行储蓄要弄清三个概念:本金、利息和利率。小丽在银行存入100元,也就是说她的本金是100元。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存款到期时,小丽到银行取回105.67元,银行多付给小丽5.67元,这是100元定期一年的存款所得到的利息。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这5.67元的利息是根据什么给小丽的呢?是银行的工作人员根据利率计算出来的。板书:“利率就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这是由银行规定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也有按月计算的。小丽存的是定期一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67%,也就是说如果存100元,在银行存一年可得100元的5.67%的利息,即5.67元的利息,再加上本金100元共105.67元。
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199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定期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年利率是5.67%,二年期的年利率是5.94%.三年期的年利率是6.21%。五年期的年利率是6.66%。
按照上面的利率,如果小丽存300元钱定期存款二年,到期时她应得利息多少
元?提问:
“二年期的定期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5.94%是什么意思?”(到期取款时每100元可得5.94元的利息。)“小丽的本金是300元,到期时她每一年应得利息多少元?”(300元的5.94%。)学生口述,教师板书:300×5.94%。
-2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1.订正第3题时,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国家建设债券是什么吗?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可以简要地向学生说明:国家建设债券是国家为了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发行的一种证券。这种债券跟定期存款一样也是有时间期限和利率的。计算债券的利息 的方法和储蓄存款利息的算法是一样的。
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教师板书算式: 1500×7.11%×3十1500 2.订正第4题时,可以提问:赵英去年11月1日存入银行800元钱,定期2年。到明年11月1日取出时,一共存了几年?到期了吗?使学生明白,从去年的11月1日到明年的11月1日正好是两年,所以解答这道题的算式应是:800×5.94%×2十800 3.订正第6题时,教师可以提问:
“题目的问题是‘增长百分之几?’,它实际要求的是什么?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的?”(实际求的是1997年比1996年增加的存款数是1996年存款数的百分之几,是以1996年的存款为单位“1”的。)所以解答这道题的算式应是:32÷(147—32)×100%
三、提前做完上面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一的第7*题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先计算出两种储蓄办法各得到多少利息,再进行比较。用第一种储蓄办法,利息是500×5.94%×2=59.4(元);用第二种储蓄办法,第一年后可以得到本息合计500×5.67%×l十500=528.35(元),把528.35元再存入银行第二年的本息合计528.35×5.67%×l十528.35=558.31(元),减去500元,两年共得利息58.31元。所以采取第一种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5题。
课题三:成数和折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和第5页例2,完成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二的习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 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 成情况的。
说明并板书;“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小麦比去年增产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让学生回答:
“苹果比去年减产一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苹果比去年减产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十分之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提问:
“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4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一、复习利息、成数等概念 1.做“整理和复习”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加以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提问:“同学们准备用自己的存款做些什么事情呢?”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及时表扬那些准备用自己存款做些有意义的事情的学生,适时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2.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利息的意义是什么?”
“利息是怎样计算的?”
让几名学生回答.然后将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用幻灯显示,请学生齐读一遍。板书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做“整理和复习”第4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另请两名学生分别对两个问题加以回答。4.做练习三的第3、4题。
把全体学生分或两组.一组做第3题,另一组做第4题,答案直接写在课堂练习
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中间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二、复习有关利息、成数的应用题 1.做“整理和复习”第3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要求利息,必须知道哪些数据?”(引导学生在题中找出本金、利率、时间 各是多少。)“计算利息的公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公式。)。
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最后集体订正。2.做练习三的第1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教师无需用任何提示,直接让学生计算利息。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国家还有许多贫困地区的儿童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许多小朋友都像小英一样把零用钱节省下来存入银行,既支援了国家建设,又可以把利息捐献给“希望工程”。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献一份爱心。
3.做练习三的第2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教师说明:购买建设债券是支援国家建设的另一种方式,和储蓄在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定期储蓄。
抽取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余学生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等全体学生做完以后,集体订正。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到期时一共能取出多少元?”所以在求出利息以后,不要忘记把本金加上。4.做“整理和复习”第5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
提问:“一成五是多少?”
“这道题里单位‘1’是谁?”
“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哪种方法更简便?”(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分别请两名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做,分别用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进行解答,其余学生做在课堂
-6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让学生讨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等学生讨论完以后,教师抽取几名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这道题可以有两种解答思路。一种思路是先按七折算出买这三本书花多少钱,再求出可以节省多少钱,在这种思路中,可以先算出这三本书总钱数的七折,再用总钱数减去它,也可以先算出每本书钱数的七折,再分别计算出每本书节省的钱数,然后求出节省的总钱数:另一种思路是直接计算这三本书节省30%的钱,在这种思路中,既可以先分别计算出每本书节省的钱数,再求出节省的总钱数,也可以用总钱数乘以30%求得结果。
请学生任选一种方法,做在课堂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三、作业
练习三的第8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继续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和思考题。
第二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题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四的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
-8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可多让一些学生说,说得不完整也没关系.让后说的同学在先说的同学的基础上说得更完整。
最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 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 = 80×5=2×200 3.巩固练习。
教师: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1)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 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2)做第11页“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四、作业
练习四的第2题。
课题二: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解比例的内容,练习四的第4—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
-10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世可以推出比例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
如果把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 3:15=8:40 40:8=15:3 如果把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 15:40=3:8 8:3=40:15 可能有的学生写比例式时是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来写的,有些可能没什么规律性。
学生做完后,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全所有的比例式。
课题三: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一16页的例4一例6,练习五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本校、本地的平面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厘米=()毫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l千米=()米
2.20米=()厘米 50千米=()厘米 30厘米=()分米 60毫米=()厘米
二、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 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教学比例尺的意义。(1)教学例4。
出示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让学生读题。指名回答:
“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要我们做什么?”(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知道吗?实际距离也知道吗?各是多少?”继续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0厘米 10米
“10厘米和10米的单位相同吗?能直接化简吗?”
教师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厘米后实际距离仍
-12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2)巩固练习。
做第1;页上的I;做一做”。先让学生说出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然后计算出实际距离:集体订正时,要 注意检查学生是否把实际距离化成了千米.(3)教学例 5 出示例6;一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 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求什么。(告诉了操场的长和宽的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教师:我们先来求长的图上距离。长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设为x。(板书:解:设长应画X厘米。)长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它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相同吗?怎么办?(板书:)比例尺是多少?(板书:=)然后让学生求x的值,并说出求解过程。教师板书出来。
“这道题做完了吗?还要求宽的图上距离。宽的图上距离不知道,应用什么未知数来表示呢?因为前面求长的图上距离时,已经用了x,这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要用其它的字母来表示。我们就用y来表示。”板书:设宽应画y厘米。让学生把这道题做完。最后教师写出这道题的答。
三、作业
练习五的第1—3题。
第3题,让学生先想想比例尺 表示的意思。(1厘米的图上距离相当于100厘米的实际距离。)然后再量出图中所示的宽和高,并计算出实际的宽和高各是多少。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计算出的实际的宽和高的单位是什么。
课题四:线段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上的线段比例尺,练习五的第4—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会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些线段比例尺的地图或平面图。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尺的知识,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是用数值来标明的,如比例尺1:10000就表示图上距离是l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000厘米,像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数值比例尺。除了数值比例尺外,还有线段比例尺。什么是线段比例 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线段比例尺是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量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同学们可以翻开教科书第16页.看右下角有一幅地图。地图的下面就 有一条线段比例尺。它上面有0、50和100几个数,还注明了长度单位“千米”。这些数和单位表示什么意思呢?大家量一量从0到50这段线段有多长。(1厘米。)从50到100呢?(也是1厘米。)从0到50就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千米的实际距离。从0到100就表示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100千米的实际距 离。
然后教师问:
l“如果知道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图上距离,你能不能计算出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
-14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二、导人新课
教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三、新课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出示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提问:
“谁来讲讲例1的意思?”(火车1小时行驶60千米,2小时行驶120千米„„)“表中有哪几种量?”
“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多少?当时间是2小时,路程又是多少?„„” “这说明时间这种量变化了,路程这种量怎么样了?”(也变化了。)教师说明: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呢?”
教师指着表格:我们从左往右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箭头),时间扩大2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2倍3时间扩大3倍,对应的路程也扩大3倍„„从右往左观察(边讲边在表格上画反方向的箭头),时间缩小8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8倍;时间缩小7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7倍„„时间缩小2倍,对应的路程也缩小2倍。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让每一小组(8个小组)的同学选一组相对应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教师板书出来: =60. =60,=60„„ 让学生双察这些比和它们的比值,看有什么规律。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然后教师指着 =60,=60 = 60„„问:“比值60,实际上是火车的什么:你能将这些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写成一个关系式吗?板书: =速度(—定)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呢?(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速度)总是一定的。)2.教学例2。
出示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让学生观察上表,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米数扩大,总价怎样?米数缩小,总价怎样?(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当学生回答完第二个问题后,教师板书:
=3.1,=3.1,=3.1„„
然后进一步问:
“这个比值实际上是什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它们的关系吗?”板书: =单价(一定)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思考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米数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16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用投影片出示下面的题:
(1)下面各题中哪两种量成正比例?为什么? ①笔记本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⑨汽车行驶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②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①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
(2)说出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加工时间和加工零件总数三者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二、导入新课 教师:如果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和加工时间会成什么样的变化.关系怎样?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让学生观察这个表,然后每四人一组讨论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2)所需的加工时间怎样随着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变化?(3)每两个相对应的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后集中发言。然后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上面的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
× 60 =600。30 × 20 =600。40 × 15 =600,“这个积600。实际上是什么?”在“加工时间”后面板书:零件总数 “积一定,就说明零件总数怎样?”在零件总数后面板书:(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和零件总数这三种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分析.我门可以看出。表中每小时加工零件数和所需的加工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所需的加工时间是随着每小时加工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小时加工的数量扩大。所需的加工时间反而缩小3每小时加工的数量缩小,所需的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每小时加工的零件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的积都等于600,即总是一定的:我们把这种关系写成式子就是:每小时加工数×加工的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教学例5。
用小黑板出示例5用600页纸装订成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有什么关系呢?请你先填写下表。
(1)理解题意,填写装订本数。
“谁能说说表中第一栏数据的意思?”(用600页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练习本15页,可以装订40本。)“这40本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用600÷15)“如果每本练习本是20页,你能计算出可以装订多少这样的练习本吗?如果每本是25页呢?„„请你把计算出来的本数填在教科书第23页的表中。”教师把学生报出的数据填在黑板上的表中。
-18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点和不同点吗?试试看。组织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做教科书第2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填,并说一说为什么。2.做练习七的第1—2题。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最后订正。
五、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题四: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混台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七的第3—7题。
教学目的:通过混合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提高判断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上节课我们又把它们进行了比较,你们会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较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吗?
二、课堂练习
1.分析、研究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三个量中.其中一个量与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教师板书出来:长×宽=面积
= 长 =宽 提问:
“当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判断三种相关联的量在什么条件下组成哪种比例关系,我们可以先写出它们中的一种量与另外两种量的关系,再进行分析,比如,当我们写出 = 宽,我们就可以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进行推断,当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成正比例关系。以后你们遇到类似的题也可以仿照这样的办法进行分析推理。
2.第4题,让学生仿照第3题的方法做。订正后,教师板书如下:
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运货的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吨数 与运货次数=运货次数(一定)成反比例关 系。运货的总吨=每次运货吨数(一定)数与运货次 数成正比例 关系
3.第5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4.第6题,先让学生自己判断,然后指名回答,第(1)小题成反比例,第(2)、(4)、(6)
-20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然后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之后,让学生把x的值350代入原等式(即方程),看等式能不能成立。
(3)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解答。教师: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把例1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划上线,再出示改变后的应用题。)让学生列式解答。订正时,回答:
“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确:例1的条件和问题改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
2.教学例2。
出示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驶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解答后,说说分析解答的过程。教师板书:
70×5÷4 =350÷4 =87,5(千米)进一步提出:
“这道题你能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吗?”
“想一想,题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使学生明确:因为这道题的路程是一定的,根据反比例的意义,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汽车两次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什么是相等的?”
“你能列出等式吗?设谁为X?”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解: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4X=70×5 让学生自己求出X,并进行检验。随后,教师提出:
“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已知每小时行驶87.5千米,要求需要多少小时到达?’该怎样解答?”
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教师: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目和例2,看一看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例2的条件和问题改变以后,题中成反比例的关系仍没有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87.5×X=70×5。
三、巩固练习
1.做第32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2.做练习八的第1—4题。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如何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以前学过的应用题。
-22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和“比例” 1.复习整理。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
指出: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练习。
用小黑板出示下面的题让学生完成。
(1)六年级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20人。六年级一斑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2)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3)六年级一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有24入,女生有()人。
二、复习解比例 1.完成第35页的第2题。
指名回答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什么性质。
接着以 : =l :x为例,复习解比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解比例时,如果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式变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来解。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2题的其余习题。
三、复习正比例、反比例
用投影片逐一出示下面问题,让学生回答。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教师填写小黑板上的表。
然后教师出示下面两个表,让学生根据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关系,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使学生明确: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要看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或积是不是一定,如果积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说明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如第二个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相对应的数的商一定,也就是说,这个三角形的高的 一定,因而高也一定,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与底边成正比 例。
-24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
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和球
1.圆柱
课题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完成第39页上的“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 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形和正方体形的物体各一个,及多个圆柱形的物体(如罐头盒、茶叶筒、药盒、药瓶、纸盒等);让学生也收集几个圆柱形的盒子,同时让学生将教科书第153页上的图沿边剪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 Π r或C= Π D。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口算)。(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二、导入新课
教师手中先后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物体和正方体形的物体,提问:我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他们有什么特征? 由此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教师出示几个圆柱形的物体,“大家注意了,你们看看这些物体跟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跟老师一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感觉它们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
三、新课
1.圆柱的认识。
让学生拿着圆柱形的物体观察和摆弄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都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圆柱则有一个曲面,有两个面是圆,从上到下一样粗细,等等。
-26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1.做第39页“做一做”的第2题。
可以将教科书上的图用投影仪放大或画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指给大家看,其他学生评月是否正确。
2.做第39页“做一做”的第3题。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柱,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量完后,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量的。3.做练习十的第1题。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特征来解释。
课题二: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的例l一例3,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十的第2—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仿照教科书第39页的图制作)。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上节课实验用的罐头盒,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沿着罐头盒的一条高剪开商标纸,再打开,展开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教师: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学生: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往的高。
教师:那么,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教师边叙述边摸着圆柱的侧面演示给学生看,指出侧.面的大小就是圆柱的侧面积。
教师:从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因拄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例面积。
教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8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6.教学例3。出示例3。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己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
教师: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使学生明白: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教师: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指名学生回答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舍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人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赂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7.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1.做第41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应该怎样求侧面积? 使学生明白可以直接用底面周长乘以高就可以得到侧面积。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2.做第41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五、作业
1.完成第42页练习十的第2一;题。
(1)第2、3题,是分别求圆柱的例面积和表面积,要求学生正确选用公式,认真仔细地计算。
(2)第4题,圆柱形沼气池·的形状和特点要向学生说明(特别是城市里的小学生),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弄清求的是圆柱哪些部分的面积。
(3)第5题,是先实际测量,再计算的题目,可以分组进行测量和计算,每组要量的茶叶筒的大小可以是不一样的。
2.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的第6‘、7‘题。
第6·题.是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求圆柱的高。这样就要把求圆柱的 侧面积的运算顺序颠倒过来。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7‘题,是求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的用料:S=ΠR十2ΠH≈63.59十 339.12=402.71≈410(平方分米)
课题三: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和例4,完成第44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30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教师:大家再看看整个圆柱,它又被拼成了什么形状?(有点接近长方体:)然后教师指出:由于我们分得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
教师:把圆柱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发生变化没有?圆柱的体积可以怎样求? 引导学生想到由于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求切拼后的长方体的体积来求圆柱的体积。
教师:“而长方体的体积等于什么?”让全斑学生齐答,教师接着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请大家观察教具,拼成的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近似长方体的高与原来圆柱的哪一部分有关系? 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用V表示圆拄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 V=SH 2.教学例4。
出示例4。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2)用投影片或小黑板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2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它的体积是10500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平方米 V=SH=0.5×2,1=1.05 答: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一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对不正确的第①、②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3)做第44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这两道题分别是已知底面积(或直径)和高,求圆柱体积的习题。要求学生审题 后,知道底面直径的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圆柱的体积。
÷ ×
2,复习圆柱的体积。
教师: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叙述一下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底面积×高”,即:V=SH.
二、新课
1.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另一种形式。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应该怎样表达? 引导学生根据底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可以知道:S=∏×R × R,所以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也可以写成:V=∏×R×R×H。2.教学例5。出示例5。
(1)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水桶的容积是什么意思?根据什么公式?为什么? 要使学生理解水桶的容积就是水桶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求水桶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内部的体积。所以可以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⑧要求水桶的容积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确,水桶的底面积在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因此要先求水桶的底面积,再求水桶的容积。
①水桶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2)让学生叙述解答过程,教师板书。
求出水捅容积之后,教师提问:最后结果应该怎样取值? 使学生明确要把计量单位改写成立方分米,取近似值时要采用去尾法。(3)做第44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33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梯形的面积:= ×(上底+下底)×高
圆的面积=∏×R×R 2.复习立体图形。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 引导学生总结出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教师: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怎样求?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它们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列成表格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这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能否统一成一个呢?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写成:“底面积×高”。
教师:—如果长方体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
二、课堂练习
l。做练习十一的第8、9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2。做练习十一的第10题。
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题目。读题后,教师提问:
“这道题要求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实际上是求什么?”
“那么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呢?”
使学生弄清求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前轮这个圆柱的侧面积。而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就是前轮的直径,这个圆柱的高就是前轮的轮宽。
分析后。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十一的第11题。
指名一学生读题后.教师提问: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装了 桶水是什么意思?”
要使学生明白:装了 桶水就是说水的体积是水桶体积的 即水的体积是24× 立方分米。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用列方程来解。
设水面高为X分米。
24× =7.5×X X=18十7.5 X=2.4 4.做练习十一的第12题。
第(1)题,引导学生从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人手,由于“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当底面积相等财,高和体积成正比例。
第(2)题,启发学生根据第(1)题的结论列出比例式进行解答:即:
设另一个圆柱的体积为x立方分米:
= x= X=40 5.做练习十一的第13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
“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相等说明了什么?”
-35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教师:现在我们沿着这些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画线,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图形。
随后教师抽拉投影片,演示得到圆锥形物体的轮廓线。
然后指出:这样得到的图形就是圆锥体的几何图形。
教师指出: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
然后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同时还要指出:我们所学的圆锥是直圆锥的简称。
接着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周围的面,使学生发现圆锥有一个曲面。由此指出: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在图上标出侧面。)让学生看着圆锥形物体,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然后在图上标出高。
教师顺着母线的方向演示。问:这条线是圆锥的高吗? 指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指出: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教师:圆锥的高到底有多少条呢? 引导学生根据高的定义,弄清楚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同桌的两名同学相互指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顶点,注意提醒学生圆锥的高是不能摸到的。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3.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块平板来测量。
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测量过程:(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3)竖直地量出乎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4.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教师:圆锥的侧面是哪一部分? 教师展示圆锥模型,指名学生说出侧面部分。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圆柱,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后,教师设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留给学生短暂的思考讨论时间后,教师指出: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圆锥的侧 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把圆锥模型的侧面展开,使学生看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展开后还可以再把它合拢,恢复原状,使学生加深对圆锥侧面的认识。
四、课堂练习
1.做第49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2.做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想,只要是接近于圆锥的都可以视为是圆锥。3.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37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高
教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 SH 2.教学例1。
出示例1。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后,再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第50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
做完后集体订正。4.教学例2。(1)出示例2。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以及每立方米小麦的重量;求这堆小麦的重量。
教师:要求小麦的重量,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必须先求出这堆小麦的体积。教师:要求这堆小麦的体积又该怎么办? 学生:由于这堆小麦近似于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教师:但是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 学生:先算出麦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麦堆的体积。
教师:求得小麦的体积后.应该怎样求小麦的重量? 学生:用每立方米小麦的重量乘以小麦的体积就可以求得小麦的重量。
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50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教师要说明小麦每立方米的重量随着含水量的不同而不同,要经过酗量才能确定,735千克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常
数:
(2)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测量小麦堆的底面直径和高? 讨论后.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再介绍一下测量的方法:测量底面直径时。可以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小麦堆两侧,测量出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底面直径:也可以用绳子在底部圆的周围围一圈量得小麦堆的周长,再算出直径。测量小麦堆的高。可用两根竹竿.将一根竹竿过小麦堆的顶部水平放置,另一根竹竿竖直与水平的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5.做第5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 学生:要先求圆锥的底面积。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行间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略)
五、课堂练习
-39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
“要求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
“能直接利用题目中的数值进行计算吗?为什么?”
“题目中的单位不统一,应该怎样统一?”
分别指名学生回答后,要使学生明白这里要先将2米改写成200厘米,再利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算出钢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然后再求出它的重量。最后计算出的结果还应把克改写成千克。4.做练习十二的第9题。
读题后,教师提问:这道题要求粮仓装小麦多少吨,应该先求什么? 要使学生明白,应该先求2.5米高的小麦的体积,而不是求粮仓的体积。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选做题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十二的第10*、11*、12*题。1.练习十二的第10*题。教师:这道题要求圆锥的体积.但是题目中没有告诉底面积,而只是已知底面周长和高。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求出底面积?
引导学生利用“C=2∏r”可以得到r=。再利用“S∏R,就可以求得S=∏()’。再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其体积。
2.练习十二的第11*题。
这是一道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比例应用题。
可以用列方程来解答。利用题目中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比,可以建立一个比例式。
设圆柱的高为x厘米。
=
X=9.6
(注意:由于圆锥和圆柱的底面积S都相等,所以计算中可以先把S约去。)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这道题是拆分组合图形,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形,不难看出它是由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直径都是16厘米,而圆柱的高是4厘米,圆锥的高是17厘米。然后再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就可以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体积了。
课题一:整理和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十三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和它们的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圆柱、圆锥的模型各一个;②画有形状、大小以及摆放位置不同的几个圆柱的投
-41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圆锥有什么特点?(是立体图形,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
教师: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简单的测量方法,学生说完以后,教师加以概括,并举起一个圆锥模型,提醒学生不要把母线当做高。(教师不说母线的名称,只在圆锥模型上指出来。)(2)做第55页第1题的下半题和第2题的第(3)小题。
让学生格圆锥的特征自己用简单的词汇填写在表中。教师提醒学生:“举例”一栏要填写自己知道的形状是圆锥的实物。2.圆锥的体积。
(1)教师出示画有圆锥体的投影片。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用底面积×高,再除以3。)计算圆锥体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V= SH。)
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通过实验得到的,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做简单的板书。(2)做第55页第3题的下半题。
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此时,在黑板上已经形成了本单元所学圆柱、圆锥知识要点的板书。教师可根据 这些要点进行小结。(略)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1题。读题后.让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通风管有没有上、下底?(没有。)这道题的第一步是求什么?(是求一个底面周长是34厘米、高是80厘米的圆柱的侧面积。)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2.做练习十三的第2题。
读题后。指名让学生回答: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 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后括号里的要求。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三的第3题。
课题二:整理和复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会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立体图形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①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立体图形的投影片;
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的模型各一个。教学过程:
-43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这道题先要求什么:(先要求这个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1。2米的圆锥的体积:)再求什么?(再求已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又知道它的宽是10米、高是2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然后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第四单元简单的统计(二)
1.统计表 课题一: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59页的例题、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四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填写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进一步认识编制统计表的意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或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已经初步学会如何填写一个统计表。现在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填写统计表的方法和步骤。
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随之在黑板上做简单的板书。
二、新课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例题的统计表。
教师:这里有一张统计表,这是1995年一1997年东山村每年的总收人与村办企业收入的统计表。同学们注意观察一下,这张统计表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学生:横着的项目增加了一栏。
学生:增加了含有百分数的数据。
教师:对I在这张统计表中,增加了一栏,这一栏里都是含有百分数的数据。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统计表叫做含有百分数的统计表。
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现在我们先计算出有关的数据,把这张统计表填写完整:
先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可提醒学生:计算百分数时,百分号前的数只需取一位小数。填写合计这一行的含百分数的数据时,教师可提问:
这个数据应该怎样计算呢? 是不是把3年的百分数加起来就得到了呢? 要使学生明确:合计这一行的百分数要算3年村办企业收入的合计数占3年总收入的合计数的百分比:等学生填完表.教师提问。
教师: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东山村的什么情况? 请几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在这张统计表中,不仅可以看出在199;年至1997年中每一年的全村总收入是多少,其中村办企业收入是多少,而且还可以看出每年中村办企业收入占全村收入的百分之几。
然后教师再指名提问:
1996年全村总收入比1995年增加多少万元? 1997年全村总收入比1996年增加多少万元?
-45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让学生认真读题后,教师提问。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复习的统计表的填写方法,同学们能不能自己编制这个统计表? 先想一想这个统计表的表头需要分为几项?是哪几项?(分为四项:班级、人数、达标人数、达标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数。)横行、竖行各分几格?(横行分四格,竖行分五格。)教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表格,同时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画表格。然后让学生独立填好表头、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教师:比较一下自己画的表格与教师画的表格是不是一样。(如有不一样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指导画的不对的同学改正过来。)教师让学生独立将数据填在自己画的表格中,接着让学生自己计算百分数、合计 数,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教师行间巡视,注意个别辅导。
先集体订正表中所填写的数据,然后教师根据所编制的统计表(如下)提问。
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
情况统计表 ××年×月制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获得的情况,然后教师总结。
教师: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中华小学四一六年级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情况:我们不仅可以知道这个学校四至六年级各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达标学生的人数,还可以知道达标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哪个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大。从表中我们看到:四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小,只有70%,六年级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率最大,达到94%。
三、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教师用小黑板或投影片出示题目,请一位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试着独立编制统计表。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什么情况。
四、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让学生翻开书自己读题,独立做题,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做完以后集体订正。
五、教师提示练习十四的第6*题。
教师请学生翻开教科书,先自己读题思考。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
“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中的“总数”是指什么数?(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是什么意思?(是各班植树棵数占三个班植树总数的百分之几”)“那么填写这张统计表时,先要算什么,填什么?”(先要算出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然后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三个班植树的合计数,求出各班植树棵数占总数的百分数。)“在计算百分数这一栏的数据时,与“人数”有没有关系?”(没有。)怎样计算“平均每人植树棵数”这一栏的数据?(用各班植树的棵数分别除以各班的人数,用合计植树的棵数除以合计的人数。)
六、作业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的第6*题。
-47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旁要注明表示数量的数据,因此必须留有足够的空白。如果把两条射线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直条会因不够高度画不下,成排不下五个直
条。(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可达图纸的音处,留音的空白书写统计图名称。)最后确定水平射线上和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各表示什么。(指出通常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表示数量;在这里,水平射线表示年份。)(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提问:原来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 请一位学生量一量投影器上图纸中画出的水平射线的长度。教师说明:画出的水平射线长6厘米,根据5个直条与6个空隙计算,要把画出的水平射线平均分成11份,因此这里用0.6厘米宽的直条表示一个年份:间隔也是0.6厘米。教师完成下图。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教师说明: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画出的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高度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因此,可以把画出的6厘米的垂直射线平均分成6份(每份大约0.8厘米),每一份表示200毫米。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箭头的旁边注明单位。教师完成下图:
1000 800 600 400 200 0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引导学生按照例1统计表中的数据,1993年降水量920毫米,要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800与1000的中间是900,再靠上些为920毫米处,用铅笔过此点在图纸上画一条与水平射线平行的线段(画到1993年上方处即可)。然后三角板对齐1993年直条位置,画出与水平射线垂直的两条平行线,画到与前面画的水平线相交为止:再在直条中涂上阴影。表示其它各年份降水量的直条均按此方法进行,其中最后两、三个直条.可以让学生指图说出它们的位置,或指名让学生画出。(5)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3.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提问: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5年的降水量最多,是1005毫米。)(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1996年的降水量最少,是670毫米。)
-49黄花镇黄花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执教者: 陈荣利
2012年上学期
0 数学小组 语文小组 美术小组 音乐小组 体充小组
教师出示幸福小学五年级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先观察,根据表和图列出数据的情况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归纳出以下五个问题:
(1)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2)哪个课外小组的人数最少?是多少人?(3)体育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人数的多少倍?(4)平均每个课外小组有多少人?(5)平均每个班参加课外小组的有多少人? 然后,教师指名回答以上五个问题。
二、新课
1.教学例2。
教师出示例2的统计表,并提问:例2的统计表与例1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例l的统计表只有降水量一种数据.例2是复式统计表,是分性别、车间统计的人数。)教师又问:要画例2的条形统计图时,哪些地方与例l相同?哪些地方与例1不同?(跟例l的相同处是降水量和男工、女工的人数都是用直条来表示,不同处是,每年的降水量只要用一个直条来表示。而每个车间的男、女工人数要各用一个直条来 表示。)教师问:它们之间怎样来区分?(表示男工和女工人数的直条可以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来表示。)教师说明制图的方法:
(1)画出水平射线和垂直射线,垂直射线上表示人数,水平射线上表示车间。在两条射线上分别画上适当的刻度(见下图)。
120 100 80 60 40 20 0
第一车间 第二车间 第三车间
(2)在水平射线上画直条,如在第一车间部分,左边画出表示男工80人的直条(画有斜线)。右边画出表示女工30人的直条。其它两个车间的直条画法相同(见下页图)。(出示条形统计图时可以先把第三车间部分遮住,学生画完后再揭开。)教师让学生仿照第一、第二车间直条的画法,在书上画出第三车间的两个直条。
--50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毕业练兵质量检测
六年级语文乐园
(满分:100分+卷面5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词语。
敬爱的老师,当我们即将挥手告别母校的时候,不禁想起您
yǔzhîngxīncháng()的话语:您告诉我们,学海无涯,学习要zhuānxīnzhìzhì(),讲究方法,不能jīxiâ()的照搬知识;你鼓励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学会duànliàn()
自己,经得起kǎoyàn();您告诫我们,不骄不躁,要珍惜取得的点滴rïngyù(),自觉dǐyù()不良思想的qīnshí()。
2、按要求填空。
“贼”的第七笔是
“鼎”的第六笔名称是,含“鼎”的成语有、。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题钢恬静倒霉落慌而逃 B、遵守渴望急躁各抒己见
C、蜷缩魁梧暑假狂风暴雨 D、刻苦明媚蔚蓝眼急手快
4、在下面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关联词。
()虚心的承认错误,()决心改正这些错误,从中学
会新知识、本领,()使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掌握规
律,取得胜利。
5、按要求写句子。
(1)、发挥想象力,把句子写具体。
汉武帝在思考对付匈奴的办法。(发挥想象,加上适当的环境、人物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
(2)、扩写句子。雪从天空飘落。
地飘落。(3)、改写夸张句。
教室里非常安静。
6、按要求写成语。
(1)表示意志坚强的成语:、、1(2)表示缺乏毅力的成语:、7、毕业在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总免不了要互相留言,请根据情景做选择(只填序号)。赠给意志坚强的同学:()赠给惰性较大的同学:()赠给缺乏自信的同学:()
A、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待你去开发。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8、根据意境填写格言或名句。
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瑰宝,如教会我们学习方法的格言:;
如勉励我们虚心好学的格言: ;还有教育我们珍惜时间的格言:。
9、请按总分结构,续写语段。
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心木》中种树人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根就浮上来,无法深入地下------”让我想到明朝王守仁《传习录》中的一句话:。同时又联想到“”这句话,它说明小树成材之难,培养人才更难的事实与道理。
(2)、《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本书透过主角通知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却道尽人世的情感。
(3)、“人固有一死,或轻于。”这句话选
自《》,你对“或”理解是,这句话的意思是。(4)、《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作家的作品,本文的写作体裁,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
11、经典诵读。(1)、,千金散尽还复来。
(2)、不到长城非好汉。(3)、,举杯消愁愁更愁。(4)衣带渐宽终不悔。
(5)、知人者智。
二、阅读乐园。
(一)课内阅读。
2、你怎么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句话的?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么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在石头上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诗中“有的人”指的是两种人;一种是;一种是。
2、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请你写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
3、读了诗歌,你一定有所触动,请用具体事例规划自己人生,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课外阅读
太空行走更完美
翟志刚的出舱过程堪称完美。”骆剑评价。他说,从画面上来看,翟志刚的每个步骤都按照既定计划完成,无论是操作搭扣还是取物件,都可以看出航天员的手指相当灵活,回舱时就像是“做体操”,说明训练很充分,准备很到位。
但是40多年前的太空行走并不如此“太平”。从公开披露的资料来看,前苏联航天员列昂诺夫出舱时险象环生,美国航天员怀特也遇到了麻烦。列昂诺夫在出舱后,航天服整个隆起,像皮球一样膨胀起来。以至于列昂诺夫摸不到系在胸前的相机快门,不能
拍摄飞船的照片。在返回飞船时,他违反了程序,头部先进入气闸舱。转身去关外
舱门时,身体被卡住。危急关头,列昂诺夫的体温上升了1.8℃,几乎中暑。最后,通过手动降低航天服的压力,才得以回到飞船,当时航天服里满是汗水,甚至走动时都有汗水的晃动声。
而美国人怀特虽然觉得双子星g4c航天服很舒服,甚至认为“出舱活动期间比飞行的任何时候都舒服”,但是回来关舱门却耗费了他整整5分钟,这段时间的消耗超出了系在他胸前的通风控制舱的冷却能力,头盔面罩上像下过雨,汗水流到了他眼睛里。由于舱门太难关闭,他没能按计划扔掉出舱设备。
1.请根据选文内容说明为什么说瞿志刚的“太空行走更完美”。2.选文第二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深刻的做具体分析。3.选文中两次引用“骆剑评价”的形式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两次引用?
4第一自然段中的“无论------还是-------”能删去吗?为什么?
三、口语交际。
2014年2月11日,《中国谜语大会》在中央电台综合频道热播,这是一档集文化、一直、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你喜欢这样的节目吗?请写一写你的理由。
四、写作天地。(任选一题写作)
1、题目: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2、题目:假如时间能够倒流
提示:六年级的小学时光即将结束,回首过去,你也许为你的所作所为而深感遗憾、高兴、自私、愧疚-------。假如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应怎样度过充实而又快乐的小学生活。
要求:(1)、运用所学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并能恰当运用名言佳句。
第五篇: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试题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毕业模拟试题
一、语言积累。
1.看拼音写词语:
dǐ yù shǎn shuî guǎng shà chuí liàn tuǒ tiē
()()()()()wèi jiè bào yuàn zī xún zhān yǎng miǎo shì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前()后继 南()北辙 承前()后 翻天()
地
扬长()短 书声()文质()负()请罪
优胜()高歌()舞 粉()玉()
3.组词。
壁()誉()竣()葵()堪()茅()
璧()誊()骏()祭()勘()矛()
魄()厨()嘹()瑕()澜()
魂()橱()缭()遐()谰()
4、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高()阔()()正()词()语连珠
()()风声()()乐道 相依()()穷()僻()漫不()()()直()壮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成语写一个句子:
5.按要求写句子:
①珍惜时间的:
②读书:
③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各一句
6.下列词语至少用上6个,写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虚度 一寸光阴一寸金 勤奋 美好 热爱 礼物 日历
后悔 科学知识 生命 受益匪浅 困难 启发
7、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心意()的生活()的头脑 洪亮的()活泼好笑的()哭丧着的()
8、历代名楼皆有名诗佳作,请把以下名楼与其相关的诗句和作者联起来。黄鹤楼 杜甫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岳阳楼 崔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鹳雀楼 王之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9、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祖国是大海,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祖国是蓝天,我就是蓝天上的一朵云;
祖国是(),我就是(); 祖国是(),我就是()。
10、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使它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
(1)秋天,红透了的小枣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就像()(2)忽然,一阵鸟声传来()
(3)好大的雾啊!骑车走在这样的雾里简直就像()(4)小院里溢满了馥郁的清香,花香引来了()
11、在下面的括号中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1)我们()着这些先烈的遗像,心中升起一股敬意。(2)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地球,发出了由衷的感叹。(3)老师走进教室()四周,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
三、阅读训练。
1、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部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写出孩子追赶猴子时的动词。
2、用“ ”画出能说明当时情况危急的句子。
3、想像当孩子获救后,大家会怎样说呢?
4、船长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向他说些什么?
2、课外阅读。秘 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ό)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菲薄:(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和第()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四、写作训练。
学过老舍为我们刻画的《猫》、《母鸡》等描写小动物的文章,你是否对描写小动物的方法有了些了解。请为你喜欢的小动物写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的喜爱之情吧。要求:语句通顺,思路清晰,能体现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字数要在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