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童趣的散文
导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趣事。童年,童趣多么温暖而又美妙的词语。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关于童趣的散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篇
一、关于童趣的散文
昨晚,饭后无事,收拾旧物的时候,发现了儿时的几张照片,拿给妻子看,我说:“你不是总说我长得丑、小眼吧唧的?你看我小时候长得很好看嘛,大眼生生的,妻子说,拉倒吧!嘿嘿”。看着这些照片,勾起了童年时的许多许多……
我家在黑龙江森工某业局的一个林场。可以这么说吧,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的孩子。对大山里的一切一切非常熟悉,熟悉得就如同自己身上什么地方长个痦子一样!那时的孩子特别是山里的孩子与如今的孩子有很多很多的不一样!那时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就拿玩得来说吧都是一些就地取材、存朴自然的东西,哪像现在的孩子接触的都是“现代“气息很浓的东西。就是那些“灰头土脸、土里吧唧”的东西也一样玩的开心至极。例如:踢口袋、毽子、跳格、摔泡泡、嘎拉哈、推轱辘圈等等如今的孩子对那些已经是很陌生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始终也无法忘记山里的一切一切!那清新的空气、清凉甜美的山泉、浓郁自然的花香、吃得流哈喇子的小笨鸡炖蘑菇……这都是山外的人体会不到的滋味……
开春的时候,冰雪消融殆尽,大地脱去“白”衣,东一株西一株在春寒料峭的风里摇弋的“冰凌花”,那金花的颜色是那么的诈眼和醒目,是迎春的第一花,真不为过!就会让你觉得春天来了……小河里的流水哗啦啦的响起来,“毛毛狗”(柳树条子上发出的鲍蕾)一个一个冒了出来,春天真的来了!孩子们这个时候开始欢快起来!那时的孩子也多,那家也的有个三五个,聚在一起一天天疯起来没完。晚上回到家,一个个的灰头土脸,粪叉一样的小手黑乎乎的!金秋的时候,更是孩子们快乐的时候,跟着大人们进山采山货,什么木耳啊、蘑菇啊、松子啊、榛子多得是,采回的蘑菇串成一串串挂在屋檐下自然晾晒至干,黄黄的,问起来一股子浓郁的香气满含着大山的味道。冬天的时候用它炖小鸡,那个香啊!真的很美味!
那时候,进山没有现在这么方便,没有汽运,就是小火车(烧煤的那种),也不是每天都有,最初的那些年,三四天通一次,买居家过日子的柴米油盐或者好的一些东西就得坐这个小火车到大山外面去买。每每听到小火车汽笛响起,看到远处黑烟升起,就知道是小火车回来了。这个时候,家里有出山外办事买东西的大人的,家里的孩子们就高兴地跑向车站就如同是欢迎解放军入城一般!
秋收之后,秋风一天紧似一天,满山的树叶慢慢地变得枯黄了,远远望去红的黄的间杂斑驳,五彩缤纷,很是壮美!中秋过后,天慢慢的转冷,树上的叶子落的差不多的时候,某一天,天空就会慢慢地飘洒起了雪花,懒散洋洋……冬天不可逆转的来了,之后不久,大地山川银白一片,惟余莽莽!冬天对孩子们来说也不寂寞。堆雪人、雪爬犁、冰滑子、抽噶,一样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个冻得小脸红红的那也不罢休……如今的这一切远去了远、去了……实际也不远,就在眼前闪现,记忆长河里跳跃。
篇
二、关于童趣的散文
夏日的海边,天高云淡,海风徐徐,一望无垠的海涂上泛着太阳刺眼的光芒。童年的记忆里,赤脚走在海涂上,脚后跟经常踩着青蛤,那种感觉非常美妙。在盐碱地上捉红螯蟹则需要耐心,用细细的尼龙绳打个活结,套在洞口,然后躲在一边,耐心等待。过一会儿,红螯蟹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东张西望,等它露出半个身子时,使劲一拽绳子,活结便牢牢地箍在红螯蟹的身子上。
渔家的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在海边游泳,为了免遭大人的责骂,小家伙们往往把裤衩脱了,藏在礁石下面,光着屁股在海里游泳,有的孩子顽皮,经常把伙伴们的裤衩藏起来,让他上不了岸。
小伙伴们还会变着花样玩,在浦沟里筑起一条小塘坝,把上游的海水挡住,塘坝下游的浦沟见了底,沟里的青蟹小鱼全都成了“瓮中之鳖”。
记得家乡有许多海塘,海塘的内壁由块石垒成,底下经常有青蟹躲藏。小伙伴们禁不住大青蟹的诱惑,伸手进去掏,经常被青蟹的巨螯夹得龇牙咧嘴。
唯一遗憾的是挖海蜈蚣(学名沙蚕)的招数没学会。挖海蜈蚣可讲究了,找到海蜈蚣的洞口,一锄头下去,眼明手快,拽着海蜈蚣的头,慢慢地提上来,动作稍快一点就容易扯断了,断节的海蜈蚣立刻会溜掉。因此每每看大人们悠闲自在地挖海蜈蚣,心里羡慕不已。
记忆中家乡海边的悬崖上有一棵上百年的大榕树,树径一米,树冠巨大,底下是30多米深的悬崖,树上栖息着许多麻雀、白头翁,一天到晚“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孩子们最喜欢去攀爬大榕树,带着弹弓去打麻雀,但也有乐极生悲的时候,一不留神,打碎了附近人家的窗玻璃,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小家伙们赶紧溜之大吉,作鸟兽散。
春天来时,正是放纸鸢的季节。孩子们去生产队里讨几根竹丝,扎成八角形,然后糊上薄纸,底部系上稻草做的约3米长的尾巴,小时候自己可是制作纸鸢的高手,那纸鸢飞得多高啊!
儿时家里经济拮据,几乎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像飞标、竹剑、铁环、弹弓……记忆中最心爱的玩具莫过于三轮小车。那是儿时一位小伙伴帮自己一起制作的,到自家杂货间里找一块60厘米长、20厘米宽的木板,然后用平时卖牙膏皮等废品积攒的零钱,买了3个直经9厘米的“弹子轮”(滚珠轴承)做轮子,从大人那儿找来锯子、斧头、凿子,捣鼓了一个星期才制作完成。
小伙伴们带着自己心爱的小车,来到海边村自来水塔附近的斜坡上,从斜坡上飞快地滑下,那份童真的快乐永远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40多年过去了,童年渐行渐远,留在记忆深处的永远是无忧无虑的海边的童趣和欢乐!
篇
三、关于童趣的散文
小朋友们,你每天都在吃大米饭吧!你可知道,这些洁白,喷香的稻米是怎样生长的吗?香香的稻米,是农民们付出艰辛劳动的成果啊!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农民们要付出许多许多劳动,流许多许多的汗水。农民们用智慧和爱心耕耘,才稻谷金灿,香飘田野!育苗,拨秧,插秧。除草,施肥,收割。颗粒入仓。这是一个多么艰苦而慢长的劳动过程啊!古人感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枯燥而艰辛的劳作中,聪明的农民们,也苦中作乐,寻找劳动的欢乐。插秧的季节,白哗哗的水田里,梨田的汉子一边扶梨,一边拍牛,大声吼叫,开怀唱起高吭的山歌调子。栽秧的女人们,欢悦地放声唱着花灯小调。
夏季,在碧绿的,稻谷茁壮的田里除草,美丽的女人们动听地唱着:我们的生活,在美丽的田野上,在希望的田野上······。最有趣,最动人的是秋季!秋天的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的稻谷,饱满的谷穂沉甸丰盈,在微风下,稻谷摇动着金色的笑脸,喷放着浓郁的稻香。一派丰收胜景!农民们精神抖擞,双眼精亮,用心地,欢喜地收获。割稻的割稻,摔打的摔打,挑谷的挑谷。踩打谷机的机声如吼,唰唰扬出的谷粒堆积成山。每到一片稻田收割的尾部,稻田里竟然露出许多美丽的秧鸡,非常肥壮的水田鸟儿。于是,村里的老幼大小,便围拢而来。人们开始准备快乐而有趣地抓秧鸡。田中林立的稻秧,在也遮不住一只只的秧鸡,它们在稻谷下串来串去,欲逃欲躲欲飞。你从稻谷秧隙中望去,就能看到不少的秧鸡慌乱的身影。稻秧越割越少,秧鸡在也沉不住。有的突然飞出,有的快速串跑,有的乱藏乱躲。也许秧鸡吃的太多,也许秧鸡太肥胖,它们飞也飞不高,飞也飞不远,跑也跑不快,跑也跑不远。
磨拳擦掌早已等待的人群,一下沸腾起来。皆不顾水溅泥滑。有的奋力去追捉飞起的,有的快速去抓跑藏的,有的伸手到稻秧里去抓。秧鸡也许是惊懵了,也许它们是一群笨鸟,总是藏头露尾,飞出的也躲进草垛里。但秧鸡总逃不出人们有力的手掌。不用多久,大人小孩的手里,总提着几只抓获的又壮又肥的秧鸡。人们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挑着稻谷,提着秧鸡。回家,又是一顿喷香的美味。
篇
四、关于童趣的散文
记得在家乡的冬天是这样的:矮矮的青砖瓦房连接着古灰色的围墙,一排排的坐落在有阶梯形的平坦的丘陵上,弯曲的黄色的路穿梭在房子之间,其间有一片片四季常青树叶的点缀,也有光秃秃的树杈,笔直的挺在啸风中,支撑着姑娘们晒得花衣裳了,别看这时显得有些寂寥,等到来年的春夏两季,确是孩子们的乐园,春的花夏的果永远是他们的最爱。
房子的外围是秋收后的空旷,杂乱的稻草洒落满田野,不规则的轮印镶嵌在田埂,嚒嚰叫的水牛游走在无遮无拦的田里,不用担心后面的“小尾巴”总用绳索撤的的鼻孔;一群群鸭子在梯形舞台里表演歌咏比赛,不时有鸭子的主人拿着竹竿做的锦旗在它们身边喝彩;在田野的那头燃起了缕缕炊烟,不要误以为乡亲们开始做晚饭了,其实是孩子们在那里挖了个土灶,用自捡的柴火烧烤着从小溪里钓的鱼,从菜地里偷来的红薯、芋头,这香味比城里的小商贩卖的烤红薯还香,直到现在还一直回味着。
梯形田一直延伸到山脚下,在这里冬天时的山,没有春天那般的艳丽,招展;也没有夏天那般的绿油,生动;更没有秋天那般的金黄,成熟,有的只是感觉那般厚重,深邃,好像一位老者安详的坐在阳台上晒太阳,透过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看出他青年时代的生动和辉煌。
乡下的夜里,乡亲们很早就入睡了,路上没有行人,村里的灯光早已熄灭了,一切都很寂静,等到公鸡啼哓,东方绯红,打开大门的时候,发现院子里,田野上,都披上了一层晶莹剔透的轻纱,到处冒着丝丝轻烟,这才发现昨晚依然不平静。这样的冬天一直在我脑海里,怕在上海生活久了,让它退色了,所以用文字来固定着色。
篇
五、关于童趣的散文
小时候很顽皮又淘气。在我的脑海里,那时的天,总是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彩,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泥土味,阳光洒在身上,使人无比愉悦,心情特别舒畅。上学轻松,放学更是高兴,闲的无聊时,总爱拿树木、庄稼、小草出气,为此,没少挨过父母的责怪与打骂。
每年的春天,满山满塬满坡,山花烂漫。崖上,沟边,坡上,洼里,全是山桃花、迎春花,放学后,提着篮子,以给猪拔草的借口,不是攀援沟边,就是上山爬洼,为的就是折几支山桃花或迎春花,如果得手,马上拿回家找个瓶子,在瓶子里灌满水把花插到里面,图好看,那时还不知道欣赏一词,花是插到瓶子里了,可篮子是空的。
随着春意渐浓,沟里的桃花、杏花开了,又避免不了遭到一场折枝摘花的浩劫。由于贪玩,忘记了写作业,受到了母亲严厉的责罚。到四月中旬,油菜花开,机会又来了。那时候,胆子真大,钻到油菜地里捉蜜蜂,敢与蜜蜂争花宠,有几次不小心,被蜜蜂蛰了,蛰到眼帘上,其结果惨不忍睹。现在,想起来都害怕。
到了夏季,微风习习,风吹过面颊都是热的。仰望天空,蓝天下的白云,不知什么原因?竟然会移动?带着疑问,望着天空的我,就与白云比赛跑。其结果是白云还在跑,我已经掉到坡下面,沟渠里,摔破了手,浑身占满了土。
去学校的路上,路两旁爬满了各种青绿的野草,麦苗吐着麦花,野花随处肆意开放,各种颜色的蝴蝶敞开翅膀飞舞着,一时兴起,叫着喊着,蹦着跳着,挥舞着小手去抓蝴蝶。最终,因迟到被老师请到讲台前站着,直到下课才回到座位上。
童年的事情十分有趣,童年无拘无束,快乐、顽皮直至现在无法忘怀。
第二篇:童真童趣 散文
童真童趣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童年总是那么美妙,童年总是那么无忧无虑,童年总是那么没心没肺。我们总是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活动,盼望着和亲爱的的老师们一起手拉手。
躺在草地上,双手轻压在小小的脑袋底下,望着天空,尽情享受这蓝天下芬芳的日子;闲暇时间让我们相约在竹林的一角,安静的读者彼此的故事,品尝这润津津的文字;下雨了,老师不让出门,我们就在可爱的班级里做游戏,一阵阵憨笑过后,我们赢了,好高兴啊!2005年的第一场雪,我们与老师相约一起打雪仗,凉丝丝的学雪喳喳真美真甜啊!
第三篇:童趣优美散文
每人都有一个难忘的童年,而童年时期的诸多童趣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华北平原贫穷偏僻的农村度过的。从记事起,因为家庭贫困,在上小学和初中阶段,就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新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也没有吃过多少白面馍,除逢年过节外,根本就没吃过肉。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瘦小单薄,比同龄人偏瘦许多。尽管生长于那样的生活艰苦年代,但是,童年时期精神上是愉快的,幸福的,没有当代孩子的课外作业多,学业重,农村人更少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压力,上学只是为了多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就行,所以,童年时玩性大,童趣多多,心里畅快,而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童趣是天生的,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年纪幼小的时期叫顽童。在学前,那个年代买不起玩具,更买不起昂贵的童车,用心的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走时,就找木工做成木榖轮呈三角架式手推车,当手扶推车三轮驱动与地面摩擦“咕咕噜噜”前行时,就是幼儿最大的乐趣。从孩子牙牙学语到6岁前,由于农村既无幼儿园,又没学前班,家长所教的代代口头相传的儿歌就是最大的童趣。我记得奶奶和母亲尽管都是瞎字不识,但是教我唱的儿歌动听悦耳,朗朗上口,如:“小老鼠,爬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小喜鹊,尾巴长,有了孩子不要娘”。再如顶针:“小鸡哈哈,要吃黄瓜,黄瓜有水,要吃鸡腿,鸡腿有毛,要吃樱桃,樱桃有核,要吃牛犊,牛犊撒欢,撒到天官,天官告状,告给和尚,和尚念经,念给先生……”当我学会后满村子不厌其烦地唱,其乐无穷,童趣盎然!
到了小学阶段,放学后或者 节假日星期天,记忆中的童趣最多,数不胜数,而玩各种游戏是男女孩子们最大的童趣。有众人参与的游戏“老鹰捉小鸡”“猫钻12洞”“捉迷藏”“抓特务”、“打破鞋楼”;有4人参与的“打扑克”“叠摔炮”“蹦鞋底”“杠子打老虎”;有3人参与的“锤子剪子布”“踢毽子”“揼杏核”“炸地窑”“跳绳”“跳皮筋”;有两人玩的“荡秋千”“水中摸鱼”“斗鸡”“蚂蚁上山”“下军棋”“过家家”;有一人玩的游戏更多,如“堆雪人”“打陀螺”“捏泥人”“捉秋蝉”“逮蝈蝈”“捉蚂蚱”“逮蛐蛐”“寻蚂蚁”“抓石子”“滚铁环”等等,应有尽有,一年四季乐此不彼,各有所好;一天到晚想方设法,各有乐趣,兴致勃勃。
当春风送暖,百花盛开时,我会和小伙伴们到土墙根或菜园里,搬开沉睡了一冬的土块,到处“寻蚂蚁”“逮蛐蛐”,看蚂蚁是如何搬家,蛐蛐是怎样斗架的。还会在阳光明媚的日子跑到田野里,大路边,趁剜野菜的机会同时捉蜻蜓,抓蝴蝶;到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吐蕊时,天天观察小小的蜜蜂是怎么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花酿蜜,以满足我们顽童好奇的心理。
春雨贵如油。雨过天晴,万木复苏,春意盎然之时,大人们在地里趁雨春播,而无忧无虑的我们小孩子,也会在马路上用一双稚嫩的小手玩泥巴,把它捏成泥人、泥鸡、泥狗、泥猪,形态各异,似像非像。或者是和一块泥中间掏空,只剩薄薄一层,然后放在手上,找一片干净平坦的地面,反手使劲往下摔,可听到“砰”一声,只见泥块中间冲开一个圆孔,在场所有的孩子瞅见后都笑得合不拢嘴;其他孩子也以同样的方法摔下去,比试看谁摔的响,看谁摔出的圆孔大,最响最大的为胜者。
当夏天来临,骄阳似火时,在暑期,晴天,我会在树荫下和小伙伴玩“蹦鞋底”“炸地窑”等游戏;雨天,又会下土棋“蚂蚁上山”和“下军棋",只动脑筋,不费力气,轻松自在。比如费力气的“蹦鞋底”,就是把4个人8只手工布鞋脱掉,找一块平坦的地面上全部把鞋面俯下,“一”字排列,各有间隔,然后按顺序,每人翘起左脚,只用一只右脚蹦跳踩俯下的鞋底,谁先开局谁当首局裁判,每局连轮踩3次,累计谁踩到的最多谁赢,谁踩到最少谁输,最后赢家往输家屁股上打3破鞋。这种玩法鼓励上进,锻炼身体,看谁蹦得高、踩得准、姿势美,有耐力,赢家当裁判,很有意思,只是不讲卫生,这种游戏也是农村孩子的独创。往往几局下来个个都累得汗流浃背,赶紧再一起跳到村东半人深的水塘里洗个痛快澡。
又如“炸地窑”,是把夏天吃过的核桃晒干,每人带来一布兜,选地方挖一圆锥型地坑,俗称“地窑”能容下4子(有几人参与放几子),和地面平。然后在周围划个圆圈,定位界限,玩家每人手持自家一枚核桃,照准“地窑”中放置的某一核桃猛力砸下去,把其炸出来飞到圈外,这枚核桃就归属于你,最后谁赢得最多谁是胜利者,洋洋得意,而输者心甘情愿,激励他再 寻更多丢弃的核桃,好来下次。这种游戏同样不卫生,只是孩子们在用力砸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到了秋季,蝈蝈最爱藏在青绿或苍黄的大豆叶上鸣叫,“嘀嘀、嘀嘀”,清脆悦耳的声音传出了即将成熟收获的庄稼地,传播到秋高气爽的天际,给空旷辽阔的原野注入了盎然生机。也就是此刻,我会神不知哦鬼不觉地来到这里,带着事先用秫秸做成的笼子,小心翼翼地瞅准蝈蝈,一个箭步冲上去,迅速扑到它,用右手拇指和食指钳住它的颈部,防止锐利的嘴巴咬伤,将它囚于笼中,还带上几片青豆叶塞进去,喂它吃。然后兴高采烈地提起笼子,回家把它挂在院子的墙上或树上,每天听它唱歌,看它吃豆叶,高兴极了!
还有儿时让我乐此不彼的是像猴子似的爬柳树,捉“丁克狼”(学名不知,类似秋蝉)。这种幼小的昆虫会飞,背壳上白斑点点,好似“花大姐”(昆虫),披一件花衣裳,长的极好看,我百看不厌,见到它就像牛郎见到织女,或是董永见到七仙女一般,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最令我喜欢的是它有一副嘹亮的好嗓音,无论是趴在树上,还是在展翅飞行中,都会“嗯嗯嗯嗯”鸣叫声连续不断,就像人们在唱一首旋律悠扬的催眠曲。抓到它后,只需要用一小片秫蔑插住它背上颈部的薄壳,拿在手中,它会长久不停地一个频率唱下去,一直唱到它累了为止,稍一停歇,马上又一展歌喉,重复着原来的声音频率,直到累死。在我看来,它就是当代人间“民歌天后”汤灿,人见人爱,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也是我夏秋时节最得意的童趣!
到了冬天,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屋檐下冰挂尺余,不耐寒者脚手冻伤,我就是其中的一位。尽管如此,贪玩的天性没有阻挡我的童趣,而是抽暇还要尽量尽兴地玩耍。为了暖和身子,更是为了取乐,在学校上课前下课后,尽管穿棉衣笨重,但只要有同学挑战,就左脚抬起放到右膝盖上,用右手搬起左脚,右腿呈金鸡独立状,蹦蹦跳跳开始“斗鸡”,胜者接续和另外人再“斗”,直到“斗”败为止。有时,换个方式,两人摔跤,两人搬手腕,胜者接续另选他人,直至玩耍得大汗淋漓才作罢。在老家房前屋后,大雪天不顾手脚冻肿,寒气袭人,还单独坚持堆雪人,把它刻画得有鼻子有眼,栩栩如生;或者和伙伴们一起手团雪球打雪仗,你扔我一个,我还击你一团,弄得满身都是雪也不停手,而是热气腾腾,玩耍起来甚至忘记了吃饭睡觉,好不痛快!
以上都是白天玩的游戏,到夜晚,不顾一天的劳累,孩子们还是同样生着法子玩耍。由于那时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是点煤油灯照明,所以,到了夜晚,童趣自然是“捉迷藏”“抓特务”“挑兵选将”“猫钻12洞”“打扑克”等。如果是月光皎洁,微风习习,那自然最好不过,还会和大人们一起听说鼓书,看电影,听灯戏,是农村当年夜晚最热闹的文化娱乐节目,最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也是我最为炫耀的童趣。
俗话说,“会听(看)的听(看)门道,不会听(看)的听(看)热闹”,童年时我就属于听(看)热闹的一类,戏路内容不懂,也是每晚逢戏必听,逢电影必看,有时远路要到外村跑10来里,尽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还是场场不少,就图个心里有乐子。记得1967年春在邻村放电影,影片是新闻纪录片《毛主席8次接见红卫兵》和故事片《鄂尔多斯风暴》,这可是稀罕事,当时我还不到10岁,相距10夜路,父母奶奶嫌我年纪小跑不动,事先就不让我去,奶奶晚饭前后还特意看着我。我嘴里说不去,也怕跑不动,可心里好像百爪挠心,最后还是奶奶没看着,一溜烟钻到本村看电影的人群中,硬是在别人的搀扶下来到了放映场,而第一个纪录片已接近尾声,第二个故事片也因人小个低,挤不到近前看不到画面,只能站到远远的地方偶尔看一眼,绝大部分是听电影,内容一概不知,就那也心满意足了。在返家的路上,我见到了本村同样大小的伙伴,在家长的陪同下都去了,而我孤单一人,还是坚持跑回了家,累得三天没上学,还患了感冒,教训深刻呀!奶奶心痛地说,看你以后还去看不,我发誓说再也不跑远路看了。可是,一遇邻村放电影,尽管已在本村看过一遍了,夜晚还是早早溜走非看不可,只是没那次路远,奶奶知道后骂我一句,真是“好狗改不了吃屎”,以后看电影再也不管我了。现在回头来看,奶奶是理解了我的童心童趣,所以才放我一码。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5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顽童早已年过半百,两鬓染霜,童趣伴随着似水流年也遗忘得无踪无影。不过,而今忆及仍依稀可现。和当代顽童相比,我们那一代的童趣如陈年老酒,甘醇可口,馨香四溢。现在少年儿童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小眼镜”“小胖墩”?为什么顽童的天性被沉重的书包课业学业负担所取代、所扼杀?为什么孩子们的童趣少之又少课外辅导多之又多?难道高科技当代文明就可拔苗助长吗?我的答案是:否!not!
愿全社会和家长们都来关注少年儿童们科学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传道义、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多多给予关爱,童年不可逾越,童心不可欺骗,童趣不可无有,童真不可改变,让每一位孩子都充分享受快乐和幸福的童年!
第四篇:《童趣》
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浮生六记》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佚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
文章简介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本文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六第二章。其主要特点就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是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童趣也是儿童最可宝贵的财富。亦有《童趣》一文,经过稍微改编后收录于人教2010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第5课。
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会变成美丽而又奇特的东西,“物外之趣”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并要善于想象,让童年的乐趣,重返其中。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遇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能够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成群的飞,嗡嗡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我昂着头看它们(蚊子),脖子也为此变得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把烟喷向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色,用我来看,果然它们就像白鹤一样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花台上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蚂蚁当作野兽,把土块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看它们,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吃掉了。(当时)我年纪尚还年幼,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出来,(等我)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我。3.稚:幼小。
4.张目:睁大眼睛。
5.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6.藐:细微的事物。7.细:仔细。
8.故时:那时候。9.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之外。
10.私:自己。11.于:在。
12.则:就。13.或:有的。
14.素:白色的。15.徐:慢慢地。
16.以:用。17.使:让。
18.而:并且。19.作:当做。
20.观:景观。21.唳:鸟鸣。
22.为之:因为它。23.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24.之:的。25.项:脖颈,颈。
26.鞭:用鞭子打。27.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8.于:在。29.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30.徐:慢慢地。
31.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32.兴:兴致。33.方:正,才。
34.盖:原来是。35.之:指蛤蟆。
36.虾蟆:癞蛤蟆。37.鞭:名词活用为动词,鞭打。
物外之趣的三件事: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2.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赏析
本文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闲情记趣》,该书原有六记,现存前四记,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主要体现在:
一、忆写童趣,一线串珠。
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先总写童年时常有超乎尘世之外的乐趣,其中“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为下文作张本。然后分说三件趣事:第一件趣事是观蚊如鹤之趣,视飞蚊为“群鹤舞空”,于蚊帐中玩蚊子,“我”感到极其愉快;第二件趣事是神游山林之趣,视小草为林木,虫蚁为走兽,土砾为丘壑,“我”神游其间,怡然自得;第三件趣事是观二虫相斗,视为“庞然大物”的蛤蟆吃掉了二虫,“我”生气,鞭数十而驱之。至此,几个分散的小故事就连缀成一个整体,取得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本文还包括三美:人性美、构思美、语言美....二、观察细微,凸显童真。
童年趣事,均是琐事,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难忘的“大事”。文章在安排好线索的同时,以儿时观察事物的独特角度,精选了充满童趣的典型材料,生动细致地加以刻画。这样,整篇文章童趣横生,每个故事引人入胜,每个细节生动传神,字里行间凸现童真。请看一些典型例子:“冲烟飞鸣”中的“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状;“定神细视”中的“定”,“观之,兴正浓”中的“浓”凸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特有情状和心态;“夏蚊成雷”,众人避之尚恐不及,年少的“我”却“私拟作群鹤舞空”,观得津津有味,瞧得浮想联翩;“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足见其观察时间多长,兴致多浓;虾蟆“拔山倒树而来”,初读似乎感到有违事理,细品则深感用语之妙,作者重在神似描写,且符合儿童的感知心理特征和“蹲其身”平视的错觉,生动而真实。
三、想象丰富,童心可爱。
歌德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这表明儿童的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节,从而产生丰富奇异的想象。本文正是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高度的夸张来极力张扬童趣。兼用夸张和比喻的“夏蚊成雷”,找到了蚊群嗡嗡与闷雷之间的声似,以鹤喻蚊,找准了二者体形的形似,“心之所向”,眼前果然就出现了群鹤飞舞的景观,进而创造性地“作青云白鹤观”;我蹲在草间,观二虫争斗,兴致正浓时,竟把癞蛤蟆的“偷袭”,说成是“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由实生虚,“虚”得鲜活生动神奇;把丛草当作森林,虫蚁视为野兽,土砾比作丘谷,同样是“我”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而这些联想和想象,又是以一颗天真的童心(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作为出发点的,因而显得形象逼真,情趣盎然,更使文章洋溢着新奇烂漫的童趣。
背景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物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即由此生成。
开篇先说作者儿时视力极好,然后点明文章主旨。“张目对日”,犹言两眼能经受强光刺激;“明察秋毫”,言视力极佳,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有如此好的视力,再加上“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癖好,因而能发现“物外之趣”。这是总提,仅用 32字,行文简洁可见。以下分述。
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并且看得入了迷。随后他又联想到曾经见过的“鹤唳云端”的图景,于是“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结果是他真的见到了这样的图景。这是一幅凭借想象而“放大”了的图景,它表现了一个孩子幼稚心灵中自发的审美意识。此其一。
其二,作者年幼时居城中,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用想象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把花园里土墙凹凸处和花台上的丛草想象成树林,把虫蚊想象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象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象成山沟,这使他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象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便将两兽一齐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用什么做鞭子,文章未做交代,大概是小树枝吧?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 藐小之物/ 必/ 细察其纹理,故/ 时有/ 物外之趣。
(2)私/ 拟作/ 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 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
(4)昂首/ 观之,项/ 为之强。
(5)作/ 青云白鹤/ 观。(6)果如/ 鹤唳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7)蹲其身,使/ 与台齐。(8)见/ 二虫斗草间。
(9)盖/ 一癞虾蟆。
第五篇:童趣.教案doc
5.童 趣
沈复
班别:中本093 姓名:蒋幼萍 学号:20090140130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准确划分出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掌握文言词句,积累重点词语。
(2)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叙事顺序、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通过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文言词句,领会课文大意。2.结合自身体会,理解“物外之趣”
难点: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象获得生活乐趣。
三、教学课时
1个课时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李白的《古朗月行》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好,我们现在来看看这首诗,同学们知道李白在这首诗里将明月比作什么了吗?
[明确]作者在这把月亮比成了“白玉盘”“瑶台镜”,我们都知道这都不是明月本身,而是由于作者对于月亮的美好感受,这种感觉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另一个作家他写的“物外之趣”? 2.引出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沈复的《童趣》,我们来介绍一下作者沈复,好,大家看课本下面的解释,把重点的知识点给划出来。题目《闲情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题目本身就蕴含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念。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词的读音,鼓励学生去讲台上写出他们自认为是重点的、难度的字词读音。
[明确]:藐(miǎo),项为之强(jiàng),鹤唳(lì),怡(yí)然,凹凸(āotū),为壑(hâ),癞(lài)虾蟆(hámǎ)之后老师用ppt展示出来,作补充和评价,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学生集体朗读,读准字音,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再指名学生朗读,看视频听范文朗读,然后老师示范。学生再一次集体朗读。
3.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将不懂之处圈画提醒同学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互相提问式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明确]:a.能张目对日(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
b.明察秋毫(细小连极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d.昂首观之,项为之强。(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e.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f.果如鹤唳云端。(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g.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h.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2 i.以草为林(把丛草作为树林)k.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
方法:教师巡视点拨,学生自主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展示ppt 进行补充。3.课堂训练:翻译句子“故时有物外之趣”、“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以丛草为林”“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明确]“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以丛草为林”:以丛草作为树林。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在它们之间自由的神游,怡然自得。“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起来,同学之间互相纠正,教师再做补充,再出示ppt。
(三)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默读,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洁的话说说作者写了哪些“物外之趣”? [明确]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鹤,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怡然称快。第二件是把土墙凸凹、花和花台边小草丛杂处看做大自然;
第三件是把癞蛤蟆看做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又写了如何惩罚癞蛤蟆,表现了儿时的天真之情。
2.学生思考讨论这种“物外之趣”是如何产生的?(附)板书
[明确](学生自主讨论得出)是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造出来的。3.(1)三件趣事可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因为三件趣事的写作的顺序是由室内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拟作群鹤,到把草木、虫蚊、土墙凸凹处拟作“林、兽、丘、壑”,再由癞蛤蟆与小虫在其中的生死之斗。(2)怎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呢? [明确]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观察的本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的习惯
“ 时有物外之趣”——观察的收获
3(3)阅读第2、3、4段,想一想:只是“明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确]:除“明察、细察”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想像,才能真正获得“物外之趣”。
(四)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兴趣,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五)联系生活 引发联想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整篇课文,那学了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明确]联想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2.简单说说自己的童趣
(六)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1、“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 [明确]珍惜生命,处置有度,本性善良。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什么来领略物外之趣?
[明确]还可以通过细看、细听、细读和亲身体验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七)作业
1.背诵全文
2.回忆自己童年时的趣事,试着写出自己所体验到的的“物外之趣”,字数500字以上。
板书设计: 5.童 趣
沈复
物外之趣
细察 想象
夏蚊 —— 雷、群鹤——怡然称快
从草 —— 林
虫蚊 —— 兽
土砾 —— 丘、壑 ——怡然自得
癞虾蟆 —— 庞然大物 原文: 5.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