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

时间:2019-05-15 13:45: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

第一篇: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

《孟母戒子》主要讲述了孟母教育孟子的所作所为。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一起来看看古诗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作品原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愃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1)少时:小时候

(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

(3)方:正在。

(4)织:织布。

(5)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

(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

(7)愃:通“谖”,遗忘,忘记。

(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10)引:拿来,拿起。

(11)裂:割断。

(12)戒 :告诫。

(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

(14)有所失,复得: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

译文

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此来警戒孟子,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作品鉴赏

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作品相关

《韩诗外传》尽管名义上依附于《诗经》,但它使用的材料却来自几个哲学学派的著述并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来源,不过《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过。道德说教为其主要基调,但也有一些趣闻轶事,缺乏明显的道德意义。由于有24段缺乏引自《诗经》的起结论作用的诗句,这说明文本有缺损。考虑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资料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还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经用《诗经》引文作结束,根此可知,《韩诗外传》与其说是一部创作,还不如说是一部编作。《韩诗外传》作为一个源头,可能启发了为了不同目的而编纂成的其他摘录性的选集,如其他汉代著作《说苑》、《新序》、《列女传》等。

主人公介绍

孟丘

孟子名轲,字丘(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孟母三迁”。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

孟母(教子)

孟子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半途而废,要专心致志,这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一一习记。

第二篇: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译

导语:对文言文《孟母不欺子》的翻译,有兴趣的可以进行阅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译,供各位参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孟子少时,见邻家杀豕。孟子问其母曰:“邻家杀豕何为?”母曰:“欲啖汝。”既而母失言,自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子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邻家之豕肉而以烹之,明不欺也。

注释

1、适:刚刚。

2、豕:猪。

3、少:年少时。

4、何为:为什么。

5、啖:给……吃。

6、汝:通假字,同“你”,意思如今。

7、是:这。

8、信:诚实,真实。

9、乃:于是,就。

10、席:坐席。

11、明:表示,证明。

12、欲啖汝:要给你吃。

13、今子适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如今孟子刚有智力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诚实啊。知:通“智”,智力。

14、明不欺也:证明她没有欺骗。

15、割:切肉。

16、妊:怀。

17、席不正不坐:正:端正。

18、割不正不食:正:位置居中。

19、欲啖汝:想给你吃。

翻译

孟子年幼的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居家为什么杀猪?”。孟母说:“想给你吃呀。”刚说完,孟母就后悔了,她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割肉割得不方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孟子刚有知识我就欺骗他,这是教他不诚实啊!”于是孟母买了邻居家的肉烧煮(给孟子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孟母三迁文言文翻译

原文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翻译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第三篇:戒耳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戒耳餐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戒耳餐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

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

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土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

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

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

余笑回:“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

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

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

其如吃不得何?

译文:

戒耳餐

什么叫耳餐呢?

所谓耳餐,就是贪图虚名的称谓吧。贪恋食材的名贵,夸耀待客的诚意,是用来传说的,不是用来吃的。

他们这些人不知道,如果豆腐做得出它得本味,远远超过燕窝好吃。

海鲜如果不够新鲜优良,还不如蔬菜和鲜笋鲜美。

我吃过的鸡肉、猪肉、鱼肉、鸭子,这些都是像人中豪杰,各有天赋,各有本味,能自成一家。

而海参、燕窝,却像庸俗简单的人,自身没有味道,全靠寄人篱下,指本味很淡,需要借助高汤的鲜味。

有一次遇见,某太守宴请宾客,碗像小缸一样大,白煮的燕窝放四两(4*1.6=6.4两),一点味道都没有,但很多人却还是争相去称赞、夸奖它的好。

我笑笑回答说:“我们来是吃燕窝的,不是来贩卖燕窝的。”

东西既然好,只能贩卖,却不好吃,虽然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只是为了被夸耀和好面子,不如在碗里放上百余颗珍珠,这样价值万金,谁都能看出来。

这道菜不是用来吃的,那又如何?

第四篇:田子退金文言文翻译

本文是一则典型的儒家教育经典之作。作者通过教诲阐述了为官不贪、忠于国家才能真正尽孝的家教思想,故事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小编为你整理了田子退金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一、原文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二、译文

田子当宰相,三年后退休回家,将他在任得到的两千两黄金献给他的母亲。母亲问他说:“你是怎么得到这些黄金的?”他回答说:“这是我当官所得的报酬。”母亲就说:“当宰相三年就不吃饭么?你像这个样子做官,不是我所期望的。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应该努力做到诚实。不应当得到的东西,不要拿进家门。当国家的大臣不忠诚,也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你把这东西拿走。”田子惭愧地走出家门,到朝廷那里退还黄金,退朝就请求让自己进监狱。君王认为他母亲很贤惠,赞赏她的大义,就免了田子的罪,再次任命他当宰相,还把黄金赏给了他的母亲。

三、字词含义

1.为:担任,负责

2.归休:休假回家

3.奉:献给

4.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二十两

5.安:怎么,怎样

6.治:担任,担当

7.入:进入

8.去:除去

9.造:到…去

10.事亲:“事”通“侍”,侍奉父母

11.贤:以…为贤

12.义:道义

13.舍:放弃,舍弃,不要

14.馆:此处指家

15.造朝:上朝

16.说:通”悦“,喜欢,赞赏

17.子其去 去:拿开。

18.俸禄:当官的人得到的朝廷发的银子。

19.《诗》:这里是《诗经》的简称。

第五篇:子路见孔子文言文的翻译

《子路见孔子》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本文的内容是子路见孔子文言文的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而受教。”

注释

见:拜见

好:喜好

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益:好处

释:放;策:马鞭子。

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

受:承受

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

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括:扎,束

镞:(zú):箭头;

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

翻译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犯过错,迷失方向,有才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射穿犀牛的皮,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指教。”

简析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比喻说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由此可想到与《为学》中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与此观点一致。

作者

孔丘(公元前551年8月25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启发与借鉴

循循善诱。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突出的有七十二人。《论语·子罕》中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意为孔子善于有步骤地进行教导。从上文看,子路原是个粗鲁的人,他不想学习,认为学习没什么用,而孔子循着他的比喻,也用比喻教育他努力学习,认真学习,结果子路心悦诚服。开导别人要有耐心,而且方法要巧妙。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下载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周公诫子的文言文翻译

    周公诫子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周公诫子的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原文: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

    陶母责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陶母责子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陶公少时为鱼梁吏,尝以......

    李崇断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需要了解一些古文知识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崇断子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李崇断子文言文:先是,寿春县人苟泰有子三岁,遇贼亡失,数年不知所在。后见在同县人赵奉伯......

    彦直字子温文言文翻译

    导语:相信同学们都对《彦直字子温》这篇文言文有所了解了,那么写好文言文的翻译也是比较重要的,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彦直字子温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彦直字子温文言文彦直......

    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

    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该如何翻译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看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吧~刘巴字子初文言文翻译,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

    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大全

    导语:一个人在迷茫的时候通常会去衡量自身的价值,但你无法找到价值的天秤在何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赵母训子文言文翻译赵武孟初以......

    《医戒》李东阳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大全五篇]

    《医戒》李东阳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为了帮助更......

    文言文《言默戒》阅读答案及翻译(含5篇)

    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