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崂山道士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崂山道士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其著作。
掌握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聊斋志异》或看过电视剧《聊斋》吗?(学生举手回答)有谁愿意给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指名学生回答)
“鬼狐成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出身于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衔。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孜孜以求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但现实却是屡试不第,备尝酸辛,一直被摈斥于仕官门外,“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但他的知名度却大得惊人,数百年来,不用说读书人中皆知他的伟名,就是目不识丁的野老村妇以及引车卖浆者流,哪个不知聊斋故事?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读之家,蒲姓虽然在当地是一个望族,但蒲松龄的祖上几代都没有做过官。毕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蒲松龄自幼就跟着科举失意弃儒经商的父亲读书,他在兄弟四个当中最受父亲钟爱。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踌躇满志的蒲松龄对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人生理想充满了信心,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却屡试不第。
蒲松龄30岁的时候,应他的朋友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孙蕙的邀请,南下江苏,做了一年的幕宾。因蒲松龄与孙蕙有同乡、同学之谊,二人相处融洽,彼此也没有什么顾忌,孙蕙出外视察灾情、河工,或者到府城所在的扬州,蒲松龄时常相随,使他亲眼目睹了宝应一带严重的水灾和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及达官贵人不顾人民死活,依旧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窥见了县府官吏怒如虎狼的凶残面目和贪赃受贿的丑恶嘴脸。这更增加了他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而他只在此待了一年就懑懑返乡,此后的蒲松龄便在家搜集整理自己写的小说。1678年,39岁的蒲松龄再赴济南去应乡试,又一次落榜后,他怀着郁郁的心情用一年时间把自己写的400多篇小说整理完毕,定名为《聊斋志异》。
为了生计,40岁的蒲松龄应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儿子毕际有(清顺治二年拔贡,曾任江南扬州府通州知府)之邀,开始设馆于王村东一里的西铺毕家教书,这一住就是30年。在这里,蒲松龄结识了清初诗坛盟主、新城显宦王士祯,得到了王士祯的赏识鼓励和支持,两人成为了文学上的知己。在毕家,蒲松龄不仅在此阅读了大量过去难以读到的书,而且在“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世俗偏见面前,毕际有不歧视写狐鬼花妖小说的蒲松龄,而且还给予极大的支持和赞赏。毕家的绰然堂、石隐园,为蒲松龄提供了驰聘幻想,与友人谈论奇闻异事和结撰狐鬼花妖故事的良好场所。蒲松龄撤帐归家时,正值古稀之年。这时的蒲松龄家道已臻小康之境,加之四个儿子的劝归,蒲松龄以年老体弱为由,谢绝了毕家的挽留,归卧蓬窗,安度晚年。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终年76岁。在一首诗中,蒲松龄这样写道:
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
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
这可谓他对自己一生经历与心境的一个概括吧。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2、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A、重点字的读音
行(hang)笈(ji)观(guan)稽(qi)重(chong)
樵(qiao)赉(lai)给(ji)盎(ang)挹(yi)
箸(zhu)霓裳(ni chang)饯(jian)杳(yao)谙(an)
汝(ru)诩(xu)逡巡(qun xun)踣(bo)
B、重点词语的理解
⑴叩而语(叩:恭敬的问)⑵阴有归志(阴:私下里,暗地里)
⑶乃尔寂饮(乃:却)(尔:如此)⑷其声清越(清越:清澈高扬)
⑸烈如萧管(烈:响亮)⑹其饯我于月宫可乎(其:表希望)
⑺今阅两三月(阅:经历,经过)⑻示谙此苦(谙:熟悉)
⑼我固谓不能作苦(固:本来)⑽归家洁特(特:遵守戒律)
⑾俄顷,月明辉(顷:很快)⑿乃于案上取壶酒(于:从)
⒀且嘱尽醉(且:并且)⒁壶酒何能遍给(何:怎么)
⒂已而歌曰(已:过了一会儿)⒃何术之求(何:什么)
⒄须眉毕见(见:通“现”,显现)⒅门人然独来(然:通“燃”,点燃)
⒆请师之(师:拜……为师)
3、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学生听准字音并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点拨】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生的人到劳山拜师学道,由于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到处碰壁的故事。主人公是王生。
(2)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订正读音及朗读节奏。
4、梳理结构
这个故事生动神奇,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复述课文并相互补充、评价。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2)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的线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每个段落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可以分为几部分?主要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点拨】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线索如下:
三部分 主要内容 文章线索
故事的开端(1)慕道上劳山 求师学法
(2)过月余思归
故事的发展(3)看奇法念息 看师演法
(4)不堪苦辞行 师父教法
故事的结局(5)抵家法失灵 演法失灵
(2)这个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试说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展现情节曲折离奇的句段,并简述理由。
【点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情节的曲折离奇首先表现——奇思妙想的法术。在“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的奇思妙想上,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②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跌宕起伏的写法。不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
(3)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点拨】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①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无喜一场、自取其辱。
②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内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点拨】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梦想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到处碰壁。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聊斋志异》是一个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穷秀才——蒲松龄出将入相、飞黄腾达的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希望同学们课余用心去赏读这部神奇梦幻的小说
板书: 崂山道士
故事的开端(1)慕道上劳山 求师学法
(2)过月余思归
故事的发展(3)看奇法念息 看师演法
(4)不堪苦辞行 师父教法
故事的结局(5)抵家法失灵 演法失灵
第二篇:《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
《崂山道士》读后感1
我读了一本叫《幽默故事》的书,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叫《崂山道士》的故事,崂山道士读后感。 传说以前在崂山上有一位仙人,会许多法术,大家叫他崂山道士。有个叫王七的人从县除来要学法术,道士怕他吃不了苦,但王七一口否认。几个月来,道士只带他上山砍柴,什么法术也没教他。王七的手上渐渐起了血泡。他终于忍不住了,要在走之前让道士教他一个法术。王七学会后回家一用,根本不行,于是骂起了道士。 这个故事告诉我许多道理:一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你如果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就会成为像崂山道士一样的人上人,这还有几个例子。如果农民伯伯不能坚持每天在烈日下为禾苗浇水、施肥,那禾苗还能长高吗?如果小蜘蛛不能一直吐丝,那还能结成网吗?如果比赛选手不在平时努力训练,可能拿到金牌吗? 我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报答祖国,让国家更富饶,更强大!
《崂山道士》读后感2
我读了一本叫《幽默故事》的书,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叫《崂山道士》的故事。传说以前在崂山上有一位仙人,会许多法术,大家叫他崂山道士。有个叫王七的人从县城过来要学法术,道士怕他吃不了苦,但王七一口否认。几个月来,道士只带他上山砍柴,什么法术也没教他。王七的手上渐渐起了血泡。他终于忍不住了,要在走之前让道士教他一个法术。王七学会后回家一用,根本不行,于是骂起了道士。这个故事告诉我许多道理:一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你如果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就会成为像崂山道士一样的人上人,这还有几个例子。如果农民伯伯不能坚持每天在烈日下为禾苗浇水、施肥,那禾苗还能长高吗?如果小蜘蛛不能一直吐丝,那还能结成网吗?如果比赛选手不在平时努力训练,可能拿到金牌吗?我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报答祖国,让国家更富饶,更强大!
《崂山道士》读后感3
崂山道士这个故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世家子弟姓王的书生因为仰慕道学,听说崂山有很多的仙人,就背着书箱去求道。来到崂山,王生见道长精通玄理,便求道长收其为徒,但道长怕王生娇生惯养,受不了苦修不想收其为徒,王生坚持自己能受得了苦修,于是道长便收下其为徒弟,并让他与众人一起去砍柴,这样过了一个月王生觉得太辛苦便暗地里有了回家的念头。但看到道长的法术后又打消了念头继续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来坚持不下去了就向道长告辞并请求道长教给他一些法术,道长便教给他穿墙术,并告诫他不可乱用法术,不能用法术做坏事,也不能炫耀自己。
王生回到家后吹嘘自己遇到仙人,在崂山学会了穿墙术并当众表演,结果撞到了墙上,气的王生大骂道长没良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了我们一定不能娇生惯养,学会本领不要炫耀,也不能用本领做坏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崂山道士》读后感4
《崂山道士》是语文书上的课文,主要讲了王七到崂山向道士学艺,但又不愿意吃苦,结果无功而返,为了耍小聪明,他只向道士学了一个穿墙的小法术,道士叫他不要去炫耀,不要有邪念,否则法术就不灵了,可王七下山后,为了炫耀,结果法术失败,头上还撞了一个包。
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没有吃苦、受累、努力,就能得来成功,只有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成功。课文中的王七见道士会那么多的法术,他企图在不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学到法术,他不知道道士也是吃了许多苦,才学到这些本领的。
在学习中,我们一定不能象王七那样,要认真思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学习起来一定会很轻松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不怕吃苦、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
第三篇:《崂山道士》观后感
《崂山道士》观后感
《崂山道士》观后感1
我读了一本叫《幽默故事》的书,其中让我最难忘的是一个叫《崂山道士》的故事,崂山道士读后感。传说以前在崂山上有一位仙人,会许多法术,大家叫他崂山道士。有个叫王七的`人从县除来要学法术,道士怕他吃不了苦,但王七一口否认。几个月来,道士只带他上山砍柴,什么法术也没教他。王七的手上渐渐起了血泡。他终于忍不住了,要在走之前让道士教他一个法术。王七学会后回家一用,根本不行,于是骂起了道士。这个故事告诉我许多道理:一个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意思是:你如果吃得常人吃不了的苦,就会成为像崂山道士一样的人上人,这还有几个例子。如果农民伯伯不能坚持每天在烈日下为禾苗浇水、施肥,那禾苗还能长高吗?如果小蜘蛛不能一直吐丝,那还能结成网吗?如果比赛选手不在平时努力训练,可能拿到金牌吗?我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报答祖国,让国家更富饶更强大!
《崂山道士》观后感2
《崂山道士》是语文书上的课文,主要讲了王七到崂山向道士学艺,但又不愿意吃苦,结果无功而返,为了耍小聪明,他只向道士学了一个穿墙的小法术,道士叫他不要去炫耀,不要有邪念,否则法术就不灵了,可王七下山后,为了炫耀,结果法术失败,头上还撞了一个包。
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没有吃苦、受累、努力,就能得来成功,只有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成功。课文中的王七见道士会那么多的法术,他企图在不付出任何努力的情况下,学到法术,他不知道道士也是吃了许多苦,才学到这些本领的`。
在学习中,我们一定不能象王七那样,要认真思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学习起来一定会很轻松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不怕吃苦、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
《崂山道士》观后感3
痴迷于《神仙传》一书的穷书生王七一心想过“驾鹤升天、点石成金”的神仙日子,娘子规劝时,他方抓起《诗经》佯装认真阅读状,娘子一转身,他又抓起《神仙传》进入梦境。
梦里,王七跋山涉水终于来到崂山,行过拜师礼后,师父要他先去砍柴。日子一日日过去,众师兄弟砍的柴越来越多,王七却仍是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并回想起有娘子伺候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决定偷偷溜下山时,王七瞧见师父用穿墙术进了一个院子,他顺着缺口溜进去时,眼见师父随手招来月亮、美食和婵娥,便又想学会一样仙术再走。师父教会了他穿墙术,告诫他不可动邪念,不想刚赶到家,他即想用此仙术偷盗别人的珠宝钱财。
第四篇:《崂山道士》教学反思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1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讨论,王七究竟错在哪里?小组讨论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以课本剧形式,表演王七的可笑下场。同学们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理解了王七错在不肯下苦功,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只想投机取巧获得成功,我们不应该向王七那样对待学习和一切事情。
在《崂山道士》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神话”般的情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使每个学生快乐中学习。本节课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在这一课教学中,课前深掘教材。利用图片使学生创造了自主想象、表达宽松的环境。如让学生看着图片说说图片的内容,同时想象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结合课文发挥想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知道王七上山学道吃了不少苦,但是要想学到道士这样的法术,他吃的`苦还不算什么。仙术和王七吃的苦这样一对比,仙术学生就明白了王七是一个不堪吃苦的人了。
同时学到法术后,王七还吹嘘、炫耀、骄傲自大,不听师傅的忠告,致演法失败,失败后王七自己还不会改,竟然咒骂道士,这是最不应该的。学生这时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不要怕吃苦,而且持之以恒。
做人谦虚、谨慎,要想得到更大的成功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觉得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图片能够理解、领悟到这些,就是他们的收获。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老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2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3、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文笔生动,充满想象,借描写狐仙、鬼怪、轶闻趣事,以此来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我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聊斋志异》,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书的兴趣.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3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3、拓展阅读。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文笔生动,充满想象,借描写狐仙、鬼怪、轶闻趣事,以此来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我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聊斋志异》,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书的兴趣。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4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5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相信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能从这精辟的话语中感受到黄老师对于我们语文课的殷切期望。而我们的《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如何使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我想黄老师所说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六个字尤其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08年,我无比有幸跟随黄老师学习,黄老师给予我的指导,给予我的教学理念让我一时间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应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黄老师让我明白了《课标》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在准确把握分析教材及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年段及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并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孩子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因此,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孩子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成为了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提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如果孩子在有意识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能够具备一些简便实用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定会大大提升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由“提心吊胆”一词引出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由此帮助学生总结梳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得法于课内,在实践中能够有法可循。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第五篇:《崂山道士》教学反思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1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3、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文笔生动,充满想象,借描写狐仙、鬼怪、轶闻趣事,以此来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我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聊斋志异》,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书的兴趣.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2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3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讨论,王七究竟错在哪里小组讨论后,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并且以课本剧形式,表演王七的可笑下场。同学们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理解了王七错在不肯下苦功,没有恒心,没有毅力,只想投机取巧获得成功,我们不应该向王七那样对待学习和一切事情。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4
在《崂山道士》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图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神话”般的情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使每个学生快乐中学习。本节课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在这一课教学中,课前深掘教材。利用图片使学生创造了自主想象、表达宽松的环境。如让学生看着图片说说图片的内容,同时想象出王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结合课文发挥想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先让学生知道王七上山学道吃了不少苦,但是要想学到道士这样的法术,他吃的苦还不算什么。仙术和王七吃的苦这样一对比,仙术学生就明白了王七是一个不堪吃苦的'人了。同时学到法术后,王七还吹嘘、炫耀、骄傲自大,不听师傅的忠告,致演法失败,失败后王七自己还不会改,竟然咒骂道士,这是最不应该的。学生这时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不要怕吃苦,而且持之以恒。做人谦虚、谨慎,要想得到更大的成功必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觉得在这一节课中,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图片能够理解、领悟到这些,就是他们的收获。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老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5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3、拓展阅读。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文笔生动,充满想象,借描写狐仙、鬼怪、轶闻趣事,以此来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我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聊斋志异》,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书的兴趣。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6
《崂山道士》这篇课文是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写的课文描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王七向崂山道士学穿墙术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那些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最终只能落个自作自受的`下场
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所以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讲讲文中的王七是怎样跟崂山道士学法术的结果怎么样以此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当学生掌握了文章大体内容后我组织学生交流谈体会你认为文中的王七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真有穿墙术吗蒲松龄写的《崂山道士》用意何在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做什么事只要肯下苦功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将一事无成
3、拓展阅读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文笔生动充满想象借描写狐仙、鬼怪、轶闻趣事以此来歌颂美好的事物鞭挞了丑恶的社会现实我布置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聊斋志异》从而激发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成本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