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我国加入 WTO以后,以下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我国进入宽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迎接社会经济一体化挑战的战略,而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必须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更高的素质提升和技术创新。本文首先对土木工程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 信息化 内涵 特点 措施
1.前言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和现实世界相对应的虚拟网络信息世界,其最大特点在于以互联网为最主要的生产工具,知识和信息是生产力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的信息技术发展实质是信息技术作用于土木工程的一个过程。当前,国际与国内均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仅仅停留在开发应用土木信息技术的层面上,仍未形成良好的规模效应。特别是我国。整体上,土木工程业的发展水平较低,仍沿用传统的粗放型工作模式。因此,对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土木工程信息化
2.1土木工程信息化内涵
“土木工程信息化”是指充分地利用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在虚拟的空间中对土木工程建设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此种虚拟管理系统,能有效利用最新的网络技术,对全国的各个行业部门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以及技术信息沟通共享。而土木工程的建设、设计、管理、监理、施工等部门可在网络中展开招投标、设计施工、工程管理、质量监督、监理审图等工作。工程的从业人员则可通过在线查询、沟通等方式进行随时随地地互动,方便快捷地通过网络这个广阔的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数据、技术支持以及完整解答方案,有利于从业人员解决各种工程问题。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有效地将参建的各部门、建设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最大程度上提升信息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以及透明度,快速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2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特点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特点主要有四点:(1)远程性、实时性。即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为土木工程及时提供信息服务,冲破了地域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2)具有知识经济的鲜明特点。(3)人力资本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动力。(4)网路化、智能化。这是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特点之一,对人的思维形式有巨大的影响。
3.土木工程信息化有效实施与发展的对策
3.1端正对信息化的认识和转变观念
土木工程所有参建人员均应端正对信息化的认识,当前,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发展已是大势所需,也是有利于土木工程发展的巨大机遇,因此,应彻底转变传统的观念,切实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还应认识到土木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所在。
3.2加强土木工程设计信息系统的建立
信息技术是集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信息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现代建筑师可依托信息技术系统,利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充分展示全新的建筑美学和设计理念,尽情表达神奇构思与大胆创意,超越时空,塑造出传统手法无法比拟的新成果。例如,可借助网络,采用模型设计这种先进技术,实现设计方法由平面设计向模型设计的转变,进而有效实现共享化的集成工作模式,减少不必要的确认和传递环节,使信息资源得以充分共享。这些整合好的信息资源将会融入到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设计、采购、施工等。总之,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能为建筑设计师提供一个易于操作且具备高智能化的全新设计环境。
3.3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阶段信息系统的建立
3.3.1项目信息的管理
项目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劳动工资、作业队伍、成本控制、工程的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施工合同的管理、工程技术的管理、安全生产的管理、公文的管理、材料设备的管理等。通过借助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施工平面图的设计系统、编制工程的进度网络系统、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系统、施工组织设计的自动生成系统、竣工图纸论文联盟www.xiexiebang.com的绘制系统以及项目的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施工项目全过程的成本、物资台账、进度以及日常的信息管理。
3.3.2施工监控的信息管理
土木工程在施工监控的过程中可通过传感器,采集相关的信息,对施工的整个过程加以控制。例如,(1)利用液压提升作业计算机进行控制。(2)利用GIS技术进行可视化的管理。(3)利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时的温度计算机进行控制监测。(4)利用施工现场的电视监控。(5)利用模板脚手架计算机进行控制。(6)利用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视觉仿真。
3.3.3施工工艺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推广和应用以网络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例如,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控制、采用提升提升整体爬升脚手架、技术实施大型设备与构件的安装、幕墙生产和加工、观测建筑物沉降、建筑材料验收、工程测量数据的采集等,均可采用网络自动化控制技术,有利于提高施工工艺控制的质量。
3.4土木工程标准的信息管理
为了使信息技术能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序地、规范地、高效地、健康地向前推进,应准确有效地制定相应的土木工程技术使用标准以及标准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及时地修改编写标准,方便查询检索以及管理有关的标准,进而实现随时随地选用各项标准以及对标准的使用进行有效检测验收,从而高效地促进标准化的管理。由于土木工程业所涉及到的门类众多,如房屋工程、土木工程、装饰装修业、设备管线安装业、勘察设计业、房地产业、设备半成品以及钢铁加工业等等,包括的企业总类众多,因此构成的信息系统时庞大且复杂的,信息量极大。若是没有一个科学的、有效的、规范的行业管理体系与高效的运营机制,土木工程行业的所有工作将难以有序、健康、高效地进行。以往的管理方式和信息处理方法已不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已无法满足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标准的信息管理,建立有效的工程管理、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等的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快捷地堆土木工程行业的相关情况开展系统的分析,进而制定出合理的行业的发展方案、产业的技术政策、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发展战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 能将原有的分割的或相互孤立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动态地、有机地、规范地、科学地联系起来, 进而实现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科学管理。这不仅仅是当前土木工程建设企业重要的战略举措,还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土木工程建设企业唯有牢牢抓住现阶段信息化发展建设的伟大机遇, 切实实行各项工作的创新管理, 方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变革之中,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赢得有利于土木工程生存与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任秋荣,叶龙,李向召.土木工程发展现状及趋势[J].制造业自动化, 2011,(12).[2]陈勇刚.浅析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战略及实施构架[J].经营管理者, 2009,(17)
[3]赵雪锋.建设工程全面信息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0.[4]薛中武.土木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4).
第二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一、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相关人员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
学生信息管理相关人员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和信息管理老师,因此,我们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来彻底提高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首先,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提高学校领导对学生管理信息建设的认识要让领导明白管理信息建设对于学生管理的长期性作用,要让领导认识到学生管理信息化能够节省信息管理成本,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使信息管理更加便捷等。只有认识到这些,学校领导才能够重视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而增加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等,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其次,提高信息管理老师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提高信息管理老师对学生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能够使老师积极投入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当中,主动地整理和发布信息,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积极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等,促进信息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水平。
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是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载体,只有提高了学生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水平,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够快速、规范地发展。软硬件设备按照学校的学生人数、使用量和管理模式等进行配置,能够保障软硬件设备的高效运行;对软硬件系统进行规范配置之后,能够保障软硬件系统的兼容性,同时规范的技术支持也能够保障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软硬件设备配置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保障软硬建设的长期使用,不容易被淘汰,从而节省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三)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学生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能否得到良好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方法培训,使其能够灵活地操作管理信息系统。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学生管理信息发布规范和发布流程培训,使其能够按照信息发布流程规范地发布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发布效率的提高。最后,对管理人员进行故障处理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排除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出现的各种故障,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学校进行科学的学生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对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最终促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管理信息化目的的高效实现。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化建设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已经成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我们应该而且必须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和推进大同的信息化建设,要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现代化,推动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各级政府行政效率和全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搞好信息化,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应用是核心。我们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继续切实解决好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我市是过去全国最大的煤炭城市,其上游型产业、资源型产品,决定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落后,面对新兴的信息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立足于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会议、便民服务等若干应用系统,开发和建设具有自己信息特色的资源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解决建设不规范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政府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信息化工作领导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有了高起点规划,还要有高标准建设来保证它的质量,在网络建设上,要建立统—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投入割据和人才流失;在数据库建设上,要利于检索、利于追加、利于更新、利于创新:在软件开发上,以应用开路,要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尤其在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项目和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上,要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真正享受到政府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在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快企业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进行政府上网的应用性培训,在领导干部、在职公务员和广大职工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尽快适应网络时代“电子政府”的要求;要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解决管理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是—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市政府还应成立一个层次高、有权威、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进行综合协调管理,使终端、网络、数据库既能产生出源、流、库各自的规模效益,又能发挥出对经济的整体推动作用。要坚持法制的原则,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依法推进;要坚持市场的原则,全社会投入,企业化运作,根据需求,利益驱动;坚持行政的原则,要面向发展,政府推动;坚持效能的原则,要健全组织,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创新机制。
五、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电子政务,数字城市,必然引起工作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关键是政府上网,加强应用。首先,推进各县区、各领域政务部门业务网上办公,不断完善政务网功能,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政府部门工作的权威性和办事透明度,最终推动政府切实转变职能;其次,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运用数字技术,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各类应用系统,在提升城市整体功能的同时,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第三,推动社会各项事业信息化,整合一批能够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的大型数据库,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加快资源整合、共享、共用,提高全市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总之,我们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水平管理、高效率应用,解决规划滞后、重复建设、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应用不足的问题,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第四篇: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市场逐步实现与全球市场的接轨,这对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引发其对自身管理模式的审视,促使其加强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助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实现建筑工程的高效管理,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1传统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项目管理局限于实施阶段
项目管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从全局角度分析,应该注意各阶段之间的关联性,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然而,传统的项目管理将管理阶段局限于实施阶段,对决策阶段和运营阶段缺乏考虑和管理,影响项目管理效果。该种情况的出现,既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受到信息搜集、分析和利用渠道的限制,面对繁杂、海量的管理数据,亟需构建高效的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信息的有效处理,推动项目管理的整体化发展。
1.2参建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涉及到供货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多个参建单位,通过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上述目标需要借助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这是当前许多工程管理中极度缺乏的问题,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导致单位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更不利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的实现。
1.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利用程度较低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建立的信息传递、处理系统,属于新兴事物,受到信息的专业性和人员认识等方面的影响,当前许多工程企业并未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或虽然建立信息系统,但是利用效率极低,非但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提升作用,反而影响正常的项目管理秩序,严重影响项目管理的效果。
2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2.1辅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
众所周知,决策的开展需要海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只有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价才能进行正确的决策。就目前的项目管理而言,其涵盖的信息量是极为巨大的,要想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必须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
2.2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当下,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引发深刻的变化。在工程管理领域同样如此,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参数。所以,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能够有效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
2.3理顺项目管理流程
受到信息搜集、传递和处理效率的影响,传统项目管理流程较为繁琐,存在执行和效率方面的弊端,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用开展。针对此问题,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给予消除,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管理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构建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3.1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当今的工程管理领域,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项目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转变项目管理理念,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程度。要想实现该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循序渐进的开展,实现局部到全局的转化,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提升,为工程管理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
3.2构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应该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加强系统的构建和完善速度。具体来说,一是理顺业务流程,搭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二是多方调研,编写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三是进行系统优化,提高信息系统和项目管理需求的有机衔接,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3加强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局限于单位内部,而是应该借助网络客户端实现工程相关单位的有效覆盖,借助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单位间的信息传递,畅通信息沟通的渠道,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提升参建单位之间的信息整体性,确保参建单位之间相互配合,确保项目管理的顺利进行。
3.4注重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依托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作为依托,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人员素质不达标将导致信息化的功能受到限制,最终影响项目管理的效果。所以,应该重视对项目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就目前的人才现状而言,培养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内部培养,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信息化技能,以此改变员工的知识结构,使其胜任项目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进行校园招聘,选择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充实到管理队伍中,实现项目管理知识架构的改善。此外,还应该从教育体制方面进行改革,对项目管理相关专业增设信息化课程,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需求。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管理内容繁杂,管理难度极大,应该借助全生命周期理论拓展项目管理的内容,借助信息化建设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实现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章永志.信息化环境下电力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探讨[J].科研,2016(11):00192-00193.[2]黄淑娟,黄昌吉.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J].科学与财富,2013(10):73.[3]汪洋,王伟华.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运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01):00080.[4]曹仕雄,徐骞.让BIM服务于建筑的全生命期——广联达信息大厦项目管理之BIM应用探索[J].中国勘察设计,2012(11):50-54.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研究论文
在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图书管理的重视度逐渐减弱。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很多信息都可以从网络上来获取,网络具有便捷性与丰富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其来进行信息搜索与知识学习;这就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该种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不能再沿用传统管理方式,而是需要更加先进的管理方式。
1信息化视角下的图书管理模式
1.1内涵
所谓在信息化视角下来创建图书管理模式,可以简称为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该种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来实现图书管理。该种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加入了信息技术的使用,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推动管理人员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的智能化、信息知识储存方式多样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其根本就是将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与图书管理相结合,使得我国当前的图书发展,可以与科技信息的发展形势相匹配。从而推动我国整体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
1.2特征
将信息技术引入图书管理中,自然可以得到与传统图书管理不同的效果,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应该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图书借阅服务的“便捷性”。在图书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让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同步化,在借阅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以面对面的形式,还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第二,图书储存的“无限性”。传统的图书管理,纸质图书管理,需要多少对应的空间场所,才可以实现图书的收藏。而信息技术下的图书管理,它是以虚拟网络作为储存场所,因此,图书馆的可收藏容量将会大幅度上升。第三,图书内容的“共享性”。传统图书管理模式下,各个图书馆的信息内容都是以纸质为媒介,在借阅的过程中,需要以实际馆藏来作为基础。然而,信息化图书管理,可以有效地将多个图书馆连接起来,使得其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不必太拘泥于信息的需求,从而最大限度的去寻找信息。
2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建设的必要性
2.1提升图书馆的存在价值
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使得传统的图书馆存在受到严重的质疑,甚至有不少呼声,都希望可以直接关闭图书馆,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然而,图书馆的存在对于一个区域来说,是文化的象征,具有不可取代性。因此,图书馆必须存在。然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使得其使用价值降低,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存在价值。
2.2整合图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收纳中心,在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信息地位。然而,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整合我国当前的图书资源,使得原本相对较为分散的图书资源集中化,然后再将其存入网络之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3如何建设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
3.1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中,图书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管理技能相对较差。信息化图书管理,必然会引入新型的技术来作为支撑,因此,在图书管理人员的选择上,需要适当地提高其素质,对其管理技能与信息技术相关技能需要有所要求。
3.2引进信息管理技术
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必须要信息技术来作为支撑。因此,在建设信息化图书管理模式时,需要引进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图书管理整体滞后的状况下,笔者认为可以统一引入,以提高其应用效率。
3.3改善图书管理的设备
设备是信息技术实现的载体,信息技术的实现需要对应的设备。传统的图书管理,需要一定的空间来作为支撑,而信息化图书管理则需要对应的硬件设备。这些在我国当前的图书馆中配置较少,且质量缺乏,面对该种情况,笔者认为需要对其加以改进,适当购入信息设备。信息设备的购入需要与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匹配,一致就好,不可过于追求先进化,避免提高不必要的图书管理成本。
4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传统图书馆的存在意义不大,但是,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却并不会随之消失,因此,需要改变图书的管理模式,使之符合当下人们的多种需求。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的图书管理需要适当地加入信息技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管理过程中,科学规划图书管理人力资源,实施标准规范的图书服务要求。从而为信息的需求者创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在相对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来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推动社会的文化发展。
作者:裴宏 单位:乡宁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