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

时间:2019-05-15 14:1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排行(háng)踌躇(chóu)

宫阙(què)须眉毕见(xiàn)

B.稽首(jī)采樵(qiáo)

常赉(lài)负笈往游(jí)

C.汤镬(huò)自刎(wěn)

霓裳(cháng)伯乐相马(xiàng)

D.逡巡(qūn)自诩(xǔ)

箪食(dān)又何间焉(jiàn)

2.下列加点词的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空乏其身(穷困缺乏)神弗福也(幸福)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比后壮(及,等到)

C.教然后知困(受到阻碍,不通)其声清越(清澈高扬)

D.公将鼓之(击鼓)征于色(征验,表现)

3.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王怒,欲杀之

B.公将驰之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故逐之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他的诗歌作品集是《白氏长庆集》。

B.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辞官后写成315首七言绝句,编定为“己亥杂诗”。

C.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一般和内容关系紧密。

D.《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该首诗作于他被元军俘虏后经过零丁洋时。

5.默写。(6分)

(1)《赤壁》中作者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诗句是:

(2)《过零丁洋》中表达文天祥崇高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3)在舒适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加紧锤炼自我,否则将会丧失斗志,迷失自我,用《孟子》中的一句古语来说就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的环境下辛苦劳作而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6)《己亥杂诗》中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相应的问题。(6分)

我沿着这个风景秀丽的山坡往下走了一段路,心里暗自高兴,却又夹杂着苦恼。我环顾四周,心里不禁想,这一切现在都是我的,我是这地方无可争辩的君王,对这儿拥有所有权,如果可以转让的话,我可以把这块地方传给子孙后代,像英国采邑的领主那样。在那里,我又发现了许多椰子树、橘子树、柠檬树和橙子树,不过都是野生的,很少结果子,至少目前如此。可是我采集的酸橙不仅好吃,且极富营养。后来,我把酸橙的汁掺上水,吃起来又滋养,又清凉,又提神。

(1)以上文段出自名著《 》。(1分)

(2)该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作品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

(3)试以颁奖词的形式写几句话,向同学们推荐这部作品。(3分)

7.(桂林中考)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_________;学诗可以________;学伦理可以_________。

①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②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③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①③②

8.(盐城中考)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8分)

【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6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备约请德高望重的语言特级老师李墨担任点评嘉宾。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怎么说?(3分)

【活动二】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采用临时抽题的形式进行。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右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2分)

【活动三】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 话题的访谈节目。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③。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④者也。无邀⑤正正⑥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⑦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②夺心:动摇将军的决心。③气归:气竭。归,止息、衰竭。④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力,指战斗力。⑤邀:这里指“迎击、截击”的意思。⑥正正:整齐。⑦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变,指机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_

(2)是故朝气锐 是故: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

(2)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 也。

译文:

11.用原文填空。(4分)

【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

12.【甲】文与【乙】文共同讲了怎样的一种军事思想?(3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孟子》中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 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2)衡于虑 衡:

(3)贤者亦有此乐乎 亦:

1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语句。(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

15.试着简要说说【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乙】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中的“忧”与“乐”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1分)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6.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18.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3分)

19.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四)(扬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释】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20.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21.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22.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作文

(1)鲁迅根据《干将莫邪》改写成了《铸剑》,很多名著都经过编者的改编而搬上了荧屏,如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认真阅读白居易的《观刈麦》,领会作品的主旨,改写成一篇一般记叙文。

要求:①尽量忠于原作;②文章描写要具体,而且具有可信度;③文章思想感情要鲜明;④600字左右。

(2)《干将莫邪》中的侠客以一种“诚信”精神杀死楚王这个昏君,替赤为父亲报了仇,当然故事有它虚夸的成分,也有侠客的崇高精神的体现。我们这个时代也呼唤“诚信”精神的回归,一个人以一种“诚信”的精神立足这个社会,才能成就伟业。

联系实际,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文题自拟;②中心突出;③600字左右。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hóu)知识。

B.到处呈现一片衰(shuāi)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zài)途的寒冬。

C.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shú)和两栖(qī)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D.轻轻松松嚼(jiáo)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jué)一下是什么声音?

2、完成词语填空。

销声 迹 风雪 途 周而 始 草木 枯

束手无 五彩斑 无动于 在 难逃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A、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溶化

4、指出下列句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A、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B、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C、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D、候鸟也来得越晚。

相同的:________ 相近的:________

5、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龙无处不在是因为它们自己迁移的结果。

B、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曾分裂成四部分。

C、南极发现恐龙化石,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D、斯石英和金刚石在温度升到极高时,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

6、下列关于说明顺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不同事物的说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 的内容和说明顺序要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说明,由于说明的目的不同,采用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要求也可不同。

B、逻辑顺序往往运用在阐释事理的说明文中,它包括的内容很多。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由局 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些往往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C、说明文的顺序一般包括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四种。

D、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说明就是采用时 间顺序说明。人物生平介绍、动植物生长过程、科学观测记录、生产流程说明、民族历史陈述等等,都可采用时间顺序说明。

7、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

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 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②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③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④一些板块 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排列列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

(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谈家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里,介绍了“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这些现在统称____________。

9、结合《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谈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所含的物候知识。

二、阅读理解

(一)《沙尘暴十袭京城》

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 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汐天气。

短短几个月里,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十数年首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方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的“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 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 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广泛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如此等等,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绿阴蔽 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改善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 更适用于东都。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多,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 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选自200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10、文章开篇不直接写沙尘暴,却落笔于“莺飞草长,风和日丽”,这是为什么?

11、北京第十次出现的浮尘扬沙天气是什么样子?

12、文中除了“第十次出现”以外还可以看出沙尘暴不止一次,请从文中找出。

13、那个“不需要高深的知识 ”就可以理解的道理是什么?

14、“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中的“类似问题”指的是什么?“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 多”中的“这”指代什么?

15、人类“对水资源‘不大敬’”的原因是什么?

(二)《被压扁的沙子》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 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16、下列这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粹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 为“斯石英”。

17、选段中所说的“普通沙子”和“斯石英”都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18、“斯石英”与“金刚石”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19、“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的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其原因是什么?

(三)《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 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 条剥离,结 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 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 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 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20、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

21、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23、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

三、作文

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

第三篇:第七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八年级(推荐)

第七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8分)1-5CBCAA6-10CDBDB11-15BBCBC16-19BCCA

二、情景分析题

1、(12分)答案:乙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1)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先有“厚积”,而后才有“薄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即使有很聪颖的天资,也只能浑然不觉地让创新机遇从眼皮下溜走。(2)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20分)(1)提示: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回答:①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②向航天工作者学习,肩负时代重托。(2)表明我国的航天技术已进入世先进行列;表明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表明我国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3)理由:①科技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或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③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④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⑤当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能不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优势,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战略: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3、(30分)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各国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关键是能不能及时制定有效的发展战略,提高本国的创新能力;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新世纪,科技创新越来越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在这样的形势面前,想不想创新,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⑵如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等。

⑶中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多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⑷如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等等

第四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曲塘镇白塘小学江海军

一、读一读,看谁写得正确又美观。(10分)

zhíyuánkùnjìngfùjìnchãngrânjiǎngshù

()()()()()jiūjìngzhǔfùjúshìdīdiàolúnliú

()()()()()

二、读一读,辨一辨,下面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肥沃(fãi wà)损失(sǔn shī)绷带(bēng dài)镇定(zhâng dìn)

B.骤然(zhîu rán)困境(kùn jìng)对调(duì diào)挖掘(wā juã)

C.淘金(táo jīn)落(lào)下残疾倾盆(qīnpãng)扫兴(xìng)

三、选择正确的字填空。(6分)

1、低底抵

()抗()头高()彻()

2、担但旦

()是元()()心承()

3、境镜竟

困()()然()子()界

四、想一想,填上合适的词。(4分)的眼泪地注视

珍惜实现

五、照样子,写词语。(4分)

一声不吭、、..

汗如雨下、、.

无影无踪、、..

六、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8分)

汗如()下身经()战传为()谈刮()疗毒秋毫无()

()谋善断戎马一()三心二()一事无()熟能生()

1、刻画军人的:()()()

2、历史上,关云长(),被()。刘伯承不用麻醉药接受这么大的手术,堪称军神。

3、天这么热,稍动一动,就会(),可是工人们仍然在顶着骄阳抢修水管。

七、照样子,写句子。(3分)

(1)满天乌云是告诉我们大雨要来了。

满地落叶

(2)太阳升起来,小鸟在唱歌。

月亮爬上树梢

(3)端午节,我们吃粽子,看赛龙舟。

中秋节,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军神》一课中的“军神”指的是(),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是因为

()。你所知道的同样能被称为“军神”的还有()(),因为

(),你能用()()()()这些成语赞美他们,他们在戏剧中,脸谱应该是()色。学习了《军神》,我不由得想起本学期学的那首表现人物坚忍不拔个性的诗:《》(。。)

2、人人都(),特别是()的时候。让我们(),同时,也不要忘记()。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和()犹如生命中的空气,人人都需要它,我们要珍惜它,更要把它无私地给予别人。

3、这一单元中,我认识了()的刘伯承,()的彼得,()的小英以及()的同学,在他们中我最喜欢的是(),那是因为

()。

九、读一读,排一排,组成一段通顺的话。(3分)

()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十、阅读

(一)《掌声》片段

小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地得)流下了眼泪。掌声渐渐平息,小英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向象)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在)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1.在括号里划去不正确的字。(2分)

2.在文中找出能表示下面意思的词语。(3分)

猛然间,形容非常突然。()

持续的时间非常长,经过很长时间都停不下来。()

忧愁苦闷,总是不开心。()

3.在小英走上讲台的过程中,先后响起了()次掌声,第一次掌声(),第二次掌声()。从那以后()的小英变得()。由此可见:掌声能给他人(),掌声能给他人(),掌声能给他人()„„(4分)

4.在第()次掌声里,同学们好像在对小英说:“”。(2分)

(二)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只(zhī zhǐ)蚂蚁偶然爬上了一幅地图。一位男孩看见了,惊喜地欢呼:“哈!小蚂蚁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哟!小蚂蚁越过太平洋啦!”

小蚂蚁听了很得意,心想:“”于是,他调(tiáodiào)头向大树下的巢里爬去。

不想,归途中他不知被什么挡住了去路,好不容易爬到一半,一阵风又吹得他腾空而起,piāo luî()在一片汪洋之中。幸好,又被那位男孩看见了,那孩子一面伸过一根枯枝,带他tuō xiǎn(),一面叹息道:“唉,真kě lián(),连这么个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

小蚂蚁一面喘气一面疑惑不解什么连小土堆和小水洼都过不去我不是战胜过最高的山和最大的洋么

面对赞颂,需要的不是陶醉,而是深思:自己是否名副其实?、给带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1分)、读第3自然段的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2分)、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2分)

疑惑不解

深思、给第4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读第2自然段,给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6、给文章加个题目。(1分)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有什么收获?(2分)

十一、作文。(22分,其中书写3分)

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崇拜英雄,每一个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那么你心中的英雄、偶像是谁呢?写出来,让同学们也欣赏一下吧。要求通过一件事写出这个人出色的一面。题目自拟。

第五篇: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七年级思品第七单元测试题

1、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至少有40万名3到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儿童陆续得到一份额外的保障,在他们患有重大疾病时可向保险公司申请重大疾病保险理赔。这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明亚天使守护基金”启动时做出的第一个承诺。这(b)[来源:学科网]

A.符合学校保护的要求B.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C.凸现家庭保护的不足D.可以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家庭环境

2、在现实生活中,既有美好的事物强烈的吸引着我们,也有一些不良的东西诱惑着我们.下列属于不良诱惑或不良行为的是(a)

①毒品②网上黄色信息③赌博④购买福利彩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④

3、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经受不住不良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由于(d)①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②家庭生活富裕;③交友不慎;④受猎奇和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来源:学科网ZXXK]

4、近来我国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公园等场所相继对中小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这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c)

A.家庭保护的基本要求B.学校保护的基本要求

C.社会保护的基本要求D.司法保护的基本要求

5、在上网问题上,我们青少年应该(b)

①加强自律,遵纪守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②正确对待家长和学校的上网指导,正确利用网络资源③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④认清上网的危害,永不上网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④

6、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保护责任。作为未成年人,我们(b)

①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

力 ③要了解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④面对违法犯罪,要见义勇为,敢于牺牲

A 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 当前,某些以色情、暴力为主要题材的“口袋书”“恐怖贺卡”“恶心玩具”在校园

广为流传。继美国的“加菲猫”和日本的“蜡笔小新”之后,又一只有着越狱、骗

人、奸诈等种种恶举的韩国的“流氓兔”再次受到不少学生的青睐。据此回答7—

—8题:

7、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①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差②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来源:学科网Z③

重智轻德④时代发展的要求[来源:学_科_网]

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上述不良诱惑会导致青少年(d)

①荒废学业②是非不分③道德沦丧④违法犯罪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山西省某市四名未成年人因没钱上网玩游戏,短短九天时间持刀抢走他人钱物共计

1万多元。当地人民法院对其进行了不公开审理,依据刑法判处四人有期徒刑。据

此回答9——10题:

9、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此案,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d)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10、在生活中,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常受到各方面的侵害,当受到非法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b)

①寻找机会,用更严厉的手段进行报复②向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寻求帮助,以解决

问题③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忍让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1、在生活中我们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当我们受到非法侵害时(b)

①坚决用武力进行报复②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向有关部门反映,寻球帮助④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A②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12、假设一天下午放学后,在回家的小路上,突然从一幢建筑后面窜出两个男青年,两人手持利刀,身材魁梧,威胁你交出身上的钱,这时你不会(c)

A与之搏斗,坚决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B先假装害怕,让对方放松警惕后,时机逃跑

C先把钱交出来,记住对方特征,待脱离危险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D大声喊“抓坏人”,把对方吓跑[来源:Z.xx.k.Com]

13、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

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

总数的70%以上,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预防违法犯罪(b)

①社会应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②家庭和学校要尽到对未成年人保护

和教育的职责③未成年人自己要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④国家要

对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一律进行刑事处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4、有几名中学生为装酷扮靓,竟然用暴力想低年级的同学收取所谓的“保护费”,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c)①对金钱的追求是违法犯罪的根源②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③非法获取金钱要

负法律责任④青少年因不明白不良诱惑的危害而犯错误,是可以不受法律制裁的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D.①④

15、下列现象和说法错误的是(b)①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制定了专门的法律②老师和家长出于关心,随意拆阅

未成年人的信件③因为一个同学的钱包丢失,老师便对全班同学进行搜查④自

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⑤法律是专门惩罚犯罪分子的,它

对中学生没有约束力()

A.①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

二、非选择题1、14岁的魏明一直是三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朋友后,逐

渐发生了变化。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还经常躲在厕所里吸烟,家里给的零花钱越来越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于是开始小偷小摸。后来

发展到把同学的自行车偷偷扛出去卖掉,为此,曾被公安机关拘留。出来后不思悔

改,又多次入户盗窃。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1)魏明的行为中哪些是违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违纪行为: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还经常躲在厕所里吸烟;一般违法行为:小偷小摸;把同学的自行车偷偷扛出去卖掉;犯罪:又多次入户盗窃。

小偷小摸;把同学的自行车偷偷扛出去卖掉的行为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所以是一般违法行为。

又多次入户盗窃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所以是犯罪。

(2)魏明的行为变化说明了什么?

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不良行为的人很容易发展为一般违法,进而发展为犯罪。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魏明的行为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1)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为了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和禁毒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文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围的网吧、小卖部进行了清理整顿。父母也叮嘱孩子注意交通安全,学会防范意外伤害,保护自己。

(1)上述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那些保护?

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

(2)除了上述保护外,对未成年人还有什么保护?

司法保护

(3)这些保护是由哪些法律专门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4)有的同学说:有了这些保护,我们就可以健康成长,随心所欲了。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使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我们未成年人要健康成长,应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①当面对民事侵害时:

②当面对犯罪行为时:

③我们还要--------

3、初二学生刘小飞是一名住校生。2004年1月4日晚12点,正在睡梦中的他被惊醒,几个社会青年进入学生宿舍。他们把刘小飞拖出宿舍,架到操场上,劈头就是两耳光。“把你的钱交出来,否则------”他们亮出了明晃晃的匕首。刘小飞------此时的刘小飞可能怎样做?

(1)为了制止违法犯罪,与你个社会青年殊死搏斗。

(2)与对方进行周旋,等待援救。

(3)把手中的钱给他们,记住他们的长相、穿着、声音以及他们的去向。你认为那种做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2)、(3)种做法正确。

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有能力将其制服,要勇敢的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自卫行动,实施正当防卫。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B2、A3、D

4、C5、B

6、B

7、A8、D9、D10、B11、B12、C13、B

14、C15、B

非选择题

1、(1)

违纪行为:上课经常迟到,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他还经常躲在厕所里吸烟;一般违法行为:小偷小摸;把同学的自行车偷偷扛出去卖掉;犯罪:又多次入户盗窃。

小偷小摸;把同学的自行车偷偷扛出去卖掉的行为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所以是一般违法行为。

又多次入户盗窃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所以是犯罪。

(2)

不良行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不良行为的人很容易发展为一般违法,进而发展为犯罪。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1)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2)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

自己健康成长。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2、(1)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家庭保护

(2)司法保护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 >>

(4)不同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使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

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5)①当面对民事侵害时:

②当面对犯罪行为时:

③我们还要--------

3、(2)、(3)种做法正确。

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我们要依靠自己的智慧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与其斗争。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有能力将其制服,要勇敢的同其搏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保全自己。必要时,还可以采取自卫行动,实施正当防卫。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选出音形义全对的一项 A.触(cù)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样子)心里感到悲伤。 凑(còu)合:将就。 B.低眉顺(shùn)眼:形容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30分) 1.诗文默写阁(8分) ①“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 ___,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

    八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36分)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恐吓(hè) 猝(cù)然 山坳(ào) 逶迤(yí) B、呆滞(zhì) 愠(wēn)怒 酒酣(hān) 蔫(yān)巴 C、萧乾(q......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五篇模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敌人的暗堡挡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2[精选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姓名: 分数: 一、 积累与运用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sù liào bǐnɡ ɡān jí xiánɡ yì yánɡ dùn cuî rì kîu m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教学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姓名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qīn rù huī jìn qí qūbáo zi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 () dànshēnɡ xiéshānɡhu......

    吉林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升测试题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吉林版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提升测试题,希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第二十五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五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