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圣经选本诗歌
各种各样的文学选本大抵如此:它汇集了众多选家的评判视野,以示其开放多元和公正公平;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圣经选本诗歌
耶稣独自为我祈祷,在那客西马尼
极其伤痛 大声哀告,流汗犹如血滴;
耶稣独自为我被捆,在他被卖晚间
独自为我受诬受审,在彼拉多面前
为我 为我,为我他钉十架
舍命流血作我赎价
他心如蜡熔化,为我 为我耶稣独自为我被鞭,鞭得皮破肉烂
独自为我头戴荆冕,被人羞辱侮慢
耶稣独自为我受死,在各各他山巅
手足被钉 肋旁被刺,流血赎我罪愆
为我 为我,为我他钉十架
舍命流血作我赎价
他心如蜡熔化,为我 为我耶稣独自为我喝尽,忿怒咒诅苦杯
好使我能得蒙怜悯,永远不尝死味
听他临死喊说成了,你心能无感慨
切莫硬把感动打消,不理他这大爱
为我 为我,为我他钉十架
舍命流血作我赎价,他心如蜡熔化,为我 为我!
扩展阅读:
圣经的名言
1、妻贤夫自良—— 圣经
2、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圣经
3、有钱办事事事通—— 圣经
4、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圣经
5、盲人是产幸的人,不幸的人也是盲—— 圣经
6、人的真面貌在肚子里—— 圣经
7、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大地却永远长存—— 圣经
8、光来到世界,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 圣经
9、看见邻人的眼里有一根稻草,却不见自己眼里有一根大梁—— 圣经
10、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 圣经
11、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圣经
12、白发并不等于是智慧()—— 圣经
13、应当趋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 圣经
14、坏消息如生双翅,乘风而去,好消—— 圣经
15、敲吧,门终究会开的—— 圣经
16、宁可往房顶的角上,也不可在宽敞的房子与泼妇同住—— 圣经
17、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 圣经
18、本地姜不辣—— 圣经
第二篇: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
2016-03-30 09:57:41 来源: 作者:
7天论文网
【大 中 小】 浏览:2次 评论:0条
摘要: 就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的关系而论,1985 年前后是转折点,在这之前,虽有现代主义倾向的文学作品被收入各种文学选本,但真正反映现代主义创作思潮的选本却并没有出现。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选本的编纂,与文学创作上的现代主义思潮间彼此呼应,其呈现的是新的对象和新的“概念体系”。各种现代主义思潮选本虽然表现了命名上的草率随意和权宜的一面,但其呈现的是传统现实主义阐释模式的失效和“新潮批评”的呼唤。纷纭复杂的命名背后彰显的是对文学新变的充分肯定及其文学新变的种种可能。
关键词: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选本编纂;文学新变
一就小说创作而言,现代主义创作倾向自“文革”结束以后即已有之,但与之相关的选本编纂实践却是自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其原因何在? 当然,这并不是说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不被选入各种选本,而只是表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选本编纂之间的关联。事实上,被文学史家们称之为“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1]的很多小说,如王蒙的《布礼》(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980 中篇小说选》),《悠悠寸草心》、《蝴蝶》(收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年中篇小说年编》),《春之声》(收入《争鸣作品选编》),《夜的眼》、《杂色》,李陀的《七奶奶》(收入“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余光》、《自由落体》(收入“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宗璞的《我是谁?》、《蜗居》,张洁的《方舟》(收入“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他有什么病》(收入“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新时期争鸣作品选”),谌容的《减去十岁》,张辛欣的《我们这个年纪的梦》(收入“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在同一地平线上》(收入“新时期争鸣作品丛书”),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高行健的《绝对信号》(收入《探索戏剧集》)、《车站》(收入《多声部的剧场———新潮戏剧选评》),朦胧诗创作(收入《朦胧诗选》)①,等等,这些早就散见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前期的各类选本中。这一现象表明,所谓“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在当时已经引起文学界的足够注意,只是并未形成一股明显的潮流,其常常只表现在形式方面的借鉴上,因而既不能被作为一个潮流被命名,也无法被有意识地编选。
在这方面,有关朦胧诗的创作潮流可能是一个例外。朦胧诗作为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诗歌创作潮流已被公认,但其选本的出现却是在1986 年(阎月君等编《朦胧诗选》)。事实上,1986 年前后,朦胧诗创作潮流已经接近尾声,“后朦胧诗”已浮出历史地表。这从徐敬亚、孟浪、曹长青和吕贵品编的《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8)》(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年)的编选即可以看出。这就是说,《朦胧诗选》是在朦胧诗创作接近尾声时才正式出版的。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而据编选者回忆,《朦胧诗选》的编选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只是当时是以油印本的形式传播[2]。至于当时为什么不能公开出版,有多种可能。在今天来看,时代的限制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时有关朦胧诗的争论即是明证。争论所涉及的命题,与其说是朦胧诗的合法性,不如说是现代主义的合法性。当现代主义的合法性尚不充分之时,《朦胧诗选》的公开出版是很难想象而且困难重重的。
二事实上,关于现代主义的话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一直存在。茅盾的《夜读偶记》是其中重要的文献。单独来看,这篇文章明显表达了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态度,但若把其放在20 世纪50—70年代与80 年代的相关性层面看,其意义却在于提供了一种特定语境下读解、接受现代主义的角度,对80 年代并非没有借鉴作用。这一接受的角度即所谓现实主义反映论的接受角度。“他们(现代派诸家)的所谓„揭露事物的精神‟只是在歪曲(极端歪曲)事物外形的方式下发泄了作者个人的幻想或幻觉,只是在反对陈旧的表现方法的幌子下,摒弃了艺术表现的优秀传统,只是在反对„形式的貌似‟的掩饰下,造作了另一种形式主义。”“它们(指现代派诸家———引注)的创作方法是反现实主义的(而且和浪漫主义也没有共通之处),它们发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而蓬勃滋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反映了没落中的资产阶级的狂乱精神状态和不敢面对现实的主观心理。”[3]比较80 年代初期袁可嘉等编选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袁可嘉的前言即可以发现个中的联系,以至于有书评家在谈到《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的前言和后记时指出,“这些理论文字中的一部分,具有一种比较一致的倾向: 偏重于强调他们所评论的作品„反映‟了什么,而不提或很少提这些作品„宣扬‟了什么。这种倾向在当前对西方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在那些偏向于基本肯定现代派文学的同志中也比较普遍”[4]。且不说这是80 年代语境下的一种对接现代主义的尝试及建构其合法性的努力,这里需要看到反映论的接受角度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反映论背后的理论基础即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历史的决定论及其辩证关系,其在20 世纪50—70年代和80 年代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果说50—70 年代是通过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视为没落的资产阶级,而把现代派“他者化”的话,到了80 年代,这一情况则有了大的变化。首先,80 年代的中国社会的“大他者”,与其说是西方资产阶级,不如说“文革”所代表的“左倾”或“极左”政治,这样一来,在接受西方现代派时的反映论角度其实就是一种把“自我他者化”的表现。这是一种用西方现代派的所谓“异化”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左倾”政治的做法,其间的逻辑转换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如果说文学是现实语境的反映的话,当现实语境出现问题的时候(比如说“文革”时期),表现这一现实语境的文学就会必然发生变化。这是存在决定意识的表现,在新时期文学中,反映“文革”的非人道及其“异化”的诸种文学就具有了合法性。而这,也就创造了新时期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对接方式。可见,同样是反映论的接受角度,在不同时代———20 世纪50—70 年代和80 年代———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也要看到,这里存在所谓“风景的发现”过程中的认识论的“颠倒”。同样是反映“文革”的作品,其在70 年代和80 年代的命运是截然不同的,以刘心武的《睁大你的眼睛》(1975)和《班主任》(1977)为例,两部小说都是表现青少年的成长主题,两个青少年主人公人物性格、思想特征都非常相似。所不同的是,在前者中的少年主人公方旗是作为“继续革命”思想教育下的正面形象出现,而在后者中的谢惠敏则是作为“文革”思想毒害的代表。在这里,发生变化的并非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而是两部小说所表征的时代的转折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文革”的不同评价,“文革”结束后的对“文革”的批判和否定是《班主任》产生的前提。看不到这点,就不能明白这一逆转。
回过头来看现代主义的接受史就不难明白其在50—70 年代和80 年代的不同命运了。同样是反映论的接受角度,如果说现代小说在50—70 年代是作为完全否定的对象的话,那么到了80 年代,则具有了部分的合法性。这一合法性的来源即在于对“文革”非人道、非人性的认知。换言之,是“文革”的非人道、非人性创造了现代主义或现代派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这也就决定了接受现代派的范围和限度:即对现代派只能是一种形式技巧的借鉴,而且也往往限定在反映“文革”等“左倾”政治的文学叙述中使用,超过了这一界限则就不具备合法性了。因为反映“文革”的文学创作,其终点永远只能是“四人帮”被打倒,“文革”结束,民族国家迎来了光辉灿烂的前景。这一终点的存在决定了对现代派的借鉴只能停留在形式技巧的层面。主人公的结局一派灿烂光明,现代主义的荒诞主题自然就没有必要了。这是反映论的接受角度所内在决定了的。这样就可以回过头来看20 世纪80 年代初的“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及其选本编纂了。这一探索常常只是形式技巧上的,虽然也偶尔能形成一股潮流如朦胧诗创作,但却终难以持续下去。而至于现代主义文学诸选本,如《朦胧诗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和《欧美现代派作品选》(1982)等,虽然在当时影响很大,但也常常是限定在反映论的框架内被接受和解读。这从谢冕为《朦胧诗选》所写的序言中可以看出:在论及新诗潮(主要指朦胧诗———引注)的涌现时,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它的时代性。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变态时代,颠倒了由革命胜利而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这场空前的**中蒙受了耻辱和灾难。在浓重的失落感中萌发出来的追求与寻找,既给这些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又浸透着不甘淹没与泯灭的内在力的冲击与奔突。它并不如诸多谴责所认为的那样,是游离乃至背离时代的,恰恰相反,人们从这些情感的多面晶体中可以把握到这个动荡的、繁复的、如今正面临着历史性转折的时代的折光。(《历史将证明价值———〈朦胧诗选〉序》)从谢冕的序言我们可以看出,反映论既是读者接受的角度,其实也是他们为之辩护的角度。反映论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现代主义接受、解读和辩护的角度和范围。看来,真正改变现代派在中国的命运首先必须突破这一反映论的“认识论装置”。
三阿尔都塞曾经指出,术语概念的出现反映的是“总问题域”[5]的变化。“朦胧诗”的命名最初源于读得懂与读不懂之间的辩证关系[6],其所涉及的并非“总问题域”的转变问题。借用阿尔都塞的话,“朦胧诗”并不是一个“理论概念”,它只是一个随意的命名;相反,与“理论概念”相对应的名词术语则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概念体系”,“这个表面看来微不足道的行动本身产生了巨大的理论后果: 这个名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概念,一个理论概念,它代表了一个与新的对象的出现相关联的新的概念体系”[5]。“朦胧诗”的创作虽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但其(包括其命名)所指涉的却仍是现实主义的反映论诸命题———所谓“历史性转折的时代的折光”。换句话说,“朦胧”指涉的是技巧层面的问题,而非方法论或本体论,“朦胧诗”创作中的思想情感并不“朦胧”。同样,这对“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中其他创作而言,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看,80 年代文学“总问题域”的转变,要到80 年代中后期才有可能。
就选本编纂而言,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的转变是双重意义上的。这既是指现代主义文学新潮,也是指现代主义文学思潮选本的涌现。它们之间———从历史的角度看———基本上是一种同步对应的关系。80 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一系列命名新潮的选本出现,如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探索小说集》(1986)、《探索诗集》、《探索戏剧集》和《探索电影集》,张学正、张志英等编选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新潮丛书”6 册(1988 年版,包括《新潮小说选评》4册、《新潮诗歌选评》和《新潮戏剧选评》各1 册),“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中的《意识流小说》(1988)、《荒诞派小说》(1988)、《民族文化派小说》(1989)、《象征主义小说》(1988)、《结构主义小说》(1989)、《魔幻现实主义小说》(1988),李复威、蓝棣之主编的“80 年代文学新潮丛书”中的《灯芯绒幸福的舞蹈———后朦胧诗选萃》、《褐色鸟群———荒诞小说选萃》(1989)、《世纪病: 别无选择———“垮掉的一代”小说选萃》(1989),程永新编选的《中国新潮小说选》(1989),刘锡庆主编的“当代小说潮流回顾”丛书中的《那盏梨子那盏樱桃———寻根小说》(1992)、《世事如烟: 大哥大与煤气罐———新写实小说》(1992),张兴劲编选的《美女岛———荒诞派小说选(1992),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最新小说文库”中的《新实验小说选》(盛子潮选评,1993)、《新写实小说选》(金健人选评,1993)、《新历史小说选》,等等,陈晓明编选的《中国先锋小说精选》(1993)和《中国新写实小说精选》(1993),张颐武选编的《欲望的舞蹈———新状态小说》(1994),等等。
从这些选本的命名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其中“新”字命名体现的是一种“新”/旧对比的断裂意识,这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所谓“新时期”之“新”的指称一样,都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的表征。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新/旧命名并不是源于政治上的巨变,而是文学创新的内在冲动及其文学现代性弃旧迎新的矛盾运动使然。第二,是命名的随意性和权宜性,其中很多说法都是直接取自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但这也看出中国文学界和批评界对西方现代主义的热切呼唤与期待: 命名的背后呈现的是思潮对接的期盼。第三,是批评家选本的出现。在这当中,吴亮、程德培、陈晓明、张颐武等等都是当时相当活跃的批评家。这些选本的编选与他们的批评实践及其对文学新潮的提倡推崇和理论主张息息相关。这里应该看到,批评家选本是批评家文学批评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作家编选本和意识形态选本不大一样。在这之前,有过作家兼批评家编选的文学选本出现,典型如李陀和冯骥才编选的《当代短篇小说43 篇》(1985)。第四,这些相关概念显现的,实际上是“与新的对象的出现相关联的新的概念体系”。概念家族背后呈现的是“新的对象”、新的理论和新的总问题域。简言之,这些相关概念的命名所彰显的是文学上的种种新变。
这里需要综合考察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关于“伪现代派”的争论。撇开其立论和理论上的差异不论,关于“伪现代派”的争论其所涉及的命题,即所谓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小说创作的方向问题,其反映的则是对此前王蒙等所谓“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的不满,以此呼唤真正的现代派的到来。而这,似乎是表明现代主义的合法性已经毋庸置疑,因而现在的问题,与其说是现代主义的合法性,毋宁说是现代主义的中国化问题。[7]这一中国化的问题主要是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创作上的中国化,这个似乎并不是问题。王蒙等人所谓“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就是一种典型的现代主义的中国化,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们的现代主义探索并不可能真正做到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全盘照搬。另一层面是理论上的中国化问题。今天看来,这一争论背后呈现的更多是理论上的中国化问题。对于“伪现代派”论者而言,他们沿用西方的现代主义诸概念及其理论来分析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的现代主义探索”,其得出的结论当然是“伪现代派”,而反过来,如果从中国文学发展的具体情况入手,即所谓文学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这时仅仅搬用西方的现代主义诸概念似乎并不能说明问题。而这,其实也提出了新时期以来现代主义文学探索和思潮的阐释问题。其不仅仅指涉文学批评实践,也是理论上的重大命题。这一场争论主要发生在1988 年,而从前面所列新潮选本各丛书的出版时间来看,也恰好是在1988年前后。从时间上的重叠可以看出,新潮选本的编选其实是从另一方面参与或者说回答了关于“伪现代派”的争论。对于选本编纂而言,其首要的问题是要对具有某种共同倾向的作品进行归类,并作出某种明确的冠名(命名)。这也意味着,对于选本编纂而言,命名的准确与否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能对所选作品进行卓有成效的阐释。这也是为什么新潮选本名目众多,而某些小说却往往被不同选本重复收入的重要原因所在。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新潮选本的出现,其实也是在构筑西方现代主义各思潮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时空图。
所谓“垮掉的一代”、“象征主义”、“结构主义”、“荒诞派”、“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黑色幽默小说”等等即此。如果说这些名称更多是一种阐释模式,而不仅仅是概念命名的话,其虽然没有出现“现代派”的字样,但其以现代主义各思潮间的竞逐景观勾勒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演变发展史。
在选本的编纂中,因为这是一种现场感极强的文学批评实践,其常常不免表现了命名的草率随意、权宜或自说自话。但这背后呈现的却是文学“总问题域”的变化。纷乱的命名背后体现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诸命名或题材分类的失效。传统阐释模式的失效,是文学新潮选本及其命名混乱的重要原因所在。从这个角度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年出版的探索书系: 《探索小说集》(1986)、《探索诗集》、《探索戏剧集》和《探索电影集》值得关注。特别是《探索小说集》,这一选本中收入的发表于1985年前(主要是发表于1985 年)的32 篇作品,涵盖了后来各个现代主义选本中的各个流派和各个代表的作家: “新时期流派小说精选丛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扎西达娃的《西藏: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象征主义小说(韩少功的《爸爸爸》),荒诞派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王蒙的《冬天的话题》),民族文化派小说(王安忆的《小鲍庄》,贾平凹的《商州又录》,郑万隆的《老棒子酒馆》),“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新潮丛书”中的意识流与心态小说(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刘亚洲的《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纪实小说(张辛欣、桑晔的《北京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扎西达娃的《西藏: 系在皮绳扣上的魂》),文化寻根小说(韩少功的《爸爸爸》,王安忆的《小鲍庄》),荒诞与黑色幽默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王蒙的《冬天的话题》,吴若增的《脸皮招领启事》,陈村《一天》),意象小说(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何立伟的《一夕三叹》),“80 年代文学新潮丛书”中的荒诞小说(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残雪的《山上的小屋》,陈村的《一天》),“垮掉的一代”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新潮小说丛书”中的荒诞小说(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王蒙的《冬天的话题》,吴若增的《脸皮招领启事》,宗璞的《泥沼中的头颅》)。这样一种涵盖及其“互文性”表明,1985 年前发表的作品,已然预示了80 年代中后期现代主义的各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涌现: 象征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垮掉的一代、魔幻现实主义、文化寻根,等等。从这个角度看,《探索小说集》有效地构筑了1985 年之于80 年代文学的分水岭的意义。正如编选者在代后记中所说: “说一九八五年的小说是一个转折点,这起码在形式探索走向明朗化这点上是不为过的。可能性空间的开拓,必然需要相应的艺术成品来充实……小说的真正繁荣,确是近几年中形成的,一九八五年小说多样化方面的成就尤其明显。由小说激起的许多理论课题,也以这一年最为突出和频繁。一九八五年,既是前几年小说观念变化酝酿的结果和总结,又是进一步向未来发展的开端。”[8]而事实上,这也是小说集编排上的某种暗含的策略考虑。其所选的32 部小说,被编排成9 部分(组),中间被有意隔开。小说集虽没有对其一一命名,但把各种不同倾向的小说分组排列、并置一处,似乎意在表明这是9 种不同倾向的小说创作,其构筑潮流的效果十分明显,同时也意在告诉人们这一小说创作上的万千之象,预示了种种新的可能。这一对“新”的可能的期盼和肯定,也是小说集的前言和后记中所竭力呈现的结论,“小说大概总是要探索创新的。否则,写来写去老是一副老面孔,怎么行呢? 那么,为什么还要编一本探索创新的小说集呢? ……我试着从篇目中寻找编者的意图。这么一些小说,有的特点是„旧‟,是寻根寻到了深山老林、洪荒之地……有的特点是„新‟。新名词新手法新观念新道具新生活方式……有的特点是更多的想象力……这至少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的可能”[9],“这个集子选得好!……套用一句时髦话,就是提供了新的文学信息,有新人的信息,新作的信息,新观念的信息……这本书的结集出版……是为文学领域里的探索者鸣几声锣,敲几下鼓,这比对成功者鼓掌鲜花更为需要,因为极需,所以就极好”[10]。从前面的例举可以看出,有些小说被后来不同选本收录并被不同命名,如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既被命名为“垮掉的一代小说”,又被命名为“荒诞(派)小说”和“荒诞与黑色幽默小说”,等等。这表面看来是命名的差异,但其背后呈现的其实是阐释模式和理论背景的不同。阿尔都塞在谈到李嘉图“总是在利润、地租和利息的形式上谈论剩余价值,也就是说用不同于剩余价值概念的其他概念来谈论剩余价值”时,指出: “如果涉及的问题仅仅是一种存在的名称,那么一切都好办,我们只要改变名词,用事物本来的名称称呼事物就可以了。但是当问题涉及由这种假象而产生的理论结论时,事情就变得格外严重了,因为这个名词在这里表示一个概念,如果这个概念用得不恰当或者缺少了,就会产生严重的理论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说明的是,用一个不确切的名词来歪曲现实的假象化是第二性的假象化,也就是用一个充当理论职能的名词来歪曲概念的假象化。在这种情况下,术语的改变可以是总问题和对象的真正标志。”[5]《探索小说集》以“探索”总括其小说,而不一一命名,表明了传统的现实主义阐释模式的失效,这是一种“总问题域”变化的标志,其一方面使现代主义的各种阐释成为可能,同时也造成现代主义诸话语千帆竞逐的现象。选本以“探索”之名,显现的是一种谨慎的态度和命名上的犹豫不决。
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探索小说集》之于现代主义思潮选本的过渡意义之所在。“与小说不同,批评之崛起、繁荣,基本上是从1984 年开始、1985 年才初具规模。……当时(指的是1984 年以前———引注)的批评除了推动政治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以外,没有更多的意义;其文学观点是完全传统的,其思维方式是完全陈旧的,甚至文章的语言、文体也使人不忍卒读。文坛上批评和创作平分秋色、并驾齐驱的局面,得等到1985 年以后;由于„方法论革新‟的运动,一些崭新的批评概念、批评视野、批评手段和批评精神进入了中国文学。有其值得瞩目的是,随着创作界诞生了阿城、莫言、马原、刘索拉等新潮作家的同时,1985 年也是新一代的青年理论家真正立足于文坛的时刻。”[11]如果说此后的现代主义思潮选本的出现,表现的是“新潮批评”的诞生及其结晶(选本某种程度上是批评实践的结晶)的话,那么《探索小说集》的编纂出版则表明的是这一从传统批评向“新潮批评”的转变。其命名上的犹豫不决和谨慎所显示的,不仅仅是传统阐释模式的失效,还是一种对“新潮小说”创作和“新潮批评”的期待: “当这些小说也已出现的时候,能否采取容纳的态度还不过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及时作出归纳、品鉴、分析、描述和阐释。仅有一个空洞的表示宽容的许诺,不作探究,那些来之不易的小说探索仍可能遭到自生自灭的命运,已有迹象表明,在评论家面临困惑,感到几乎无法撰写文章评论那些小说的时候,小说家们也同样觉得惶惑,好像不知小说该怎么写了。对此,评论家的责任格外重大。当人们的信任感尚未消失的时候,评论家是应该知难而进的。”[8]从这个角度看,在这之后,大量的新潮小说选本出现而很少以“探索”、“新潮”命名(程永新编选的《中国新潮小说选》是例外),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命名上的各种努力显示的是对已有小说创作的“及时(作出)归纳、品鉴、分析、描述和阐释”,其虽纷纭复杂互有交叉且自说自话,但这背后彰显的却是对文学新变的充分肯定及其文学新变的种种可能。
注释:①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 年》,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各类文学史著述。参考文献: [1]杨匡汉,孟繁华,主编. 共和国文学50 年[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63. [2]叶红. 重读《朦胧诗选》[J]. 文艺争鸣,2008(10). [3]茅盾. 夜读偶记[M].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1962: 4.
[4]木木. 一个陌生而混乱的世界———《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一、二册)简评[J]. 外国文学研究,1983(1).
[5]阿尔都塞,艾蒂安·巴里巴尔. 读《资本论》[M].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4. [6]章明,晓鸣. 令人气闷的“朦胧”[J]. 诗刊,1980(8).
[7]南帆,主编.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 个关键词[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127 -130.
[8]吴亮,程德培. 当代小说: 一次探索的新浪潮———对一种文学现象的描述、分析和评价(代后记)[M]/ /探索小说集.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654 -655,654.
[9]王蒙. 探索小说集·序[M]/ /探索小说集.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前言5 -6. [10]茹志鹃. 探索小说集·序[M]/ /探索小说集.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前言10 -11. [11]李洁非,杨劼. 寻找的时代———新潮批评选萃·编选者序[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前言2 -3.
第三篇:圣经名言
圣经名言
Better a dry crust with peace and quiet than a house full of feasting, with strife.设筵满屋,大家相争,不如有块乾饼,大家相安。--《旧·箴》17:
1A wicked man listens to evil lips;a liar pays attention to a malicious tongue.行恶的留心听奸诈之言。说谎的侧耳听邪恶之语。--《旧·箴》17:
4Children's children are a crown to the aged, and parents are the pride of their children.子孙为老人的冠冕,父亲是儿女的荣耀。--《旧·箴》17:6
Better to meet a bear robbed of her cubs than a fool in his folly.宁可遇见丢崽子的母熊,不可遇见正行愚妄的愚昧人。--《旧·箴》17:1
2If a man pays back evil for good, evil will never leave his house.以恶报善的,祸患必不离他的家。--《旧·箴》17:1
3A man of perverse heart does not prosper;he whose tongue is deceitful falls into trouble.心存邪僻的,寻不着好处。舌弄是非的,陷在祸患中。--《旧·箴》17:20
It is not good to punish an innocent man, or to flog officials for their integrity.判罚义人为不善,责打君子为不义。--《旧·箴》17:26
Even a fool is thought wise if he keeps silent, and discerning if he holds his tongue.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旧·箴》17:28
A fool finds no pleasure in understanding ,but delights in airing his own opinions.愚昧人不喜爱明哲,只喜爱显露心意。--《旧·箴》18:2
When wickedness comes, so does contempt, and with shame comes disgrace.恶人来,藐视随来。羞耻到,辱骂同到。--《旧·箴》18:3
A fool's lips bring him strife, and his mouth invites a beating.愚昧人张嘴启争端,开口招鞭打。--《旧·箴》18:6
One who is slack in his work is brother to one who destroys.作工懈怠的,与浪费人为弟兄。--《旧·箴》18:9
Before his downfall a man's heart is proud, but humility comes before honor.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旧·箴》18:12
The heart of the discerning acquires knowledge;the ears of the wise seek it out.聪明人的心得知识,智慧人的耳求知识。--《旧·箴》18:1
5The first to present his case seems right, till another comes forward and questions him.先诉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邻舍来到,就察出实情。--《旧·箴》18:17
An offended brother is more unyielding than a fortified city.弟兄结怨,劝他和好,比取坚固城还难。--《旧·箴》18:19
It is to his glory to overlook an offense.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旧·箴》19:11
whoever is led astray by them is not wise.因酒错误的,就无智慧。--《旧·箴》20:1
Wine is a mocker and beer a brawler.酒能使人亵慢,浓酒使人喧嚷。--《旧·箴》20:1
It's no good, it's no good!" says the buyer;then off he goes and boasts about his purchase.买物的说,不好,不好,及至买去,他便自夸。--《旧·箴》20:14
The glory of young men is their strength, gray hair the splendor of the old.强壮乃少年的荣耀。白发为老年人的尊荣。--《旧·箴》20:29
The violence of the wicked will drag them away.恶人的强暴,必将自己扫除。--《旧·箴》21:7
He who sows wickedness reaps trouble.撒罪孽的,必收灾禍。--《旧·箴》22:8
for a prostitute is a deep pit and a wayward wife is a narrow well.妓女是深坑。外女是窄阱。--《旧·箴》23:27
A righteous man falls seven times, he rises again.义人虽七次跌倒,仍必兴起。--《旧·箴》24:16
A word aptly spoken is like apples of gold in settings of silver.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旧·箴》25:11
A righteous man may have many troubles.义人多有苦难。--《旧·诗》34:19
Refrain from anger and turn from wrath;do not fret-it leads only to evil.当止住怒气,离弃忿怒。不要心怀不平,以致作恶。--《旧·诗》37:8
For evil men will be cut off,作恶的,必被剪除。--《旧·诗》37:9
Better the little that the righteous have than the wealth of many wicked.一个义人所有的虽少,强过许多恶人的富馀。--《旧·诗》37:16
The wicked borrow and do not repay, but the righteous give generously.恶人借货而不偿还。义人却恩待人,并且施舍。--《旧·诗》37:21
Turn from evil and do good;then you will dwell in the land forever.离恶行善,就可永远安居。--《旧·诗》37:27
the righteous will inherit the land and dwell in it forever.义人必承受地土,永居其上。--《旧·诗》37:29
The mouth of the righteous man utters wisdom, and his tongue speaks what is just.义人的口谈论智慧,他的舌头讲说公平。--《旧·诗》37:30
As the deer pants for streams of water, so my soul pants for you.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旧·诗》42:1
A man who has riches without understanding is like the beasts that perish.人在尊贵中,而不醒悟,就如死亡的畜类一样。--《旧·诗》49:20
show no mercy to wicked traitors.不要怜悯行诡诈的恶人。--《旧·诗》59:5
Defend the cause of the weak and fatherless;maintain the rights of the poor and oppressed.、当为贫寒的人和孤儿伸冤。当为困苦和穷乏的人施行公义。--《旧·诗》82:
3Love and faithfulness meet together;righteousness and peace kiss each other.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旧·诗》85:10
How long will you simple ones love your simple ways? How long will mockers delight in mockery?
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旧·箴》1:2
2turning your ear to wisdom and applying your heart to understanding,侧耳听智慧,专心求聪明。--《旧·箴》2:2
For the waywardness of the simple will kill them, and the complacency of fools will destroy them.愚昧人背道,必杀己身,愚顽人安逸,必害己命。--《旧·箴》1:32
For she is more profitable than silver and yields better returns than gold.因为得智慧胜过得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旧·箴》3:1
4Seven that are detestable to him: haughty eyes, a lying tongue, hands that shed innocent blood, a heart that devises wicked schemes, feet that are quick to rush into evil, a false witness who pours out lies and a man who stirs up dissension among brothers.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旧·箴》6:16-19
Wisdom, dwell together with prudence;I possess knowledge and discretion.智慧以灵明为居所,又寻得知识和谋略。--《旧·箴》8:12
Stolen water is sweet;food eaten in secret is delicious!
偷来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饼是好的。--《旧·箴》9:17
He who gathers crops in summer is a wise son, but he who sleeps during harvest is a disgraceful son.夏天聚敛的,是智慧之子。收割时沉睡的,是贻羞之子。--《旧·箴》10:
5The man of integrity walks securely, but he who takes crooked paths will be found out.行正直路的,步步安稳。走弯曲道的,必致败露。--《旧·箴》10:9
Love covers over all wrongs.爱能遮掩一切过错。--《旧·箴》10:12
The wages of the righteous bring them life, but the income of the wicked brings them punishment.义人的勤劳致生,恶人的进项致死。--《旧·箴》10:16
When pride comes, then comes disgrace.骄傲来,羞耻也来。--《旧·箴》11:2
The integrity of the upright guides them, but the unfaithful are destroyed by their duplicity.正直人的纯正,必引导自己。奸诈人的乖僻,必毁灭自己。--《旧·箴》11:3
When a wicked man dies, his hope perishes.恶人一死,他的指望必灭绝。--《旧·箴》11:7
When the righteous prosper, the city rejoices;when the wicked perish, there are shouts of joy.、义人享福合城喜乐,恶人灭亡人都欢呼。--《旧·箴》11:10
A kind man benefits himself, but a cruel man brings trouble on himself.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旧·箴》11:17
Like a gold ring in a pig's snout is a beautiful woman who shows no discretion.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旧·箴》11:2
2Whoever loves discipline loves knowledge.喜爱管教的,就是喜爱知识。--《旧·箴》12:
1Truthful lips endure forever, but a lying tongue lasts only a moment.口吐真言,永远坚立。舌说谎话,只存片时。--《旧·箴》12:19
He who guards his lips guards his life, but he who speaks rashly will come to ruin.谨守口的,得保生命。大张嘴的,必致败亡。--《旧·箴》13:
3Where there are no oxen, the manger is empty.家里无牛,槽頭干净。--《旧·箴》14:
4Joy may end in grief.快乐至极,就生愁苦。--《旧·箴》14:13
A simple man believes anything, but a prudent man gives thought to his steps.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处处谨慎。--《旧·箴》14:1
5A quick-tempered man does foolish things, and a crafty man is hated.轻易发怒的,行事愚妄。设立诡计的,被人恨恶。--《旧·箴》14:17
The simple inherit folly, but the prudent are crowned with knowledge.愚蒙人得愚昧为产业。通达人得知识为冠冕。--《旧·箴》14:18
A large population is a king's glory, but without subjects a prince is ruined.帝王荣耀在乎民多,君王衰败在乎民少。--《旧·箴》14:28
A patient man has great understanding, but a quick-tempered man displays folly.不轻易发怒的,大有聪明。性情暴躁的,大显愚妄。--《旧·箴》14:29
Better a meal of vegetables where there is love than a fattened calf with hatred.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旧·箴》15:17
Folly delights a man who lacks judgment, but a man of understanding keeps a straight course.无知的人,以愚妄为乐。聪明的人,按正直而行。--《旧·箴》15:21
Love your neighbor as yourself.要爱人如己。--《旧·利》19:18
Resentment kills a fool, and envy slays the simple.忿怒害死愚妄人,嫉妒杀死痴迷人。--《旧·伯》5:2
Does a wild donkey bray when it has grass, or an ox bellow when it has fodder?
野驴有草岂能叫唤,牛有料,岂能吼叫。--《旧·伯》6:5
I will speak out in the anguish of my spirit, I will complain in the bitterness of my soul.我灵愁苦,要发出言语。我心苦恼,要吐露哀情。--《旧·伯》7:11
Can papyrus grow tall where there is no marsh? Can reeds thrive without water?
蒲草没有泥,岂能发长。芦荻没有水,岂能生发。--《旧·伯》8:11
Is not wisdom found among the aged? Does not long life bring understanding?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旧·伯》12:12
The lamp of the wicked is snuffed out;the flame of his fire stops burning.恶人的亮光必要熄灭。他的火焰必不照耀。--《旧·伯》18:5
that the mirth of the wicked is brief, the joy of the godless lasts but a moment.恶人夸胜是暂时的,不敬虔人的喜乐,不过转眼之间。--《旧·伯》20:5
There is a mine for silver and a place where gold is refined.Iron is taken from the earth, and copper is smelted from ore.银子有矿,炼金有方。铁从地里挖出,铜从石中溶化。--《旧·伯》28:
1、2Man does not comprehend its worth.智慧的价值无人能知。--《旧·伯》28:1
3The price of wisdom is beyond rubies.智慧的价值胜过珍珠。--《旧·伯》28:18
To shun evil is understanding.远离恶便是聪明。--《旧·伯》28:28
It is not only the old who are wise, not only the aged who understand what is right.尊贵的不都有智慧。寿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旧·伯》32:9
Surely no one lays a hand on a broken man when he cries for help in his distress.人仆倒岂不伸手?遇灾难岂不求救呢?--《旧·伯》30:2
4Age should speak;advanced years should teach wisdom.年老的当先说话。寿高的当以智慧教训人。--《旧·伯》32:7
For the ear tests words as the tongue tastes food.耳朵试验话语,好像上膛尝食物。--《旧·伯》34:3
Blessed is the man who does not walk in the counsel of the wicked or stand in the way of sinners or sit in the seat of mockers.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旧·诗》1:
1He is like a tree planted by streams of water, which yields its fruit in season and whose leaf does not wither.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旧·诗》1:3
He who is pregnant with evil and conceives trouble gives birth to disillusionment.恶人因奸恶而劬劳。所怀的是毒害,所生的是虚假。--《旧·诗》7:14
like silver refined in a furnace of clay, purified seven times.纯净的言语,如同银子在泥炉中炼过七次。--《旧·诗》12:6
The wicked freely strut about when what is vile is honored among men.下流人在世人中升高,就有恶人到处游行。--《旧·诗》12:8
Has no slander on his tongue, who does his neighbor no wrong and casts no slur on his fellowman,不以舌头谗谤人,不恶待朋友,也不随夥毁谤邻里。--《旧·诗》15:3
Do not be like the horse or the mule, which have no understanding but must be controlled by bit and bridle or they will not come to you.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顺服。--《旧·诗》32:9
No king is saved by the size of his army;no warrior escapes by his great strength.君王不能因兵多得胜。勇士不能因力大得救。--《旧·诗》33:16
Whoever of you loves life and desires to see many good days, keep your tongue from evil and your lips from speaking lies.有何人喜好存活,爱慕长寿,得享美福,就要禁止舌头不出恶言,嘴唇不说诡诈的话。--《旧·诗》34:12、13
How good is a timely word!
谋士众多,所谋乃成。--《旧·箴》15:22
pride goes before destruction, a haughty spirit before a fall.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旧·箴》16:18
A perverse man stirs up dissension, and a gossip separates close friends.乖僻人播散分争。传舌的离间密友。--《旧·箴》16:28
A gentle tongue can break a bone.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旧·箴》25:15
Like a lame man's legs that hang limp.瘸子的脚,空存无用。--《旧·箴》26:7
Without wood a fire goes out;without gossip a quarrel dies down.火缺了柴,就必熄灭。无人传舌,争竞便止息。--《旧·箴》26:20
Let another praise you, and not your own mouth.要别人夸奖你,不可用口自夸。--《旧·箴》27:2
第四篇:圣经读后感
圣经读后感 撒母耳就是上帝应他的母亲所愿而得,他还深得耶和华喜爱并被立为先知。“撒母耳对扫罗说,耶和华差遣我膏你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这是在宣扬“君权神受”。“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原来不单人会后悔,上帝也会!“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没错,看人不应该只看外表。
大卫“就在众人面前改变了寻常的举动,在他们手下假装疯癫,在城门的门扇上胡写乱画,使唾沫流在胡子上”,因身处险境,用这一方法脱险的人不少,如孙膑。大卫“使别人的妻子拔示巴她孕,还用你借刀杀害拨示巴丈夫,在娶她为妻。这件事另上帝“不喜悦”。作为报应,大卫的两个儿子也因为女人而争斗,“红颜祸水”?
“ 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灭城的时候,耶和华后悔,就不降这灾了”,这件事再次证明上帝的反复无常。
以智慧闻名的大卫王在年老的时候也因为迷恋女色而做出上帝禁止的事情,《列王记》就是记录了多个以色列、犹大国王的主要事迹。国王因权力而腐化,上帝派新王接替的故事一再重复,证明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上帝怎么想不到来个“三权分立”。
《列王记》下编还讲到有一名叫以利沙的先知、神人以上帝之名创造了各种奇迹,实在是耶苏的前辈。“如此这些民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他们的偶像,他们子子孙孙也都照样行,效法他们的祖宗,直到今日”,这段话含义很深:人总有所畏惧但又难以不被诱惑、利益驱使,自古以来都是一样
圣经中最富智慧的人莫过于所罗门。他在向神祈求的时候,就显出智慧来;不求金银、不求长寿、单求智慧。神应允了他的祈求,赐给他无比的智慧,是超前绝后的智慧。以至他的声名远播。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的智慧话。示巴女王怀着仰慕和疑惑的心来到了耶路撒冷。见到所罗门,她用许多的难题试探所罗门,所罗门用他超绝的智慧给她一一解答。以至示巴女王诧异的神不守舍。对所罗门说:“以前听到你的风声,我还有怀疑,今日一见,才知所传的还不及真实的一半。” 列国向他臣服,给他献上各种贡物。因此所罗门的国度富有,金银堆积如山。所罗门的开销也是惊人的:他一日的饮食,肥牛几十只,羊一百只,还有各样的珍禽异兽。他所享受的,也是以色列国绝无仅有的。他以他的智慧,谛造了以色列国空前的辉煌,他在大卫的基础上,建造了圣殿,奠定了以色列民敬拜的中心。他为自己建造了宏伟的王宫。他以他的智慧讲论昆虫走兽以及花草树木,更以其智慧写出了在圣经中赫赫有名的箴言、雅歌、传道书。一位超绝智慧的拥有者,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一位聆听神话语的人,一个神的代言人。当我们看到雅歌书中那纯美的爱情,看到箴言那充满哲理的词句和传道书中那透彻人生的感悟。我们不得不佩服所罗门那超绝的智慧,对人生所作的剖析。
然而,就是这所罗门,在他功勋显赫的时候、在他享尽一切的荣华富贵后,他堕落了,他从埃及买来马匹,娶埃及的公主为皇后,从外邦人那里选来妃嫔,他的皇宫后院竟然眷养着千余名的“娘娘”。这还不算,他竟然还随从外邦的女子
拜她们所拜的偶像。哀哉!一代伟人竟如此的败落。当我读到这里时,总会迷惑不解,为什么明白神话语的所罗门,会作出与神相背的事来呢?他,作为圣经的作者之一,为什么会如此的糊涂呢?他,拥有如此的智慧,却行出如此的愚昧来呢?是知之易而行之难乎?
我只知愚昧出于无知,竟不知也可出于智慧。如果说愚昧人的悲哀在于无知而信,那么聪明人的悲哀在于知而不信。如果一个人对神只有理性的认识,而没有向真理降服、意志上的降服、那么可能你的信仰和生活互相分离,从而走向虚伪。因为主宰一个人的,不仅仅是他里面的理性知识,更重要的是意志。一个人不单要在理性层面追求神,更要在道德层面活出神的形象来。一个人的智慧高,在认识神的方面,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智慧越高,所存的怀疑也越多。所罗门,这位一代哲人已经远去,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
约珥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神”,《约珥书》讲述约珥书蝗虫之灾是神的审判,以此呼吁以色列民悔改归向神。这位先知预言了“末日审判”,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强的恐吓者。《阿摩司书》把上帝发怒比喻为“狮子吼叫”让人人害怕,阿摩司以神之名尽显他的“骂功”,针对列国发出指责和审判和咒诅以色列的敌人不在话下,就连堕落的族人也不能幸免。俄巴底亚的意思是“耶和华的仆人”,《俄巴底亚书》中这位仆人预言背逆神的势力的毁灭,神国的建立。神真有耐心创造历史。《约拿书》记载了约拿的故事,或者说他的故事本身就是预言,预言许多事物都可看作是神对人的启发。《弥迦书》中的先知弥迦被神派去安抚百姓。他的名字意思是“有谁像耶和华”,明显是想告诉大家有谁像耶和华一样“爱”世人? 那鸿的意思是安慰与报复,即上帝会安慰信徒和报复不信的人。《那鸿书》以尼尼微的灭亡为例,告诉人们不性耶和华必亡。哈巴谷是紧紧抱住不放的意思,《哈巴谷书》说明了人到无能为力时的无奈。《西番雅书》继续预言审判作恐吓。哈该的意思是神的节日,因为无聊,上帝自然很喜欢热闹,《哈该书》告诉人们上神喜欢人们给他建神殿。《撒迦利亚》中神在一连串的异象中让撒迦利亚看见他是历史的主宰,历史的进程都在他的掌握中。所以,我们可以安心凡事交托、信靠神。唉,常常发怒、要靠异象证明自己,真的是创世神吗? 《玛拉基书》是“先知书”和《旧约》的最后一卷,它呼吁人们遵守“约”等待神的最后降临。玛拉基的意思我的使者,重新先知是代神说话,因而不能不听,貌似我国历代皇帝也这么说……
看完《先知书》,关于人类终极拯救问题,我想到了道教的观点。在道教的世界观中宇宙是有生有灭的,世界毁灭时大地(空间)崩裂,万物失去承载。这时候,元始天尊出现并另所有生存过的人类复活。大家放心,他不是要如《圣经》所说进行末日审判,而是制造一个比米粒还小的空间把所有人吸进去。这个空间很神奇,能容纳下所有人却不显得狭窄。等所有人各有位置后,元始讲经。这经蕴涵了宇宙和生命的一切奥秘,传说人类的先知曾领悟其某些片段泄露了小小天机。宇宙在元始讲经时毁灭了,人在听完经后化作字符消失。元始又在虚空中等待着。元始讲经是宇宙意义的仁哦。
道教的神要拯救所有人,而基督教的神只拯救部分人(当然是信仰上帝的那些人),前者用“经”去感化灵魂,后者用“审判”去打击“罪人”,高下立判。《新约》的第一卷是《马太福音》,《新约》的主角耶稣登场了。他在这卷行了许多奇迹,似乎说明世人的智慧很难从自然事物中感悟到神,神也只能通过奇迹另人信服。“马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处女怀孕现在确实可以做到,许多神话、传说从某种意义上算是一个科学幻想。
“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伟人都有属于他的星辰,这种观点似乎也是人类共有的。
“耶稣被圣灵引到旷野,受魔鬼的试探”,魔鬼分别以食物、安全、权力试探他。耶稣在应对魔鬼的试探中道出了《圣经》的三个主题:“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不可试探主你的神”;“当拜主你的神,单要事奉他”。
第五篇:圣经故事
陵南谈《圣经故事》之《出埃及》
《圣经故事》之《出埃及》
摩西的身世
谈到《出埃及》,我们必须先说起一个人——摩西。
摩西,以色列人(雅各即以色列后人),约基别之子。
在当时,因老埃及王驾崩,其他王继位,然新王室们对以色列的丰功伟绩一
无所知,他们憎恨国内所有的外族人,而在这外族人中又以以色列人人丁最为旺盛,所以新王就用苦役来削弱他们的体力,一来可以消除对埃及构成的威胁,二来也可以用他们这些奴隶来为自己建造华丽的宫殿。但以色列人并没有因此而有所削弱,人丁反倒愈加旺盛。新王就下令在尼罗河溺死以色列人新生的男丁,以此来削弱以色列人。
应该说,摩西是庆幸的,他被他的母亲 约基别用涂有柏油的篮子 放在高高的芦苇当中,由他的姐姐米莉安照看,以此来躲避埃及王的杀害。对摩西来说,更为庆幸的是,埃及公主恰巧来到河边洗澡,发现了他,并认他作为自己的儿子。但并没有立即带进宫殿,而是约基别的生母喂养,但在名义上,约基别也只不过是他的奶娘。
陵南个人认为,摩西的身世存在很多的可疑点。
摩西是否真的是以色列人?如果他是,那么埃及公主又为什么会认他作为自
己的儿子?如果说公主这种行为只是想解救这个可怜的以色列人,那也未尝不可。但是,在当时,血统是被极为重视的,人们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认养一个孩子,更不用说是王室。但也不外乎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摩西是公主的私生子。未婚先育,按当时律法是死罪,公主为自救,便说摩西是其养子,并由以色列人约基别抚养,这么一来即保全了儿子的性命,又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是一举两得(注:此种可能性,只是陵南个人猜测,不具真实性)。
二、埃及的灾难
这里暂且不谈摩西到底是什么人。
《圣经》上说摩托西在岳父那里生活了四十多年,过了四十多年的牧羊生活。
后来摩西受到神的召唤,令其带领他的族人离开埃及,逃离那种困苦的生
活。摩西照着神的话做了。他晋见了埃及王,并照神的话说,他要带领神的子民
离开埃及。国王对摩西说“不”,这在《圣经》的理解上可以说是对神说:“不”。
国王对神说“不”,以为着什么?以为着他将不再受到的庇佑,相反,他还
要受到神的惩罚。其实国王说“不”只是埃及人将要受到神的惩罚的一个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塑造了很多的神像,并崇拜他们,他们不再相信神,信奉神,这些在神看来是不允许。神说:我才是世上唯一的真神,你们要相信我,信奉我,并忠诚于我,我将赐福于你们,不论何时我都与你们同在。神令摩西前往埃及并带领其族人离开埃及,其实就是神的一个证明,他就是要证明,他才是世上唯一的神。这在神召唤摩西时对其的谈话中就可以看出。神对摩西如是说:“带上你的手杖,你要用它做奇妙的事,以便向我的子民和埃及王证明,我是惟一的真神,比国五和他所膜拜的那些神祗更有能力。”]
摩西在神的旨意下,举起手杖,尼罗河的河水便变成了褐红色,接着,青
蛙从水里跳出来,蹿时房屋,蹿上床和灶台。神又使滋滋叫着叮人的蚋和发出嗡嗡叫的苍蝇遍布埃及„„
陵南个人认为,青蛙大量涌出,可能是地震的一个前兆,至于河水变为褐
红色,可能是由于污染,尼罗河出现了赤潮的现象。叮人的蚋与嗡嗡叫的苍蝇,也极有可能是由于尼罗河的赤潮才导致鱼类的死亡,滋生出来的。
接下来神令埃及遭受了暴风雨,接着又闹蝗灾,破坏了埃及人的庄稼。而神最后的灾难,则是极严厉的、极残酷的,就是杀死了埃及每一户的长子,令其家人悲痛欲绝。
陵南个人认为,与其说神是爱世人的,倒不如说神是爱爱他的人的,而对不信任他的人,将受到惩罚。这里,陵南看不到神胸怀的博大,因为他只看到了自身的权力是不容侵犯的,他是权威的,他也一直坚定着:他才是世上惟一的真神。这又是为什么呢?在先期基督教还没诞生之前,神又在哪里呢?神的影子为何到了这会才得以显现?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而后,摩西带领神的子民离开埃及,路经红海,而埃及王的军队也在这个时候追来,因为埃及王又后悔了,后悔让以色列人他的奴隶离开了,因为他们离开了,埃及王在建的华丽宫殿便不能完成,所以说埃及王后悔了。
圣经上说,摩西举起手杖,红海便分开了,神又用云柱挡住埃及军队的视线,夜幕降临,云柱耀眼的光亮,便给神的子民照亮指引。
等摩西带领着大家都渡过了红海,神对摩西说:再把你的手杖举向海。摩西照做了,红海便又合上了,埃及王的军队被全部埋葬。
说到这里,陵南个人认为,这应当是一种巧合。当追兵快要到的时候,恰巧某个地方发生了地震,引发红海海底某些地方垄起,摩合及其族人为了逃命,便大胆的从这垄起的陆地上渡过红海,当他们全部渡过之后,地震引发的红海海啸又恰巧在此时发生了。从理论上讲这种恰巧的概率是小之又小,但仍旧存在着可能性。在陵南读到此段时,陵南在网上查阅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并找到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和陵南以上的推断不谋而合,资料上说,在这一时期,红海确实发生过海啸,故此,陵南也大断推断:这不过是一种本不可能的巧合。
三、《出埃及》感想
看过这篇圣经故事之后,第一感觉,神并不一定存在。从这则故事的后篇,我们可以看到,当摩西率领子民来到圣山(即西奈山)下拜见神并听神宣布旨意的时候,忽然山顶出现了块乌云,接着便电闪雷鸣,子民不敢上山,而后纷纷离去,上山的也就剩下摩西及亚伦,然后《圣经》上说,神只与摩西说了话。陵南奇怪的是,为什么神只与摩西说话?难道他还有什么告不得人的秘密么?既然亚伦敢登上西奈山,那也就表明,亚伦是深信神的,是爱神的,那神为何还要躲避亚伦?神想要世人爱他,信奉他,他完全可以显圣给他们看,来证明他的实实在在的存在。《圣经》讲耶稣复活时候,因为多马对其的怀疑而显圣,来证明他是天父之子并宣布他的旨意。那么神又为什么不可以显圣,来证明他的这一存在?当然,我这话说的有点儿矛盾,因为在此间,耶稣也还没有出世,即使这样,我个人觉得,神没有必要躲避亚伦而独与摩西说话。
事实上,我们的神似乎总是隐藏在故事的背后,以一种神秘的身份出现。看到这里,陵南更以为,神,不过是某些有想法的人,用来维护其政权的一种手段,这里说到摩合,咱们就以摩合为例,当他从西奈山回来,便颁布了十诫。
所谓十诫,总篇分前、后五条,前五条是爱神,后五条则是爱人。
一、不可拜别的神祗。
二、不可造任何偶像并向敬拜。
三、不可滥用神的名。
四、要谨守安息日为圣日。
五、要孝敬父母。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通奸。
八、不可偷窃。
九、不可捏造谎言陷害人。
十、不可贪婪。
而十条又是在怎样的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呢?
从埃及逃出来以后,以色列人渐渐的忘记在埃及城里的所有待遇,也渐渐的忘记了,他们是怎样从埃及城里逃出来的,他们开始滋事,每天摩西都在忙着这些事情——断案。
是啊,有了争执,便要想法去解决,但断案,也得有个依据,不然的话,对这个处罚的轻,对那个又处罚的重了,人们觉着不公平了,又滋起事了,这该怎么办?于是,摩西想到了神,有了神,也便有了十诫,有了十诫,摩西便可以大胆的去制定律法,依着神的旨意。但陵南觉着,依着神的旨意,也不过是名义上的旨意。摩西,说要见神的是他,真正见到神的又是他,并且只有他,后来宣布十诫的是他,“受神旨意”制定律法的又是他,看来,真正说话算数的,依旧是摩西,也只有摩西,那是“神”赋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且不说明权力是否真的是神所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