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眺读后感700

时间:2019-05-15 14:5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汉江临眺读后感7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汉江临眺读后感700》。

第一篇:汉江临眺读后感700

汉江临眺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汉江临眺读后感,欢迎阅读!

汉江临眺读后感700

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相关内容

汉江临眺(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一作临泛,则是临流泛舟之意。

2.楚塞:指襄阳一带的汉水,因其在古楚国之北境,故称楚塞。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又称三湘。此当泛指洞庭湖南北诸流域。

3.荆门:《水经注·江水》(卷三十四):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象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纹,类牙形,并以物象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今湖北省荆门县城即在江南岸边,县南有荆门山,与北岸之虎牙山隔岸相对。九派:《文选》郭璞《江赋》:流九派乎寻阳。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江自庐江浔阳分为九。这两句写江汉相通之广,南连三湘,西通荆门,东达九江。

4.“江流”句:极言汉江的浩淼。

5.“山色”句写在江边眺望远山,山色若有若无。

6.郡邑两句:言水势浩瀚,波澜动荡,使人觉得眼前的郡邑好像都漂游浮动起来,远处的天空似乎也在浮荡。

7.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译文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

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

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漂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

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

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第二篇:国学《汉江临眺》教学设计

第二十课 汉江临眺(唐·王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眺”,有一个本子作“泛”,即泛舟汉江。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不应是泛舟时所见,故应以“汉江临眺”为准。全诗集中笔力在写水,写汉水所处的地势是接三湘,连九派;写汉江水域辽阔,波澜起伏,江流直下。可以说是句句不离水,“山色有无中”是山的实景,但也还是由于汉江水气遮挡的结果,所以,水的形象使这首诗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作为律诗,不但每一联的对仗都十分工整,而且诗人还非常重视炼字,像“接”与“通”,“外”与“中”,“浮”与“动”,都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目标设定

1、初读诗文,读准诗文中的生字新词,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词韵的回响,并找出韵脚。

2、结合译解再读诗文,理解诗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结合插图与时代背景,联系“楚塞、三湘、荆门、江、山色、郡邑、波澜、远空、襄阳、山翁”等意象体悟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融情于景的写法,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培养学生利用王维的诗风及写法鉴赏王维同一类古诗的能力。

5、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诗以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五项技能为教学目标,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

四、流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词,美美地享受其中丰盈的“满汉全席”,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审美的愉悦。

(二)读文晓韵

1、初读正音

读文贵正,音正则字准,气正则韵出,先试着读一读《汉江临眺》这首诗,反复读几遍,注意把字咬准,音读正。(生读。)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教师随机正音:特别留意词中的“塞、浦、襄”这三个字的读音。

2、划分节奏

诗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生读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3、掌握轻重

(1)读诗讲究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现在听教师范读,看看你们能发现老师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学生听)学生交流发现:

学生1:第一二声的字读得轻,声音有延长。学生2:第三四声的字读得重,声音更短。学生3:在停顿的时候,声断而气相连。

学生4:韵脚读得比其他仄音更重、更长一些。

教师:这就是读诗词时常用的平长仄短的读法,平声读得轻而缓,仄声读得重而急,韵声读得沉而略长,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读法来试试。(2)抽生朗读,纠正节奏、停顿等方面的缺陷。

4、体会音韵

找出文中押韵的字,加重声调,略加延长,听听有什么效果?

(三)会文悟情

1、读文会意 把握“四看”

1、看题目:汉江即汉水;临眺即登高远望,又一说为“临泛”,意指临江泛流。

2、看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母亲虔诚信佛三十多年,这对他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不过他的政治诗、边塞诗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也相当精彩,他被称为 “天下文宗”、“诗佛”,是唐代诗人中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他不仅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在书法上也有很深造诣。

3、看注释(帮助理解诗意):①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调知南选,途经襄阳时作此诗。②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省至汉阳入长江。③三湘:湘水总称。九派:长江九条支流。江流:汉江水。④风日:风光。⑤山翁:晋代将军山简,曾守襄阳。这里借指当时襄阳的地方长官。

4、看题材:这是一首山水诗。山水诗表现的一般是隐逸思想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它通常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寓动于静的手法。

5、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这是一首__诗,作者运用了__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__的感情,塑造了一个__的形象。

2、析词悟情

这首《汉江临眺》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笔法飘逸,错落有致,优美素雅,意境壮阔,就像一幅山水画,给人以美的享受。

1、试找出诗中意象。

明确:楚塞、三湘、荆门、江、山色、郡邑、波澜、远空、襄阳、山翁。

2、诗人是怎样来描绘这些意象的?(略)

3、请把这些意象组成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明确: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面看到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

4、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5、你最欣赏诗中哪些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四)察文识律

1、知晓诗体

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

近体诗并非近代诗,它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绝句有四句,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王维的《汉江临眺》就是五言律诗。

2、明晓格律

A、今天的所学的《汉江临眺》这一诗文又有怎样的格式?大家以小组为团队,先数一数这首词一共有几句?每一句有几个字?用“_”表示字,按句子的形式画一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如果用“—”来表示字,请你来画一画

例如:楚塞三湘接,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_ _ _ _ _。

全诗共8句,每句5个字,颔联和颈联对仗,例如江流对山色,天地外对有无中,所以此诗文为五言律诗。

B、这首诗给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在赞美汉江风光秀丽的同时,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丰功伟绩。

(五)堂上训练

1、复习巩固

(1)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浪动远空。”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2、拓展延伸

(出示小黑板): 赏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后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作》 作者: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解】:①藜:这里指蔬菜。②黍:这里指饭食。③饷:致送。④东菑:指东边田地上的农人。这里泛指田亩。⑤野老:指作者自己。讨论问题:

1、下列对《积雨辋川庄作》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和颔联对人物活动、自然景色的描写,都不是客观描述,而是经过诗人心灵的感应和过滤,染上了鲜明的主观色彩,体现了诗人的个性。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和清苦。C、尾联连用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一反,抒写了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表达了诗人消尽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耽于山林的悠然情怀。

D、这首诗运用了以禅入诗的手法,将禅理禅趣与静谧的绘画美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了冲淡空灵的艺术境界,于山水美景之外,更有一层深邃的意境。

2、你来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简析这首诗的颔联“诗中有画”的特色。

(六)总结:

1、王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绘画美),富有禅意,融情入景。

2、方法指导:抓住作者所选取的意象,一共有多少。要准确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意象的色彩。抓住意象的声音特征(动静结合)。

3、体会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

五、板书呈现

第二十课 汉江临眺(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融情于景{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意境优美

山水画{

格调清新

第三篇:诗词五首《汉江临眺》《浣溪沙》等-教学教案

教学建议

一、《汉江临眺》教材分析

开元二十八年(740)秋,王维40岁时,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任选补使。选补使是朝廷派往边远地区选拔地方官员的使臣,是一种为期几个月的临时出差,不同于放外任或贬谪,所以王维此时的心情是比较舒畅的。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所途中经过襄阳时写了这首诗。《汉江临眺》即来到汉江登临眺望。“眺”,有一个本子作“泛”,即泛舟汉江。从诗中所写景物来看不应是泛舟时所见,故应以“汉江临眺”为准。

汉水源于陕西宁强,流经襄阳东南折至汉阳汇入长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在汉江边登临远眺之所见所感。开头第一、二句总写汉江形势。汉江处于古代楚国境内,既与三湘之水汇合,又与来自荆门的众多河流连接,所以水势浩瀚。中间两联写作者纵目所见。其中第三、四句写汉江水流汹涌,似向天地之外奔流而去,远山由于被江面蒸腾的水气所笼罩,所以若有若无,时隐时现;第五、六句写襄阳一带的城郭楼阁,远远望去似乎飘浮在前面的江面上,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这两联突出地描绘了汉江水势的雄伟壮观。诗人紧紧扣住临眺之所见,即总是在写自己的视觉感受。他运用想像和夸张的手法,又通过人的错觉来写水势之大,流速之快。从江流到山色,从郡邑到远空,视野极其开阔,境界极其广远。王维不只是诗人,还是一名画家。苏轼曾评议他的诗和画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这首诗中,王维把画家的观察、诗人的思考、绘画的技巧、诗歌的手法极自然地结合起来了。他巧妙地描绘了同时并列于空间的景物,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界持续性的运动、变化。古人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说法,可引导学生依据诗句想像并描述诗中所展现的富有动感的画面。

结尾两句“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中的山翁原指晋朝人山简。山简是“竹林七贤”中山涛的儿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据《晋书·山简传》记载:山简性嗜酒,在襄阳“优游卒岁,唯酒是歌”,当时有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此诗中的山翁借指的到底是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襄阳地方长官。王维说:襄阳风景极好,自己愿意留下来与地方官同饮;一是诗人自指。是说襄阳这样好的风景,正是留给自己来饮酒赏景的。解作诗人自喻较能贴切地表达诗人对汉江风景的赞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味两种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

全诗集中笔力在写水,写汉水所处的地势是接三湘,连九派;写汉江水域辽阔,波澜起伏,江流直下。可以说是句句不离水,“山色有无中”是山的实景,但也还是由于汉江水气遮挡的结果,所以,水的形象使这首诗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作为律诗,不但每一联的对仗都十分工整,而且诗人还非常重视炼字,像“接”与“通”,“外”与“中”,“浮”与“动”,都对描写自然景物的动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浣溪沙》教材分析

北宋初年词的创作主要承袭五代遗风,多为宴席间娱宾遣兴而作。所以要求协律,宜于歌女逐弦管之音演唱。从内容看多是吟风雪咏花草,写离别道相思之作;在艺术上则以委婉浓丽为主导风格。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其《珠玉词》被视为婉约词派的正宗。这首《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也是宋词中被后人广为传诵的名篇。

《浣溪沙》词分上下两片,每片三句。主要写作者在春天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它的好处在于摆脱了代歌女立言的代言体,直接真实地抒发了个人的生活感受。上片写作者在唱一曲新词,饮一杯醇酒时,竟感到这样的生活已经无数次地重复,因为春天的天气同去年一样,亭台景物也都依旧。作者看见“夕阳西下”想到了岁月在不断地流逝。时间是不能倒流的。在这里,作者向我们倾诉的是他所感到的生活的空虚、无聊,同时也有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下片进一步写这种生活感受。时间永不停滞,春花纷纷凋谢,燕子又回来寻找旧巢。对春花落地感到无可奈何,燕子年年归来也不觉新奇。这一切都取决于自然规律,是人力难以支配的,而人只能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中逐渐衰老,想到此他只有独自一人在小园花径间不断地徘徊。在词中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并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表现出来,所以做到了景与情自然结合,浑然一体。“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晏殊颇为自得的奇偶佳联,也深受后人的赞赏。

对于词人的心态及词中的情感,中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应多引导他们去分析作者对岁月的爱惜和对生命的珍视,并启发他们鉴赏这首词在语句和对仗上的艺术技巧。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材分析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40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聊且要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这就在大幅度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算差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关怀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晏殊的《浣溪沙》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对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在创立自己的风格。

学习中可引导学生比较晏殊《浣溪沙》与苏轼这首《江城子》在题材、思想感情、艺术形象、语言格调诸方面的不同。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材分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在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

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这正是作者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场景。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八百里炙;听乐器翻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指挥战斗。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极雄豪、壮美的事,这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它说明已被削去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率师北伐,统一南北,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写到这里已达到这首词的最强音,它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结语却只有五个字“可怜白发生”。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所以最后一句也是壮语,只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丽、生动。最后结句戛然而止,但却遗音缭绕,余味无穷。此句内涵丰富,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有意地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可以让学生体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辛弃疾作词多用典故,他的用典不只贴切,且寓意丰富,应适当讲解“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的意义。

第四篇:汉江临眺全诗翻译赏析

汉江临眺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

①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襄阳,汉川,在武汉市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②楚塞:楚地疆界。三湘,漓湘,蒸湘,潇湘的总称。

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④浦:水边。

⑤好风日:风景天气好。

⑥山翁: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2]

译文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作者小传】

王维,字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注释】

本诗又题作《汉江临泛》。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番家冢山,流经湖北省襄阳,至汉口入长江。

三湘:湘水合漓水称漓湘,合蒸水称蒸湘,合潇水称潇湘,故称三湘。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市。

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镇守襄阳。

【赏析】:

本诗描绘了汉江的雄壮美,山色的朦胧美,境界开阔,气象雄伟,令人不胜向往,心驰神飞。特别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出语绝妙。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于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创作的一首五律。诗人泛舟汉江,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第五篇:《汉江临眺》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背诵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能力。2.了解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柏和词的两大流派。3.分析品味诗词,提高审美情趣和诗词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人、词人创作的独特风格。2.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语言。

3.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感悟、鉴赏能力。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吟咏,争取当堂成诵。

2.讨论一质疑一点拨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语言的感悟。3.引申一比较法。通过引申比较,体会诗人、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词的两大流派的艺术特点。媒体设计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到了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代文人另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使之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风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解说:这段激情澎湃的导语,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认识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解题 1.我国古典诗歌自唐代始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弥为古体诗。

近体诗并非近代诗,它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通常有八句,绝句有四句,它们都有平仄的要求。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时仗。律诗根据每句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

王维的《汉江临眺》就是五言律诗,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属于古体诗。2.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三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词贵有意境,词人又各具自己的风格。清代张蜒将宋词大致归为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本课晏殊的《浣溪沙》是婉约词代表作,苏轼的《江城子》和辛弃疾的《破阵子》则被称为典型的豪放词。

三、研习课文 1.结合注释和学生的知识储备,填文学常识表。2.播放录音,正音正字。

(1)学生先默读这五首诗词,找出自己没有把握读准的字,用铅笔画出来。(2)播放朗读带,学生为生字难词注音。(3)出示投影片,强调下列字音、字形。塞(sài)邑(yì)浦(pǔ)襄(xiāng)眺(tiǎo)朓(tiǎo)饯(jiàn)扁(piān)晏(yàn)擎(qíng)骑(jì)鬓(bìn)挽(wǎn)3.再放朗读带,学生跟着小声读,读通读顺诗词。5.抽生朗读,纠正节奏、停顿等方面的缺陷。7.学生背诵诗词。(解说:本课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每首诗词的基本思路后,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复诵读,熟悉作品,背诵诗词,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做准备。)

四、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诗词。

2.以《汉江临眺》的内容为依据,运用丰富的想像,画一幅画。

下载汉江临眺读后感700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汉江临眺读后感70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保护汉江倡议书

    篇一:“保护汉江_美化环境”倡议书 “保护汉江水质”倡议书 汉江,千百年来哺育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汉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生态责任,“一江清水送北京”是我们紧迫艰巨的政治任务。......

    “保护汉江_美化环境”倡议书

    “保护汉江水质”倡议书 汉江,千百年来哺育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汉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生态责任,“一江清水送北京”是我们紧迫艰巨的政治任务。近年来,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影响,废......

    汉江中级法院实习报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一、实习时间 汉江中级人民法院实习报告 2010年7月15日至2010年8月28日 二、实习单位 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 三、实习目的 1.接触并熟练掌......

    “保护汉江 美化环境”倡议书

    “保护汉江美化环境”倡议书 汉江,千百年来哺育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汉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生态责任,“一江清水送北京”是我们紧迫艰巨的政治任务。近年来,由于自然、社会等因素影......

    保护汉江主题活动总结

    “保护汉江 爱我家园”主题教育工作总结 县教体局: 为了贯彻落实XXXX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我园师幼保护汉江,美化家园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带动更多......

    保护汉江工作汇报(5篇模版)

    “保护xx,我们在行动”工作 及汛前河道清障情况汇报 xxx人民政府 xx01x年x月x日 各位领导: 现就我xx“保护xx,我们在行动”工作开展情况及汛前河道清障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一、......

    汉江路中心小学扎实开展

    汉江路中心小学扎实开展“治庸问责”工作促教育行风转变 熊幸福报道:5月3日----11日,汉江路中心小学在全校内扎实开展以“治庸提能、治懒提神、治软提劲”为主要内容的治庸问......

    汉江医院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汉江医院安全生产自查报告白天市卫生局: 我院在接到白卫医发(2009)76号文件后,立即部署安全生产检查,于7月14日、21日两次对全院安全生产进行了检查,现将自查情况向贵局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