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成物质的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小编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第二篇:3.4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3.4 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⑵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的概念、符号意义及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过程
[导课]复习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一、知识回顾:
1、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中,都正确的是(B)A.碘i B.汞Hg C.铁FE D.氖Na
2、“2H”表示的意义是―――――――――(A)A.两个氢原子 B.一个氢分子 C.氢元素 D.氢气 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D)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思考]超市里德东西有成千上万种,为了便于顾客选购,所有商品均分类、有序的摆放。同样,我们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也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呢?
二、元素周期表
1.自主学习:结合本表阅读教材90页“元素周期表” 2.讨论交流: 元素周期表中
a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 个周期。前三个周期又叫短周期,其中元素又叫短周期元素,共18种元素。b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8个纵行,但只有__个族。为什么? c元素的排列顺序与核电荷数有什么关系?
d观察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 [板书]元素的排列顺序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例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根据图中的信息填空: a.氖的元素符号为___
b.氖的一个原子核外有 ___个电子 c.氖的一个原子核内有 ___个中子
相关知识: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板书]观察思考:观察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
金属元素通常都有是 旁,例如: __
气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液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固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5” B.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为“P” D.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思考】每周期开头是什么类型元素,靠近尾部呢?“元素周期表”这一名称与这个规律有什么关系?
【结论】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行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
练习:
1、(09陕西17)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③中处的元素符号是。
⑵①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的数值为。⑶②中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⑴Cl ⑵5 ⑶Na+ 2.完全学习50页课后提升第1题.3.完全学习51页课后提升第6题.板书:
一、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
二、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七个周期
2.族:每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元素分类
a.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钠 镁 铝 汞除外 b.气态非金属元素:气 字头 氢 氦 氮 氧 c.液态非金属元素:氵旁 溴
d.固态非金属元素:石 旁 碳 硅 磷 硫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方法和意义,并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来为化学学习服务。作业:p95业1、2、3、4。
第三篇: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文档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
中泉中学
卢海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会写、会读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并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在讲清元素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能力目标] 1.加深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2.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读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课件、矿泉水瓶、三精牌葡萄糖酸锌 【教学过程】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新课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板书〕
一、什么叫元素?
〔讲述〕无论在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其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有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的这一类原子,就统称为氧元素。所以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样硝酸铵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说它们都含有氮元素。强调: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元素组成物质。
(3)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讲述〕元素概念包括三个要素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②同一类原子③总称,这就明确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也表明了元素只论种类而没有个数的特点。例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但却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练习〕见电子白板 〔板书〕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讲述〕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将下表制成投影软片进行投影和讲解。
〔讲述〕世界上的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仅有112种,这112种元素怎样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是化学课长期学习的问题。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差别,就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板书〕3.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
教会同学们会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还可介绍宇宙、地壳、水、生物体、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导阅读选学材料。〔板书〕
二、元素符号
〔讲述〕目前知道112种元素,组成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为了应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学元素除各国语言文字的名称外,化学上还确定了一套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1860年世界各国的化学工作者大会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这种符号就叫做化学元素符号。
(1)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氧、氢、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来表示等。
(2)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Cu表示铜元素等。〔板书〕1.写法、读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2)写法:“一大二小”。
(3)读法:看课本P58的表格,教师领读。
〔讲述〕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原则必须牢牢掌握,否则不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还闹出笑话来。如钴的元素符号是Co,如果写成CO,就不是钻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板书〕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练习:说明H、K、Cl、O、Al代表的意义?(3)系数:5个氢原子如何表示?
〔练习〕写3个氢原子,10个硫原子,5个铝原子 [小结] 1.元素的概念。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3.熟记、会写会读27种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检测] 见电子白板 [作业] P62 1、2、3 [反思]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大家比较熟悉的药品广告词(三精牌葡萄糖酸锌,蓝瓶的;盖中盖牌高钙片,一片顶五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中C-12以及He-3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来进行分组计算,从而引导学生从质子数相同的角度区分不同的元素,通过“姓什么”的通俗问法,使得学生初步建立什么是一类原子,通过“不是一个人干的活”引导出元素是一类原子的集合体,适时引导读文、记忆元素定义、出示区别角度对原子和元素进行区分,从而比较成功的掌握了元素的概念。
不足之处是:
1.学生方面:阅读文本时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勾画,而是成行成片,不利于关键词语的提炼和记忆。
2.教师方面:总怕学生说不准而代替学生过早地说出答案,使得学生锻炼的机会减少,教师要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个别地方只是做了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强调,但缺乏必要的跟进性练习,从而未能很好的巩固住,一练习还是错误百出;理清思路,活跃教学设计;知识的过度要随心所欲,不要拘束于教案;语言表术有待提高。
第四篇:江苏省初中化学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优质课教案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元素,了解元素的概念。
2.会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从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从几种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入手,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初步认识化学元素。
2.以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等形式体验物质分类、比较归纳得出结论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元素知识的体验学习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意识。
2.通过认识元素与人体、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增进对化学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从物质微观构成认识元素,形成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统一。2.学习物质(元素)的分类方式,逐步完善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教学难点:能从元素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方法、手段: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用品: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布置课外预习任务】课后预习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调查报告。
【师生活动】结合微观模型的分析,归纳元素的概念。
【学生活动1】学生对比元素扑克牌所提供的信息,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学生展示并交流成果】
【学生活动2】观察十种纯净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写出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符号,引导学生利用元素的知识将纯净物进行进一步分类。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并归纳小结】
【归纳】通过纯净物的分类,可以发现元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回顾视频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3】利用元素扑克牌背面的10种物质,将物质进行分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利用概念图小结本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1.元素: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书写:一大二小 分类:
2.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认识了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体会到物质的多样性的基础上,回归物质的本质即所有的物质都是有元素组成,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元素观。
在备课的准备阶段,教者查阅了鲁教版教材的《物质组成的表示》,人教版教材的《元
用心
爱心
专心 素》等相关资料,再结合沪教版教材的《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将三个版本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了最初的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从几种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入手,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初步认识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结合自制教具元素扑克牌,对概念教学的探究性学习进行初步的探索,通过学生的体验学习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材《水的组成》教学反思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知
识,物质的简单分类。其中,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内容较少也较简单,可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复习工作。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物质微观世界的认识,并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学生对“纯净物与单质”和“混合物与化合物”这两对概念容易混淆,也希望能通过这节课,使学生有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的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碰到很多困难。由于是复习课,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认识,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成为实施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以一道段考题引入后,引起学生共鸣。实施教学活动中,可以在复习完物质分类后再将此题提出,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画龙点睛、首尾呼应的效果,加强课堂的完整性。
设置的习题应有一定的坡度,有个递进的缓冲,在处理习题时,对于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可以带过,而学生的共同问题应该深入剖析。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在课堂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值得深思的。我以提问和课前学生的知识归纳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来回顾知识,稍显单调。复习课应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总结、归纳、对比,使学生在知识系统得到梳理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我选择的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我曾设想把本单元的分子、原子与第四单元的原子结构、离子等知识点整合上一堂复习课。为了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打破单元间的界线,把各单元相关知识点整合后进行复习,这样更有针对性,急学生之所急,使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课堂上,也要适时地关注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方面做得不够,语言应更加具有人情味和鼓励性质,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
在最后的环节,学生展示自己归纳的知识脉络。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的发言,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并让学生谈谈这个单元学生自己的感受,还有那些疑问,有什么收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在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的同时,自己也不断成长、提高。通过这次的课堂教学活动,我也有不少的体会和认识。在此,仅简单谈谈我的想法。我还有很多的疑惑,希望各位同行、专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