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篇

时间:2019-05-15 15: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篇》。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篇

导语:数学的作用对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篇,欢迎借鉴!

篇一数学小论文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有三角形、植树问题、位置与方向只要我们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详细讲一下三角形吧。

在这周的星期二,爸爸带我去了宿舍楼下打篮球。爸爸问我:你知道篮球板支架是什么形的吗?三角形是怎么来的呢?我说支架是三角形的。但不知道三角形是怎么来的?爸爸说: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直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平面三角形。我会意的点点头。

在周三,我要回广州了。在机场里,我看见有个卖小木制品的地方。我看见部分东西都带有三角形,如:小房子的房檐,自行车的的三脚架,古时侯的相机的三条支架围成了个三角形可是标价太贵,我没舍得买。可是看到这些小物品,我的心里又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它们都带有三角形呢?哦,是原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可以使它们更坚固。出机场后,我又发现三角形了。是一个小女孩叠的小帽子我坐在爸爸派的车上,一遍遍想着那天学到的知识。就觉得很开心。

篇二数学小论文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

爸爸妈妈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么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只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天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

我高兴极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篇三数学小论文

今天,我看到一道数学题:果品店把2千克酥糖,3千克水果糖,5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酥糖每千克4.40元,水果糖每千克4.20元,奶糖每千克7.20元。问: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看到这么多数据,我不禁慌了手脚,脑子里像一团乱麻,我静下心来,把思路理一理:已知什锦糖是由4.4元/千克的2千克酥糖、4.2元/千克的3千克水果糖和7.2元/千克的5千克奶糖混合而成的。而数据中隐藏着一个数据没有告诉我们:什锦糖一共10千克。只要算出酥糖、水果糖和奶糖一共的价钱,再求出平均数就可以了。我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下这样的算式:

4.4x2+4.2x3+7.2x5

=8.8+12.6+36

=21.4+36

=57.4(元)就是一共的价钱。

2+3+5=10(千克)

57.4*(除)10=5.74(元/千克)

数学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也有数学,只要动脑筋去研究,去探索,就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奥秘!

篇四数学小论文

数学无处不在,上个假期我就深深的感到了这一点。有一天,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经过世纪联华。当时超市在搞促销活动:满38元可以抽奖一次,设一等奖:一名,一辆电动自行车;二等奖:两名,一床被子;三等奖:5000名,一瓶矿泉水。我缠着妈妈去购物来抽奖。一会儿,妈妈拿着购物40元的单据去柜台抽奖。我闭着眼睛,抽了一张刮刮卡,小心翼翼的将兑奖区刮开,真可惜,我只抽到了一瓶矿泉水。我不服气,又缠着妈妈去购物。妈妈告诉我:摸到电动自行车的可能性太小了,只有5003分之1,因为电动自行车只有一辆,而水有5000瓶,抽到水的可能性有5003分之5000,5003分之1小于5003分之5000,所以抽到水的可能性大。那时我还没有“可能性”的概念,我拉着妈妈去验证。妈妈又买了许多果蔬,凑齐了38元。我们再次到摸奖处,妈妈抽了一张刮刮卡,把兑奖区刮开,一看还是一瓶矿泉水。我的心情好失落。

过了一会,我又开心起来:我学会了“可能性”!谁叫那水的可能性比电动自行车的多五千多倍呢!还真不容易抽到。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我们生活中的数学

龙集九年制

房晓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暑假期间,我和妈妈一起去苏果超市,妈妈说:“要有计划地把这些购物券用完,所以每买一件东西都要算一算用了多少钱”,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刚要离开,我看见货架上正好摆着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些火腿肠,妈妈同意了。可是没走几步,我又看见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品牌,同样重量,里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哪一种合算就买哪一种。于是我开始算起来:零卖的如果买10根,每根4角,共是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计算的过程说给妈妈听,妈妈听了直夸我爱动脑,我因此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从而生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我家的桌子的面是正方形,钟的面是圆形,我们用的三角板是三角形的…… 冰箱是长方体,门前的柱子是圆柱体……现在我已经学会了计算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也学 了物体的表面积的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能灵活地运用,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还是暑假期间,爸爸带我游泳馆,爸爸说:“小语,你现在已经上五年级了,看我们面前的这个游泳池,你知道这个池内贴瓷片的面积是多少吗?和它能容纳多少水吗?”我得意地说:“这个当然没有问题,需要知道它们的长、宽和高。首先,我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求它的5个面的总面积,就是用长×宽+(长×高+宽×高)×2,求出来的就是这个游泳池的贴瓷砖面积;第二个问题是求它的容积,但是现在还没学很快就会知道。”我讲得津津有味,似乎有点我们老师的味道,想着想着我就更加得意了。站在一旁的爸爸夸我讲得好,这时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同学们,数学是很奥妙的,也是很灵活的,除了我刚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数学还有很多种呢!老师常说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希望同学们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

怎么样,数学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学好数学哦!

第三篇: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浅论小学数学中的思维教学

张洪学校孙建华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先生认为,人类思维可以分为三种: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和灵 感(顿悟)思维。并建议把形象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什么是形象思维呢?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运用 头脑中积累起来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表象是我们以前知觉过的,而在头脑中再现的那些对象现象的映象。形象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形象思维同抽象思维一样,是认识的高级形式——理性认识。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按照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各有不同功能,左半球是语言中枢,主管语言和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音乐,绘画等形象思维材料的综合活动。两者相互配 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使个体得到和谐发展。

从儿童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 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一、充分感知,丰富表象,为培养形象思维积累材料.儿童能够敏锐感知鲜明的、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善于用形象色彩和声音触发思维。表象是形象 思维的细胞,形象思维要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必须打好基础,丰富表象材料的积累。

1.动手操作,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例如:教学余数概念,先让学生动手分小棒:

(1)9根小棒每2根为一份,可以分几份,还剩几根?(2)13根小棒,平均分给5 个人,每 个同学可以分几根,还剩几根?操作完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操作过程,说说是怎样分小棒的,从而形成表 象,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下面题目应该怎样分?①有7块饼干,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几个人,还剩几 块?②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可以分几支,还剩几支等。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理解了被除数是总数,除数和商分别是要分的份数和每份数,余数是不够一份而多出的数,余数要比除数小 的道理。在头脑中形成了正确清晰的表象,正确的思维才有牢固的基础。

2.直观演示,丰富表象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用图片、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材料,有了定量的感性材料,才能在脑中留下鲜明的映象。例如:教学“长方体认识”,教师可以先出示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如:火柴盒、粉笔盒、砖头等,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自己列举长方体实物(书柜、木箱、厚书、铅笔盒……),通过感 知实物,学生对什么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边观察模型,边 看书本,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认识长方体的六个面及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十二条棱及互相平行的棱长相等的 特点;通过观察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和相交于这个顶点的三条棱长,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模型的平放、侧放、直立三种形态,来说明长、宽、高相对说来是固定不变的,把知识讲“活”,这样学生在动口、动脑 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清晰深刻的表象,为思维的理性化提供了条件。电教手段引入课堂,可变静为动,化近为远,并以它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反映思 维过程的演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时,通过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总数与部分的关系,即总数-部分=另一部分。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在脑中建立清晰的数学表象,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想象力 积累素材。

二、引导想象,发展形象思维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表象不但可以储存,而且可以对储存的表象痕迹(信息)进行加工改组,形成新的 表象,即想象表象,它也是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如图示 情景、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教完梯形知识后,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梯形的一个底逐渐缩短,直到为0,梯形会变成什么形?当梯 形短底延长,直到与另一底边相等时,它又变成什么形?”借助表象,能有机地把看上去似乎无联系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结合起来。还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记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S[梯形]=1/2(a+b)h当a=0时,变成三角形,面积公式为:S=1/2ah 当a=b时,变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S=ah.三、数形结合,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从总的来说,数学是数与形结合的学科。不同类型的 数学图形,提供了大脑形象思维的表象材料,调动了右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形象思维能力,促进 了个体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使人变得更聪明。例如:课本中配合应用题的具体情节而设计的插图,开阔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天地,增强了刻苦学习的意志。又如课本中出示的例题和复习题,表示数量关系时,运用了绚丽色彩和各种小动物、植物、大河、山川,现 代的飞机、汽车、轮船、卫星、建筑,古代的文物、书籍……这些不仅对理解数量关系有利,而且对学生形象 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再说应用题教学,由于应用题是事理、文理、算理三者的结合,所以应用题的原型比较复杂抽象,学生摄 入大脑后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便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使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得明朗。例如:“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是小华 的2/3,小新储蓄了多少元?”这题学生往往难以确立单位“1”的量。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画出如下线段图 来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线段图,同学可以很快列出算式:18×5/6×2/3-10(元)所以说线段图具有半抽象半具体的特点,它既能舍弃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又能形象地揭示条件与条件、条 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把数转化为形,明确显示出已知与未知的内在联系,激活学生的解题思路。这里线段图 的运用、数与形的结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性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实现了形象思维 与抽象思维的互补。

浅论小学数学中的思维教学

中卫市沙坡头区宣和镇张洪学校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认识圆周率“π”

学习了六年级数学上册《圆》这一单元,我认识了一个新概念——圆周率。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和直经的比,是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常数,并称之为.1600年,英国威廉.奥托兰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圆周率,因为π是希腊之“圆周”的第一个字母,而δ是“直径”的第一个字母,当δ=1时,圆周率为π.1706年英国的琼斯首先使用π.1737年欧拉在其著作中使用π.后来被数学家广泛接受,一直没用至今.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位德国数学家评论道:“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做为衡量这个这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古今中外很多数学家都孜孜不倦地寻求过π值的计算方法.公元前200年间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首先从理论上给出π值的正确求法.他用圆外切与内接多边形的周长从大、小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的周长,巧妙地求得π 会元前150年左右,另一位古希腊数学家托勒密用弦表法(以1 的圆心角所对弦长乘以360再除以圆的直径)给出了π的近似值3.141

6.公元200年间,我国数学家刘徽提供了求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体现了极限观点.刘徽与阿基米德的方法有所不同,他只取“内接”不取“外切”.利用圆面积不等式推出结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后,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求得“约率” 和“密率”(又称祖率)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可惜,祖冲之的计算方法后来失传了.人们推测他用了刘徽的割圆术,但究竟用什么方法,还是一个谜.15世纪,伊斯兰的数学家阿尔.卡西通过分别计算圆内接和外接正3 2 边形周长,把 π 值推到小数点后16位,打破了祖冲之保持了上千年的记录.1579年法国韦达发现了关系式...首次摆脱了几何学的陈旧方法,寻求到了π的解析表达式.1650年瓦里斯把π表示成元穷乘积的形式 稍后,莱布尼茨发现接着,欧拉证明了这些公式的计算量都很大,尽管形式非常简单.π值的计算方法的最大突破是找到了它的反正切函数表达式.1671年,苏格兰数学家格列哥里发现了 1706年,英国数学麦欣首先发现 其计算速度远远超过方典算法.1777年法国数学家蒲丰提出他的著名的投针问题.依靠它,可以用概率方法得到 的过似值.假定在平面上画一组距离为 的平行线,向此平面任意投一长度为 的针,若投针次数为 ,针马平行线中任意一条相交的次数为 ,则有 ,很多人做过实验,1901年,有人投针3408次得出π3.1415926,如果取 ,则该式化简为 1794年勒让德证明了π是无理数,即不可能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1882年,德国数学家林曼德证明了π是超越数,即不可能是一个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本世纪50年代以后,圆周率π的计算开始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从而出现了新的突破.目前有人宣称已经把π计算到了亿位甚至十亿位以上的有效数字.人们试图从统计上获悉π的各位数字是否有某种规律.竞争还在继续,正如有人所说,数学家探索中的进程也像π这个数一样:永不循环,无止无休……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小论文2020年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15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一: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日,一道趣味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齐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问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先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10),根据“原先参赛总人数×115+10=此刻参赛总人数×223”的关系式得出X=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我承认,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方面,我还不如妈妈;可是,难道这道题就只能用解方程这一种方法来求解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说过:掌握了比例法,能够使问题简单化,甚至能够把六年级的数学题变为二年级的那么简单!这道题目中有变量,也有不变量。哈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以不变量或者中间量做单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对于这道题,不变量是其他学校的参赛人数。所以,用1-115=1415算出原先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1:14。然而这个学校增加10人后,那总人数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223=2123算出此刻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2:21。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1:14=3:42

(现)某校:其他=2:21=4:42

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能够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3=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1=10人。用4×10=40就算出这个学校此刻的参赛人数;(4+42)×10=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妈妈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拍拍自我脑门,连声说着:“我怎样没想到呢?”之后,当我说出:“数学王教师说了,如果看到应用题只明白列方程的话,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后,妈妈来了句:“太伤自尊了!”就假装不理我了。

经过这道趣味的数学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难题不要怕,进取思考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任何题都能被解决。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二):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我一向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1.2.4.8.16.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刚好为511,原先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能够算出所有数呀!

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先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3.6(天),答:还要3.6天吃完。

书上也是能够获得知识的。书的页码也有学问。如:甲.乙两册书用了8642个数码,且甲册比乙册多20页,甲书有多少页首先要明白1~页要1×9=9(个)数码,10~9需要2×90=180(个)数码,100~999需要2700个数码,(2700+180+9)×28642个,所以甲乙书都印到了四位数。20页有20×4=80(个)数码,甲书有(86742+80)÷2=4361(个)数码,4361-(9+180+270)=1472(个)数码,1472÷4=368(页),999+368=1367(页),答:甲书有1367页。

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三):

今日,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之后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立刻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能够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四):

妈妈说,外公家养的两只母狗“格格”和“花花”最近一前一后生了两只小狗,于是我缠着妈妈带我去看。

星期天,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看到了这2只小狗,它们都十分有特点。一只长得胖嘟嘟的,象个小肉球,灰色的皮毛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另一只则长得比较“秀气”,浑身雪白,象穿了一件洁白的外衣,依偎在“狗”妈妈的怀里,好可爱哦!根据出生的时间和颜色,外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老大灰灰,老二白白。

一到“狗屋”旁,我就被调皮可爱的小狗们吸引住了,全然不觉外公已经来到我的身边。外公说:“媛媛,你快要上四年级了,今日外公考你个问题,看你能否答出来”“没问题!”我自信地回答。外公指着小狗说:“这2只小狗出生的日期十分趣味,老大和老二出生在相邻月份的1号,这两个1号分别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你明白是哪两个月的1号吗”

咋一听,这个问题挺难的,但不服输的我还是进取动起脑来,我不由联系起三年级时学过的年月日知识:由相邻两个月的1号是星期几,如果只差一天,说明第一个月的天数除以7余1天,哪个月的天数是这样的呢哦,有了,29除以7余1天,一年中仅有二月份有可能出现29天,由此能够断定老大、老二分别出生在二月、三月的1号。

我把想法告诉了外公,外公高兴地夸我真聪明,那2只可爱的小狗好象也为我猜出了它们的生日而欢快地跳来跳去呢!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

在美国有一个小男孩,他叫洛齐·盖亚。

一个风光完美的日子,天空突然出现了一轮黑圈,将盖亚吸了进去。转眼间,盖亚来到了一个外星球上。这星球上的居民们很混乱,盖亚连忙拉住一位老外星人,问他这是怎麽回事?听过一段话后,盖亚才只到了。原先那里有两个国家:语文国和数学国。两国总统争辩哪国强而引发了战争。其实他们的战争并非什麽抢林弹雨之类的,而是双方互相出题。如果回答错误,就失败了。

盖亚的好奇心发亮了,他悄悄地跑到战斗场旁的一根大柱上偷看。只见语文王穿着苏轼套装,数学王则穿着华罗庚套装。数学王首先出题:934988706乘82633316等于?语文王哑了。他虽然语文博大精通,但对数学来说,1加1都不会,怎能解决这道题呢?仅有乖乖认输了。语文王也出题了:“孙行者”的下句是什麽?数学王也像语文王一样成哑巴了。两国总统沉默不语了,看来他们明白了不学习其它知识是不行的。之后,语文王和数学王决定将语文国和数学国融合成一个国家,叫“语数国”。人们便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发展。

盖亚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地球,他也明白了不能单学一种本领,不然就会受人轻视的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六):

一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了小孩。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先摊主设了个可得奖品的游戏。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了个“”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2.3.……12。1.3.5.等奇数格上放了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2.4.6.等偶数格上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盒正中有枚小指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字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了。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样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

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1.3.等奇数上,也有可能停在2.4.等偶数上。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终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是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这时还应当往后走5格,6.7.……10,好,停在“10”号格上了,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7.8.……12,就停在“12”号格上了。

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哪里,往后再走同样的格数后,所得到的都是偶数,所以小朋友都只得到最便宜的小贴纸,而得到贵重物品的可能性是0。这个摊主肯定能赚钱。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了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七):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两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记得三年级,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超市,超市此刻正在搞春节打折活动,每件商品的折数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袋旺旺大礼包,净含量是628克,原价35元,此刻打八折,可是打八折怎样算呢?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打八折就是乘以0.8,也就是35*0.8=28(元)。我恍然大悟。我准备把这袋旺旺大礼包买下来,可是,妈妈告诉我,可能后面的旺旺大礼包更便宜,要去后面看看。走着走着,果然,我又看见了卖旺旺大礼包的,净含量是650克,原价40元,此刻也打八折。这下,我犯了愁,净含量不一样,原价也不一样,哪个划算呢?我又问妈妈。妈妈告诉我35*0.8=28(元),40*0.8=32(元),一袋是628克,现价28元,另一袋是650克,现价32元。用28628≈0.045,32650≈0.049,0.049》0.045,所以第二袋划算一点儿,于是,我们买下了第二袋。经过这次购物,我明白了怎样计算打折数,怎样计算哪种物品更划算一些。

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能够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才能获胜,我想:这肯定是一道数学策略问题,不能盲目地去报,里面肯定有数学问题,用1+3=4,1004=25,我不能当第一个报的,只能当最终一个报的,她报X个数,我就报(4—X)个数,就能够获胜,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报数,显然,她没有思考获胜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报数,到了最终,我果然报到了100,我获胜了。原先这道数学问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问题,需要思考,才能获胜。到了六年级,我也学到了这类知识,只可是,更加难了,经过这次游玩,我喜欢上了对策问题,也更加爱思考,寻找数学中的奥秘。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简便,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仅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仅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八):

今日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

爸爸妈妈说:“今日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样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仅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仅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日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

我高兴极了,今日真是个好日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九):

今日,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趣味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终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2+3=5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7+8=15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能够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明白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明白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十):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趣味的事情。在我们五年级下册数学书里,就有这么一道思考题: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15,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同学看到这个题目,肯定觉得脑子里好乱,其实不然。你能够把题目再读一遍,拿出草稿纸,画一画。一根蜡烛烧掉全长的15,那么还剩下全长的45。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5的一半,算一算,哦!是25!求剩下的就是用全长的单位“1”减去两次烧掉的占全长的几分之几,也能够说剩下的就是第二次烧掉的一半。解得:1-15-25=45-25=25。答: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25。即便题目再难,只要你静下心来,理清条理,就必须会被你解决!

一次,我在课外作业上,做到一道题目,立马难住了我。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加上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23;如果它的分子减去同一个数,这个分数就等于512。求原先的最简分数是多少哎呀!这怎样做我开始用死办法做,一个一个找。之后实在找不出来,才慢慢动脑筋做。两个新分数在约分,分母相同,其实能够将这两个数通分化成分母是两个原分数的最小公倍数2倍的同分母分数,即23=1624,512=1024。将两个新分数的分子之差除以2就能够得到分子加上和减去的那个数,即16-10=6,6÷2=3,故3就是分子加上和减去的数。这么一做,简单了许多!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简便,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仅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仅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十一):

秋天到了,猴爸爸一家三口到山上游玩,走过一个果园,只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小猴最喜欢吃的桃子,馋得小猴子直流口水,嚷着要妈妈给他摘果子吃。

猴妈妈说:“想吃吗?那好,咱们来做一道数学题,答对了就给你吃。”猴妈妈悄悄对猴爸爸说了几句,只见猴爸爸摘了一大堆苹果和桃放在了一齐堆,并用衣服盖好。

“听好了!”猴妈妈清了清嗓子说,“衣服下头有苹果和桃,桃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如果每次取出3个苹果,4个桃,若干次后衣服下头还有1个苹果,18个桃。问一共取了几次?原先有苹果和桃各有几个?答不出来,可不能吃果子哦!”猴妈妈微笑着看着小猴子。

小猴子挠了挠后脑勺,拿了根树枝,在地上演算起来。边画边轻声说道:“桃是苹果的2倍,假设每次取3个苹果、6个桃,那么拿到最终剩1个苹果时,应当剩2个桃。可是此刻剩1个苹果,18个桃,是因为每次只取了4个桃,每次少取了6-4=2个。所以,取了(18-2)÷2=8(次)。苹果:8×3+1=25(个),桃:8×4+18=50(个)。妈妈,你看看我算得对不对!”说完,他得意地看着猴妈妈。猴爸爸走上前去一数,不多不少正是25个苹果、50个桃。

小猴子把果子分给爸爸妈妈和自我,一家三口美滋滋地大吃起来。果园里传出了他们开心的笑声,一向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十二):

孙一、王二、张三、李四四位水手乘坐的小船不幸被大风吹到了一座荒岛边,可整个岛上除了椰子树就是灌木林与野草。为了生存他们只好把所有的椰子都采摘下来,堆放在一齐。天黑了,大家又累又困来不及分摊椰子就躺下睡着了。

夜里1点钟,孙一醒来,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看伙伴们睡得正香,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出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起来后躺下继续睡觉。夜里2点钟,王二醒了过来。他见伙伴们呼呼大睡,也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多出的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好后躺下继续睡觉。

夜里3点钟,张三又醒了。他看伙伴们睡得很香,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好后躺下继续睡觉。夜里4点钟,李四又醒了。四周静悄悄的,伙伴们都在睡梦中。李四就轻手轻脚地爬起来,走到椰子旁,把椰子平均分成相等的4份,见还多了1个,就把那个椰子吃了,然后把自我的一份藏起来躺下继续睡觉。

天亮了,大家都装着什么也没发生,吵着说:“饿死了,快分椰子吃。”椰子正好可分成4份,每份60个。分完后大家低头吃了起来。

半小时后,李四觉得良心有些不安,心想:“如果我不在夜里4点吃了一个椰子并藏起一份,大家就能够分到更多的椰子了。”于是他红着脸向大家坦白了所作所为,承认了错误。大家就算出李四4点起来前的椰子数目应当为((60*4)3)*4+1=321(个)。张三听后脸上发烫,也交待了他的所作所为。大家就又算出张三3点起来前的椰子数目应当为(3213)*4+1=429(个)。之后王二觉得心里有愧,也低着头交待了他的所作所为。大家就又算出王二2点起来前的椰子数目应当为

(4293)*4+1=573(个)。

伙伴们都承认了自我的错误后,孙一也坐不住了,如实交待了他在1点的所作所为。大家最终明白昨日采摘的椰子总共应有(5733)*4+1=765(个)。

经过这件事,四位水手认识到:仅有大家坦诚相待,才能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十三):

在遥远的布兰克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小猪和小猫约好要一齐去河对面的君子公园游玩。

“叮铃铃,叮铃铃”,小猪将手慢悠悠的伸向闹钟,“啪”刺耳的声音被关掉了。小猪看了一眼手表:“不好!9点了,还有二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他慌忙地跑下了床,拉开衣柜,这下小猪可犯愁了:有4件上衣,3条裤子,5双鞋子,一共有几种穿法呢?他想了想,不禁说道:“用4×3×5,一共有60种穿法。”小猪犹豫了半天,穿了一身休闲装。

“呼呼”小猪喘着气看向了湖边的一块木牌子:因木桥已坏,请渡河过岸。“什么?渡河过岸,难不成要游过去?我可是个旱鸭子!”“别担心!那里有船!”小猫指了指熊大叔旁边说道:“你什么时候来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小猫笑了笑,拉起小猪的手向熊大叔走去。

“我要租一辆船。”小猫说。“这船是不能轻易租出去的,要先回答我的问题。”熊大叔摸了摸小猪的头说道。小猫和小猪异口同声地说:“什么题?”熊大叔说:“有一些小动物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此刻有若干条船,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坐9人,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小猪拿了1条木棍,迅速的在地上写出了关系式:(船+1)×6=人,(船-1)×9=人。小猫看了看,灵机一动,说道:“如果设有X条船,动物数为(X+1)×6,那便能够列式为:(x-1)×9=(x+1)×6。能够求出X=5,再用(5+1)×6=36只,所以就有36只小动物。”

“不错!解得很好,此刻能够渡河了!”熊大叔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十四):

我每次做数奥都是拿起一道题拉起来就做,因为我觉得这样做起来很快。可是今日做数奥时,有一道题改变了我的看法,做得快不必须是做得对,主要还是要做对。

今日,我做了一道题目把我难住了,我苦思冥想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有想出来,于是我只好乖乖地去看基础提炼,让它来帮我分析。

这道题目是这样的:求3333333333的平方中有多少个奇数数字分析是这样的:3333333333的平方就是3333333333×3333333333,这道乘法算式由于数字太多使计算复杂,我们能够运用转化的方法化繁为简,也就是把一个因数扩大3倍,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不变。使题目转化为求9999999999×1111111111=(10000000000-1)×1111111111=***00000-1111111111=***88889所以,乘积中有十个奇数数字。这道题,我们还能够位数少的两个数相乘算起,就能发现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即3×3=9→积中有1个奇数数字。33×33=1089→积中有2个奇数数字。333×333=110889→积中有3个奇数数字。3333×3333=11108889→积中有4个奇数数字。……

从上头试算中,容易发现积是由1,0,8,9四个数字组成的,1和8的个数相同,比一个因数中的3的个数少1,0和9各一个,分别在1和8的后面。积中奇数的数字个数与一个因数中3的个数相同,能够推导出原题的积是:***88889,积中有10个奇数数字。

做了这道题,我明白做数奥不能求快,要求懂它的方法。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十五):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例如算单元平均分、统计学校电费……等等数不胜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购物,买过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样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为散称和包装。爸爸妈妈问我:“儿子,你期望买什么糖呢”我望着玲琅满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择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选了巧克力糖。这时妈妈又给我出题了,他说:“那儿子,你说我们是买散称的呢,还是买包装的呢”这我就摸不着头脑了,立即心算起来:散称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装的则58.9一盒。散称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装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可是,单单看重量还不能决出胜负,就让我仔细算算——其实算这个并不难,直接用1000克=1千克1千克=2斤58.9÷2=29.45(元)29.45元》21.9元所以散称比包装更划算!我高兴的把我得出的结果告诉妈妈,妈妈高兴的点了点头,夸我爱动脑筋,所以我也就成为了妈妈的“小会计“。

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生动趣味的数学题。我们常做的应用题,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编而成的题目。这不,我又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了一道趣题:

大河上有一座东西向横跨江面的桥,人经过需要五分钟。桥中间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一个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钟出来一次。看到有人经过,就叫他回去,不准经过。有一个从东向西过桥的聪明人,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最终经过了大桥。

我初看这道题,一点头绪也没有,难不成坐船过去这是不可能的。难道走了一会往回走唉,这好像行得通……

我经过反复的计算,先想到了走到2分59秒的时候把头转回去,看守的人就会让我往回走,这样不就过去了吗之后又想了一会,得出只要在走了2分30秒至2分59秒的时候往回走(最好不要到2分59秒的时候走,因为可能你还没转过头来,看守的人就发现了。),就能够成功过桥。

大家肯定都会说这么容易的题谁都会做,我拿出来吹嘘什么不,这样貌你就错了,我并没有在炫耀自我,我是在告诉大家数学在于联系生活思考,在于全心全意去领悟,而不是拿着别人的成果炫耀。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载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数学小论文4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大全)

    数学小论文:数学学习习惯 柏树小学冯志柏 数学知识就像大海一样浩瀚,需要人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数学知识是每个人必需掌握的,但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好习惯......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五篇范文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第六篇我们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下面是我的一些亲身经历,它都证明了这是条真理。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说:"要有计划地......

    [六年级数学]小课题论文(精选五篇)

    借助“学案”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 骆海霞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名言。但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少数尖子......

    数学小论文

    电脑游戏中的数学问题 星期天表弟来我们家玩,一进门就冲向电脑玩了起来,我在一旁看书,过了一会,我觉得看得很累,便放下书,休息一下。我看了一下表弟在玩什么,我看了看他的游戏中的......

    数学小论文

    大一上学期高数小论文 应化一班曾凡胜 1508060128 一、引言 不管在现在,还是在以前。数学一直都在发挥着其巨大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几乎无时不刻的在运用它,一些计算也是在运......

    数学小论文

    为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践行市教研室提出的建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建模),打造“四全”高效精品课堂(“四全”即全员,抓落实面向全体学......

    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 ——“黄金分割线” “黄金分割线”,这个名词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你也不一定很是熟悉吧,这回,让我们走进数学的世界,去了解这神秘的“黄金分割”吧。 黄金分割线是一......

    数学小论文

    数学小论文 ----4和9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学习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了特征后,我们可以一 眼看出谁是谁的倍数,真简单!原来研究数学问题这么有趣,数学规 律的作用这么大!今天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