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精神与编辑职业道德论文参考
摘 要:“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想。编辑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环节。中华民族精神博人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公正意识、诚信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对现代编辑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精神 编辑 职业道德
中华民族精神以儒家文化为核心。1988年,75位国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巴黎聚会,会后发表了一个宣言,其中说:“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话表明了他们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儒家伦理文化重视和认可。
“以德治国”思想是我们党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想,这个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建设学说、国家学说的补充、丰富和发展,它对我国政治、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发展,公民道德体系的建设,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并将继续产牛深远而深刻的影响。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这一重大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不仅为公民道德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编辑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编辑职业的工作是一种中介性的工作,即策划选题、选择作者并将作者的书稿经过编辑工作使之内容完整、质量上乘、体例统一、适于物化后传播给广大读者。编辑在作者、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编辑是出版队伍的主力军,编辑的素质是和出版物的质量紧密相连的。进入新时期,编辑的许多观念需要更新,许多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在构成人的素质的诸多因素中,信仰和道德是灵魂,是人的立身之本。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调节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广大编辑应当狠修内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与人格,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德的传统,即肯定道德的崇高价值。春秋时鲁国叔孙豹论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以立德为第一。当时卿大夫讲“三事”:正德、利用、原生,以正德居三事之首。孔子特别宣扬崇德之教,与弟子讨论“崇德、辩惑”的问题。《易传》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以崇德为精义致用的最高目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敬业精神、公正意识、诚信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的传统对现代编辑职业道德具有重要意义。
一、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载在《正蒙·近思录二》中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伴随着祖国的兴衰成败,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树立了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至今仍是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出版工作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出版工作要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在进行图书出版工作时,必须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作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时刻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念,不违法,不犯规,不打擦边球,确保图书出版工作不偏离方向,从而使出版物在政治属性上得到保证。编辑人员应将编辑工作作为为人民服务的手段,而不是作为为个人谋名利的手段。这是编辑人员的一种根本性的职业道德。
二、敬业精神
朱熹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这种敬业精神,对编辑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编辑工作是一种“为他人作嫁衣”式的工作,如果只有个人名利之心而无对编辑工作的敬业之心的话,那是难以做好这项工作的。
编辑工作所需要的人员,是热爱编辑工作、愿意专心致志于编辑工作的人员。以编辑工作作为发财的工具,或升官的捷径,或交易的砝码等等,并非真正热爱编辑工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编辑。
三、公正意识
中国古人把公正视为执政者的最重要的品德。孔子在《论语·颜渊》中说:“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管子·政法》也说:“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是故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国。”处理任何社会事物或公共事物都需要公正。编辑的职业特点之一是始终面向社会进行工作,所以公正是编辑必备的职业道德。
对作者要公正。编辑录用文稿,应不问亲疏,不论是否是名家,皆以文稿本身的质量作为标准。
在学术问题上,面对不同派别或不同意见,编辑都应该允许不同意见平等地争鸣,这便是公正。
出版物的内容可能涉及社会上诸多是非问题,而这类是非又可能涉及这个人或那个人、这些人或那些人的利益和态度。编辑应以民主和法制为原则,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客观的公正态度,达到公正道德的最高境界。
四、诚信品质
《说文解字》说:“信,诚也,从人言。”中国传统道德最重视诚信,面向市场以后的编辑在道德方面更是需要诚信的。孔子在《论语·为政》曾深有感触地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学》提出“正心”、“诚意”,其中说:“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古人认为,既不自欺又不欺人,这才算是“诚意”。在现代社会,诚实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出版业中的编辑以制作书籍等精神产品为己任,代表人类良知的诚实更是其面向市场以后不可缺少的职业道德。
不背承诺,向读者提供有益的好书是编辑诚信的根本。对读者负责就是要把最优秀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要使编给读者看的书有丰富的精神营养,而决不能给读者有害的读物。这是对读者负责最基本的一点。当然,对读者负责还包括在编辑工作中消灭内容方面及各种技术性的错误,像错字、错词、错标点等。对读者负责的这些方面,同时也可说是对作者负责。
对待同事和同行同样需要诚信。在编辑职业的竞争中只允许采用正当的手段、正当的方法。编辑与编辑之间、出版社与出版社之间是同一战线的战友,互相竞争是为了互相促进。因此,决不应拆别人的台,挖他人的墙脚。编辑参与竞争,应靠自己的实力,而不应靠欺诈。
诚信是商业社会的立足之本,诚信需要长时间地积累,更需要精心维护。编辑与作者、读者和同行打交道时,皆需恪守诺言,遵守业已签订的契约合同。合同如需修改,应通过平等的协商。
五、积极进取精神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人“与天地合其德”,希望每个人都能体现天地的德性。天地的德性是健运不已,即《周易·乾》所晚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积极进取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到处闪烁着进取精神的光芒,如“尧舜一日万机”、“仲尼终夜不寝”、“墨子强力从事,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屈原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如此等等。
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优秀编辑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面对当今社会不断增长酏文化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面对把中国出版业推向世界的新局面,编辑把积极进取作为职业道德显得非常重要。
编辑从事出版工作要具有进取精神,这是由图书出版的性质所决定的。图书是信息传播媒介,是信息传播工具,担负着宣传知识、陶冶情操、教育人民的作用。图书是随着社会利学、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图书内容是否有新意,是否反映时代最强音,是否符合读名口味,关系到图书出版的成败。编辑只有不断地寻找新信息,不断地策划新选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才能起到不断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第二篇:职业道德论文
浅议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
摘 要:大学承担着培养社会栋梁的重任,而高校教师作为其中主要的引导者,不仅要完成教书育人、科学研究,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就成为衡量教师能够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的标准。本文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进行分析,阐述当前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多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 道德修养
目录
引言...........................................................................................................................................1
一、绪论...................................................................................................................................1
(一)教学道德修养概述...................................................................................................1
(二)教学道德的特点.......................................................................................................1
(三)提高教学道德修养的意义.......................................................................................2
二、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现状及问题...........................................................................2
三、改进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建议措施.......................................................................4
(一)加强自身教师责任感的培养。...............................................................................4
(二)专研业务,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4
(三)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4
(四)强化课堂管理,认真开展教学工作.......................................................................5
四、结束语...............................................................................................................................5
引言
每行每业都有职业道德,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般意义上讲,是指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本文所探讨的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只不过是职业道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即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问题。
一、绪论
(一)教学道德修养概述
教学指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学道德修养是贯穿于学校的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的,对参与教与学这一活动过程的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
高校教师教学道德就是在高校教学领域里,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目的是使教学工作有秩序、高效率的运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良好的教学道德素养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是职责所在。高校教师没有任何理由降低自己的教学道德水平。如果降低教学道德标准或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放松自己的教学道德要求,会引起教学质量水平的下降,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最终会影响整个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转。所以说,教学道德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2)教学道德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教师精心备课、按时上课、认真设计课堂活动、仔细批改作业等,最终都要在教学实践中完成。离不开学校这个特定场所、特定空间。
(二)教学道德的特点
教师的劳动过程是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1]。
(1)从教师的劳动对象看,教师的教学道德具有高层次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既不是没有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植物,而是充满生命力的社会成员!教师在社会工作中承担着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教师要用自身渊博的学识、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品德去塑造人。学生需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老师的模仿与学习,不断发展、完善自我。教师的工作具有较强的表率作用,这种工作不仅是知识能力的体现,更是个人人格魅力的展现,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就有更高层次。
(2)从教师的工作性质看,教师的教学道德具有创造性。面对自身的劳动对象,教师不仅要针对学生集体的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教育!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个个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有位教育专家曾说,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培养不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较大的创造性,其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提高教学道德修养的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是学校办学育人的关键因素,其职业道德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育人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这也据定了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有助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教育水平质量,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为社会服务。要完成这些任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高校教师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社会上其他职业所要求的较高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敬业爱岗精神等职业素质外,高校教师还要有教书育人及较高的思想品德。然而,由于受到社会上其他思想如名誉、金钱等影响,当前部分高校教师正在偏离他们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道德、师生关系道德和科研道德三个方面。而教学是高校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及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水平。
目前,高校教师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2]有:
(1)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意识,存在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有的教师把教学当成谋生手段,除了有报酬的正常本职工作外,其他工作都被归属为额外劳动,因此,他们只授课不育人,不愿意和学生交流、沟通,下课走人,这样有很多问题学生无法解答,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使教学工作无法取得高效。
(2)教学思想陈旧,课堂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有的教师并不热爱教师这一工作,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讲完自己的内容,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和接受。通过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向学生填鸭灌输书本知识,容易使学生沉浸在繁杂的概念和理论的记忆理解上,导致课堂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3)在课堂上产生消极心态,提出不恰当的言论。高校是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环境,有的教师把这误认为是可以放任自流,把个人好恶、个人的喜怒哀乐带入课堂,在课堂上散布一些不正确的言论,发牢骚、泄私愤,这些言行必然会在学生中产生较坏的影响。
(4)使用不正确的课堂语言。语言是不同个体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借助课堂语言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语言不规范,不够精炼,拖泥带水,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教学意向。
(5)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社会实际,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我国高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虽然经过几次改革,但是内容陈旧、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状况依然存在。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课程计划刚性过强,限制了学生自由选择与发展的空间。
(6)教学方法简单等。不注重课堂教学和技巧,不善于烘托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简单,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学教学不同于中学,大学生生理、心里 3
更接近成人,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学习自觉性、创新意识明显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教学思想陈旧,课堂缺乏生活意义,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阅读《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等课程,学习多种教学方法,要在教学中发扬,利用发现法原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高校教师教学道德修养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自身教师责任感的培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责任,教师不能只教书不育人。强化教师的责任感,是搞好教师教学道德建设的前题和必要条件。教师对学生如果有了责任心,就会认真备课、按时上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堂活动,教学工作水平才会越来越提高[3]。
(二)专研业务,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如果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动,就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一个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知识不精、专研不深,是无法胜任教师育人的重任的。作为高校教师,先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达到对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典型材料等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同时还要对本专业的学术动态、理论前沿有所了解,这些需要多年的积累、修正和提高才能完成,需要高校教师能够沉下心来专研。
(三)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教学能力
首先,教师要有求真务实的学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以及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其次,教师要不断对有关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形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知识体系,将这些最新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并鼓励他们思考,可以提高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强化课堂管理,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完善教案和教学方法。其次,在上课过程中要全力以赴,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展开教学,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参与感和融入感。最后,在课堂结束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虚心听取学生的课堂反映,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引路人。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道德修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这激励着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学习,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断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安身建.当前高校职业道德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01):84~85 [2]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011年5月.[3]张宝梅.初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205~206
第三篇:职业道德论文
论我国职业道德的历史由来
刑司1205班2012501222田曼钰
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道德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不像法律具有滞后性和强制性,广泛性和自觉性使道德成为社会中更为常见的行为约束。可以说,没有道德,就没有人类社会。
那么,什么是职业道德呢?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摘自百度百科)
职业道德自古就有,我国古代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过,“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但是,“医德”和“师德”是两个具有丰富内容和发展水平比较高的职业道德,在此重点谈一谈。对于古代医生:“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便是古代医生的职业道德。对于教师,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创立了许多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理论,并以《论语》一书集中反映了出来。其中较为著名、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体现了一种有关“学”“诲”的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又体现了一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师德,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孔子而后的百家争鸣时期,荀子、墨子、孟子等又提出教师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而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实际就是在德行信仰、能力、知识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汉代的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指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知识才干、言谈举止等。唐代韩愈将师德列于对教师要求的首位,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自古就有,而且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职业道德也在进一步的发展,每个时代有它的局限性,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去寻求解决之道。
参考书目:《职业道德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03年版
第四篇:报纸编辑论文
新时期报纸副刊的发展变化及多元化趋势
一、副刊的含义及分类
人们习惯把延伸新闻,提供理论知识和各种实用信息的各版称为“专刊”或者是“副刊”。现代中文报纸“副刊”诞生于19世纪末,目前我国所有的报纸都有专刊和副刊,而且专刊副刊版面要占报纸版面的一半以上。副刊是报纸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
副刊分为综合性专刊和文艺性专刊。综合性专刊是以文学形式反应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副刊。它面向广大读者,主要刊登杂文、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小说(短篇或长篇连载)、书评、剧评、影视评论、科学小品、美术作品等,一般篇幅比较短,注重以小见大,文艺性和综合性较强。文艺性副刊是专门反应文艺界人士及其创作活动的副刊。文艺界人士创作的成果,如某种体裁作品的专辑,也可归为文艺性副刊的一种。趣味性和愉悦性较强。
二、报纸副刊的发展变化
作为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映,报纸副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读者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这30多年,报纸副刊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报纸的变化无外乎是定位、内容、版式这几个方面。
1、纯文学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文学青年“是那个时代的时尚达人。这个时代的特点,报纸副刊更多的担任着培养文学新人、发表文学作品、营造文学气氛的工作。
2、专刊化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叶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经济生活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大众对信息的需求大大增加,单纯的文艺作品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顺应时代的要求,报纸纷纷扩版,而扩版后增加的版面绝大多数作为副刊出现的,这使得中国报业出现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变化,即报纸副刊化。此时的专刊,虽然定位明确,但由于当时的办理理念更多的是要具备教化作用,所以,刊发的文章也大多是意识形态的说教,这就决定了其存在的时间必然不会持续长久,专刊很快转入到下一个阶段,即专业化。
3、专业化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社会提供给人们的精神层面的心爱你享受越来越多,对物质生活多元化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人们开始追求知识的多元化,追求做个学不在精而要庞杂的人。报纸副刊的服务是人性化的,于是,很多看报纸开始尝试着创办了汽车、装修、旅游、亲子、健康、饮食等较为专业的版面,期待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读者传递基本的生活知识和信息。这种专业的专刊,满足了读者基本的需要,找到了和读者沟通的契合点,这种“蜜月“状况维持了相当一段时间。
4、周刊化阶段。到了上世纪末,一股周刊遍潮布全国各界,什么旅游周刊、消费周刊、健康周刊等,出发点是打包出售更有威力,而目的是为了满足读者深层次得,广泛的阅读。这股周刊潮在几年后平息,但很快,近两年又开始了来势更猛的一轮,很多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开始重新以周刊来增加报纸的可读性、知识性、时尚性,尤其是将其作为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报纸副刊的多元化趋势
1、报纸副刊的厚度与广度
我的家乡是在徐州,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某个节日(伏羊节)可以办一期特刊,主要从影像徐州、节日由来及意义、彭城风采、本土特色等多个方面全面的介绍徐州及节日,让小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家乡,还有助于节日风俗的传承与发展。
副刊的强势推出,突破了新闻报道的局限性,对于重大事件、重要新闻等的报道,增加了报道的广度和厚度,在版式设计上也更加灵活、美观。
2、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与局限性
例如,山西的《大同晚报》专刊部重新改版,增设了《倾听》专版。该版的定位:系口述历史专栏,以“说亲身经历,看世道人心的表达方式来讲述故事,力求人物的典型性、事件的真实性、历史的代表性、故事的可读性,目光投向更广阔、更深远、更曲折、更动人的平凡人生。给副刊增加新闻性,突破以往“浅吟低唱”式空洞的文章,捕捉社会生活中平凡人平凡事,讲述着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本身就贴近读者,更具有社会教育意义。
3、报纸副刊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我认为这里的趣味性不是指低级趣味,是指读者想看的,对生活有所启发的一些文章。例如再拿山西为例,《家庭 》专版,选稿时,对那些内容空洞的文章一概没用,他们多选择那些有生活气息的,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有所启发的。《家庭》专版开设的“夫妻之间”、“婆媳之间”、“为人父母”等专栏,颇受读者欢迎。有很多读者,除了关注新闻报道外,更关注健康、休闲、百科、旅游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说的趣味性当然不是指低级趣味,是指读者想看的,对生活有所启发的一些文章。
4、报纸副刊更应贴近生活与时俱进
副刊版与时俱进更能吸引读者,更受读者的认可,现在报业竞争加剧,网络媒体兴起,办刊的压力更大,但各地大报副刊不减反增,这说明,副刊不只是新闻版的补充和延伸,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作用。副刊版不只是内容上更丰富,在版式设计上也更灵活,更有特色。在美化版面上,副刊标题除传统手段外,还可
衬托多种变形图案,配以相关图片等。现在版面多是彩报、配图光彩夺目。目的是为了给读者以视觉冲击,大照片可与大标题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一些报纸往往让图片占据大幅版面,以较少的版面刊登文字,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报纸改版力度的加大,副刊已由“小”长“大”,由配角到扛大梁的转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一些专刊、特刊类副刊,已经占据一些党报版面的半壁江山。因此,如何把副刊办得更好,更能与时俱进,贴近百姓,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综上所述,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报纸编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到来,致使报刊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危机。想要处于不败之地,这还需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多元化的趋势将会更好的为大众服务。
第五篇:网络新闻编辑论文_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网络新闻编辑课程论文(报告)题目____________学院 _______传媒学院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 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 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指 导 教 师 ____________****______2011年11月
诚信声明书
本人郑重声明:在论文工作中严格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我所提交的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撰写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已加以说明;在本人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实验数据。本论文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
时间:年月日
摘要:
关键词:
论文框架示例:
一、(一)
1.二、(二)
2.„„„„
总结
参考文献(例)
[1]牛凤瑞.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孙向红.对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反思[J].经济问题.2005,7.
[3]曹国安,曹明.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体制及其启示[J].中国房地产,2006,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陆玉龙.运用现代产权法则,建立“政府与个人共有产权房制度”
[J].中国房地信息,2006,2.
[6]季如进,陈玲玲.关于家庭可承受的房价与收入之比[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5,1.
[7]刘学平,余鹏.再论经济适用房政策失败原因与补救路径[J].国土资源导刊,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