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生气可斩千丝烦恼美文摘抄
生自己的气,还是生别人的气,都是发生自己身上的心理反应,归根结底,还是生自己的气。有两则佛教故事讲得耐人寻味。
一则故事是说,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
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这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有不少砸断了,散了满地。弟子们都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
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寥寥数语,一下子讲到事情的本源,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我们人生或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或实现远大的抱负,或想生存的更好一些,或要完成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凡此种种,可以说,世界上绝对没有一个人的人生目的是为了生气。
另一则故事讲的是: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回答后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妇人说:“不生气了,气也没有办法呀。”高僧说:“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他又离开了。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最后,当房门打开,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从那位妇人的为我自己生气,而不是为别人而气;到气也没有办法,无法寻求发泄的途径;再到不值得气,衡量气的代价;到最后的顿悟,她经历了四层境界。
什么是气?情绪?感受?如水如烟,随时在变,身外之物,又覆水难收,况且没有结果。它不是别人的,更不是自己的。如果你非常渴望想得到生气,从而生自己的气,为生气而活着,殊不可悲?
第二篇:不怕生气怕不消气美文摘抄
常生气有损于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常生气的人,身体都很健壮,其中不乏享有高寿者,而一些很少生气的人,却疾病缠身。原因何在?
不良情绪对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它的强弱,而且,更为重要的在于它持续的长短,以及如何看待得失的。一点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不遂心的事儿,生气难免,只不过有些气时情绪波动不显著或过程十分短暂,别人不易察觉罢了。生气和消气是人类情绪正常的代谢,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生气和不断地消气来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涵养的人,不是不生气,而是会自我排遣,迅速消气。前面提及的那些常生气又不伤身的人,就正是会消气的人。如果不会消气,气不能及时地发散出去或消散得过慢,将气憋在心里生闷气,对势必造成损害。有鉴于此,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人们少生气,同时劝导大家要学会消气,要学会掌握这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
我们应该如何消气呢?
一,生气时,先问问自己“此气该不该生?“有人专门对生气作过研究,结论令人吃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生的气,大多是不该生的气。以下不妨略举数端:
1、他人无意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冒犯“了你。如在马路上被撞,公共汽车上挨踩,饭店用餐时服务员失手弄脏了你的衣服等等。。。这些都属于不该生的气。
2、非正常人或非正常情况的某些事。如人在患病或心理不健全时,或酒后,或极度愤怒时,言行容易反常,常会“出言不逊“损害他人自尊心或做了危害他人的事。
3、微不足道,鸡毛蒜皮般的琐事。如买水果少了几两,爱人烧糊了饭,失手打坏了东西等等,这类事情都不值得生气。如为这些小事生气,你应该平心静气承认自己的缺点:肚量太小。
4、流言、传言、小道消息,不必去听它,听到了也不可轻信,更不该因之而生气。对传言首先要冷静对待和思考一下,向你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出于何种动机?他与被告发者何种关系?可靠性有多大?再说,皇帝还有人背后骂三声呢,即使背地被人议论几句又有什么大不了的。为它生气,纯属“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很傻的,为智者所不为。
上述种种都是不该生的气。如果每个人在生气开始时就按以上分类认真地思索一下,一定会发现,绝大多数是不该生的气,这样,气自然会很快消除。
二、消气要越快越好。有人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生气不超过3分钟。消气越早越快越好。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因为人在生气时,气往上升,心胸变得狭隘,好钻牛角尖儿。这是消气的主要障碍。为克服这一障碍,可积极主动采取下列方法。
1、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去看书或做别的事。此谓“躲避法“。
2、找知心或其他自己信赖的人,向他(她)诉述自己内心的不平,求得他(她)的安慰、疏导与调节,这就会加速消气的进程。此谓“宣泄法“。
3、到室外散步,到附近的公园遛遛,或打开录音机,听几首自己喜爱的歌曲或音乐,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心里的气自然会渐渐的消除。此为“转移法“。
4、干脆立即从事自己心爱的技艺,唱一阵卡拉OK,挥洒一幅书画,拉一曲琴此谓“升华法“。
三、消气只是使自己内心平复,注意不能损害他人,不要迁怒。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人在工作单位受了委屈,回到家里便打,骂老婆,或者在气头上摔东西、毁家俱,这种做法叫“迁怒“。将心中的怒气向第三者或物品上发泄,这不仅是无能的表现,也不利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升华,道德修养的提高,反而会使自己的心境和处境每况愈下,应该绝对避免之。
因此,消气不仅是种方法,更重要的是精神修养。一般说来,一个善于体谅他人和平心静气的人都是宽容大度,涵养很深的人,所谓“宰相腹中能撑船“,这肚量是平日注意涵养的结果。因此,学会消气,首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开阔心胸,才能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使自己成为少生气和快消气的乐天派。
第三篇:生气不如争气美文摘抄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
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然而,圣命难违,他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画驴。他苦练画驴术,先后画了数百幅有关驴的画,最后终于得到皇上的赏识,真正成了“天下第一画驴人”。朱子明晚年感慨道:“嫉妒是坏事,也是好事。感谢嫉妒者,你们的骂声、贬责和造谣成就了我!”
一位自以为很有才华的年轻人因得不到重用而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从路边捡起一枚石子,随手扔了出去,然后问他:“你能找到我扔出去的那枚石子吗?”年轻人摇了摇头。
上帝把手指上的金戒指摘下来扔到石子堆里,问年轻人:“你能找到我的金戒指吗?”年轻人很肯定地回答:“能。”上帝说:“当一个人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时,往往是因为他还不过是一枚石子,而远远不是一块金子。你不能像一块金子那样耀眼夺目,又怎能要求别人将你从石子堆中识别出来呢?”
永远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这世上根本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你之所以没被伯乐发现,是因为你还只是一枚石子,尽管你可能是一枚很漂亮的石子,但也只是一枚石子而已。
1946年8月,21岁的艾柯卡到福特汽车公司当了一名见习工程师,但他对和机器做伴、做技术工作不感兴趣,他喜欢和人打交道,想搞经销。艾柯卡靠着自己的奋斗,由一名普通推销员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然而好景不长,1978年7月13日,有点得意忘形的艾柯卡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在福特工作了32年、当了8年总经理的艾柯卡突然间失业了。昨天还是英雄,今天却好像成了传染病患者,人人都远远地避开他,过去公司里的所有朋友都抛弃了他,他遭遇了生命中最大的打击。
艾柯卡痛不欲生,他开始酗酒,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要彻底崩溃了。这时,一位朋友对他说:“你要么驾驭失败,要么让失败驾驭你。你的心态是你真正的主人,它将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艾柯卡幡然醒悟。重整心态后,他接受了一个新的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凭着智慧、胆识和乐观的精神,艾柯卡大刀阔斧地对克莱斯勒进行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并使其一跃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艰苦的日子一旦来临,除了做个深呼吸,咬紧牙关尽己所能外,实在也别无选择。”艾柯卡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凭窗远眺,有人看到的是一片黑暗,有人看到的却是万点星光。
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窗外有黑暗也有星辰,就看你能不能磨砺一颗积极的心和一双智慧的眼,透过岁月的风尘,寻觅到辉煌灿烂的星辰。
第四篇:将军有剑不斩蝼蚁美文
我有位女友,毕业之后做了护士,从普通病房转到重症监护室。每天累得要死,24小时全身的细胞都不敢放松,过了一天像是打了一場硬仗,而她面对的,不仅仅是死亡和疾病,还有愤怒。
来自家属或是病人的挑剔、找碴儿、无理取闹甚至谩骂,她都得像海绵一样软软地承受着。
我感慨着她的好脾气,她却说:“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挺接受不了的,几乎每晚都要哭上一会儿,可是逐渐就明白了,当人的挫败感逐渐因为疾病蔓延到生命的时候,愤怒就是唯一对抗世界的武器。”
她讲了一件事:一个农村来的老伯由于过于高昂的医疗费,不得不签字放弃治疗那个因车祸致瘫的老伴儿之后,用最肮脏和最恶毒的语言问候了所有的医生和护士。
“你知道吗?我们没有一个人觉得生气,只觉得悲凉。”“如果他有更多的钱,或者有更强的能力去赚钱,有坚持下去的机会和资本,他都不会那么愤怒,可是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人在无能为力之时,最易怒。我曾经也是那个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起全身毛的人,并不是因为别人真的怎么招惹了我,而是自己深知自己的失败,却不愿承认,也不愿意让别人看穿,于是才满身戾气,才色厉内荏。
而现在我的性格和脾气已经好了太多,也并不是因为被时间磨乎了棱角。我不再容易愤怒,是因为我开始学会怎样解决
问题:如何解决工作上的难题,而不是抱怨老板“为什么要给我这么难的项目”;如何更好地平衡和打理生活,而不是像只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土里指责他人“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当我有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武器,愤怒就不再是我手中唯一的锤子,只有必要的时候,我才会运用它。当作手段之一,而不是撒手锏,往往会获得更好的结果。从前会骂回去的人,现在不会了。因为他不值得,也因为我不在意。
将军有剑,不斩蝼蚁。我们的人生是漫漫征程,是星辰大海。
第五篇:不走捷径美文摘抄
十九岁的麦克阿瑟进入军事学院学习,在学院举行的第一次越野比赛中,麦克阿瑟跟其他上百名学员展开了徒步快走竞赛。
但不巧的是,比赛当天麦克阿瑟正发着烧,浑身无力。由于体力不济,麦克阿瑟渐渐开始落后,到了一半路程时,他已经成了最后一名。二十分钟后,孤军作战的麦克阿瑟走到一个岔路口,看到两条并行的路,一条路标着“士兵专用”,另一条标着“军官专用”。麦克阿瑟一看,士兵专用的路曲曲折折,非常坎坷;而军官专用的路则平坦很多,他心中有些不服气,觉得军官不应该有特权走跟士兵不一样的路。当时四下无人,麦克阿瑟本来是可以走军官专用那条路,因为它同样是通向比赛终点的,但他还是没有那样做,而是走上了士兵专用的那条道。
四十多分钟后,疲惫不堪的麦克阿瑟终于到达了终点,他有些气馁,觉得自己很丢人,一定是毫无争议的最后一名。
然而,情况却恰恰相反,他被告知获得第一名!比后来到达的第二名学员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
原来,军官专用的那条路初看起来很平坦,但越到后来越难走,而且路途很长。而士兵专用的那条路,虽然有些沟沟坎坎,但却越来越平坦,且长度只是“军官专用”的一半。
原来,这不仅是一次越野比赛,更是一次对新兵诚信的测试,那些想趁无人监督走捷径的士兵都弄巧成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