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只看我所有的读后感
不久前,我读了《心灵岛上的灯塔》这本书。在这本书的51个故事中,让我深有感触的一个故事是《我只看我所有的》。故事的主人公黄美廉是一位脑性麻痹患者,无法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四肢,在学习、生活上碰到了很多困难。仅写字一项就学了一年,才勉强学会。但是经过不懈努力,她获得了艺术博士的头衔。当别人问她怎样看待自己时,她说:“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所有人都不得不为她鼓掌。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坚持不懈地追求进步,这是黄美廉给我的财富。
以前,我没有读到这个故事,没有接触到“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这句话,所以才会有那么愚蠢的想法,老觉得自己不幸福。这个学期第二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公布了,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考不到一百分,只得了该死的99分。更令人讨厌的就是班里那个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的家伙,他只不过比我高1分而已,就可以这样对我“冷嘲热讽”吗?那天上午,我的心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就像从天堂掉到了地狱,看到身边的人和事都感到厌烦。好朋友跑过来劝我,说:“你怎么不想想你比他更出色的地方呢?”是啊,虽然他这次测验比我高分,但是几乎每次辩论他都会输给我;我在初一时获得了“三好学生标兵”的称号和奖学金,而他却没有;在平时测验中,我的分数也经常比他的高……一次失手并不能代表什么呀!为什么一定要想着一些自己无法改变的事实呢?这样不是只会让自己难受吗?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总结经验,准备好下一次的测验。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我们熟悉的张海迪阿姨。她和黄美廉都有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或许,当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我们脸上的笑容变得不再灿烂。但是,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想一想“我所有的”,就会发现自己比许多人都要幸福;原本自己觉得很难做到的事情,一下子也变得容易了。
《我只看我所有的》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要像黄美廉那样“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努力学习,做一个坚强的人。
第二篇: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美文摘抄
她站在台上,不时不规律的挥舞著她的双手;仰著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著,眼睛眯成一条线,诡谲的看著台下的学生;偶然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麽。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两个指头指著你,或者拍著手,歪歪斜斜的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就是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染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
从小她就活在诸多肢体不便及众多异样的眼光中,她的成长充满了血泪。
然而她没有让这些外在的痛苦,击败她内在奋斗的精神,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於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她用她的手当画笔,以色彩告诉人“寰宇之力与美”,并且灿烂的“活出生命的色彩”。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摄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的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麽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我的心头一紧,真是太不成熟了,怎麽可以当著面,在大庭广众之前问这个问题,太刺人了,很担心黄美廉会受不了。
“我怎麽看自己?”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的写下这几个字。
她写字时用力极猛,有力透纸背的气势,写完这个问题,她停下笔来,歪著头,回头看著发问的同学,然後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麽爱我!
四、上帝这麽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八、……
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讲话。她回过头来定定的看著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掌声由学生群中响起,看看美廉倾斜著身子站在台上,满足的笑容,从她的嘴角荡漾开来,眼睛眯得更小了,有一种永远也不被击败的傲然,写在她脸上。
我坐在位子上看著她,不觉两眼湿润起来。走出教室,美廉写在黑板上的结论,一直在我眼前跳跃:“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十几天过去了,我想这句话将永远鲜活的印在我心上。
我只看我的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看完这篇文章,我的脑海也一只回响着这几个字。
第三篇:《别看我一时》读后感
《别看我一时》读后感
最近学校给我们推荐了一本非常励志的好书——《别看我一时》,这本书所写的是一位杰出华裔美国大学校长的故事,他的成功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激励着我的斗志与前进的决心。以下就是我的一点浅见:
子欲养而亲不在。字里行间中无不表露着黄校长的炙热孝心,这深深感动了我,然而很可惜的是他却留下了深深地遗憾,我感受到这种伤痛是一直持续的。从他的身上我体会到,我们应当“及时行孝,莫待无花空折枝。”
漫漫求学路,永不言弃。高考失利,大学不顺,留学受挫。似乎命运总是跟作者开着玩笑,其实生活怎么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是我们有没有面对困境的勇气,没有对抗,没有拼搏,怎么就知道一定会失败呢。作者做到了,我不觉联想到自己的情况,是随波逐流,波澜不惊?还是收拾行囊,整装待发!
站在台大的讲台上。没有机会进台大上学,就要去台大当老师。经过不懈的努力,种种的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作者终于成功了。事业上如日中天,也实现了当初的愿望。我想,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首先得要有坚定的、强烈的愿望。其次还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利他,利己。帮助他人的同时亦如在帮助自己,没有认识一座孤岛,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朋友。和他人和谐的相处,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更有利。这也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发人深省。作者称之为观音思想,而他善良的妈妈就是他眼中的观音。的确,在这个物质纷繁的世界,我们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多。怎么样才不会迷失自己,是值得我们终身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有自己的准侧。
生涯规划——执行力。作者最后所讲的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生涯规划的问题。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敢想的。实践证明凡是我们想象过的美好事物都在逐一的实现。这就提醒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思考,要有规划。有了好的规划才刚刚是开始。还要有很好的执行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第四篇:《别看我一时》读后感
《别看我一时》读后感
最近学校给我们推荐了一本非常励志的好书——《别看我一时》,这本书所写的是一位杰出华裔美国大学校长的故事,他的成功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别看我一时》读后感。激励着我的斗志与前进的决心。以下就是我的一点浅见:
子欲养而亲不在。字里行间中无不表露着黄校长的炙热孝心,这深深感动了我,然而很可惜的是他却留下了深深地遗憾,我感受到这种伤痛是一直持续的。从他的身上我体会到,我们应当“及时行孝,莫待无花空折枝。”
漫漫求学路,永不言弃。高考失利,大学不顺,留学受挫。似乎命运总是跟作者开着玩笑,其实生活怎么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是我们有没有面对困境的勇气,没有对抗,没有拼搏,怎么就知道一定会失败呢。作者做到了,我不觉联想到自己的情况,是随波逐流,波澜不惊?还是收拾行囊,整装待发!
站在台大的讲台上,读后感《《别看我一时》读后感》。没有机会进台大上学,就要去台大当老师。经过不懈的努力,种种的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作者终于成功了。事业上如日中天,也实现了当初的愿望。我想,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首先得要有坚定的、强烈的愿望。其次还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利他,利己。帮助他人的同时亦如在帮助自己,没有认识一座孤岛,在必要的时候,我们都需要朋友。和他人和谐的相处,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更有利。这也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发人深省。作者称之为观音思想,而他善良的妈妈就是他眼中的观音。的确,在这个物质纷繁的世界,我们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多。怎么样才不会迷失自己,是值得我们终身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有自己的准侧。
生涯规划——执行力。作者最后所讲的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关于生涯规划的问题。有一句话叫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不敢想的。实践证明凡是我们想象过的美好事物都在逐一的实现。这就提醒我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要有思考,要有规划。有了好的规划才刚刚是开始。还要有很好的执行力,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别看我一时》读后感》第五篇:《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读后感
《我的心只悲伤七次》
——读伯伦经典散文诗有感
2014年7月,一个炎热的夏天,由于机缘,有幸读到《我的心只悲伤七次》这部散文诗。这部作品收录了伟大诗人纪伯伦最具知名度的两部诗集:代表真理的“小圣经”《先知》和智慧格言集《沙与沫》,由著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生的箴言书。“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在纪伯伦的笔下,四季流转,云朵变幻,生命的解答蕴藏其中。
读完纪伯伦的散文诗,我感觉我这个怒放的生命看到了太阳的光辉,发现了与我一样用哲学和理性的眼睛观察生活、体验生命的知音,我感觉到太阳的光芒更加灿烂,我的生命信念更加坚定,向上的力量更加顽强与持久。在这个资讯异常丰富的时代,有很多书值得去读,我们也读了不少书,但其实书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有哪些部分真正以生命的名义进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救赎;古人弹琴,在千山万壑之中“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松风浩荡,紫烟袅袅都为他而响,这是阅读;古人唱歌,在苍林篁竹之内“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云卷云舒、清风名月都与他同唱,这也是阅读。正真的阅读方式,阅人阅世阅山川,阅物阅情阅世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皆可阅读,纪伯伦的散文诗是一种阅读,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去旷野旅行,让我们深深感受着黎巴嫩式的美,我真的觉得,读纪伯伦的作品绝不是一种外在强制,而是一种内心的需要,可以泛览,可以流观,可以仰观天地之大,可以俯察品类之盛,俯仰生姿之间,那些深邃的思想已凝聚成一种文化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我相信他的诗歌一定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传承在每个东方人的血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