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尿的形成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尿的形成教学反思》。

第一篇:尿的形成教学反思

生命的生理过程,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实践证明,以往的教学模式,单纯地*教师讲解,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话很有道理。这节课我运用电脑的动画功能模拟尿的形成的生理过程。先画一个肾单位模式图。用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表示血液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画面显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几种颜色的小圆点不断从肾小球里滤出来,形成原尿向肾小管流去。在肾小管的不同段形象显示原尿的重吸收过程,大部分代表水、无机盐的小圆点和全部代表葡萄糖的小圆点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而代表尿素和尿酸的小圆点以及少量的代表水分和无机盐的小圆点则继续往前,流入收集管中形成终尿。教学中,让学生观看动画,看清楚各种颜色的点的来龙去脉,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代谢废物是从组织细胞里来的,由血液运送到肾脏,在肾脏这里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即通过媒体结合显微演示,使微观生理过程变为宏观生理过程,学生再加以观察、思考,符合人的认识思维过程,这样比单纯的讲授生理过程效果要好得多。

通过开展媒体组合实验教学,不仅学生学得透彻,而且教师教得得心应手,使我们的生物显微实验教学如虎添翼,达到了新的水平。实践证明,发挥媒体组合优势,能大大增强显微实验效果,从而使生物实验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与反思和生物课例研修心得

一、基本信息(1)学科:生物

(2)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3)年级(册):七年级

(4)课题名称:《尿的形成和排出》(5)课时数:1课时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2)概述肾脏的结构,以及肾脏与尿形成有关的结构特点;(3)说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这些都是代谢废物。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问:排泄都有哪些途径呢?

答:

1、皮肤(汗液的形式);

2、呼吸系统(气体的形式);

3、泌尿系统(尿的形式)。

在这三个排泄途径中,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废物是人体最主要的形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懂得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人体有八大系统,尿液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因此,要了解尿的形成,就必须先知道泌尿系统的组成。(板书)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请看大屏幕(在屏幕演示、然后讲解)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一个器官能完成一定的功能,必然有它特有的结构相适应,否则,怎么不是在心脏形成尿液呢?那么,肾脏是具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它能形成尿液呢?(板书)

二、肾脏

1、位置(出示人体躯干和内脏模型)

2、功能(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形成尿液的场所)

3、结构(实物投影仪下解剖、观察新鲜的猪肾,大屏幕演示)

皮质(毛细血管丰富、颜色深)髓质(颜色浅)肾盂(漏斗状)

4、基本单位:肾单位(100多万个肾单位/肾)

肾小球、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

肾小管弯曲细长,主要分布在肾脏的髓质部分,外面有与出球小动脉相连通的毛细血管网。大量的肾小管汇集成一些较大的管道(集合管)通入肾盂。(出示模型)

肾单位中,尿液是如何产生的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同学讨论,回答。

这件事情可能同学们一时无法接受,因为尿液来自血液。是的,血液是如此的宝贵,失去一些就常常让我们大惊失色,而尿液我们又是如此的鄙视它。而如此“低贱”的尿液居然来源于如此“高尚”的血液,请同学们再研究一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讨论……

(板书)

三、尿的形成 学生回答……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可分为两个步骤:

(板书)

1、滤过(肾小球的滤过,在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2、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后,最终形成尿液)

人体的代谢废物由血液运输到肾脏。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液相比,原尿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两者相似。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中。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肾盂。(大屏幕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

时间允许的话,考虑进行活动P58分析尿液成分的几项指标: 讨论

1、与正常人比较,这个病人尿液中的哪些指标是不正常的?(红细胞、蛋白质)

讨论

2、推测这个病人的肾脏哪些结构出现了问题。(肾小球通透性增大,血液中红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通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进入肾小囊,成为尿液的成分。)(板书)

四、尿的排出

肾单位产生的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有一个问题,同学们考虑一下,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膀胱的贮尿作用)膀胱具有较强的伸展性,但再怎么样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尿液一旦积存太多,就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有尿意就应该及时排尿。这就牵涉到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了。(板书)

五、泌尿系统的卫生 人体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是相对平衡的,水摄取的多,排出的也就多,人体的代谢废物如尿素、无机盐等只有溶在水中才能排到体外。一个成人一昼夜至少排尿500ML,才能将体内代谢废物排出。排尿若少于500ML,会造成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危害身体健康。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约为1.5L。因此,我们每天必须饮用适量的水,使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刚才所说的,尿液的形成的连续的,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如果尿液贮存太多,膀胱过度膨胀会影响膀胱的正常功能。所以必须及时排尿。

女性的尿道比较短,长度为2~5cm。尿道外口附近有阴道和肛门等器官,容易感染病菌,引起泌尿系统疾病。因此,女性要特别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4、效果检测:

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和检测,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质量,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激励性。

本节课在课前布置了预习内容并分配给了个小组,在课程进行中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内容分配过早,导致有些同学在预习时只预习本小组的内容,对其它组的内容非常生疏。在展示时也存在对本组展示内容吃的不透,不能熟练运用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后的预习内容的布置上要更细致,目的更明确,让每名学生都充分明了自己要预习的内容以及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在展示时,效果就会更好。教学反思:

人体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对学生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有重要作用而且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所以这部分知识较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日常积累的知识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科学的,例如学生常把排尿和排粪便同视为排泄,认为尿液是在排泄系统中形成的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纠正不科学的认识。

就宏关而言,泌尿系统的组成是学生熟知的,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但微观上,具体到肾单位,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因此教师注意适时出示挂图,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肾脏的过滤作用,以实验模拟,便于理解,也为后面讲解肾小球、肾小囊壁的作用打下基础。尿的形成过程距离生活常识较远,因此教师不急于阐述尿液形成的完整过程,而是以点连线,先以资料分析使学生比较出血液、原尿、尿液成分的不同,归纳肾单位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以视频材料为线,连起各知识点,学生自己表述出尿液形成的过程,避免了教师全盘托出,学生全盘接受的模式。尿的排出过程这一知识点较简单,让学生自己描述,教师补充。最后,教师提示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

就能力训练而言,本节用多种方式(挂图、模型、实验、flash动画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第三篇:“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液形成过程课件。课前给学生分组(四人一组),每组指定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小组成员活动,并记录活动情况。安排学生有目的进行课前预习,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教师启发提问:1.人体为什么每天都需要排便排尿?2.奶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这些器官各自有什么样的功能?3.尿在哪里形成?4.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吗?

(二)学生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按课前分组进行讨论,组长记录讨论结果。教师到各组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要求各组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简单汇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三)学习新知:本节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学习,即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尿的形成;尿的排出。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教师展示泌尿系统的模型、挂图,对照图指出组成泌尿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并简单介绍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泌尿系统的基础知识。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

2.尿的形成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肾的内部结构图,对肾的内部结构进行大致描述。引导学生了解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肾单位,理解肾单位的组成及功能。然后让学生观察动态的尿液形成过程课件。

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资料分析。首先要求仔细阅读资料对教材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的问题进行推理、讨论、表达及交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得出: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吸收作用。排尿主要是排出多余水分、无机盐及尿素。

3.尿的排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2第一、二自然段,P83第三、四自然段。再展示泌尿系统挂图、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理解排尿的三个生理意义是:排出体内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课堂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课小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点。例如,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通过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作者单位: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第四篇:尿的形成过程教学设计(推荐)

探究尿的形成过程

黄骅市第三中学 方学勇

一、教材分析:

《尿的形成》承接了前面的学习内容——泌尿系统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肾单位中如何形成尿液的过程。但这部分内容既抽象又缺乏一定知识的铺垫,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架“桥梁”搭“平台”,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得以实现。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尿液形成的过程是非常抽象的,泌尿系统这部分结构又缺乏必要的了解,但好奇心非常强,这就给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希望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及操作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对相关知识掌握更牢固。

三、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尽量多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多媒体演示。制作直观教具,为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搭建了平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模型,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使学生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掌握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通过动手制作尿的形成过程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意识。(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课堂气氛

出示一张尿液化验单,学生通过和正常化验单数值的比较,知道是红细胞和蛋白质的数量出现了变化,提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这种变化是因为病人哪里出了毛病呢?要想知道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我们先来了解尿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尿的形成过程。)

(二)合作学习,制作动态模型

1、出示肾单位的图片,老师和学生共同简单复习肾单位的结构,进一步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接着教师提问:能不能把这个过程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立体展现出来呢?指导学生完成尿的形成过程模型。由于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我们在这里准备的实验器材多是医疗器械,比如盐水瓶,输液器等。在制作过程中,启发学生们分工合作,对每一个结构的作用更加深刻。

2、交流分享: 本实验原理是利用NAOH溶液加入酚酞变成红色作为血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在肾小囊处放置滴加稀盐酸的滤纸在此处流出的液体为透明液体作为尿液。本实验设置一组对照,即没有加入滤纸的肾小囊。实验会出现两个不同结果:加入滤纸的会流出透明的液体,没加入滤纸的流出红色液体。

(1)请第一组展示完成后的模型,并讲解。完成后发言:

1、指出模型的各部分结构

2、指着模型说明尿的形成过程。

3、通过打开液体开关完成实验。

该组装置肾小球外有完整纱布包着,并且纱布被老师提前用稀盐酸打湿,所以流出的尿液为无色透明的。

(2)请对照组第二组展示模型,该组的实验装置流出的液体仍然是红色,引导学生讨论原因,学生指出本组的装置肾小球外包着的纱布是破损的,而第一组包的纱布是完整,装置中纱布破损就相当于肾小球破损,会滤出大分子的血细胞。

(三)讨论交流,分享成果

老师提问:为什么肾小球外缺少纱布就会导致尿液成为红色?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血液的成分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才会形成尿液?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大家看模型并参阅课本62页分组讨论完成问题。(1)血液和肾小囊液成分有什么不同?说明肾小球有什么作用?(2)在原尿中出现葡萄糖而尿液中并没有,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通过讨论学生会对第一个问题做出回答指出肾小球的过滤作用,然后一起解决开头提到的化验单问题,指出病人的肾小球出了毛病,使本来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滤过了。第二个问题体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四)、总结归纳

协助、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进而归纳出尿的形成过程的两个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与鼓励,为学生顺利学习下一环节的内容打下基础并增强信心。指导学生为了更好的理解尿的形成这个重点,可以分角色表演一下尿液是如何形成的,进一步归纳尿的形成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 尿的形成

滤过 血液

尿 重吸收

尿液

第五篇: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②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③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

①尿的形成过程。

②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制作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

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排泄和排遗

凝神专听,产生好奇心,猜测。

阅读思考,知道排尿、排便是为了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通过阅读能区分排泄和排遗,知道其他的排泄途径。

创设课堂气氛。提问: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儿去。这地儿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引导学生阅读本章引言。

带着问题、疑惑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设疑,引入新课:你想知道尿是怎样形成的吗?请让我们走进本节课吧!

学习新知识

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方案一:观察泌尿系统的挂图、模型或猪、羊的肾脏,四人一组,分组讨论相关问题,记录并交流讨论结果。

方案二:观看泌尿系统的,观看书上的插图,说出和插图中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提问:

①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②尿是在哪儿形成的?这个器官与血管相连吗?有哪些血管?

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回答。在总结后质疑: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呢?

尿的形成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对血液有过滤作用,肾小管对水和营养物质有重新吸收的作用

对质疑进行思考。观察肾的内部结构,对肾的内部结构做大致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了解肾单位的基本组成。

推测,带着问题进行资料分析。

四人一组,认真阅读资料,对P82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充分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并结合观察肾内部结构的,推理、讨论、表达、交流。

得出:①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对血液有过滤作用。②肾小管对营养物质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③排尿主要排出的是多余的水、无机盐以及尿素。

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和肾的各种结构的功能。

出示动态的从肾剖面到肾单位的放大的,结合讲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肾和肾单位;提问:你能大致描述肾的内部结构吗?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对学生的描述给予积极评价。质疑:血液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血液会不会发生变化,血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展示肾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肾小球、肾小囊壁和肾小管的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的成分有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却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尿的排出

阅读P83课文中相关段落,了解尿排出的过程,再度思考教师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加深理解排尿的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2第一、二段,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其他学生解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83第二、三段内容,再次出示,帮助学生理解尿排出的过程和意义。

练习

①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

②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

结合学生的反馈做出总结。

布置预习作业

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了解人粪尿和化肥的优缺点以及各自在农田中的施用情况。

下载尿的形成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尿的形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章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五章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巫新强 教学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②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

    第五章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第五章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 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3.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4.明白排尿的意义。 能力......

    2009年生物骨干教师培训之教学设计《尿的形成》

    生物《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三台县新德初中 赵青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⑴能正确区分排泄和排遗; ⑵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⑶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⑷明白排尿的......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

    《溶液的形成》教学反思 化学组 张材意 我觉得在本节课设计上的成功之处是: 1、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整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

    《风的形成》教学反思

    《风的形成》教学反思 郑口第一小学王智慧 《风的形成》是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 在教学本课时, 我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成......

    溶洞的形成教学反思

    溶洞的形成教学反思 溶洞的形成教学反思1 一、启蒙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

    《尿的形成和排出》答辩题目及解析

    《尿的形成和排出》答辩题目及解析 1.请简述血液、原尿、尿液的主要成分,并说明其成分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血液的主要成分为血细胞、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和尿......

    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反思

    “冷战”局面的形成教学反思 课的亮点: 1、在“和谐互助”策略的指导下,导学法、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全体学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