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咏江南美文
不知怎的,突然疯狂地想起了那烟雨朦胧的江南。似水流年间,疗养了多少文人骚客敏感的内心。你青石的板桥,灰黑的瓦片,斑驳的篱墙,长满苔藓的台阶……沉淀着甸甸的历史你,为何就悄无声息地隐没在了如落幕般繁华之中?
当王羲之在你面前落下了《兰亭集序》那最后的重重一笔,你又是否为此欢欣了你暮春的温和?
油纸伞,小桥,流水,绣花鞋,梅雨中哀啼的画眉,指尖的温脂如玉,一颦一笑间倾倒了多少才子。
可是如今的你,透过垂下的柳枝柳叶间的明媚看着远去的小船,心中的惆怅又是哪般?
惆怅不是无病呻吟,你确实是心疼了吧。心疼那些不经意间就流过了的如小溪一般的花样年华。
最喜欢你的寂静中的幽美,那仿佛看透一切的淡然,流水上平铺的青石板桥,桂花树香下的斑驳篱墙。
最难忘的是你那幽深的竹林,沏一杯香茗,茶香袅袅,竹香濛濛。
是啊,你的竹也是馨香的,弥漫着一股股典雅知性的淡然。
长袍轻拂石桌上的灰尘,放上一壶清酒;举杯遥祝,对着远处连绵的绿山,喃喃地说着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说着些什么的自语。
“连天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我懂,我懂你那险的危耸的山川是为了武装自己的软弱。
所以当倾城容颜少了天险地壑的遮挡,你透过羞涩地注视着那些忙忙碌碌的小黄泥人儿的时候,有人说“攀登到最高的山峰之巅的时候,看见的就只有自己了”。
可是当我走到了山路的尽头,举目四望,看到的却只有你安静的恬美——让人醉了自己的恬美。
当飘飘洒洒的白雪装饰了你的岸边绿树,河边民居;当你的微黄灯光映照在洁白的积雪上;当远处高楼的霓虹灯把雾气弥漫成淡红色,你又在想着些什么?
你是透过重重地迷雾看到了未来与过去的自己了么?
当所有的诗意都被昔人挥霍一空,我又怎样寻找烟雨蒙蒙的诗句,去赞美你?去赞美你那绝世芳华,一袭白裙,婀娜动人。
你的倾城容颜,悠悠地踏进了我的梦乡。可是为什么你的眉头紧锁,我缩回想要抚平你眉头的手,疑惑地注视着你忧伤的眼眸。
为什么你的泪光迷离?
你是在期盼着什么吗?
你还在期盼着濛濛白雾中,优雅划过的花船么?
你还在眷恋着古城外那清脆的牧笛声吗?
还是,你在哀怨着——
哀怨着再无潇洒书生挥笔吟诵对你的倾慕爱恋?
哀怨着再无小桥流水的安静与恬淡?
江南啊,收起你的哀怨吧,消了你的期盼吧。
当岁月把你的温柔沉淀,总会有人去重新拾起你那碎了一地的哀伤。
就像我站在着寒风萧瑟的北方街头,幻想着细嗅你身旁沁人馨香。
第二篇:《水仙子·咏江南》教案
水仙子·咏江南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本曲作者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此曲写景物的角度,并理解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的方法。
2、难点: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说说江南特有的风光有哪些?
2、请同学们回忆回忆关于咏叹江南风光的诗句。——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二、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元代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口,山东济南人。幼有义行,好读书,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后辞官归隐,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瘁去世。卒封滨国公,谥号文忠。
张养浩为官方正,敢于直言犯谏。武宗时,曾因议立尚书省事,大违当政者意,被构罪罢官,他恐遭祸,变姓名逃去。英宗时又曾为内廷张灯为鳌山事上谏而险遭不测。他的散曲多是在辞官归里后所写,由于对宦海**、世态炎凉有切身体察,因此能作比较真切的描写。他的一些散曲中常写与鸥鹭为伍,与云山为友,使他心旷神怡。他的咏吟山水的优秀篇章也不少。但是,他的“警世”、“退隐”题材的作品,调子仍然是比较低沉的。他的理想只是远离嚣尘去过田园生活,以远祸全身。
张养浩对人民疾苦也比较同情。最著名的作品是《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在怀古兴叹之际能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比同类题材的散曲作品要高出一筹。
三、朗读感知
1.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语音、语调。
2.借助注释,个体朗读,通过理解,明确下列问题: A“水仙子”为本曲的曲牌名,“咏江南”是题目。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情感态度是怎么样的?(从“咏”字可以看出是“咏叹”、赞美的情感态度。)B说说曲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风景图画?
——此曲写江南水乡秋色,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3.组织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曲中的江南美景,理解本曲的内容大意。
——江面经晴日照射,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水菱荷花丛中,一片秋光又轻又淡。看沙鸥频频起舞,自由自在的飞翔,风徐徐吹来,卷起珠帘,夹杂着淡淡的香味。看船只从远方驶来,五色的彩绘,把船身打扮得亮丽耀眼。风中酒旗翻飞。
四、品读赏析
1、这幅江南水乡秋色图是谁在欣赏?从曲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在欣赏。
一个“看”字点出作者曲中所有的风光都是他看到的;
一个“淡”字表面上是指江南秋天景色的悠闲、恬淡;而实际上是指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香”字是指作者嗅到的。
结尾“爱杀江南”,直抒胸臆,将对江南风光的喜爱之情表现得外露而炽烈。——前面七句用的是什么抒情方式?(借景抒情)
2、作者如此浓烈地喜爱江南的风光,那么从曲中可以看出江南的风光到底美在哪里呢?(提示:写景(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景观描写,这样才能全面地表现一个地区的风光;也可以从画面的色调、动静、氛围、语言意境等方面来考虑)——明确:
A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秀丽恬淡:满江的烟波在阳光的照射下烟雾迷蒙,江上的荷花丛生,一片秋光恬淡,沙鸥正在江面上飞舞盘旋;
B江南水乡城市繁华富庶:“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檐上的彩绘装饰;一个“接”字是房屋相接之意,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用了夸张的手法,更是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五彩亮丽的画船儿在招揽游湖赏曲的客人,酒旗翻飞的酒店招揽着累、饿交加的旅人,生意兴隆!
C动静结合的美丽画面;烟水、晴岚、画檐、荷花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画船由天边驶来来,酒旗在迎风招展,于宁静中显出一派生机。
D语言美:两次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并且押an 韵,使本曲读起来富有音乐的节奏美。语言风格比较清丽明快。
3、教师小结:
本曲作者运用简洁的文字描绘了江南风光,把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市井风光融为一体,加深了我们对江南风物的整体印象,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本曲
2、完成《点击》练习
第三篇:江南,又见江南美文
掬一捧湖水,绿如蓝的颜色霎时淡褪成透明,耳边却隐隐响起那摇醒清晨的桨声;捧一片落红,绯如锦的娇艳似江南女子薄施胭脂的脸,眼前便似乎出现那粲然如初绽桃花的笑靥。
江南,这便是江南。暖风如酒,画桥烟柳。恼人的二月春风剪疼了堤边的垂柳,眼泪就化作点点杨花在温润的空气里肆意纷飞。双飞的燕子已经回来,夹岸的桃花蘸着春水开得正艳。怨这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在山花欲燃的时节,流觞曲水,抚石依泉,指尖流淌出一首高山流水,只是不知是否有钟子期在听。十里荷花,青盖如伞。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得团荷遮晚照。老鱼吹浪,莲叶田田,留人花间住。随性赋诗,冷香飞过诗句。骤雨初歇,袅袅婷婷的江南女子穿着碎花旗袍,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走过小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就是这样淡淡的笑与愁,装饰了别人的梦。偶一抬头,弄堂上方是一线湛蓝的天,黛色的屋檐不经意地做了这一线天的花边。三秋桂子,香气沁人。圆灵水镜,玉臂雪凝。那个逍遥的太守曾如此爱过江南的秋: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金灿灿的桂花,是怕满月因没有星星的陪伴而寂寞,才开得如此热烈的吧。如霜的月光,勾起游子无限的乡思,只有道一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雪压小桥无路,千树万树梨花开时,邀好友二三人至湖心亭看雪。温一壶酒小酌一会儿,也别有一番情趣。暗香浮动的黄昏,是否仍有孤舟蓑笠翁独自垂钓,独钓寒江雪,独钓那千古不化的孤傲?
江南,依旧是江南。江南有美景,也有情愫。江南的情愫,似那一江春水,流不尽,剪不断;江南的情愫,如那一笛疏雨,细细绵绵,却凉得透彻肺腑。那桥边的红药,不知目睹了多少美丽的初遇。是那动人的回眸一笑,让明艳的春光都黯淡了;是那无意的惊鸿一瞥,一种哀愁让一颗心为之震撼;是那一曲琵琶,奏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是那墙里的佳人笑,让墙外行人驻足,又被无情所恼。江南的爱情,热烈而又决绝。“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这是怎样的大胆与天真;“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又是怎样的忠诚与不移。江南的爱情,刻骨铭心,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或有缘无分,挥手作别;抑或是让爱在伤痛中化作隽永。江南,也为无数离人掉过泪。十里亭前花似镜,偏叫杨柳断人魂。丝丝缚君还须别,何日梦中又逢君。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纵他一夜东风,也吹不散这许多愁。酒醒还嗟叹,这杨柳岸,晓风残月,终是一个人的良辰美景。
江南,又见江南。三千年风雨飘摇,淡没了六朝金粉,远去了鼓角争鸣,唯余江南的烟雨朦胧。秦淮河畔,依稀可听那昨日的欢歌;月下垆边,仍有皓腕凝雪的佳人伫立。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驿外桥边还有那吴侬软语悄悄讲着;寒食后,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江南,依旧在每一个有风的晚上低吟浅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四篇:《水仙子·咏江南》公开课教案
水仙子·咏江南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曲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2、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元曲的方法。
3、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重点:领会古诗词情景交融的意境,了解赏析元曲的方法。
2、难点:体味曲中作者“爱杀江南”所蕴含的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说起江南,人们脑海中会自然地浮现出“温柔水乡”、“烟雨江南”等词汇,江南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给了无数文人骚客灵感,引得他们纷纷吟诗作赋赞美江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家张养浩的作品《水仙子·咏江南》(板书课题)
二、解题,标题质疑
师:请一生回答这首散曲的题目是什么?什么意思? 明确:咏江南。意思是歌咏、赞美江南。师: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有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标题质疑法,亦即看到题目会产生什么问题?请大家思考后分享自己的疑惑?
预设:该曲写了江南哪些景象?作者为什么要咏江南?水仙子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也有自己的疑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跟大家有心灵相通的地方。(出示PPT的问题)
1、江南有些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给我们怎样的感觉? •
2、写出此景的作者心情如何?
3、曲中有没有直接抒发对江南感情的句子?如果有,这句有何作用?
三、把握意境
师:接下来请大家根据疑问齐读散曲。
(读完)请学生描绘一下曲中所写到的江南景象。
组织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曲中的江南美景,理解本曲的内容大意。
——江面经晴日照射,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精雕的房舍密接不断,水菱荷花丛中,一片秋光又轻又淡。
师:大家发现这三句写的景有何特色?是静景还是动景? 明确:静景。
师:这样的江南静景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悠闲、宁静、恬淡的江南秋日美景。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一看,后面的句子还是在写静景吗? 生:不是,是动景。
师:从哪里看出来是动景? 生:舞、卷、至、飐
师:我们也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描绘一下江南动景的美感在哪里?
明确:看沙鸥频频起舞,自由自在的飞翔,风徐徐吹来,卷起珠帘,夹杂着淡淡的香味。看
船只从远方驶来,五色的彩绘,把船身打扮得亮丽耀眼。风中酒旗翻飞。师:这样的动景又给我们带来怎么的感觉呢? 明确:繁华、富庶、祥和的江南市井生活。
师:请大家再齐读散曲前7句,找找看曲中在数量词的使用上有何特点? 明确:使用了“
一、两、三、十”等较小、较少的数量词。师:这样的数量词的使用有何妙处?
明确:与江南风物的特点相一致,体现了江南的精致、秀丽、生动。
四、体会情感
师:这些江南的美景都是谁见到的? 明确:作者自己。
师: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见即所想的反映,作者见到如此的江南美景,体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呢?
明确:闲适、恬淡的心境。
师:作者的情感通过这个景物描写体现出来,也可以说这些景物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这就叫情景交融,那么曲中有没有直接把心中的感情抒发出来或者说直抒胸臆的句子呢? 明确:有,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师:这一句在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明确:总结前文并且是该曲的主旨句,直接把心中的江南的喜爱和赞美表达出来了。
五、知人论世,深入把握
师:这首散曲我们读到这里应该说算是读完了,把握了散曲的内容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可以做出这样的小结。(出示PPT)如果我们就在这里结束大家有没有什么遗憾的?或者说大家还有些什么想知道? 预设:作者张养浩是谁?
师:是的。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离不开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历史上爱江南的人很多,但每个人对江南的爱或许都会因为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而带上了特殊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一定要知人论世。(PPT出示,介绍张养浩,介绍两首与他人生选择相关的散曲《沽美酒兼太平令》《十二月兼尧民歌》)
师:我们爱一个地方,或许因为这儿有我们的过去,或许因为那儿有我们的远方。所以我们会爱故乡,因为那里有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有思念我们的爹娘。我们会爱江南,因为那儿我们的憧憬和向往。从我们对这首散曲已经对张养浩的了解中可以得知,江南那种远离纷争、宁静悠闲的生活正是他在经历了宦海**、看透了世态炎凉之后的理想选择。因此,我们还可以从这首散曲中读出他的理想。(出示PPT)
至此,我们可以对这首散曲进行真正的总结(出示PPT)
六、反馈巩固
师:带着对本首散曲的理解,请大家再次齐读课文并尝试背诵,并且思考我们学习这首散曲用了怎样的方法?
明确:标题质疑、把握意境、体会情感、知人论世把握主旨(出示PPT)
七、作业布置
1、完成《点击》
2、查阅张养浩辞官归隐后的经历。
第五篇:壮士咏美文随笔
壮士出征前,与妻别黄昏。
不愁儿难养,但恐夫忘返。
国家将燃眉,男儿应当责。
若然夫不返,妇牵儿另随。
大刀御敌寇,不畏机关炮。
为国献肉躯,青名流千古。
家妻发已霜,不曾弃夫归。
儿今壮比牛,不忘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