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之神韵阅读及答案
《秋之神韵》这篇短文大家阅读过吗?知道怎么理解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秋之神韵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原文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还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熟、冬的冷漠,你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秒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透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彩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问题
1.写反义词。
从容()虚幻()
2.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1)画“——”的语句采用了()的手法。
A.比较 B、对比 C、比喻
(2)画“ ”的语句同时采用了()和()的修辞方法。
3.秋天的特点是什么?(2分)
4、将“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改成陈述句。(2分)
5、秋的神韵是什么?(2分)
6、用“ ”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2分)
《秋之神韵》参考答案:
1、慌张 真诚
2、(1)B(2)比喻、排比
3、清爽、热情、真诚,有着高洁与潇洒的神韵。
4、容不下猜疑和做作
5、高洁与潇洒
6、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第二篇:神韵诗史模拟题答案(全)
《神韵诗史》考试模拟题(共100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永明体 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2、滋味说 南北朝梁钟嵘提出的有关诗歌形象性的理论。《诗品序》: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有“滋味”,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即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去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如果“理过其词”,缺乏形象性,就会“淡乎寡味”。前此,陆机、刘勰等虽也曾以“味”论诗文,但都不如钟嵘阐发得这样系统。此后,唐司空图进一步提出能辨“诗味”才能“言诗”的主张,要求诗歌具有妙在“咸酸之外,而非意尽句中”的“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从而由“滋味”说进入“意境”说,对以后的严羽、王士祯、王夫之、刘熙载、王国维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3、盛唐气象 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4、二十四诗品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来以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二 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谢灵运山水诗的审美特点。
谢灵运的诗歌从审美的角度看,继承了古诗十九首和建安诗人抒发个体情感的创作倾向。建安时代,士人从经学的桎梏中挣脱了出来,玄学是打破这一桎梏的有力武器,然而,到了东晋末年利用诗歌阐释玄理,玄学又使诗歌走向空洞,失去了情感,使诗歌重回审美的是描写田园的陶渊明和抒写山水的谢灵运。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谢灵运山水诗主要有以下几个审美特点:
(一)“情皆可景,景中含情”
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生命的观照,是在心灵的感受之中,在山水草木的情感交流之中实现的,诗人往往带着鲜明的强烈的主观感情去亲近大自然,使天地万物都沾染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同事又忘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徜徉于绚丽多姿的山水草木之间,接受宇宙生命情调的浸染,是诗人的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发生某种奇特的情感交流。
(二)“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谢灵运山水诗所体现的清新自然的风格,为历代诗评论家所称道。刘勰在《文心雕龙 明诗》中言道:“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谢灵运追求清新自然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取决于他所描写的审美对象——江南山水,灵秀无比的江南山水,姿态万千,色彩纷繁,变化无穷,有时很难形诸笔端,谢灵运深感“空翠南强名”(《过白岸亭》),但他还是要运用各种技巧起展现它们的美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诗人的精神面貌。在政治仕途上失意的谢灵运,纵情于山水之间,他从自然界中悟出“道”,冲淡了他内心的抑郁和愤懑,从而能以喜悦的心情来领略自然的美。因而他的多数作品所描绘的自然景色不论是幽深的还是绚丽的都有新鲜愉快的姿态,用他自己的诗句来形容,就是“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山水第一批传世名句都出自谢灵运笔下。如“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
(三)“造物赋形,自然成对”
谢灵运用山水诗来记录亲身游历。由于他所描绘的自然风光,都非人们日常所见,都是诗人以其敏锐的感触剪取,在造成各具特征的精彩片段,因此它们比起前人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来,更觉得出类拔萃,光彩照人,常常成为轰动都城的文学作品。《宋书 谢灵运传》说:“每有一首诗至邑,贵贱莫不竟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如在《登江中孤屿》一诗中,诗人写道:“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怀新道转回,寻异景不迁。乱流趋孤屿,孤屿媚中川。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这种“怀新”、“寻异的浏览观赏。”使他的诗开卷便有一中山水钟灵之气。这里,自然山水的花木川流在诗人的精细观察、精微品味、细致流连之下,形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生命的乐章。纵观谢灵运的山水诗,他对自然山水的佳赏,已不是如鱼之泳池,鸟之翔空,而是充分的沉潜的玩赏,对每一线幽谷的隐光,每一片山坡的阴影,每一阵草尖上的微风,每一声林中的猿啼,都倾注着他无限的深情。因此,他的山水诗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大多色泽浓烈,线条有力,反映出作者强烈的个性特征。
在谢灵运的山水诗中,自然万物的生命表现往往和四时联系在一起。春来暑往,秋至冬来,犹如大自然的广阔舞台上开启落下的帷幕,掩示着无数生生不息的流转运动。在四时变化的整体律动之中,一花一草、一木一石又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而作为山水诗这一独有的审美形式,诗中对偶、骈联也体现着自然形象的设捏规律,鲜明的显示了生命的节奏与韵律。刘勰在《文心雕龙 丽辞》中阐述:“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载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这种把对偶的根源追溯到自然物的对称和谐,个中道理是颇为深刻的。
2、明代古澹派为何最终被革新派击败?
明代的古澹派作为古典主义诗歌潮流的一支,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最终又为革新派所击败。其原因有二,其一,弘治以后的复古主义运动主要是扫除台阁体的弊端,又含有振兴士大夫精神的动机,故豪迈雄浑一派更能代表时代的要求,更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量。而古澹一支并不适应这种需要。其二,古澹派作家大多与社会生活采取一种隔离的态度,他们对生活的体验不深,对人生的感叹也有限,这就使他们的作品缺乏动人的艺术魅力,大多数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上,有的还被格调、规矩所淹没。这两个原因导致了明代古澹派的埋没。清代的神韵派正是在修正这两个缺陷的基础上再度崛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初王士禛完成了对明古澹派的改造,将古典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论述题(30分)请结合作品,谈谈韦柳的山水田园诗创作之异同。
谈到中唐的山水诗歌,人们往往将韦应物、柳宗元相提合称“韦柳”。韦柳的山水诗代表了中唐山水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两人同处中唐这个历史转折点,诗歌创作肯定存在相通的一面。但生活际遇和诗人个体追求的不同,使得二人的创作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征。在此我们就以五言古诗为例,分析二人山水诗歌在精神内涵方面的异同。
以二人五古体裁的山水诗歌而言,同为中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肯定存在相通的一面。但是社会环境、生活际遇的不同,以及诗人个体追求的不同,使得二人创作的诗歌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征。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首先,是风格和精神内蕴上的异同。韦柳的山水诗和王孟的山水诗一样,都打上了山水田园诗歌清新雅静的风格烙印。然受时代氛围的熏陶,王孟的山水诗和韦柳的山水诗在审美趣味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王孟生活在盛唐。“盛唐气象”体现在他们的山水诗中,就是一种祥和的基调和明朗的色彩。韦柳身处中唐这个历史的转折点,逐渐衰败的时代氛围给他们的心理和创作都投下了一抹沉重的阴影。因而他们的山水诗都退却了盛唐山水诗的祥和和明丽,代之以冷清幽静的基调和凄清哀怨的情绪。这种时代的感伤投射在韦应物的山水诗中,因为诗人对禅理的参悟得到了一定的调和和缓解,故而还能“以平心静气出之”。但在柳宗元的诗中,因为诗人对政治时事的执着,由凄怨伤感转而为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特征,使得其山水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悲情美。先看韦应物的五古代表作《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诗人从寂冷的郡斋起笔,念及友人,描写友人束荆煮石的仙家行径。“我欲持酒以访之,以慰风雨相思之夕(《神仙传》)。”而空山杳然,落叶满径,友人之踪迹难觅。在这里,高山空谷,碧溪落叶组成了一幅幽清宁静的画面,宛若远离人间的仙境。诗人要表现的重点似乎只是这种幽致的意境,故其诗人的主体情感和态度在诗中是不甚明晰的。再看其《东郊》: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因案牍劳形而走出官署,春日郊游的情景。“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杨柳和风,微雨青山,春鸠处处,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清静优美的诗境中,又感叹自己屡次因公务缠身而行迹匆促,越发慕陶,想到要在此结庐长住。在这首诗中,我们虽然可以感受到诗人意欲隐居的一种情思,但这种情思也是淡淡的,没有苦闷,没有幽怨。其中“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与陶彭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都可谓风景陶冶情怀的绝唱。
还有其《园亭览物》、《龙门远眺》、《幽居》、《南园》等五言古诗,皆以清心明目的幽静之景入诗,性情闲远。相对于王孟词秀调雅的“唐音”,可以说韦应物的山水诗是深得陶渊明之风的。韦应物自己也有《与友生野炊效陶体》、《效陶彭泽》等明确标以学陶的篇目。故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序列》中评价:“王孟诗品清超,终是唐调。惟韦苏州纯乎陶、谢气息。”和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歌一样,韦应物尽量在诗中淡化“我”的存在,以一种客观的审美视角体察山水景物,追求一种空灵澄澈的境界,故而在诗中,作者本人的形象是不甚明确,有时甚至是消失的。我们只能从中看到一个性情高洁而略带落寞的隐士的影子。这种落寞,是作者用世与退隐的矛盾心理在诗中的轻微流露。
韦应物并非一个能真正超脱的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仕而隐,隐而仕的矛盾循环中徘徊不定。仕途坎坷,社会丧乱,亲友病故,同样对他美好的政治生活理想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这些经
历在其诗中都有体现。如其《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有云:“**离思满,宿昔容鬓改。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诗中所抒写似乎只是远宦思乡之情。但渗透在诗中的萧瑟情调,却使读者隐隐约约感到在这“离思”、“容鬓”的背后还隐现着时代离乱的背影。他也有《叹白髪》、《感镜》这类叹老嗟卑之作。再如《京师叛乱寄诸弟》:“羁离远官郡,虎豹满西京”,“归去在何时,流泪忽沾襟”,写到朝廷叛乱,以及《夏冰歌》、《采玉行》这类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同情的诗歌,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批判。韦应物虽不能完全抛开现实,却能暂时在禅宗思想中找到了一种平衡,成就了其冲淡平和的整体诗风。诗人一生曾多次闲居精舍和佛寺。李肇《国史补》就记载韦应物中年后游心于释老之说乃至“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故其有很多描写寺庙和禅修生活的诗作,如其在《行宽禅师院》中写到“唯闻山鸟啼,爱此林下宿”,《神静师院》中写到“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诣西山深师》中写到“世有征战事,心将流水闲”,《雨夜宿清都观》中写到“适悟委前忘,清言怡道心”。此外,还有《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过扶风精舍,简朝宗、巨川兄弟》、《精舍纳凉》等等与禅悟有关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禅”的体悟来消解生活中的诸多不如意。这些诗中也多有清、静、远、幽这些平和的字眼,空旷而恬淡。作者在饱览山水时凝神静气,力求达到一种离相定心的“禅定”境界,内心的些许激愤终于化为淡泊之音而出。
柳宗元的山水诗则判然不同。在诗中,作者本人的主观情绪显得异常鲜明。柳宗元的山水诗和他写景记游的山水散文一样,不是表现其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享受,而是其政治理想和抱负得不到施展的痛苦情绪的流露和排遣。也就是说,和韦应物主动去亲近山水,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和细腻的感触去静观世象,把作者对山水的体验内化为一种平和淡泊的心境不一样,柳宗元是将内心孤愤悲哀的情绪外化为山水,使当时当地的山水成为其情感的依托和显现。“清冷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鈷鉧潭西小丘记》)”,在他的笔下,山水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而成为其情感外化转移的一种寄托。试看其五古代表作《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 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 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 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 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 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 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 徘徊只自知。
此诗随景写情,即事成咏,欲与山水中排忧解愁,然毕竟有迁谪之意横亘景中,无法达到陶韦的超脱境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苏轼评《南涧》诗云:“柳仪曹《南涧》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仪曹何忧之深也。”一句“何忧之深也”道出了柳宗元山水诗歌和游记散文的全部精神内涵。
元好问《论诗绝句》道:“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寂寞心”可谓柳宗元山水诗的情感指归。这种寂寞心是被朝廷遗弃后的伶仃寂寥,同时也是诗人一种孤独高傲的心境。对于这种心境,高斯德在《耻存堂稿》卷三中评为“孤峭”,胡应麟在《诗籔》内编卷二指为“清峭”,乔忆在《剑溪说诗》中则称为“幽峭”。用“峭”来概括柳宗元的山水诗是再合适不过了。正是因为这种愤愤不平的“峭气”,使得柳诗与韦诗相比,更多了一层骚人的幽怨。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为贬官永州、柳州时所做。诗人有强烈的政治热情,也有经世致用的才能。但长期远谪荒蛮之地,内心的悲愤愁苦是可想而知的。诗人寄情山水,本意是要在山水流连中寻找心灵的抚慰和解脱。故其山水诗也尽量表现的高逸简淡,以求达到一种平和的意境。然其内在的忧思何其深也,骨子里“出世”、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又使得柳宗元不能像韦应物一样在禅定中寻求心灵的平衡,所以他总是情不自禁地在景物描绘中浸润了自己丰富的情感,故而诗中“有我”的痕迹,比起陶渊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都要重的多。试看其《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诗作前六句意境清寂,勾画出了一幅空谷秋霜、古木寒花、黄叶幽泉的美图。若无最后两句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写,我们可将之视为一首意境深邃的纯粹山水诗。然作者笔锋一转,写到“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所谓“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作者本以为自己已经忘却了世事,再无仕途机巧之心,完全地融入了这个冷清的荒村,但为何麋鹿见了我还如此惊恐呢?原来还是自己终究不能忘怀现实,超脱尘世啊!由此可见诗人心灵的震撼和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矛盾。作者故作旷达之语,言自己“机心久已忘”,却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压抑和峭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说,韦应物诗中的山水,和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诗中的山水一样,是一种共性的山水,客观的山水,山水中更多的是“无我之境”。韦应物主动亲近山水,娱情山水,醉心于禅事,虽偶有不平气,终能寻求到一种心灵上的平和和超脱。柳宗元诗中的山水,则是一种更为个性化的山水,主观的山水,诗中更多“有我之境”,更多地“著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其主观情感和精神的隐射。尽管诗人有时也故作闲适之语,却终不能抑制内在深沉的忧思。
其次,我们再从文本出发,看看二人五言古诗体裁的山水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许印芳在《诗法萃编》中云:“唐人中,王、孟、韦、柳四家,诗格相近。其诗皆从苦吟而得。人但见其澄淡精致,而不知其几经淘洗后而得澄淡,几经熔炼而后得精致。”这个论断指出了韦、柳二人“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历经锤炼而清丽超凡的共同美学特征。二人的山水诗都近汉魏古风,“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评韩柳诗》),写景状物多用白描手法,不用典,不假雕琢粉饰,却能将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寓于平淡无奇的艺术形式之中。真所谓“豪华摇落见真淳”。然细细品读,二者又多有不同。若以陶渊明、谢灵运比之于韦应物、柳宗元,则可以说,韦应物诗风更近陶渊明。从诗歌的构思、性情、还有语言上来看,韦的山水诗,特别是五言古诗,都尽得陶渊明真传,不事雕琢,有一种冲淡之美,毫无斧凿痕迹。而柳宗元的山水诗则更得谢诗遗风,于中我们不难看到谢灵运清丽温润,整洁峻刻的影子。一种细切整净的美,精雕细刻,追求一种由“人工”而至“天工”的化境。韦应物的“冲淡”,首先表现在意象的选择上。其意象的选择决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韦之山水诗,多选择一些清净深邃的意象。“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幽居》)”,“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游溪》)”,“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月夜》)”,微雨,春草,野水,烟鹤,皓月,华露,皆洗去了人间烟火气息,空灵而澹泊。与之有别,柳宗元则显示出对凄迷冷峻的意象的偏爱。“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中夜起望西园值夜》)”,“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菱(《感遇二首•永州作》)”。荒村,古木,寒月,疏竹,零叶,回风,柳宗元山水诗中的意象多带上了一层冷寂的色彩,幽冷峭拔,让人心生寒意和愁怨。结构上,韦诗多随性而流,漫不经心。如其《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尘烟。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四体一舒散,性情一忻然。落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束带理官府,简犊盈目前。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作者先是写晨起见到的田园美景,然后写自己闲适的田园生活。一会又写到与友人饮酒思贤,一会又补叙自己的闲适情怀。最后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想到友人的官府生活,召唤他们能像自己一样,从山川景物中找到寄托。初看起来,似乎忽东忽西,很是散缓。只有仔细辨认,我们才能看出贯穿其中的作者思绪流动的线索。
柳宗元的很多山水田园诗则和其游记散文有相通之处,多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将作者经历的景物画面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细致而整切,章法有度。如其一首《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诗人有机心在怀,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听到了露水滴落的声音,“开户临西园”,视线由上至下,见到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射下来,穿过疏竹,如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声音 “泠泠”。又由近及远,写到远处石上流出的泉水声和山鸟的鸣叫声。最后点衬自己孤寂落寞的情怀。精巧的构思使得当时当地的情境如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从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梳理出诗人视线的变换、景物的变化,以及蕴含在景物中的情绪的微妙波动。此外,通过对前文所选诗歌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归纳出韦、柳山水田园诗在用笔行文上的不同。韦诗简洁朴实,诗句之间,避免过大的跳跃,不用奇字,不造奇句,极少使用比喻、象征这些修辞手法。略带古拙的描述性语言使得韦诗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陶公的诗歌一样,浅显易懂,清空流畅,阅读起来不会有“隔”的感觉。他还有意识地运用古诗的句格、语言与表现手法,以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柳诗行文在简洁质朴的同时,更注重对字词的精当选择,此即所谓“极锻炼也”。这种对炼词造句的要求,是与其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提出的“严、清、幽、洁”的为文标准相统一的。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将韦柳古诗比较时指出:“韦柳虽由工入微,然应物入微而不见其工,子厚虽入微,而经纬绵密,其功自见。故由唐人而论,是柳胜韦,由渊明而论,韦胜柳。”这个论断对二人诗歌行文用笔上特点的把握,可谓一语中的。
前人对韦柳山水诗的优劣多有论及和比较。然笔者个人认为,韦柳诗歌的不同艺术风貌是与其各自的精神内蕴相关的。品评韦柳优劣,就如同论李、杜优劣一样,是以一种固定的艺术标准去要求气质不同的诗人,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从文本出发,去分析诗人个体之间思想和惯用艺术形式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去追寻每一个诗人个体独特的风格印记,或许能得到更多的启示。
第三篇:秋颂阅读文章及阅读答案
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笔下秋的特点。
答:作者笔下的秋具有充实、不加修饰、闲逸的特点。
2.请问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什么?(不超过20个字)
答:表作者写《秋院》这幅画的用意是现秋的清寂,使人有一种清爽的感觉。
3.作者在写到秋风时,说到“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能悟到什么哲理?
答:表现出作者羡慕秋的洒脱和不加修饰的感情。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为人处事不可过分计较,做人洒脱些,自会感到生活的美好。
4.请你品析——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A.本文语言优美,格调清新,但缺乏向上精神,读后给人以低落感。
B.文章以诗化的语言与句式,饱含激情地赞美了秋天的美。
C.从作者对秋的描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淡泊名利和豁达的胸怀。
D.文章流露出作者淡然、旷达的态度,透澈的思维,体现了文章的内在美。
第四篇:09秋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2009 年 秋季
期 末 考 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A
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序号写入答题纸相应位置)1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向外国学习D、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建设
4、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A、知识分子 B、小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5、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
A、政权建设 B、军队建设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在()
A无产阶级
B农民
C工人
D民族资产阶级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减租减息
C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D耕者有其田 8()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人民战争原则
C政治工作生命线原则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 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题
B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C实现对资本主义手工业的改造
D实现对农业的改造 周恩来在1956年9月()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的设想。
A一届人大
B二届人大
C三届人大
D四届人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序号写入答题位置)11
标志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毛泽东同志的代表作为
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A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提出
B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
D统一战线理论的提出 13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4 毛泽东四喜那个科学体系的特点是()
A科学性 B独创性 C 独立性 D完整性
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土地革命 B球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D武装斗争
16、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条件有()。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C、发生在受过国民革命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的地区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E、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17、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了包括以下阶级在内的政治联盟,它们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开明地主阶级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以下特点()。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B、双方都有政权和军队的合作 C、无共同纲领也无共同组织,遇事协商 D、处在既有利而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 E、党内合作共事 19、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讲话中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时期,主要表现在()。A、由阶级斗争到跟自然界作斗争
B、由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C、由革命到建设
D、由对敌斗争到人民内部矛盾斗争
E、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20、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殊困难是()。
A、党的建设处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小资产阶级对党的建设影响比较严重
B、中共党成立后,集中忙于工人、农民运动和国民革命,在理论上准备不足 C、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意识对党的建设影响比较严重
D、党的建设包括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等诸多方面的建设,是一个系统 的伟大工程
E、党的建设要在党内党外阶级斗争中进行 三 简述:(每题10分,共20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是什么? 2简述革命统一战线中的联盟及其相互关系。
四、论述题(共20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A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5C B A C C
6-10:ABAAA 二 多选:(每题2分,共40分)11-15: AB AB BCD ABD BC 16-20 ABE ABCDE
ABCD
ABCDE
ABC 三 简述:(每题10分,共20分)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并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领导。动力是人民大众,即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帝国主义是中国一切祸害和灾难的总根源,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是帝国主义豢养的走狗,是打击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但是它是特殊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前途是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4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是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有五种经济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2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分)1)革命统一战线中有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中工农联盟是基础。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4分)
2)在这两个联盟中前者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是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其中工农联盟为主体的联盟是最基本的、主要的。第二个联盟,在一定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4分)
3)必须依靠第一个联盟,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发挥两者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2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是读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武器。新民主主义理论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中国革命的生理发展的道路。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战胜了国内外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顺利实现了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4分)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他们与毛泽东亲自领导建立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4分)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借鉴和启迪,其重要思想在后者那里得到继承和发展。(4分)
4)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作风,所培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教育了几代中国人民,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武器。(4分)
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吩咐和发展。它孕育和启迪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4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2009 年 秋季
期 末 考 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B 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序号写入答题位置)
1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无产阶级领导权
B资产阶级领导权
C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 以下属于近代中国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维新
C辛亥革命
D太平天国运动 3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在()
A无产阶级
B农民
C工人
D民族资产阶级 4 1981年6月,中共()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进一步的更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5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时期
A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土地革命战争中期 建国初期对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利润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 B劳资两利 C 公私兼顾 D 四马分肥 7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既有社会回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B 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 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 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9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艺术领域内实行的基本方针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D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将正确序号写入答题纸相应位置))
11、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主要有()。A、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B、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
C、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左”倾错误理论观点 D、经济建设上的右倾错误理论观点 E、教条主义思想
12、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
13、坚持和把握无产阶级领导权,就必须()。
A、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这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关键
B、实现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C、建立一只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D、坚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E、实行机动灵活的政策,该让步的就让步
1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基本特点是()。
A、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B、主要的斗争形式是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 C、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取农村,后占城市 D、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E、不以夺取一城一地为主要目标,主要在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15、工农民主专政政权中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开明绅士
16 民主革命时期,我国的人民大众包括()
A农民 B工人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7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C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18 以下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的是()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A古为今用
B洋为中用
C 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20 中国共产党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联合执政 D 肝胆相照 三 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2.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及其性质。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建国初期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五 论述(20分)
论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B卷答案
一 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5:ACABA 6-10 D A B B 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15 ABC
ACD
ABCD
ABC
ABCDE 16-20: ABCD ABCD BCD CD
AB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是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又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中国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这是因为:
第一,帝国主义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2分)
第二,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大肆割占中国领土,践踏中国的主权,攫取了中国的海关权、司法权和外交权等诸多权益;它们支持并勾结中国反动势力,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而帝国主义成为统治中国的“太上皇”;它们与封建势力一起区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也正是帝国主义的支持,使中国反动势力苟延残喘,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分)
第三,在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特权,攫取高额利润;排挤、打击民族工商业,使中国资本主义企业无法与其竞争,甚至倒闭,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第四,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2分)
第五,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长期不统一,连年战争,造成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是近代中国社会一切灾难与祸害的总根源。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只有推翻这个最凶恶的敌人在中国以统治,中国人民才能解放,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2分)2、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构成:
一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它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它代表着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方向。(2分)
二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是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2分)
三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为基础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2分)
四是个体经济,它是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经济,它是个人私有经济。(2分)
五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它是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2分)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挥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做主权利。(2.5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5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2.5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5分)1)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逐个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2.5分)2)由低级社到高级社逐步过渡,把农业手工业者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合作社、在发展到高级农业合作社的逐步过渡的形式。(2.5分)
3)在合作化过程中,贯彻正确的阶级路线,建立贫下中农的优势。(2.5分)4)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不失时机的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2.5分)
五 论述(20分,每点5分)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准备,没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实现工业化,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的特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装配农业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建立起强大的国防。(5分)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需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改全面完成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在利用与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改组、“五反”运动、工人监督、统购统销等措施,把混乱畸形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导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5分)
第三,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大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农业综合建设,不利于大兴水利,不利于制止两极分化,抵御自然灾害,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与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广大农民在土改后,普遍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5分)
第四,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得到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物质保障。(5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2009 年 秋季
期 末 考 试
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C 一 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序号写入答题位置)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2、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革命路线不同B、革命方法不同 C、革命纲领不同D、革命领导权不同 3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C民族民主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4 1981年6月,中共()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进一步的更为完整和准确的概括。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5 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是在()时期 A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6月,中共()确定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A六大
B 七大
C五大
D十一大 7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
B机械化
C电气化
D现代化
8、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
A、无产阶级的一个阶级专政 B、工农联合的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D、共产党联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联合专政
9、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造成中国共产党内出身占绝大多数的是()。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小资产阶级D、革命的民主分子
10、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土地政策是()。A、没收一切土地
B、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C、抽肥补瘦,抽多补少D、减租减息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正确序号写入答题位置)11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A统一战线 B实事求是 C 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2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是()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C将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D将开明绅士、一般地主与大地主加以区别 13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走群众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B敌我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土地革命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武装斗争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三三制”政权的人员组成为()A 共产党员 B农民 C非党进步分子 D中间派及其他分子 17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C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18、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19、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没收四大家族官僚主义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这是因为()。
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
B、农民人口最多,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
C、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D、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建设、农村包围城市、人民战争的实现都靠农民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任务有哪些? 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简述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必要性。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五、论述题(共20分)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哪些重要战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2009 年春季
毛泽东思想概论 模拟试卷C答案
一 单选:(每题2分,共20分)C 2D 3A 4B
5B
6B 7A 8 C 9 B 10 D 二 多选:(每题2分,共20分)BCD 12 BD 13 ACD
BC BD 16A CD ABCD 1 8 AB 19 ACD 20 ACD 三 简述:(每题10分,共40分)
1、第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利。(2分)
第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他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场所。通过它,反映、倾听人民的呼声,通过民主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进而变成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2分)
第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党团结各方、听取意见、协调关系的重要渠道。(2分)
第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人民能更好地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自主管理和决定本区域各民族的内部事务。第五,依法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让人民直接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扩大基层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直接的实际体现。第六,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各种法律,使人民民主权利具有严肃性、权威性,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一些原则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4)2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4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分)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分)3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部没有完全的民族独立,内部没有起码的资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罢工的合法的斗争权利,因此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2)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3)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的多次奋斗说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广大农村却是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共产党人与可能而且必须占领农村,积蓄和发展自己的力量,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和巩固的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4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挥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行使当家做主权利。(2.5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5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2.5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5分)四 论述:(20分)
1)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现实经验可以借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分)
2)第一代领导集体所形成了一系列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思想;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
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思想;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的思想;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若干重大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思想;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强调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主要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等观点;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
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观点;
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观点;
在农业中实行多种经营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两类矛盾学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等等。(15分)
3)这些思想、观点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所继承,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3分)
第五篇:秋之风景
秋之风景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列碧霄。”秋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是一群奇绚的色彩,是一种特别的心情,是一曲悠长的古歌„„虽没有春之万物生的蓬勃生机,没有夏之成熟美或冬之蕴蓄美,然秋有更深层次的美。人们都讨厌秋的无情,秋风扫落叶的决然无情。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谁知落叶归根不是为来年的满木繁华奉献,你知道澡地落叶的缤纷绚美吗?各色落叶纷纷层层,为大地披上多彩的外衣,我不忍扫劫落叶,只愿它们各自安静地睡着,让个人的鞋子踩得“沙沙沙”。曾读过《等待繁华落尽》,于是就渴望那样一个长满树的校园。有樟树有精灵陪我看叶落梦里„„我记得那一个秋天,大风“哗哗”。那一场“叶雨”中,看见秋叶在空中飞舞,宛如沸水中沉沉浮浮的茶叶,昭示浮生„„
王柳先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秋,有隐士之气节,而开在秋的菊,“花之隐逸者也”,它安安静静地开。败,有君子之风,不慕春花之艳,不如夏花之绚,不比冬花之孤,却有一份无比的从容。“世人盛爱牡丹,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可叹,可叹!也记得琦君记录他的母亲说:“秋花远比春花净”,我爱桂花的香气,从小便是一直到如今,秋之八月,桂花飘香,却少见它的颂歌,桂花便如母亲一样的奉献,是谁说人生如四季,中年便是秋,中年的母亲就像秋桂一样,只闻香,不见那隐入叶子中的小花。
古来颂春者极多,而颂秋之诗也有些许。我最爱那一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采薇而食的也不隐士。王清在秋时山野上怀念的,何尝不是我所怀念的呢?只可惜心远之人能有多少呢?秋,这个使人厌烦的节日,只有引人思乡,感叹花好不再,月圆人不团圆。谁人爱大雁飞去,一片寂寥的悲秋呢?我却劝诸君怀古而不伤今。可这切不断,理还乱的心情,自己怎么能不叹息呢?春之风景之美,同予者何人?
三年级:yan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