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析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经验,对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针对我国中学语文学生缺乏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评估方式陈旧的现象展开了思考和探究。由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下文中重点指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多元化教学评估方式等三种解决方案,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一些启发和思考,帮助全面提高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的学习对于我们中国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们文化的基础,可以代表着个人的文学修养。并且语文在中高考阶段属于必考内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就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方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教学质量是有待提高的。良好的教学质量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接受力,又可以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提供充裕的时间。
一、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积极性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知识积累的过程,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是需要学习者能够在时时刻刻的学习中得到进步。在这种长期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正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很难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古诗词中带来的文学气息。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是缺乏兴趣的,因为老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满堂灌)让他们的学习缺乏乐趣,从而丧失兴趣,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2.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照着书本的进度讲课。对于文言文的学习,通常就是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然后逐句地解释语句的意思,让学生懂得古文的意思;对于现代文的学习,大多是介绍背景、分层、归纳段落大意、找中心点等。这些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得以完全的体现,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他们得到的学习效果是不可能好的。
3.教学评估方式陈旧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课程,它的学习和考察应该是听、说、读、写面面俱到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我国中学语文的教学评估方式是停留在卷面考察上的,也就是说只注重了背诵和写作的考察。但是语言的口语考察就被忽略了,学校的评估方式让我们的语言仅仅停留在纸上。
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解决方法和具体应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兴趣才能够有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导者。那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可以设计一种情景教学法,可以讲表演、音乐、演讲等方式都运用进来。例如:高一教材第一册的第一篇文章——沁园春·长沙,老师可以在讲课前,播放革命时期的影片片段,让学生从影像上了解此诗的背景,并且在诵读的时候可以配上慷慨激昂的音乐,充分体现出毛主席在诗中所表现的意气风发的精神。然后,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下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说,周杰伦《发如雪》的歌词“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这里的凄美是词语里的活用,将形容词用作了动词,老师可以通过讲这种歌词,让学生明白词语的用法,让学生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崇拜感。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习的质量是很重要的,老师和学生要做到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到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首先,老师要做的是交出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具体做法是:了解文章相关背景、作者简介等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课前了解,他们可以通过书本资料、网络查询等途径来找到他们想要的资料,并且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可以请学生来讲讲他们自己对于文章背景和表达思想的了解,老师在听过之后不要及时做出评价,而是等到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慢慢透露出文章的意义,这样来说,不管学生讲得对或是错,都会得到鼓励。然后,要充分利用学生听课过程中接受能力的波峰和波谷,据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前5分钟接受力较低,后来随着时间增长会显著提高,最后十分钟时又会后下降趋势。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安排好时间,将重要的内容放在中间讲。例如:老师在讲《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前五到十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讲诗的背景,到十分钟后则可以讲诗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学习好这首诗的灵魂。到课程的最后几分钟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一下诗句,讲解一下诗句的具体意境。
3.多元化教学评估方式
要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出真正的素质人才,学校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估方式,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考察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具体做法是讲考试的形式分为听力、现场答辩、朗读指定文章、书面考试等方式,听力可以效仿英语中听力的内容;现场答辩则是现场抽题,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朗读则是现场指定文章,让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予以朗读;书面考试则是沿用以前的考试方式。对这四种考察方式分别评分,然后将他们综合起来,给出语文学习的分数。望老师和学生不要觉得此种考察方式麻烦,要让他们懂得学习语文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沟通理解能力,而不是取得更高的考试分数。
三、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的语文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沟通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现代中学语文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笔者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多元化教学评估方式等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和具体应用。希望相关部门能予以重视,及时采取行动,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C].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1期.[2]晓苏.《语文教学与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期.
第二篇: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论文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措施
摘要:随着中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显突出。因此,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水平,已成为语文老师所关心的问题。该文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1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同时,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内涵丰富,在课堂中只能选择其中某些知识点来进行讲析,因此灵活性很强。同一篇课文,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归纳不同的知识重点与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过程。
2学生预习,强化训练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强化训练.首先着重训练学生的阅读、背诵、写作能力。语文的实用性在于它的实践性。即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语文读写记忆活动.发展提高读写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名家名作尤其是优秀诗歌名联警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进行赏析、反复吟诵,用心体会,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美感,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是要求有背诵的习惯,背诵的最大用处在于培养语感,语言能力提升的基础在于语汇的扩大,而语汇的扩大则主要以背诵来完成。背诵是化别人的语气为自己的血肉愈积累愈丰富,愈丰富愈自然贯通,逐渐就积淀成一种语感。最后,要结合教材的各种书面语体特点,正确指导学生写作,要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场景和情境。比如,经常性地举行课堂上进行片段拓展写作训练: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确定一些论点让学生发表看法,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3有的放矢,主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养成求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导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找准教学重点和切人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即布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让学生力所能及;检查的方法也要具体,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学。像泛泛的布置”回去以后做好课外阅读”这样目标不明显,毫无考虑学生完成能力.无从考察完成情况。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效果会非常差。
4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5坚持练笔,培育写作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第一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第三,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
6课后布置,作业适当
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后,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布置点作业,这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布置的课堂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围绕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重点,突出训练,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二是有基础方面的题目,也有思维训练的拓展型的题目,以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三是题目宜精不宜多,以便能在课内完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四是照顾到学生不同层次的语文水平,难易适度。
至于一堂课结束后的课外作业,仍以下一节课所学内容的预习为重点,实行”课前预习一上课一再进行下一节课内容的预习。”决不搞繁杂的题海战术.尽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从事课外活动。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对语言的知识和运用技巧的传授。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达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习语文的工具性为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人文关怀。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的要点在于做实具体工作、养成良好习惯抓住重点训练、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三篇: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的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要达到这一理想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近年来,我们前石畔小学语文教研组在学习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践,走出了一条课改的新路子--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在家庭生活学语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家庭文化建设。不久前,我到一位同学家家访。一进门,发现一家三口正围绕着外面的春雨吟诵古诗呢。孩子摇头晃脑:“远上寒山石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妈妈则应声朗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爸爸也不甘落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我今天布置的这一家庭作业,这孩子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的,真是出乎意料呀。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语文,让他们抓住听广播、看报、看电视、接待客人等机会帮助孩子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在教学《游子吟》后,我布置了一道给父母洗脚的“孝心作业”,学生在亲手触摸父母那布满老茧的手和脚时,内心的震撼肯定不是用文字和讲解所能代替的,它能挖掘出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愫,激发出孩子们把因感恩而产生的孝敬之情化为努力学习的品质和关心他人的纯洁爱心。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相信涓涓细流必定会汇成爱的海洋,进而把爱扩展得更远。在家庭生活学语文,也可以让孩子变的更有爱心。在校园生活中学语文
学校是专门的教书育人的场所。它在育人方面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的好习惯。诸如文学社团、校报板报、红领巾广播站、读书节等都是很好的阵地,我们都可以赋予其浓郁的“语文味”。这样做,不仅能成功地建设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可以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只有用生活去做教育对象,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要使社会生活富有”语文味”,就必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投身到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生活工具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旅游、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等。学生参与这类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学语文,不仅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积极性,更能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在生活体验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是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上获取某种体验,达到心灵的共鸣。但是,如果把学生的体验过程引入生活,就会产生裂变的效应。在学习了《大自然的文字》后,我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在大自然这位老师的启发下你有过怎样的发现,你观察过那些有趣的现象?请将这些发现和现象用文字表述出来。一位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雷雨天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先打雷,后下雨的话,那么即使是下雨也不会下的很多;反之则要下瓢泼大雨。你相信吗?只要多观察,你就会发现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在课文的启发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此时在学生的眼中似乎又变得五彩缤纷,似乎处处都充满了宝藏,等着自己用眼、用心去找寻。此时安排学生写话,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习的要求,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的精彩发现。学生的语言回归到生活,所以记录的都是生活中最真实的现象、最真实的情感。在生活体验中学语文,努力缩短学生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一种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的“偶然”中学语文
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教学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在生活中捕捉乐趣,并在这种乐趣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语文素养。教师如果善于把握住生活中的偶然,使语文教学变成生活中一泓活水,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这是比多做几道题或是多讲几篇文章来得更有意义的事。例如,喜欢雪是孩子的天性,面对“漫天飞雪”给学生所带来的惊喜,教师就可以敞开教室的门,让孩子去滚雪球、打雪仗、赏雪景。孩子们必将在酣畅淋漓的游乐中体验到雪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无疑,孩子们有了写雪的”“资本”,有了一吐为快的欲望。可以预见,一篇篇观察细致、描写到位、想象丰富的佳作必将跃然纸上。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
实践其实也是一种教学,只是这种教学是进行式的,操作性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只有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与语文知识有机融合,为孩子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巩固,才能真正地丰富孩子们的情感,奠定孩子们厚实的人文根基。许多教师在训练学习的语言交际能力时总是一筹莫展,但是,如果把学生引入生活实践,则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班级的中队活动设计串联词,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设想,为学校的运动会、儿童节、联欢会设计广告用语、海报,在校运动会上当小记者,在“三八”节、教师节给自己的最尊敬的人写感谢信,发倡议书建议开展写规范字的专项整治活动、纯洁城市的文字形象等,这样,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不仅可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还自觉地把个人与社会、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自主地全方位地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在新课改中,让生活走进课堂--使语文教学体现“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使学生生活具有“语文味”,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第四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北庄之行有感
乍暖还寒时节,在刘淑阁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名师工作室“送课山区行”迈开了第一步。规模如此之大,准备如此之细,做课教师如此之从容,课后讨论如此之热烈,我身在其中,备受启发。语文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率的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从而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努力:
1、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
教学不能信手拈来,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是我们教学时的规范和方向。只有把它们琢磨透了、研读到位了,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吴振华老师讲的《丑石》和曹丽娟老师讲的《济南的冬天》都非常精彩,为什么?其立足点就在于他们是站在了课标和考试说明这样的高度来备课,以此作为他们教学行为的指南,让他们的教学有了依据,有了方向。
2、消化他人的教学经验,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
我们平时总会有听专家讲座或听他人做课的机会,如果只是这耳朵听,那耳朵跑,想听就听会,于事无补,还不如把这时间干点自己想干的事。俗话说得好,干什么吆喝什么。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边听边想,听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反思一下,最终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有心的听才会更有意义。
还清晰的记得,3月2日那天,刘宇新老师就现代文阅读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阅读文章三步走,即:读通——读懂——读深。刘老师说的很明白,但如何落实到教学中,让它为我所用。吴振华老师的课让我眼前一亮。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是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以丑石的口吻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这不就是让学生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筛选、提取有用信息,整体把握文章写了什么。这就是读通啊。且吴老师给了学生一个叙述的模式,在帮助学生准确表述的同时,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第二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带着学生逐段,甚至是重点句、重点词的分析,抓住重点深入阅读,把文章的内在含义读出来,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解释。这不就是读懂嘛。
我想,如果我们都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保留自己个性的同时取他人之精华,引导学生把握语文学习规律,学会读书。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是与时俱进的高效课堂。
3、实实在在的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不是花架子,不是作秀,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要变得花枝招展。如果非要一个看客,我想应该是自己。你要给学生什么,怎么给,学生是否得到了你要给的,作为一个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你来说,课堂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做给自己的。其实,一节好的语文课就在于务实。老师讲的实在,学生听的、说的、得到的实在。我想,这样实在的语文课就一定会是高质量的课堂。那么,怎么做到实在?
①用好教材。首先是选。老师的好恶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对于教材中的文章,有选择的讲授,才能真正发挥教材是例子的示范作用。第二是备。通过这篇文章,要告诉学生什么道理,教会学生什么知识方法或是规律技巧,最终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丑石》一课重在告诉学生,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而忽略其内在的真善美等;《济南的冬天》一课重在引导学生掌握赏析语句的方法,读中悟,悟中读。第三是讲。依托文本,落实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口头到笔头,落到实处。最终这样一个效果的达成,我觉得都归功于两位老师选得好,备得到,讲得细,真真正正把教材落到了实处。
②了解学情。教师作为一个服务者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怎么服务好学生,这时了解学生之所需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学生的基础如何,他们最需要老师怎样的指导和帮助,教学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怎样的反应,甚至我觉得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也都该了如指掌。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在一个尊重、平等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才会顺畅、高质量的完成。
③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自然而然就落实到了课堂上,但是什么时候讨论,讨论什么,讨论的问题是否值得讨论,活动小组人员的安排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有时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是否要讨论,诸多问题决定了活动的有效与否及课堂的质量。如果只是走个形式,变化一下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又怎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④导学案的使用。目前,教委下定决心要使用导学案,但是怎么编写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王学军主任给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就是如何把自主、合作、探究和读通、读懂、读深有效地结合起来。我想,读通的环节就是整体感知文章写了什么,同时理清文章的思路,这是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的。至于读懂的环节在导学案中的涉及,学生先通过自主学习有一个自己粗浅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以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合作模式形成一定的解释,这样效果会更好。读深实际上就是通过探究、延伸,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如果真能恰如其分的把导学案和教学结合起来,落实到位,必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语文课堂的质量就一定会提高。
拨开云雾见日出,正如那天的天空,也有如我现在的心情。领导的精彩点评,刘淑阁老师的事无巨细,同行哥哥姐姐们的毫无保留,给了我语文教学的巨大动力。能与你们同行,我真的很幸福!
新城子中学
邓小琴2012、3、26
第五篇: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捷径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多种类的,下面就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1、示范引导,举一反三;
2、借机渗透,适时点拨;
3、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4、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老师和学生都很有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要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得好,读得有收获。下面粗浅地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A.浏览读,B.品尝读,C.筛选读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他们正用“?”这把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呀?”,“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不该叫‘太阳’,叫‘太阳,我们人类的朋友’更恰当!”“我仍要以‘太阳’为题,但是不讲它与人类的关系,我要重点讲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课后,学生的作业中有《太阳系知识小报》,有《我的理想》铅笔画,有被改编的《太阳》……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在闪烁!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一、抓好课堂纪律
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掌握学生是否完成,主要在于一节课40分钟的有效利用。因此,充分利用好课堂仅有的40分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学生乱哄哄,做小动作的,东张西望的,思想开小差的,交头接耳的,干什么的都有,即使老师教学设计再精彩,即使老师讲得唾沫飞溅,也是白费功夫。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抓好课堂纪律,要让你的学生把眼睛看过来,让你的学生学有所听,学有所得。我们要向40分钟要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培养作业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一个坏的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学生学习习惯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要想孩子成绩优秀,就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业习惯。低段学生自觉性差,在校的作业,需要老师监督。回家的作业需要家长的监督。不管是在校作业,还是回家作业都必须让孩子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今天的作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我们要严格杜绝孩子作业拖拉,甚至拖欠的现象。对那些作业拖拉的学生要做到三多:多过问,多指导,多检查。我想如果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差。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习惯差,即使他有聪明的头脑,成绩也不会很优秀。
三、提高书写质量
提高书写质量,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一个重要的举措。很多学生在考试中都会因错别字而失去好几分。我发现如果一个孩子能做到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他的错别字就会很少,如果一个孩子作业马虎,字迹随意,他的错别字明显要多得多。要想减少学生的错别字,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书面整洁。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生字的书写。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把字写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还要求学生把字写美观。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必定能大大减少孩子的错别字,让孩子在考试中不要失去不应该失去的的分数,从而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四、认真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是教师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我们教师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细致、不漏批,不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在作业后面,多写一些鼓励性、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尝到作业的乐趣。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的最好能当面批改,当面指出错误,并让学生当场订正。只要教师每天能脚踏实地把批改作业这项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得到提高。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之我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很多教师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着,也包括我自己。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十几年来的教学生活,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首先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备好课,上好课是关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而上好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每一个教师在上课时要强化目标意识、动态生成意识、学生为本意识,训练意识,杜绝“开无轨电车”。要加强课堂调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度”。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让学生在紧张思维的状态下上好课,将跟授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练习挤进课堂,当场练习,当场点评。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脑筋,多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让学生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学时,我总是激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离题较远的问题,我也总是耐心地听取他们的看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低中段的识字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识字教学理应成为低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对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生字词,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对识字教学都有自己很好的一套方法,其中一点我认为比较有效果的做法是教学以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一是要求学生认真抄写,在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养成边抄边记字的习惯。听写是学完生字(词)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且每次听写后我会马上或很快就批改好发回给学生,及时地检查他们有没有改正错别字,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很重视、很认真地对待听写的,他们也会努力把生字记牢。同时培养学生书写的基本功,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书写的有效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二是多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的每一篇文本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筛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好这些文本。我们可以采用课堂上交流、背诵、默写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课外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书香工程,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四十分钟的质量光靠授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倾听别人发言、静心思考、大胆发言、勇敢质疑、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设想一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积极思考,怕苦畏难,坐等答案,老师的积极性会受到重创。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错,教师不是因势利导,而是一味训斥,那还有哪个学生敢大胆发言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地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五、做好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工作
我们学校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班额多,教师编制紧,教师批改的量大,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不能放松批改这一重要环节,要求家庭作业尽量在上课之前批改好,实在来不及的也要在课前翻阅学生的作业,了解家作情况,上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而不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如:课间、午休时、放学后。课堂作业要求当天批完,见缝插针指导学生订正。教师除了列出一学期以来需要培优补差的学生名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更要根据近期上课的情况,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避免增加新的差生。在辅导时避免包办代替,就题讲题,打消学生的依赖思想。
六、家教合一。
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家长的支持是不行的,学生在家的预习与复习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教师在校讲清预习与复习的要求,利用家长会将有关要求告知家长争取家长配合。我们还可以利用校信通及时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表现或家庭作业,有利于家长了解教学进度,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习。在长假期间,我们还将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建议家长将阅读情况作为奖励孩子的依据。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们阅读的劲头大增,很好地拓展、延伸了学校教学。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一是向学生讲道理,告诉他们我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二是告诉学生他们这个年龄就是最适合学习知识的年龄,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会徒伤悲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着手。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文本内容、准备教学内容,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可以从心理学方面来考虑,我们要给学生自信心,当他有些微小的成功,就要及时去表扬他,让他知道,我能学好这门功课,我有信心学好这门功课,这样他就会逐步对这门功课感兴趣。学生有了错误,不宜过多指责从而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产生厌学情绪。(2).继续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耐心检查。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适时地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动脑多思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完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参与合作的习惯、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准确表达的习惯、课外学习的习惯、快节奏有条理的习惯。让习惯成自然,改变自己的贪玩偷懒等现象。继续加强词句、查字典、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多写日记,多积累优美词句。(3)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班都有学困生,有的是智力原因,有的是态度问题。对于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落后的学生,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务必使他们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布置了作业以后,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及时让学生订正。对于不会订正的同学,教师要从旁指点,进行补差。做到日日清,当天清。学生就没有拖拉、偷懒的问题。这是一个补差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