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少版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18: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少版音乐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少版音乐教学反思》。

第一篇:河少版音乐教学反思

本课是河少版教材的内容,经过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顺利的完成的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现将本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导入部分,我用复习旧知识的办法引入新课,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又很自然的导入了新的学习内容;其次,感受音乐部分,我先安排学生完整的欣赏全曲,再引入作者的介绍,再介绍一些作者李宗盛鲜为人知的作品,让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然后带着问题再次聆听全曲,让学生对整个曲子的结构和含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接下来的理解音乐环节,我第三次让学生欣赏全曲,这时候很多学生已经能跟随音乐一起唱了,这个环节让学生知道了,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并准确分析了有特点的节奏型;最后,在表现音乐的环节中,我安排了大家齐唱歌曲,在多次欣赏和分析过后,学生们已经对这首熟悉的歌曲的理解更为深刻,也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了,气齐唱后,我又找几个同学来分角色演唱,在现场音乐会视频的伴奏下,孩子们仿佛已经成了明星,在用心演绎自己的作品,分角色演唱后,我又让大家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为整首歌曲伴奏,这又增添了本课的趣味性,让学生们对歌曲的节奏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在课的结束部分,孩子们畅所欲言,一起讨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和遇到困难大家应该怎么做,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生活,真正做到了让音乐回归生活。

虽然本课完成的很顺利,但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在介绍作者的环节上,因为文字太多,我没有安排背景音乐,所以显得很是枯燥,如果在文字中加放作者李宗盛的一些作品作为背景音乐,相信效果会更好;还有,在分角色演唱歌曲的环节,初二年级孩子比较腼腆,再加上有听课老师,所以显得很是放不开,不愿上台演唱,显得气氛很是尴尬;这些问题都是我在设计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的,所以,在今后的上课备课过程中还要多下功夫。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总结,每次的上课和反思对我都是一次很大的帮助,好的地方继续做的更好,有缺点的地方欢迎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只有这样我们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

第二篇:六年级音乐教案河少版

六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美丽的早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早晨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时间的感情。

2、学习休止符,能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中的休止符。

2、能准确演唱《早晨的歌》。

教学准备: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的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听听这里有几种你熟悉的声音?(同学们一一找出早晨练声、广播、鸟叫、鸽群飞起、哨声、跑步、扫马路等声音)那你们想想,在一天中,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些声音。

老师:对,这就是早晨。

三、讲授新课

1、导入:今天随老师一起到户外看看早晨人们都在干什么?(第一遍听)

2、初听歌曲。

老师:你都看到了那些晨练活动?户外的晨练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让我们看的眼花缭乱。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推开窗子,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段优美的音乐传入我们的耳际。放歌曲(闭眼聆听)。老师:早晨真美,歌词中是怎样描绘早晨的?

4、指导学生读歌词(出示图片)1 3 3 0 5 1 3 3 0

1 3 5 5

0 4 3 0(重点练习切分音

甜 甜 的 风︳

微微的 笑

早 晨 的 空气

么 好

5、老师弹琴,学生随音乐用“la”模唱歌曲的旋律。

6、放歌曲录音,学生轻声跟唱。

7、学生随录音完整地唱。

8、处理歌曲。1)唱好空拍处 2)情绪的处理。老师:我们唱歌时要找到沐浴在早晨明媚阳光中的欣喜美好感觉,通过你们的歌声让我看到,感受到。

9、分组演唱。

老师:早晨美不美?“早晨的歌”所歌、所唱的都是可爱的你们,因为你们是早晨的花朵,早晨的绿树,更是早晨的太阳。让我们一起唱响早晨的歌,唱响我们自己的歌。

两排为一组,看哪组唱得好。

三、音乐活动:“做早操”

四、小结:

1、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学习后的感受。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的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材分析:

《空山鸟语》是一首二胡独奏曲,乐曲结构属于多段体,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简单几笔就描绘出题意幽邃、深远、静穆的意境,接着,以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穿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相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融相织。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拟手法,将鸟语音乐化,使乐曲的造型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因而音乐优美生动,富有情趣。

二胡演奏家刘天华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刘寿椿,江苏江阴人,民族器乐作曲家,二胡、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为著名文学家刘半农之弟,也是我国30年代的国乐大师,由于他在创作和演奏上的努力,使我国的国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开拓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天华生活的时代,正值内忧外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叫花子胡琴要饭的笛”一语道出了当时民族音乐的社会地位。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刘天华抱

7)聆听结尾音乐,感受热爱的感情:看着你们这些小鸟飞来飞去的身影,听着你们婉转动听的声音,连我都深深地被音乐所吸引。

8)完整聆听音乐选择诗歌,体会意境:在大家的配合下,我们一起欣赏了《空山鸟语》的音乐,你觉得下面哪首古诗的意境更符合乐曲的感情呢?(小组讨论)

9)介绍作者的灵感来源并朗诵王维古诗。

(六)延伸欣赏

1、配乐诗朗诵:你觉得乐曲还适宜朗诵哪些古诗?

2、听音乐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管弦乐曲《晨景》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晨景》,能哼唱其主题旋律,知道乐曲结构。

2、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不同演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能从音乐中形象而动态地看到黎明的景色: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再到太阳冉冉升起,体验早晨太阳升起前的整个过程。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熟悉并哼唱音乐作品的音乐主题,分辨不同乐器。

教具准备: 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乐曲的CD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带给大家一段音乐,(聆听)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清新的、宁静的、空灵的)你仿佛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空旷海边、森林 老师听完这段音乐后也和大家有同样的感受,那为什么音乐会让我们感受到这样的画面呢?原来这是一段具有牧歌风格的旋律,所以才让我们仿佛来到了广阔无边的大海、森林草原,在不知不觉中音乐让我们想到了一起。

2、出示旋律谱例,哼唱旋律。

师: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一起走进这美妙的音乐,一起来哼一哼

师:当你站在山顶看向远处的时候,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山峰、海面)。是啊,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那就请大家画着旋律线,轻轻哼唱,去音乐中寻找答案吧!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管弦乐作品,就是由这一条旋律展开的,欣赏之前,让我们先走进管弦乐队,再次回顾一下我们熟悉的西洋管弦乐器

复习西洋乐器(大屏幕展示)

1、弦乐器:小提琴、大提琴

2、木管乐器:单簧管、双簧管、长笛、大管

3、铜管乐器:圆号、长号、4、简单介绍管弦乐

二、欣赏教学

(一)、聆听第一乐段

1、初听《晨景》第一乐段

当你听到熟悉的旋律,请你轻轻哼唱。提问:如果用这段音乐来表现一天中的某个时段,你觉得是什么时候?请结合音乐色彩谈谈为什么表现的是这个时段?(早晨、音乐越来越明亮)

2、再次聆听,提问演奏主旋律的乐器是什么?(长笛双簧管)答不出来时,对比单簧管和双簧管的音色。

3、请仔细听听这两种乐器是怎么出现的?同时还是交替?(交替)这种交替的演奏有没有发生变化?

4、长笛与双簧管的交替在音调上有什么变化?(作曲家运用了音乐中常用的移调,通过连续的调性上移,把旋律一步步往上推,力度不断加强)这种变化预示着什么?(展现的是太阳缓缓升起的景象)。

(二)聆听第二乐段

1、整个乐队的加入,太阳终于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跃出了海平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光芒四射、蓬勃生机的景象。当你从音乐中感受到太阳正向海平面上涌现并破云而出时,请将手比喻成太阳,做阳光撒满大地的动作示意老师。(熟悉的乐段用“lu”哼唱、画旋律线)。

2、师:你注意到了吗?这段音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强音)这些强音,让你看到怎样的画面?(耀眼的阳光)忽强忽弱表现了什么?(太阳一会儿被云层遮盖,一会儿又拨开云雾)。音乐家利用力度的强弱让我们从音乐中看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在这变幻多姿的阳光的照耀下,森林、大地、海面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先说后做)让我们把镜头从天空中的太阳逐渐往下移,移到海面上、移到森林里、移到一切你能想象的地方。

请大家跟老师合作,当我的光芒照耀在你周围的时候,请你用动作表示大地上万物的情景。

(三)聆听第三乐段:

过渡语:太阳升起来了,清晨的阳光是那么温暖、那么美。海面上波光粼粼,森林里鸟语花香。

1、这一部分的音乐与前面哪一乐段相似?总结该曲曲式结构(A+B+A’)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象?(太阳已经徐徐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四)介绍作者及作品

1、师:大家想知道这么美的音乐出自哪一位作曲家之手吧?

2、你认为我们今天欣赏的这首曲子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哪一段? 格里格,挪威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挪威第二大城市贝尔根,格里格的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母亲则出身于贝尔根望族,是位有才华的诗人兼音乐家,外祖父曾经担任过贝尔根爱乐学会首任音乐总监,格里格的音乐天份应该是遗传自他的母亲。六岁跟母亲学钢琴,九岁开始尝试作曲,后来进入音乐学院深造。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对发扬挪威民族音乐做出了巨大贡献。

《晨景》是《培尔·金特第一和第二组曲》第一组曲的第一段。《培尔·金特》原为十九世纪挪威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易卜生所写的一部著名诗剧。1894年,易卜生约请他的好友、当时已在欧洲各国获得很高声誉的格里格,为他的这部诗剧配乐。1876年2月,该剧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首次公演,获得巨大成功,诗剧配乐共有二十二段。格里格发挥了他的巨大想象力和精细的构思,以挪威民间音乐为依据并运用高超的管弦乐技巧,生动而精确地以音乐描绘了剧中的环境、情节和人物性格。无可否认,格里格的配乐是这部诗剧公演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十年后,格里格从这些配乐中选出了八段,先后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我们所听到的第一组曲第一乐章《晨景》,原为诗剧第四幕的一段,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描写了那里日出和清晨美丽的景色。因为格里格本人并没有到过摩洛哥,对那里的音乐不熟悉,所以,创作出来的音调,仍然是北欧风情的。

(五)完整聆听全曲 在乐曲声中结束本课。

第二单元 民歌在线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2、听赏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材分析:

1、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从它的音调风格来看,有着陕北的特点这就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河流域而不是长江或其它流域。旋律线给人一种起伏、摇荡的感觉,感觉是在船上。再从它的节奏和速度来看,既平稳而又具有一定力度,这就使人感觉不是在激流险滩中行船,而是在较宽阔平静的水面上行进。从整个情绪来看是比较辽阔而开朗的,使人想象黄河是宽阔深广的。透过歌词内容,仿佛又看到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及无数船只和艄公形象。这首歌在调式上也极有特色。前边大部分都以

A商调式进行,只是到最后一句才用转调的方式转到G徵调上来,让人感到既新颖又完整。

2、台湾童谣《天黑黑》

这首歌曲流传于台湾省北部和闽南地区一带。虽是童谣,但大人孩子都很喜爱,传唱十分普遍。歌曲唱道:“天快要下雨了,爷爷在外面挖了一条泥鳅回来,爷爷要咸的,奶奶要淡的,两人相争,把锅给弄破了”音乐形象淳朴天真,富有农村生活的气息。歌曲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演唱装饰很,平实自然。

第一部分唱爷爷挖回了泥鳅,全家十分高兴;第二部分表现两老争吵,语调诙谐生动。旋律以第一乐段的材料为基础,逐步衍化,音域也逐段向上扩展,层次清晰。乐段的结尾处多用衬腔,使歌曲更加生动,特别是最后摹仿铜锅被打破的声响,很有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黄河船夫曲》,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

2、通过欣赏《天黑黑》,感受童谣“这类民歌质朴、稚气的风格特点。3.在欣赏中进一步让学生接受我们国家丰富的民歌文化,培养他们爱国情结。教学重点、难点:

在欣赏中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教学准备:

音乐播放器、歌曲CD、黄河地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两遍)

1、提问引入:你是否知道与黄河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你知道黄河流经我国哪几个省份吗?展示黄河地图,找找看黄河流经的地方。(青海省、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2、初听民歌《黄河船夫曲》。提问:你能辨析出这是一首什么地方的民歌吗?(陕北民歌)。

3、复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提问:歌曲表现了什么?(黄河船夫富有情趣的生活)。

4、再听民歌《黄河船夫曲》。

歌曲在旋律音调上运用了什么手法?(重复)。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出现了几次?(五次)。

5、你能模唱这首歌吗?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

二、欣赏《天黑黑》

1.故事导入。让学生了解歌曲内容为欣赏打了基础。2.初听歌曲,了解主要内容,让学生讲一讲,听出什么。3.出示歌曲,复听歌曲,感受歌中幽默的情绪。

听后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中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一起跟着录音哼哼 4.再听歌曲,教师加上渲染气氛的导语,请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扮演歌中的老爷爷,老奶奶。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赏《放马山歌》 教材分析:《放马山歌》是流行于云南的一首著名山歌。是歌唱家黄虹的保留曲目。歌词非常简朴,七言两句为一段,反映牧马人生活。音乐结构也很简练,由上下两个乐句组下乐句的曲调,是根据上乐句的音乐素材发展而成的,手法洗练。其中夹以“喔噜噜的”等衬腔,以及赶牲口的吆喝声,富有生活气息,活跃欢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吆喝声又别具特色,十分适合活力四射的学生学唱。还可以通过这首歌曲走进云南,走进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云南,了解云南山歌,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

2、通过听赏《放马山歌》,让学生知道民歌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培养学生喜欢民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为五度,加上密集的节奏音型和上、下句尾部两次呼喊(似乎模拟吆喝牲口之声),使它具有浓厚的山野风格。

4、反复播放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情绪。⑴听《放马山歌》,学生轻声跟唱。⑵老师唱歌词,学生进衬词。

⑶提出问题:为什么最后一句“不会发,不会发”演唱的速度要逐渐减慢? ⑷分析歌曲表现的情绪,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跟唱。

5、课后扩展:

欣赏阎维文演唱的《放马山歌》,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放马山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上山砍柴时唱的四川民歌,它曲调高亢、奔放,节奏较自由。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在参与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大胆演唱山歌的兴趣,并在情趣盎然中感受到民歌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把握山歌的特点及其演唱风格。

2、准确把握上波音的唱法,协调地完成二部合唱。

3、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四川,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以乐观爽朗的情绪演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难点:

歌曲中上波音的演唱及跨小节切分音的演唱。教学准备:

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歌曲:

1、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同学们,你们了解四川吗?有谁去过四川,请大家把了解的四川相互交流一下。

2、生交流。

3、师: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区的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勤劳朴实。那里的人们经常上山砍柴,而他们上山砍柴的时候,特别喜欢唱山歌。同学们,大家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唱得是什么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4、放歌曲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

5、让学生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6、解决歌曲难点。唱歌方法的指导:

师:同学们在演唱时,吐字、咬字要清楚,演唱时用上腰部力量,嘴皮用一点力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在学习时遇到的疑惑

(1)波音的学习(2)讲解衬词

7、视唱歌谱。

8、听老师演唱歌词,学生默唱歌词,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9、完整演唱歌曲。

10、欣赏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讨论,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如领唱、齐唱、轮唱、一领众合,演唱时要注意表现好歌曲的情绪,声音要清晰明亮。

1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分组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劳动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希望同学们成为一个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收获快乐的人。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欣赏、多了解一些中国民歌。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教材分析:

1.歌曲创作背景:1940年10月,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群众基础好,且隐蔽、平安。当年,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文工团就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小调》就在这时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曲调是他们根据山东逃荒到东北卖唱人所唱的曲调,加工整理而成的。

2.《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山东民歌,全曲由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民歌抒情极浓,特点是:每个乐句的尾音为中心作回返的拖腔,(如2 1 2,1 6 1,6 5 6)四个乐句的落音层次递降 2 1 6 5。这首歌是具有山歌风格的小调,为了把声音传远,有个长腔,前一句的尾音是后一句的始音,这种创作形式为“鱼咬尾”。鱼咬尾是我国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它类似于文学创作中“顶真”的修词方法。如,李白的诗《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也随君渡湘水„„”这种句头咬句尾的创作手法即是“鱼咬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合教材,引导同学对学习过的歌曲特点和《沂蒙山小调》进行对比,突出音乐形象与地方文化的融化。拓展同学的音乐思维,欣赏该题材其他演奏形式,掌握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类型。

能力目标:通过感受歌词的美、指导同学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唱,连贯的唱好歌曲。指导同学学习运用气息的控制,做有弹性的歌唱和力度的变化。培养音准意识,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

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听(录音、教师范唱、范奏)感受歌曲风格,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示手法,增强学习民歌的兴趣,感受歌曲中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反复听民歌手的演唱,感受民歌的拖腔中使用“鱼咬尾”的表示手法的作用。

2、一字多音的唱法。

3、学会简谱。

4、歌唱时控制好气息。

教学难点: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沂蒙山小调》。教学方法:

1、听唱法。

2、比较法。教具准备:

1、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民歌)歌片 2演示文稿:有关山东文化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沂蒙山小调》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歌

1、师:刚刚听到的歌曲是一首流传很广深爱人们喜爱的一首民歌,谁知道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曲名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设想:通过引导同学进行探索节奏特点,体会歌曲的节拍。初步感受歌曲的节拍、旋律。同学模仿老师拍击《沂蒙山小调》的节奏型,老师伴奏。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音乐?(三拍子)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山东的民歌《沂蒙山小调》。

1、介绍山东文化,导入歌曲。

出示:祖国政区版图:指示山东的地理位置:同学讲述沂蒙山的历史,革命老区的故事,游击队的故事。红嫂支援解放军的故事等。歌曲简介:简单的和同学交流:谁知道山东产什么?(烟台梨、枣、寿光苹果、)谁会说山东话。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2、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感受民歌手歌唱的音色、感情。(给同学完整的印象):出示大歌片:实物投影仪:提示:

a有的同学在轻轻的跟着唱,老师喜欢这样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这些同学真聪明。

b比一比谁学的最快。2-3遍争取学会。

c请你说说哪好听?为什么好听?生:尾音/觉得很愉快、旋律优美。

(2)学习歌词:注意:ang ao 韵母的归韵,口形的统一。请同学们念一遍歌词。不懂的地方,小组学习:生互相提问、回答、理解歌词内容。

(4)练一练,比一比:

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比一比的标准:从曲调演唱是否准确,声音是否洪亮,演唱情绪是否符合歌曲的要求。对优胜的各组采取奖励,奖励方式由学生选择。

四、音乐活动:民歌会

五、课堂小结,学生生随音乐出教室。

师: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

第三单元 摇篮曲集锦

教学内容:

1、听赏轻音乐《摇篮曲》(德勃拉姆斯)、童声合唱《摇篮曲》(奥莫扎特)、《宝贝》(印尼民歌)、女声独唱《摇篮曲》(东北民歌)

2、唱歌《摇篮曲》(舒伯特)教材分析:《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时咏唱的歌曲,以后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摇篮曲。本单元包括几首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摇篮曲:著名作曲家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写的《摇篮曲》、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和印尼民歌《宝贝》。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三首中外名曲《摇篮曲》和印尼民歌《宝贝》,感受不同体裁的《摇篮曲》风格,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把握摇篮曲的音乐特征,能够用自然圆润、优美抒情的声音和恬静温柔的情绪演唱歌曲。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情感体验和表现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自信和快乐。

4、体会人类最崇高的感情——母爱,使学生受到爱的感悟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感受、体验歌曲的速度、力度。

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教学难点:感悟几首摇篮曲在表现音乐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异同点。教学准备:数码钢琴、歌曲(乐曲)CD、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勃拉姆斯的轻音乐曲《摇篮曲》。

1、初听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改编的轻音乐,同时随着音乐的起伏,用手画出旋律线。

2、师生共议与归纳:

《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童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气氛。旋律平静、优美、舒缓,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深切的爱。由于摇篮曲细腻、柔美、贴近生活的音乐特征,这一体裁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而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3、复听乐曲,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4、同学们随着教师钢琴的弹奏,哼鸣《摇篮曲》的旋律。哼鸣时要求气息深沉、流动、徐缓,双唇略闭,口腔内有微微含水的感觉,去追求柔美、细腻的音色。

5、小结:什么是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既有声乐作品,又有器乐作品。摇篮曲的特点: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型带摇篮的动荡感,充满了母亲对孩子诚挚的爱和祝福。

6、引导讨论与归纳: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仿佛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歌曲为大调式,单二段体。每一乐句的起音均从3/4拍的第三拍开始,作曲家巧妙的把节奏作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作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二、欣赏莫扎特的《摇篮曲》(童声合唱)

1、导入: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如莫扎特、舒伯特等。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谱写的《摇篮曲》

2、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2)说说感受。

3、复听

1)了解歌词内容

2)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4、唱一唱

1)哼唱《摇篮曲》旋律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跟唱《摇篮曲》

5、动一动

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听赏的感受(体会伟大的母爱),教育学生要报答母亲。第二课时

一、欣赏印尼民歌《宝贝》

⒈初听歌曲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2、再听歌曲,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

3、再听歌曲,学生可轻声跟唱。

4、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欣赏东北民歌《摇篮曲》

⒈导入:我们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2、初听东北民歌《摇篮曲》 提问:①这是我国那个地方的民歌?②力度、速度怎样?)板书:速度:舒缓 力度:轻柔

3、复听歌曲,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情绪。

4、介绍歌曲有关背景:

歌曲作者郑建春根据长期农村生活的积累和对农村妇女的了解,于1960年初,写了这首《摇篮曲》。歌曲抒情恬静,旋律轻柔,速度徐缓,这首歌借鉴流传全国的古老民歌《孟姜女》的音调而创作,保留着东北民歌的韵味,描绘了月下轻歌的母亲形象,倾诉了母亲对子女的殷殷期盼之情。1987年这首《摇篮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教材专家会议选入《亚太地区歌曲集》中。

5、再听歌曲,分析歌曲,之后学生唱一唱。⑴分析东北民歌《摇篮曲》情绪:(分析后唱一唱)情绪: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温存、亲切、安宁;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的爱)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⑵、前八小节:节奏平稳而规律,充满温馨的气氛;后半部分出现了连续点八分音符,突出了“摇篮摇动”的感觉,加上一字多音的运用,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温存的柔情。在演唱时要唱出节拍的强弱。(唱一唱)

⑶、注意运用鼻、头腔共鸣,使声音甜美、明亮、连贯

⑷、注意体会东北民歌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比较刚直的风格,做到咬字吐字清晰且自然亲切,具有口语化(分析后唱一唱)

6、与前两首《摇篮曲》相比,每首歌曲在情绪与速度、力度上有什么异同?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三、总结 不管是中国的《摇篮曲》还是外国的《摇篮曲》,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母爱都是伟大的。让我们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例,说出最能代表你对妈妈的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背景音乐摇篮曲)最后希望你们刻苦学习,将来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你的母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摇篮曲》(舒伯特)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

2、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准确演唱《摇篮曲》 教学准备:数码钢琴、音乐播放器、歌曲CD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来导入。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下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放歌曲录音,学生静听《摇篮曲。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提示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用“恩”轻唱歌谱。

5、听唱法学唱歌曲 a、整体随琴听唱

师: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呢?演唱时妈妈的心情怎样?

b、重点练唱带附点与装饰音的乐句 对比演唱带附点和不带附点的不同,感受摇篮“摇荡的的感觉”,引导唱好附点节奏。学生可模仿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形,随音乐摇晃身体或作拍宝宝的动作,进一步感受歌曲摇荡的感觉。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表现出妈妈无限的温柔与慈爱。

C、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摇篮曲》,感受躺在妈妈怀里睡觉的那种舒缓安详柔美的意境。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用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演唱这首《摇篮曲》。

学生表演:学生上台表演,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三、品味亲情,回报感恩

师:听了同学们演唱,我感受到了你们与妈妈之间深厚的爱。为了我们的成长,妈妈付出了许多。妈妈的恩情象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不照耀着我们,我们要感谢妈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达对妈妈感谢的?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四、音乐活动:摇啊摇

五、课堂小结,回味母爱: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第三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1、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反思一:

本学期,我主要是从课堂的前15分钟教学中,提高课堂的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我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已经可以提高一半。

反思二: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

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第四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以往的音乐教学,教材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无形之中,教师的教法也形成了一定的死套路。主要以教会学生课本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仅仅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权威。而忽视了教师应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泉眼”。这样培养的学生缺乏能力创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等等。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模仿、探究、合作。

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审美为核心”,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科综合”等新的教育理念。音乐教育的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播,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原大纲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强调按音乐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新《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它淡化了传统教育中那种单一的知识传递过程,强调音乐课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学生和小学生正处富于想象的年龄,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认识社会,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我们音乐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对音乐的兴趣和感情,就达不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在他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和激励,使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激发。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通过审美实践,纯洁和丰富情感、美化心灵、完善人格,是美育的基本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努力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主动提问,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各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以及各民族、民间的优秀音乐作品浩瀚无垠。这给我们的音乐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他们通过作品中所表现的赞美和歌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同一部音乐作品,识谱的人可以欣赏;不识谱的人也可以欣赏;本国的人可以欣赏;外国的人也可以欣赏。它可以超越种族、语言、信仰的界限,与人类的心灵发生碰撞,产生共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感知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去激发他热爱音乐的情境。

(二)把“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学过程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从教学过程讲是“重结论,轻过程”,从学习角度将是“重学会、学好,轻会学、好学”。而新《课标》站在“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角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音乐本质来看,他具有愉悦性特点。人们通过听觉产生一种“审美情趣”。

新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有心的教师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第五篇: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何玫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开阔学生视野。

1、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今后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教师而言,除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唯有如此,音乐课才能更有意义。2011-4-2

下载河少版音乐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少版音乐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活动反思为了上好每一节音乐活动课,开学初,我对于本学期要上的课进行了一次筛选,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水平,选择好了课程,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根据这个课程表进行教学,二......

    音乐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1111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

    音乐教学反思

    以课程“音乐与人生”浅谈音乐教学反思 肃宁一中 音乐 朱彩凤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音乐是文化的载体。高中的音乐课为“音乐鉴赏”而非“音乐欣赏”,这就要求学生有欣赏向鉴赏......

    音乐教学反思---教学

    音乐教学反思---教学 聂堆一中 郭红霞 存在问题: 现在的学生热衷多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

    音乐教学反思

    篇一:2010-2011年八年级音乐教学反思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唱歌课是......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状况不在少 数,尤其是欣......

    音乐教学反思

    音乐教学反思 立项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