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寒假里,我细细品读了张万祥老师主编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一书,这些班主任鲜活的成长经验和感人的成长故事深深震撼着我。他们有的工作在喧嚣的大都市,有的工作在寂静的乡村小镇;有的面对经过层层选拔的骄子,有的和我一样面对朴实无华的乡村娃;有的是身经百战的屡建战功的老班主任,有的是刚刚走上班主任岗位仅仅三五年就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我看到了刚刚上岗的班主任如何“摸着五颜六色的石头过河”;看到了工作6年到10年的班主任,如何“褪尽青涩,走向成熟”;看到了担任班主任11—15年的班主任,如何“毛虫破茧”化蝶飞;看到了担任16—19年的班主任,如何进行“智慧的教育”;看到了经过二十几年磨练的班主任,怎样体会“生命绽放的美丽”。他们把自己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感受,特殊的痛苦,特殊的快乐,特殊的经验,特殊的方法一一展现出来,如此生动,如此形象,如此深刻,如此丰富……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开东老师写的“非常班主任的非常教育”,看完这篇文章,我也有了很多的感触和启发。
1、班主任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思路,要让学生的思想有自己的跑马场!那么班主任本身的思想就不能受太多束缚,要做到放开学生,但又能控制自如,那得研究如何让学生自治。
2、课堂永远是教师获得尊重的重要途径,那么教师必须得研究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教学模式。
3、在班级内设置“道德观察员”数名,以他们为典范,建里长期有效的榜样机制,让同学们向他们看齐。
4、让班干每人每天都做一件实事(好事),并建立实事档案,培养班干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5、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及时更新,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以每周或每两个星期为周期,让班级环境焕然一“新”。
班主任工作的确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为之修炼。与广大的班主任朋友共勉,在班主任专业发展路上走得更自信,更从容。
第二篇:班主任专业成长读后感
班主任专业成长读后感
参加工作十几年,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越来越觉得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需要读更多的专业书籍来充实自己。在这个月里,我拜读了《班主任专业成长》一书后,受益匪浅。
这本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班主任撰写的书,没有高深莫测的概念术语,只有熟悉的日常工作场景;没有盛气凌人的训导,只有每天都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鲜活的事例,读来亲切感人,深受启发。张万祥老师告诉我们,班主任要砥砺自己的心灵,并诚心地给青年班主任的十二个建议;李镇西老师鼓励我们做一个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万玮老师则向我们阐述了成功班主任要做到五个平衡等等。通过学习,让我更明白了班级就像一个大戏台,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必须适应群体的复杂性和个体的突出性,避免在工作中费力费时却事倍功半,要注意火候,把握分寸,适可而止。班主任要注意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要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有良好的性格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博爱之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有以身作则和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重视留给学生的第一个印象,即与学生初次见面和上前几堂课的时候,是师生建立关系的关键时刻。这时的学生特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高度注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如果这时教师表现出出色的教学艺术和组织课堂、学生的能力,那么会很快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但是,威信并非一两次授课就能完全形成的,而是始于教师平日的反复磨炼。班主任既应通过正确渠道树立自己的威信,又要把握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的分寸,真正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班主任教师要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更要给予充分信任,设身处地体察他们的心理、处境,关心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转变。
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没有经验,一切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努力做好班级常规工作。一直以来我都把年轻认为是自己的不足,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总是想方设法的去学习一些老教师的经验。读了这本书,我才豁然开朗,时代变了,孩子们也在改变,如今的孩子接触的新事物比我们还多,我们应该发挥自己年轻的优势。知道今天的学生他们都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需要什么,做任何事情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每一名学生都要有爱心,并随时表达出你对学生的爱。让自己成为学生崇拜的人,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伙伴。
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感到自己今后责任的重大。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一名名学生,它联系的将是一个个家庭的全部;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班主任工作神圣而伟大;任重而道远。班主任工作烦琐,需要耐心、细心,更需要智慧,要从“心”字入手,以自己健康、宽容、平和、愉悦的爱心、慧心来找寻工作的有效方法,找寻教育管理的快乐!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学生悉心教育,坚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当头,耳聪目明,工作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用心去征服学生的心,用爱去唤醒学生的爱,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败皆以诚相待,以父母和朋友的身份相交,培育学生成才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高桥小学 王剑成花了五个星期时间把《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通读了一遍,本书向我们展示了30位优秀教师的案列,让我们明白了当今为师之道,知晓教师何以由合格到优秀、由优秀到卓越。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遨游网络的海洋》,这一部分一共介绍了八位优秀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实际成长诠释了网络的意义,像贺杰老师从一名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变为一名优秀教师,一直在网络上“行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朱国红老师初上讲台执教就差点被家长哄下台,到后来在网络上一炮打红;他们通过网络搭建了成长的平台。作为新教师的我,更应该利用好网络,为自己专业道路的成长提供帮助。
第二部分是《修炼自身的素养》,这部分介绍了老师应该学会享受教师工作的一切,不光是把学生教好之后成功带来的喜悦,更应该以平和的心度去带领后进生、问题学生茁壮成长,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学生,带着激情去面对教学,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了来锻炼自身的素养。
第三部分是《把握命运的脉搏》,这部分主要讲解了作为草根的他们不会错过机会,他们还要创造机会。这些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他们通过写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钻研、探索,才成为了优秀的教师和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四部分是《沉迷教育的世界》这部分主要记录了八位优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例,记录了教学生涯中的感悟。这部分最能吸引我的是朱雅芳老师的案例,给我的感触最深。“暗号”的设定和运用。我也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教学,任教体育。班里的50多名学生,有的是从学前班上来的,有的是没有进过幼儿园就上来的,年龄参差不齐。课堂上最令我头疼的就是课堂上46张小嘴发出的各种声音,总会把说的话淹没其中。更不要说是讲课了。看到朱雅芳老师在她的课堂上设定和运用暗号,觉得很有趣,很是吸引学生。于是我如法炮制,也制定了“静下来”、“坐端正”等一些暗号,效果真的很不错,学生觉得有趣的同时,也遵守了课堂纪律。当然教学活动也就进行的顺利多了。
朱雅芳老师在文中说:“······一年级老师要明察秋毫,不仅察出哪些孩子好走神,好动,好私语,还要察出孩子想上厕所和装上厕所的区别。······”确实,我们教师课堂上要有“分配注意”的基本功——眼睛看着学生表情,嘴里讲着教学内容,穿插着防微杜渐的育人幽默,谋划精彩的教学环节,多“管”齐下。
运用故事的吸引力。朱雅芳老师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于是我也在我的教学中,把一节课要教的内容,尽可能的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愉快的学习,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采用角色扮演和角色转化的方式。朱雅芳老师在教学中参与到学生的角色扮演中,然后再进行角色转换,学生学得真切,体会深刻,更能在教学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获实在不小。
朱雅芳老师在《春游》和《踩水》中,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假如我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是的,我们老师很多时候,似乎已经忘记我们曾经是孩子,孩子的愿望,孩子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会和我们完全一样。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会孩子走得更近,心也会贴得更近。
经过这一年的教学,我倍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第四篇:速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
速读《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
花了两个半天的时间,昨天读完了张万祥主编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书的副标题为“40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学校里的事情很多,我很抽出空闲时间,即使偶尔提笔,也没有写文章的心境。今晚安坐在家里,不受干扰,完成这篇读书笔记。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确实适合于速读。读一遍就可以了。40位成功者的故事,虽然成功模式有雷同之处,但对基层教师的启示作用是很大的。
案例37:班主任,成长之路有多远。
陈晓华的题目使我想起一篇小说的题目《永远有多远》。对于一个乡村教师,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其实两者兼之,成长之路有多远?其实,乡村教师的成长主要在内心世界,在自己的思想。至于想通过公开课或教学竞赛之类来“成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若可能,那也是跳出了乡村小学之后。我想,什么县直学校、实验学校是不能算乡村学校的。
案例16:未曾预约的精彩。
作者引用了一个小故事: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撬不开锁,而钥匙却轻轻一转把锁打开了。铁棒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回答说:“很简单,因为我懂锁的心。”这个小故事,胜过了长篇大论,也胜过了作者的其他文字叙述。
„„
整本书的40个案例,可以作为乡村教师的“励志”故事。唯一使
我眼前一亮,心里受到很大触动的话在第101页,第三辑毛虫破茧方能成蝶的开篇语里的一段:
“尽管教师可以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成熟,但对具体的某一个学生来说,教师的成长需要他们个人作出牺牲,这本身就不是公平的。这使我对那些失败的教育对象一直心存愧疚。”
读完这本书后,我一直在思考几个问题:
1、我们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比如我们农村的,只是为了谋
生或是跳出农门,不要再种地而已。乡村教师回顾成长时,往往会美化自己,把自己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说得那么迫不得已或大材小用。能否自我剖析得深刻一点?
2、网络对乡村教师的成长具有的积极作用以及它的局限之处。
3、个人对教育素材的积累,阅读与写作。
4、乡村教师如何成长,成长的标志是什么?
第五篇:《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2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当我读完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心灵又一次得到了洗礼,一个有一个故事展现在我的眼前。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了很大的帮助,我忠心的感谢。
书中的故事用真挚朴实的语言来描述,教师由普通教师转化为优秀教师的成长足迹。在他们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有成功有失败,有痛苦有欢乐,有迷茫有清醒。
谁说每一位优秀教师背后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不也和我们一样,终日与平凡单调的教书生活相伴,默默无闻地耕耘在属于自己的那片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
优秀教师虽甘心平凡,却绝不甘平庸,成功的信念和获取知识的渴望造就了他们的不平凡,而与网络的相识更满足了他们渴望交流、获取更多知识,得到强大精神支柱的愿望。而且让在教育事业中志同道合者的思想的火花随着网络碰撞,把网络作为平台来让自己的教育才能、智慧得以充分展现。在网络里他们找到了使自己专业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而且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教育生活过得更快乐和精彩,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正像常作印老师所说的“网络让我的‘教’更加活泼、民主;网络让我的学生‘学’得更加自主自觉;网络让我的课堂精彩纷呈。”网络竟然有着如此大的魔力,让无数教育工作者神奇地运用它获得成功,并在它面前充分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再看看自己,工作了10年,有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也有对教育的困惑和不解。在阅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意义,知道了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书中的人们一样满怀抱负和理想,从不曾气馁过,尽管屡遭挫折,我还是满怀爱心地对待学生,为了出成绩,课外废寝忘食地辅导学生,加班加点,从不肯放弃。对小学语文教材不熟悉,我就每天认真备课,查阅资料,向其他老师请教,反复钻研教材,尽力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在一年中所做的努力,但是认识了书中的这些网络名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之后我自惭形秽,我所做的其他老师不也都在做吗?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埋头苦干,只能算是教书匠,新世纪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需要更多地运用教育智慧来教孩子,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们才会得到更大的成长。而我现在只看了几本教育专著,没有开创一条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道路,在教学上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我现在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改变呢?我想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反思、反思、再反思,多读教育理论专著和一些有关专业教学的文章,向名家名师学习,学习他们的教育智慧,并形成自己的心得智慧。
五河县双河初中
毛存停
201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