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下册《Sam ate six hamburgers》教案
教学目标:
Sam ate six hamburgers
He likes hamburgers very much.重点难点:
What did you eat/drink last night?
What are you going to eat/drink?
谈论饮食及喜欢的食物。
运用任务:
1、SB第二单元活动
52、给外国朋友发电子邮件,说说中国的饮食文化;
教学过程:
一、Warmer:(热身复习)
T: Hello.Ss: Hello teacher.T: What did you have for breakfast this morning?
Ss: I had…
T: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Ss: My favourite food is…
二、Presentation:(介绍)
Take out a picture of hamburger and ask the students “Do you like hamburger?” “How many hamburgers can you eat? Students answer the questions.T: Let’s see how many hamburgers Sam can eat.Then write the title on the board.三、Teach new lesson:(课文教学)
Step1 T: Take out some new word cards.Ask students to try to read out them, and then teach them these words.Step2 Put on a letter of this unit.Ask students to see the letter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listen to the tape.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udents should draw a line under the new words.Then ask them to try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ho ate hamburgers?
Who had a sandwich?
What is mum going to cook tonight?
Step2 Play the tape, the students should read after it.Then check the answers.Step3 Ask the students to see the second part.Use the food to make some dialogues.Students do it in pairs.To see which group is the best.Step4 Game
将全班分成几组,教师出示有关食物的卡片,要求学生看到食物后马上造句,哪组有一名学生先站起来,就算哪组先抢达到。抢到的小组每人要迅速造一个句子,只要有一个成员没有完成造句,就不得分,最后哪组抢达最多,造句最多,教师发给每个成员一枚粘贴作为奖励。
四、Practice(练习)
1、完成运用任务1:SB第二单元活动
52、完成运用任务2:给外国朋友发电子邮件,说说中国的饮食文化;
3、学说字母组合的发音。
首先,听音学说,找出共同发音。
再让学生试着找出其他学过的单词,如果没有,教师可以写出一些生词,让他们大胆试读,以加深他们对这种拼读规则的理解。
五、Summary and homework(总结与家庭作业)
1、先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总结不完整的部分加以补充。
2、模仿课文写一封信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学
板书设计:
Unit2 Sam ate six hamburgers
Sam ate six hamburgers
He likes hamburgers very much.What did you eat/drink last night?
What are you going to eat/drink?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教案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 《冬阳.童年.骆驼队》
2.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 《童年的发现》 《儿童诗两首》 3.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习作 日积月累 课外书屋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
2.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德育目标: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课时安排:
共12——14课时
5古诗词三首 2课时 6冬阳.童年.骆驼队 2课时 7*祖父的园子 1课时 8童年的发现 2课时 9*儿童诗两首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4课时 古诗词三首(精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牧童、蓑衣、鸡笼、莲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难点: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弄,逗弄。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 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学习《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y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4.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解意
1.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2.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四)精读、悟情。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3.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陶醉使人向往。
(五)熟读,成诵。
1.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5 古诗词三首
草铺 笛弄
《牧童》 饭饱 卧月明 安然自乐
收篙 停棹
《舟过安仁》 张伞 使风 聪明伶俐 冬阳〃童年〃骆驼队(精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毡帽、卸煤、咀嚼、交错、幼稚、沙漠、寂寞、棉袄、驼绒、袍子、傻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德育目标:
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童年生活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
2.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3.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2.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 ①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② 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
①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②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11—14自然段)。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深入感悟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①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② 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③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画词句写感受→有感情朗读。2.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
① 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②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③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看骆驼脱毛。
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
*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三、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四、总结全文。
(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板书设计:
学骆驼咀嚼
驼铃的遐想
6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脱毛 怀念童年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追问骆驼队
7*祖父的园子(略读课)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德育目标:
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8童年的发现(精读课)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淘气、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 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 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 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2.激趣朗读,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
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 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2.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 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开放拓展。
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 导入新课教学。
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 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 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 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 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 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 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 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 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引导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总结交流。
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
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 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板书设计:
九岁 发现了胚胎发育规律 童年的发现 发现 过程 观察思考 发现规律
得到证实 受惩罚
9*儿童诗两首(略读课)
教学目标: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德育目标:
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2.学写儿童诗。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我想什么
《我想》 干什么 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怎么样
街头(闹市读书)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欢快垂钓)快乐
江上(游泳嬉戏)
口语交际〃习作二(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5.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6.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德育目标:
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并能把说到的内容写下来。教学难点:
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并能把说到的内容写下来。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
播放歌曲《童年》。师: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共享。
二.同桌间就近交流。
以同桌同学为一组,就自己的照片内容互相说说照片中相关的人和事,或者由一件物品引起的相关回忆。要求:口齿清楚,条理清晰,让对方听了以后能明白说的是一件什么事。
学生充分参与交流。教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加入学生们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在其间教师可以点拔,引导。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
组织学生评议。评议着重围绕是否有条理展开,同时,对是否恰当运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也应予以一定的评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学生练说,先后两次指名汇报,组织评议。评议时,以是否有条理和是否生动有趣两点要求为侧重点,但应兼顾语言的规范性,以及听说态度等。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
让学生三三两两,自由组合,互相说说自己有趣的往事。随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汇报。
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同回忆自己童年发生的有趣的事。
第二课时习作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下水文:
童年趣事
每个人的童年中都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我当然也不例外,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个在我童年中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在姥姥家玩,姥姥家住农村,她养了很多鸡。有一天,姥姥、舅舅、姥爷出去玩把我一个人扔在家,我很生气,心想,他们怎么这样,出去也不带我。在屋里闲着没事干,便想去鸡舍中,看看那些鸡在干什么。我刚进去,只听‚砰‛的一声,一只母鸡生了一个蛋。真好玩,我好奇地摸了摸蛋,咦,热热的,湿湿的。这是,一个念头冒了出来。心想,鸡会生蛋,那鸡舍中所有的鸡一定都会生了,要不掏鸡蛋吧,姥姥回来看到这么多的蛋,还不夸奖我,没准还奖励我呢,对掏鸡蛋!想完,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只鸡就掏,那只鸡好像知道自己命运似的,使劲拍着翅膀,想要逃,我呢,死抓着鸡爪不放,看是它厉害还是我厉害,掏了半天没掏出来,怎么回事,怎么掏不出来,难到我的奖励没了吗?我偏不信,这只掏不出来在掏另一只吧,我随手把鸡一扔,又去抓别的鸡,那些鸡看见我走来,一个个上窜下跳,好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拔腿就跑,我呢,就不放手,一个劲去抓鸡,这不,还没半个小时我就快变成鸡毛人了。好不容易才抓到一只鸡,我上手就掏,掏的那只鸡‚嗷嗷‛直叫,又没掏出来,再抓一只……掏的这只鸡直吐白沫,我又……姥姥她们回来了,看见我的狼狈样,不禁哈哈大笑,问清原因,姥姥不仅没夸奖我,还训了我一顿。后来,我才知道除了鸡舍中的那只母鸡外,剩下的全都是公鸡。
这就是我童年中一件有趣的事,它不仅好玩,还时时告戒我:偷鸡不成拾把米,千万不要好心办坏事。
第三课时习作修改
一、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1.学生自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二次作文。在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不少于各2遍),随后学生第二次作文。
3.师巡视。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二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5.待学生分头读书后,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注意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交流收获与体会。如果学生没有这本书,交流其它反映童年生活的书籍也可以。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教案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 0,2,4,6,8。)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
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用 0,7,4,5,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
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
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
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1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7)、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
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1 8
4
2
1 24
4
3
2(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三、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看表计算: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作业: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用方程法。(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
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单位 单位 单位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1米=()分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分米=()厘米 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4)练习:
5立方米=()立方分米 1.5立方米=()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填写比较表 50×30×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钢板的体积:2.5×1.6×0.02=0.08(立方米)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 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质量): 7.8×80=624(千克)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 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三、巩固练习:
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20厘米=2分米 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
2、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
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四、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①1升(L)=1000毫升(mL)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练一练:
1.8L=()mL 3500mL=()L 15000cm3 =()mL=()L 1.5dm3 =()L(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五、作业:
单元复习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重点: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用具:长正方体的学具。复习过程: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集合图)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二、练习: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 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 的大小。(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 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计量物体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是 或。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 或。(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 ;表面积是 ;体积。(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2、判断:(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3、选择正确答案:(1)、3.05立方米=()A 305立方分米 B 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2)、4560立方分米=()
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三、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复习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用具:火柴盒,尺子,幻灯。复习过程:
一、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2、拿出火柴盒,汇报侧量长宽高的结果。外套: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1.5厘米 内盒:长4.3厘米、宽3.4厘米、高1.4厘米
3、小组活动:
根据以上条件,想一想可以求什么?(摆放的位置,求哪些面)只列算式。
商标面在上、磷面在上、非磷面在上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如:求磷面的总面积,求外套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内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怎样设计内盒最合理(最省料),求火柴盒的容积,求火柴盒的体积等。
二、研究:(先摆,互相说,列式。)
1、把火柴盒最大的面相对,拼成一个长方体。求新长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怎样拼成一个长方体?)
如果10盒火柴包成一包,怎样码放最省包装纸?(小组合作摆一摆)如果用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的硬纸盒装,能装火柴多少盒?(讨论一下怎样求。)
三、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离坑口1分米。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若每立方分米沙子重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独立完成:先求体积,再求20个这样的体积。)13×2.5×1.2×20=78(立方米)补充问题:(1)、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列火车共运煤多少吨?(质量=比重×体积)1.4×78=109.2(吨)(2)、这批煤由甲乙两个运输队全部运走,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两队各运多少吨?
分析:,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
想: 甲乙运的和是3.5倍的数,109.2吨就是甲乙的和。乙: 109.2÷(2.5+1)=3.12(吨)甲: 3.12×2.5=7.8(吨)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到一长方体水箱内。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内的水深多少分米? 你想怎样解答?独立完成,汇报。
方法一:解:设这水箱内的水深是X分米。10×5X=125 50X=125 X=125÷50 X=2.5
5、一个正方形的铁板(如图),从四个顶点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后,所剩下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铁皮盒。(铁皮厚度忽略不计。)(1)这个铁皮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这个铁皮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3)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6、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放入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面下降了0.5分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第一课时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4)抢答.[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9()/()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四,家作 1,P88.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二课时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操作.(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1)读分数.[课件1] 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2)写分数.[课件2]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 六分之五
四十分之一 十八分之十三 三十分之一 四十五分之三十七 板述: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P87.做一做(上)2,教学分数单位.(1)P87.做一做(下)1(2)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3)小结.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 P87.做一做(下)2 4,教学教学P88.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
(2)板书:∵ 1人占全班人数的1/42,5人就是5个1/42,5个1/42是5/42 ∴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 P88.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89.1 2,P89.5 3,P89.6 4,P89.7 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 5,P89.8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B,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C,分数中的分子表示什么,分母呢
D,什么叫分数单位 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 E,有关分数的意义,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需要大家帮助 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4的分数单位是1/4,3/4里有3个1/4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第三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b≠0)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三,巩固练习[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7÷13=()÷9= 1/2=()÷()8/13=()÷()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五,家作 P93.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第四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4/7()÷()=a/b 8÷()=()/9()÷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米 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2)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2,P93.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P93.5,8
第五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课件1] 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课件2] 1/4 3/5 9/14 17/36 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课件3] 2/4()3/4 1/5()1/3 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P94.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想:2/3是2个1/3,1/3是1个1/3,所以2/3>1/3)板书: 2/3>1/3 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 2/51/3 3/81/3 2/51/3 3/8 3/5 > 2/5 4,P97.11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 1/8 < 1/7 < 1/6 < 1/5 < 1/4 <1/3, ∴ 括号里可以填7,6,5,4这四个数字.习后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述: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5,P97.12 § 因为快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0小时,那么快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0;慢车从甲站到乙站要行15小时,那么慢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5.因此,相遇时: 快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0×6(即6个1/10)=6/10, 慢车6小时行了全程的:1/15×6(即6个1/15)=6/15.三,课堂练习1,P97.7
先要求学生用直线上的点把各分数表示出来.再指导学生比较出各分数的大小,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应用题.[课件2](1)甲车从东站开往西站要7小时,乙车从西站开往东站要8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哪一辆车行的路程长
(2)某小学学生在一块地里收棉花,第一天收了这块地的3/25,第二天收了这块地的3/20,第三天收了这块地的2/25,三天中哪一天收得最多哪一天收得最少 四,家作 P97.8,9,10
第六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总48(电4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 整数.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课件1]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2)在下面的线段图上,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真分数 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假分数 [课件2](3)揭示课题: 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课件3]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课件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课件5] 3/3 5/5 10/5 15/5 提问:A,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P99.例 3 : 把3/3,8/4化成整数.板书: 3/3=3÷3=1 提问:A,3÷3表示什么 8/4=8÷4=2 B,8÷4表示什么
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2,9/3,4/4,12/6化成整数.[课件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课件7] 24/4 25/5 72/4 54/6 100/25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课件8](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6,分数a/b中,当a,b分别是什么数时,它为真分数什么数时,它为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家作 P 101.1,2,3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1/2,3/5,11/12 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例:5/3,8/8 假分数≥1.第七课时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课件1]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课件2] 6/6 25/5 45/15 67/67 65/13
3,下面的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 哪些不能 [课件3] 16/4 9/2 18/18 23/7 35/12 4,揭示课题.述:通过复习大家知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但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 21/7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D,3 中3是什么数 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2,介绍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板书: 4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部分 分数部分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1)教学P100.例 4 : 把6/5,8/3化成带分数
思考: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6/5=6÷5=1 8/3=8÷3=2 ※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把它们化成带分数.[课件4]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提问:A,通过上例的学习谁能说说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带分数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共同点和不 同点
(共同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00.做一做 2,P101.4 3,口答:3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4,P102.6 5,P102.7 6,P102.8 7,P102.9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 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五,家作
P102.10,11,思考题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 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第八课时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课件1] 3/4 2/2 1/6 5/5 7/7 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课件2] 2个1/3是()/()6个1/6是()/()8个1/8是()/()l4个1/2是()/()18个1/5是()分之()17个1/4是()/()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 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 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3,教学P104.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及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2)板书: 2 =5×2+4/5=14/5
(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04.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1,3 四,家作 P105.2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P103.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P103.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第九课时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教学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课件1]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件2] 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课件3]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课件4]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数.[课件5] 3=()/8 7=()/1 6=()/12=18/()9=()/8 5=()/7 4=4/()=24/()6,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课件6] 2 4 8 7 12 二,综合练习1,P105.4 2,P105.5 § 弄清楚0~1;1~2;2~3……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3,P106.8
(1)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2)板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部分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须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进行改写.4,P106.11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 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家作
P106.6,7,9,10 板书设计: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部分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须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部分拿出1来进行改写.课十课时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基本的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基本的性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课件1] 1,120÷30的商是多少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3倍,商是多少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倍呢 2,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3/4()3/5 15/20()4/20 3,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2/3=()÷()5/8=()÷()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学生操作:将手中的纸圆片平均分成若干份.2,反馈.(1)提问:A,若要求剪下其中的一半,想想剪下的份数各自占圆的几分之几 B,虽然每个同学所剪的份数不同,但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怎样 板书: 1/2=2/4=3/6 C,观察一下: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有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与前面的猜想相回应.(3)小结:这里的“相同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呢(零除外)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3,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的比较.提问:在除法里有商不变的性质,在分数里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4,巩固认识.P109.1(2)说数接龙.5/6=5+5/()……
三,运用延伸,深化概念 1,要求大小不变.[课件2] 1/3=()/6 10/15=()/6 1/4=5/()2,下面分数中哪两个分数相等 [课件3] 3/4 21/32 15/20 1/5 4/20习后提问:A,依据是什么
B,3/4和1/5哪个大 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C,那么,从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你的新发现是什么
四,全课总结
提问: A,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B,运用分数的性质,你能做什么
C,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你还想从哪些方面去探索分数 的知识呢 五,家作 P109.3,5,6 板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 1/2=2/4=3/6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十一课时
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教学重点:应用分数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类推,导入新课
1,口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课件1] 3/4=()/8 1/2=()/10 6/()=2/7 2/3=()/18=16/24 12/24=()/()二,探求新知,提高能力
教学P108.例 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2/3=2×4/3×4=8/12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板书: 10/24=10÷2/24÷2=5/12 补充例题: 把2和3/7,5/8化成分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分析: A,想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B,2是个整数,怎样化成分数呢 以多少做分母,分子又是多少呢 ※ P108.做一做1,2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09.2 2,P109.4 3,P110.10 提问:这道题是在什么情况下份数的大小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有没有规律呢
述: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如果分子不变,分母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分数大小反而缩小(或反而扩大)相同的倍数.即: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以3,这个分数就扩大3倍;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这个分数就扩大5倍.2,P110.11 § 要根据分数和除法关系,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思考,进行填空.3,P110.思考题 § 先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入5升的7升水桶,这时5升水桶里剩下3升水;将7升水桶中的水倒掉,把5升水桶中的3升水倒入7升水桶中;再用5升水桶量出5升水,倒满已装3升的7升水桶,剩下的就是1升水.四,家作 P110.7,8,9 第十二课时
内容:约分和通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恒等变换思想.教学重点:最简分数的概念.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口答.[课件1] 3/4=9/()=()/20 8/24=()/6=1/()50/125=()/25=2/()18/60=9/()=()/10 问答:请说出填写上上面各数的依据是什么 2,什么是互质数 怎样求最大公约数 3,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二,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教学最简分数的意义.(1)提问:A,有一个分数18/24,你能不能找到与它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它的分子分母小的分数 [课件2](2)分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你的依据是什么 找到3/4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找了 板书: 18/24 =(18÷6)×(24÷6)= 3/4 述:像3/4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B,分析观察3/4,想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呢 ※ P112.做一做(上)※ 请各举5个最简分数.2,教学约分的意义与方法.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通常是把一个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1)教学P112.例 2: 把12/30约分
提问:A,想一想,怎样把这个分数进行约分
(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数的分子和分母)B, 约分时需要运用到什么知识 板书: ※ 先找出8/24的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再约分.想一想8/24用什么数去除可以使它更快地化成最简分数 [课件3] ※ 把12/30约分.C,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
(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则比较简便.)板书: 12/30=(12÷6)/(30÷6)=2/5 ※ P112.做一做(下)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13.1 2,找出最简分数.[课件4] 2/3 6/8 9/12 5/6 5/18 21/28 34/51 3,P113.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谁能概括 五,家作 P113.2,4 板书设计: 约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P112.例 2 把12/30约分 12/30=(12÷6)/(30÷6)=2/5
第十三课时
约分及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约分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计算和解题中将得到的分 数能约分的约分.养成自觉进行约分的习惯.教学重点:约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最简分数 是的请化成最简分数.[课件1] 15/20 16/9 7/15 32/40 11/121 39/65 5/3 问答:请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判断.[课件2]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最简分数,叫做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的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下面各分数变化后,能说是约分吗 [课件3] 12/16 3/4 4/8 2/4 2/3 6/9 15/12 5/4 二,指导练习
把下面各数约分.[课件3] 32/40 34/57 225/500 45/150 强调: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2,P113.6 § 审题,弄清在直线上用同一个点表示的分数,应该是同样大的分数.若把题中的五个分数都化成最简分数,则可直接看出哪些分数一样大了.3,P114.7 4,P114.12 § 这是一道逆思考题.要求原来的分数,就是把5/6的分子,分母同乘以2×2×3 即:5/6=5×2×2×3/6×2×2×3=60/72 5,P114.`13 订正 ∵ 4/14=2/7 18/24=3/4 10/25=2/5 13/39=1/3 30/50=3/5 2/7<1/3<2/5<3/5<3/4 ∴ 4/14<13/39<10/25<30/50<18/24 三,家作
P114.8,9,10,11 板书设计: 约分及巩固练习
约分时通常要配合数的整除特征进行,一般要约到最简分数为止.P114.`13 订正 ∵ 4/14=2/7 18/24=3/4 10/25=2/5 13/39=1/3 30/50=3/5 2/7<1/3<2/5<3/5<3/4 ∴ 4/14<13/39<10/25<30/50<18/24
第十四课时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通分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确定公分母的方法.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求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并说出是用什么方法求的 [课件1] 8和9 9和27 5和6 6和8 12和18 10和15 2,口答.[课件2] 3/4=()/8 3/4=9/()3/4=()/24 3/4=()/20 3,把1/3和1/5化成分母都是15的分数.[课件3]习后提问:A,说一说该题中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B,分母15与原分母3和5是什么关系
C,由异分母分数到同分母分数,这个转化过程是依据什么来实现的 4,揭示课题:通分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认识公分母和通分的意义.(1)教学P115.例 3: 比较3/4和5/6的大小
① 提问:A,3/4和5/6能直接比它们的大小吗 想想用什么办法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 B,想一想:“相同的分母”与4和6有什么关系 ② 试一试把它们化为同分母分数.观察学生的几个算式,有没有达到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的目的.③ 反馈讨论:对比一下,“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
④ 小结:我们在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时,首先选定的“相同分母”我们称为公分母.一般我们选已知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它们的公分母.板述: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2)我们从下面的图中看一看,通分前后的两个分数,什么发生变化了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课件4](通分并没有改变分数的大小,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使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了,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了)2,教学通分的方法.(1)教学P116.例 4: 把下面每组数的两个分数通分.2/3和5/7 1/6和7/12 讨论:A,想想:要把这两组分数分别通分,第一步要做什么 第二步做什么 B,说说公分母21是怎样确定的 公分母12是怎样确定的 C,能说一说通分的一般方法吗
板书:通分的一般方法是: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把下面两组分数通分.[课件5] 9/10和8/15 3/8和5/12 D,请再说一说通分过程分几步 每步做什么 ※ 口答填空.[课件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说出下面每组分数的公分母.[课件7] 1/4和2/3 2/3和5/6 3/8和5/6 5/12和5/48
2,P117.1 3,P117.3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什么叫通分 通分的一般方法 五,家作 P117.2,4 板书设计: 通分的意义及方法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第十五课时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通分和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解决与通分相联系的有关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P117.5 2,口答: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课件1] 2,3和6 2,3和5 4,6和12 5,15和10 4,8和12 3,12和24 3,6和9 7,14和28 3,把下列各组数通分.[课件2] 4/5和2/3 5/7和5/21 7/21和3/8 二,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揭示课题: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自学P116.例 5: 把2/3,1/4和3/8通分.(1)思考:A,要将三个分数进行通分,必须先求出什么 B,怎样将这几个分数通分呢(2)反馈并小结.板书:∵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板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 把下面每组分数通分.[课件3] 2/3,3/4和3/5 4/7,9/14和15/28 11/12,15/16和19/24 2,运用通分解决有关问题.(1)先通分,再把9/10,17/20和13/15这组分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课件4] ∵ [10,20和15]=60 9/10=54/60 17/20=51/60 13/15=52/60 51/60<52/60<54/60 ∴ 17/20<13/1520/44
∴ 4/7>5/11(2)利用折半法进行大小比较.∵ 3.5个1/7正好是一半(1/2), ∴ 4/7比一半大;∵ 5.5个1/11也是一半(1/2), ∴ 5//1比一半小;∴ 4/7>5/11 4,P118.12 § 解答此题要综合应用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基本性质这两方面知识.要在1/6和1/5之间找出一个分数,其方法有——通分法.∵ [6,5] =30 ∴ 1/6=5/30 1/5=6/30 由于通分后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差1,仍不能找到一个比5/30大比6/30小的分数.则可将这两个分数再扩大2倍,得10/60,12/60,这时可以找出一个比10/60大比12/60小的分数是11/60了.如果还要再找两个这样的分数,则再次将两个分数扩大倍数.四,家作
P118.6,8,9,10 板书设计: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P116.例 5: 把2/3,1/4和3/8通分.∵ [3,4和8]=24 ∴ 2/3=2×8/3×8=16/24 1/4=1×6/4×6=6/24 3/8=3×3/8×3=9/24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必须先求出这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用它作 公分母,一次进行通分.通分时遇到有带分数的,可以只把分数部分通分,整数不变,但通分的过程中和通分的结果中,不能丢掉整数部分.第十六课时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小数化分数,十进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与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小数化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后,小数位数不足的要用“0”补足.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课件1] 9/10 3/100 1 425/1000 填空.[课件2] 0.9里面有9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0.07里面有7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0.013里面有1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4.27表示()又()分之().3,揭示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指导自学,认识矛盾
自学课文P119 ~ 120.例6 ~ 例7 [课件3](1)思考:A,为什么说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B,怎样将小数化成分数
C,带小数化分数时,其整数部分怎么处理
D,应用什么知识可以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E,如何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2)反馈.P119.做一做
习后提问:谁能说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板述: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②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课件4] 3/10 5/100 1 3习后提问:A,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
B怎样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即十进分数)化成小数呢
板述: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2.1 2,P122.3 四,家作 P122.2,4,6 板书设计: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化小数,可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1后面有几个零,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第十七课时
一般的分数化小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罚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一般的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一般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课件1] 4 25 40 9 14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课件2] 1 3 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课件3] 0.25 0.6 0.03 0.328 0.012
3,揭示课题:一般分数化小数 二,合作交流,发展智能
自学P120.例8 : 把3/4,7/25,9/40,2/9,5/14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 三位小数)1,思考:A,将分数化成小数,是根据什么来进行的 B,遇到除不尽的情况时,该怎么办 板书: 3/4=3÷4=0.75 7/25=7÷25=0.28 9/40=9÷40=0.225 2/9=2†9≈0.222 5/14=5†14≈0.357
2,小结: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C,再观察例8中每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是什么样的小数
D,再看看每个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 板述: 4=2×2 25=5×5 40=2×2×2×5 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 14=2×7 9=3×3 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
E,由此你发现分母是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吗
3,小结: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P121.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P122.6 2,P122.7 3,P122.9 4,P123.11 5,P123.13 § 1/7=0.142857 2/11=0.2854714 4/33=0.12 四,家作 1,P122.8 2,P123.10,12
第十八课时
5,整理和复习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标:熟悉分数的意义,正确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熟悉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提问:A,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那么,什么叫做分数呢这里的单位“1”表示什么
B,真分数,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 P124.2 2,复习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1)提问:怎样进行整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2)小结:① 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就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② 整数(零除外)可以化成分母是任意自然数的假分数户.把整数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③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P124.4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1)P124.6 讨论:A,约分的意义和依据是什么 B,约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2)P124.7 讨论:A,通分的意义和依据各是什么 B,通分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3)提问:刚才在练习约分和通分时,大家都说到了进行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P124.5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124.1 2,P124.3 §:从两种思路解答:(1)根据分数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音机台数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160台是250台的几分之几.把250台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50份,每份1台,160台就是整体的160/250=16/25;(2)根据除法的意义解:求洗衣机的台数是录音机的几分之几,是以录音机的台数位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所以:160÷250=160/250=16/25.3,P125.3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然后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结果写成分数形式.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能化成带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三,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对分数的意义以及性质是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惑之处吗 四,家作
1,P125.1,2.(做书上)2,P125.4,5,6
板书设计: 复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真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假分数—— 分子≥分母的分数
整数 带分数—— 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通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第十九课时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熟练地依据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基础训练
把下列各数约分.[课件1] 120/80 18/24 30/45 17/34 69/156 28/35 22/77 135/105 180/150 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课件2] 58/12和11/24 5/6和2/9 1 ,1 和1 二,复习指导
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提问: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 P123.10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 P126.7 3,综合练习.(1)P126.8(2)P126.9 §: 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的区别: 第一:求平均节约用水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吨水等分成7份,求一份是多少,2÷7,因为求的是用水吨数,所以得到的结果要注单位名称“吨”;第二:求平均节约用水几分之几吨,是要把2吨看作单位“1”,求一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1÷7,得到的分数不注明单位名称.(3)P126.`10(4)P126.11 订正: 1千克=1000克
蛋白质:400/1000=2/5 淀 粉:290/1000=29/100 脂 肪:200/1000=1/5(5)P126.12 §:将1/4和1/5分别扩大倍数,得:10/40和8/40,中间可插入9/40;同方法:将4/5和7/10分别扩大倍数,得16/20和14/20,中间 可插入15/20.(6)P126.8思考题 [课件3] 推想:在所求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中,必定有两个是由第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一个数而得到的.由于题中给出的数字是1~9,且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所以,在所求的分数的分母或分子中,5应在时位上,如果5在个位,就不可能约分,而先从分母(或分子)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几个分数去考虑,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答案.另外,用9个数字组成的3个分数,一般约成最简分数都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可以从能约简为1/2的分数试起;先找出在分母是五十几或一百五十几的分数中,分数值位1/2,且分子,分母中没有相同数字的分数.即有: 27/54 28/56 29/58 76/152 78/156 79/158 然后用它们逐个来试,探索所剩下的几个数字能否再组成两个与它等值的分数.答案有: 27/54=9/18=3/6 29/58=7/14=3/6 79/158=2/4=3/6 8/56=7/49=3/21 9/81=6/54=3/27 三,家作
向家长或通过网站查询了解身份证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及性质综合练习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2 .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体会分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授课时数:7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4 一106 的内容及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2)()个是,里有()个。(3)3个是(),是4个()。.谈话: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个知识。
(二)教学实施 1 .出示例1。
提问:观察图,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 份,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提问:要求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张饼,怎样列式?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口答:+,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提问:你能算出结果吗?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这样思考:是1 个,是3 个,合起来也就是。提问:+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
(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提问: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板书:+===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观察图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提问:通过解答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3 .出示例2。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其中一个数是,求另一个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提问:计算过程中,为什么分母不变?你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观察例1 和例2 有什么共同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共同归纳概括。).完成教材第105 页的“做一做”和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选择2、3 个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并让学生说一说应注意什么。7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 题。
其中()一=-()=,让学生说说是依据什么关系进行计算的?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教材第10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4题。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能力。提高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能力。2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4 题。提问:有几组分母相同的分数?各有几个? 让学生试着组成不同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 +=-= +=-= 2 .从乐乐家出来,向东走千米是街心公园,向西走共千米是少年图书馆。从少年图书馆到街心公园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从乐乐家到少年图书馆的距离比到街心公园远多少千米? 3 .在○里填入“> ”、“< ”或“= ”。-○=-+○+ +○+ +○-
(四)思维训练 .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 += += +=-=-= = 2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最简分数,使等式成立。()+()=()—()=()+()=()—()=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法 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教材第107 页的内容及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一8 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出示例3。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l)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2)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方法一:+== +=== 方法二:+====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3)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1--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 ”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 提问:如果将换成,请你算出结果。学生计算:1--== 提问: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 的分数都等于O。.完成教材第107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3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 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 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6 .完成教材第10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四)思维训练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 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 +++= ++=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注意在计算分数连加、连减时,用几个分数直接相加或相减比较简便。另外,如果被减数是“1 ”时,将被减数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再计算,当分子出现O 时,这个分数就等于O。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0 一112 页的内容及第113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二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三 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布置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二)教学实施 .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学生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 2.探讨“+”的算法。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① +=+== ② +=+= ③ +===(2)集体评价。
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一个是,单位不
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老师用图加以说明: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老师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的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 和4 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 份,这样变成,变成,所以+=+。老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打开教材第110 页,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的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3 .教学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题。(1)由验算引人异分母分数减法。
请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先做左边的两道小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① 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因为+=≠,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② 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因为-=-=,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结果为负数),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学生完成后,集体讲评。利用实物投影将上述两种不同的验算方法展示出来,然后请学生表达计算的过程。当学生说到利用关系式“被减数一差=减数”进行验算时,着重让他们说一说-(先通分,将化成)。
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2)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再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2 题中右边两道小题。
老师:“你会验算右边两道小题吗?请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先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验算,然后请用“和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的同学说一说,如何计算是-和-。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去。
老师:通过计算+、-等算式,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让学生自己归纳,然后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3)说明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老师指着学生验算的4 道题目,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完成教材第111 页例1 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书写过程。5 .完成教材第112 页“做一做”的第1 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每道题中两个分母的特征,是特殊关系的直接找出最小公倍数。6 .完成教材第112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 一4 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四)思维训练 .先计算下面各题,然后找出规律。++= +++= ++++=
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式题的得数。++++++= 2 .想一想,哪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是? +=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般情况下,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通分,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注意在通分时,为了计算简便,应选择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课
教材第114 一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一13 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
正确、熟练、灵活地应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法则,谁还记得?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回忆并口答。
提问:为什么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 强调: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
(二)教学实施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5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并验算。
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根据等式的什么性质来解的? 2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6 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发现规律,然后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到下面的规律。
(l)这些分数都是分子是1 的分数。(2)每道算式中的两个分数的分母是互质的。(3)计算时,只需将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母相加(减)的结果作分子,就可以速算出得数。指出:今后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利用规律口算出结果。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你能直接说出结果吗? 学生举例,如:+=-= 3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7 题。
请学生先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再解答。4 .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8 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出题,另一人回答,然后交换过来。要求自制卡片中的分数不要超出本单元分数的范围。.完成教材第114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后再动手画。讲评时,请学生说一说思路。6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 题。
老师先介绍“杨辉三角”,再让学生算一算表中每一横行各数的和,概括得出的一串和有什么规律。
出示“杨辉三角”图:
再将表中的„1”都换成“”,看看这个规律还存在吗?换成“”呢?(学生在教材上填一填,发现规律依然存在。)7 .完成教材第115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 题。
学生利用课前调查的数据填表并计算,然后制成条形统计图。8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2 题。
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然后用分数加法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可以这样操作:先将4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4÷8=(个);再将剩下的2 个苹果,平均分给8 个孩子,每人得到2 ÷8 =(个),所以,每个孩子可分得+=(个)。9 .完成教材第116 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 题。
让学生先观察图的特点,想想按什么顺序思考比较简便,请学生先说出思路,再进行计算。
(四)思维训练 .在O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三角形每一条边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1。.=+=++=++=+++++++ .写出两个不同的最简分数,使它们的和是。你能写出几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我们还探索发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计算规律,这个规律是:当两个分数的分子为1,分母互质时,它们的结果是用这两个分母的和(差)作分子,用两个分母的乘积作分母。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就可以直接得出结果了。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第117、118 的内容及第120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一4 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3 .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三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2+8-13 16-4+21 24-(18+3)2.老师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实施 .出示例1 的表格。
(l)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方法一:+一 方法二: +一
=+一 =+一
=一 = =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出示例1 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l)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 ?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1 --或1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1 -- 1 -(+)=-- =1 -(+)= =1 - = 提问: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3 .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4 .完成教材第118页的“做一做。
学生试着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看运算顺序及书写美观情况。5 .完成教材第120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1 — 4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 — 4 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四)思维训练
某市举办一次数学竞赛,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获一、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三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获二等奖的占获奖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综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教材第119 页的内容及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第5 ? 8 题。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3 .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三 重点难点
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简算的依据。53 + 36 + 64 + 97 1.5 + 3.8 + 6.2 2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加法运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3 .老师板书:
加法交换律:a + b = b 十a 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学实施 .老师设疑:当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数时,这个定律还适用吗? 2.出示教材第119 页的例2,学生计算两边是否相等,集体交流结果。板书:++(+)++(+)提问:① 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加数交换了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加的顺序。
② 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运算性质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3 .结论: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完成教材第119页“做一做”的第l 题及第121 页的第5、7 题。学生在教材上填写,集体订正。.完成教材第119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根据数的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进行简算。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并说出简算的依据。6 .完成教材第121 页练习二十三的第8 题。
学先计计算出3 个算式的结果:-= -= -=。然后让学生观察,找规律,归纳出:-=(≠0)再应用规律计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四)思维训练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 -- -+ -+- +- - -(+)2.请将、、、、和填在圆圈中,使每条线上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计算。(1)++++
(2)1-+-+-+-+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如何应用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分数加法。今后,在计算分数加法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数的特点,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
第六单元 统计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1 .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重难点:理解众数的作用,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授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众数
教材第122、123 页的内容及第124、125 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3题。二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 .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三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四 教具准备 投影。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l)算出平均数是1.475,认为身高接近1.475m 的比较合适。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485,身高接近1.485m 比较合适。(3)身高是1.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52m 左右比较合适。.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教案
2010-2011第二学期五年级音乐教案1-3课
第一课 世界需要拉起手
教学目标:
1、用自信、有感染力的歌声表现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用自制音源表现足球场上的热烈气氛,并对音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真正体会
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3、分辨二拍子及三拍子的音乐,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线。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拉起手》,《来吧,来踢球》,从中感受培养团结友爱、热爱和平的精神。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表现这两首歌曲。
2、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及其 他音源材料表现模仿足球场上热烈沸腾的气
氛,培养创编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辨别三拍子与二拍子的音乐。
2、听辨《大路歌》开头的节奏,感受朝鲜民歌《思乡》的旋律走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钢琴、节奏卡。
教学方法:
视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 学唱歌曲《拉起手》
(一)学唱《拉起手》、《来吧,来踢球》。
课前放《拉起手》和《来吧,来踢球》,营造热烈的气氛。
(二)听、议:
听教师范唱,议一议歌曲表现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齐读歌词一次。
2、跟着录音范唱自学歌曲二次。
3、跟随钢琴伴奏齐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唱准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地方)。
4、用拉手上下摆动的动作体验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节奏型。
5、边打节拍,边随音乐伴奏齐唱歌曲。
6、学唱歌曲乐谱,并用打击乐伴奏。
7、分组演唱并个别表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表现好的组)
(四)学习音乐知识“延长音记号”:
1、自学课本第2页的相关内容。
2、教师提问,并解答:“什么是延长音记号,是表示什么意思?在课本中找出
来,并按它的指示去歌唱。”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第二课时 《来吧,来踢球》
(一)歌曲简介:
1、听录音范唱一次。
2、教师简介:“歌曲《来吧,来踢球》曾在1988年世界儿童音乐节中获奖,是
一首脍灸人口的歌曲。”
(二)学唱歌曲:
1、齐读歌词一次。
2、跟着录音范唱自学歌曲二次。
3、跟随钢琴伴奏齐唱歌曲(重难点在衬词)。
4、边打节拍,边随音乐伴奏齐唱歌曲。
5、学唱歌曲乐谱,并用打击乐伴奏。
6、分组演唱并个别表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表现好的组)
(三)律动、表演:
根据歌曲情绪,分组律动表演《拉起手》和《来吧,来踢球》,突出运动的特点,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
(四)声音的模拟与创造,即兴创作。
1、(课前布置学生回家寻找可表现足球场景的音源,打击乐、哨子、彩球、表
现该类场景的音乐等等。)
2、(出示图片)观看足球场上的精彩画面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3、可分组表演,可表现啦啦队的呐喊助威,也可表现足球入门时的狂欢。(教师引导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乐器或音源将
自己心中的场景用音乐表现出来。)
4、即兴创编歌曲,音符不限,调式不限,能表现出热切期盼进球的情绪即可。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三课时 欣赏
(一)听辨节拍:
引导学生用律动的方式体验两首歌曲的节拍,如《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用身体左右摆动体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踏步体验《婚礼进行曲》的二拍子音乐的特征。
(二)听辨节奏型:
先拍教材中的两条节奏,再听辨。
(三)听辨旋律线:
(1)听歌曲《思乡》,用手臂画出音的高低进行的线条,感受旋律进行的特点。
(2)随着录音哼唱曲子,判断是哪一条旋律线。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二课 我们学校的合唱节
教学目标:
1、对合唱形式有一定的了解,感受二声部合唱的魅力,热爱合唱艺术。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声部平衡、和谐,并能背唱。
3、能用连贯、跳跃的声音演唱《在卡吉德洛森林里》。
教学重点:
1、了解合唱的形式,乐意参加合唱的排练。
2、能用和谐、有感情的歌声演唱《歌声与微笑》。
教学难点:
1、对指挥动作与前奏、间奏作出正确的反应。
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钢琴、节奏卡。
教学方法:
视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一)导入。
初听童声合唱《五彩缤纷的大地》、《街头少年合唱》,简介合唱的形式。
(二)学唱《歌声与微笑》。
1、齐读歌词一次。
2、跟着录音范唱自学歌曲第一声部。此歌基调亲切优美,明朗愉快,不可唱得过于强烈,不能过于快速,否则4/4拍子会变成2/4的感觉,是不符合此曲原意的。
3、跟随钢琴伴奏齐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唱准附点节奏)。
4、边打节拍,边随音乐伴奏齐唱歌曲。(注意发声位置及声部和谐,“明天明天”这些同音反复的句子要用轻快的顿音来演唱。)
5.重点学习范唱歌曲第二声部。并结合教材中的三度练习曲,进行练习。二声部中的sol到升sol的地方教师用手号提示音准。
6、跟随钢琴伴奏,分组合唱全曲。(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表现好的组)
7、学唱歌曲第一声部乐谱,并用打击乐伴奏。
(三)欣赏《五彩缤纷的大地》、《街头少年合唱》。
提醒学生注意《五彩缤纷的大地》的情绪,《街头少年合唱》中旋律的色彩变化
等。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二课时 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
(一)学唱《在卡吉德洛森林》。
1、齐读歌词一次。
2、跟着录音范唱自学歌曲第一声部。(引领学生作第一拍跺脚、第二、第三拍拍手的动作感受三拍子音乐的风格。)
3、跟随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前两个乐句要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后两个乐句
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
4、边打节拍,边随音乐伴奏齐唱歌曲。
5、结合教材中的练声曲,学习连音和跳音的唱法。
6、重点学习范唱歌曲第二声部。(二声部第二乐句接第三乐句处,注意唱准五
度音程。)
7、跟随钢琴伴奏,分组合唱全曲。(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表现好的组)
8、学唱歌曲第一声部乐谱,并用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欣赏《游击队歌》
(一)欣赏《游击队歌》 1、简介《游击队歌》
《游击队歌》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代表作。它诞生在1937年的抗日烽火岁月。全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特点,曲调轻快流利,节
奏活跃,富于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生动地刻画了游击健儿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形象和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2、回顾历史、展示图片(南京大屠杀)触发民族自尊心和自强心,调动学生积
极性。
3、师:“面对敌人的凶残,中华儿女没有屈服,他们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不信请听:”
4、播放录音欣赏,体验乐曲韵涵。
5、自主学习,学唱歌曲《游击队歌》旋律(老师进行巡回辅导)
6、合作学习,自由搭配试唱词曲。
7、师生互动:
①教师伴奏学生唱,反之亦可。
②分组合作:一组唱词,一组唱旋律。
(二)拓展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优秀的,英雄的民族,我们要继承先烈们的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同学们有信心吗?
(三)欣赏混声合唱《茨岗》:
1、初听歌曲并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2、教师小结:“《茨岗》是一部混声合唱,是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舒曼的作品,体验茨岗人丰富的感情和富有异国情调的诗意。”
3、复听歌曲,并跟随轻声演唱。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三课 多彩的乡音
教学目标:
1、继续了解多彩的乡音,愿意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及其相关文化,积极参加
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2、从语言朗诵中学会 的节奏。学唱民歌《桔梗谣》、《青春舞曲》、《在北京的金山上》,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并背唱。能比较和发现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异同,体验歌舞音乐的特点。
3、了解我国常用的弹拨乐器,通过欣赏器乐曲,了解弹拨乐器的性能和特点。
4、学习牧童笛,用正确的方法吹奏高音的“do、re、mi”,通过即兴创作练习,提高牧童笛即兴演奏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从歌声中,从创编动作、节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学生是否愿意了解并
喜爱少数民族民歌。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
教学难点:
1、积极参与节奏及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
2、学习牧童笛,用正确的方法吹奏高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钢琴、节奏卡。
教学方法:
视唱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唱《桔梗谣》
(一)导入新课:
播放《阿里郎》的视频或朝鲜族舞蹈,请学生说出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或舞蹈,师生共同分享对朝鲜族相关文化的认识(课件出示相关资料)。
(二)学唱《桔梗谣》
1、初步欣赏歌曲一次。
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2、学生齐读歌词一次。
3、跟着录音范唱自学歌曲二次。
4、跟随钢琴伴奏齐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唱准节拍)。
5、边打节拍,边随音乐伴奏齐唱歌曲。
6、学唱歌曲乐谱,并用打击乐伴奏。
7、分组演唱并个别表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表现好的组)
(三)总结评价,结束活动。第二课时 学唱《青春舞曲》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达坂城的姑娘》,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情境交融,以情诱兴,为
学好新课做铺垫]。
2、引出学习的课题——“新疆民歌”。
(二)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
1、感性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
设疑置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B、乐曲用什么乐器
演奏的? ”
2、理性欣赏,突出重点。
(1)视唱主题(手拍节奏型 X X X | X X | 为音乐伴奏)
(2)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升
华。
1=D 2/4 《新疆之春》主题
(三)“学习新的节奏型”,朗读教材中的歌谣,学会节奏型,拍拍、读读时可用慢速,4/4拍的感觉来读,真正掌握了再加快。
(四)学唱《青春舞曲》。
1、初步欣赏,请学生们说出这首歌的情绪及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教师小结: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这首词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
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3、跟随录音学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轻快、跳跃、充满活力地歌唱)
4、创造实践,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学生模仿其动作,加上打击乐器,边歌边舞,在律动和创编节奏中感受和体验新疆民歌的风格特征。(培养学生的节
奏感、韵律感和音乐感。)
5、合作,将演唱、打击乐、舞蹈一起合作表演,将孩子们的学习推向高潮。
(五)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三课时 学唱《在北京的金山上》
(一)谈一谈,感受西藏文化。
1、师:“由于每个少数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的不同,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来看一看,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播放有关藏族相关文化的录像)
2、师生共享对西藏的认识,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
3、说说西藏的地理地貌、风俗习惯等。并引出藏族民歌《在北京的金山上》。
(二)学唱《在北京的金山上》。
1、听一听:
通过听赏《在北京的金山上》,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的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随音乐有节奏地自由舞动身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3、唱一唱,采用听唱、模唱的方法学会此歌。
(三)欣赏藏族《弦子舞曲》。
1、初步欣赏歌曲一次。
讨论:“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
2、再次欣赏《弦子舞曲》。
3、跳一跳。
学习藏族舞蹈的典型动作“曲肘甩袖”,随音乐律动。最后再加上“曲肘甩袖”的动作。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四课时 牧童笛教
(一)复习第九册学吹过的歌曲《可爱的家》片段。
(二)教授学生正确吹奏c1 d1 m1 的方法,反复练习,要求全班笛声和谐一致。
(三)教师不断在各音上吹出不同的节奏,由学生模仿练习。
(四)学吹《故乡的亲人》
1、复习视唱乐谱两次。
2、教师示范吹奏,学生学吹。
3、学生自由练习,教师巡视。(重点在第一乐句第二小节,提醒学生注意控制
气息,不要吹“冒”了)
(五)学习《梭罗河》的吹奏。
1、教师带领学生熟悉旋律,先听范唱再视唱。
2、指导学生掌握弱起节奏。
3、本曲作为课下作业。
(六)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艺术教案
第一单元 装扮我们的校园
单元介绍:校园,我们童年学习生活的快乐家园,我们遨游知识海洋的学习空间,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与人共处的成长摇篮;校园,连接着我们的情感,记录着我们的生活,镶嵌着我们的足迹。校园里,有我们的欢笑和回忆,有我们的成功与遗憾,有我们的梦想和希翼。
清晨,旭日东升,校园沐浴在阳光中。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校服,迈着轻快的步伐踏进校门,开始了愉快又紧张的学习生活。教室里,书声朗朗,歌声悦耳;操场上,有师生锻炼的矫健身影;墙壁上,有充满童心童趣的美术作品;走廊边,绿树成荫,小池、垂柳相映成趣。啊!校园,你是多么美丽,多么圣洁,多么值得我们去爱你、想你、装扮你!
本单元设计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穿出我们的风采》和《唱出心中的歌》三个课题,与第一学段的单元主题“校园里的发现”具有纵向关联。在此,通过讨论、策划、设计和表现,重塑我们的校园之美。在“装饰我们的教室”“设计我们的校服”和“唱出心中的歌”等艺术活动中,净化我们的心灵、扮靓我们的校园,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提高我们的校园生活质量。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题:唱出心中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在优美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校园团结活泼、健 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学唱《哦,十分钟》,能联系自己以前学过的校园歌曲,并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歌曲内容与情感。
教师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空白磁带、简单道具等。学生准备:各种乐器或自制乐器、简单道具、磁带等。教学活动:班班有歌声
1、唱校歌或班歌。在班级文娱委员组织下,每天课前几分钟齐唱校歌或班歌。
2、老歌填新词。根据以前学过的歌的旋律,小组讨论填上新歌词并唱一唱。
3、学唱歌曲《哦,十分钟》,体会歌曲轻松、活泼的旋律特点,并自编舞蹈进行表演。
4、举办主题音乐会。
活动二
1、道具:这几年学过的歌曲精选伴奏磁带、录音机、各种头饰。
2、游戏方法:任意播放一首歌曲的伴奏音乐,看谁能最快说出这首歌名,并戴好相应的头饰,跟着音乐唱起歌,并创编出舞蹈动作。3让学生回忆并唱这几年所学过的歌曲,并与同伴一起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三:好歌伴我成长
1、课前现复习以前学过的歌,听听前两年艺术档案夹里录制的歌,尝试创作自己作曲、作词的歌。
2、开展“我最喜欢的歌”歌曲对唱活动。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歌竞赛。
3、创编音乐剧。确定主题,将曾经学过的歌串起来,配合简单道具或服饰进行表演。
活动四:优美的课间音乐
1、仔细聆听教师准备的各种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说说自己的感受。
2、与同学讨论,什么样的乐曲适 合在课间播放。
3、回家收集音乐磁带,看是否适合在课间休息时听,也可以自己弹奏再录音。
4、将大家收集的乐曲整理成一盒磁带,作为课前音乐。
课后教学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
1、本课结束时,学生基本能说出过去听、学、唱过的歌曲,并能记住歌词,音准、节奏感较好地、有感情地唱好几首歌,能准确地唱好合唱歌曲。
2、在你唱我伴奏中,充分了解学生,让业余学习乐器的同学为大家的歌曲进行伴奏。
第二单元 方寸之间
单元介绍:天地日月,方寸乾坤。方寸者,天地也,浩瀚宇宙魅力无穷;方寸者,人心也,广阔心胸内涵无限。邮票、火花、藏书票,在这些方寸之间,蕴含着无尽精彩。在那里有历史、阳光、雨露、美感„„还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与热爱。方寸之间展现大千历史,浓缩灿烂文化,因此,它们具有极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
在我国,邮票既是一种邮资凭证,又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收藏品。小小邮票,记录着祖国发展的历史足迹,展示着壮丽的山河与多彩的风情,给人以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为人们的精神世界展开多彩的画卷。
火花是火柴盒及其贴画的雅称,其图案设计包罗万象,为我们平添了一个看社会、看世界的小小的窗口,使生活中又多了一些乐趣。藏书票被人们誉为“版画珍珠”“纸上宝石”“书上的蝴蝶”,等等。它是供读书、爱书、藏书者使用的一种标志,也是书籍的一种美化装 饰。
当你买到一本心爱的新书,在扉页上贴上一枚精美的小小藏书票,往往会使书本立即增光生辉,从而增添你读书的兴味和爱书的情趣。
本单元设计了《邮票寄深情》《书票藏情趣》《跳动的火花》三个课题,学生将学习剪纸、版画等艺术形式,通过欣赏学习邮票、火花、藏书票以及有关的音乐作品等艺术活动,让学生发现和感受邮票、火花、藏书票的美感,探究其制作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设计、表演、创作等多种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与想像跳动在方寸之间,让学生学会在方寸之间言志,在方寸之间抒情。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题:邮票寄深情
教学目标
1、积极、主动收集、欣赏各种邮票,感受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气息及其美的表现形式与方法,了解集邮知识。
2、欣赏、学唱《邮递马车》《绿色的书签》等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歌词形象,体验歌词内容及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3、感受歌曲《小火柴》欢快、跳跃的节奏及说唱结合的歌曲形式,体验小火柴生命虽短,但发光热做贡献的品质、教学准备:收集各种邮票,了解集邮知识,《邮递马车》《一枚邮票》等相关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畅游邮票天地
1、学生收集各种邮票,欣赏和探讨有关 邮票内涵,感受方寸之间所记录的历史足迹及多姿多彩的风情,了解邮票的收藏价值,体验收藏邮票的乐趣。
2、配乐朗诵诗歌《乡愁》,感受乡愁与邮票中的情感联系。
活动二:歌声中的邮缘
1、欣赏歌曲《邮递马车》,听歌曲中的变化音级,结合手势进行学习和演唱。
2、慢速模唱歌曲旋律,以听唱法学唱歌曲。
3、感受歌曲旋律的音高变化和节奏较稳定的特点,体验马车奔驰向前及赶马车邮递员愉快心情。
4、用打击乐器为此歌曲进行伴奏,并用动作表现赶马车的形象与情景。
活动三:歌中舞中看火花
1、欣赏和学唱歌曲《小火柴》,感受歌曲旋律欢快、跳跃的节奏,能清楚的歌唱。
2、感受和学习歌中说白与歌唱的衔接,并按照歌曲的力度变化处理自己歌声的强弱,并能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3、欣赏有关表现火花的舞蹈或自己设计舞蹈、形体动作表现火花。
4、了解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欣赏芭蕾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舞蹈带给人的足尖舞蹈的美感,理解舞蹈中用了那些动作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及表达情节、情感。
教学反思:在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欣赏它的音乐、舞舞蹈动作的美感同时,要挖掘及人物孤单的悲伤及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感情。
第三单元 儿童剧场
单元介绍: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长着长鼻子的小男孩吗?还记得那些住在丛林里的小矮人吗?还记得有着神奇画笔的小马良吗?这些都是我们在艺术课曾经学过的,还记得我们在这些艺术课中做过哪 些活动吗?
剧本、舞台、角色、观众是构成戏剧的四要素。我们欣赏的戏曲,是那么的优美,当我们沉醉戏曲时,总不免有一种想去亲自表演的冲动。在这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玛丽亚,看看她是如何带领那 7 个活泼可爱的“小音符”在快乐中学习了音乐,也让我们体验一下,在传统的戏曲中,我们是否也能找到同样快乐的方式来学习艺术!戏剧是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包括了表演、音乐、美术、文学等各个方面,儿童剧场是艺术课系列单元的延续,通过这个平台向同学们介绍丰富的戏剧艺术,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世界范畴的多元艺术门类有所了解和认识。
本单元设计了《音乐之声》和《三岔口》两个课题,分别涉及到现在比较时尚的音乐剧和传统京剧中的哑剧表演形式。通过对两种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对比、分析、学习,使学生在感受、体会、表演、思考等方面获得戏剧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增进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欣赏戏剧艺术的能力。
课时建议:1-2课时 课题:音乐之声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的内涵和角色形象,了解音乐剧的特征。
2、学唱音乐剧《音乐之声》插曲《哆来咪》,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并创编动作分角色表演。
3、体验《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体验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感受抒情性三拍子歌曲的美感,能用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教学准备
1、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的VCD等。
2、自制的打击乐器和其他的乐器。
3、自制的表演道具、美术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快乐的哆来咪
1、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剧方面的资料,初步了解音乐剧的有关知识。
2、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片断,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引发对音乐的热爱,对老师喜爱。
3、欣赏歌曲《哆来咪》,根据歌曲表现的情节分8个角色和老师进行生动的游戏、歌唱表演,感受角色的不同音高。
4、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旋律的音高、节奏,设计人物动作,进行表演准备。培养学生乐句顺畅衔接能力。
5、根据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内容,分小组进行道具、舞台背景的设计,大家一起丰富音乐剧歌曲的表演活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6、学生进行音乐剧歌曲的表演,在欣赏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和能力。
活动二:我是小小牧羊人
1、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分析歌曲的情绪和角色,了解歌曲的结构,讨论这些歌曲于自己过去在艺术课上学习过的歌曲有那些方面相同和不同,寻找其中的差异。采用多种表现方式进行歌唱练习。
2、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教师以一段旋律带动学生,让学生自己完成多段歌曲的演唱,在固定联系中进行歌词创编,丰富歌曲中的小动物形象。
3、学生制作小动物纸偶或手偶。通过夸张表现,突出动物特征。要求色彩鲜艳,造型据有个性。
4、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小音乐剧的编排。在编排中根据歌曲的歌词内容、旋律情绪,创编不同角色、动作,配合纸偶的道具表演,进行歌曲表演的排练。
5、表演《孤独的牧羊人》。欣赏《音乐之声》中《孤独 的牧羊人》音像片断。引导学生在观赏比较中发现音乐剧的表演要素。
活动三:我爱雪莲花
1、师生回顾《音乐之声》的主要故事内容。谈一谈各自对该剧中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和音乐片断,为什么能够吸引自己。
2、欣赏音乐剧《音乐之声》中的歌曲《雪绒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义,知道它是男主人公借咏唱雪绒花,抒发内心的爱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学唱歌曲和参加歌舞表演的愿望。
3、学唱歌曲《雪绒花》。学生在演唱中尝试用原版英文唱,提高学生多种歌唱语音的表现力。
4、观赏植物雪绒花,并利用多种材料制作雪绒花。
5、表演《雪绒花》。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作品装扮舞台或教室环境,以小合唱或别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情感体验。教学反思:如果将学生表演的活动用照相机或录像的方式拍摄下来,在学校范围内展出,那将是对学生很大的一种鼓励,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
课题二 三岔口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欣赏传统京剧《三岔口》,感受和了解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对传统京剧艺术表演有初步的认识。
2、感受哑剧的基本表演特点,参照京剧《三岔口》中“矮子步”的表演,即兴模仿表演剧中人物动作和情节,体验其中的乐趣。
3、学习戏剧中表现生活的几个动作,体验虚拟表演形式的趣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意性的表演。
教学准备
1、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进一步了解,以及对《三岔口》剧目的有关资料的收集。
2、京剧《三岔口》的录像带或VCD,京剧 《三岔口》的画册和剧照。
3、京剧《拾玉镯》的VCD,京剧《三岔口》的画册和剧照。
4、自制的表演道具和美术材料及工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受、体验哑剧表演方式
1、师生交流自己对京剧的认识,知道京剧是我国国粹。
2、共同欣赏京剧《三岔口》的演出片断,进一步了解剧情。
3、欣赏《三岔口》中的锣鼓经—四击头,并尝试用身边的材料进行演奏。发现京剧中的另一种表演方式——哑剧。分小组对作品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京剧艺术中的哑剧表演形式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特点。
4、了解哑剧所特有的表演形式,哑剧是一种不说话,借着身体的姿态表达思想、情绪或故事的戏剧动作。
5、模仿与表演。
活动二:表演“矮子步”
1、欣赏《三岔口》中“矮子步”表演的情节,分析戏剧塑造人物角色的方法与手段,了解为什么在这里设计了“矮子步”的动作来表现这个人物的心理特点。
2、分小组模仿剧中“矮子步”的表演方式和姿态,进行表演练习。
3、大家对表演和角色的助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活动三:联系与拓展
1、欣赏京剧《拾玉镯》片断。
2、模仿其中的表演形式,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进行表演活动。
3、欣赏京剧《拾玉镯》的另一个片断中开门的动作。
4、学生分小组讨论其中的表演形式,并尝试着进行表演。教学反思 对学生在表演活动中不同层次的表演给予全面关注,进行鼓励,特别关注那些表演比较扭捏、不够大胆的学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对表演艺术产生兴趣。第四单元 树的礼赞
单元介绍:遒劲的松柏、飘逸的垂柳、华美的银杏、挺拔的白杨„„那一棵棵姿态迥异、旁逸斜出的参天大树,散发着生机与活力,那一片片苍翠碧绿的树林,防沙、固堤,美化我们的环境,点缀着我们的城市,装扮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美的感受和希望。无论你是近看还是远视不同的树,无论你是轻轻抚摸质感不同的树干,还是细细品味形状不一的树叶,都不能不让我们遐想联翩,情趣荡漾。有多少树,成为艺术作品中讴歌、赞美、表现的对象;有多少树,人们赋予它人的精神和品格。松树挺风傲雪,坚忍不屈;白杨树朴实无华,挺直向上;榕树独木成林,扎根于沃土撑起的却是一片蓝天„„从树的精神中,无不给我们以人生有益的启迪。树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离不开树,树需要人们去栽培和关爱。“植树造林,造福人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爱护树木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生命,爱护树木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本单元以“树”的形态美感和精神特征为人文主题,设计了《好大一棵树》《绿叶对根的情谊》两个课题,通过有关树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亲近树木,爱护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感受有关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色彩、精神美感,能用歌唱、舞蹈、美术等艺术方法表现大自然中的树和自己心中的树,抒发自己对树热爱和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愿望。课题:好大一棵树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观,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 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有亲近、爱护树木和生态环境的情感。
2、能感受歌曲旋律音高的起伏、节奏的疏密特点,体验歌曲深远、思念、赞颂的情绪和以树寄托人们对亲人、家乡的眷恋深情。
3、能主动收集有关赞赏树的文学、歌曲、美术、摄影、戏剧等作品,探究用歌唱、表演、绘画、制作等多种艺术方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有关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记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好大一颗树》歌曲录音磁带和光碟。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触摸身边的树
1、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树,体会树的造型、色彩变化,感受不同树木在一起所形成的深浅不
一、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在与树近距离的接触中,引导学生围绕树的形态、色泽和肌理展开交流,结合文学作品体验树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面貌。
2、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赞赏自己所见的树。
3、观察和想象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同树木的动态,直观对比、品味不同树木的型与寓意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4、教师与学生一起选择生活中的一颗老树进行树干的拓印练习,给作品起个名字。活动二:歌唱心中的树
1、赞美不同的树。
2、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感受旋律的优美以及歌词所代表的意境,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欣赏舞蹈《好大一棵树》,感受舞蹈的结构,表演的形式,舞蹈队形变化,运用演员的服装造型表现树的形象等美感要素。
4、创编舞蹈:好大一棵树。活动三:描绘我喜欢的树
1、欣赏教科书中或师生收集到的以树为题材的油画,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感受其美感。
2、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以大树为题画一幅画,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表现。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设计创意等方面进行交流、评价、升华情感。
教学反思:本课能体验歌曲《好大一棵树》深沉、崇敬的情感,能体会舞蹈《好大一棵树》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意及演员运用服装表现大树的造型美等。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课题二 绿叶对根的情意
教学目标
1、感受和理解《绿叶对根的情意》旋律倾诉性的特点,体验歌曲深深的依恋情绪,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叶与根的相依相恋情怀,并由此升华到母子情、师生情、赤子之情。
2、能用文学、美术、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并表现绿叶与根的情感和母子、师生情等自己想要抒发的情感,懂得以物代情,托物的艺术表现手段。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有关两峡情、母子情、师生情、海外游子思乡的VCD光盘或电视片等。
2、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录音带、伴奏带,《故乡的云》《七子之歌》《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录音带或CD。
3、各种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
1、欣赏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力度变化。
2、欣赏和跟唱全曲。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所理解的绿叶与根之间是一种怎样的情意。
4、在动听的背景音乐中,教师或学生将歌曲 内容编成故事,表现歌曲的角色形象和情感。
5、学生随歌曲伴奏一起演唱歌曲。
活动二:绿叶与根的对话
1、创设情景,讨论要表演情节,准备戏剧表演所需的有关材料。情景一:绿叶是孩子,树根是妈妈,妈妈用自己身心的爱抚育孩子成长,终于有一天孩子长大了,要离开妈妈,此时此刻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话呢? 情景二:叶飘落,离开了根,他们天各一方,彼此思念,此时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以歌曲为背景音乐进行戏剧表演。
3、教师引导学生除了想象表演绿叶与根的对话以外,还可以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创设情景。活动三:树的依恋
1、学生朗读表演歌谣。
2、绿叶与根,大树与小树,你想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由此展开联想,母子情、赤子情、大海与小鱼.......4、带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四:美术制作
1、欣赏以树木材料为表现手段的手工作品,看一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料的天然形状与肌理的。
2、请学生根据自己对“绿叶与根的情意”的理解,拓展想象,创作一副装饰画送给对你厂长有过帮助的人。例如以树叶粘贴的方式来进行制作练习。
教学反思:对善于通过身体动作、语气、表情将树的内在精神表现出来的学生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第五单元 翩翩起舞
单元介绍:舞蹈是“活的雕塑”,是“动的绘画”。舞蹈是生动的形体语言,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是心灵的咏叹,是人体律动的诗篇,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舞蹈来源于生活也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丰 收时,人们翩翩起舞表达收获的喜悦;节日时,人们欢腾起舞释放内心的激情;胜利时,人们尽情舞蹈分享成功的欢乐。舞蹈运用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技巧动作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大千世界,赏心悦目的舞蹈,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同时也能塑造人们活泼、开朗、高雅的气质。
让我们的学生走进舞蹈,了解舞蹈,喜爱舞蹈,学习舞蹈,这是学生艺术生活不容忽视的追求。
本单元设计了《童趣舞韵》《舞苑奇葩》两个课题,旨在向学生开启舞蹈艺术之窗,引导学生徜徉于中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海洋中,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基本元素(节奏、造型、表情)、基本类型(生活舞蹈、艺术舞蹈两大类)和表现形式,满足学生的舞蹈审美需要,品味不同风格舞蹈的美感,体验舞蹈蕴涵的丝丝情感与舞蹈学习、创作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和发展学生用舞蹈动作抒发与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能力。课时建议:6~8课时 课题:童趣舞韵
教学目标: 1.能大胆、大方、快乐的与同伴跳舞,体验用舞蹈的形式交流、交往、表达情绪情感的乐趣 2.欣赏舞蹈,感受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儿童舞蹈的节奏、舞步、肢体动作特点和情感。3.根据节奏、情景即兴作身体动作和创编相应的舞蹈组合表现生活与大自然中的形象。
4、能通过记忆描绘舞蹈动作。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舞蹈欣赏《彩蝶飞舞》,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和动作形象及队形变化的美感
三、引导学生想向大自然中蝴蝶飞舞的形象,并模仿,引导学生选配一段自己熟悉的音乐或会唱的歌曲来跳橡皮筋舞蹈。鼓励学生大胆、大方的参加舞蹈,体验用舞蹈形式交流、交往、表达情绪情感的乐趣。
四、根据记忆画下舞蹈动作,注意构图、人物的造型和动态变化
五、小评 课题:舞苑奇葩
教学目标:喜欢欣赏舞蹈,初步体验和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与美感。能用自然、协调的身体姿态模仿所欣赏舞蹈的典型动作。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二、欣赏《花木兰》,讲花木兰的故事。
三、交流感受,应到学生交流讨论发表意见,表达自己对舞蹈的审美感受。这个舞蹈变现了一个什么形象?()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聘疆场、班师凯旋及英姿飒爽、美丽形象 这个舞蹈给你留下那些印象? 这个舞蹈的音乐和动作有什么特点?
四、画一幅《木兰从军》的作品
五、小结 第六单元 广而告之
单元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五花八门、千姿百态的广告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以其便捷的方式、畅通的渠道,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各种信息和种种方便。
广告艺术,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广告艺术,视觉冲击力强,文字简洁明快,语言真切感人,音乐形象个性 鲜明。公益性广,为社会奉献出许许多多人间真情,为千家万户送去关爱和温馨。
今天,在我们的艺术学习中,学生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新全的视角来认识、了解广告这一别具一格的艺术门类。本单元以广告艺术为载体,通过对学生身边广告艺术的欣赏,结合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尝试创作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广告艺术作品。本单元共设计三个课题:《爆炸的信息》《情系你、我、他》《让我告诉你》。三个课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向学生展现了广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体会广告艺术的风采,感受广告制作的乐趣,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广告作品。课时建议:4~6课时 课题:爆炸的信息
教学目标:
1、收集身边的广告作品,划分广告作品的种类。比较不同广告作品的风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广告作出自己的评价
2、从优秀广告作品中获得启示,结合生活实际与同学合作重新创编有趣味、有意义、有美感的广告作品
3、利用大家熟悉的广告语的结构特点,中心天赐,创编广告用语,并尝试广告小品表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欣赏优秀广告,感受广告的魅力,让学生说说广告对自己、对家人的影响
二、根据我们身边的广告图像资料和广告歌词,便一个小故事表演,通过表演活动进一步分析和判断广告的价值
三、点评,四、辨别广告的真伪 课题:情系你我他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社会公益广告,了解公益广告的特点、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方式和达成的目的
2、尝试设计工艺招贴广告,利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广告
3、了解电视公益广告
一、欣赏公益广告,认识公益广告
二、结合环境保护,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活动 设计两要素:实用、美观
设计步骤:1选择设计方向;2收集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3进行初步的创意与构思;4进行制作;4调整。
三、作品展示、点评(肯定学生的创意)
四、小结 课题:让我告诉你
教学目标:复习学过的广告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习用具或日常活动做一次广告宣传 教学准备:优秀的广告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们说说这段时间看到的印象深刻的广告
二、引导学生对一些影响较大的广告进行分析,如:画面的构图、色彩、造型等
三、联系上面学到的,模仿自己喜欢的一个平面广告,进行招贴画创作表现活动
四、步骤:1构思;2构图、3上色4调整
五、展示
六、小结
第七单元 天竺国
单元介绍:“是谁把你带到我身边„„”一曲悠扬的异国曲调将我们带往一个神秘的国度,那就是被古人称为天竺的印度。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佛教发源地,创造了人类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印度文化是多民族、多宗教的混合,与希腊文化、中国文化并列为世界三大文化体系。印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倚天而立;佛教圣河——恒河蜿蜒流淌;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泰姬陵优雅妩媚;莫卧儿王朝的阿拉伯古堡庄严壮观;还有那弥漫着浓烈民族特色的印度民间歌舞以及“电影王国”的称誉,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幅绚丽的拉格细密画卷。
本单元设置了《古老的恒河文化》和《优美的印度歌舞》两个课题,通过欣赏有关印度的图片、歌舞,学唱印度歌曲,表演印度舞蹈和表现印度风情的相关美术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印度歌舞、印度风情和印度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更多地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学生的艺术生活,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建议课时:4~6课时 课题:古老的恒河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及相关背景知识,欣赏印度音乐,感受印度民间音乐的特点,加深对一度歌曲的美感印象
2、了解印度人的风俗习惯,了解印度民俗、民间文化艺术与中国文化艺术之间的不同点。
3、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印度艺术的感受与了解、完成想象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了解印度风情,观看有关的影片、图片、音乐
1、欣赏青铜像《舞王湿婆》,感受湿婆以扭动的身躯与圆形的结合来形象生命活力与宇宙精神的和谐美感效应。体验作品构思 的奇特与体态的夸张,带有超现实的神秘色彩的艺术美感。体味它装饰豪华繁缛,具有一种印度教独特的审美情趣,进一步了解印度宗教艺术的造型特点。舞姿被刻画得十分优美,轻抬左脚,右腿独立于火焰的光环之中,脚踏一个小人,表现出“时间征服者”的意味,那火焰的光环则象征着生成--保存--毁灭
二、结合对印度文化的了解,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天边的天竺》。
三、学生练习,展示,点评
四、小结 课题:优美的印度歌舞 教学目标:欣赏和学习简单的印度舞蹈,感受和体验印度舞蹈眼神和手势的含义,通过与中国宫廷舞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了解印度绘画中的色彩和佛教人物画造型的特点,学习用绘画形式表现一度的佛教故事。
教学准备:印度舞蹈《欢快的脚铃》,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舞蹈《欢快的脚铃》,感受动作和姿态,观察服装颜色和款式,和中国舞蹈对比。
二、感受印度绘画中灵动而的色彩特点。在古印度,菩提树曾是最重要的创作题材。它象征着最著名的佛陀。菩提树的叶脉清晰,心型状,清新可人,加上具有宗教表征,从古至今博得许多人的喜爱,是一种极具装饰美感的自然素材;对比我国的佛教绘画更具装饰色彩。
三、讲佛经故事,欣赏经变画,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在画一次
四、学生练习,展示,点评
五、小结 第八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单元介绍:艺术是人对客观事物主观情感的反映,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通常与他们的生活态度、所处环境、思维方式、研究领域等有关,所以,每一位艺术家都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艺术 世界。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位伟大的艺术家及其不朽的艺术作品,了解他们知识的广博;感受他们勤勉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跨领域探索的艺术造诣和执著的追求,体会这些艺术大师的博大精深。
本单元共设四个课题:《梦想飞翔的大画家》《中西合璧的探索者》《与命运抗争的强音》《用身心演绎的旋律》。
四个课题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介绍了四位不同艺术家的人生轨迹和不朽艺术成就。从世人敬仰的达·芬奇到一代宗师徐悲鸿,从勇于抗争命运的强者贝多芬到一生孤苦凄惨、坎坷悲凉的盲人艺术家阿炳。这一单元,向同学们展示了四位艺术大师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人类文化、科学等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了解大师的生平,感受大师的精神,探索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不懈怠、勇于挑战自我、善于艺术实践的精神,鼓励学生树立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
课时建议:8~10课时 课题:梦想飞翔的大画家
教学目标:了解达芬奇的艺术足迹,探讨艺术和科学的相通性,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艺术成就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尝试对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东西进行改进,绘出设计草图,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达芬奇的专题片和相关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正在放映的电影《达芬奇密码》导入
二、介绍达芬奇的艺术生平
1、生平介绍及时代背景
2、代表作介绍《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讲解一些飞翔的原理
三、让我们当一回大画家;引导学生进行临摹和在临摹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四、学生练习,展示,点评
五、小结
课题:中西合璧的探索者
教学目标:欣赏徐悲鸿的美术作品,了解徐悲鸿的艺术人生和对中国美术的贡献,感受和理解徐悲鸿把中国的水墨形式和西方的绘画准确造型较完美结合所做的探索,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及中国美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内涵有初步体验。利用国画工具进行中西绘画结合的艺术创新尝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模拟徐悲鸿作品图片拍卖会,向学生介绍徐悲鸿,当时的时代背景,二、讲解徐悲鸿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壮士》《九方皋》《奔马》,介绍徐悲鸿在素描艺术表上主张的“宁方毋圆,宁拙毋巧,宁脏毋净”
三、水墨画小动物,欣赏观察徐悲鸿的水墨画作品,讲解技法特点,介绍他主张的“以西润中”的思想。
四、学生练习,交流和评价
五、小结
课题:用身心演绎的旋律
教学目标:感受《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的演奏效果,了解其中的故事,体验乐曲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感受,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教学过程:
一、流浪的艺术家;特殊的名字--瞎子阿炳,了解旧社会艺人悲惨的社会地位,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家华彦钧的关注,了解他的身世和生活年代,请学生们思考生活在这样的逆境中,真末成就了一位音乐家,音乐对于他的生活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
二、结合教科书的图片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学生感受旋律,体会情绪表现在情感交流中的作用,加深对乐曲进一步理解。
三、小结
课题:《与命运抗争的强音》
教学目标:听赏贝多芬钢琴曲《孩子的梦》和欣赏人物雕塑作品,了解贝多芬生平,感受贝多芬的坚强、刚毅的人格与追求自由、博爱、平等的博大胸怀。学习歌曲《欢乐颂》,加强二部合唱的音准与和谐,体会乐曲博爱平等、人类大同激昂情绪。
教学过程:
一、欣赏贝多芬的雕塑像,讲述贝多芬的故事
二、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让学生完整的感受乐曲波澜壮阔的情绪,了解他是第一个将合唱的形式写入交响乐的人,体验合唱在音乐中的震撼作用。
三、讲故事,《贝多芬与月光曲》
四、朗诵席勒的诗《欢乐颂》,介绍可国文学家、诗人席勒,为学生展示他鼓舞人心的诗篇《欢乐颂》,欣赏贝多芬的《欢乐颂》,感受乐曲的宏大的精神力量。知道乐曲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一部分,在创作上贝多芬开创了将合唱与乐器交融的里程碑。
四、师生交流,通过交流谈论乐曲的精神表现,想象人类大同的景象,激发学生用美术的形式表现人类团结友爱平等幸福的盛况
五、学生练习,作品展览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