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之乐萝卜饼杂文随笔
我很喜欢吃萝卜饼。以前在小摊子上买,我也不嫌脏,吃一个还不过瘾。现在我偶尔自己做了,吃起来更放心,更过瘾。
做萝卜饼不复杂,就是有点费油,而且听说橄榄油和茶油经高温不会变质,越是煎炸食品越要用好油,所以我做的萝卜饼成本有点高。
这几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想象不到》,说有钱就有自由,自由又分为八段:
初段:菜场自由。
想买哪种菜就买哪种菜,不看价格。
二段:饭店自由。
想去哪吃饭就去哪吃饭,不看价格。
三段:旅游自由。
想去哪旅游就去哪旅游,不看价格,四段:汽车自由。
想买什么车就买什么车,不看价格。
五段:学校自由。
子女想选什么学校就选什么学校,不管成本。
六段:工作自由。
想做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不图挣钱只求开心。
七段:看病自由。
只要能看好病,不计较医疗费高低。
八段:房子自由。
想买什么房就买什么房,不计较房价。
九段:国籍自由。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比对这个标准,我差不多能达上初段了。以前别说做萝卜饼用橄榄油,哼!用啥油我都舍不得。感谢祖国感谢党,我现在可以用茶油做萝卜饼了,虽然还是不太舍得,只能偶尔做做,但毕竟是很大的进步啊!
做萝卜饼要先把萝卜切成丝。我刀工不行,淘宝买的这工具很不错,用了好几年了。
把萝卜丝用盐腌一会(十分钟以上),洗一下拧干。不要拧得太干,咬起来得感觉有一点水份才好。
热油加葱爆香后关火,拧干的萝卜丝放锅里加白胡椒粉,拌匀,尝尝咸淡,嫌淡加点盐。
调馅的时候喜欢吃肉的可以加点肉末,喜欢香菇的可以加点炒熟的香菇丁,干的湿的都可以。
接下来调面粉,用四根筷子搅更用得上力。要把面粉搅得薄而有韧性。
把模具泡油锅里加热,这样不容易粘。
油热后在模具中加一薄层面浆,上面加拌好的萝卜丝,最后再舀些面浆盖上,然后把模具缓缓地放入油锅。
煎萝卜饼的时候先把底部沉油锅加热使面浆烫熟,同时用铲子将热油一遍遍淋到正在煎的萝卜饼上烫熟上面的面浆。否则面浆容易飘起来,飘得锅里到处都是。如果面浆调得太薄或没调透,这种情况会更严重,这时就要及时用漏勺把飘起来的面浆捞掉,不然它是很容易焦的,会让整锅油都有焦味。
煎得差不多熟了,就把模具翻过来轻轻敲打,把萝卜饼敲到锅里继续煎一下反面。两面都煎到微黄,萝卜饼就熟了,可以捞出来吃了。
萝卜饼敲到锅里煎反面的时候,模具空了可以继续做第二个。新的模具有时敲不下来,可以用水果刀沿四周拨一下。
萝卜饼很香很好吃也很好做,模具用稍大一些的铁勺就可以,喜欢的可以试一下哦。
第二篇:冬吃萝卜的杂文随笔
冬日里,我最喜欢吃萝卜。陇东的菜汤里常见两种萝卜:一种是白的,个大,水嫩;另一种是红萝卜,皮红的可爱,肉质细腻甘甜。吃萝卜,我最喜欢吃煮萝卜。萝卜切成两寸长的条,在油锅里翻炒一下后,放上虾干或虾米,盖后闷烧,至萝卜条半透明即可熄火,撒上大蒜叶,萝卜条白嫩可口,大蒜叶翠绿喷香,我可以吃一大碗,最后的汤伴饭味也美。这种萝卜,可以开胃顺气,多也不胀肚子。将白萝卜切成细丝,青红辣子、葱也切成细丝,用食盐爆腌半个小时,挤出水份,用烧熟的油炝,我们那叫三大王,夹着饼,馍吃有时吃着冒汗,尤期在外感风寒时,既开胃,又驱寒发汗。
陇东地区,土质肥,雨量充沛,长的萝卜能大,小时候,家家户户过冬的菜就是萝卜,洋芋(土豆),大白菜,萝卜白菜腌制,母亲总会把这些个头小的,长的不好看的,辣子,豆角,红白萝卜腌上一缸,白菜腌上一缸,莲花白(包心菜)腌上一缸,整个冬天以及清明前这段时间也就够吃了。现在生活好了,交通也方便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妻是天水人,每年只是腌些酸菜,妻腌的酸菜都是野莱,每年的夏天,将苦苦菜(败酱草),灰灰条(不知学名)用浆水腌制,而我也买上小部分辣子,豆角,红白萝卜腌上一小坛,将夏天晒干的萝卜腌制成麻辣的,每每朋友到家里来吃到我腌制的这些小菜,直乎过瘾。也是,谁能忘了乡愁!
事实上,萝卜也是冬天常见病的好药,治疗咳嗽,可以用红皮辣萝卜切薄片,放冰糖水泡上一夜,喝那微辣的糖水,能化淡止咳;咳痰粘黏稠难咯,可以用萝卜,海蜇,荸荠一起煮汤,能化痰,通便;治疗咽痛而失音,清代民间有个食疗方,用白萝卜片与青橄榄树枝一起煎汤代茶,方名青龙白虎汤,我曾多次推荐给病人,效果十分明显,用于酒后口干舌燥也非常有效,现代人不懂中医的这些,凡上呼吸道感染,多自服大量的抗生素,有时还打针,输液,事实上都是些病毒感染,还不如用青龙白虎汤效果好,有一个药叫金嗓子喉宝,其主要成份还是橄榄叶。在陇东这块地方住久了,你会发现,这里的人生活真离不开萝卜,萝卜包子,萝卜饺子,萝卜丝饼,平凉的羊肉泡馍,兰州的牛肉拉面都用萝卜片,只是将生萝卜切片在开水稍汆一下就可祛其味。我特别想念老母亲烧的暖锅子,就是将萝卜,白菜,豆腐,粉条,鸡肉一块烩在一起,装进暖锅,暖锅是北方特制的,有砂的,铜的,中间空着,可放上木炭,隆冬或春节时,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暖锅,喝着黄酒(西北的一种米酒)其乐无穷,真好。
民间有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烦医生开药方。冬天为何要吃萝卜呢?因为冬天人的郁热重。天寒地冰,人的腠里紧闭,毛孔收缩;再加上冬天人们食欲好,鸡,鸭,鱼,肉或炖或煲,而且冬天又少于运动,于是阳气不易发泄,痰热易成,食积常有。君不见,冬日里,咽痛发热者多,便秘腹胀,头昏头晕者多,口舌生疮,面红盗汗,中风暴亡者多,常常数倍于夏日。而这时候,多吃一些萝卜就非常合适。按中医讲,萝卜能清热通便,化痰消食,能醒酒解毒通便,生吃能消,熟又能補,确实是冬日里的保健佳品,我经常劝那里体丰面油亮的朋友,不必吃膏方进補,不必服人参固本,因为他们体内热毒甚,体质不是不足而是有余,服用人参不当,不仅无補,还有害。我手头有本清代名医王学权所著的《重庆堂随笔》一书,上面谈到萝卜的保健功效。他说:“生用能解风火,温燥,湿热之邪,故烟毒,煤毒,洒毒,火毒,失音,中风,咽喉诸病,无不立奏神效。熟用補脾肺,和肠胃,耐风寒,肥健人,可以代粮救荒,乡人广种以充粮食,终身啖之,而康强寿考,且有垂老而发不白者。此人所共睹之事,何以修木草者,独贸贸也?”这里修本草者,指那些写药书的人;贸贸,是蒙昧的意思。我常看到此,便掩卷而思,祖国医学太伟大了。
事实上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就曾这样的论述过:“十一月之时,阳气在里,胃中烦热,以阴气内弱,不能胜热,故欲裸其身。”大体意思就是,冬天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因而表现为天寒地热,对应于人,则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简而言之,冬季人们习惯进补,相对活动较少,因而体内易生痰热,此时进食萝卜,具有清热化痰、消积除胀的作用,正是简便有效的养生保健秘诀。此外,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性凉,入肺胃经,具有很强的行气功能,还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凉解毒、利大小便。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萝卜有“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为“蔬中最有利者”。《食疗本草》曰其“利五脏,轻身,令人白净肌细”。《新修本草》曰其“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可见古人对萝卜的认识,要比我们现代人认识的更好,只是我们不愿在研究罢了。
现代医学认为,萝卜水分充足,含有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较多的维生素A、C,及钙、磷、铁、木质素、胆碱、氧化酶素、淀粉酶等有益成分。另外,萝卜含芥子油和粗纤维,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医学研究发现,常吃萝卜可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疾病。
虽然萝卜是常用的蔬菜,又有那么多好处。但萝卜食用还是有禁忌的:萝卜种类繁多,生吃以汁多辣味少者为好,平时不爱吃凉性食物者以熟食为宜。萝卜为寒凉蔬菜,阴盛偏寒素质者、脾胃虚寒者等不宜多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单纯甲状腺肿、先兆流产、子宫脱垂等患者忌食萝卜。萝卜严禁与橘子同食,因同时食用易患甲状腺肿大。
第三篇:食日谈饺子杂文随笔
晚上跟小玉聊了很久泄题的事,最后话题果然又回到了食物上面。双十二之前她老跟我念叨秃黄油,现在我看到任何螃蟹制品都会想能不能买给她。——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她没有冰箱。
今天我说其实用猪油和黄油拌饭也能香的要命,只要米饭够热腾。她问,这俩不用冷冻吗?我:emmmm……我也不知道啊,反正我扔在冷藏里面。
然后开始回忆小时候,祖母的猪油总是盛在大大的搪瓷缸子里面,就常温放着,会蔫(音hao,不知道正字),但小时候似乎以为是因为时间而非温度。后来母亲很不喜欢我吃猪油,家里不再长存,只是有时买了肉会炼一点现用。
直到如今我自己开始做饭,终于也试着炼过了猪油,才知道那不是拿切下来的肥肉炼的,用的部位是专门的“板油”。
小时候最喜欢的猪油吃法,不是炒什么菜,更不是油渣(我当时很不喜欢渣类食物,油渣豆渣一概不吃),而是用猪油冲的饺子汤。每次祖母下了饺子,等待水沸腾的间隙会把一列大碗一字排开,往碗底洒上调料,猪油,酱油,香醋。等捞了饺子倒进去,最后用汤冲开。微酸又浓郁的香气升腾,油花慢慢在碗面散开,简直完美。
调料一般是单独买的那种小包装汤料,但也可能是我吃方便面剩下的调料包。一般后者会带点儿香辣的感觉,祖母还挺喜欢——直到如今,她有时还要求父亲给她买点方便面。我家里没有人信奉什么“原汤化原食”的理论,我至今也觉得,有这样的调料打底,冲的是白开水也OK。倒是现在在外面吃饺子,汤饺要额外加钱,但所谓的原汤也并没有什么滋味,寡淡的根本不想下嘴。
祖母的饺子是熟馅儿的饺子,肉丁、干丁、菜丁先炒过,再包进皮里。菜一般有韭菜,芹菜,包菜,西葫芦,我对韭菜感觉一般,其他的都挺喜欢。我小时候爱吃这种炒过的饺子馅,当做菜似的孬吃。祖母纵容我,有时候也的确会专门炒这样的菜给我配餐。
母亲也做熟馅儿的,但她其实是嫌麻烦的,更多时候还是用生馅儿。小时候单纯不喜欢它的口感,后来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种说法,“老辈人嫌弃生肉饺子,总觉得里面有血水”,这倒是从来没想到的……
在外面上学,吃不到破碗经典早餐锅贴饺子,难免想念。于是某次回家就强烈要求,结果父母勉为其难的买了回来,底厚而油腻,算了算仿佛价钱还被小坑了一下。没法,人家生意好着呢,父亲说。又说这家可能也不大干净以前吃出过什么问题云云,我问为什么不去菜市场买,答曰那些用的肉更不靠谱。
现在我自己很少做饺子。特大超市晚上是看不到饺子皮卖的,何况自己包毕竟还是很麻烦。可是速冻饺子虽然便宜,口感却差,而且不管我是从网上订,还是从超市扛回来,临了要下锅了发现全粘成了一团,可气了。
至于今年冬至,我本来也没想着能吃上饺子,提前去了对面的东北菜馆子,点了个酸菜猪肉饺,便也算交代过去了。至于冬至当天,纸钱的飞灰是沾到了,肠粉店还算不错的肉菜粥到底一口没能下肚。罢了,南方的艳阳天里,大概用不着担心耳朵。
第四篇:潮汕中秋传统饼食
潮州城市通:http://www.chaozhouren.net/
潮汕中秋传统饼食
文章来源——潮州城市通
潮汕传统中秋饼食,有着深厚文化,名扬四海,东南亚侨胞,每来家乡探亲,无不带上潮汕传统饼食,以馈赠在侨居的乡亲。
潮式月饼:意溪朥饼产于潮州意溪,原料为绿豆、面粉、猪油、砂糖,豆沙馅制成后须装入坛中贮藏数月。贵屿朥饼产于潮阳贵屿,清康熙年间薛源合创制,选用黑芝麻、瓜丁、白糖、面粉、猪油,成品为圆形小饼。苏南朥饼产于澄海苏南,首创于清末,选用原料与意溪朥饼相同。潮式月饼色泽金黄鲜艳,皮酥薄脆,豆沙馅厚润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腻。每年出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潮侨居住地好几百吨。
宝斗饼:始创明朝末年,饶平黄冈传统糕点。采用精面粉高温蒸熟,冷却过筛后按比例配上猪油、鸡蛋和砂糖,搓揉成饼皮;选用绿豆沙、白芝麻、糖冬瓜、潮州城市通:http://www.chaozhouren.net/
潮州城市通:http://www.chaozhouren.net/ 青葱油、腌糖白肉丁作饼馅,制成1寸正方宝斗型状后,放入平底锅炉烙烤,不断翻转,掌握火候,使饼体内外熟透,呈金黄色,饼体棱角分明,形成方体。饼皮入口酥脆,呈油蛋香味,馅细腻润滑,味道清香甜。
苏南麻薄酥:清光绪年间,澄海蓬阳坚裕号饼食店首创。麻薄酥用纯正芝麻,白砂糖作原料,经精选精制而成,质地酥脆,入口清爽,甜中有香。
仙城束砂:清同治年间,潮阳仙城人赵嘉合首创,用炒熟的花生米簸上煮炼过的白糖,令所作束砂糖衣均匀,洁白如雪,质地酥脆,味道香甜。
达濠米润:先将糯米蒸熟晒干,过筛除杂质后在滚熟猪油中泡炸,再过筛后与麦芽糖、白糖、葱茸和猪油熬制成的糖膏混和,经反复压制,加工而成。米润呈板块状,洁白晶莹,入口胶粘而不沾牙,甜而不腻,香醇清爽。
沙浦酥糖:首创达濠珠浦村黄源盛酥糖铺。用早造花生米晒干选仁、炒熟、脱膜、去芽胚、分片,然后拌入糖浆葱油,辗压成小块,停放一星期后包装出售。特点是色泽金黄,鲜艳宜人,食时松脆,香甜爽口。
炮台南糖:由精面粉、鲜鸡蛋、鲜肥猪肉、饴糖、砂糖为主要原料,生产时严格控制火候,先将面粉、鸡蛋混合搅拌,并充分搓揉碾薄,放进热腾
中炸熟,再与饴糖、砂糖煮成糊状混合物,冷却后切块包装。南糖质淳爽口,清香怡人。
更多资讯,可浏览:http://www.chaozhouren.net/
潮州城市通:http://www.chaozhouren.net/
第五篇:民以食为天,我以食为乐杂文随笔
“南北东西不缺,酸甜苦辣皆全”。
夏天的早晨我最喜欢吃包子,在家附近边有一家卖包子的店。那家店的菜单上都是混合的菜,比如玫瑰豆沙包之类的,后来才知道其实豆沙包就一种馅罢了,根本没有一片或两片的玫瑰。
我比较爱吃甘蓝粉条的包子,上面也写着混合甘蓝豆腐包。我吃了一个味道虽不如新城区的的甘蓝粉条包子好吃,可是包子里的豆腐就像臭豆腐的样子,如果吃包子的话最好配上一个豆浆,我不喜欢喝大米之类的豆浆,因为那样子太浪费了,大的吸管也吸不完,我喜欢喝豆浆粉,纯纯的豆浆磨下来就像一碗用豆腐脑捣成的糊糊,喝起来也磨牙,所以我最喜欢喝豆浆粉了。
有一次我要了一碗豆腐脑,不过看书上说正宗的豆腐脑油花子会很多,可是那碗豆腐脑只有一点茴香,一些油花罢了,里面的豆腐粘糊糊的,稍微碰一下就碎了,咬了一口真是难吃极了,好像是长了毛的蓑衣丸子一样。如果把豆腐脑汤和豆腐脑一起来吃的话,那味道真是不错,其实我真想吃书上说的那种油花子很多茴香香菜也很多的正宗豆腐脑。
有时候我也真想吃宋朝人的早点,他们会吃桔子,栗子,甘蔗,柿子,炒栗子,以及莴苣。还有“姜油多”之类的蔬菜,或者是玛瑙汤。不过宋朝人他们可不会吃高级的滋补品,比如海参燕窝之类的。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把非常喜欢做美食都添加在他们的诗词中,想必他们也是吃货吧!"觚觥交错杯杯尽,门前石狮口水流。”古代的食物是多么的美味,都把石头做的狮子馋出了口水。其实早上赶紧的话我也会吃一碗牛肉面,牛肉面的图片上画的那么好,可是吃起来就不一样了,真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早上如果家里有时间吃饭的话,妈妈会给我煮几个鸡蛋,鸡蛋味道好极了,如果水添得多的话,里面就会像水一样流出来,看起来怪恶心,但吃得香。还会给我带来面包,面包上我喜欢吃全麦的面包,可以沾上最喜欢的蓝莓酱。
早上我可不会吃到肉,我记得有一次我吃到了牛肉,那牛肉的味道可香了,上面有些辣椒吃起来牛肉很精道,还有牛筋。不过最喜欢这是沾了辣椒酱的牛肉。
在中午时我通常会吃到拉条子,我喜欢吃又粗又硬的那种,拌上我最喜欢的菜,我最喜欢吃的菜是土豆片,土豆丝也不错,可是我还是很喜欢吃土豆片,我最不喜欢吃茄子了,不过我还是吃过一次炒的好的茄子。那茄子的味道就像薯片一样脆脆的。还有一些茄子油吃起来很棒,说起来茄子炒的好才有人爱吃呢!中午时我们也会吃米饭,我有一个习惯吃米饭的话我一定要把菜汤拌在其中,如果不拌的话我会难以下咽,那个菜汤的米饭,刚刚的吃起来不拌菜也很好吃,办了菜汤的话那么米饭里都会充满菜的香味。
在晚上时我会吃的很结实,我会吃麻什子或者是猫耳朵,吃了两顿饭会把自己吃得满头大汗,不过我喜欢那种感觉,在晚上时我们破例可以吃猪蹄,说起来猪蹄我正想起来了苏东坡,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但他爱吃的好像也只是猪肉罢了,他称赞黄州好猪肉但还是富者不解吃,贫者不解煮。他最爱猪头,也不过是煮的稀烂,最后再浇一勺子杏酪,想必杏酪也是酸溜溜的,虽然酸但可以解腻。我不喜欢吃猪头我喜欢吃猪蹄,猪蹄吃起来还有一定的嚼劲。
有时间不紧张的话我们会在外面吃饭,在外面吃饭我最喜欢吃盖浇饭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米饭,盖浇饭也正和我的胃口。
有时我们会去吃火锅。我难忘的还是专门煮鸭肉和鸡肉的一家火锅店,鸡肉和鸭肉做的非常的辛辣,但嚼起来非常的好吃,嘴里充满了辣味,喝口水会爽翻天了。不过我还发现如果吃非常辛辣的东西再喝一口热水那真的是辣上加辣。
在古代时宋朝人吃饭时会旁边有歌舞伎跳舞,边吃着饭边喝着小酒,看着别人跳舞,真是好极了。通过看书我还发现宋朝人吃饭吃的并不是很多,但是他们饭的样子却很复杂,在宋朝请你吃饭买的很多的看盘,看盘里面也没摆着食物只是看样子的。
我也非常的喜欢吃饺子。饺子馅很多,我只喜欢吃鸡蛋韭菜。奶奶做的鸡蛋韭菜的饺子非常的好吃,而且饺子里的韭菜也非常的新鲜,起来嘴里会淌出一股油,有韭菜和面的香味,舔一舔嘴会尝出特有的滋味,如果要让饺子蘸些料子的话,我自认为我的料子最棒了,会我会加些生抽,再加些醋,再加些辣子,再加些西红柿酱,再把美味的韭菜饺子配上那真是非常的好吃。
不过要说我最喜欢吃的面食那可是牛肉小饭。牛肉小饭我经常会要大碗的,因为小碗的总是让人吃完后回味无穷,大碗吃了就会非常的饱。大碗里面会有许多的麻什子,那些麻什子都非常的圆。汤里还有牛肉,还有粉。
记得有一次妈妈领我们去吃韩国烤肉,烤肉的时候还真是传统啊,桌子上服务员就会端来一个像火炉的东西,然后我们再把点了的菜也放上去,烤完以后再吃在嘴里非常的好吃,服务员还会给我们韩国泡菜,殊不知韩国泡菜非常好吃,吃起来有点酸。
我非常喜欢吃用传统的铁锅烙下的鸡蛋饼,鸡蛋饼里会有许多的小菜,还有鸡蛋块,吃起来也非常的好吃,我喜欢把它们切成条状的,然后再倒一些醋来吃。
我还要说我们家乡本地的一个美食,它叫糊锅。糊锅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车队来到沙漠,队员们非常的饿,于是到了晚上他们把各自带的所有食物都混到了大锅里来吃,结果非常的好吃。现在糊锅也一样。糊锅里有鸡肉、鸡肉汤、面筋、粉皮、麻花。吃起来非常香,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可以暖身子。
我最喜欢的也是麻辣烫。麻辣烫里可以在冰柜里挑选蔬菜和各种食物,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千层豆腐、火腿肠之类的,煮上以后里面会放各种的料子,比如辣椒酱。吃起来的时候可以把筷子放在中间,把辣椒酱刮掉,这样吃起来就不会感觉非常非常的辣,吃起来也非常有嚼劲,粉的话我非常喜欢吃宽粉。
我非常喜欢吃鱼,但不喜欢吃清蒸的,那样子非常没味道。我的姐姐有个非常怪的习惯,吃鱼时要把鱼的眼睛吃掉,看起来非常的恶心。我喜欢吃没有刺的鱼,比如中华鲟,这种鱼就没有刺,而且它的肉非常的好吃,充满了鱼的香味,这种鱼非常的贵,当然条件反射我们也不会多次吃这种鱼的。“桃花流水鳜鱼肥”这首诗真是让人能流出口水,真是难以想象难道挤一下鳜鱼就能把油也能挤出来吗?你出来也好说明它非常的美味。
说到饮食我还有一大堆呢,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可不行,世界上的山珍海味还非常的多,所以我就要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吃遍天下所有的山珍海味,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