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途径方向论文

时间:2019-05-15 15:3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途径方向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途径方向论文》。

第一篇: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途径方向论文

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且以每个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这里,马克思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把个性、主体性的充分实现作为社会发展的终级目的。因此,就这个方面讲,个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个性问题在教育发展史上并不是什么新课题,在西方个性研究可以说有着长久的历史。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虽在大力推行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但始终做的并是有西方教育或者是预期推行个性教育的效果,从另一个方面讲,目前国内对个性发展的探索也是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推断,无论是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还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的需要,都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谓个性“是指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心理倾向,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以及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等综合的心理结构”。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当前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国内推行个性发展教育状况不佳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文化,尤其是儒家、道家文化,对于当前国内推行个性发展教育有相当一定的影响。

个性发展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而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共性至上”的群体原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独特个性;传统文化的功利思想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传统文化中的级别把人分成九等,上下尊卑、等级森严。过分强调统一,忽视了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当代人的学生观还是把顺从、听话、老实看作好学生的标准,当代人的尊师观依然是以师道尊严、崇尚教师权威为主流。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学生时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学性和进取精神差,缺乏强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创新欲望。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不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这对个性发展教育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

传统文化中封闭保守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开放、创新思想的培养。长期以来,中国人养成了封闭保守的心理特征,不重视信息交流,相信自己的经验感觉,不愿与他人交流、探讨。这些都严重地限制了个体的性格、能力及主体性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的品德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学生独特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这直接不利于个性发展教育的开展。

由于一些原因,长期以来,国内大力推行的是应试教育,学校、家长、社会各界看重多的也是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在这种氛围下,所有的一切教学都是为升学、就业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思想品德教育,扭曲了智育,限制了体育和美育的发展,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学校迫于升学率或就业率的压力,就是在当前国内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教育也不敢贸然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从一个方面讲,在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包括学生个人,对于素质教育都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定位或者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创新教育的发展步伐,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推行与发展。

二、关注、改善学生个性教育发展的途径方向

每个生命体都是独特的,都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是现实而具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态度、个性、思想等等,直接表现为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人的尊重,也就是对人的独特性的尊重,包括尊重生命遗传的独特性,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独特经验,及尊重张扬个体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必过分受制于传统文化的思维影响。

社会民主与人的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社会的民主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因为社会的高度民主氛围可以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纵横广阔的时空,使人个性发展的潜能获得昀充分的挖掘。教育民主是民主这一范畴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即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是当前学校教育民主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教育民主的核心是教育平等。教育平等的原则是:

1.给每个人提供同等的教育。

2.学校教育提供足以使每个学生达到既定的标准。

3.使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其潜能。

4.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实现教育平等、教育民主的前提。通过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活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建构学生在整个专业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的时间、空间和一切所需要的条件。

所谓学生在专业教学和日常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性实现的主体。学生在专业教学过程和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表现为:

1.能动性。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形成自觉、主动、积极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趋势,以致获得自身主体性的不断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和日常管理中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能动性的实现。

2.自主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实际上也无法代替。在教学活动中,凡属教师能够科学组织,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特别是动脑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诱导学生独立地探究,在日常学生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组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提高的作用。

3.创造性。学生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具有探索研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创造性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的不同侧面都会有所表现的,尽管他们的主体性不成熟、不完善,然而其主体性的嫩芽孕育着创造性,所以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激思,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4.自为性。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这是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的动力。这种动力的源泉就是自为性,失去了自为性就偏离了发展性,就没有学生个性发展可言。

教育考试具有教育性,因而也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这种功能发挥得如何,关键在于考试的导向作用。

现在的考试在一定意义上,成了授业者的专利,是约束学生的工具。考试把人简化为物,把人的发展等同于机械加工标准件一样,无视被试者的一切人的特征,学生被规格化了;考试强制学生违背己愿,如同从事简单劳动的熟练工那样,把大量时间耗费在机械的背诵、演算上;考试使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成为唯命是从的机器人,标准答案的崇拜者;考试造就的是顺从的社会劳动者,而不利于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尤其是考试导致越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越是难以发挥潜能、越加重其负担,甚至利用分数夸大学生个性差异上的弱点,称其为“差生”,由此陷入恶生循环,使他们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动力。现今考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必须予以革除,以实现考试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选拔人的科学价值,以考试强大的正导向作用,创造个性教育的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必须改变人们往往对基础教育主要是打基础的,基础即共性的,因而教学要求学生各学科平均发展的惯性认识。必须纠正考试中注重给学生排出名次,强调测量共性,无视学生差异的存在,无视学生个体已经显露出来的某些个性优势,甚至将带有必然性、普遍性的个别差异视为“短处”,认为无发展前途、并以冷眼相待的扼杀学生个性的态度。

第二篇: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教育论文

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开始崇尚张扬的个性,思维的敏捷和创新的精神。然而要具备这种综合素质却非一朝一夕,这就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原有的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性发展。

那么我们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彰显个性呢?开放语文课堂是一个简单易行,而且非常有效的办法。

1师生关系开放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传统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是权威、是中心,学生是观众、听众,师生之间缺乏交往与对话,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这种师生关系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尽可能提供原始材料,与学生一起“教学相长”,让学生在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中自主体验,自由表达阅读的原始感觉。教师可以参予讨论,发表个人见解,但不能约束限制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鹤群》一文时我向同学们提供了物理学的“力的平衡的原理”,让大家探究“鹤群受伤之后是否能到达北方”,有的同学从团结合作出发,认为能够到达,有的从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出发,认为不太可能,有的从力学角度出发,认为单翅是无法飞翔的,救助伤鹤有虚构的嫌疑。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教师只是参与学生的学习帮助他们获取知识,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发言一次次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他们开始自信,有了“说”的欲望,畅所欲言表达心中的想法。

2教学内容开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单一,学科与学科之间较为封闭。与现在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不相适宜,而教学内容的开放则改变了上述的一种状况。

2.1从课堂教学内容来看,传统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局限于课本、教参、教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照本宣科”,而开放教学内容则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规律,内容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们搜集的各种信息材料,学生可以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收获知识,培养能力,比如在学习完《饮酒》之后,我让同学们在课外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然后上了一堂“陶渊明对话室”的活动课,在整个资料的收集、筛选、整理的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陶渊明的认识,并通过交流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了再学习和再创造,提高了思辨能力。

2.2教学内容开放还可以是教学目标的开放,它可以是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等,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也可以是同样的教学内容,这个同学达到一种教学目标那个同学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可以因人而异。比如在学习《鹤群》一文中,我让同学们赏析“鹰鹤大战”,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同学从情感谈到鹤的勇敢和团结,有的同 学从语言方面谈到作者通过修辞、用词的准确、色彩的描写写出了鹰鹤大战的激烈,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教学目标中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从问题的答案来看,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以长者和社会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要求学生绝对的听从自己。而教学内容的开放却不是这样,它体现在答案可以是非唯一性的,多种答案并存的。在学习说明文《珍奇稀有的动物——珍鼹》时,学生们对课本的说明顺序提出了质疑,它们认为作者对“胃表皮粗糙”的介绍,应该放在“以白蚁为食”这一个环节一次性介绍完会比原文更有条理。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与教参上迥然不同的意见,他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并非体现诗人的博大胸襟,而是用广阔的大海反衬出这叶小舟的渺小与孤单,而海潮与海风正体现了人生历程上的坎坷,更为后文“乡书何处达”作了铺垫,那么作者的思乡之情就跃然与纸上了。

在面对这一情况时,按照以往我们通常会用教参上的说法去纠正学生,但是这次我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我想在“开放的语文课堂”上,就应该是这样允许并鼓励“百家争鸣”的。

3教学过程开放

教学过程开放是指通过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充分发展,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锻炼。

在上完朱自清的《春》之后,单元作文中有一个写景作文的训练,面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于是我带着同学们走进了学校的小花园让他们细致的观察秋天的景色,人们的活动,并让他们在花 园里嬉戏,然后再让他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经历的等等以《秋》为题进行作文,结果同学们非常快乐,作文也写得生动。

这样我们把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了学校的花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学生作文的空间,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并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比如讨论、对话等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研究中获得知识。

在学习说明文《珍奇稀有的动物一一针鼹》时,我们改变了初学说明文时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明文知识的传授,而是选择了将本文与记叙文《鹤群》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内容上、在语言上、在情感上将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讨论和研究。学生明白了作者对鹤的描写渗透了主观的情感,除外形之外还突显了其内在品质,记叙了两件事,而《针鼹》一文不同,它则只是客观的介绍。在《鹤群》第11自然段与《针鼹》第4段的比较中,同学们发现对鹤的外形描写,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修辞、修饰性词语、运用动词对动作作了描绘,而《针鼹》在这方面却很少,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探究,自已明白了什么是描写什么是说明,知道了说明文体与记叙文体的区别。

这样从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我们通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素材,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经历观察、讨论、探究等语文活动,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不唯书、不唯上的独立探索精神及健全的人格,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第三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与积极进取精神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表现自己,养成锐意创新、独立思考和积极锻炼的习惯,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任务。

1.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生服从命令步调一致。以教师为中心,在规定时间里全体学生学习统一规定的教材,学生有无兴趣都得学。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心理压抑,限制了个性、特长的发挥。因此,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学中力求把较多的时间让给学生练习,真正体现以练为主,练中纠正,练中提高,如教学生跳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给学生一块折叠的小垫子,让他们自由发挥,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创造各种各样的跳法,这样他们学到的不仅是几种跳法,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比老师教效果好得多。学习练习的方式不过分强调一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觉得上体育课十分快乐,十分轻松就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又如:教学“立定跳远”这一教材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再通过创编故事与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立定跳远”运动技能的教学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自主积极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许多体育项目技能技巧的掌握如跳、投掷、乒乓球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获得。所以,需要更加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练习,老师仅起示范、点拨、纠正、评价、激励的功能,这样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中“教”多“练”少的现象。

2.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民主气氛,实施民主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师的亲切与激励,期待与挚爱,从而形成课堂合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做到高高兴兴来上课,快快乐乐流身汗。教学中我用一些著名运动员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例子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激情往往容易被激发,如中国足球队成功进入2002年世界杯后,我在体育课上大力宣传足球运动的魅力,许多学生迷上了足球,总希望在课上学上一两招,过把“足球瘾”。对一些体能较差的学生适当减少运动量。如:助跳起跳摸悬挂物的练习,根据学生不同身高、不同起跳能设置几组不同高度的悬挂物,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小组,还可让学生随时调换适合自己高度样化。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用皮筋代替竹竿。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真正使学生对体育感兴趣,主动学,积极练,自觉参与。

3.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广阔的体育教学空间

教学过程中,在“精讲”上动脑筋,“引”字上下功夫,把主要精力和实践放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迎面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练习,以提高传接棒能力;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进行教学比赛,以提高传接棒动作技术和培养团结合作精神为主。由于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培养一、二项体育爱好和特长,最终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又一重要手段。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课间休息时组织他们参加有趣的游戏,以达到放松其身心的目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培养某方面的特长。学生往往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主动地进行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第四篇:学生个性发展研究方案

高效课堂条件下,学生个性发展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真正的学生发展,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有效的教学课堂,应该是和谐的。和谐既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知识与智能、群体与个体、主导与主体、教书与育人等各个要素之间的互相协调,是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主体意识、学习意志、体验创新优化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

构建和谐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最佳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和谐与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在实施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诸要素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地发展的目的,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

二、概念的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

和谐课堂教学以民主、平等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实现情感交融、思想碰撞、经验分享、知识技能习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潜能开发的过程

概念的界定:

根据和谐教育的定位、内涵,和谐教学作为构建和谐教育的一部分,包括和谐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和课堂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从教学活动中,力求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1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2、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达到人的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方式和教学策略,建构教育生态环境与课程整合下师生和谐共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课堂。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有效、逐渐过渡到和谐高效。

4.在“研、训、施”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一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研究,激活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主要内容:

1.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

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实施和谐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

5.教师实施和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3.5—2013.6)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2013.7—2010.8)

(1)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平等对话,和谐共振”为特征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2)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3)在研究后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再次的评估,以做比较。

3、总结阶段(2013.9—2013.10)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或教学研讨会。

(二)研究方法

1.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的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2.以民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观察法。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活泼、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它强调教师诱导启发,寥寥数语,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要求教师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能在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师生和谐共长为目的的教学案例研究法。师生和谐共长是实施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灵活自如地展开教学。既要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以实验对比分析为主的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研究过程及自我评价,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并针对实施课题研究后师生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课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看到许多方面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1、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形成了与新课改一致的教学理念。教师观念不断更新,科研含量日益提升。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向理论的提高,确立了和谐课堂的新课程理念,凸现了教学的科研含量。教师们在实验中用行动去反复实践,用心去认真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创造性的事业,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茁壮成长为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

2、立足课堂,改善课堂,教学相长。

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使课题的研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推进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改变了原来的课堂现状,构建了和谐的课堂,教师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谐教学实践促进了和谐教育的建构,丰富了和谐教育的内涵,富于操作性的教学方法成为和谐教育重要而生动的体现。

七、存在的问题:

随着和谐课堂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改变,从改变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提高,应该说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经过了三年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的同时,教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构建和谐课堂的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完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3、进一步正确处理好和谐理念和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高中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中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立足课堂,营造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应平等合作,双向互动,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要改革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点拨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要优化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启发,多质疑,培养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彻底打破“满堂灌”、注入式等教学陋习,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余、周末及节假日享受阅读的快乐。要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图书馆、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强调勤做读书笔记,常写读书体会。要丰富阅读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开展读书比赛,收集学生阅读过的书刊进行旧刊交流活动,举办朗诵比赛、故事会等。

三、开放写作,展示个性发展的丰采

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太多的框框条条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不断丰富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成为学生个性化写作的不竭源泉。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文章的个性,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多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特别是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尽量发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不管是新颖的开头、结尾,或是所写的一件新鲜事、一个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都应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呵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着眼课外,广辟个性发展的渠道

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基于此,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赛、朗诵比赛、故事会、作文竞赛,办手抄报比赛,收集广告词比赛,开展文学社活动,举办各种讲座等,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搭建平台。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深入工厂、农村、军营、矿山进行采访与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下载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途径方向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个性发展教育的途径方向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愈加重视,而且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

    1学生个性发展方案

    学生个性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人的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人”既是教育的......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摘要:和普通中小学相比,中专学校的学生更为复杂。教师对师生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的认识态度常常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当前学生个性发......

    尊重学生 发展个性(5篇)

    尊重学生发展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个性,妥善培养个性......

    个性发展学生自我评价

    我——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学习、生活,善解人意,宽容大度,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朴实无华,毫不矫揉造作,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工作上的好帮手。从小对英语就是狂热的喜爱,所以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