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弘扬人文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展、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呢?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于平等对话的地位,作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其次,要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的学习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条件。
二、营造氛围,发展个性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和生活性很强的学科,既包括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又及时对生活中的很多信息进行反馈,内容是不断更新变化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一个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允许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他们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意见,正确的应及时予以肯定、支持;对不够正确的,不要轻易否定,要呵护其敢于发表意见的精神,让学生从小养成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
三、注重差异,发展个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走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必然带有个性化倾向。因此,作为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学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一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课文的主旨是说明不要听奉承话,否则会上当受骗,但有的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却对狐狸大加赞赏,认为狐狸爱动脑筋。不怕失败,直到成功为止。这的确是孩子们独特的感受,且有合理的因素,是正常的、健康的,我们就要珍视、呵护。
四、注重选择,发展个性
学生知识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不同,对知识的关注也不尽一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如《给颜黎民的信》一文,教学中,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几件事,然后让学,生重点学习“怎样读书”一部分,选择三点建议中的一个建议反复研读,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精力聚集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接着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想读的就读,在读中领悟;想抓重点词句分析的就让他们合作学习;想结合实际说体会的,就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把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参与,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能,弘扬个性,发挥了每个人的长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后,感悟了课文的语言形式后,教师应及时地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自己喜欢的实践方式中去。这种实践可以是听、说、读、写,也可以是谈、画、唱、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弘扬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还学生心灵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发展个性,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个性宣传。
五、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育学、心理学认为学生的个性是学生特质的表现,社会越是进步越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学生的个性主要应该从语文的实践中培养并且发展起来。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丰富的,五光十色的实践活动。如果我们积极开展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学 生的个性就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语文两个课堂活动之中,当然校园课堂的第一课堂教学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但是课内的第一课堂也有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通过第二课堂才能弥补。因此,第二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升。那么,在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呢?一是提高学生对语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认识往往高于一切,没有良好的认识,便没有良好的实践活动。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局限于小课堂的活动,个性发展总是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现在的家长总是对独生子女十分的疼爱,希望教师管严一些,生怕自己的子女到第二课堂活动中出事儿,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活动开始前,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认识方面的教育,让语文第二课堂活动变成学生们自己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五光十色、色彩斑斓,极为合符小学生们的兴趣,从心理、兴趣是对小学生的一种满足与愉乐。比如,开展诗歌朗读活动,提高学生写作个性与语言表达个性;如创办学生自愿组织的文学社团、自办手抄报等等。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只有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
第二篇:高中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中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立足课堂,营造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应平等合作,双向互动,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要改革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点拨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要优化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启发,多质疑,培养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彻底打破“满堂灌”、注入式等教学陋习,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余、周末及节假日享受阅读的快乐。要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图书馆、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强调勤做读书笔记,常写读书体会。要丰富阅读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开展读书比赛,收集学生阅读过的书刊进行旧刊交流活动,举办朗诵比赛、故事会等。
三、开放写作,展示个性发展的丰采
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太多的框框条条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不断丰富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成为学生个性化写作的不竭源泉。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文章的个性,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多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特别是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尽量发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不管是新颖的开头、结尾,或是所写的一件新鲜事、一个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都应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呵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着眼课外,广辟个性发展的渠道
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基于此,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赛、朗诵比赛、故事会、作文竞赛,办手抄报比赛,收集广告词比赛,开展文学社活动,举办各种讲座等,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搭建平台。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深入工厂、农村、军营、矿山进行采访与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第三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 个性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新一轮的教改也把发展学生个性列为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方面。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一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像在其它教学中那样,被固定在教室里和课桌前,而是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二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集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关稳定的心理特征。三是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得到他人的尊重,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体育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一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和爱好本来就是个性化的东西,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我们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的内容过于竞技化,教学的方法过于刻板等因素,导致许多学生虽然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能够坚持的就更少,更谈不上终身体育了。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来抓,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努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合作互动的关系,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限的选项的教改实验,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每节体育课中除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外,还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练习,学生在完成第一教学任务外,可在教师提供的项目中选择1-2个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锻炼。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这种观念的影响,而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做,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也就无法得到发展。新课程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不同需求等情况,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目标,并用主动的、积极的手段去实现学习目标,使得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例如安排上肢力量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能力不同,把统一做引体向上改变为有的做引体向上,有的做斜身引体向上,有的做水平悬垂臂屈伸,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从而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满足,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锻炼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三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制定等都不能搞一刀切,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让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在跳高教学中,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组,每个组的目标、要求不同,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至的指标,学生按预定的指标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的指标。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比较强。在体育课中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意义,但还应侧重于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争取胜利的进取动机,使学生体验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教师注意组织教法的改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
五、结论
体育课程全新的教学理念,既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全新的要求。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体育教学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孟翔.体育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个性[J].科技平台,2007,(8).
[3]邓强松.浅谈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2).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愈加重视,而且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
一、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概念与作用
(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概念。在人类的成长阶段,由于外界环境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会对学生造成不同的影响,造就了人类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即个性。每个个体的后天教育与先天遗传均有所不同,因此,个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的学生个性指的是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生所体现的带有个人意识倾向的差异性特征。由于语文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因此,较为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
(二)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另外,还能够使学生学会发散性思考方式,促进学生智力的二次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
(一)目标定位错误。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与思想感悟,因此,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只有学好语文,增强对文意的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他知识。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而提高文学素养。
(二)功能理解错误。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在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下应如何进行交流与作文都是语文教学中应当涉及的问题[2]。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将语文当作科学性学科进行教学,使教学缺少了语言特有的灵活,从而成为了学习负担。
(三)角色设定错误。学习的根本在于兴趣,老师应正视自身角色,将学生放置在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必需得到改善。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同等位置,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避免僵硬、机械的教学模式,保护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特征。
三、怎样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学生个性
(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想发展学生个性的首要任务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不能单纯通过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估,而要善于发展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其发展。本校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单单以成绩评价学生,容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教师不能对学生冷言冷语,应保护学生尚不成熟的心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扬长避短,教师因材施教。
(二)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本校属于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现实中对问题的理解能力,语文教育正是要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而且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因此,对某些观点的理解可能有所偏差,教师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所谓的标注答案判断学生观点正确与否,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问题的分析,让全班学生共同判断分析思路是否正确,若有不同意见可随时提出[3]。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三)给予学生选择机会。中考结束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另一段生活的开始,也许学生是由于中考失利被迫选择我校,但是我校却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项目,鼓励学生发现自己,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为之努力,消除学生由于失败造成的自卑心理,积极主动的面对人生,接受人生挑战,完善自我人格。在语文教育中同样需要给予学生选择机会,减少课堂教育中的强制性环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学生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模式多样化,开展讲故事、办板报以及朗诵、书法等活动,甚至可以举办话剧表演,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投入进语文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语文水平,重树自信。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阅读素材,天文地理、唐诗宋词、百科全书以及小说散文,全都可以成为阅读素材。多读书,不仅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而且可以从中体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读书的重要性。丰富了人生,进而为今后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阅读量的增大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校方应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可以举办有奖征文活动,或者创办校刊,鼓励学生自主写作并向杂志社、报社进行投稿。在2013年,有一篇小学生作文着实火了一把,文章题目叫做《历史乱套了》,该文章对历史进行大幅改动,将历史、神话、小说中的人物交织在一起,并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想象,使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却又保持着清晰的叙事条理。老师称,布置写作任务时,只是要求学生认真写,对文章的文体、主题等均无具体要求。
(五)增加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想将知识真正学会,必需对知识进行实践。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不应只是简单的布置书面作业,还应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活动,在动手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和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发展学生个性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仍旧存在大量问题,为了改善语文教学环境,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大胆发表言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增加综合实践活动,以此发展学生个性。
第五篇: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摘 要: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注重英语学科拔尖人才,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面对部分学生困惑,即时给予帮助。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英语氛围。关键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35中听课并作了重要讲话,给老师们诚恳提出四点要求,其中笫三点就是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他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既要让学生学会,又引导学生会学,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承认差异,关注学生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上课一刀切,随着课堂知识深度的增加,必然会扔掉一部分学生,选成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诸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给予成功表现的机会。在教学单词时,不仅教发音,还让学得好的学生造句子,让中等的学生翻译,让差的学生重复。这样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注重英语学科拔尖人才,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好的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教会了学生什么。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如:学习句型“What’s your name ?”首先老师提问“your”是什么词,可能有学生答:“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老师会给予肯定回答,并让学生总结“name”前应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接下老师会在黑板上写:“What’s your sister name ?”反问所有学生并要求周边四人一组,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位好学生参与讨论,然后抽查几组,由于有好学生参与,最终结果出来了,那就是“sister”后面应加’s,叫做名词所有格。通过这样讨论培养好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特长,带动身边同伴共同进步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为此,我不惜花费时间让学生到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短剧,每次课前表演,剧情可依照学过的课文,也可自创,但台词必须是运用已学过的句型。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要求成员必须有一位口语和表演能力都是强项,因为本学生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坚持让能力强的学生做引领,他本人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有了成功感,能力不强学生在他的感染下,也一天天口语大增,同时也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复习旧课,也加深了对新内容的理解。
四、面对部分学生困惑,即时给予帮助
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更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学生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因此有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而家庭教育得当的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英语学习,到高年级英语很捧,所以出现两极分化。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先找学生谈心,再找家长并给他们系统谈谈英语的重要性及如何配合自己学生把英语这门课学好。
五、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英语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但中学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半小时左右,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而且,课下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为得到教学效果,老师应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英语习得氛围。如:在校红领巾广播站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等磁带。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观,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