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差异教学经验总结
我校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按照区域推进差异教学的部署,经过全体师生的奋斗,逐渐成长为一所全市闻名的乡村一流学校。
回望发展之路,学校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关键在于学校一直将教育科研作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关键在于学校一直将“班内差异教学”的实践作为教科研的核心。在近几年的探索中,学校从最初差异小组的建立、差异教学实验班的行政推进,到今天差异教学习惯的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策略的百花齐放,可以说,每一步都凝结着学校全体师生拼搏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校的差异教学,将我校的差异教学的实施再提高一个层次,现将我校开展的“班内差异教学”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做一下总结。
一、学校制度引领------制度保证实验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要想将“班内差异教学”落到实处,必须搞好制度建设。
1、分工负责制度。学校成立 “班内差异教学”实验推进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级部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任成员,形成“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并完善了《榆科顶中学班内差异教学实施办法》,同时,学校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教研组、级部实施“班内差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2、学习培训制度。学校要求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以“班内差异
教学”为主要活动方向,各教师以“班内差异教学”为主要业务学习内容,同时,根据需要,教导处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让教师在课题实验中夯实基础。
3、常规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班内差异教学”走向日常化、规范化,学校对班级的差异分组、教师的差异备课、授课和辅导及评价,都做了一系列的指导和规定。
二、课前差异厘清------备课预设分层
备课是教学的初始环节,更是基础环节。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教情和学情分层次备课,做到注意“四备”:
1、备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对基础较差的A类学生应“抓住基础”;对经过努力能够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B类应“抓住强化”;对能轻松掌握课程标准规定任务的学生C类学生应“抓住拓展”;
2、备教学重点,就是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确定需要掌握的重点和内容,如对A类学生只要求其掌握课程规定的重点内容即可;对B类学生的要求除掌握重点外,还应适当对与重点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延伸;对C类学生要加大宽度和深度,以开拓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底蕴。
3、备教法学法,对 A 类学生我们要求采用“低起点、多练习”的策略,在方法上要“精讲细练、反复循环”;对 B 类学生要采用“慢变化、快反馈”的教学策略,在方法上要“学讲结合、合理兼顾”;对 C 类学生要采用“重创新、求拔尖”的教学策略,在方法上“自学为主、适当讲解”。
4、备训练和作业,对A类学生布置练习和作业的要求是“夯实基础”,对B类学生的要求是“加强训练”,对 C 类学生的要求是“适当延伸”。
三、课堂差异明晰------授课实施复式
课堂是落实班内差异教学的主战场,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主渠道。在以“班内差异教学”为主题的教改实验中,学校要求各个学科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形成了具有学科特点的差异教学策略。
1、数学学科在课堂授课中主要实施了以下策略:
一是“情境导入”策略,即在授课之初,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一个或多个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并在自主探究后获得不同的见解,在此基础上与同组成员进行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二是“自主选择”策略,这一策略主要针对 B 类学生,即在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力所能及或高于自己的习题进行自主练习,在教师进行讲解指导时,对于特别有难度的习题可以选择不听,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习题的反思、总结和提高上。
2、语文学科在课堂授课中,重点强化了读写指导。在阅读教学中,针对A类学生实施了“知识积累”策略,即在阅读过程中,对重点字词、语句和段落进行圈点勾画,并建立了“积累本”;对B类学生,实施了“读后反思”策略,即在阅读中要注重体会作者感情、领
悟写作意图,读后写出 100 字左右的读后感;对C类学生实施了“对比阅读”策略,即通过阅读相近题材的不同文章,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和思考,并写出300 字左右的阅读体会。
3、英语学科在课堂授课中,实施了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的系列教学策略,一是“创设情境”策略,即根据授课内容设置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话情境,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内驱力;
二是“异质合作”策略,就是通过小组内的对话,让层级较低的学生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到英语表达的规范和准确;
三是“同质对话”策略,在话题交流环节,从不同小组选择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对话展示,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无话可说的问题,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了学英语、说英语的乐趣所在;
四、课后差异完善------辅导补充课中
任何一堂课都不可能以完美收官,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总会发现若干预设与生成的矛盾;在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收获时,总会在教后反思时有那么几点遗憾,这就是课后辅导的时机,这才是真正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要求教师对当堂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必须实施课后辅导加以完善,真真做到“堂堂清”,学校会不定时的在各班级加以抽样调查,以督促教师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实施班内差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照顾差异和照顾个体的策略,遵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不同层
次学生的素质,推动了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今后的“班内差异教学”实验中,我校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和探索的力度,让学生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生活,让学生的个性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第二篇: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
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二)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
动态性评价——关注发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最近发展区”。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因此,当我们把评价的触角伸进最佳期内,我们的评价也就会成为最佳的评价,就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方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②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日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短,愈指愈短”我校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又是一种激励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的学生的优点。
例如,四(1)班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
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校文化长廊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自然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语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飞扬,活力迸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如今“主体教育”、“个性教育”成了教育界时髦的术语。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套用这句名言,来阐述“生本”评价的涵义,评价的艺术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篇: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研究报告)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
(子课题:关注学生学习习惯,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研究报告
武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聂有礼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在不断转变。差异教学体现了当前教育的追求和人文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班集体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教学中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当今倡导教育和谐发展的背景下,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尤显必要。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目前未发现有人进行同课题的研究。有人只进行过《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效率》等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三——五年级学生
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类别的研究。
2.实验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3.小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的对应研究。
三、研究目标:
1.实施差异教学,使教学与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匹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
2.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将个性与共性辨证地统一起来,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理清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类别,形成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的策略体系,并总结出适合小学阶段具体可操作的差异教学的方法。
4.努力适应课标的精神和内容要求,使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四、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研究法:实验过程中,确定应用个性化学习的平台的实验班与对比班,将实验班的教学效果与对比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2.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教师的实践经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观察法: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情感倾向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情况。
4.座谈法:与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关注个性差异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理论,确立课题和研究团队。2.问卷调查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等。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实施阶段; 研究实施方案,并具体实施。在实验中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积累典型案例,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验收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论文,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推广。
六、研究措施: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智力基础等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为赶进度,教师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在备课时忽略学情差异及各班级、个体的差异。通过和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科老师的探讨交流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归纳出如下等情况:
1.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浓厚,但只是因为科学课有玩。上课前每次都有预习的同学只占23%,对科学课感兴趣的占27%的,上课能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占30%,每次有举手发言的占16%,而能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在本子上的只占15%。
2.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只停留在儿童嬉戏的层面,缺乏思维、缺乏合作精神,能做到及时填记录表的只占22%。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等等。
根据学生的各种现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培养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我们注意科学课堂的引入,如通过一些谜语、游戏、情境等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寻访小动物》一课,用猜一小动物的谜语导入;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用找空气的游戏导入等等。激发学生对上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科学课。2.培养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整理实验桌的习惯。针对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用品的等习惯的养成,我们采取每周主攻一个习惯,如这个星期,我们主要抓学生上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这个习惯养成较好了,下周我们主要强调学生实验完后实验用品的整理,针对学生特点,让学生比一比,哪组同学的桌面收拾得又干净又整齐;在养成后一个习惯的同时对前面养成的习惯照样常抓不懈。让学生个个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目标激励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不同用途的纸》中,教师先和学生制定好研究目标,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有的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有的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有的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特别认真,好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在进行研究。
4.针对第二实小五年级的学生有80%没有预习的习惯,采取了在全班上课时,讲解课前预习的习惯有什么好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等的学习习惯教育,在下节上课时,检查全班同学多少人已经进行了预习,对有预习的人进行登记、表扬。针对有70%学生在上科学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记录的情况,采取了在4人活动小组里看看谁的课堂记录记得全面、认真的比赛,每月一检查,到期末时进行统计评比等。
5.在教学设计时要想到学生的差异思维,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着力做好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想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6.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差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在学习方式方法上要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出现。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认同各种不同的想法,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7.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条件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不同。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的作用,根据各人的能力,合作做好课堂实验的各项工作。
8.根据学生差异进行评价,提高科学课堂效率。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某唯一条件为标准,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比如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
七、实验成果:
1.评优、公开课:钟庆珍老师上了《我们周围的材料》《茎越长越高》《相貌各异的我们》(获县评优三等奖2014.4)《绿茶的泡法》、徐世荣老师上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聂有礼老师上了《测量力的大小》《摆的研究》等公开研讨课。受到全校老师的好评。
2.论文发表:聂有礼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学生探究方法》发表在CN13-1399/G4《教育教学论坛》2014.1杂志上;《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发表在CN11-1281/G4《教育研究》2014.5杂志上。徐世荣老师的论文《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探》被评为2013县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2013.11),入编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2013论文集。钟庆珍老师的论文《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获县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汇编(2013.11)。
钟庆珍老师撰写的《关注课堂中的个体差异》论文在11月发表在学校刊物《陶子心语》上。
3.指导老师:聂有礼老师指导的评优课《身体的结构》获县二等奖;徐世荣老师指导的评优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获县三等奖(2014.4)。
4.指导学生:2013.11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钟庆珍、聂有礼、徐世荣老师指导的学校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获龙岩市三等奖、县二等奖;钟庆珍、徐世荣、林荣兰老师指导的王冰璇同学“多功能便利折叠凳”获县三等奖。
八、反思:
经过一年来的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为班级人数多,课堂纪律很难调控,在实验时,收放把握难,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小组合作效率低;有些实验器材等硬件设施还跟不上,导致有些实验无法进行等。今后,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多自制一些教具并且可用其他物品代替的尽量使用代替品。努力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第四篇: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是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引导阅读,培养情感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培养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
2、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美,珍惜爱护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五篇: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的每一个学生,只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可量化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仅是看学习成绩,来观察学生的进步,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挖掘出学生身上独特的优点。事实上,学生的进步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很多时候是逐步显示出来的。比如说,这个孩子能够在没人督促的情况下完成作业了,对家人能够交换意见了,说出自己的认识。对不赞同自己作法的同学也不敌视,而且主动地交换意见,达到团结。渐渐地有了自律意识,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虚心求教的学习品质正在一步步形成。对学生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需要缌的观察的记录下来。
不同的学生要设定不同的起点,“适当的起点”非常重要,起点低了,学生感到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没什么需要努力的了;起点高了,学生或者感到教师夸大其辞,或者感到要求太高做不到。
总之,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评价中,不但表现出对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课学习上取得进步的肯定,而且还能够紧紧抓住学生身上独特的优点,采取让同学们向他学习班等方法,激励和鼓舞学生不断进步,和谐发展。
教师的评价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要求所有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身上独有的特点,发扬长处,弥补不足。要充分关注学
生的个性差异。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发言的习惯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是听、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反映。但是,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发言时害羞、胆怯,课下却唧唧喳喳。课堂上却闭口不言。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不敢发言,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同事们探讨,他们也深有同感。我上网查资料、看书籍,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实践,多多少少有一定的体会,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让学生在课堂上消除害怕感 "因害怕出错”不敢发言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对后进生来说,更是愿意做一个听众,他们把老师的提问当作“伤心事”;也有一些学生想说但又怕别人取笑自己,从而害怕发言。对此,影响发言能力。这样如此循环,学生的发言水平得不到发展。课堂上让学生回答出错是正常现象,老师不应粗暴的对待,而是应该采取恰当的评价。我的具体做法是:
1、创设和谐的氛围
2、关注学生内心情感.二、课堂上调动学生发言兴趣.三、发言权公平,不垄断,以此带动不爱发言的学生..总之,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了,那么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提高。所以,积极发言使学生上课认真,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并动脑筋。不仅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锻炼口才和胆量。为学生的成长做一个铺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但是新课程倡导的,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使用
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对于启发学生想象、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使用教学语言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语言的规范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规范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普通话进行
教学。语言的规范与否,不仅影响教师表情达意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效果。读音要准确,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教学,避免在传递教学信息时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发生误解。在教学中多音字也要读准,方言和习惯读音要改用标准音去读。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之一的“棱”,多数人都习惯把它读成“líng”,标准读音应是“léng”。另一方面就是不能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随意误读。如:为了突出点到直线距离的含义,把“点到直线的距离”说成“点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使部分学生误以为点到直线的距离除了垂直距离,还有非垂直距离。
二、语言要严谨简洁
数学教学语言的简洁性要求是指叙述数学事物时,语言不能罗罗嗦嗦,而应简短有力,一语中的,不说废话,避免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数学语言本身是一种非常简洁的语言,如应用广泛的勾股定理用一句话概括了所有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数学语言的简洁还表现在它的符号化、公式化和形式化。比起语言文字叙述,这些符号、公式更简练、更形象、特征更明显。教师必须根据数学语言简练的特点,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精髓。并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正确理解由语言文字符号、数学符号、术语、公式所代表的数学内容,熟悉二者的互化,注意特点和关键。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归纳为一些图形或图表,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形象化、系统化;也可以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便于记忆。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严密和准
确,不能任意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来解释,表达数学知识,更不能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于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