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学生情感,彰显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彰显学生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彰显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诗词歌谣、童话、小说、故事、散文等等,都具有大量具体形象、带有个人情感的内容,都包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人物或动物(拟人化)形象、高尚情感、节奏韵律、巧妙情节、深邃意境等都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首先是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在一年四季的变化;《庐山的云雾》,紧扣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以明快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庐山那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其次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
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如亭亭玉立的白杨树、辛勤劳动的小蜜蜂、向命运挑战的霍金„„这些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或拟人化)形象,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这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能加强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那么怎样使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为此,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浅显、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材料,如童话、寓言、故事等,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读懂就有收获,就有成功的快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
2、注重情感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感受情节、人物的形象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对于诗歌、散文,要求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想象诗歌、散文所描述的情境,体会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
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阅读教学中,我能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进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如在学习《荔枝》一文后,学生皆能为作者的母亲对子孙那份深深地爱所感动,同时也为作者的孝心所敬佩。为此,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回家帮妈妈做一件事,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听妈妈说些什么,然后写在日记里。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
章内容的感染下,用自己饱满的感情、真挚的心,去回报妈妈,感受这样一个感人的过程,并创造出一份份美好的东西。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学完《开国大典》一文后,学生都为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典礼所感动,都为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所自豪。课后,我要求学生当一名摄影记者,在国庆七天长假时,深入社区,去捕捉一些难忘的镜头,并为每张照片配上说明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美,珍惜爱护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二篇: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是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引导阅读,培养情感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培养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
2、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美,珍惜爱护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三篇: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教育叙事
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从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日日夜夜,心中装着学生。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我认真备课,每学期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写出了详细的教案;认真上课,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作用,注重课堂教学,做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批改作业,从不放弃对每一处错误的更正,也不忘记对每一位学生微小进步的鼓励;认真辅导学生,通过补缺补差,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尽量做到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对于班里的优生与差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是更关注还是放弃。记得有一次,班里有个学生特调皮,上课的时候,不是动桌子就是动凳子,不就是拿笔在桌子上敲敲打打,对此我很生气,几次提醒也不见效果,后来我干脆给他来个“放弃治疗”,什么事也没他的,上课也不叫他,下课也不理他。后来我慢慢发现,他闹得轻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表扬了他,后来他的进步真的挺大,这令我非常高兴。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孩子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有的一点就通,有的死钻牛角尖,那时,教师就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帮助他们,忌怒忌燥,否则将会事与愿违。俗语说:“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学生的转化也是如此,而此时的教师就必须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了。
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勤奋钻研、科学施教。教育活动有客观规律,学习新课标,正确运用教学规律,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这个规律的核心便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靠自己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才能得到。身为班主任的我,在班级里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理解学生,按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积极的发展。
二、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教会学生怎么做人。今天的社会处于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巅峰时期,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要跟得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实现自我价值,我们没必要也不能让学生完全接受我们的观念,把学生改造成我们心目中的乖娃娃,那样的话,他们除了被动地接受知识,恐怕哪方面也得不到最好的发展。所以,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如何去引导我们的学生,而不是去改变他们。我们不但应该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更主要的是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懂得感恩,愿意付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关爱身边的小人物和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小学开展英语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提高我国英语水平,让学生从小就可以展望世界,开阔眼界,努力学习成就自己的将来。很荣幸我能成为一名当代的小学英语教师,为培育下一代做自己应有贡献。
在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虽说是第一次教五年级英语,但我深知,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和向孩子们无限敞开的胸怀,相信我会做好这项工作。我了解到这批五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还算可以,但两级分化特别严重。有一部分同学很爱学习英语,成绩优秀,同时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冒,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都无动于衷。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大不相同,因此对于上课的内容就需要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目的是不让不爱学英语的同学更讨厌英语。每一次上课之前,我都认真备课。重视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教学的多样化,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二者要相辅相成,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或者只模仿不能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及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故小学生的语言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单词的时候,利用简笔画、教学卡片等多种方法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教会他们以后,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的单词。比如两组之间抢猜单词,看哪出胜出,这样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促进学习。一节课当中会有一半的时间学习单词、词组,剩下的时间会把它们带到句子当中去。把句子先写到黑板上,在板上就能一个个清清楚楚的给学生讲解,哪个单词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一整句又是怎么理解的。使学生更进一步记忆所学单词与句子,并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课后我会根据当天学的内容布置少量的一点作业,以便同学们能温故知新。但是后来发现,有一个班非常大一部分同学不做作业,而且多次不爱做作业,让我有点想发火。一天,我实在忍不住心中的这团火,急啊,最终对全班学生发了火,并让他们到教室前面蹲着写双倍的作业,虽然这种惩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天班里不交作业的明显少了,但是我感觉这种方法用一次两次还行,多了就没效果了,而且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合理,所以我感觉还是我的方法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于是我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如果你们组有一个人不写作业,将要扣掉你们组里的分,让学生知道,你不是一个人,你们是一个群体,要有团队精神,安排小组长监督,后来我发现这个方法挺好,而且现在一直在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总结克服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探索新方法,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开阔学生学习眼界,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团队意识。
回顾昨天,我们由衷地高兴,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骄傲莫过于受到社会的尊重,而我们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出色,因此,我们要善于总结,让自己自豪地融入中国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在与学生和家长相处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有正确的教育教学观,与学生和谐相处,真正得到做老师的乐趣。通过我的努力,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经常进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我将时刻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让更多的人参与农村基础教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关注学生的情感评价和自我评价
关注学生的情感评价和自我评价
教 育专家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两大悲剧:第一,学生的学习生涯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不能被成人社会所关注。第二,我们的学生学习语文的 动力主要是外在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对语文内在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从情感上讲是被动的、缺乏自信的,不 是自主探索的,也谈不上是合作学习的;从知识形态上讲更多的是结论性的知识、技能技巧的知识,缺乏应用价值的知识,所以新一轮课程改革是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作为重要内容。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必须对目前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重视以下两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评价
语文情感主要是指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积极感受和自信。九年义务教育国家语文课程标准 为 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只是甄别和选拔的工具,只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不重视评价的 激励功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造成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业成绩不能协调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在人的发展中最核 心的东西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要对学生的评价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情感评价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 采用谈话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评价。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或者集体交流,交谈的内容可以是:你是否喜欢语文对语文学习有没有兴趣;是否乐意上 语文课,是否乐意思考与语文有关的问题;是否独立完成语文作业,遇到不会做的语文题时是继续思考还是请教别人或照抄别人的;是否愿意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等,你每天用于语文的时间有多少等。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喜爱程度。
2.采用观 察法,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思维状态、发言情况、作业情况、合作交流情况、倾听情况、探究问题情况等方 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察: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是否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是否就某个问题的不同见解与 其他同学进行辩论,是否有自信心;是否乐意与他人合作探索,是否乐意接受他人的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否主动地发现问题,是否乐意主动地去研究和探 索,直到解决问题。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况。
3.采用作业分析法,对 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通过对学生平时各种作业的检查和分析,看学生的作业是否认真书写,是否按时完成、及时订正;是否独立完成,有没有抄袭别人的作业的现 象;是否有独特的解题方法,是否乐意用多种方法解答问题等。从中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感和态度。以 上三种方法相比较,第一种方法可信度较低,因为学生容易说假话,教师了解到的情况只是表面现象,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只能作为评价的参考因 素;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是学生内心真实感受的自然流露,是学生真实情况的外在表现,可信度较高,应该是对学生进行情感评价的重要方法。评价时可以用讨 厌、应付、喜欢、偏爱、酷爱等词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定性描述,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积极的情感应给以肯定并发扬,对于消极的情感要给以否定并克服,让 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
传 统的评价方法造成了评价的主体和客体严重“错位”,忽视了被评价者——学生的作用,都是教师单方面地、主观地评价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种评价往往是 片面的、不客观的,甚至有偏激和不公正的评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 发挥。新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评价,应十分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单一由教师评 价学生的倾向,使教学评价成为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使教学评价更客观、更合理、更公正,因此在评价改革中特别要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笔者认为应 从以下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课 堂上在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充分探索、讨论以后,让学生对自己探索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作自我评价:探索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得到了什么学习经验;探索失败的原 因是什么,应作如何改进;我的探索方法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应吸取别人的哪些成功的经验等。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地让学生进行这样的评价,以此来培养学生 的自我评价的方法。2.在知识技能考查之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每次对基础知识考 查之后,都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让学得好的学生介绍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有哪些学习方法可以向同学们推荐,值得同学们借鉴;让学得不太好的学 生找一找差距和原因,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学习上没有下功夫的原因,应吸取什么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应注意什么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端正自己 的学习态度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的能力。
3.在学习进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 评价。在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阶段,经常让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进行自我评价:自己在学习上投入了多少,收获了多少,学得好的时候的原因是什么,学得差 的时候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以后的学习中该作哪些努力,如何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如何去面对学习的成功,又如何去面对学习的失败,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习观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经常进行自我评价的习惯。
当 然,除了本文所阐述的两方面的评价之外,还有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等。但是笔者认为这两 方面的评价正是以往应试教育所忽视的,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评价的重要方面,是其他任何评价都无法替代的,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关键所在,它在整个评 价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处理好了这两个方面的评价,就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 促进学生自主的、健康的和持续地发展。
第五篇: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备受关注。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现创造的前提和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是造就创造性人才的基础,这是时代的需要,科技进步的需要,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可从以下方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转变教师观念,为发展个性提供平台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教师始终在扮演着在不同的角色,有时像兄长、有时像朋友、有时像智者、有时像父母„„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能很快地适应并进入这种多重角色的扮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发展其个性提供平台。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应当扮演的角色有: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学生探究的合作者
c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d 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
(二)更新教学观念,培养个性思维
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教师首先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做到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学生自己探索利出的教师决不替代。要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及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以点燃学生心中的火花,培养个性思维。
(三)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可谓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是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个性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上课时,老师提出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按一定过程去学习,然后感知学习的成果,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动口、动手的习惯。强化互动互助,在教学中采取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个性得以彰显。
(四)创设宽松氛围,发展学生个性课堂气氛,也叫课堂心理气氛。即学生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学生最敏感的心理,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目光、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绪去感化学生,在班级中创造和谐氛围。,首先教师要热爱、关心、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努力使师生之间打破命令与服从的机械关系,形成动感的协作关系。其次,教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教师在期待我”。教师的言行中能表达出对学生的爱,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心情愉快、学得主动积极,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厌学”变为“乐学”,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标。
(五)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曾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不仅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进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发问质疑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展示自己个性,从而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个性。
(六)调整课堂的结构,发展学生个性
课堂教学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的分配,它是一个综合结构。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知识本位化,这样难以构成对学生能力的挑战。在实验过程中,要改“传统应试教学”为“素质教学”,变“教师讲为中心”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要从各门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出发,采取“提出目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总结回顾→练习反馈”的基本模式,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原则,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七)加强学习指导,发展学生个性
我国有古语:“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一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是对每一个学习者的时代要求。学习者通过当前的学习,不仅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学会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戈登•德莱顿和珍妮特•沃斯指出:“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你必须开辟新的道路、寻找新的突破点、发现新的联系,你必须打破原有模式。”学生“学会学习”是最终落脚点,而教师的“指导学习”则是前提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心理的学习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八)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将学生的主动性、个性发展起来,能有效激活学生内部的动力,形成主动性、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动机,提高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技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还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个目标:培养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个习惯:(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自觉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常常复习,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有勤奋、踏实、钻研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能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能选择合理学习方法,善于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三个意识:
(1)竞争意识:培养敢于争先,敢于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
(2)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时效意识:能有计划性、有效率的学习,合理利用时间。
四种能力:
(1)自学能力:培养阅读兴趣,会摘录收集资料,阅读时能归纳提炼要点,提出问题。
(2)探究能力:培养在学习中能研究课本内容,探讨新的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在学习生活中有创见,能提出不同的见解的能力。
(4)应变能力:培养在学习生活中辩别是非,根据自己实际,调整学习速度,选择方法。面对难题,善于变通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