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动学生情感
调动学生情感 搞好作文教学
刘勰《文心雕龙》上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是一个人只有动了真情,文思才会喷涌而出,写出好文章。有些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一拿到题目,要么抓耳挠腮,要么愁眉苦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正是情未动的结果。作为教师怎样在课堂作文教学时调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来谈一谈: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很有见地,只有学生对作文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学习作文的主动性,而只要学生对作文有兴趣了,学生就会“死心塌地”地爱上作文。
首先对学生作文应多肯定、多赞美,如在批改学生作文中,只要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写的,就得找出一些肯定的文字、段落。比如:写字认真的,或者修辞方法、词句用得恰当的,应该用和气的语言鼓励和赞扬,这样,学生心里就会很高兴,对写作的激情也就提高了。若学生的作文是抄的或者写得不好,教师在评改中,就应用和气委婉的语言给予指导和纠正,这样才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句话,作文教学,要重视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写好属于自己的作文。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写”的训练是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如:从低年级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断,以至高年级写篇章,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作是学生多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反映,然而写什么、怎样写,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当前许多学生产生一种“写作恐惧症”,甚至有的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内容匮乏。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与提高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一)提高观察能力
一个人观察的能力就是观察力,也就是指人善于准确、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观察力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形成技能的重要条件,观察力也是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就写作而言,仔细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理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们创作的源泉,就必须教会他们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去观察或是缺乏观察方法的指导。
1、巧妙设疑,培养观察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应从小就要养成热爱生活、喜欢观察的好习惯。例如:在写《我们的校园》时,虽然学生每天都在学校学习,在校园内活动,但由于平时不注意观察,写作时却有些犯难,这时候我向学生提问:校园内都种了什么树?有什么花?它们长得怎样?学校的花坛和假山是什么样的?由于平时学生对校园的一切已熟视无睹,所以对老师的问题都哑口无言。我趁此机会告诉他们,要想全面地描述我们的校园,就要亲自去观察,于是同学们纷纷跑到校园里,边看边说:走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小巧美丽的花坛。粉红色的扶桑、紫色的牵牛花掩映在冬青草之中,与假山石遥遥相对,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看到这一切,我们仿佛融进这美丽的画卷之中,陶醉于这美丽的校园。这样,学生就把校园环境写活了,从此养成了关于观察的好习惯。
2、读写结合,学习观察方法。
小学生的观察力处于较低阶段,容易受新奇刺激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使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系统地进行观察。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重点文章向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重点、角度、顺序等,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例如:在看图作文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准观察点;第二确定观察顺序;第三要选择观察重点;第四是在观察时展开合理想象。又如:在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从杨梅树和杨梅果两个方面去写的,在写杨梅果时,是从形状、颜色、滋味三个方面来写的。再如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的写作手法为先总后分的方法。先总说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下面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去写如何美丽、诱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重点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指导,使同学们了解了这一类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对于类似的文章也就不至于无从下笔了。
3、勇于实践,体验观察情感。
大量事实证明,观察力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而观察力又是智力活动的源泉。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的精神世界就很贫乏。所以,我主张:孩子们应到多彩的世界中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真情实感。例如:写《我的邻居》一文。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有意识地观察邻居中的好人好事。如:“张叔叔奋不顾身跳下水井,关上跑水的截门;李阿姨下岗后自力更生办起了便民小饭桌。王奶奶主动照顾生病在家的胖胖,为工作繁忙的胖胖的父母排忧解难,宋爷爷退休后办起了义务打气站„„,由于孩子们的认真观察,一个个普通人在他们的笔下变得高大了,而学生从邻居的身上发现了无数的闪光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从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要多看课外书,积累优美词句。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书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所以,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抄写其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写作的激情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兴趣,写作的内容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变为文章的桥梁,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以活动促观察,以观察促写作,长期下去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作文水平就会有很大地提高。
1、寻找生动的写作题材。
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写什么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尤其是小学生的作文,更是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地直接联系。因为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为和所感。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所教学的兴趣、爱好和特点,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去用心体味、观察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呆板地完成一问一答地教学提问方式,学生往往觉得无语可言,但平时他们遇上自己喜欢的话题,他们就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争相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地去体验、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将自己生活中有趣事用文字表达出来,自然就把儿童的心理状态导入作文天地。
例如:学习《松鼠》一课后,让同学们仿照课文写一种小动物。孩子们可高兴了。有的写小猫、有的写小狗、有的写金鱼„„。但我要求写小动物之前要认真观察,如头部、皮毛、四肢以及它们吃食物和活动时的特点。有个学生干脆把自己奍的小白兔带到了学校,同学们边观察边写作,一只只小动物在他们的笔下活灵活现。
2、创造愉悦的写作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如果留一篇作文让学生闷着头去写,写后老师打个分,写上几句批语,又不声不响地发回去,学生肯定觉得没意思,因为这种沉闷的写作气氛不能诱发学生写作激情,更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我尝试采取“三导”作文法,即导读、导评、导改。“导读”,即在讲读课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书中的写作方法;“导评”包含三重意思:一是师评,二是自评,三是互评。“导改”即帮助学生认真修改,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写作之后要反复修改,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学生对此种方法很感兴趣。例如在“导评”课上,学生首先根据老师的评语进行第一次修改,然后把作文带到班里分小组评议,同学们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而后再进行修改,当第三次把作文带到课堂的时候,首先自我评作,有哪些地方进步了,哪些地方还需要再修改,并认真聆听同学们的评价。听到赞赏的语言,孩子们格外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除此,我们还把优秀的作文贴在教室的展览栏内,供大家学习参考。这不仅是对一篇好文章的赞评,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的创设,在如此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写作,学生们的积极性更高了。
体验和感受生活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积极地置身于生活、学习、娱乐等多项活动中;并教给他们观察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不要轻易放过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同时,把观察得来的材料记下来,这样,学生就可以积累大量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可利用现成的资源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触景生情。这样,就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了,他们就会“有景可观,有物可写,有感可发”了。例如,当我们教学到写景作文时,应让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景物。在作文课上,不是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冥思苦想地写作文,而是带领他们走出课堂,用自己的身心去观察和感受景物,并适时地进行写作指导,这样一来,许多同学就觉得有物可写、有感可发了。
三、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本领
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修改文章能力的强弱。一个只管写文章而不会修改文章的人,就很难写出好文章。老师们,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应该教给他们自己会修改作文的本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本领呢?修改作文时,一般要先从大处着手,检查文题是否相符合,内容是否切合实际,中心是否明确,段落层次安排是否合理。大处没问题后再对细微处进行修改,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只要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反复地修改文章,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
1、优劣互改互动。把优等文给差生改,让差生有榜样可学,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把劣等文给优生改,让优生有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给他们有当“小老师”的空间和时间,在互改中提高评改水平。
2、小组多向互改。以四人为一组,一人读自己的习作,三人听后提出修改意见,习作者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在互评互改中不断提高自改习作的能力。伟大诗人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这些千古绝唱,难道不是经过反反复复地推敲才写下来的吗?所以,有人说:“一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让学生从一开始厌写、怕写,变成爱写、乐写,这样,你的方法就是有效的。
调动学生情感 搞好作文教学
国奥小学 陈勇 2010年12月
第二篇:灵活调动学生积极性
灵活调动学生积极性
茂租附中姜兴强
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是国家对教育的一种形式的的投入,其目的是减轻学生家长负担,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让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举措。然而,在广大农村,虽然有国家的免费科书,免收学杂费的优惠政策,还能享受国家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每月的生活补助,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辍学,如家里无劳动力,家庭贫困,离学校远等客观原因,以及自身对学习的认识局限,或是家长对读书认识方面的限制。当然,也有学生受少数暴发户(特别是没多少文化知识的暴发户)影响,或是社会就业的压力,他们看不到期希望,自认为学不好而辍学。
无论是何种原因辍学,都将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和对下一代的教育。为了把在校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试图用了以下各种方法:
一、严格纪律。凡事需请假,违纪需受罚,让纪律约束行为。建立一支负责任的班委会,班干部各负其责,协调配合。
二、提出班级明确的奋斗目标:精神好、学习上进、团结文明、卫生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求上进,做到力所能及;教师及时检查,督促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转变或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及时肯定班级的优点,提出需改正的缺点,引导学生改进的方法。如: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提醒,写出做事时的想法,认识,当通过谈话引导让其知道自已不足,并设定改正期限;根据学生改进情况给予奖励(口头表扬或生活奖励)。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反醒、改正的机会。也就达到了奖罚分明,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积极的思想给予肯定,对于消极的思想以释惑,让其释放或改变。思想是行为和先导,只有有健康的思想,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才会有为目标努力的基础。因此,把握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呼声,为其排忧释惑,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后劲。
五、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个性差异等,在共同要求中又要体现差异,要求完成的时间及效果上有所区别,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让学生不放弃、不懒惰、不依赖别人。
2008年12月16日
第三篇: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俗语说:“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愿意学习”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对小孩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能满足好奇心、能玩的东西,因此,教师要以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并伴以有趣的形式来满足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愿意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的实践,谈谈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语文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美国的门肯所说:“儿童最好的老师是本质上富有童心的人。”富有童心,就是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知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知道学生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课堂上,一切顺乎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老师与学生都全身心地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加渴望学习。学生学习某一科目的积极性,还常常与这一科教师的关系有关,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她所教科目的现象,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就为每一个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吗?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吗?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和所教的学科不可分,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这一点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就更加重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而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而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需要在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优化导语,激起学习兴趣。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
导语是我们进入课文教学的前言。有一个新颖而富有情趣的导语,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如在教学《我们多快乐》一课时,我先问学生:“你们下了课之后都做些什么?”有的孩子说玩贴人,有的说玩跳绳,有的说几个人凑在一起看书……由于问题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发言很踊跃,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这时,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就是描写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想不想读一读?”很自然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设计精巧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端正他们的态度,触发他们的好奇心,赢得他们对课文的好感,这无疑能对教读该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最终还会形成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而这一些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扬和好的分数,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能够实现。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检验和心理科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原则,而也有的教师从“棒打出孝子”,“老师要有好心,设好脸”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难难的出题,严严的扣分,学生才能老实、听话,知道厉害,才能认真学习。甚至有的老师创造出“有及格数学法”,使
80%以上的学生获得及格线以下的分数,从而达到所谓“下马威”的作用。孰不知,学生在老老实实的背后,丢掉了继续学习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积极性和上进心。
第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激发,又要引导。激发是指积极性的调动和产生,而引导是指将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指向学习中最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也是很盲目的,想学、爱学和会学,学好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只有既想学爱学,又能把劲使在点子上,会学才能达到学好的目的。这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
如何引导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有学习热情,抓不住学习重点;也有的学生愿意学习,掌握不住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不够稳定。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保持下来,并切实改善学习效果。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是经常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人们的求知欲望和认识兴趣,除产生于认识需要外。还产生于人的好奇心、好胜心。因此,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创造条件,如设疑、质疑,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想知而未知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较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动力。
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
低年级儿童对形象的,有趣味的活动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地设计一些活动或情境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册一年级新教材中,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比较多,课堂上,我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我们的学校》这课,通过读书学习,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问他们:“课文中的校园美吗?”“我们的校园什么样子?”“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走出教室,去校园里看看?”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下课后,我便和学生们手拉手一起走出了教室。到了户外,孩子们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会儿把我拉到校门口指着一盆盆鲜花说:“老师,您看有串红、菊花、美人蕉好多颜色的花,多美!”一会儿有把我拉到操场,指着旁边的亭子说:“看,这有一座亭子!”就这样,我们一起边找边说把校园走了一遍。回到班里后还没等我提问,许多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小手要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美丽的校园,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兴趣盎然,发言欲极强。再如《小彩笔》教学时,我感觉教材设计很科学合理,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通过读课文学生由语言文字体会到了小彩笔颜色多,把校园画的很美丽,就在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课文说的那么好,怎么我觉得书上的图一点儿也不好看呀?”话音刚落,就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共鸣,突然一个学生又站起来说:“老师我们能给它涂上颜色吗?”多好的提议,我马上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小彩笔开始涂颜色。此时,我感觉现在学生真是从心里想做这件事,一会儿工夫一张张美丽的图画就呈现在我的面前。再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说识字是很枯燥的过程,孩子整天记忆这些方块字没有什么兴趣,天天听写效果也不好。但在教学中运用顺口溜识字法后,学生进步很快。因为它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实践证明,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所以说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部教学内容必须丰富有趣,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变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跟人们的需要、兴趣、活动的目的直接联系,而且与人们从事活动时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程度密切相关。当大脑皮层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力就易集中,积极性就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丰富有趣.教学方法新颖灵活多变,能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扩大兴奋面积,促进学生注意力稳定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推动力,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去努力求知,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
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感知,从而加强直观教学的作用。鲜明的图象、悦耳的音乐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过,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掌握好使用的最佳时机,并力争取得使用的最佳效果。
六、开展适当的竞赛,提高学生的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活动 竞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又一有效措施。竞赛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力,当他和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相结合时,可以很快转化为个人的内部动力。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比没有竞赛好。集体之间的竞赛比个人之间的竞赛好,优秀生和差生在竞赛的条件下心理状态有明显的差异。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以及学校的特点出发,注意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形式,竞赛后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必要的帮助,同时要注意不要过多搞竞赛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竞赛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比比谁记得快”“指字比赛”等。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
七、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
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志向是关于将来做什么事,当什么人的有进步意义的意图和决心。志向是理想的初级状态,是个性发展的一种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志向,进行理想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同社会的进步联系起来,同集体利益联系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长远的、间接的、高尚的社会性动机,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度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从而按社会的要求进行学习。不过,进行这种教育,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注意具体生动,切合实际.切忌成人化,空泛化。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八,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因为,每个人都有受人尊重的需要。学生在学刁中获得成功,学习成绩好,师生评价高,受人尊重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尽最大的努力引导学生当堂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作业的布置、命题考试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既强大、又脆弱的。说它强大,是因为如果动用得好,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使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获得真才实学,获得愉快和乐趣,获得终生受用的动力,获得最辉煌的成就;说它脆弱,是因为有时它又像一小团微弱的火,像精美的玻璃器皿,稍有不慎,火苗会熄灭,器皿会打破,学习会变成一种负担,一件不情愿的事情,厌学、弃学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作为一个政治教师,要真心地爱护学生的这一积极性,科学地、有效地去激发,引导这一积极性。这是教师职责所要求我们的
第四篇:调动学生积极性讲话稿
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排头兵,是引导学生航向的导航员,一个班级的班风如何,学生的处事态度,学习习惯等,都与班主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班主任一贯做事一丝不苟,积极进取,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那么,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也就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下面,我就把自己在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严格的要求
首先,我觉得班主任应严格管理班级,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学生各方面,都应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用来约束那些自制力、自觉性差的学生,在制定制度时,既要考虑到规范后进生的行为,又要考虑调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要宽严适度。
以下是我们班的班级管理细则:
(一)学习方面:
1、成绩最高分每次加3分,达95分(语文90)以上每次2加分,达平均加1分,后进生比上次提高几分就加几分。
2、作业完成情况:一次不完成扣5分,抄袭与被抄袭扣10分。
3、写字认真,进步大每次加3分。
4、一周五天都发言的加5分,几天没发言扣几分或课堂上违纪者扣5分。
(二)纪律方面: 被学校文明岗扣分的一次扣10分,有其他违纪情况的,酌情扣分。
(三)卫生劳动方面:
1、个人卫生不干净,如书桌乱,指甲长,周围地面脏等每次扣3分。
2、无故不值日或值日不到位,有一次扣3分,加值日一天。
(四)其他奖励加分:
1、工作特别负责的,每周加10分。
2、各项比赛获奖的,按市区校20、15、10加分。
3、承担大型活动的,如升旗等根据表现加分。
4、主动帮老师想事的,每次加3分。
在我们班级,班干部采用干部轮换制,以上综合得分为评选班干部、值日班长等的依据,择优改选,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以此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人人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二、下面我谈谈在学习方面,我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
(一)要求学生每天主动把作业交到指定地点或小组长处。
(二)对于学生上课的发言问题,大多数老师都挺头疼的。初一时情况还比较乐观,他们都很乐于表现自己。不管对错,都敢讲。可到了初二年级,由于年龄上特点,碍于面子。就怕说错了,很多学生变得沉默寡言了。看到这种情况,老师们满腔的热情顿时大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深入分析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
1、预习不充分。(严格检查布置的预习作业)
2、不会预习。(教会学生如何预习)
3、在备课上应多下功夫,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我们的课,得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力争使自己的课上得生动,能感染学生。
4、教师应有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一进课堂,就应有兴奋感,充满活力,我觉得首先教师应先进入教材所呈现的情景当中,这样,学生才能与你的情感产生共鸣。我平时对学生较严厉,但一到课堂上,马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面带微笑,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
5、对学生的发言,要分层次提出要求,刚开始,对那些总不发言的学生,只要敢开口讲,无论对错,无论语言多少,都表扬,这样一来,大多数人都敢发言了。简单的问题,尽量找差生来回答,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消除它们的畏惧心理。
6、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对于胆子小,缺乏自信的学生要多鼓励,哪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如同给蔫瘪的气球重新打气,给学生无穷的动力。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四季寒。老师激励的话语,如同一支强心剂,给学生以轻松的活力。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就鼓励他们“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7、对于那些“顽固派”软的不好用时,也得采取一些强制措施,于是我就针对课堂发言制定了考核细则:每节课对发言进行记载(课堂发言情况记录表)。如全班分成八小组,哪组发言的人数多,全组人加1分,每节课上至少发1遍言,达不到的扣1分,全周都发言的加5分,一次没发言的扣5分,对于好学生发言质量高的一次奖励三分,这样一来,使那些优等生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已不满足于原来那样用一两句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这样,日久天长,就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了。不过,我们班,在语言表达方面与老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有待于今后扎扎实实的进行训练。
(三)利用班会课认真学习课堂学习基本规范和优秀生学习的五个基本环节,要求学生经常自查并互相监督。
三、注意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沟通
1、朋友式的谈话。发现学生思想上、学习上有波动,及时谈心,这种谈心,很少用批评的口气,多是推心置腹的,能让对方心悦诚服的,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朋友的真情去打动他。
2、悄悄话传递。及时了解班中存在问题,以及班中的好人好事,或为学生排忧解难,发现问题只讲事,不提名,或个别谈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通过与学生及部分家长的交谈,我发现很多学生竞争意识相对薄弱。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有一颗积极进取心,是取得进步的源动力。我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为突破口,给学生灌输“永不言败”的思想。接下来有什么有效的办法,还请大家支招。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情感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情感的方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居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情感起诱发和培养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情感是相融合的,不是分割的,两者的关系是内在的、渗透的、互补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媒体、欣赏、激励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接受、理解、吸纳新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精巧的语言渲染,营造情感氛围
在语文课堂中,语言是最主要的传情手段和中介因素。教师具有幽默风趣和抑扬顿挫的语言魅力,能拍出展现流动韵律的节拍,能营造一种感染力和导向力俱佳的教学氛围,这也是师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自己的语言锤炼,在课堂中达到妙语连珠、声情并茂、妙趣横生的层次,学生才会沉浸其中,从而使学生善于听、乐于学。例如,在教学《黄河颂》一文时,我对文章的动情之处进行推敲,探寻动情之处动人的原因,使自己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融合起来,确定朗读基调,并配以音乐,通过直接诉诸听觉来打动学生心灵,使作品中所呈现的思想感情与学生产生共鸣。由此,教材中的“感知、理解、记忆”等教学目标在教师语言的引领下悄然完成。
二、恰当的动作表演,塑造情感形象
动作是情感的外在表露。课堂中教师犹如舞台上的演员,举手投足,甚至一个暗示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久远的影响,或能服务于既定的教学目标的达成。简单而恰当的动作,胜似千言万语的生硬说教,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特意将父亲买橘子的过程中“探”“爬”“攀”“缩”“放”“抱”的动作模仿了一遍,再现父亲为儿买橘子时的情景,体现了父爱子的深情。采用这种“以演助教”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感变化,加强自我情感体验。
三、融洽的心理交流,缩短情感距离
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交朋友,与学生心理交融,消除师生的情感隔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友好相处,平等交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处于自主探究的主动地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建立起民主和谐、探究互助的师生关系。因此,课堂上教师关爱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让学生接收到教师传递的信息,使他们心中升腾一种情感,以此促使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更易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其情感。
四、合理的媒体运用,架设情感桥梁
优质媒体适时恰当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能产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神奇的绝妙功效,快速降低学生感知的难度,优化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展现文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等。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将文中场景制作成幻灯片按顺序播放,配以音乐和解说词,把学生带进园林之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身与行并进,情与景交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合理的媒体运用,在语文教学中会架起一座“形”与“境”、“情”与“神”、“教”与“学”共鸣的情感彩桥。
五、科学引导欣赏,优化情感功能
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都是名篇佳作,每篇均是“情动而辞发”的统一体,所以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欣赏、品味文章。要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进入意境,去体会,去感悟,从课文中走出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课文的情感目标。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时,我带领学生一起看桥、识桥、议桥、欣赏桥,进而赞美桥,深刻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教学《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时,我先让学生观赏彩图《卖炭翁》,让学生在头脑中对这幅画有一个感性认识。那雪地上又长又深的车辙,那蜷缩在车前衣着破烂的老翁,那满满的一车炭,那拼命挣扎的老牛,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对老翁充满了深切的同情。通过观赏画面,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六、适时的激励教育,迸发情感火花
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心理学家也认为,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感的需求,而激励是一种最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语文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情感是联系双边活动的纽带,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创建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若处于兴奋状态,他对所授的知识易于接受,而当学生情感处于消极状态时,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应相准时机,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与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火花,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语文课堂中调动情感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注重熏陶感染,使学生入情、动情、移情,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良好效果。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根据自身实践予以总结与同仁共勉。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