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课堂魅

时间:2019-05-13 00: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课堂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课堂魅》。

第一篇: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课堂魅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课堂魅力

【摘要】情感是教育的基石,离开了情感谈教育,课堂教学倡导的“关注人的发展”将成为无本之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从隐蔽的数学知识体系中感悟出情感因素的课堂魅力,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使其逐步形成、掌握、运用辩证的观点,去审视数学问题,让学生的情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飞扬,焕发出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力,给数学课堂一片情感的天空。

【关键词】

情感

数学教学 【正文】

数学作为一个开放体系,日常生活无处不在。它有呆板生硬,枯燥乏味的正面,又有多姿多彩,耐人深思背影。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自己所教的同一届学生中,不同的班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教学效果更是优于其它班,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由于长期与学生接触,不知不觉创设了一个和谐良好的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若能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保持愉快,乐观的情感,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学习过程的成功感和自豪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老师的课堂教学必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为此,教师首先要理解学生,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认为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上要多检查自己的教法是否能适应学生,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在行为上付出更多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哪怕是对他们一笑、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都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产生与师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发挥教师的情感感染作用。

“感人之心莫过于情”,富有人情味的教师,学生最尊敬,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学生最爱听。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可缺少的素质。有感染力的教师可以把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的乐观情操,使学生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和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上课时要热情洋溢,真正打动学生,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动机之目的,使数学知识变枯燥为有趣。优秀的教师,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尤其是饱含深情的眼神,对学生影响特别明显。该活跃时活跃,该严肃时严肃,一节课生动、形象、张弛有度,使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在轻松气氛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发现新知识。同时丰富的表情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学生心领神会。

“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的情感,一方面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以实际行动关心他们的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及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建立如师如友,亦师亦友的关系。“只有平等相待,才有教育过程的和谐,才有美的教育。”在教学中,只有尊重、热爱学生,才能真正建立起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刻苦钻研教材、教法,力求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高度的能力、娴熟的技巧征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知识的渊博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这样,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积极的情感,使教师对学生的爱转化为师生互爱;并由此使学生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教的学科上去从而使学生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积极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适度的期待,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给予爱护、激励和更多的指导,使学生由此产生对教师更深的信赖。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一定要把握好度,不使学生认为获取知识过于容易而自满,也不能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而气馁。积极的情感及其交流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使数学教学产生“共振”而“兴趣相投”,达到师生情感共鸣,使得严肃的课堂荡漾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

三、创设良好的新课导入,唤醒和激励学生情感。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课之计在于引”。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内化为一种自我需要,激发学生

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心态从“要我学”积极地转入“我要学”。教学的艺术也不只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就不能激励人;没有生动性,就不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就不能鼓舞人。

1、创设新课引入情境,激情促学

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励和唤醒。学生情感的唤醒又主要在课堂教学上,特别是新课的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初中几何“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的一节内容导入时,我先用多媒体显示三个美女图片来,问学生“哪个美女的身材最好?你想知道女孩子怎样的身材才算美吗?今天这节课将会告诉你答案。”这样创设导入情境,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求知的情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增强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也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2、创设新课引入情境,以诱促学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恰到好处的设疑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转向活跃状态,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怀着迫切求知的心理进入新课。

四、巧用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不仅是直接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还要努力替学生创设一个最适合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唤起他们自己求得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师课堂教学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要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转换自己的角色,使自己的表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教学手段要别具一格,适时地把每一节数学课都当成一个艺术品去创造。

1、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和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产生学习动力。

2、抓住过程环节。根据内容的起伏节奏和学生的情感变化,环环紧扣,贴紧学生的每一根神经,运用音量、音调、音速、手势、眼神把讲授内容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是学生视、听、触、嗅多种感觉器官和谐共振,形成深刻印象。

3、抓住结束环节。留下余念,使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

五、实施成功教育,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课堂上老师要把“分层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法,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提问、板演练习和书面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各方面事先应经过仔细的选择,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经常于无疑处设疑,为学生解答疑问创设条件,尽可能让所有学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让学生相信,只要开动脑筋和积极参与是可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感到这是一种其乐无穷的享受。这种情感将使学生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动力。

“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相信随着情感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楚延.《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2」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 房之华.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激发 中学数学

「4」 周新华.论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及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数学教师 「5」毛继林.谈情感数学教育 中学数学 「6」 陈 健.情感教学之我见

第二篇: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摘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要有积极的期望,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要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把预设性目标与生成性目标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情感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

【关键词】教学

情感

有效

正文:

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思想品德教师依据教材而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思想品德学习内容,促进其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未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关注课堂教学学生的情感体验,应搭建积极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一、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夸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我们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设置巧妙的悬念,创设情境,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我在苏教版七年级《长大的感觉》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记录学生生活片段的照片展示出来,引出学生很多回忆。本节课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多彩的青春,二是矛盾的青春。设计的第一个活动就叫“猜猜我是谁?”让学生把小时候的照片给我,上课时我随机抽取其中的照片投影出来,让同学们猜猜“我”是谁?学生也许能猜出来是谁,也许猜不出来。紧接着设问:猜不出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长大了,发生了很多变化。顺理成章,让学生谈谈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而引到课题《感悟成长》。没曾想学生看到第一组照片——艺术节。英姿飒爽的航母style造型。前排表演的学生身着迷彩服,后排是统一黄色班服。一见到这张照片,学生立即回想起当时的紧张排练。杨同学说:“为了排练好节目,全班同学齐心协力,认真训练每一个动作,力争完美不留缺憾,终于取得好的成绩,同学们我之欢欣鼓舞”。第二组照片——运动会身影。朱同学说:“虽然自己不是运动员,但主动为班级里参赛运动员提供后勤服务、摇旗呐喊也很自豪。虽然我们不是第一名,但我们尽力了,努力过、拼搏过就无怨无悔”。第三组照片——开学典礼。刘同学说:“现在看到这张照片我依然很激动,因为终于走进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实现了我的理想。”“怎样描述我们的青春呢?”我说,能否这样概括:“运动会——我秀我风采;艺术节——我展我特长;恐龙园之旅——我释放我飞翔;开学典礼——我实现我理想。”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保护学生自尊,扬起自信风帆。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领域之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自信心。伽利略也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教学中,我把教材中的三个主题写在黑板上:生命的叹息、生命的呵护、生命的家园。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你的角度出发,你认为这三个主题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如果有,又是怎样的联系?我听到很多精彩的回答:王同学说,“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因为有的人为了逃避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轻易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开始呵护生命,要呵护生命就要保护生命的家园。”李同学说:“正是因为听到生命的叹息,才会呵护生命,人们总是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而要呵护生命就要呵护生命的家园——地球。”另一李同学说,“因为有了生命的家园,才会有每一种生命的绽放,只有懂得生命的宝贵,才不会轻易毁灭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听到这些答案,我不禁感慨,他们的想法如此独到,他们的语言如此的美妙,他们的逻辑如此的清晰,他们的分析经得起推敲。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课堂中教师的麻木冷淡,会造成气氛的死气沉沉;课堂中教师的枯燥讲解,会造成学生的昏昏欲睡;课堂中教师的心灰意冷,会造成学生的信心散失,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充满激情,通过充满激情的教学以影响和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让学生在情感、态度、认知、行为上产生积极的反应,进而让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

三、打动学生心灵

引发情感共鸣。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建构绿色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给学生播放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的获奖感言。主题是《讲故事的人》。短短五六分钟的视频,莫言就讲了很多故事,我提前就告诉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记住莫言讲了哪些故事,等会儿让你来讲述。把截取的视频放完后,我就开始让学生讲,一人一个故事即可。被叫到的第一个同学开始讲他所听到的印象最深的故事:莫言小时就家里很贫困,好不容易吃顿饺子,这时来了一个乞讨的老人,“我”给了他一包红薯干,他却不肯走,一定要吃饺子,“我”便叫他滚,母亲骂了我,把自己的一碗饺子倒给了乞讨的老人。简短的语言、明确的表述,我很满意。第二个同学第二个故事:莫言小的时候手拎一热水瓶去打水,因为贫穷、饥饿,双手无力,热水瓶掉在地上,为此他吓得躲进草垛一天不敢出来,害怕母亲的责骂,直到要吃晚饭的时候听到母亲在呼唤自己乳名才不得不出来。可是母亲并没有责骂自己只是深深的叹了一口气。第三个同学第三个故事: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拾麦穗,被看麦田的人追赶,因为母亲是小脚跑不快,那人追上后狠狠的打了母亲一巴掌,多年过后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那个曾经打了母亲一巴掌的人,我欲上前还他一巴掌,母亲却制止了我,说:“这个老人和曾经打我的人不是同一个人”。故事一个接着一个讲下去,开始时我喊到谁就谁讲,后来是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要求讲。我很震惊,为何他们能如此生动的描述这些故事,我想是因为这些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们。趁热打铁,我从第一个故事启发他们思考:为何“我”让乞讨的老人滚,而母亲却把自己的饺子给了他?“因为饥饿,莫言不想把自己的美食分给让乞讨者。”“因为母亲善良、乐于助人。”“因为母亲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听着孩子们 的回答我很欣慰,说明他们在思考,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我说,“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母亲不识字、没有文化但她知道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虽然母亲不知道什么是人格,但她知道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要有一颗同情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人;虽然母亲没有学过宽容的重要性,但她知道有时宽容带来的震撼远远比惩罚更强烈。”

四、营造和谐氛围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个性感受与体验,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人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就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反应。这些反应课前无法预设,却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然要出现的。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想的碰撞,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提高对话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探索人生的真谛》这节课教学中,有个标题是“不同的人生态度”,谈到人不同的人对快乐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甲说:我清闲,我快乐。乙说:我创造,我快乐。丙说:我享受,我快乐。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人生态度的?邱同学说:我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有道理,在我们工作之余可以清闲一下,在假期里可以出去旅游,走进大自然看看风景,放松心情,领略异国风情,这样能够更好的投入工作,在我们有点累的时候可以享受一下,约朋友聊聊天、喝喝茶、唱唱歌,所以他们的想法都有道理。张同学说,我认为这个题应该加一个条件:这是贯穿他一生的人生态度,比如这样改一下,只有清闲才会快乐,只有享受才会快乐,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有意义的人生在于为他人、为社会贡献点什么。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社会。同样如果一个人只有创造才会快乐也是不对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始终在创造会活得很累。杨同学说:我认为前面两个观点可以统一到第三个观点中去,因为有的人认为清闲就是中享受,而有的人认为创造就是享受,所以我享受我快乐。在辩论中,既在反驳他人的观点,也在完善自己的观点。同时,辩论会使观点越来越清晰。要想在辩论中取胜,就必须具有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就必须懂得这个角度不好反驳,就换个角度去反驳的道理。这种发散性的思维趋向,探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全面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参考资料和文献:

1、徐建成著:《课堂教学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小蔓著:《情感教育论纲》,人民出版社。

第三篇:关注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含山小学

丁苗苗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只重视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忽视了引导学生去体验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使学生失去感情陶冶和培养的大好机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体验,文本,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和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应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唤起人类行为的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尤其是阅读教学,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否能够自由、率真地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至关重要。在语文课堂上,当学生在情感朗读、互动交流、个性写作时体会到了美,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和灵感。

一、平等对话,营造和谐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心情愉悦地投入课堂。这在课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这是语文学科的内容与特点所决定的。语文的人文性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需要,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自己要融入文本中,先要被自己感动,才有可能感动学生。我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一文时的教学片断: 师:抽取骨髓的手术如期进行了(师配乐朗读)

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静静地思考)

师: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台湾青年有着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当时,余震很厉害,可台湾青年并没有跑到空旷的地方去。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也深情地读读这段话(配乐朗读)(学生读出了自己的感情,仿佛置身于现场。)师:请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体会台湾青年的美好品质

(学生都表情凝重地读了这段话,可以说是用心在读书,在感受)

这里我并没有刻意地多作讲解,在范读了文章之后,把学生带到了这个情境之中,在一个平等的对话中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首先我以饱满的激情感动了自己,而学生也被我的这种激情感染了,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或读一读(有感情地读),或说一说(说体会),或演一演,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地体验并交流自己的情感。

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体会、抒发情感;在朗读、理解、体验、交流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其间,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体验,珍惜学生的独有体验。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必须扎实地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自己阅读探究中不断提高。因此,在课堂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复读、分角色读、赛读等多种形式,以读悟语,以读悟情。

如在教学《去年的树》一文时,先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四组对话,让学生自由朗读,再分角色朗读,分别指名学生扮演小鸟,树根,门和小女孩,让学生进入到这个情境中,让扮演小鸟的同学飞到其他三个角色的身边,用越来越着急的口吻来完成这几组对话。然后问学生:你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通过刚才的角色扮演来体会当时小鸟的心情以及其他不同角色的不同态度,从而体会到小鸟与大树的那种深厚的友谊之情。这就把课堂交到了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解读文本来理解其中的道理,而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而体现了新课标的宗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能力的强弱,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个体参与的情况差别很大。一般说,兴趣、爱好广泛,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对课题研究较为热心,他们能积极查找资料,深入钻研,广泛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讨论,不断接受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他们承担了课题研究的绝大部分任务,甚至包揽了全部任务,自然而然成为课题组的顶梁柱。毫无疑问,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在合作研究中得到充分锻炼及提高。而一部分性格内向、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对合作研究兴趣不浓、参与不够,往往游离与小组研究之外,成为小组合作的配角或“旁观者”,享受不到合作研究的乐趣。教师应注重对这部分学生指导、激励,引导他们加入到合作学习中来。

学生阅读的文本,相当部分是文学作品,往往有着生动的会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就是具体可感的特定角色,引导学生对这些角色进行扮演、体验,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让学生戴头饰进行表演,让学生感受和体会乌鸦口渴难耐,到处找水的情景;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的对话,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

三、多种读法结合,层层深入

运用已学过的各种朗读方法,诸如:默读、齐读、小组读等等,也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可以教师范读或请班级中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示范读课文。这样有助于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朗读时的自信。

阅读愉悦了自己,也实现了自我。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这兴趣会牵引他们走向自我的天地,阅读实 现了他们自我设计,自我构造,自我完善。对阅读的新认识,可以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帮他们描绘自己的人生理想。阅读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时的 主体地位,突出人文精神。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之中。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文化情境,从中体会语言的妙处,学会语言的本领。

四、引导观察,回归生活,以物激情

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语文课堂生活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应该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与课文描写相关的实物、图片同样也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下面提供的是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钟鹤童执教的《秋天的雨》(人教版)教学片断:

师:(从信封中抽出银杏叶发给学生。学生都很高兴,也很好奇地观察起来。)拿出你们手中的叶子,仔细看一看,你看它的形状像什么? 生:像小扇子

师:作者的想象力多丰富呀,把银杏叶比喻成了小扇子!师:我们来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 生:(好奇地摸着树叶)滑滑的。师:我们再来闻一闻,你闻到什么啦?

生:我闻到香味了!

师:你们闻到秋天的气息了吗? 生:闻到了。

师:你们的想象力也很丰富。我们再来扇一扇!(举着银杏树叶在空中扇动)生:(跟着老师一起像扇扇子一样扇动树叶)师:什么感觉? 生:凉快!

师:你们真可爱!你一定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啦!我们就带着这些感觉来读一读吧!(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有明显进步)

教师将生活中的实物带入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去观察银杏树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扇一扇来体验秋天的神韵,是阅读课堂回归生活。学生在这样宽松和谐的互动过程中快乐的学习,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特点。阅读教学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为基础,才能体验情感,从而提升阅读的品味。

【参考文献】:

1、《给老师的100个建议》(霍姆林斯基著)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3、《小学语文教学》(总第311期)

第四篇:关注学生生命体验,构建数学情智课堂

关注学生生命体验,构建数学情智课堂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课堂才有真正的活力。”一句话,教育只有走进儿童的生活,建立在关注学生生命体验的基础上,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才能真正构建数学情智课堂。

一、构建适宜学生生命体验的心理环境,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

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欲望和心理安全的情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情感的激发、智慧的启迪,需要稳定的、愉悦的心理环境,并以此作为关注学生生命体验,构建情智课堂的切入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充分肯定学生的体验探究成果,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体验,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在学生体验过程中注意运用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如:“其实你的错误已经为其他同学亮出了‘此路不可行’的红灯!”“一次小小的失败算不了什么,改变一下思考的角度再试一试吧!”从而唤起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情感,使数学学习成为孩子们最大的快乐。

二、创设适合学生生命体验的各种情境,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义的行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把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或学习实际联系起来,创设一个使学生“厌旧思新”“认知冲突”或“相似思考”等情境,推动他们去思考、去体验、去探究,激活学生相应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目的。

1.厌旧思新情境

厌旧思新情境,即学生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强烈地意识到用旧的知识、方法太烦琐、太费时,或已不适合新问题的解决,而产生渴望学习一种新的知识、发现一种新方法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学生学习了平方厘米后,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学生在测量实践中感觉到用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面积太麻烦、太费时了,希望有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从而引出关于平方分米的学习探索。实践证明,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体积等起始课都可创设成厌旧思新的情境。另外,许多要用新方法计算的知识,也可创设为厌旧思新的情境,如乘、除法意义的应用题,简便计算,用短除法计算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通过厌旧思新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态度和积极高昂的情绪,促使学生把学习的动力自觉内化为个性的行为,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

2.认知冲突情境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建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应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创设认知冲突型教学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进行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复习后,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36、93、510、1386这四个数能被3整除吗?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将其中一些多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456→465、564→546、654→645,问:“变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练习并作出判断后,教师惊奇地发问:“奇怪,有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是3的倍数,能被3整除;有些数的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也能被3整除。”“456、564、654三个数变换后怎么和原数一样,个个都是3的倍数呢?新数和原数之间有什么联系?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此时,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已成为一种求知的内在需要,产生了“愤悱”的强烈情绪,他们主动深入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从相互联系中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3.相似思考情境

相似思考情境即温习、提炼相应的旧知识学习的策略或途径,创设新知识的相似学习情境。如“圆柱的体积计算”一课,教师先让学生回顾,在推导圆体积计算公式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分割法和拼接法),教师启发:“以上是把要研究的图形经过适当的变化,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长方形),然后根据学过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体积公式。那么,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否也用这种思路来推导呢?圆柱怎样分割拼接,就能得到一个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相似思考情境。另外,如圆面积计算、分数或比的基本性质等,都可创设成相似思考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用“已知”来探究“未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激活学生生命体验的四个活性因子,有效营建情智共生的课堂

学生生命体验的四个活性因子,是指“自主探索→思考感悟→亲身体验→互动合作”。用一个形象而生动的示意图来展现,笔者的理解如下图所示。

古人说得好: “水至清则无鱼。”在数学课堂上,太清没有思维含量,没有思想波澜,没有认知冲突,没有激烈争辩,久之,学生会丧失思考的乐趣与认知的驱动力,生命失却光泽;太浑――没有倾听,没有汲取,没有引领,学生沉浸在自己狭小而封闭的思考空间里,自以为是、自我满足。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出高质量的课堂――情智共生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展示问题的广场、挑战问题的赛场、生成问题的牧场,让学生置身于渐清渐浑,渐浑渐清的课堂中,使生命在连续的循环中交换思想、知识、情感和智慧,在循环往复中共同发展,不断提高。

(1)在激活学生生命体验的四个活性因子时,要把握好适度引领这个平衡点。小学生的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必须是在教师适度而有序的引领下进行,这样,关注学生生命体验的学习才能“螺旋上升”,情智课堂教学的目标才能有效实施。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先出示四组卡片:①3、4、6;②2、4、7;③1、8、9;④0、3、5。先让学生通过摆卡片组数分类,发现某一组卡片上的数字组成的数要么都是3的倍数,要么都不是3的倍数,这时教师的引导就很重要:“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在用数字组数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很容易想到:在组数的过程中,组数用的卡片上的数字没变,所组成的数的数字之和也没变……这样学生会逐步猜想出3的倍数的特征。只有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才能“螺旋上升”,学生的智慧才能更灵动。

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部分教师过分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导致不能收放自如。教师引导过早,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刻,思维得不到发展;引导得过迟,会因最佳点拨时机的丧失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引导得过多,包办代替,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灵性;引导得过少,会使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构建情智课堂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①前面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②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有角,都是用线段围成的)③生活中有没有不具有上述特点的平面图形呢?(出示课件:圆)④圆和学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比有什么不同?通过平面上的直线图形的共性挖掘,学生产生了与实际的不相适应――生活中还有不是直线的平面图形,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只有教师的适当引导,才能使学生对于圆的初步感知认识得主动深刻。

(2)在激活学生生命体验的四个活性因子时,应讲究整体性、连续性、开放性,真正达到情智共生。我们不能把教和学的进程机械地割裂开来。自主探索、思考感悟、亲身体验、互动合作是情智课堂情感交流、智慧启迪的主要方式,也是互相交融、密不可分的。对学生个体生命而言,这昭示着情感的丰富,思维火花的迸发,创造性的萌芽,生命活力的焕发。

总之,要构建数学情智课堂,就必须在充分关注学生生命体验的基础上,使鲜活的个体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出类拔萃。通过学生个体生命的感悟和体验,使数学课堂更加欣欣向荣,勃发出一片片盎然的生机。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玉潭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专题

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从而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情趣——引发探究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及热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从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问题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创设了生活情景:××商店挂出一则广告,所有商品一律“八折”优惠。老师想买一件原标价为120元的衣服,你帮老师算算要付多少元人民币?这使学生在兴趣中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创设问题情景。

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认知矛盾,甚至寻找契机制造一些矛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他们探究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先出示长方形让学生说说它的特征,然后把这个长方形逐渐收缩或扩大成正方形,问学生:“现在得到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起个名称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根据“运动”的观点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激发学习情感——营造探究氛围。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倡的组织形式。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教学《圆锥体积》为例。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由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推导出来的,其中包含“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教学时先分组实验,再分别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可有效强化学生对这两个要素的理解和记忆。合作探究、群体交流,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培养他们和睦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使他们逐渐养成具合作意识、又具有竞争意识的团队精神。3.激励评价,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

⑴鼓励性评价。当学生提出探究设想或在探究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哪怕这一设想、这种进展微不足道,甚至带有某些偶然因素,教师仍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得出:s=1/4лd2,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之后,他非常高兴。以后的练习中他就常用这个公式计算。这也说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最感兴趣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

⑵期望性评价。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我们应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给学生以自信。

⑶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学习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例子“某皮鞋厂今年上半年前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81万元,后3个月平均每月创产值95万元,这个厂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创产值多少万元?”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平均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同时,改编了例题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月份数相等的时候才可以用这种简便的方法。

评价要以激励为主。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探究性问题或设想,教师都应认真对待,积极引导。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并以自己的神态、动作、语言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探究热情,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促其积极自动地参与到探究数学知识的活动之中。

三、挖掘探究资源,激发学习热情——开展探究活动。

1.挖掘教材资源,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课本是供教学用的材料,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凭借课本,而应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探究,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如在上“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堂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给每个学生发三组小木棒,其中一组可以组成三角形,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的长度,一组是两根木棒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的长度。然后让学生分别用这三组木棒摆三角形,并分别量出各组木棒每根的长度。最后,把学生量得的三组木棒长度分列在黑板上,并就此提出“请你用一个等式或不等式表示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的条件”的问题。这时,学生一般会在能够组成三角形的那组数据里寻找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线段的积大于第三条线段的关系式,有的会提出两根木棒长度的商与第三根的长度比较,有的甚至会提出用两根木棒长度的平方和与第三根木棒长度的平方进行比较等各种不同的比较方式,不管学生用哪种方式,我都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他们一一筛选,最后只剩下所要得到的结论。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善用故错效应,开展探究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出错,引导学生去探究、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平行线”时,我通过在桌面上摆小棒,得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有的同学看了书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实际操作(把小棒竖起来摆弄)、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活动,经过跟老师的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增强了立体空间的观念。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3.紧扣生活实际,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学习“统计初步知识”前,组织学生调查市场的价格信息或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状况等,上课时把这些信息、数据制成统计图表。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做为新一代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一切情感因素,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使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达到“情知协调”的理想境界,这样才能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

下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课堂魅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课堂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让”病树”重现生机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让”病树”重现生机 平罗县姚伏中学 张慧娟 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形容初三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和学习效率是准准确无误的,初三是整个初中阶......

    高效课堂从关注学生感受开始

    高效课堂从关注学生感受开始 ——《圣雄甘地》一课的启发 东莞高级中学 曹军辉 前言 感受的基本感念是指感官侦测到外境的能量变化,于个体内在所产生的生化反应。 感受是生物......

    关注课堂体验的有效性

    关注课堂体验的有效性 ——《看不见的爱》教学案例 劳勤莉 文本解读: 《看不见的爱》主要讲述了一位睿智的母亲陪同双目失明的儿子打弹弓的感人故事。在一个夏天的傍晚,一个......

    关注课堂 感受成长五篇

    关注课堂 感受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的校长,那首先你得努力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教学论专家和好的教育者。”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必须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参......

    关注课堂 关注教师 关注学生

    关注课堂 关注教师 关注学生 全面开创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 南岸区教委 (2009年12月18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教育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我谨代表......

    课堂观察 关注学生

    课堂观察 关注学生 “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但是,课堂中的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我在读了《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后的最大疑惑。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关注学生情感,彰显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彰显学生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彰显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