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
关注个体差异 促进个性发展 瞿靖中心小学
滕兴伟
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现代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良好积极的班级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品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各有其长,人各有其短,大千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创造性,无个性即无人才,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一代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人人有才,人莫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有才,我们再也不能以不当的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个性了,好好呵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不去伤害他们,这就是成功的教育了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应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促使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
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是个性发展的环境,因为班集体的需要构成了个性显露的环境,良好集体的组成给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创造了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学生在表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塑造和发展了自己的个性。一个班集体的建设,包括了方方面面,作为班主任,我处处留心学生创新的火花。班集体中,学生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总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想法,如果得到了老师的鼓励、肯定,会成为实践创新的机会。例如,做值日时,负责的同学会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工作,教室的环境布置甚至座位安排都有学生参与意见。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和发展起来,在提供机会的同时,我还注意及时鼓励,给学生以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对于他们自己安排的班级工作,完成了,我常常说:“你们真行!”“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居然被你们想到了,了不起啊!”
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相互比较,产生了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学生得到提高和自我的重新认识。当今社会充满竞争,竞争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作为新世纪人才的小学生必须学会竞争。竞争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到“与众不同”的快乐。要竞争首先要有自信心。学生能悦纳自我,体现自我,勇于展示自我。在我的班级中,常常采用“值日班长”轮岗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在众多当过值日班长的同学当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值日班长,一定要多动脑筋,想出好的办法,新的主意,同学们才会更信服你。在“值日班长”这个舞台上,学生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的乐趣,他们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开展工作,而且自己的主意、办法越新,效果就越好,这便是创新的魅力。针对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我经常组织一些学生爱参加,乐动脑的活动。孩子们总能做到个个动手,人人参与,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这样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给孩子一次展示自己创造力的机会。如在我们学校,每学期开学初,大队部总要开展“洁齐美”教室的评比,每当评比开始,我就动员班级里全体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装饰教室,别看学生们年龄小,主意可多了:有的从家里拿来了绿色植物装点教室,有的巧手剪出了好看的图案装饰教室,有的奉上了自己的书法、美术作品„„大家齐动手,教室换新样。又如班级黑板报,从版面的设计、内容的选择到插图的安排,都由学生来创造构思。这点点滴滴,不都是孩子们最单纯的创新意识吗?如果没有对自己的信任,就不会有这样崭新的思考。孩子们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在自信中去创新,充分体验了创造带给他们的无尽乐趣。
二、充满爱心和信任
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因为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因此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不可少的。如果班主任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总有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孩子,对于这群孩子,我总是倾注更多的爱心,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生活,我的班级里有个王×,父母感情不和时经常当着他的面大打出手,离婚后,他与父亲、祖父母生活,由于亲眼目睹过父母的“战争”,加上父亲、祖父母对其母亲的指责、怨恨,在缺乏正确引导的环境中长大的王×,性格粗暴,动辄打人,特别对女同学更是深恶痛绝,只要同桌的女同学不小心“过界”,他毫不犹豫挥去一拳,哪个女同学不小心碰掉了他的东西,他会口出粗言,拳脚相向。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个别心理辅导,如:课问谈话(“三八”节前让他谈谈他心目中的好妈妈)、“我对老师悄悄说”等,和老师在纸上交流他的思想,班级活动课特别为他举行了“我在你身边”的合作游戏活动,纠正他的本来不良心理,调整他的个性行为。久而久之、王×改变了,在老师和同学的友好鼓励声中不断养成了良好的个性。
三、重视个性差异
班级里,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提供选择性。
重视个性差异,比如我班上,有的学生懦弱、自卑,我就不过多的去指责,而是要通过暗示,鼓励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并经常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记得九七年,我接收了一个名叫许胜的插班生,她的父亲不久前因车祸身亡,抛下了她和母亲。刚开始时,她胆怯、孤僻、不合群,缺少主动表达自己情感和愿望的信心。为了帮助她,使她快乐、开朗起来,我利用班会课向全班同学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故事激起了大家强烈的同情心,我要求大家关心许胜。后来,中队自发组织了“我为许胜做点事”活动,因为许胜是插班生,有的女同学领她去食堂,有的帮她复习功课,有的一下课就陪她说话、安慰她。不几天,许胜拥有了一大批好朋友。为了让她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大扫除时,我有意安排她为组长,请她为班级的卫生工作出力出汗,在劳动后表扬鼓励她。在教学中,让她大胆发言,渐渐地,她克服了胆怯的心理,增强了自信心。她感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得到了安慰,感受到人间真情,她适应了新环境,苍白小脸上露出了笑容。
班主任在重视学生个性差异,避免一律性,加强针对性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己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力,以实现学生的个性、主体性的发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爱好上的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考虑要安排活动的程序,掌握活动的进行。班主任应与科任教师协调,积极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通过第二课堂,发挥他们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爱好,使其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解决兴趣爱好与学习的关系,很好的引导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帮助教育学生把他们的兴趣同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使兴趣在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在班级管理中,我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曾经教过一个男生,喜欢足球运动,一有时间就会出现在足球场上,甚至在上课时,偷偷用手势在表示足球的射门,听他妈妈说,睡觉前念叨的还是足球,这使他的学习精力分散,成绩一度下降,于是我让他进入学校足球队,使他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并教育他把训练和学习区分开,在他的兴趣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期中考试进步很快。另外,班主任应注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迁移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地方。我班的一个学生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终日沉迷于看美术的有关书籍、进行美术创作。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与他谈心,先赞许他的爱好和特长,并安排他加入班级板报小组,并教育他:爱好美术,并且有一定的水平,理想是成为画家,老师衷心希望你能达到目标,但没有一定的成绩是不能达到目标的。他听后,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对学习有了兴趣,成绩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学生个性才能的道路,并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我们班主任应该尽力而为之。
总之,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培养、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充分发展他们潜能的领域。21世纪的社会需要有个性才能的人才,为此,今天的班主任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正确运用差异教学原理,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
第二篇:关注个体差异呵护心灵成长
关注个体差异呵护心灵成长 ——由一个问题学生的转化引发的思考
惠安县第三实验小学 何铁华
在许多人眼里,现在的孩子似乎应有尽有,从耐克到电脑,从哇哈哈到蜡笔小新,从肯德基到哈里波特„„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许我们的家长也会承诺给他们摘下来。按理说,如此丰富的物质生活,孩子们应该是快乐、幸福的。可是,却有这样一些孩子,它们不愿向人敞开心扉,整天闷闷不乐;不愿与人交往,整天萎靡不振,甚至产生逃学、轻生的念头。他们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我就遇上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潘某。她是上学期转入我班的插班生,平时经常迟到,带回家的作业本子、卷子时不时丢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瞪着双无辜而又茫然的大眼睛,从不举手发言,下课也不愿意跟同学玩,即使受了委屈也不解释„„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老师们往往不知所措。的确,转化这样的问题学生如同呵护口袋中的一个鸡蛋,得轻拿轻放。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关爱和理解中寻找创伤原因
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诚然,人人都有被人关心和爱护的渴求,但是,家庭的变故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生中的这些特殊群体,他们孤僻、沉默寡言、情感极其脆弱,更是需要我们的关爱。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不仅需要腿勤、手勤,还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应学生那纤细的心灵,才能捕捉到“蛛丝马迹”,及时开导,发现问题,对问题多一点关爱和理解,少一点批评和指责,以心换心,才能育好人。
1.复杂的家庭环境,创伤了孩子的心灵
上门家访,才知道潘某的父母闹离婚,母亲为了争夺孩子,瞒着父亲把她从刚对小学生活有点熟悉的泉州转到我校,让她走进陌生的新环境。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母亲把她看得很紧,不让她跟爸爸联系,因为她跟父亲感情好,母亲生怕孩子被爸爸带走。为了找爸爸,这孩子一回到家,就哭着、闹着要找爸爸,对妈妈的态度很糟,经常因不满妈妈的所作所为而不吃饭、不睡觉,有时甚至连进校门有时也要家长硬拉过来。父母的爱是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孩子一旦缺失父母的关爱,自然就会有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难怪她会丢作业、迟到、不听课、不合群„„
2.流失的集体温暖,造成了孩子的孤僻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它需要班主任持之以恒的爱心组建,需要全班同学对集体的用心融合。如果众多同学对某个个体起而攻之,这个个体就会脱离集体,产生孤僻心理,就无法沐浴于班集体的温暖之中,就会成为“问题儿童”。由于潘某经常有违纪现象,所以得不到老师的赞赏,进而同学们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她。久而久之,在同学的眼里,她绝对是一个坏同学,谁也不愿意主动跟她玩。难怪她曾对同学说过,在家里,爸爸不要她了,妈妈也不喜欢她了,经常对她发脾气,在学校里,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们看不起她,她不要上学,她要找爸爸。
二、在倾听与尊重中搭建教育平台
中国有一句古诗:“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那么你也就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没错,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十分丰厚的精神赠予。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老师一定能听到孩子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是心与心默默的靠拢,是情与情悄悄的对流,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的自尊心就找回来了,那么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已经成功了一半。
基于这一认识,面对潘某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亲切与她拉家常,了解她心中所思,有时也因为她的大方表达由衷地翘起大拇指。她受宠若惊地望着我,无邪的目光中闪烁着光亮。在倾听中,我欣慰地看到:孩子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理解、尊重、接纳、期待中分担痛苦,共享快乐,她的意义远不仅仅是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带来的或许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点燃的是行将熄灭的思维火把,铸成的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
三、在赏识与激励中尝试教育成功
赏识是阳光,激励是雨露,从某一个角度说,成功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源于赏识与激励,它能使孩子们在温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大自然的博大和精深只有走近它才能发现和领悟,因为一切都是充满变化,充满灵性和独特的。同样,教育也不是用一个模子进行批量生产的过程。每个生命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老师要不断的赞美、赏识、激励他们,才能收获教育上的阳光,看到生机盎然的满院春光,才能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走向美好的未来。
为了赢得孩子的信任,我先把潘某的座位调到靠前的位子。当她上课开小差的时候,我悄悄地走近她,给她暗示,提示她认真听课;我时常把她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抛给他„„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挺聪明的,有几次还捧回我自制的奖品——纸孔雀、纸金鱼„„在师生赏识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她久违的笑容,课间也有同学找她玩了。我还利用手工课教会她做了一本专门用来记作业的小本子,每完成一次,就在上面画一只小动物。通过一次次的赏识与激励,渐渐地,她从拒绝回答到小声回答,最后那双小手终于能经常举起了,作业也能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
三、在宽容与民主中进行心理引导
教育的奇迹在于:教师之光,能使远远近近的心都披上绚丽。问题学生的心里有一堵墙,只有打开心结,才能使这个孩子真正生活在阳光下。肓人先肓心,为了让潘某感受到久违的爱,我找来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情况,希望家长能正确对待问题,要负起责任,给她一份完整的爱。我建议孩子的母亲不要让孩子卷入大人的是非之中,给她搭建一个与父亲交流的平台,允许孩子与爸爸通电话、见面,汇报学习情况等。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更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重新回到父母的怀抱后,从此孩子的性格变了,变得积极,和妈妈也亲近了,还会主动给老师、同学们讲周末跟爸爸玩的情形。同时在班干部的帮助下,在班里设立“悄悄话专栏”,让该生参与负责,让她不但说出了自己的苦恼与喜悦,而且还感受到同学们的喜怒哀乐,知道人人都有苦恼,只要正确面对,烦恼也会变成生活的小插曲。经过老师的引导,心灵的对话,她的心放宽了,终于明白爸爸妈妈虽然没有住在一起,但是都很爱她,于是教室里多了一位阳光女孩。
每个孩子都是一只放飞的风筝,父母的爱是风筝的线轴。有轴的风筝是幸福的,它可以快乐地飞翔。“单亲家庭”这样的风筝,离开轴的牵引,线变得那样的脆弱。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一双“慧眼”,一颗“细心”,一旦丝线断了要及时发现,用我们的爱心当轴,将“风筝”的丝线接上,让这些特别需要爱的孩子们也能在蓝天上飞得更高、更远„„
第三篇: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是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引导阅读,培养情感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培养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
2、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美,珍惜爱护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教学中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一
因材施教原则
1.教师对学生的一般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和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储备、智力水平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都要充分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2.教学中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个性特点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运用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出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作为一个教育原则,贯彻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1.每位教师谈谈本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差异程度。
二 在教学中应关注个体差异,搞好因材施教。
三、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1.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3.据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动态”的评价模式 4.进行互动有效的课堂提问。
5.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6.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内容
四、总结本次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地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更大。因为能否充分的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的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第五篇:纪律促进个性发展
第一:纪律为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和相对稳定的环境使得促进了个性的发展。正因为纪律有强制性,他才能对不良的个性进行强有力的矫正,而当纪律参与到不良的个性发展时,只要这个不良个性的载体意识到了纪律,这个不良个性就会优化转变,因而促进了个性的发展。纪律起着传递社会价值,集体价值的作用,让我们从社会正义的角度上,明辨是非,为我们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纪律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在个性所反映的是每一个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不同判定以及追求。而转化为内在约束里的纪律更是对优良个性的一种坚固,更促进个人对自身个性的发展。第二:纪律保证了人的自由从而促进个性发展。一个人能表现个性,其前提是这个人拥有自由。如果没有自由,那么一切个性都无从谈起。而正是纪律保证了人的自由。马克思说过:“纪律的创立是为了保证每个人都独立,自由。”柏(bo)拉图也曾说过:“纪律是自由的保姆。”这些,都说明了纪律会促进个性的发展。人的个性不会是单一的,也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纪律与个性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第三:纪律促进个性发展,具有适应性和可变性。如果某条纪律阻碍了人们的个性发展,它就会被修正或淘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样的“忠君”的规矩,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这样的纪律或是规矩早已被现代的自由所取代。正是因为纪律的发展性个性才得以更加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
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纪律像是引导个性发展的风筝线,使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朝向一种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果农修剪树枝也是为了让树木能得到更好的生长条件。对方同学可能会说,纪律限制了人们的诸多行动和个性的自由发展,但还请对方同学在待会的论证中首先明晰行为与个性的具体关系,是否限制了行为就等同于限制个性发展;同样的,自由永远是有限制条件的,对于发展而言,是否有了纪律的规范就能等同于限制,就能否定纪律对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我方坚定认为纪律会促进个性发展。
攻辩小结
谢谢主席,下面有我来做我方攻辩小结:
1、对方辩友偷换概念,诚然个性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自由,但是那是在不损害他人自由的前提下的,而不是无秩序的,比如我们今天的比赛,虽然有规则的限制,但是任然让我们每一个辩手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发扬个性。对方辩友一直说:“纪律会限制个性的发展”,按照对方的逻辑,个性的发展就是指违法乱纪啰?
2何而来呢?也就是说有了共性才能有个性,对方辩友一再否定纪律对于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是同时也在自己打自己的脸呢?
3、对方辩友,无论是学校还是军队还是我们今天的比赛都有一定的纪律规范。因为只有规范了不良因素的不良行为,才能呢个让每个人有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纪律对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吗?
4、焚书坑儒(这一类事情的代表,到那天不一定会提出来要灵活善变不要照着念!)确实造成了很对不良后果,但是对方辩友目光过于短浅。这种情形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失一个规范统治者行为的纪律。当然就没有给这些人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所以到底还是没有一个正规的纪律来约束。
5、对方辩友逻辑混乱,我们所强调的是“纪律会促进个性的发展”,那些不良的个性也是个性,我们并没有否定不良的个性不是个性的说法,我们只是不赞同个性的不良属于发展。积极地,向上的变化才能叫做发展,而对方辩友口中的说辞不是我们可不敢苟同哦。
综上所述,纪律对于个性的发展是导向,是保障,是必要条件。请明确,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的个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个性,那是人性的倒退,所以我方坚定的认为纪律促进个性的发展。
对于对方的“数千年的人类文明进程中,无论是始皇焚书坑儒,还是明清八股取士,我们都不难看到这些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带有极强阶级性的纪律对人个性发展的严重扼杀和扭曲,更遑论欧洲中世纪那段惨烈的黑暗时代。我们也无不痛心地看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公司以压榨员工服务老总为宗旨,仍然有很多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而无视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造出一个个标准的模块……”(历史)观点,可以说他们的历史现象具有局限性,纪律不是那么的绝对的 纪律,是用来约束人们共有的东西的,而不是用来约束人们的个性的,任何一个抹杀人的个性的规章条款都是有悖于法律规章设计的核心理念的。一个规章条文的制定就是为了使个人的个性发展不至于影响别人的个性发展。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里就有关于自由与法规的讨论,其中就是说法规的制定就是为了使每个人都独立、自由。从这点上想,纪律并不是约束个人个性发展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纪律更能促进个人个性的健康成长。我想,既然一个只懂专业知识,木讷的遵纪守法的人只能算一台机器,没有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人又无法管理,所以以后无论是在企业单位,还是在学校,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够遵守纪律的人将是最受欢迎的吧。纪律是个性发展的保障,纪律能够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何适应的环境,约束他人的肆意张扬。纪律是限制不良因素的发展,而不是限制个性。如同园丁修剪树木的旁支,农民拔去田间的杂草,就是通过限制不良因素的滋生,从而使主枝、禾苗能够更好的生。试问,如果现在没有纪律的限制,我们能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谈个性吗?
纪律的定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的。提问反方
1.胡锦涛主席八荣八耻第七条是:以遵守纪律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若按照对方的逻辑,胡锦涛主席岂不是居心
叵测的想要限制全国人民的个性发展?【那么你们认为遵纪守法限制个性发展,还是违法乱纪促进个性发展呢?】(作为学生,我劝你们不要把违法乱纪作为个性来看待。)
2.若你们认为纪律阻碍个性发展,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法律呢?
3.F1方程式赛车手也是个性十足的,那么F1赛车比赛是不是不要纪律了呢?
4.老师叫我们发展个性,难道是要我们杀人放火?
5.邓小平同志要我们做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按照对方的观点,邓小平同志不是要用规
矩来限制全国人民的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特征:实践性和创新精神】
6.我们学校也有纪律,既然对方认为纪律限制你的个性发展,那你还在这里学习干什么?
7.“老师上课你唱歌”,就是对方所谓的个性吗?
8.莫扎特的音乐优雅而清新,贝多芬的音乐欢愉而热情,难道音律的规则限制了天才作曲家们尽显个性吗?(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难道诗的格律限制了诗人们尽显风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