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终端,是教育的本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观念的问题。这与“应试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观念,“应试教育”把“考试”作为选拔和鉴别人才的唯一方式,它决定了教学的目的、方式、手段以及管理和评价的导向。一切以考试为中心、以升学为目的。这成了许多地方当前发展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升学率成为一所学校办学优劣的唯一评价标准。新课程环境从教师与学生的位置看,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关注人这一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从理念看,新课程倡导这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
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边缘人。边缘人是教学中被排斥或被忽略的人,这种人在教学中或被排斥或被遗忘。教师要同情并更好地理解边缘人,要“消解优生中心”,关注全体。如果说关注“优等生”是锦上添花,那么关注“边缘人”则是雪中送炭。如何关注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发展?从课程意识来看,围绕学生的发展,意味着:
1、关注每一位学生。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从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切、对学生热切的情感、对本职的热爱。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要求教师不仅要充分把握和倡导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而且还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4、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要关注学生的继续发展,特别是学习的意愿、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的健全发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分数的获得,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为代价,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学生获得的应该是其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及建设性参与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态度、能力和愿望。否则,学生可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却越来越厌恶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最可悲的!因此,站在课程的立场看,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好或者学得越多越好。而是,是否更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第二篇: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
---西泉建福九年制学校“聚焦课堂”工作总结
本学年, 我校围绕“聚焦课堂教学”实施主题, 本着“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原则,聚焦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将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为有效积累工作经验,打造优质均衡的教学课堂,现将这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介绍
立足偏远山区的实际,结合师源生源不稳定的校情,我校先制定方案、转变教师的观念,然后根据校情、学情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经过实践,反复修改,摸索出了“三步曲”的教学模式。随之制定了《西泉建福学校学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细则》, 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常规考评细则。重新修订了《西泉建福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的总体安排部署下,按照教研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活动。
二、活动过程及成效
1、积淀教师专业背景,让教师走向理性发展
我校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学生为主,自主高效”,为了让这些教学理念深深植根在每位教师心中,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我校有如下举措:
(1)、领导牵头, 更新理念,提升素质
为帮助全体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提高教学能力,学校为全体教师订购教育教学报刊杂志、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等。教师从书刊中吸取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学校组织教师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学期末开展一次读书交流论坛或读书交流演讲活动。结合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是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是学生为主、自主高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
(2)、“走出去 请进来”,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市教研室组织的活动尽可能地让相关教师全部参加,走出去参与教学研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请市教研室的部分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并解决教师难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并在“送教下乡,回城跟教”活动中,邀请青年路小学优秀教师到我校指导,并派遣教师到青年路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学习。每年还参加两次“三晋之春”和“三晋之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让教师们在倾听、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能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让课堂更加自主、高效。
(3)、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成长,专业提升
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就学校课改方案、学校课改模式、自主学习工程、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进行了专题培训。
(4)、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内化和规范操作课型模式,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5)、教研活动保障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教研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包括课改培训及问题解决,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同课题研讨、质量分析,小课题研究等,具体内容依据教研组长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确定。同时借助市教育局的各项活动,我校开展了“以研促教、以赛促研”的赛讲活动,通过精心筛选、反复锤炼,我校教师李晓静在参加市局第二届“千人教学大赛”中取得了决赛权。
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或让教师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技巧;或互相切磋教学方法;或互相交流工作中的困惑……教师们坐在一块,畅所欲言,交流中每个教师都会有点滴进步。
2、打造个性高效课堂,让教学走向智慧发展
我校这学期在上一学年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学情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结合实践,反复修改、摸索出了三步曲的教学模式。即:设置情境,布置任务→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这三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因材施教,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进行伸缩,可以突出某些环节,也可以打破模式,进行整合,拓展创新,形成我们教师自己的风格。学校依据总模式,建立了各学科、各课型的分模式,并在课堂教学加以实施。
在模式的引领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是第二步曲,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学生为本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为了让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这学期我校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赛课活动,所有教师全部参加,一条龙排队,从而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在观课基础上,评课活动则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教学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三步曲”模式,为继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原则,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两个习惯培养,让学生走向自主发展(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搞了第四个年头了,今年初,我校整合各项艺体活动,推出《西泉建福学校校园文化艺术季实施方案》,以“教师成功、学生成功”为总体思路,让全体教师、广大学生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愉悦。各项展示利用升旗活动或六一节或元旦进行专门表彰。每一学期为一季,把有关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等以及有关教师的基本技能活动,全部纳入“校园文化艺术季”。
(2)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我校特色建设理念,基本完成学校既定的《养成教育读本》、《表里山河—山西文化》、《诚信赢天下—晋商文化》、《乌金地带—煤炭文化》四册校本课程编写工作,加上我校去年荣获“山西省优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等奖”的《我从这里来》,我校学校层面校本课程自成体系,能够与国家课程有机结合,形成比较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12月份,我们按照打造“成功课堂”“成功课程”总体思路,组织专人,大力开展学习,经过会诊和反思,重新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站在全新的理念上,力求突破“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瓶颈,全力助推我校课程改革工作。
(3)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主发展
小课题研究对推动课改向前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上一轮小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一轮我们采取学校总体规划,教研组为单位,就学科中教师存在的困惑确立主题,进行研究。我校于2013年11月15日申报了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我校研究的子课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并于12月20日正式挂牌。我校从预习习惯、课堂上自主思考的习惯、自主复习的习惯等方面入手,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于2014年4月25日—28日,我校康昌明校长带领5名“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组教师赴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参加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总课题组举办的“2014全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论坛暨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全国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交流教学思想,共商课改大计,展示真实的自我。在这次论坛中暨说课比赛中,我校张红莲、付涛涛、韩红彦三名教师分别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小课题的研究,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学生依据特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4、固化学校管理文化,让学校走向特色发展
为把我校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为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推向深入,根据我校的实际,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作为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严格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且优先考虑评优树先。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实施评价制度改革。对教师的评价要突出课改工作;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求教师注意积累和保存过程性评价记录和相应材料,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纳入教师考核。每周召开一次课堂教学改革调度分析会,及时通报教师
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的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多多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注重反思,不断提升
1、在课堂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制度还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2、有些教师的观念难以及时转变。他们认为不讲(学生能自主掌握的知识)或少讲就不放心,而不能从学生的学情,教师自身的备课等方面去思考,穿新鞋,走老路。今后将对这部分教师加强培训、约束,使他们较快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3、课改初期,教师在这种模式中没有做到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实践。
4、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不完整,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管理依据不足,要尽快探讨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利于全体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5、有些教师写不好教学反思。教师不能很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不能做到在反思中创新,在研究中成长,在总结中提高。
我校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把握各门学科教材的准确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并关注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出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
四、今后工作设想
1、我校将提出“做智慧教师”的要求,计划采取五项举措,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举办教学论坛,形成智慧共识;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开展名师工程,打造专家型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舞台,促进教师脱颖而出。
2、我校将提出“建智慧课堂”的要求,在以生为本、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一种亢奋的探究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品尝到课堂生活的愉悦,越来越多地邂逅了没有预约的精彩,越来越多地感受了学生闪烁的灵气与勃发 的生机。
3、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上将增加《习惯养成读本》。该读本从生活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层面,分年级进行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推进。
第三篇: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关注学生情感,发展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以单纯的接受性学习为过程,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目的,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我有以下几点尝试:
一、挖掘教材之美,丰富学生的内心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刻的,所以不能不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文字美。中国的文字是很好的美育素材。中国的文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形、表意相结合的文字。象形字、形声字俯拾即是。中国的文字已经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用文字作为载体的文化成果可以说是浩如烟海。通过学习生字,学生也可以受到审美的教育,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代表作,在讲授这些作品的同时,我能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美,把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悠久历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其次是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描述大自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再次是课文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美。小学语文课文中塑造的人物或拟人化的角色都有鲜明的形象教学过程中,利用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丰富各自的内心及精神世界。
二、引导阅读,培养情感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注重情感、美的体验,促使其表现自我,享受成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1、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怎样培养乐趣呢?一是选择“浅”“近”的内容。小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限。二是要阅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教育的多落点。
2、注重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阅读文章都包含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情感。
有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哪些叙事性作品,我要求学生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通过自己的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受到美的熏陶,享受阅读乐趣,提高审美情趣。
3、突出个性阅读。我们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对文中自己特别喜爱或感受最深的部分作出反应,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尤其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三、丰富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减少了各方面的束缚,学生得到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真切的体验,进而心情得以放松,思维得以活跃,能力得以培养,个性得以发展,实现个性的完善、健康全面的发展。
1、重应用。随着学生的发展,语文的实际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学生在课内学到的东西已不再是单薄虚拟的,如果到实际生活中马上应用,获得锻炼的机会,这样就能大大地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重过程。关注过程,重在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重在引导学生从过程中体验情感,享受成功,发展个性。
3、重体验。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处处充满美,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觉,去善于发现,去积极感受,去充分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情感,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心去发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唤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积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爱因斯坦语),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美,珍惜爱护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美达到应有的高度(苏霍姆林斯基语)。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关注学生发展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尤其在新课程中物理教学时更以物理实验作为出发点,作为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桥梁,因而结合学生实际,调动学生积极因素,活跃学生创新思维,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效率。
【关键词】物理;学生;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尤其是在新课程中物理教学时要以物理实验作为出发点,作为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桥梁。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是大多数物理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认为实验教学应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一、调动学生因素,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创新思维,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在做实验时善于发现问题,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并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大胆怀疑。如做电学实验时,串联电路两个灯泡的规格都是“3.8V”但实验时为什么会出现一亮一暗?两灯两端电压是不是相等呢?学生思考讨论,反复实验发现有盏灯接触不良,导致电阻增大,从而解决了问题。我一直要求学生除作完规定的实验外可创造性的玩一玩,如做题的过程中发现短路难于理解,通过做实验解决了问题,先把电路串联好,灯正常发光,用导线在一灯的两端一搭,灯不亮了,而另一盏灯更亮,很直观形象,短路的问题也理解了,学生很有成就感。我说电路哪处断开,哪两端电压就接近电源电压,学生开始不相信,通过实验发现:果然是这样的,心服口服,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二、结合学生实际,机动灵活地进行演示实验
改演示实验为“表演”。演示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中,完成演示活动,但从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认识到,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谈不上什么教学的提高,对农村孩子们来讲,就更不见其效了,所以加强了对演示实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甚至把演示实验改变为“表演”。我们在演示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维动手能力,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我在讲“导体和绝缘体”课时,设计了一个家庭电路,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就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松完成了实验内容。
三、结合教学实际,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在具体的程序上大致是:思考预习――出示目标――掌握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检查仪器――实验操作――归纳结论整理仪器――巩固小结――填写实验报告。这几步程序是学生主体要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师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以及巡回指导,我们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大致也是这样的实验过程,但在具体做法上,结合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的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适应我们学生的分组实验。优化组合学生,在分组时,注意到将成绩好的和进步生,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利互相帮助,即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的完成实验探究。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但在实验中对预测出现的问题,我先不提出,只是让他们动手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再集中指导。如接导线的方法,有些学生随便把导线往螺母上一拧,经常出现断线,于是就集中解决接线问题,我用农业生产中的拉线说明了把导线拧成一股的道理,又根据他们日常经验,说明顺时针绕线的好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接线方法。有时对简单的电路问题,我不指出原因,而是指导学生自查原因,排除故障,尤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见及时指定,在一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位学生提出只用一块电压表也可以测出电阻,我没直接肯定,而是让他设计这个实验,搞了一次小的操作观摩,结果真的测出了电阻值。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推理方法及动手能力均不相同,这样在实验操作中,我也鼓励各组之间互帮互助,操作准确、又快的学生可以越组帮助其他学生,有时对简单的实验也开展操作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经过种种方法,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外对其它实验环节也不能轻视,更应做好,做到实处,以补充和完善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实践证明,搞实验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新方法,不断地思考今天在教学上的成功与失败,不断地思考昨天和今天的教学经验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勇于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出路,才能在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以使我们在明天的教学中前进的步伐更轻盈。
第五篇:关注学生发展 打造活力课堂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打造活力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点滴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一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主要考虑两个方面问题:
一、教师角色。
教师,不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更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个体的差异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多了一些复杂性,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处理教材。先通览教材,梳理知识点,明确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的侧重点,确定精讲篇目,其它的放手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习小组自行解决。回想起来,我每学期精讲的课文真的不多,有时甚至从课外挑选我喜欢的适合的文章和学生一起研读。当然,我并不是说教材不重要,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知识点和阅读范围,这是我选择阅读材料的依据,从教材中跳出来,还是要回到教材中去的。
2、驾驭调控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思维向有利的方面发展,活力不意味着随心所欲,依据是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允许小小的失控,课堂上时常出现激烈的争论,有时会越说越远,教师可视情况确定收放的时间,不要急于阻止,甚至是泼冷水,因为有时看似脱离了教材限制的争论,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方说,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我通常是保持微笑倾听的态势或以眼神示意鼓励,因势利导。如果,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常常会造成不敢说的结果。看似放纵的学习过程,其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发散思维的能力,这也是语文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3、平等地参与。课堂上,教师不但是组织者,引领者,更应该是参与者。教师的行动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又影响了课堂效果。教师应当以宽容和善的态度面对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
在课堂上总是不遗余力的给学生真诚的鼓励,“说得真好,老师还没想到呢!” “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这类话语在我的阅读欣赏课上是俯拾皆是的。课堂分析的时候我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我认为更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尊重学生意见,并平等和学生交流,课堂上我经常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帮助的位置上,逗引他们说话,比方说问题探究到一定程度,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时,我会出其不意地说,有一个问题困扰老师半天了,你们帮我想一想,于是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研究明白了就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的问题是这么回事。其实在课上有很多时候是学生提点了我,在教的同时,我也真的学到了很多。不要怕承认失败,即使出现问题,学生纠正,切不可恼羞成怒,可以凭借教师的智慧化解尴尬场面,自我调侃“原来老师真的不是圣人” “古人说青出于蓝胜于蓝,真的太精辟了”„„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威信,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而这恰恰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氛围是任何其他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师生在这有限空间内可以借助文本,透过思维活动延伸出无限可能,我珍视学生在课堂上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借助以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朗读,让课堂多一点鉴赏美。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教材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语文学习是离不开欣赏品味的,而欣赏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就是朗读。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真的很重要。强调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同时,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以读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读几遍就概括内容、分段、讲解词语,只能使课堂沉闷没有生气,为了不让自己唱独角戏,我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课堂情境中。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一家三代人相亲相爱的温馨情感,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用不同的语气来加以体验。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他们模仿自己喜欢的演员的口吻,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第二,发掘闪光点,恰到好处的激励。表扬激励不能空洞,要立足于事实。于瑞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一次朗读后我说,“你嗓音真好,只要在节奏和重音上再注意一些,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从那以后,本来课堂上沉默少言的他,也成了语文课上的活跃分子。我还让学生进行过课本剧改编和表演比赛,首先从各组招聘编剧导演演员,然后各组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的一切活动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我只是提醒他们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于是为了准确把握表演分寸,课上课后时时有朗朗书声。我发现,只要启发得当,相信学生,他们就会为你创造奇迹。
2、说话,让课堂多一点活力美。
我认为,说话是读书的延续,书读得透,自然会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交流,不失时机的追问,是引导学生敢于说话的关键。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常常浅尝辄止,或者不着边际,这样的学生,不要因为怕他耽误时间,怕他打乱课堂思路,就轻易让他坐下,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巧设疑问引导他深入思考或者让他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哪怕说错了,也要让他多说两句,万事开头难,只要张开口,哪怕他以后不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他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学生那颗脆弱的心灵,因为对很多学生来讲,主动发言不是那么容易,我就着力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告诉他们,只要是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有价值的,要大胆的说出来,我不怕你出错,就怕你不说。我也经常跟学生讲,你们将来是要走上社会的,说话是你们的一项最基本的求生技能,而今天我们的课堂就为你们提供了一个练习和展示的平台,课堂时间有限,机会稍纵即逝,抓住现在就意味着将来的成功,这样鼓动下大部分学生可以抛下包袱主动参与其中,有的甚至为没抓住机会而懊恼,这样几乎所有学生都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来,课堂洋溢着竞争的氛围。这样的课堂处理不好会造成一边倒的局面,这样我又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课堂评价既关注表现优异的个人,更关注活动面大活动效率高的小组,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引导,课堂上学生们不但敢讲而且能讲会讲。课堂上任何思维的活动、语言的碰撞都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瞬间精彩常让我激动不已,教的同时也是在丰富我们自己。鼓励学生说话,一方面是培养思维能力,活跃课堂,其实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3、设计问题,让课堂多一点探究美。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比如,我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在同学们充分的阅读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代表规范的写到黑板上,各小组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哪些属于内容理解题,哪些属于语言品味题,哪些属于结构分析题;哪些属于浅表性问题,哪些属于深入分析,同时我也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适当的问题,就这样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对不成熟或表述不准确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教师分析引导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让他们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更是要他们认识到他们很了不起,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这也是培养他们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这些问题我计划安排三个课时完成,当然实际操作我也可能需要四个、五个甚至更多课时,有时我们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充满激情的有效互动甚至可以生成更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要重视这些生成的问题,不要因为它超出我们的预期就去扼杀它,教师不要害怕自己临场反应不上去,而害怕去面对,有些时候平等互动可能效果更佳,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由内容到形式,不但教学生会读,领会作者的意图,而且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使学生能健康成长,当然,经过这样的深挖细掘,举一反三才成为可能,培养语文能力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教材是载体,课堂是平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一堂课就是一台戏,一堂好课,就是一台精彩不断的大戏。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何去挖掘?这是一个问题,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不是答案。如果学生要解决的只是把窗户纸捅破,教师需要做的是把学生的手指放到窗户纸的旁边,让学生自己去捅破,让学生去体会成功的喜悦,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一个目的。
4、拓展延伸,让课堂多一点容量美。(1)、比较阅读
如何学好语文,有专家认为,学好语文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是扩大学生的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思维加工能力。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太少。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紫藤萝瀑布学完后,我让学生品读《春》、《淡竹》、《生死胡杨》、《野菊花》、《风筝》等散文,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异中找同,在比较中摸索出阅读的规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以期能举一反三,利用课本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跳出课本,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再回到教材中去。通过这样几个反复,培养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2)、设计考题
阅读训练到一定程度,我就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抛出常见题型,让学生设计考题并做出答案。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事,积极性很高。开始时,我通常提示一下范围,比如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章结构、题目、语言表达、关键语句等,然后全班学生独立操作,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全班进行讨论。这一环节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检验评价的过程。
5、小组活动,让课堂多一点实效美。
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为了更有效地教学,我把学生化整为零,分成几个小组,利用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牵制学生,告诉学生,他们是班级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意识到,上课就该有上课的样子,每个学生都不允许懈怠。激发学生间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同学间、小组间、师生间要互相尊重,要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课堂上我时时注意观察,扬长避短,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小组长要及时有针对性表扬,表扬要中肯,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利用小组每天的汇报总结,引导组长发现、表扬进步明显的同学,同学间的相互认可往往比教师的表扬更有影响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磨合、相互适应,课堂上他们会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学习任务。
6、教学评价,让课堂多一点激励美。
我认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是非优劣,明确发展方向。
总之,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教法和学法,我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想得更多的是怎样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怎样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收获。当然,这只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浅薄的想法和微不足道的做法,一切也还是在摸索过程中,今后实践中,将继续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