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小学 刘 莹
【摘要】教育中语文教学在各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能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的智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智力 语文 语文教学
教育中语文教学在各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潜在因素,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谓智力是一种潜能,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4〕我国心理学家燕国才教授认为“智力是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的。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指导的实践中,我做了如下探索:
在教学中从智力的五个组成因素着手,从而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一、抓好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只有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才能提高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增强知觉的选择性。因此,教师要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指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具体引导观察方向,并不断引导学生从被动地观察过渡到主动自觉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和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第二、激发欲望,培养兴趣。在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
〔3〕的观察兴趣。如教学《蚕姑娘》这篇课文。我先组织学生养蚕,并指导学生每天进行观察。为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我让学生每天向教师汇报观察结果。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向老师汇报观察结果,今天说蚕变颜色了,过几天又说蚕结茧了等等。这样的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而且使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更注意观察了。
第三、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1、观察要有计划、步骤地进行。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如“整体至部分至整体”、“由远至近”、“由左至右”等观察步骤。但是这些顺序要按教材的特点教给学生,如教学看图习作《郊外〔3〕一景》,就要按“整体至部分至整体”的观察步骤,先观察整个画面,再抓住小河进行细致观察,然后回到整个画面感知画意。这样学生有序的进行观察、思考,观察力得到了培养。
2、比较观察法。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比较。〔3〕如教《小露珠》一文,要让学生比较观察,“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使学生知道了小露珠的美丽和珍贵及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知道观察不要拘泥于方法,而要注意诀窍。
3、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观察,并且有意识的布置一些观察事物方面的作业,促使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形成观察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写观察日记,进行赏画、看日出等活动,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
生的观察力。
二、抓好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在教学中,如果学生比较深刻理解了文章内容、掌握了文章结构,就会在很短的时间记住课文内容,而且记忆保留时间长。如可以利用直观教具,借助实物、幻灯、画面或电视等建立起对记忆对象的感性与理性、语言与内容的联系。还可以经常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比较,加深对记忆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运用画龙点睛式的提问,讲解、板书同样是很重要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朗读、默读、默写、听写、复述、背诵等练习方式也能增强记忆的效果。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能做到理解和背诵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助记方法,记忆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夕阳真美》〔3〕这是一篇要求背诵课文。采用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即先听后说再背诵的训练方式,借助简单明了的板书来加强复述的准确性.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理解课文,记忆课文的能力。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持续巩固,经久不忘。所以,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的训练,才适应于现代教学。
三、抓好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3〕第一、发挥课文作用。a、如教学《军神 》一文中,刘伯承眼睛受伤了,伤势很重,眼睛要做手术,他怕损伤脑神经,坚决不使用麻醉剂,手术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色床单,汗如雨下。手术结束了,崭新的床单竟被抓破了。然而,我们的“军神”刘伯承却没有发出一声呻吟,心里还清楚地数着刀数。同学们,你从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刘伯承元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样一来,学生马上进入想象的境界,争相评估刘伯承,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b、抓住知识点的特征,如《掌声》一文中,没有直接写小英的心理活动,我就让学生通过她的行为和表情变化仔细体会小英的心理活动,然后根据“我”的心理活动想象小英当时是怎样想的。这样一来,学生将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进行想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第二、练习写想象作文。引导学生练习写想象作文是开发想象力的主要训练途径。其主要方式有写童话,写科幻性作文等。可以先从相对容易一些的写起,如写《假如我是一只白鸽》、《森林幼儿园》等作文,表达自己心中的追求、愿望或理想。还可以使课文中省略的情节明朗化,如对其进行扩写、补写或续写等形式,如
《掌声》〔3〕一文中“甚至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续写省略情景等。
四、抓好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思索。比如在诗歌教学中,大胆地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积极地跟学生对话,从对话中提示诗意,借
〔3〕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可这样进行对话:“①这句诗是什么意思?②它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③你认为这样的景与作者当时的心境有何联系?等。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力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的同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对语言的体会、结构的理解,大胆进行创造性思维,把语言、篇章等所表现的意义,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具体感受,做到有所感,有所知。其训练方式主要有:对同一篇课文就不同部分,或从不同角度,都可以进行不同看法的思维,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同一作文材料,也可以多角度立意,另外,对一篇文章要能进行增添补充,如改写、扩写、续写、补写等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抓好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第一,注重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内容不可能都吸引人,要培养好学生的注意力。
1、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兴趣。如自己的授课表情、肢体语言、语调等,尽量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学生口味,能抓得住学生的注意力。
2、对学生进行意志磨练,如对学生进行不断地物质鼓励、提问、文本表演等磨练其意志。
3、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直观的教具进行教学。例如《 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是一篇散文诗,本身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如果采用讲授法,课堂教学难免不成为一支催眠曲,学生的注意力就无从培养。我针对学生的心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的方法收效甚丰。授课时课件显示:一片广阔而绿油油的草地上,长着一棵高大而挺拔的树,书上的叶子形态各异,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茁壮、葱翠。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再加上课文flash朗读等。学生兴趣很高,注意力特别集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注 3
意力。
4、注重学生注意习惯的养成。当一个人有良好的注意习惯时,也不太容易放弃,会努力作出有意注意。如不段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要发现学生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实施奖罚分明的奖惩制度,从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使学生的注意成为习惯。
第二,不忽视无意注意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比如,在教学当中,学生注意力本来集中在教学身上,教室却突然闯入一个送水的叔叔,学生注意力马上转移,注意这位叔叔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绝不要强制学生回到有意注意上来,等送水的叔叔走后,让学生口语表达送水叔叔的外貌、穿着、表情、动作等,同时表扬口语表达得出色的同学,并要求学生写下来。这样,使学生知道其注意力的目的、作用,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注重学生良好注意品质的培养。许多学生都有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苦恼的经历。学生在上课、写作业或复习时,总是不能专心致志,过不了几分钟思想便不知飞到哪儿去了。虽然这些学生学习努力,上进心强,智力也不差,可学习成绩怎么也上不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注意力的品质:
1、自我暗示法。比如用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自己“集中精力”、“不要分心”等;
2、情景想象法。如在每次写作业时想象正在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等:
3、培养间接兴趣。如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自己努力方向等:
4、记录法。给自己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走神的内容等。除此之外还有自我奖惩法、训练听课技巧。这样坚持,任何与学习无关的因素就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上述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途径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以思维力的开发为核心,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只要坚持从智力的五个组成因素入手,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在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的智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引注和参考资料
〔1〕国家教委《课程计划》〔Z〕 1992年
〔2〕国家教委 《大纲》(试验修订版)〔Z〕 2000年
〔3〕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Z〕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三年级上册 江苏教育出版社
〔4〕王有智 欧阳仑 《心理学基础——原理与应用》〔M〕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年
备注:此文在“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中国中小学教育学会”论文大赛中获一等奖。
备注:邮编:712000 电话:*** E-mail:liuying1123456@163.com QQ:1067971373 微信:1067971373 ***
第二篇: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到有机化学,兴趣很浓。这时候,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
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一类物质。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同学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与能力培养
1.自学能力的培养
适应于有机化学的特点,在教学学习方法和知识的同时,我还加强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自己总结。比如“乙醛”这一节,通过约20min的阅读,我就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乙醛的组成和结构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质(展示样品)、化学性质?由这样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这类物质(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我觉得学生不但强化了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第三篇:职业教育如何在试验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范文
职业教育如何在试验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
摘要:一个人智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就与人才成长。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的问题。如何在电子电工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电子电工学科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我电子电工的教学实践,针对发展学生智力做的一些尝试作了归纳论述。
关键词:智力结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电子电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发智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心的问题。而如何在电子电工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则为广大电子电工学教师所注重。
现代心理学认为,所谓智力,就是一个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总和,智慧力量的总和。智力的结构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一个人的智力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成长与事业的成就。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要求技工学校的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日趋增多,仅仅靠在学校里学习几年是不可能把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全部掌握。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参加工作以后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工作技能。所以,发展能力,培养能力,不仅对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是必须的,而且对于学生将来适应工作需要和进一步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智力是能力的基础,发展学生智力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有目的有意识的利用实验,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将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谈谈我们在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
学生一般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要讲清电工原理,概念,揭示事物内部规律的东西,就要通过生动的直观,达到抽象的思维。
巴普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指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可以分为偏抽象型、形象形和中间型,据我们对我校几年来招收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大多数学生都为偏形象型。就是说,对这种学生在教学时要尽可能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工学内容范围较广,大多数知识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不少学生对学习电工学有畏难情绪。所以,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首先就必需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电工实验形象、LY音频信号源CK直观,本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利用实验。例如:《电工学》中“串联谐振”一节内容,是教学的难点。书本上只是介绍了串联图
(一)谐振的概念,产生条件以及串联谐振的特点等。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在进行这一节教学时,我们增设了如图(一)所示的演示实验。演示时,接通电源缓慢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可以听到音响恒定的音调变化,使学生对音调变化所反映的频率高低有一个印象。然后,合上电路中的开关K缓慢地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可以看到随着音调的逐渐升高,灯泡由暗变亮,复又变暗。学生对这个现象很有兴趣,但又不解其因时,内心便产生了强烈要求了解实验现象理论依据的愿望。教师此时说明随着频率的升高,电流发生变化,并有一峰值。达到峰值电流时,灯泡最亮。这时,电路的固有频率与信号频率相同,称为谐振,对应频率为谐振频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计划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能力,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有学者说过,养成观察的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更为重要。在电工实验过程中,教师如能根据影响观察的心理因素和技巧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则一方面可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电工概念和规律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电工概念和加深对电工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试验的观察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电工学教学中,我们作出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尝试:(1)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有引导性的演示实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懂得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包括观察顺序),以及观察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观察后应怎么思考分析等几方面。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过程用科学语言正确的描述出来,再加以概括。有些实验,仪器较齐,我们便采用“老师边讲,学生边操作和观察”的方式讲解。(2)尽可能多为学生创造观察机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教师除了在实验时着重用心外,课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为学生提供与教学有关的观察材料。如我们在学习《无线电工艺》后,便组织学生到无线电厂参加学习。通过实地观察,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书本上知识的理解,也训练提高了观察能力。又如在“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电路”这一章内容结束后,我们开办了“第二课堂”收录机、电视机原理及维修班。因学生对家电维修兴趣很浓,在听课和实际安装、调试、故障维修时积极性始终和高。有些问题不懂他们又反馈回课本上去重新学习理解有关内容。经过反复的学习、实践、观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三、借助实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推理能力,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
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正确的~220V220V40W220V15W~220V220V40W220V15W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是电子电工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电工学教学中,我们注重了两个方面KK图
(二)的问题,一是引导学生善于从观察实验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亲自进行科学抽象的训练,在具体思维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讲电功与电功率一节内容时,我们设计了如图
(二)所示的试验。先将两个灯泡并联在电路中,开关接通后,可见40W灯泡比15W灯泡亮,提问学生:这是为什么?让其思考。然后将两个灯泡串接于电路中,开关接通后,可见两个灯泡都不如并联时亮。当比较起来看,15W灯泡反而比40W灯泡亮得多。这时又问这是什么原因?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可以答出:两灯泡并联时,两灯两端电压相同,但15W灯泡的电阻比40W灯泡电阻大,根据PU 则P12R,2PR2R1,即并联时灯泡上消耗功率与其电阻值成反比,所以40W灯泡更亮。而在两灯泡串连电路中,通过两灯的电流相同,根据p=I2R,则P12PR1,即串连时灯泡消R2耗的功率与其阻值成正比,故15w灯泡比40w灯泡亮。待学生弄明白其原理后,接着又提出:(1)如果在原并联电路中再并联一100W灯泡,那三个灯泡中哪个会最亮?(2)在原串联电路中再串联一10W灯泡,哪个会最亮?(3)如果将
四个灯泡按图
(三)相连接,哪个灯泡最220v100w220v15w220v40w220v~220v10w亮,哪个灯泡最暗?学生经过思考,根据刚才两个结论便能推断出正确结果,然后教师用实验证之。这样通过演示实验—设
K图
(三)问—思维—推断—实验验证,环环相扣,可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推理的能力。
四、运用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正确思维方法,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
电工学是研究电磁的自然规律在工程技术上应用的科学。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获得必要的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参加工作后要应用所学知识对生产实际中的问题能分析、能解决。因而,在电工学教学中教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忽略,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B传感元件J键。在讲完“晶体三极管及其基本电路”这章内容后,教师利用图
(四)所示的实验电路,分别演示了热敏,光敏,声控开关等几个实验,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教师指导下分析了这三个实验的原理。然后教师问学生,~220V~220V这三种实验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图
(四)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可以利用光敏电路设计制作自控路灯,有的说可以利用热敏电路进行温度控制„„,教师接着向学生布置了三极管放大电路在工农业生产上应用实列的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画出电路图,而且要实际安装,调试,教师还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检查,评比,择优在全班介绍。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以上是我们在电子电工教学中注重培养发展学生智力的几点做法,实践证明 效果是显著的。现在已进入21世纪,如何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更显重要,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一定能摸索出新路子,新方法。为技工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高中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中学高中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立足课堂,营造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应平等合作,双向互动,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支配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要改革教学方法,广泛采用点拨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讲练结合法等教法。要优化教学模式,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多启发,多质疑,培养学生可贵的探索精神,彻底打破“满堂灌”、注入式等教学陋习,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要善于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等个性品质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拓宽阅读,丰富个性发展的内涵
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语文课业负担,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余、周末及节假日享受阅读的快乐。要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让图书馆、阅览室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让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强调勤做读书笔记,常写读书体会。要丰富阅读形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开展读书比赛,收集学生阅读过的书刊进行旧刊交流活动,举办朗诵比赛、故事会等。
三、开放写作,展示个性发展的丰采
从学生个性培养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不要设下太多的框框条条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放手让学生去写,鼓励他们写自己想写的话,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不断丰富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成为学生个性化写作的不竭源泉。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要尊重学生文章的个性,坚持多就少改的原则,多肯定学生的优点与进步。特别是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要尽量发掘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不管是新颖的开头、结尾,或是所写的一件新鲜事、一个好的词语、句子或段落,都应给予鼓励表扬,使他们感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呵护他们的写作兴趣。
四、着眼课外,广辟个性发展的渠道
教师应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基于此,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如举行演讲赛、辩论赛、朗诵比赛、故事会、作文竞赛,办手抄报比赛,收集广告词比赛,开展文学社活动,举办各种讲座等,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搭建平台。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深入工厂、农村、军营、矿山进行采访与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生活中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
——来自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四川省南溪县第一中学
曹仁红
[内容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学科教学“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的理论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策略有:
1、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观察了解学生的智能类型;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和选择语文教学方法;
3、赏识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向弱势智能领域迁移。
[关键词] 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
“扬长补短”式发展
“智能”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特定的教育影响下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或制造有效产品的能力。每个人的智能特点是各不相同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显示出自己智能的优势和弱势。优势智能是一个人智能结构中凸显的能力,它能有效地解决某方面的问题。相对而言,弱势智能是一个人智能结构中的深沉潜隐部分,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效果相对较差。
学校教育对发展人的智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校教育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优势智能,而忽视其弱势智能,甚至在开发学生智能方面走入了“扬长避短”的误区。现代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应该“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即在充分发展学生优势智能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弱势智能的发展。本文拟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策略。
一、多元智能理论是学科教学“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的理论基础。关于“智能”的性质及其结构的探索,在许多心理学家走过了从智能“单因素说”到智能“多因素说”的漫长历程之后,在挑战传统智能理论方面,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当代新型智能理论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而且,这组能力中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这组能力是与个体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在多元智能理论看来,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具体到不同的人其智能表现又各不相同:有的人八项全能;有的人某一项或几项突出,而其他方面较差;大多数人居中。每个人的智能都各有其优势和弱势,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人在哪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又都是出色的可造就的人才。
为了实现人的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加德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之后,还强调应及早鉴别儿童的智能类型。他说:“对我来说,儿童智能特长的早期鉴定,只是帮助确定他可能将从哪一种经历中受益,对儿童智能弱点的早期鉴定也同样重要。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儿童智能的弱点,就有机会强化它,还可设计特定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保证重要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可见,加德纳在重视儿童优势智能的早期鉴别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及早发现其弱势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鉴别儿童智能类型的建议提示我们:教育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又要尽力开发、提高弱势智能水平。教育者的任务是促进学生“扬长补短”式发展。
怎样补短?加德纳说:“对于智能缺陷的评估,可以预测学习者将要面临的困难,并提出通过另外的途径达到教育目标的建议(如通过空间关系学习数学,通过语言技能学习音乐)。”不难看出,“以长补短”是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答案。在学科教学中,老师要 从学生的优势智能所决定的学习方式出发,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设计符合不同智能需要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去适应学生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弱势智能的水平,在完成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智能结构的优化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的教学策略
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综合性最强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对开发学生多种智能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可尝试如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观察了解学生的智能类型
加德纳说:“尽量多地了解学生而不要把他们赶着通通穿过一根针眼儿。”了解学生的智能特点,是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的前提。
在目前还没有能科学而准确地鉴别儿童智能优劣工具的情况下,教师识别学生的智能类型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情境,在课堂互动过程、课外实践活动等学习与生活情境中观察学生的智能类型。教师可根据学生经常性的表现判断某个学生在哪一种或几种智能方面有优势,而在哪些方面是弱项。如在“爱我家乡”语文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自办小报图文并茂赞家乡;有的只能用语言描述家乡的美丽而画不出来;有的写得不好也不会画图却收集了大量足以证明家乡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数据资料;有的则在悄悄研究家乡水污染及防治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们的智能特点各不相同:有较全面者;有长于语言智能而弱于空间智能者;有语言智能和空间智能均弱却长于逻辑—数学智能者;有长于自然观察智能者,等等。如果学生们这些智能特点又是在学习生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教师就可以对他们的智能类型作出初步判定,以此作为促进每个学生“扬长补短”式发展的依据。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语文教学活动和选择语文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的要义不仅在于判别儿童各种智能量上的个体差异,更在于揭示了每个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由于优势智能的不同导致的学习方式的差异。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方式 的差异是由其优势智能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设计教学活动,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单一地重视语言智能而忽视其他智能的运用,而应在语文教学设计时考虑如何让那些优势智能不在语言方面的学生也能发挥其强项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如在学习《孔已己》时,让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复述情节、朗读文段;让擅长身体运动智能的学生表演孔已己自命清高、迂腐穷酸的言行;让擅长空间智能的学生画出咸亨酒店的格局或孔已己的肖像;让长于逻辑—数学智能的学生根据文中交代“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和文末所署的写作时间“一九一九年三月”推算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等,这样,拥有各种优势智能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大有用武之地,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各种智能的交流中愉快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又如,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中,可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让他们担任不同的角色:人际关系智能优者负责组织;语言智能强者担任写作;空间智能优者画图;身体运动智能强者创作道具等。这样,在同一语文教学目标之下,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八种智能都被纳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用各自的一项或几项优势智能去学习。在愉快的学习中教学目标都达到了,但每个学生达到的途径各不相同。这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收到的异曲同工之效。
3、赏识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向弱势智能领域迁移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各项智能是相互影响的,人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也是相对而言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充分展示自己优势智能的同时,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促进这种迁移的有效手段就是赏识评价。就是以欣赏的态度肯定学生在优势智能领域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从事优胜智能活动时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和意志品质,如持久的注意力、积极主动的思维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等,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从事优势智能活动时的智能特点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
在语文教学中,当我们激励一个不擅长语言智能的学生用他的优势智能来学习语文时,如有的学生用画面表现李白《望天门山》一诗的意境而不是用写成散文通过语言描述时,教师不妨真诚地表扬:“你画得真好,看来你对这首诗理解得不错!”赏识评价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还应抓住促进其智能特点迁移的契机继续引导:“你的绘画功底真好,一定下了不少工夫练习吧?其实,学语文也一样,只要多阅读多练笔,你也会学得很好的!”这样以来,说不定这个学生就会像画画一样认真、投入地学习语文,从而把他从事空间智能领域活动的智能特点迁移到了原本是弱势的语言智能领域,久而久之,他的语言智能水平就会得以提高。同样,我们还可以引导爱唱歌的学生尝试用音乐的节奏去美读课文;引导喜欢运动的同学去做每天坚持写日记的“道德长跑”;引导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人去解读那些语言平实的科普文,等等。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向弱势智能领域迁移,是语文教学“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
当然,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教育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在语文教学中“扬长补短”式发展学生智能仅仅是众多的启示之一,而且,其教学策略也应该是多元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 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2、[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
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王成全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3、克里斯腾 尼卡尔森 纳尔森 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陈树清
译)
云南教 育出版社2000版
4、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教育研究》200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