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一个创新的思维,即创新的、前所未有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意义的思维。语文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更是创造的基础工具。作为一名肩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又如何去完成时代赋予的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呢?语文教学对创造能力的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应着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创造性想象的能力、联想的能力、诱发直觉和灵感。
一、发散思维的培养
首先,教学中,要努力尝试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突破教材和教参的一些条条框框,突破思维定势,实现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其次,根据同一作文材料多角度立意。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寓言《守株待兔》教学之后,可启发学生脱出文章的思维定势,自己确定文章中心,会认为《守株待兔》好,抓住守株者的恒心、忠心、毅力立意,也不能不说是举一反三。
再次,是对阅读材料进行仔细推敲,查看有无疏漏之处,对课文相关之处等进行分析、比较、鉴赏、评价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四是从文章的情节、层次结构表达手法等入手来进行增添补充。如将《木兰诗》改写成叙事散文。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驰骋疆场,立下汗马功劳。凯旋归来后,又谢绝高官,重还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一个既是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铁马金戈的英雄,无不自然诉诸笔端。
二、创造性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创造思维的温床。
“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如是说。什么是想象力?想象力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一旦失去了想象力,创造力也就会随之枯竭。牛顿也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阅读感知描写性语言时,要对语言文字有所感受,就必须进行想象,阅读语感训练的想象是再造想象。可读前想,读中想,读后想。带着问题读读想想,想想读读,都是感知语言材料的很好办法。
想象力是创造的先导和基础,任何形式的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因此,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也可从如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丰富感性知识,拓宽知识面,储存大量的表象。实践证明,谁的知识面广,经验丰富,尤其是感性知识经验丰富,想象力就丰富。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表象积累,又何来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呢?语文教学中,可广泛运用挂图、自制教具、实物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也可利用电化媒体达到视听结合,调动多种感观参与,丰富感性知识的目的。第二,充分利用语文手段,强化表象的储存。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学校里的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撇开语言教文字,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走人了重文字而轻语言的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的误区。第三,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体会出语言文字材料里面蕴含的境界和情调。尤其是在读描写性语言时,更要对语言文字有新的感受,从而想象文章的意境,达到培养想象力所应达到的境界。第四,创造想象――想象作文训练。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任务,在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在展开想象时活跃着的都是形象的本身,而且都是根据已有的关系建立新的形象。有了前面的再造想象的积累与储存,现在运用于作文之中,可谓水到渠成,信手拈来,时时展现创造想象的火花,新生创造想象之果。第五,培养好奇心,鼓励合理虚构(想象)。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更应该改变现实中那种见物不见人,见书不见人,见文不见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教育中高扬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正如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中国物理学家杨福家所言:“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把它当作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自身是点火种的人。”于此,学生的好奇心的激发就成了一名教师的当务之急,更何况好奇心是发展想象力的先导和驱动力。教师更应该随时随地指导学生对任何事物都要十分留神、观察和研究,并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一般来说,好奇心越强烈,想象的内容就越丰富,想象力自然也就越强。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虚构,想象。
三、自由想象能力的培养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再想到更多的事物的心理过程,没有这一过程就没有迁移。正因为如此,联想被誉为智慧的桥梁,创造的桥梁。许许多多创造性思维成果都是通过奇特的联想而获得的,瓦特之发明蒸汽机,牛顿之“万有引力”定律,莫不如此。
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联想课文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高妙处。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它以“我”对蜜蜂的情感化为线索,欲扬先抑,全文选材借助联想,热情歌颂“为人类酿造最美好的生活”的人民的默默奉献精神。这篇文章还三次出现联想:一是由荔枝蜜的甜美想到生活的甜美;二是由蜜蜂沸沸扬扬的情景想到建设新生活;三是由荔枝蜜的酿造蜜蜂想到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劳动人民,遣词造句方面如“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嘤嘤嗡嗡”既传其声,又现其形。好像蜜蜂酿蜜时热热闹闹,兴高采烈,充满着劳动的乐趣。“忘记”把蜜蜂人格化,活现出蜜蜂勤奋不息,不分昼夜的神态。
四、诱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创造,不断地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己任,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突破点,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才能真正谱写“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为创造之人”的教育新篇章,迎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繁荣昌盛。
第二篇: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绘画技法、知识传授上,弱化了对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美术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探究情景,开启“创新”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创设“一个渗透着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是培养儿童美术创作灵性的有效途径。
(一)以生活展现情景,提高主动观察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我引导学生体验“以情感为纽带”的美的生活情景,激发其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参观游览中体验祖国山河的自然美,在社会交往中辨析真善美,在生活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知识深刻、严谨的美,并指导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也是绘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有目的的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目的有层次的主动观察,并引导其说出明暗、颜色、构图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敏锐的感受事物的能力。
(二)以作品再现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教学中我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儿童的潜能,让儿童充分活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利用身边易找的资料,采用折、剪、贴、揉、编、接等方法开展美术活动。用毛线、棉花等作他们喜欢的食品、人物、卡通造型;让他们尽情地摆姿势做模型(九册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由描绘树林中的阳光、高高的青松(五册教学内容);让他们随意勾勒心中的游乐园,充满欢乐地去做手影(三册教学内容)„„在广泛的“写意”过程中去搜索生活中的镜头,去尝试创作,去再现生活,突现鲜活的个性。“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出来,才能使学习变得丰富多彩、鲜活充实,并获得持久动力。”
(三)用游戏体会情景,培养美术创造力
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特点,适当设计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为同学画像”时,我提出的要求是为同学拍照,要拍得像,并进行“十佳小摄影”评选,然后把作品送给同伴作纪念,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这时我借机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怎样把照片拍得最像(写生方法)。他们都会在趣味性极浓的写生
活动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结果作品都十分形象。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美术活动能满足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需要,直接和间接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时,他们对美术也愈感兴趣,创造的动力也会愈加强劲。教学中亦可“借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等为学生铺展一个充分的、自主的、全面的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获得的审美感受及时得到宣泄,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领悟美、追求美提供条件。
二、在观景中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小黑板上一画,课堂上一挂,学生则依照葫芦画瓢”开始分级分部分得进行黑板旅行,学生逐渐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此种教学法非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难以发现尖子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学生的业余作品《月亮船》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作品虽然稚气、不成章法,但天真活泼,充满生机,富有想象力,我把它带进课堂进行讨论、点拨,后成为地级获奖作品。事后,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对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把课堂教学改为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想象。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把握物象特征,让他们边谈、边议、边描绘,使其大胆地说,畅快地谈、尽情地议。在情景交融中激发起绘画兴趣,完善认知结构。当他们把记忆、想象、添画、着色融为一体时,在适时指导,就可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第二册美术课本《小白鹅,水上游》一课教学中,我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在教学中,因人而异,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学生命题、教师添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出题,他画了一个长方形,我就用彩笔给添画成一幢漂亮、高大的楼房。另一名学生画了一个椭圆。我给添画上头、颈,竟成了一只昂首高歌、神气十足的小白鹅,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黑板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抓住时机给他们讲述鹅身体的基本特征、形状及其画法和注意事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鹅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在水中有那些有趣的动作?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完成了《小白鹅,水上游》一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并以小白鹅为主题引导他们在画面上画出多种动态的小白鹅,并添画上蓬松的水草和摇曳的水浮莲。还根据鹅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动脑画出一只只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小鸟,落在树杈,有的嬉戏、有的觅食、有的小憩、有的高歌,并且添画上了茂盛的树叶和累累果实,颜色绚丽多彩,可谓五彩斑斓,充满情趣。
四、在游戏中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往年的美术教学,作业不交不看,不评不议,“好、中、差”一锅煮。如今,我更新教学方法,狠抓作业讲评,增加了中外美术欣赏课和造型课的教学,结合第二课堂活动,以游戏方式让他
们对各种姿态进行观察与模仿。认真构思,自己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他们创作的泥塑《唐赛儿》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英姿勃勃;棉絮粘贴《小白兔拔萝卜》活灵活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同时注重对尖子生的指导与培养,让他们“结对子,一帮一”,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和学生,设计新颖教法,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其自主探究,自由时间,他们才会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绘画兴趣,形成绘画技能,才会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在创造中发现美,实现对美的追求。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肥城市仪阳乡京城希望小学
刘光明 王庆富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训练
商水县汤庄二中
刘海霞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思维的训练
商水县汤庄二中
刘海霞
内容摘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何谓创新呢?其英文是INNOVATION,从广义上讲是指凡是产生新颖的而且有个人意义或社会意义的成果或活动。其中我认为它最重要的是强调“有个人意义”,这一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重要。因为对学生个人来讲,创新不必是原创造,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创新精神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创新的动力系统,由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三部分组成;二是创新的执行系统,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组成;三是创新的保证系统,以创新性格为核心的人格特征。而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简言之就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发散性上。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根据己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的特点。集中思维又叫聚合思维、求同思
维。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第二,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首创性、独创性的特点,它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第三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己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参与创造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
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因此,培养人才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鼓励求异法。
创造性思维训练要结合课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可重点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得到新的认识或新的看法。例如,在寓言《蚊子和狮子》教学中,在讲到蚊子打败了狮子却又被蜘蛛网粘住时,可启迪学生思维:它的结局会怎样?是不是只有给蜘蛛吃掉这一种可能?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蚊子正要被蜘蛛吃掉之时,树上掉下一颗松脂裹住了蜘蛛,并把网打破,蚊子得救了;有的说正在此时,气急败坏的狮子赶来报仇,一抓捣烂了蛛网,反而让蚊子脱网而逃;有的说„„这些看法都跳出了教材,具有新颖、独特的特点,同时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情境法。
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必须具有创造性的情境和气氛。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中,形式应是灵活多样,或个体,或小组,或口头,或笔头„„练得活,练得巧,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训练中,还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探求,获得成功的喜悦,领悟到发现的甘甜,品尝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三、引导质疑法。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面进行大胆质疑,探索求异。只有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在饱满的学习情绪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诱导想象法。
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灵魂。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通过想象和幻想的方法,进行创造性阅读、续写故事和想象作文等,这些训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教完《皇帝的新装》一文后,我要求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故事,以半命题《××的皇帝》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讨论,活跃其思维,激发创作热情。学生能补出《不敢穿新装的皇帝》、《谈衣色变的皇帝》等富有新意的文题,写的文章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阅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五、归类比较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可打开思维的闸门,点燃创新的火花。经常采用比较法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对夏日暴雨的描写极为精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味作者写雨的精妙,我让他们将本文中的“夏雨”与朱自清《春》中的“春雨”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明确了:①写景要抓住特征才能写得逼真。②写景是为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服务的。这种比较法会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思维内容,他们可以从异中见同、从同中见异,其创新思维必将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要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造就创造型人才的理想和目标,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创新教学,不断修炼自己的语文教学艺术功力,就一定能使语文课堂中,因为有了思维的学生而鲜活,因为有了学生的思维而生动,更因为有了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而平添了一份精彩。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
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或有创新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特征,也叫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不依常规、寻变求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化,促使人们思维活跃,不呆板、僵化。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如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颗,书中这样描写洞内的景物: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这时我提问:“叶老看罢内洞说‟有点像„,到底像还是不像呢?”学生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我揭示说:“像与不像,不是凭你们的主观臆断,而是结合课文内容、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来体会叶老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再阅读课文,然后继续讨论。认为不像的同学说:“有点像从字面上看,就是有一点像,那么大部分都不像,总起来说还是不像。”这个同学虽然有自己的判断,但说理性不强,不能以理服人。有的同学说:“我不同意他的发言。有点像,我以为还是像。因为两条龙是石钟乳沉积自然形成的,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形象不能逼真。但作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两条龙蜿蜒在洞顶。蜿蜒这个词本来是形容蛇爬行的样子,现在用来描写双龙那种张牙舞爪的姿态。又因为借着灯光去看,灯光摇曳、蒙蒙眬眬,大轮廓又很像,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这是肯定而不是否定,也正是叶老语言 1
正确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理解有点像是说像而不是不像。”课堂上这样的讨论,尽管答案不一致,但同学们根据课文字里行间的意思,反复推敲,会得出自己的结论。通过讨论最后意见。认识会趋于一致,不必老师“奉送”正确答案。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这样分析、推理、判断,就会逐渐克服解答问题时的盲目从众心理和不合逻辑的猜测,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思维的逻辑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们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我们上课时不能要求学生答问只许对不许错。有些学生创造性思维常同一般学生不同,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近于荒唐,有时不易被老师理解,但认真考虑,他们也有某些方面的道理。一次讲完《将相和》,老师提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老师进一步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结束讲课,突然又有一位同学举手了,老师表示意见相同的就不用重复了,但这位同学仍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起他,他说:“我喜欢赵王。”老师惊讶地问:“为什么?”学生振振有词地说:“蔺相如本来是一位官职卑微的小官,赵玉看他有才华,就大胆地使用他。秦国本来是虎狼之国,在赵王与秦王面对面斗争时,蔺相如都挺身而出,战胜强大骄横的秦王,维护了赵国的尊严。每次斗争胜利后,赵王就对蔺相如破格提拔,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还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有理有据。赵王本身也是统治者,但学生不涉及他的为人、执政的情况,只就他用人这一点来评论,观点鲜明、论述清楚、敢抒己见。老师给以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廉颇,你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你很善于思考。”这样的肯定,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同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发言时消除了顾虑,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考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敢于提出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形成超常的构思。
如在十一册里有一组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我抓住这些课文写作特点的同异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这个角度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如这样提问:“《我的战友邱少云》、《凡卡》、《奴隶英雄》都是写人的文章,你最喜欢哪篇的写法?”“三篇文章在刻画人物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外貌?哪篇着重刻画语言和动作?哪篇文章又着重刻画了神态?这些侧重点都是根据什么确定的?”学生在比较中,认真思考、人人动脑、动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分析。比较、鉴别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形成网络,口头表达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想像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活动。因而我们说想像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像。
1、续讲、续写故事的结局。当学生读完课文内容,并掌握了文章中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续讲、续写故事内容或结尾,丰富他们合情合理的想像能力。如讲完《会摇尾巴的狼》、《凡卡》、《穷人》等课文引导学生续讲,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写出多种多样的片段。
2、写想像作文。低年级孩子学了《小猴子下山》一课,老师叫学生摹仿,自己编个童话故事,一句话一幅图,可自绘可剪贴,最后粘贴成一本书。学生自编出许多小童话故事,如《先让猴子妈妈吃》等。高年级学习《黄河象》后,写《柏抱槐》,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盖大楼》等想像性作文。
3、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训练学生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 3
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叫联想。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就是以类比为出发点,找出它们之间相同或相异属性。类比法能够在广阔的范围内把两个不同的事物从内部有机地联系起来,产生超常的构思,这是创造思维的火花。如学生写《我喜爱的玩具一小泥人七品芝麻官》,进而联想到当今有些干部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对此进行了抨击。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由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和作文这五部分组成,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循环渐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这五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造思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一种思想交流的工具。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好这门学科的知识必然离不开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把语文教学中抽象的理论感性化,进而去引导、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主要从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这几个部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汉语拼音的教学
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发音符号。对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感到单调、枯燥无味。教师在上课时要从学生好奇的角度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把死字母教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利用实物教具帮追记忆。学生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选择学生年龄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强直观形象教学,使学生获得感知产生形象性记忆。
充分利用插图、图片、卡片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小学生主要是直观形象的记忆占主导地位的,多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插图、图片、卡片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拼音字母的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采取编小故事,口诀的方法帮助记忆。哟正确无误地掌握汉语拼音的发音,记住字形并熟记拼音规则,这对小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为了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发音和掌握字形的困难,教师可以编一些汉语字形的小故事,顺口溜等让学生谈谈认识,来促进学生的识记能力。
二.识字、写字的教学
汉字是语文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表意的文字。汉字的发音、字形、字义是汉字学习的整体统一的学习。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汉字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识字写字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一句话里分析出所要教的词,把词分为单个的字,再把字音、字形、字义分开,指导学生从三个部分去识、读、写这个词,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把音、形、义结合起来教授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联想与这个字有关的事物,组词,造句或讲故事,依次来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画》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画的内容:看远处山有鲜明的色彩,听近处水静静地流淌的声音,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了,但花儿仍然美丽鲜艳。人走过来鸟儿仍停在枝头,一点儿也不知道害怕。这包含了叙述和描绘两个因素,把美丽的景色用山水花鸟这四种景物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用直观语言把事实生动如画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头脑中构思出美丽的景色图。使学生所读即所知,所知即所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热爱进行情感教育。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自然情感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作文教学
作文是学生思想感情和综合能力的表达。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的去运用、组织、选择、安排所学的词语去构思一篇好的文章。文章有一定的理,而论有一定的法。如果文章有一定的定式,只能禁锢学生的思维,写出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几种做法。
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情节作文。教师给学生一个故事梗概,然后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梗概来扩充成一篇文章。这种方法要求学生首先必须理解故事梗概的基本意思。还要求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对故事中的字、词、句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只要这样才能进行想象和加工,才能很好的进行思维创造。
让学生根据指定的开头作文。作文一开始教师先给学生拟订一个开头。让学生按照它所提供的线索展开创造性的想象,然后写成一篇文章。这类文章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比前者更为宽广。学生可以概括自己的想象任意发挥,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只要学生写出来的符合一定道理,他的文章就有存在的价值。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
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和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样做对学生的写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教师对学生写日记不能强求,也无须强制。郭沫若常说:“我的诗歌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流出来的。”的确,只有流出来的文章才是最真切的。当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对某事物产生一种写作欲望时,其文章自然就会水到渠成。只有这样做,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也充分展现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开启之门,应当把汉语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以及作文教学这四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奠定下坚实而可靠的基础。